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国情与制度设计——章太炎《代议然否论》再解读 被引量:8
1
作者 王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6-105,共10页
在《代议然否论》一文里,章太炎一方面反对在未来的中国制度建设中移植近代西方的代议制度,一方面借鉴中西政治学说,思考如何构建一种达到真正保障民权的制度。他认为制度建设与历史流变息息相关,代议制度产生于西方近代早期特定的历史... 在《代议然否论》一文里,章太炎一方面反对在未来的中国制度建设中移植近代西方的代议制度,一方面借鉴中西政治学说,思考如何构建一种达到真正保障民权的制度。他认为制度建设与历史流变息息相关,代议制度产生于西方近代早期特定的历史背景里,这和中国古代社会与政治的情形大不相同,因此不可轻易比附。此外,他强调制度设计应顾及中国地域广袤、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同时避免新的制度成为豪右与资本家压榨平民的新工具。章太炎所强调的制度设计应实事求是地从历史流变与基本国情出发,这是后来的中国革命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代议然否论》 历史 国情
下载PDF
“中医”名实源流考略 被引量:6
2
作者 朱建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043-3047,共5页
当今的"中医"历史悠久,一般认为"中医"一词是西医传入后出现的、专门用于指称我国原有的医学或医生。爬梳古今相关文献,发现"中医"一词存在古今词义演变,且有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等现象。"中医"... 当今的"中医"历史悠久,一般认为"中医"一词是西医传入后出现的、专门用于指称我国原有的医学或医生。爬梳古今相关文献,发现"中医"一词存在古今词义演变,且有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等现象。"中医"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指中等水平的医生,而后世主要有动宾词组、名词两种用法。作为动宾词组的"中医",意为切中医理。而作为名词的"中医",古今皆有两种含义,古义指中等水平的医生或医术,并引申为普通医生或医术;今义指中国原有医学或从事中国原有医学的人,既知最早见于1857年《西医略论》。中医学曾有"岐黄""华医""旧医""国医""汉医"等异名,其中"国医"一词于1923年由章太炎最早提出。中医生古今曾用名颇多,如郎中、大夫、先生、明医、名医、儒医等。对"中医"名实源流进行认真梳理,可为中医、中医药名词规范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名词 概念 考证 西医略论 国医 章太炎
原文传递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史料新考 被引量:4
3
作者 董婧宸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由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记录的《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是了解章太炎早年国学讲学的重要资料。从新近刊布的钱玄同和朱希祖日记及《笔记》相关史料来看,章太炎的两次《说文》课程,分别以大成中学、民报社为主要授课地点,在时间和... 由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记录的《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是了解章太炎早年国学讲学的重要资料。从新近刊布的钱玄同和朱希祖日记及《笔记》相关史料来看,章太炎的两次《说文》课程,分别以大成中学、民报社为主要授课地点,在时间和地点上始终错开,第二次课程约结束于1909年3月。就笔记而言,朱希祖的笔记是三次不同授课的课堂记录,钱玄同的两套笔记则均据第一次讲课,并作了整理、校勘。"钱一"的整理来源,是朱宗莱汇录后的五人笔记,"钱二"则直接据朱希祖第一次笔记整理。还原章太炎国学讲课的史实、梳理笔记的源流,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章太炎早年的国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国学讲学 钱玄同 朱希祖
下载PDF
五四文学革命对章太炎文学语言观的继承与转化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小惠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73,170,171,共15页
五四文学革命时流行的“古白话”思维,将章太炎提及的中国语言发展历史中的“言文合一”现象绝对化、普遍化,强行将一些文言作品转化成“古白话”,背离了章太炎以小学为根基的白话思路。同时新文学中的“芟夷典故之风”“‘起于应用’... 五四文学革命时流行的“古白话”思维,将章太炎提及的中国语言发展历史中的“言文合一”现象绝对化、普遍化,强行将一些文言作品转化成“古白话”,背离了章太炎以小学为根基的白话思路。同时新文学中的“芟夷典故之风”“‘起于应用’的文学观”“深揪用字错误的论争策略”借鉴了章太炎修辞立诚的文章观,却抛弃了“修辞立诚”中的文字考证基础。五四文学革命在转化章太炎文学语言观的同时,章太炎也对文学革命进行了思考,强调白话对文言的依赖,展示言文合一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革命 章太炎 文学语言观 古白话 修辞立诚 文言
下载PDF
进化的两面性:章太炎的进步论批判 被引量:4
5
作者 高力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9-95,共7页
进步论是现代观念的价值内核之一。启蒙运动以降,它伴随着现代性的凯歌行进而成为最大的意识形态神话。章太炎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思想者,其"俱分进化论"对社会进化论和进步论的诘难,可谓逆时代潮流而动的现代性批判。其"... 进步论是现代观念的价值内核之一。启蒙运动以降,它伴随着现代性的凯歌行进而成为最大的意识形态神话。章太炎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思想者,其"俱分进化论"对社会进化论和进步论的诘难,可谓逆时代潮流而动的现代性批判。其"善恶苦乐同时并进"的辩证思想,以佛学和庄子哲学批判黑格尔辩证法的发展观和目的论,解构了进化论之线性发展的进步论,它在清末启蒙时代无疑具有反思现代性、破除现代性迷思的新思想解放的深刻意义。太炎以佛道的辩证智慧反思进化论和进步主义,可谓佛道传统与西方现代性的一场对话。他以多元论反对一元论,以佛学的悲观主义反对进步论的乐观主义,以庄子的相对主义反对黑格尔的发展观,以进退辩证法反对线性进步论,揭示了进化的两面性以及人类历史进程之善恶进退的辩证法,从而消解了进步论的意识形态神话。它表征着中国启蒙运动主流之外以传统批判现代性的思想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论 进步论 章太炎 启蒙 佛学 庄子
下载PDF
梁启超、章太炎、谭嗣同与近代文化社团 被引量:3
6
作者 罗福惠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68,共10页
强学会封禁之后 ,梁启超、章太炎、谭嗣同各自撰写了为“学会”鼓呼的文章 ,分析了学会在中国的命运 ,高度评价学会的作用 ,并对组建学会、开展活动作了设想。三人在学会背景下从事的学术研究 ,基于共同的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时局 ,服务... 强学会封禁之后 ,梁启超、章太炎、谭嗣同各自撰写了为“学会”鼓呼的文章 ,分析了学会在中国的命运 ,高度评价学会的作用 ,并对组建学会、开展活动作了设想。三人在学会背景下从事的学术研究 ,基于共同的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时局 ,服务于改革救亡的目标 ,因而能把批判专制制度与讨论学弊结合 ,批评老学 ,主张民族文化反省和强调民本位观念。但是三人在对待儒学、西学、孔教与佛教的态度上存有差异 ,对学会工作的重点以及如何处理学会内部的人际关系看法亦有所不同。文章还贯穿着概述从“维新”到后“五四”这二三十年间文化学术社团在中国文化学术发展之链——文化世家、地域性学派、书院、文化社团、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作用与地位的观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章太炎 谭嗣同 文化社团
下载PDF
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对戴震理欲观的评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5,共7页
理欲观是戴震义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戴震义理学区别于程、朱正统理学的关键 所在。清末民初,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等学者大力阐扬戴氏义理学,力图恢复戴震的完整形 象,促使戴学成为显学。他们所共同关注者即为戴震的理欲观。由... 理欲观是戴震义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戴震义理学区别于程、朱正统理学的关键 所在。清末民初,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等学者大力阐扬戴氏义理学,力图恢复戴震的完整形 象,促使戴学成为显学。他们所共同关注者即为戴震的理欲观。由于阐释角度不一,所作的评析 差异较大。章太炎从政治视角理解戴震理欲观,认为戴震与程、朱并无根本冲突,双方是在政治 和伦理的不同层面上阐发各自观念。刘师培则分别用中、西学两种标准衡量戴震理欲观,既赞赏 其义理基于训诂,从而能超越宋儒的长处,又点明其不及西学严密的瑕疵所在。梁启超以哲学概 念评判戴震义理学,认为戴氏之理欲观是用“情感哲学”代“理性哲学”,与欧洲文艺复兴思潮在本 质上“绝相类”。这些评析,皆对中国近代思想、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成为规范戴震研究 的某种“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理欲观 章太炎 刘师培 梁启超
下载PDF
章太炎对《周易》义理的多维阐释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昭军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7-72,共6页
作为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章太炎的易学研究体现了学术转型期的时代特征。仅就方法而言,他以训诂学、历史学、社会学、佛学、科学解易,融会中古理论方法,不仅在学术史上富有新意,而且体现了转型期学术研究范式的多元化、近代化,对后人具... 作为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章太炎的易学研究体现了学术转型期的时代特征。仅就方法而言,他以训诂学、历史学、社会学、佛学、科学解易,融会中古理论方法,不仅在学术史上富有新意,而且体现了转型期学术研究范式的多元化、近代化,对后人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周易 方法论
下载PDF
对鲁迅与章太炎的联系及其“五四”意义的再认识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方竞 穆艳霞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31,共6页
章太炎与鲁迅对浙东学术思想的承续性发展,显示着"鲁迅与章太炎之缘"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变革中的文化意义。章太炎与鲁迅所确立的"取今"与"复古"的变革取向及其对"魏晋文学"观的选择,构筑了&qu... 章太炎与鲁迅对浙东学术思想的承续性发展,显示着"鲁迅与章太炎之缘"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变革中的文化意义。章太炎与鲁迅所确立的"取今"与"复古"的变革取向及其对"魏晋文学"观的选择,构筑了"五四"新文化、新文学发生的"浙东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鲁迅 浙东文化 五四
下载PDF
晚清文化保守思想家与近代儒学的新陈代谢 被引量:3
10
作者 喻大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6-91,共6页
自晚清开始,儒学经历了新陈代谢的过程,对此,张之洞、康有为、章太炎等文化保守思想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文化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捍卫者,他们改造儒学,期望使之重获生机与活力,却适得其反,加速了儒家经学的衰落。从中虽见历史... 自晚清开始,儒学经历了新陈代谢的过程,对此,张之洞、康有为、章太炎等文化保守思想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文化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捍卫者,他们改造儒学,期望使之重获生机与活力,却适得其反,加速了儒家经学的衰落。从中虽见历史的大势所趋,然而对其个人来说,难免是个悲剧。同时,他们为儒学的转变和新生作出了贡献,如对现代新儒学有所启发。尽管这一转变尚未结束,对其努力还不能定论,但由此体现出的思想解放意义和怀疑、批判的精神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当时的学术、思想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文化保守 儒学 张之洞 章太炎
下载PDF
康有为与章太炎伦理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天根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42-45,共4页
近代的康有为、章太炎把中国伦理思想和他们接触到的西方社会民主思想相参酌 ,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 ,在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中产生过不同的影响。动态地把握康、章伦理思想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才能更深层次地探析两者经比较而显示出来的... 近代的康有为、章太炎把中国伦理思想和他们接触到的西方社会民主思想相参酌 ,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 ,在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中产生过不同的影响。动态地把握康、章伦理思想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才能更深层次地探析两者经比较而显示出来的特点 ,及其与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之间的相互促动及制约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章太炎 伦理思想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章太炎政治学术的互文及其对场域规训的体认——基于章太炎对出土文献态度的考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虹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5-172,共8页
通常以为,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学术保守与政治激进似构成一对矛盾体。就前者而言,最典型的表现便是抵制其时新发现的出土文献。然而关于章氏对甲骨的态度,"一贯否定"说和"始疑终信"说均有待商榷。晚年章氏实已承认了... 通常以为,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学术保守与政治激进似构成一对矛盾体。就前者而言,最典型的表现便是抵制其时新发现的出土文献。然而关于章氏对甲骨的态度,"一贯否定"说和"始疑终信"说均有待商榷。晚年章氏实已承认了部分甲骨的真实性(对释读仍表怀疑)。此外也肯定了大部分钟鼎彝器以及宋以前的考释(对宋以后的释读仍持怀疑),而对《陈仓石鼓》、《三体石经》的文字学意义则更是予以了高度肯定,甚至将《三体石经》提高到了与《说文解字》同等的地位。由章氏关于出土文献态度的考察,不但显示出其学术上并非简单"保守",也揭示出其对学术场域内在运行逻辑的尊重。章氏在学术场域中的严谨与政治场域中的激进均基于其对不同场域内在规训的深刻体认,看似矛盾,实则互文见义,内蕴了深层次的高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出土文献 政治场域 学术场域 实践 规训 体认 互文
下载PDF
章太炎“新四书”的建构及其晚年的国学观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天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48,共8页
章太炎晚年提出以《孝经》《大学》《儒行》《丧服》组成"新四书",作为"十三经"之总持、国学之统宗。"新四书"体系的建构,意味着打破程朱理学的"四书"体系,回归于原始儒学,并对阳明心学有部分... 章太炎晚年提出以《孝经》《大学》《儒行》《丧服》组成"新四书",作为"十三经"之总持、国学之统宗。"新四书"体系的建构,意味着打破程朱理学的"四书"体系,回归于原始儒学,并对阳明心学有部分认同。之所以反对程朱的"四书",是因为《中庸》《论语》《孟子》三书包含了"性天"之类"超人格"言论,与西学影响下现代哲学、史学、科学相近,而与原始儒学的"修己治人之道"有所不符,故而必须被取代。章太炎作为20世纪文化保守主义和国粹派的代表,他的新"四书"体系及其晚年的国学观,对于当下重新思考儒学或国学的承继仍有其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新四书” 国学观 理学 儒学
下载PDF
五四时期的章太炎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立亭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2年第5期45-49,共5页
章太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孔斗争的带头人。他的思想影响一代学人。他追寻民主与科学的潮流,与五四时期的爱国者同步。在中西文化撞击的风浪中,章太炎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正确航向,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近代化进程。他激流勇进,超越前贤... 章太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孔斗争的带头人。他的思想影响一代学人。他追寻民主与科学的潮流,与五四时期的爱国者同步。在中西文化撞击的风浪中,章太炎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正确航向,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近代化进程。他激流勇进,超越前贤,使同时代人望尘莫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五四运动
下载PDF
台湾赋篇补遗——从医文赋体谈起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俊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7,共9页
2006年《全台赋》出版,其时鸾文赋体之作,自鸾书搜录而得,此在台湾赋学发展史上为一相当特殊之现象。此后,笔者复搜得台湾赋作六十余篇,其中有数篇与医疗相关,刊载于台湾的报刊杂志,其创作背景及赋文特色不同于传统赋文,从这些赋作中可... 2006年《全台赋》出版,其时鸾文赋体之作,自鸾书搜录而得,此在台湾赋学发展史上为一相当特殊之现象。此后,笔者复搜得台湾赋作六十余篇,其中有数篇与医疗相关,刊载于台湾的报刊杂志,其创作背景及赋文特色不同于传统赋文,从这些赋作中可观知两岸文学之流动现象。本文就医文赋作讨论之,并兼及《教书赋》、《木犀赋》等转载于台湾报刊之作,由此得知当时两地之交流,同时透过比对,亦可收集佚、校勘之功。早期赋作《盛京赋》之转载,则透露出日本极力拓植东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满州国的时代背景。通过本文之梳理,可更周备地掌握台湾赋学发展之脉络及时代因素之影响,对赋学的整体观察可以提供一个参照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赋 鸾文 邵叶飞 江泽之 章太炎
原文传递
借学术以论政治——章太炎《訄书》(重订本)诸子学六篇解读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昱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7-113,共7页
章太炎的名著《訄书》(重订本)是一部探索中国救亡之路的书,其中的诸子学六篇——《订孔》、《儒墨》、《儒道》、《儒法》、《儒侠》、《儒兵》,并非纯粹探讨先秦诸子学的学术论文,而是政论文,在探讨先秦学术的表象下隐含着现实政治意... 章太炎的名著《訄书》(重订本)是一部探索中国救亡之路的书,其中的诸子学六篇——《订孔》、《儒墨》、《儒道》、《儒法》、《儒侠》、《儒兵》,并非纯粹探讨先秦诸子学的学术论文,而是政论文,在探讨先秦学术的表象下隐含着现实政治意图,其核心政治目标是推翻满清政权和抵御外侮。这正体现了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时代背景下,具有学者和政治活动家双重身份的章太炎"借学术以论政治"的治学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訄书》重订本 诸子学 政论
下载PDF
“国学”内涵的变迁与章太炎国学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2-99,共8页
"国学"已经是当代社会不胫而走的名词,但是这个名词在社会上常被误用。有人把读经称为国学,有人把文言文本通称国学,有人把社会上模仿古代祭祀的礼仪仪式称为国学,就连背诵《弟子规》、二十四孝,也被有些人称为国学。林林总总... "国学"已经是当代社会不胫而走的名词,但是这个名词在社会上常被误用。有人把读经称为国学,有人把文言文本通称国学,有人把社会上模仿古代祭祀的礼仪仪式称为国学,就连背诵《弟子规》、二十四孝,也被有些人称为国学。林林总总,国学呈现出一种乱象,怪不得有些真正懂得国学的人主张放弃"国学"这个概念。但是,国学问题涉及到文化和思想的传承问题,涉及到经典文本的理解和延续问题,这些都是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命题。其实,"国学"概念从产生到发展,有一个演变过程,古代国学不论是作为教育制度的名称,还是作为教育内容的名称,都与帝王宫廷有关,这些定义是今天不能直接沿用的。19—20世纪之交,"国学"与"盲目西化"对立,成为一种学术主张,并且具有了明确的现代意识和古为今用的品质,这才是现代国学的基础。所以,国学现代化的首创人物章太炎的学术理念和特点,是十分值得总结的。在21世纪的新形势下,在信息社会的大环境中,相对于章太炎所处的时代,又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学尚需进一步推进。必须克服滥用"国学"复古的偏颇和"遗产无优劣论"的片面性,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发展国学,让国学在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新文化的征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 国粹派 章太炎 现代化
下载PDF
陶成章、章太炎革命思想合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福惠 袁咏红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1期40-46,共7页
在辛亥革命准备时期 ,同为光复会领袖的陶成章、章太炎两人的革命思想颇多共同之处 :他们都以固有文化和浙东学派的传统为基础 ,因列强的侵略刺激而形成民族主义 ,渴望中国独立和民族自主 ,坚定地主张反清革命 ,批判反动统治者自利自救... 在辛亥革命准备时期 ,同为光复会领袖的陶成章、章太炎两人的革命思想颇多共同之处 :他们都以固有文化和浙东学派的传统为基础 ,因列强的侵略刺激而形成民族主义 ,渴望中国独立和民族自主 ,坚定地主张反清革命 ,批判反动统治者自利自救的“立宪” ;他们同样娴熟地运用历史知识 ,培养人们的爱国革命思想 ,又都运用了“进化论”的思想武器。但是在国内民族问题上 ,陶的认识较为固执 ,而章太炎则能与时俱进 ;在对待帝国主义的认识上 ,陶有幻想而章更清醒 ;在对待历史文化和进化论的态度上 ,陶只求应用 ,章则坚持应用与求真的统一 ,故对理论有较大贡献。上述比较反映出革命行动家和“有学问的革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成章 章太炎 革命思想
下载PDF
章太炎与端方关系案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寂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2,共8页
章太炎与端方关系的这桩公案,在同盟会时期是件大事,它涉及同盟会与光复会的分裂,对章太炎本人来说,也至关重要。本文试图将该案的始末作全面梳理,以揭示当时革命党人之间的派系纷争和章太炎的固执派性。
关键词 章太炎 端方 刘光汉 同盟会
下载PDF
《齐物论》和平等——以章太炎《齐物论释》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晓番 《甘肃理论学刊》 2007年第1期58-61,共4页
哲学元典的魅力就在于其诠释的无限可能性。《庄子》哲学博大精深,对其解读也是见仁见智。到了近代,章太炎用“平等”观解读《庄子》,认为《庄子》是一种关于自由平等的救世哲学。这个认识的出现,是章氏针对近代历史所开的一剂救世的药... 哲学元典的魅力就在于其诠释的无限可能性。《庄子》哲学博大精深,对其解读也是见仁见智。到了近代,章太炎用“平等”观解读《庄子》,认为《庄子》是一种关于自由平等的救世哲学。这个认识的出现,是章氏针对近代历史所开的一剂救世的药方,同时也开了一个先河,即以现代思想去解读古代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章太炎 《齐物论》 《齐物论释》 平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