1
|
张竹坡《金瓶梅》批评的心理解析 |
钟锡南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2
|
“白描”源流论——从张竹坡对《金瓶梅》评点看“白描”内涵的演变 |
谭光辉
|
《张家口师专学报》
|
2003 |
6
|
|
3
|
张竹坡与明清小说文法理论的新发展 |
张永葳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4
|
从张竹坡批评看吴月娘形象的“多色调” |
勾俊涛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03 |
2
|
|
5
|
世情、人情、情理——谈张竹坡《金瓶梅》的世情小说观 |
金宰民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2001 |
0 |
|
6
|
千秋苦心递金针——张竹坡之《金瓶梅》结构章法论 |
孙爱玲
|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7
|
“同而不同处有辨”——金圣叹与张竹坡评点比较研究 |
邓雷
|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2
|
|
8
|
《金瓶梅》“独罪财色”新解 |
傅承洲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
9
|
论张竹坡对《金瓶梅》结构形态的解读--一种被遮蔽的传统小说文体结构观 |
王庆华
|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0
|
张竹坡的小说理论与“王世贞著《金瓶梅》说” |
贾海建
|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9 |
1
|
|
11
|
张竹坡小说评点家的角色意识与主体间性 |
蔡靖芳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12
|
张竹坡《金瓶梅》人物评点的数理批评 |
赵莎莎
|
《济宁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3
|
张竹坡小说创作论的主体间性 |
蔡靖芳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14
|
论张批《金瓶梅》对八股文法的借鉴与运用 |
顾宇
钱成
|
《怀化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5
|
张竹坡评点《金瓶梅》动因论析 |
曾志松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
16
|
论张竹坡批点《金瓶梅》之“时文手眼” |
顾宇
|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7
|
《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序 |
黄霖
|
《昆明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8
|
论张竹坡小说批评理论的来源、地位与影响 |
钱成
|
《安康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9
|
张竹坡《金瓶梅》评点的自我意识 |
阚文文
|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
2008 |
0 |
|
20
|
张竹坡“寓意说”浅析 |
蒋玉雪
|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