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张元素对脏腑辨证理论的发挥 被引量:14
1
作者 任北大 程发峰 +2 位作者 王雪茜 张保春 王庆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706-1709,共4页
目的:在明晰脏腑辨证发展脉络、明确不同时期脏腑辨证理论内涵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张元素对脏腑辨证理论完善所做出的有益补充及相关贡献。方法:选取中医医学史研究方法、文献追溯法和中医文献学研究方法,搜集、整理先秦两汉、晋隋... 目的:在明晰脏腑辨证发展脉络、明确不同时期脏腑辨证理论内涵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张元素对脏腑辨证理论完善所做出的有益补充及相关贡献。方法:选取中医医学史研究方法、文献追溯法和中医文献学研究方法,搜集、整理先秦两汉、晋隋唐宋、金元时期有关脏腑辨证的古籍及医家论述,并结合现代文献检索方法予以补充,厘清脏腑辨证发展的脉络,总结归纳出张元素乃至易水学派关于脏腑辨证理论的发挥。结果:张元素所著《医学启源》,从理论上填补了脏腑辨证理论体系之空白,并从相关学术思想、临证应用等方面丰富了脏腑辨证理论的内涵,延伸了脏腑辨证在中医长河中的生命力。结论:张元素是脏腑辨证理论体系建立的完成者,更为重要的是,张元素丰富和延伸了脏腑辨证在临证应用方面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元素 脏腑辨证 学术思想 临证应用 理论体系 发展脉络 医学启源 易水学派
下载PDF
易水学派李东垣风药升阳配伍特点探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尹铭 周波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559-562,共4页
易水学派医家李东垣主要的学术思想是脾胃论,其重视应用风药培植后天脾胃,升发清阳。升阳风药配伍“湿化成”等药物可达到益气升阳、升阳散火、微泻阴火的目的。李东垣辨证论治,制方非仅以益气升阳为主,兼湿浊、阴火等征象亦降浊、泻火... 易水学派医家李东垣主要的学术思想是脾胃论,其重视应用风药培植后天脾胃,升发清阳。升阳风药配伍“湿化成”等药物可达到益气升阳、升阳散火、微泻阴火的目的。李东垣辨证论治,制方非仅以益气升阳为主,兼湿浊、阴火等征象亦降浊、泻火,升降兼顾,使人体之气周流,足为后世医者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药 益气升阳 易水学派 药类法象 李东垣
下载PDF
燕赵医家刘完素、张元素、李东垣火热论学术思想传承演变规律探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沈翊康 姜婧 +3 位作者 张钰欣 张雨菲 刘钟阳 张保春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1年第6期9-12,共4页
通过梳理金代刘完素、张元素、李东垣3位医家的学术思想,揭示他们的学术特点传承演变规律。其中,对于火热论的认识是3人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刘完素主要认为外感六淫化火,以苦寒泻火法治疗;张元素在其基础上添加了脏腑本气化火的内容,并... 通过梳理金代刘完素、张元素、李东垣3位医家的学术思想,揭示他们的学术特点传承演变规律。其中,对于火热论的认识是3人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刘完素主要认为外感六淫化火,以苦寒泻火法治疗;张元素在其基础上添加了脏腑本气化火的内容,并相应地提出甘温泻火法治疗;李东垣吸纳前人精华,提出阴火理论,且在治法上融贯苦寒、甘温泻火法。3人对火邪的来源认识逐渐由“外来”转变为“内生”,并以此为基础带动治法的演变。厘清这些规律,有助于继承发展3位医家的学术思想,探讨河间学派与易水学派间学术交流与思想传承,并更好地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完素 张元素 李东垣 火热论 河间学派 易水学派 学术思想 传承
下载PDF
易水学派医家运用六味地黄丸经验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泷 孙钰 +1 位作者 郭彦麟 张保春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70-72,共3页
六味地黄丸为宋代钱乙所创,专治小儿五迟五软之症。因其适用范围窄,受众单一,并未得到当世人的重视。直至易水学派的医家们给予六味地黄丸极高的肯定,并扩大了六味地黄丸的适用群体和施治范围,六味地黄丸才逐渐成为滋阴补肾之祖方。现... 六味地黄丸为宋代钱乙所创,专治小儿五迟五软之症。因其适用范围窄,受众单一,并未得到当世人的重视。直至易水学派的医家们给予六味地黄丸极高的肯定,并扩大了六味地黄丸的适用群体和施治范围,六味地黄丸才逐渐成为滋阴补肾之祖方。现代人多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亏虚之证,然而并非所有的肾阴虚证都适合用六味地黄丸来治疗,且六味地黄丸的临床作用远不止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易水学派 滋阴补肾 痰饮
下载PDF
基于易水学派学术思想探讨“火郁发之”的理论内涵 被引量:8
5
作者 柳琳 吴建红 +5 位作者 李德顺 张智华 吕银娟 王世友 曹秋实 刘哲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59-61,共3页
探讨与剖析"火郁发之"的理论内涵,通过查阅相关古籍文献,总结归纳易水学派医家的学术思想,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火"的概念、"火郁证"的证候特点以及"风药"的运用,从而为治疗温热病、湿热病、... 探讨与剖析"火郁发之"的理论内涵,通过查阅相关古籍文献,总结归纳易水学派医家的学术思想,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火"的概念、"火郁证"的证候特点以及"风药"的运用,从而为治疗温热病、湿热病、内伤发热等火热内郁病证提供理论依据及临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水学派 火郁发之 风升生
原文传递
不同时期脏腑辨证理论内涵差异初探 被引量:8
6
作者 任北大 张保春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277-280,共4页
目的:明晰不同时期医家对脏腑辨证理论的发挥,完善脏腑辨证理论,并对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差异比较法,对脏腑辨证理论在历史源流与内涵传承及创新两方面,分别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自《黄帝内经》始... 目的:明晰不同时期医家对脏腑辨证理论的发挥,完善脏腑辨证理论,并对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差异比较法,对脏腑辨证理论在历史源流与内涵传承及创新两方面,分别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自《黄帝内经》始,脏腑辨证经《中藏经》《备急千金要方》《小儿药证直诀》发挥,尤其是张元素《医学启源》对脏腑辨证理论进行了更为系统和全面的总结后,形成理法方药完备的脏腑辨证论治体系。结论:脏腑辨证理论体系的建立对后世易水学派、温补学派及扶阳学派各医家关于脏腑辨证理论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辨证理论 @张元素 医学启源 易水学派
下载PDF
浅析易水学派学术源流及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特点 被引量:7
7
作者 梁子钰 李俊德 龙子弋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8期1054-1056,1103,共4页
易水学派以金代河北省易州名医张元素为开山鼻祖而得名,自金元至明清,师承授受,亲炙私淑,代有薪传。易水学派是以脏腑病机理论及其治疗为研究中心的医学流派,对中医学术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及影响。本文通过参阅易水学派各时期代表医家... 易水学派以金代河北省易州名医张元素为开山鼻祖而得名,自金元至明清,师承授受,亲炙私淑,代有薪传。易水学派是以脏腑病机理论及其治疗为研究中心的医学流派,对中医学术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及影响。本文通过参阅易水学派各时期代表医家著作及研究易水学派的相关文献,探析易水学派学术源流和其在治疗脾胃病方面的学术思想特点,以期有益于今后更加深入地开展对易水学派的研究,更好应用其论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水学派 脾胃病 学术思想 学术源流
下载PDF
易水学派运用黄芪经验探要 被引量:7
8
作者 郭彦麟 任北大 +3 位作者 王泷 孙钰 陈冬梅 张保春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900-902,共3页
《汤液本草》一书虽为王好古所撰,但却是易水学派张元素、李东垣、王好古这三位医家药学成就的集中体现,书中对许多药物的议论都颇有新意。对于黄芪,王好古认为此药上中下表里无所不至,称其兼为表药、中州药、里药。纵观张、李、王临床... 《汤液本草》一书虽为王好古所撰,但却是易水学派张元素、李东垣、王好古这三位医家药学成就的集中体现,书中对许多药物的议论都颇有新意。对于黄芪,王好古认为此药上中下表里无所不至,称其兼为表药、中州药、里药。纵观张、李、王临床用药,既以黄芪补虚,又用之以驱邪,将祛风、寒、热、湿、瘀之药与黄芪同用,使邪气去正气实,而邪不复至。元气虚则百病生,黄芪运用之广,皆因其可充一身之元气,清代王清任受此启发,用大剂黄芪治瘀血证,今之临床或可由此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临床用药 易水学派 元气
下载PDF
基于关键词的易水学派研究文献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梁子钰 李俊德 龙子弋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149-1154,共6页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易水学派研究的特征及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纳入1980年1月至2014年12月易水学派相关研究文献,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法,以关键词为基础对易水学派的研究领域、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并对关键词词频...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易水学派研究的特征及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纳入1980年1月至2014年12月易水学派相关研究文献,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法,以关键词为基础对易水学派的研究领域、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并对关键词词频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925篇,入选关键词17 253个,独立关键词3529个。将关键词分类汇总,出现频次最高的前3位依次为病症(2503)、古代医家(2393)、治法治则(2090);从各类前10位高频关键词占比分析,古代医家(85.37%)和学派学说(83.86%)占比最高,而病症占比(14.50%)最低。研究最关注的病症是脾胃病、内伤疾病以及虚证症状,最关注的医家是李东垣和张介宾,最关注的学说是阴火学说和脾胃学说。年度词频相关系数较高(r>0.7)的关键词涉及了易水学派中重要的著作(《脾胃论》)、重要的医家(李东垣)、重要的理论(阴火、相火)、重要的治则治法(甘温除大热、温补、升阳法)以及重要的方剂(升阳散火汤)。结论易水学派研究内容及所涉病种广泛,当前研究集中于李东垣的学术思想,其在中药理论、用药规律、组方特征等方面的研究仍有待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水学派 文献内容分析法 阴火学说 脾胃学说
原文传递
从玄府角度解读升阳散火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贾云芳 张拴成 +2 位作者 张灵敏 张怡 侯仙明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1年第4期10-12,17,共4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功能性胃肠疾病,属于中医“痞满”“胃痛”“嘈杂”“郁证”“胃胀”“纳呆”“呕吐”“呃逆”等范畴。本文以气为切入点,将玄府、FD、升阳散火汤进行关联,从玄府角度对升阳散火汤治疗FD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功能性胃肠疾病,属于中医“痞满”“胃痛”“嘈杂”“郁证”“胃胀”“纳呆”“呕吐”“呃逆”等范畴。本文以气为切入点,将玄府、FD、升阳散火汤进行关联,从玄府角度对升阳散火汤治疗FD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分享了治疗验案;不但提供了FD新的治疗思路与方药,又创新了不同学派之间理论与临床结合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玄府 升阳散火汤 痞满 胃痛 郁证 河间学派 易水学派
下载PDF
探析《医学启源》和《中藏经》中脏腑辨证理论之差异 被引量:5
11
作者 任北大 熊益亮 +4 位作者 钮月盈 程发峰 王雪茜 张保春 王庆国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35-39,共5页
系统论述《医学启源》与《中藏经》关于脏腑辨证理论体系的内涵差异,明晰二者在论述上的细微差别,完善金元以前脏腑辨证理论体系,从而提高对临床诊治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通过比较法和文献分析法在脏腑辨证基础上对十二脏腑论述分别进... 系统论述《医学启源》与《中藏经》关于脏腑辨证理论体系的内涵差异,明晰二者在论述上的细微差别,完善金元以前脏腑辨证理论体系,从而提高对临床诊治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通过比较法和文献分析法在脏腑辨证基础上对十二脏腑论述分别进行了详细比对,两著作在脏腑辨证体系框架建立方面一脉相承,在内容论述上有继承有创新,辨证分类上以“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为纲,明确了临证审查要点。具体而言,差异主要体现在论述相异12处、论述相近69处、论述有无1处等三方面;从脏腑而言,不同主要体现在肝10处,胆4处,心13处,小肠4处,脾10处,胃8处,肺11处,大肠1处,肾18处,大肠2处,三焦1处,心包络0处。相比《中藏经》,《医学启源》在论述上用词更为准确精炼,在辨证分类上更为全面详细。厘清二者间的异同,有助于加深对易水学派的理解,对后世以脏腑辨证为专题研究也提供了先导作用,同时有利于后学者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启源 中藏经 脏腑辨证 内容 差异 分类 易水学派
下载PDF
近35年易水学派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梁子钰 龙子弋 李俊德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9-384,共6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中国学术史上最具学术影响力的学派之一的易水学派近35年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以期有益于今后更加深入地开展对易水学派的研究。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1980年-2014年间所有与易水学派相关文献为研究对... 目的:分析和探讨中国学术史上最具学术影响力的学派之一的易水学派近35年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以期有益于今后更加深入地开展对易水学派的研究。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1980年-2014年间所有与易水学派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易水学派研究文献从年份分布、作者、发文机构、期刊来源及基金资助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0年-2014年35年共有2 925篇易水学派领域研究相关文献,文献量以线性方式增长,发文机构地域覆盖广阔,有核心作者39位,核心期刊5种,基金资助的文献数呈上升趋势。结论:国内对易水学派的研究已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水学派 文献计量学 布拉德福定律 普赖斯定律
原文传递
张元素对《黄帝内经》气机升降理论的继承与发挥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钰欣 张保春 翟双庆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3378-3381,3385,共5页
中医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其中对气机升降理论的阐发主要包括以天地上下阐释升降、言人体功能蕴含升降、明自然万物不离升降3个方面;对气机升降理论的描述具有重自然与人体、轻药物的特点。易水学派张元素以《黄帝内经》气机升降理... 中医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其中对气机升降理论的阐发主要包括以天地上下阐释升降、言人体功能蕴含升降、明自然万物不离升降3个方面;对气机升降理论的描述具有重自然与人体、轻药物的特点。易水学派张元素以《黄帝内经》气机升降理论为基础,创立升降浮沉药性理论体系。张元素受“天人相应”影响,将药物放置于天地四时之中,法四时之气运动特征,提出药物具有升降浮沉作用趋势;将药物气味与天地阴阳相对应,以“气交”理论阐发药物升降浮沉之理论;以“五脏苦欲补泻”为基础,在药味补泻的基础上增添药气补泻,通过气、味奠定药物升降浮沉的大体趋势,从而调节脏腑气机。张元素升降浮沉药性理论的提出,丰富了《黄帝内经》药物气机升降的内容,为后世药性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张元素 易水学派 气机 升降 继承 发挥 药性理论
下载PDF
易水学派代表医家对“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任晓玲 鲍艳举 +1 位作者 刘瑞 花宝金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2-865,共4页
“五脏苦欲补泻”理论源自《素问》,是补泻用药理论的重要基础。探讨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内涵,并搜集易水学派代表医家张元素、李杲、王好古、罗天益、李中梓等著作中对“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相关论述,梳理其对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传承... “五脏苦欲补泻”理论源自《素问》,是补泻用药理论的重要基础。探讨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内涵,并搜集易水学派代表医家张元素、李杲、王好古、罗天益、李中梓等著作中对“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相关论述,梳理其对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传承发展脉络,探究易水学派对该理论的传承与发展。发现易水学派各医家均在传承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医疗实践对该理论进行了发挥,推动了该理论在临床的应用与发展,如张元素的脏腑寒热虚实论及脏腑用药论、李杲的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法等重要学术思想均根植于《素问》“五脏苦欲补泻”理论。厘清易水学派医家对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传承发展脉络,可深刻理解该理论的内涵及其蕴含的用药法则,一方面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另一方面对易水学派学术思想及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研究亦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苦欲补泻 《素问》 易水学派 张元素 李杲
原文传递
张元素谴药制方论形成的理论渊源 被引量:5
15
作者 翟金海 陈兰 花海兵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79-181,共3页
易水学派鼻祖张元素在谴药制方方面的主要成就有:药物升降学说,分经论治、药物归经及引经报使学说,三焦用药理论,临病制方理论,运气学说指导方药分类,子母补泻用药等理论。回顾相关文献,其取得杰出医学成就的理论根源,主要来源于谙熟《... 易水学派鼻祖张元素在谴药制方方面的主要成就有:药物升降学说,分经论治、药物归经及引经报使学说,三焦用药理论,临病制方理论,运气学说指导方药分类,子母补泻用药等理论。回顾相关文献,其取得杰出医学成就的理论根源,主要来源于谙熟《内经》《难经》《伤寒杂病伦》《神农本草经》《中藏经》等经典理论,并结合临床实践总结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水学派 张元素 谴药制方 理论渊源
下载PDF
燕赵医家学术思想在寻常痤疮治疗中的应用
16
作者 虞跃跃 严湘磊 +4 位作者 李贺祎 张威风 王洪彬 武淑娟 齐峰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4期316-319,322,共5页
寻常痤疮(AV)是最常见的皮肤科疾病之一,因其迁延遗留的并发症给患者造成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中医药在寻常痤疮的治疗中展现出强有力的优势,本文主要阐述河间学派、易水学派和中西汇通学派对AV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思路:河间学派以... 寻常痤疮(AV)是最常见的皮肤科疾病之一,因其迁延遗留的并发症给患者造成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中医药在寻常痤疮的治疗中展现出强有力的优势,本文主要阐述河间学派、易水学派和中西汇通学派对AV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思路:河间学派以刘完素为代表,主张“火热论”,认为肺经蕴热加之风邪侵袭而致气血郁滞、面部络脉闭塞致肺经风热型AV,治则以用寒凉、辛散药物清火解郁;易水学派以李东垣为核心人物,提出“从脾胃论治百病”,认为AV多因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导致湿热内蕴脾胃,上熏于面部而发,故治疗以补脾升阳为关键;汇通学派张锡纯融汇中西医学,擅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痈疮,对因病邪迁延日久而热邪炼液成痰,痰瘀凝滞于肌肤的痰瘀结聚型AV颇具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赵医家 寻常痤疮 河间学派 易水学派 汇通学派
下载PDF
从升阳通玄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被引量:4
17
作者 侯仙明 张怡 +1 位作者 贾云芳 高维娟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1年第3期5-8,17,共5页
河间学派与易水学派在承袭《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创新与方药创新,弥补了《黄帝内经》气化思想的不足,完善了其理法方药运用体系。通过深入研习,我们提出气化的最佳状态,即平人的3个标准:足、畅、衡;明确指出玄府气化理... 河间学派与易水学派在承袭《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创新与方药创新,弥补了《黄帝内经》气化思想的不足,完善了其理法方药运用体系。通过深入研习,我们提出气化的最佳状态,即平人的3个标准:足、畅、衡;明确指出玄府气化理论体现了天人一体的整体观,既可用于指导外感,亦可用于指导内伤类疾病的治疗。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为例,笔者认为其基本病机是玄府气化失司,因此提出了针对性治疗大法即升阳通玄法。在升阳通玄法指导下,将易水学派两大名方升阳散火汤与元戎四物汤(桃红四物汤)结合,创立了达玄饮,并在升阳通玄理论指导下对方义进行了重新解读,充分展现了燕赵医学的特色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消渴痹证 痿证 升阳通玄 河间学派 易水学派 达玄饮
下载PDF
历代学术流派蕴涵体质学思绪评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熊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7期1435-1436,共2页
通过分析河间学派、易水学派、丹溪学派、温补学派的理论体系及学术思想,探讨其中所蕴涵地中医体质学思想,说明中医体质学说作为深入研究历代医家学术思想体系的新的切入点,可使对各家学说的更加深刻。
关键词 中医体质学说 河间学派 易水学派 丹溪学派 温补学派
下载PDF
浅议王好古论治“寒邪犯本”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彦麟 陈东梅 +3 位作者 王泷 孙钰 任北大 张保春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1447-1449,共3页
王好古基于其师张元素的"肾命"辨证论治体系,着重阐发了肾阳虚有寒的证治,形成了"寒邪犯本"的系统理法,包括:中寒及下,当脾肾双温;阴阳离决,急温肾散寒。王好古创制了许多温阳散寒类方药,既可用于治疗肾伤寒,也可... 王好古基于其师张元素的"肾命"辨证论治体系,着重阐发了肾阳虚有寒的证治,形成了"寒邪犯本"的系统理法,包括:中寒及下,当脾肾双温;阴阳离决,急温肾散寒。王好古创制了许多温阳散寒类方药,既可用于治疗肾伤寒,也可用于治疗下焦有沉寒的内伤杂病,如常见的慢性肾病、女子痛经、经闭、不孕等属下焦阳虚寒积的杂病。王好古的思想也促使易水学派的研究重点由中焦转向下焦,启发了明清温补学派对"肾命"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好古 “寒邪犯本” “肾命” 易水学派
下载PDF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易水学派文本挖掘与句法分析图谱构建研究
20
作者 赵汉青 李玥函 邹欣妍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24年第4期30-37,共8页
自然语言处理中,实体与关系抽取是构建知识图谱、设计问答系统、语义分析等任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中医易水学派的信息多数以非结构化文言文本形式储存,中医文本关键信息抽取对挖掘和研究中医学术流派有重要作用。为了更高效地解决以上... 自然语言处理中,实体与关系抽取是构建知识图谱、设计问答系统、语义分析等任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中医易水学派的信息多数以非结构化文言文本形式储存,中医文本关键信息抽取对挖掘和研究中医学术流派有重要作用。为了更高效地解决以上问题,研究引入人工智能方法,构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架构下基于条件随机场的分词和实体关系抽取模型识别与抽取中医文本实体关系,利用词频-逆文档频率算法的常用加权技术提取不同古籍文本中的关键实体信息,并使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依存句法分析技术,深入剖析古籍条文,以揭示其中实体之间复杂而精确的语法关系,将其表示为可视化树形结构,为下一步构建易水学派知识图谱及利用人工智能方法开展中医学术流派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知识图谱 易水学派 句法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