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教四大说对传统医学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申俊龙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3-78,共6页
外来的佛教思想对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关于宇宙构成的四大说 ,曾影响过元气说、阴阳说、五行说等中医基本理论。四大说的构成论思想 ,对传统医学的元气—阴阳—五行的生成论思想不断渗透影响 ,在明末清初医学家喻嘉言... 外来的佛教思想对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关于宇宙构成的四大说 ,曾影响过元气说、阴阳说、五行说等中医基本理论。四大说的构成论思想 ,对传统医学的元气—阴阳—五行的生成论思想不断渗透影响 ,在明末清初医学家喻嘉言理论中得到综合 ,产生四大归阴、有形俱坏的阴邪论 ,为传统医学思想史留下了文化交流的精彩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四大说 元气说 阴阳说 五行说 佛教思想 中医学理论 阴邪论 喻嘉言
原文传递
阴阳五行、神机气立的理论基础来自于立竿测影——兼探讨形神之神(生命矢量)与中医学体系的物理学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周波 兰吉瑞 +8 位作者 陈瑞祥 张学著 吴世东 黄伟章 曾启全 许小清 孙智锋 陈强松 任在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67-73,共7页
形神之"神"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具有矢量性质的力量或能量(作者称"生命矢量")。在探讨"生命矢量"的内涵中,发现"神机、气立"与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基础,都来自于立竿测影。上古学者通过... 形神之"神"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具有矢量性质的力量或能量(作者称"生命矢量")。在探讨"生命矢量"的内涵中,发现"神机、气立"与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基础,都来自于立竿测影。上古学者通过立竿测影,认识了太阳和日影点的(视)运动规律,从中发展出阴阳、五行学说。通过将生命矢量顶端点的运动类比为日影点的运动,上古医家成功地使用了阴阳、五行学说来描述、解释"生命矢量"的周期运动,二学说由此成为了中医学里最基础的理论。经络系统同样用于描述"生命矢量",区别在于阴阳、五行系统使用的是矢量图,而经络系统使用的是立体的干涉图。透过"生命矢量"的认识,可以发现中医学的相当部分内容,都带有鲜明的物理学特征,中医学的精华部分,建立在物理学(而非化学)的层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生命矢量 阴阳五行 神机气立 立竿测影 电磁波身体 物理学
下载PDF
张子和燥证辨治浅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燕少恒 《河南中医》 2013年第1期42-44,共3页
张子和辨治燥证在病因上注意气候和药邪致燥;在病机辨识上注重脉象,并综合运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分析病机;在治疗上注意人群差异,治疗淋证注重滋水开窍,治疗便秘注重润攻滋养,药疗与食疗配合使用。
关键词 燥证 阴阳五行 脏腑经络 滋水开窍 润攻滋养 药疗 食疗 《儒门事亲》 张子和
下载PDF
董仲舒自然哲学的四重维度及其对天人感应论的调适 被引量:1
4
作者 崔锁江 白立强 《衡水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53-59,共7页
董仲舒自然哲学可以划分为自然论、天论、天人感应论、十端论四重维度。“自然”标志事物发展的客观性、规律性、逻辑性。天论则存在着自然之天与神明之天的二重性。神明之天通过自然之天显示出“天意”“天命”。天人感应论是董仲舒自... 董仲舒自然哲学可以划分为自然论、天论、天人感应论、十端论四重维度。“自然”标志事物发展的客观性、规律性、逻辑性。天论则存在着自然之天与神明之天的二重性。神明之天通过自然之天显示出“天意”“天命”。天人感应论是董仲舒自然哲学的核心内容。董仲舒尽管认为绝大部分自然现象出于自然界本身,但是更看重灾异与祥瑞等反映神明意志的特别现象。君主的作为构成了感应的逻辑起点,进而被神明遣告,并反映为灾异与祥瑞两种特殊的自然现象。天人感应的内在机理就在于以阴阳五行为主体的十端之间的同类相动。而儒家通过分析灾异的阴阳五行属性,进而劝谏君主、改制更张。讨论董仲舒自然哲学有助于实现对其天人感应论的内在机制问题进行调适,实现自然论、天论、天人感应论、十端论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自然 天人感应 天论 阴阳五行 十端
下载PDF
简析秦汉三大信仰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力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86-89,共4页
秦汉信仰主要表现在以阴阳五行行事,“天”作为终极信仰被虔诚的信奉,方仙道炙热弥漫。这三方面构筑成了秦汉时期的思想土壤。
关键词 秦汉 阴阳五行 方仙道
下载PDF
汉代阴阳五行思想对《说文解字》的影响及评价
6
作者 李娜 《保定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04-110,共7页
阴阳五行思想是汉代社会思想的重要方面,它充斥着汉代文化的各个角落,对许慎著作《说文解字》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数字、五行、颜色、干支、味道、五藏等用字,许慎放弃文字学角度的说解而改用阴阳五行思想,对此,今人需要用"理解之同... 阴阳五行思想是汉代社会思想的重要方面,它充斥着汉代文化的各个角落,对许慎著作《说文解字》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数字、五行、颜色、干支、味道、五藏等用字,许慎放弃文字学角度的说解而改用阴阳五行思想,对此,今人需要用"理解之同情"的态度全面解析,不能生硬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共时因素 阴阳五行思想 汉代社会思潮 学术史
下载PDF
生命的“二体三用”模型 被引量:24
7
作者 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4-27,共4页
:中医采用“思维模型”方法建构生命形态和运动规律 ,而西医采用“物质模型”的方法 ,这是中西医认知生命的本质差异。中医“思维模型”就是以阴阳五行为代表的“二体三用”模型。藏象、经络实质上是一种“二体三用”模型 ,因而不能用... :中医采用“思维模型”方法建构生命形态和运动规律 ,而西医采用“物质模型”的方法 ,这是中西医认知生命的本质差异。中医“思维模型”就是以阴阳五行为代表的“二体三用”模型。藏象、经络实质上是一种“二体三用”模型 ,因而不能用实验、实证的方法来衡量、验证 ;同时又因为生命现象的极端复杂性 ,所以“二体三用”模型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 思维模型 二体三用 阴阳五行
原文传递
五行生克新模式探讨 被引量:17
8
作者 靳九成 郑陶 +5 位作者 黄建平 高志远 靳浩 孙文栋 张成彬 李任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998-2003,共6页
文章揭示了五行常生、常克模式的局限性:未阐明五行与阴阳的关系、五行的本质、它何以"行",不能解释五脏正常生理功能间的10对互生关系,不能解释病理情况下出现的常生两脏间互生、互克现象,不能解释病理情况下出现的常克两脏... 文章揭示了五行常生、常克模式的局限性:未阐明五行与阴阳的关系、五行的本质、它何以"行",不能解释五脏正常生理功能间的10对互生关系,不能解释病理情况下出现的常生两脏间互生、互克现象,不能解释病理情况下出现的常克两脏间反克关系。依七曜阴阳,天人合一,首次建立起五行(脏)生克的新模式:两行(脏)间存在互生、互克关系,其中与阴阳周期性消长演化方向一致的邻位相生,称为常生,与阴阳周期性消长演化方向一致的隔位相克,称为常克;五行(脏)间存在10对互生、10对互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常生、常克模式 七曜阴阳 阴阳与五行 五行(脏)生克的新模式
原文传递
四时与阴阳五行——先秦思想史的另一条线索 被引量:15
9
作者 武占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01-106,共6页
四时规律被上古先民认为是宇宙的第一规律 ,这是前诸子时期非常重要的一种自然观。全面体现这种自然观的就是《月令》文献系统。代表中国古代主体思维方式的阴阳五行就是在吸收、融摄该系统观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月令》观念系统通过... 四时规律被上古先民认为是宇宙的第一规律 ,这是前诸子时期非常重要的一种自然观。全面体现这种自然观的就是《月令》文献系统。代表中国古代主体思维方式的阴阳五行就是在吸收、融摄该系统观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月令》观念系统通过影响阴阳五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基本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时 《月今》文献系统 阴阳五行 主体思维方式 先秦思想史
下载PDF
对水稻理论的质疑:兼新论中国人偏好整体思维的内外因 被引量:13
10
作者 汪凤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2-582,共11页
Talhelm等人认为种植水稻与种植小麦有重大差别,所以,中国水稻文化与小麦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南方的水稻文化更倾向于东亚文化,北方的小麦文化看起来更像西方文化。"水稻理论"视角颇新颖,但能否成立有待检验。以整体思... Talhelm等人认为种植水稻与种植小麦有重大差别,所以,中国水稻文化与小麦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南方的水稻文化更倾向于东亚文化,北方的小麦文化看起来更像西方文化。"水稻理论"视角颇新颖,但能否成立有待检验。以整体思维为例,用"水稻理论"解释中国人偏好整体思维的缘由时存在两个矛盾:一是南宋之前的多数中国人虽长期生活在小麦区,但他们的思维方式却主要是整体思维,几乎没有分析思维,且整体思维至迟到春秋战国时期已炉火纯青;二是目前无足够的可靠证据证明种植小麦的中国北方在文化上看起来更像西方,并且北方人擅长的同样是整体思维。这两个矛盾证明"水稻理论"解释不通。其实,促成中国古人崇尚整体思维最可能的外因是:先人从长期的治水经验尤其是从鲧治水失败而大禹治水成功的一反一正事例中直观、真切地看到了天人密切相关理念、顺应自然和通盘考虑(整体思维的雏形)在成功解决复杂问题时的重要性;促成中国古人崇尚整体思维最可能的内因是蕴含阴阳思维的阴阳学说、蕴含五行思维的五行学说和蕴含阴阳五行思维的阴阳五行学说的提出与被认可,它们为中国人如何运用整体思维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思维运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思维 水稻理论 治水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
下载PDF
基于阴阳五行学说探讨自噬对于脂质代谢内稳态的调节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志丹 贾连群 杨关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02-1205,共4页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与自噬对于脂质代谢内稳态的调节分属两个理论体系。脂质合成与脂质分解作为脂质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及相互转化的关系,与中医阴阳平衡的理论相一致。脂质合成与脂质分解之间的相互平衡共同调...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与自噬对于脂质代谢内稳态的调节分属两个理论体系。脂质合成与脂质分解作为脂质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及相互转化的关系,与中医阴阳平衡的理论相一致。脂质合成与脂质分解之间的相互平衡共同调节着机体脂质稳态。在自噬与脂质代谢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已经有研究证实自噬以"噬脂"促进脂质的分解,又通过某种途径参与脂质合成。同时,脂质沉积抑制自噬水平的高低。其三者之间的关系用五行学说解释为:自噬"生"脂质合成"、"自噬"生"脂质分解"、"脂质合成"侮"自噬"。运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探讨脂质代谢及自噬对于脂质代谢的调节关系具有颇为特殊的意义,将为进一步探究其科学内涵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五行学说 自噬 脂质代谢 内稳态
下载PDF
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育林 樊经洋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77-1781,共5页
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艺"与"道"的关系。中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生命运动变化规律的学问。中医学继承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于生命根源和运动规律的认识;运用了中国传统... 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艺"与"道"的关系。中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生命运动变化规律的学问。中医学继承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于生命根源和运动规律的认识;运用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以阴阳五行象数理论为认识工具,对于人体生命运动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刻的考察和系统的总结。文章从"天人合一"思想和阴阳五行象数理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中国古代哲学 天人合一 阴阳五行 象数理论
原文传递
神机气立浅识 被引量:11
13
作者 范孝叁 冉滨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53-1855,共3页
气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气化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神机气立是气化之道,是生命存续的两大功能系统。神机指生命内部自我调节和自我稳定的、活力无限、潜力巨大的功能系统;气立指生命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程以及适应外... 气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气化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神机气立是气化之道,是生命存续的两大功能系统。神机指生命内部自我调节和自我稳定的、活力无限、潜力巨大的功能系统;气立指生命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程以及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功能调节系统。其"机"在"升降出入",广泛存在天地之间。生命消亡在于神机化灭,气立孤危,气化之道顺应天地自然变化规律的天地之道: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制化、五运六气周期变化。重视气化,从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着眼,从升降出入着手,顺应神机气立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机 气立 气化之道 阴阳五行 五运六气 升降出入
原文传递
《内经》取象思维方式及其对后世医学认知方法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丁世芹 《河南中医》 2007年第11期7-9,共3页
《周易》的取象思维方式对《内经》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主要表现为:①以取象思维方式为指导,形成了《内经》独特的理论建构体系;②取象思维方式贯穿于《内经》阴阳五行学说为中心的中医理论论证过程之中。《内经》取象思维理论建构体系的... 《周易》的取象思维方式对《内经》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主要表现为:①以取象思维方式为指导,形成了《内经》独特的理论建构体系;②取象思维方式贯穿于《内经》阴阳五行学说为中心的中医理论论证过程之中。《内经》取象思维理论建构体系的重要方法有援物比类、司外揣内、揆度奇恒等,其对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形成乃至后代医学认知方法的影响至深至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取象思维 援物比类 司外揣内 揆度奇恒 阴阳五行学说
下载PDF
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系统模型原理分析——关于“阴阳五行”机制的演生和平衡性质的讨论 被引量:9
15
作者 管小思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52-62,68,共12页
讨论了中医学“阴阳五行”理论的系统模型原理。
关键词 阴阳五行理论 系统模型原理 中医学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缺血性中风发病的时间节律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文辉 叶美颜 +1 位作者 郭丽芬 陈眉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8-461,共4页
疾病的发生遵循一定规律,研究时间节律对探讨其发病机制、预防和降低发病率有重要意义。缺血性中风具有年节律和日节律的特点,发病有集中的倾向,在冬春季和清晨高发。现代医学根据人体生理活动昼夜交替而周期变化的特点,通过科研调查不... 疾病的发生遵循一定规律,研究时间节律对探讨其发病机制、预防和降低发病率有重要意义。缺血性中风具有年节律和日节律的特点,发病有集中的倾向,在冬春季和清晨高发。现代医学根据人体生理活动昼夜交替而周期变化的特点,通过科研调查不断探索中风发生发展及防治的规律。中医时间医学依据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相应理论,认识中风的好发规律和发病高峰,制定出因时制宜的时辰防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发病节律 时间医学 天人相应 阴阳五行
原文传递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机及用药 被引量:8
17
作者 韩世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2期82-83,共2页
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很高,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蛋白尿是其主要临床表现。西医以控制血糖、降压调脂等对症处理为主,中医以整体辨证用药为主要治疗方式。本文从五气、五体、五味立论,运用阴升阳降的中医基本理论,结合五行生克... 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很高,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蛋白尿是其主要临床表现。西医以控制血糖、降压调脂等对症处理为主,中医以整体辨证用药为主要治疗方式。本文从五气、五体、五味立论,运用阴升阳降的中医基本理论,结合五行生克变化的原理,概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诊治病机及用药经验,以期为本病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肾病 蛋白尿 病机 用药 阴阳五行 消渴 水肿
下载PDF
从中医存废的百年之争探讨中医的继承与创新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丹 《中医药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5-8,共4页
自19世纪末以来,对于中医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中医是否科学的问题上。中医的首要任务是医疗实践,应以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待中医的现状,应从百年间中医存废之争的代表论断中反思中医目前的境遇以及探索中医今后发展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能... 自19世纪末以来,对于中医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中医是否科学的问题上。中医的首要任务是医疗实践,应以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待中医的现状,应从百年间中医存废之争的代表论断中反思中医目前的境遇以及探索中医今后发展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能简单以科学与否的标准来评价、决定中医的未来。阴阳五行统摄下的中医学的本原是被生存实践证实的朴素系统论,当代中医发展应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和保持中医特色学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阴阳五行 存废之争 生存实践
下载PDF
试用系统科学理论解读阴阳五行 被引量:7
19
作者 阎银宗 庄建西 庄建东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8-10,共3页
主客观协同控制论是在运用系统科学理论研究阴阳五行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用主客观协同控制论更容易解读阴阳五行的科学内涵。阴阳五行有完善的系统观和科学的时空观。辨别阴阳属性是在运用整个宇宙的最基本矛盾关系来解决每一个具体的... 主客观协同控制论是在运用系统科学理论研究阴阳五行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用主客观协同控制论更容易解读阴阳五行的科学内涵。阴阳五行有完善的系统观和科学的时空观。辨别阴阳属性是在运用整个宇宙的最基本矛盾关系来解决每一个具体的问题。五行学说是唯一的一个从宏观上研究循环运动的理论。阴阳五行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一旦进入现代科学研究的领域,它带给人类社会的必将是一片新的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五行 膨胀运动 自由运动 主客观协同控制
下载PDF
秦始皇陵所见帝国文明宇宙观 被引量:7
20
作者 段清波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0-95,共6页
秦始皇陵地宫结构独一无二,"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将秦帝国时代天圆地方理念下的阴阳、五行、水德宇宙观完整地模拟在地下,是对秦帝国体制和皇帝执政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论证,体现了秦帝国时期及秦始皇本人的宇宙观。
关键词 秦始皇陵 地宫 阴阳五行 宇宙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