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时与阴阳五行——先秦思想史的另一条线索 被引量:15
1
作者 武占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01-106,共6页
四时规律被上古先民认为是宇宙的第一规律 ,这是前诸子时期非常重要的一种自然观。全面体现这种自然观的就是《月令》文献系统。代表中国古代主体思维方式的阴阳五行就是在吸收、融摄该系统观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月令》观念系统通过... 四时规律被上古先民认为是宇宙的第一规律 ,这是前诸子时期非常重要的一种自然观。全面体现这种自然观的就是《月令》文献系统。代表中国古代主体思维方式的阴阳五行就是在吸收、融摄该系统观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月令》观念系统通过影响阴阳五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基本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时 《月今》文献系统 阴阳五行 主体思维方式 先秦思想史
下载PDF
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育林 樊经洋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77-1781,共5页
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艺"与"道"的关系。中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生命运动变化规律的学问。中医学继承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于生命根源和运动规律的认识;运用了中国传统... 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艺"与"道"的关系。中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生命运动变化规律的学问。中医学继承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于生命根源和运动规律的认识;运用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以阴阳五行象数理论为认识工具,对于人体生命运动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刻的考察和系统的总结。文章从"天人合一"思想和阴阳五行象数理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中国古代哲学 天人合一 阴阳五行 象数理论
原文传递
神机气立浅识 被引量:9
3
作者 范孝叁 冉滨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53-1855,共3页
气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气化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神机气立是气化之道,是生命存续的两大功能系统。神机指生命内部自我调节和自我稳定的、活力无限、潜力巨大的功能系统;气立指生命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程以及适应外... 气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气化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神机气立是气化之道,是生命存续的两大功能系统。神机指生命内部自我调节和自我稳定的、活力无限、潜力巨大的功能系统;气立指生命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程以及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功能调节系统。其"机"在"升降出入",广泛存在天地之间。生命消亡在于神机化灭,气立孤危,气化之道顺应天地自然变化规律的天地之道: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制化、五运六气周期变化。重视气化,从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着眼,从升降出入着手,顺应神机气立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机 气立 气化之道 阴阳五行 五运六气 升降出入
原文传递
缺血性中风发病的时间节律 被引量:8
4
作者 吴文辉 叶美颜 +1 位作者 郭丽芬 陈眉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8-461,共4页
疾病的发生遵循一定规律,研究时间节律对探讨其发病机制、预防和降低发病率有重要意义。缺血性中风具有年节律和日节律的特点,发病有集中的倾向,在冬春季和清晨高发。现代医学根据人体生理活动昼夜交替而周期变化的特点,通过科研调查不... 疾病的发生遵循一定规律,研究时间节律对探讨其发病机制、预防和降低发病率有重要意义。缺血性中风具有年节律和日节律的特点,发病有集中的倾向,在冬春季和清晨高发。现代医学根据人体生理活动昼夜交替而周期变化的特点,通过科研调查不断探索中风发生发展及防治的规律。中医时间医学依据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相应理论,认识中风的好发规律和发病高峰,制定出因时制宜的时辰防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发病节律 时间医学 天人相应 阴阳五行
原文传递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机及用药 被引量:8
5
作者 韩世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2期82-83,共2页
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很高,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蛋白尿是其主要临床表现。西医以控制血糖、降压调脂等对症处理为主,中医以整体辨证用药为主要治疗方式。本文从五气、五体、五味立论,运用阴升阳降的中医基本理论,结合五行生克... 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很高,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蛋白尿是其主要临床表现。西医以控制血糖、降压调脂等对症处理为主,中医以整体辨证用药为主要治疗方式。本文从五气、五体、五味立论,运用阴升阳降的中医基本理论,结合五行生克变化的原理,概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诊治病机及用药经验,以期为本病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肾病 蛋白尿 病机 用药 阴阳五行 消渴 水肿
下载PDF
试用系统科学理论解读阴阳五行 被引量:7
6
作者 阎银宗 庄建西 庄建东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8-10,共3页
主客观协同控制论是在运用系统科学理论研究阴阳五行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用主客观协同控制论更容易解读阴阳五行的科学内涵。阴阳五行有完善的系统观和科学的时空观。辨别阴阳属性是在运用整个宇宙的最基本矛盾关系来解决每一个具体的... 主客观协同控制论是在运用系统科学理论研究阴阳五行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用主客观协同控制论更容易解读阴阳五行的科学内涵。阴阳五行有完善的系统观和科学的时空观。辨别阴阳属性是在运用整个宇宙的最基本矛盾关系来解决每一个具体的问题。五行学说是唯一的一个从宏观上研究循环运动的理论。阴阳五行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一旦进入现代科学研究的领域,它带给人类社会的必将是一片新的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五行 膨胀运动 自由运动 主客观协同控制
下载PDF
从中医存废的百年之争探讨中医的继承与创新 被引量:7
7
作者 杨丹 《中医药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5-8,共4页
自19世纪末以来,对于中医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中医是否科学的问题上。中医的首要任务是医疗实践,应以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待中医的现状,应从百年间中医存废之争的代表论断中反思中医目前的境遇以及探索中医今后发展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能... 自19世纪末以来,对于中医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中医是否科学的问题上。中医的首要任务是医疗实践,应以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待中医的现状,应从百年间中医存废之争的代表论断中反思中医目前的境遇以及探索中医今后发展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能简单以科学与否的标准来评价、决定中医的未来。阴阳五行统摄下的中医学的本原是被生存实践证实的朴素系统论,当代中医发展应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和保持中医特色学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阴阳五行 存废之争 生存实践
下载PDF
“蜀学”五事论稿--读谢无量先生《蜀学会叙》札记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冬梅 舒大刚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8-37,共10页
从阐释谢无量《蜀学会叙》入手,初步总结出"蜀学"的五个特征:一是独特的古史体系,即以"天皇、地皇、人皇"为内涵的"三皇"体系,和以"蚕丛、鱼凫、柏灌、杜宇、开明"为世系的"五帝(王)"... 从阐释谢无量《蜀学会叙》入手,初步总结出"蜀学"的五个特征:一是独特的古史体系,即以"天皇、地皇、人皇"为内涵的"三皇"体系,和以"蚕丛、鱼凫、柏灌、杜宇、开明"为世系的"五帝(王)"体系。二是大禹所创《洪范》之"五行"、《连山》之"阴阳"等观念,为后世儒家奠定了哲学基础。三是有别于中原"仁义礼智信"的"五常"观念,蜀学自严遵以下构建了"道德仁义礼"(或"道德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四是在孔子"六经"、汉人"五经"和唐人"九经"的构架上,蜀学每每有所突破,率先构建起"七经"和"十三经"的经典体系,并为正统儒学所接受。五是蜀中自古流传的"皇人"信仰、仙道传统,造成了老子入蜀修仙的传说,也成就了张道陵入蜀创教的功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学 三皇五帝 五常七德 阴阳五行 老子入蜀
下载PDF
论以中医理论指导中药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姜青松 王庆其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175-1179,共5页
从天人合一、气与三才、阴阳五行、四气五味、药物归经、道地药材等中医学基本概念出发,并结合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论述以传统中医理论进行中药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体而言:天人合一理论是中药研究的指导;气是沟通天、地、人三才,... 从天人合一、气与三才、阴阳五行、四气五味、药物归经、道地药材等中医学基本概念出发,并结合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论述以传统中医理论进行中药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体而言:天人合一理论是中药研究的指导;气是沟通天、地、人三才,理解中药功能作用的关键;阴阳五行、四气五味是沟通天、地、人的必要工具;同气相求是引经报使药的内在基础;道地药材理论是药材质量动态控制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阴阳五行 四气五味 同气相求 道地药材 中医理论
原文传递
干宝对京房八宫易学的重建
10
作者 于宗妮 《周易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东晋易学家干宝在王弼玄学化义理易学兴起后,粹集汉易诸家象数体例,整合京房八宫纳甲与夏侯胜尚书学、翼奉诗经学中的阴阳五行思想,重建了京房八宫易学,借以诠释《周易》一经,延续了汉代易学与汉代经学一脉。干宝接纳京房八宫易学,以汉... 东晋易学家干宝在王弼玄学化义理易学兴起后,粹集汉易诸家象数体例,整合京房八宫纳甲与夏侯胜尚书学、翼奉诗经学中的阴阳五行思想,重建了京房八宫易学,借以诠释《周易》一经,延续了汉代易学与汉代经学一脉。干宝接纳京房八宫易学,以汉代易学的视域,夯实了它的卦气阴阳消息的基本语境,进而针对京房八宫六十四卦的世次、世爻之阴阳及各卦六爻所纳之辰与辰所对应的五行,从阴阳消息下五行的流转出发,开显了造化性情场与生命性情,令八宫易学得到全方位重建,为易学术向道的转化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氏八宫易学 爻辰 阴阳五行 纳辰应情 术、道转化
原文传递
“山水”泛指万物的易学探微
11
作者 郭沫岚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2-96,共5页
“山水”常被用以泛指一切自然景象,这与《周易》立象尽意的象征观念和天人交感的“三才”思想有着微妙的关系。由于天地玄远,不可骤观,古人在天人交感的具体实践中,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逐渐以“山水”作为“天地”的象征,“山水”由... “山水”常被用以泛指一切自然景象,这与《周易》立象尽意的象征观念和天人交感的“三才”思想有着微妙的关系。由于天地玄远,不可骤观,古人在天人交感的具体实践中,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逐渐以“山水”作为“天地”的象征,“山水”由此成为以天地之象统摄万物的符号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 《周易》 立象尽意 天人感应 阴阳五行
下载PDF
中医学阴阳五行模型浅论 被引量:6
12
作者 蒋弢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297-3301,共5页
在中国特有的历史地理和生产实践条件下,先民以独特的意象思维方式整合生存经验,逐渐演化出了阴阳五行模型。但长期以来,中医界都将其当做一种说理工具来对对象进行"追溯性"的解释,而不是当作指导性的分析方法来做前瞻性的运... 在中国特有的历史地理和生产实践条件下,先民以独特的意象思维方式整合生存经验,逐渐演化出了阴阳五行模型。但长期以来,中医界都将其当做一种说理工具来对对象进行"追溯性"的解释,而不是当作指导性的分析方法来做前瞻性的运用。除了受到儒家经学化解读以及近代以来"科学主义"的影响外,最重要的是较少考察理论的生成演化过程,以致于不但难以尽解阴阳五行的内涵,而且难以不断通过实践加以深化其架构作用。文章尝试按照发生的逻辑来阐释其演进,并首次提出五行在不同时空层次下具有不同序列与关系,各具其使用范围与特点,兼具稳定与不确定两大特性。同时,还阐述了划分阴阳时的不同倾向和两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五行 模型 演化 中医
原文传递
运用韦氏阴阳五行手法从冲任督带论治产后腰椎骨盆复合体疼痛综合征思路
13
作者 黄译 倪振扬 +2 位作者 唐建鑫 黄坤骐 谢冰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8期1474-1479,共6页
产后腰椎-骨盆复合体疼痛(postpartum lumbopelvic pain,PLPP)是以腰椎及骨盆带疼痛伴下肢酸胀不适为主要表现,该病长期困扰妊娠后女性身心健康。冲任督带作为治疗女性经带胎产疾患重要脉络,对指导手法治疗PLPP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总... 产后腰椎-骨盆复合体疼痛(postpartum lumbopelvic pain,PLPP)是以腰椎及骨盆带疼痛伴下肢酸胀不适为主要表现,该病长期困扰妊娠后女性身心健康。冲任督带作为治疗女性经带胎产疾患重要脉络,对指导手法治疗PLPP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总结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阴阳五行手法具体运用,从中医经络学论治PLPP,通过手法运用整体辨证施治,达到纠偏调衡,整复错位的目的,以期为临床手法治疗PLPP提供可行、有效的诊疗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PP 手法机制 冲任督带 阴阳五行
下载PDF
天地思维与阴阳五行 被引量:5
14
作者 尹怡 蔡超产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886-2889,共4页
阴阳、五行作为中医理论的基础,自中医由经验医学向理论医学过渡之始,就进入了中医理论体系,自此与中医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春秋战国之际,出于对天地的崇拜而兴起的'天地阴阳''天六地五'以及'三材'之学... 阴阳、五行作为中医理论的基础,自中医由经验医学向理论医学过渡之始,就进入了中医理论体系,自此与中医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春秋战国之际,出于对天地的崇拜而兴起的'天地阴阳''天六地五'以及'三材'之学,是在天地阴阳主导下的阴阳、五行结合的雏形,也是中医理论形成之初的文化基础。文章旨在梳理天地思维下的阴阳、五行观念及其存在状态,并进一步论述由此而构建的中医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思维 中医理论 天六地五 三材思想 阴阳五行
原文传递
《黄帝内经》象思维视域下的中风病辨治思路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潇然 张向阳 +1 位作者 崔艺馨 王维广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2064-2068,共5页
在《黄帝内经》象思维视域下,以肝风统领痰、火、劳累等因素是中风病的核心病机;把握“风”象是治疗中风病的关键要点,同时应重视不同象之间的关系。治疗中风病时,祛邪和扶正的先后顺序曾引起一些医家的争论。叶天士在分析前人著作的基... 在《黄帝内经》象思维视域下,以肝风统领痰、火、劳累等因素是中风病的核心病机;把握“风”象是治疗中风病的关键要点,同时应重视不同象之间的关系。治疗中风病时,祛邪和扶正的先后顺序曾引起一些医家的争论。叶天士在分析前人著作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先祛邪后扶正的观点,对临床有较大的影响。叶天士用药首先以祛邪为主,常用郁金、胆南星祛痰,竹沥、石菖蒲祛火,桂枝解表,附子补虚;扶正则主要应用人参、黄芪、当归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象思维 叶天士 《黄帝内经》 阴阳五行学说 “风”象
下载PDF
元亨利贞——中国哲学元理之一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立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123,共11页
中国哲学经典《周易》提出元亨利贞,是中国哲学回答天地万物资始资生的基本思维方式,是回应天地万物从哪里来的基本话题。任何事物都在时空的人文语境中演化,离了一定的时空,就离了生物之道。和实生物,聚散气化。从思维视阈观天地万物... 中国哲学经典《周易》提出元亨利贞,是中国哲学回答天地万物资始资生的基本思维方式,是回应天地万物从哪里来的基本话题。任何事物都在时空的人文语境中演化,离了一定的时空,就离了生物之道。和实生物,聚散气化。从思维视阈观天地万物生死、荣枯的运动变化,它们表现为凝聚性与离散性。人生为气聚,人死为气散。聚散体现为多种形式:聚极而散,聚散有气,聚散为理等。本体不因运动变化而损益,但聚与散作为两种运动形式,聚而显、生、荣、形,散而微、死、槁、神。差分而对待,对待而互相转化。天地万物资始资生以后,天地万物以及人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方式是什么?这就与水金木火土五行的相生相克相对相关。五行的多样性、差异性在杂合形式的过程中,产生相生相胜的融突话题。五行与阴阳相融合、杂合,便将天地万物以及人生各种现象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向度上统摄在五行之中,并对中国传统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哲学、历史、艺术、宗教、地理、堪舆、星相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亨利贞 气化聚散 和实生物 阴阳五行 相生相克
下载PDF
从博物看中国传统知识的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洋燚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3-139,共7页
从博物的观点看比从科学的观点看,更能看清并尊重中国传统知识的事实和价值,而且在“中国”问题上,博物视角能更好地整合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博物视角为理解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博物学是面向“物”的... 从博物的观点看比从科学的观点看,更能看清并尊重中国传统知识的事实和价值,而且在“中国”问题上,博物视角能更好地整合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博物视角为理解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博物学是面向“物”的学问,博物的形而上学是围绕“物”展开的,由物物之比建立的“物体系”本质上是一种隐喻,它不承诺世界“是”那样,而是指出世界“像”那样,隐喻更是一种默会知识或非编码知识,领悟并使用隐喻更需要的是悟性而非理性,这就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的一大障碍,使得传统知识虽起点甚高但后劲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 中国传统知识 范畴 阴阳五行
原文传递
阴阳五行数学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孟凯韬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4-9,共6页
"阴阳五行数学"主要从哲理数学和逻辑学角度揭示阴阳五行学说的科学内涵以及五行生克,主体与客体阴阳消长与升降的逻辑关系。其作用在于证实、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丰富和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并将中医药的科学内涵用数学语... "阴阳五行数学"主要从哲理数学和逻辑学角度揭示阴阳五行学说的科学内涵以及五行生克,主体与客体阴阳消长与升降的逻辑关系。其作用在于证实、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丰富和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并将中医药的科学内涵用数学语言加以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五行 数学 生理 病理 公式
下载PDF
“推阴阳”而动天地:董仲舒宇宙图式新探——如何实现对先秦儒家宇宙论的改造与超越 被引量:5
19
作者 余治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63,共12页
战国至秦汉时期,宇宙观建构是各派思想家的共同追求。先秦儒家人格化、性情化、伦理化的天道,其内在机理并未获得有效展开,显得凝固呆板,极大降低了人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董仲舒对天道信仰作了实证化、体系化、定律化的处理,进... 战国至秦汉时期,宇宙观建构是各派思想家的共同追求。先秦儒家人格化、性情化、伦理化的天道,其内在机理并未获得有效展开,显得凝固呆板,极大降低了人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董仲舒对天道信仰作了实证化、体系化、定律化的处理,进而完成了天之哲学建构。天虽至大至尊,却又被纳入“十端”之内,这种涵摄与共生的复杂交互关系导致天道充满内驱力而运行不殆。阴与阳所处地位、所发挥作用并不对等。“阴阳合别”,二气交替,共同促成岁月四时的运转变化,先秦儒家宇宙观到汉初被注入了动能。董学首次为五行确定了基本秩序,五行与四时、五方合理搭配。五行生胜,相互统一,创造动能,导致四时变化和世界运动。阴阳配五行的非对称性组合,则能够引发天道运行的永续不竭,带来无限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宇宙论 十端 阴阳五行 先秦儒家
下载PDF
儒家的社会规范与阴阳五行秩序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英灿 元永浩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22-27,共6页
所谓规范指称"标准化的秩序"。社会规范指的是为社会成员所提供的是非标准和行为指南,因而也是人们具体行为必须要遵循的行为法则。儒家的社会规范可分为两种:一是以"德礼"为核心的积极的规范,其目的在于通过教化... 所谓规范指称"标准化的秩序"。社会规范指的是为社会成员所提供的是非标准和行为指南,因而也是人们具体行为必须要遵循的行为法则。儒家的社会规范可分为两种:一是以"德礼"为核心的积极的规范,其目的在于通过教化的力量来改变人们行为的根本态度;二是以"法刑"为核心的消极规范,其目的在于通过物理的制裁来暂时控制人们的行为。规范必须拥有其合理性。在儒家看来,社会的规范不是来自于近代社会学理论所讲的社会契约,而是来自于自然本身的秩序。因而"三纲五伦"以及"礼乐"、"刑政"等规范都体现着阴阳五行的自然法则。跟近代的社会学理论相比,儒家的社会规范具有以下的特点:其一,儒家的社会规范不是以平等的个人,而是以有差别的个人为前提;其二,儒家规范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实现功利性或者效率性,而在于实现道德性;其三,儒家的规范不是为了实现社会契约,而是为了实现阴阳五行的自然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社会规范 三纲五伦 阴阳五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