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俞樾《东瀛诗选》的编选宗旨及其日本汉诗观 被引量:7
1
作者 马歌东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4-41,共8页
从《东瀛诗选》之编选与刊布入手,通过对该书自序、凡例、诗人评介及入选诗作的论析, 探讨了 “就余性之所近录而存之” 、“务取雅音” 、“以期协律” 、“有美必扬” 、“不必尽 以中法绳之”等编选宗旨,并进而通过正确的... 从《东瀛诗选》之编选与刊布入手,通过对该书自序、凡例、诗人评介及入选诗作的论析, 探讨了 “就余性之所近录而存之” 、“务取雅音” 、“以期协律” 、“有美必扬” 、“不必尽 以中法绳之”等编选宗旨,并进而通过正确的源流观、开放的交流观、积极的比较观等三层 面,阐绎了俞樾的日本汉诗观,及其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特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东瀛诗选》 《东瀛诗记》 编选宗旨 日本汉诗观
下载PDF
俞樾废止中医思想根源探索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泽生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71-174,共4页
俞樾是清代著名的学者 ,曾自学中医。但他又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提出废除中医的人。从俞樾的生平和他所处的时代入手 ,可以发现家庭的不幸和时代的影响均有助解释他对中医前后不同的态度。
关键词 俞樾 中医思想 生平
原文传递
近代“废医存药”思想的再考察——起源、视域与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彦昌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0,共10页
“废医存药”思想最早隐见于近代来华传教士等人的言论,历经俞樾、余云岫等人发展,对近代以来中医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俞樾与余云岫虽都主张“废医存药”,但两者视域却不尽相同。更为重要是,“废医存药”对中医药的冲击不仅具体指向“... “废医存药”思想最早隐见于近代来华传教士等人的言论,历经俞樾、余云岫等人发展,对近代以来中医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俞樾与余云岫虽都主张“废医存药”,但两者视域却不尽相同。更为重要是,“废医存药”对中医药的冲击不仅具体指向“废医”与“存药”两个方面,而且冲击了传统中医药的话语体系,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中医与中药两者之间传统的密切关系,为后来“废止中医案”、“中药科学化”等近代思想主张或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舆论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医存药 传教士 俞樾 余云岫 视域 医药关系
原文传递
俞樾医事录 被引量:6
4
作者 钱超尘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273-1279,共7页
[目的]探究清末浙江儒学大师俞樾的主要医事,明晰俞氏对中医学术的真实态度及在中医经典研究中的贡献。[方法]以历史学、文献学之研究方法,搜集《春在堂全书》中俞樾所有论医文章,以俞氏涉医之《废医论》《枕上三字诀》《内经辨言》3文... [目的]探究清末浙江儒学大师俞樾的主要医事,明晰俞氏对中医学术的真实态度及在中医经典研究中的贡献。[方法]以历史学、文献学之研究方法,搜集《春在堂全书》中俞樾所有论医文章,以俞氏涉医之《废医论》《枕上三字诀》《内经辨言》3文为重点,并研读章太炎分析乃师涉医之论述,提供师弟二人原始文献,剖析俞氏对中医学术的真实态度及在中医经典研究中的贡献。[结果]《废医论》为俞氏于1878、1879年连遭母妻之丧、医药无效时的偏激之作,其本意绝非反对与废弃中医,而是提倡阅读中医经典以培养名医。《枕上三字诀》为俞氏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通过自我保健而探索出的一套养生方法,核心为"塑""锁""梳"3法。《内经辨言》为俞氏研究《素问》的训诂之作,共48条,释疑校误,为研治《内经》必读之作。[结论]一代儒学大师俞樾,虽对中医有一时偏激之论,然其对中医养生方法的探索、实践,对中医经典的深入研究,均体现出其对中医学术的充分肯定,尤其是对《素问》经文的校释,厥功至伟。俞氏的《废医论》与章太炎的《医术平议》,反映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两位伟人对如何看待中医、如何发展中医、如何振兴中医的讨论,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仍然具有深入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废医论 枕上三字诀 内经辨言 百哀诗 医术平议 章太炎 中医文献
下载PDF
吴越文化的分野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成鉴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5年第4期8-16,共9页
吴与越互为近邻,语言相通,舟楫相同;但二次南下的夏文化与会稽地区鸟图腾族文化相结合,形成越文化;东下的周文化与太湖平原的鱼族文化相结合,形成吴文化。他们由于种族血统、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的差异,以及对待中原文化的态度不... 吴与越互为近邻,语言相通,舟楫相同;但二次南下的夏文化与会稽地区鸟图腾族文化相结合,形成越文化;东下的周文化与太湖平原的鱼族文化相结合,形成吴文化。他们由于种族血统、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的差异,以及对待中原文化的态度不同,吸收华夏文化的程度不同。使吴文化和越文化各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勾吴 于越 太伯 勾践
下载PDF
晚清耆儒俞樾在明治日本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宝平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32-38,共7页
浙江德清人俞樾为清末中国著名的经学家、古文字学家,学界已对他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本文通过挖掘俞樾健在时日本对他的有关记载,来分析俞樾在当时的学术地位和历史意义,从而弥补前人研究之不足。
关键词 俞樾 清末 中日交流
下载PDF
从《东瀛诗选》的编选看汉诗对俞樾的逆向反馈
7
作者 李雯雯 严明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8-73,共6页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日本汉诗整体西传回归中国视野的表现即为《东瀛诗选》的编纂。俞樾的诗学源流观念在《东瀛诗选》的编纂中一目了然,《东瀛诗选》撰辑过程中的文艺批评亦使俞樾的文学认知思维体系得到延展和补充。文章此为切入点,...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日本汉诗整体西传回归中国视野的表现即为《东瀛诗选》的编纂。俞樾的诗学源流观念在《东瀛诗选》的编纂中一目了然,《东瀛诗选》撰辑过程中的文艺批评亦使俞樾的文学认知思维体系得到延展和补充。文章此为切入点,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俞樾对《东瀛诗选》的编撰,探究日本汉诗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逆向反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东瀛诗选》 汉诗 逆向反馈 中日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俞樾《卦气直日考》《卦气续考》所涉历法问题之辨析
8
作者 黄黎星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86,共6页
俞樾《卦气直日考》《卦气续考》所论有三点历法问题值得辨析。其一,他将四正卦值配节气之起点由“二至”“二分”改为“四立”,从而使四正卦分值四时之六节气,避免了“跨历两时”的问题。这种做法不仅于文献依据及考辨上欠妥,而且消解... 俞樾《卦气直日考》《卦气续考》所论有三点历法问题值得辨析。其一,他将四正卦值配节气之起点由“二至”“二分”改为“四立”,从而使四正卦分值四时之六节气,避免了“跨历两时”的问题。这种做法不仅于文献依据及考辨上欠妥,而且消解了四正卦初爻配合天文历法之关键节点的蕴意。其二,俞樾以阴阳爻画数阐释卦气说中六十卦的排列次序,此说有学术价值,但不能作为“改正”四正卦配值节气的证据。其三,俞樾认为卦气值日“惟京房之说为最密”,或存在观念上的误区。评价卦气值日法,需要明晰学科定位、主体立场。京房的“卦气值日法”本质上是模拟天文历法数的“逆推求合”,尽力使六十卦之赋值精切合乎天文历法之数;僧一行的《卦议》则是在天文历法的主体立场上引用易学的卦气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卦气 历法 四正卦 值日 京房
原文传递
曾侯乙、曾侯■和曾侯■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昌平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2-99,91,共9页
曾侯乙之前的曾侯有曾侯和曾侯■。二者的年代关系,通过比较曾侯乙、曾侯■和曾侯■三位曾侯的青铜器铭文格式、铭文字体、青铜簠形制以及青铜戟形制的变化,观察曾侯和曾侯在相关因素中的系列关系,最后推测曾侯■的年代早于曾侯。
关键词 曾侯乙 曾侯[舆辶] 曾侯[戉阝] 年代系列
下载PDF
俞樾书信收件人“稷臣”考
10
作者 汪少华 《中国训诂学报》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俞樾致“稷臣”,有学者认为是字稷臣的罗丰禄。本文据某拍卖会“徐琪致稷臣”书信,排除罗丰禄,论证俞樾、徐琪师徒两信收件人均为号稷臣的姚文倬。徐琪与姚文倬并无乡试、会试交集而称之“同年”,是从堂弟徐珂之称。
关键词 俞樾 徐琪 罗丰禄 姚文倬
原文传递
试论俞樾的校勘学成就 被引量:4
11
作者 杜季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9-32,共4页
俞樾是清末著名的经学家、小学家、校勘训诂学家,与瑞安孙诒让、定海黄以周并称为清末浙江三先生。他将丰厚扎实的小学知识运用于校勘的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群经平议》《诸子平议》以及《古书疑义举例》三部著作,都以校勘取胜。他... 俞樾是清末著名的经学家、小学家、校勘训诂学家,与瑞安孙诒让、定海黄以周并称为清末浙江三先生。他将丰厚扎实的小学知识运用于校勘的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群经平议》《诸子平议》以及《古书疑义举例》三部著作,都以校勘取胜。他多年的校勘实践,包含着丰富的校勘学思想:说明校勘的起源与必要性;归纳校勘条例;指出校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为后人校勘古籍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校勘 成果 思想
下载PDF
俞樾基于平衡对称观念的训诂得失举隅
12
作者 王倩倩 《现代语文》 2024年第3期52-57,共6页
平衡对称是一种深植于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审美观念,中国古代文人的思维结构和语言结构都呈现出讲求平衡对称的特点。晚清学者俞樾将这一规律运用到训诂实践中。他常常从篇章文句结构的平衡对称角度出发,进行释词辨义,解决了一些前人未能... 平衡对称是一种深植于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审美观念,中国古代文人的思维结构和语言结构都呈现出讲求平衡对称的特点。晚清学者俞樾将这一规律运用到训诂实践中。他常常从篇章文句结构的平衡对称角度出发,进行释词辨义,解决了一些前人未能很好解释的问题。不过,俞樾有时会夸大这种对称性对文本的制约,也造成了部分说解的牵强附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平衡 对称 训诂
下载PDF
俄罗斯国立图书馆藏俞樾佚札考论
13
作者 郭香溢 《语文学刊》 2024年第4期72-78,共7页
俄罗斯国立图书馆东方文献中心藏《明清名家书札诗稿》中有俞樾致其弟子徐琪信札一则,以往相关书信集均未刊布过,可与俞樾其他书札及诗文呼应对读。经考证,此札作于1891年12月21日,内容主要涉及俞樾与弟子徐琪之间的诗词唱和、著作刊刻... 俄罗斯国立图书馆东方文献中心藏《明清名家书札诗稿》中有俞樾致其弟子徐琪信札一则,以往相关书信集均未刊布过,可与俞樾其他书札及诗文呼应对读。经考证,此札作于1891年12月21日,内容主要涉及俞樾与弟子徐琪之间的诗词唱和、著作刊刻及日常家事,反映了俞樾深厚的学术涵养、矛盾的著述思想、晚年的生活情趣及平和的人生态度,也体现了晚清特殊文化背景下一代儒林宗硕与弟子的浓厚情谊。此札为研究俞樾的文学观、俞樾著作的刊刻情况及晚清士人生活等相关问题提供了新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佚札 海外汉籍
下载PDF
古代越族若干问题新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国灿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40-45,共6页
结合有关越族的文献记载和研究成果,文章提出了一些与传统看法不同的结论。认为“越”、“于越”之称均来自中原华夏族,而非源于越族本身。春秋后期,越族的活动区域北至今江苏北部,西至安徽中南部和江西东北部,南至浙江西南部,东至大海... 结合有关越族的文献记载和研究成果,文章提出了一些与传统看法不同的结论。认为“越”、“于越”之称均来自中原华夏族,而非源于越族本身。春秋后期,越族的活动区域北至今江苏北部,西至安徽中南部和江西东北部,南至浙江西南部,东至大海;战国前期,扩大到今山东南部和福建中部;到战国中后期,进而向南迁徙至今广东东部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越 名称 扩散 迁徙
下载PDF
越族先民和于越服饰文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成鉴 《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6-20,共5页
浙东地区是越文化的发源地,在公元前137年东瓯国除以前,5000年的浙江上古史是越族及其先民的历史。自“乃服衣裳”进入文明门槛,它就有自己的服饰文化:早期的手工纺织,最早的羽绒制作,因此被称为“羽人”之国;精细的葛布进贡吴王,换取... 浙东地区是越文化的发源地,在公元前137年东瓯国除以前,5000年的浙江上古史是越族及其先民的历史。自“乃服衣裳”进入文明门槛,它就有自己的服饰文化:早期的手工纺织,最早的羽绒制作,因此被称为“羽人”之国;精细的葛布进贡吴王,换取了被侵占的国土;作为饰物和武器的越剑,风靡千古,成为中华文物的瑰宝。越亡后,有些服饰仍然长期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姆渡遗址 于越 羽人 葛布
下载PDF
《国语》“曰”字语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万青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3-37,共5页
《国语》"曰"字共1325见,根据"曰"字出现的语境可以分为两大类:对话引述语境中的"曰"字和指称名物语境中的"曰"字。引述语境中的"曰"字1277见,用于引述话语之前起领起提示作用,有的... 《国语》"曰"字共1325见,根据"曰"字出现的语境可以分为两大类:对话引述语境中的"曰"字和指称名物语境中的"曰"字。引述语境中的"曰"字1277见,用于引述话语之前起领起提示作用,有的在话语语句当中出现仍然起引述作用;而指称名物语境中的"曰"字48见,则用于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 动词
下载PDF
俞樾“门下士”、“群经”二札考释 被引量:2
17
作者 华宁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故宫所藏俞樾“门下士”.“群经”二札.被定为是俞樾写给曾国藩的.通过考证.笔者认为是写给祁隽藻的。其内容涉及了《群经评议》的刊刻。《群经评议》为俞樾经学的代表作。“门下士”,“群经”二札反映刊刻过程的艰辛。
关键词 俞樾 《群经评议》 经学著述 “门下士” 信札 曾国藩
原文传递
浅谈日记资料的有效性问题——以俞樾函札整理为中心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燕婴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3-180,192,共9页
日记资料内容丰富,其中所记种种,皆可成为并业已成为各领域研究者的关注点。利用俞樾日记可以为其所作信札系年,这说明日记类文献在史实复原的精细化方向上的价值。从日记与俞樾函札的对读、不同当事人日记的对读两方面,可以揭示日记资... 日记资料内容丰富,其中所记种种,皆可成为并业已成为各领域研究者的关注点。利用俞樾日记可以为其所作信札系年,这说明日记类文献在史实复原的精细化方向上的价值。从日记与俞樾函札的对读、不同当事人日记的对读两方面,可以揭示日记资料可能存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缺陷,而准确性与完整性都是影响史料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使用日记这类碎片化特征明显的史料时,不断挖掘、尽量拼合、争取还原,则是使之终能呈现出价值以及避免其局限性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记 史料有效性 俞樾 函札
下载PDF
金泽荣和中国文化名人的诗文交往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昶 倪怡中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09-115,共7页
1905年朝鲜李朝王廷弘文馆纂辑所正三品通政大夫金泽荣流亡中国,在张謇的帮助下寓居南通,任翰墨林书局编校。金泽荣在南通出版了30余部著作,为保存祖国文化,同时也为翰墨林书局出版事业的发展繁荣作出了杰出贡献。案牍之余,金氏广泛结... 1905年朝鲜李朝王廷弘文馆纂辑所正三品通政大夫金泽荣流亡中国,在张謇的帮助下寓居南通,任翰墨林书局编校。金泽荣在南通出版了30余部著作,为保存祖国文化,同时也为翰墨林书局出版事业的发展繁荣作出了杰出贡献。案牍之余,金氏广泛结交中国文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些人中有被胡适列举应该作传记的中国文化名人俞樾、张謇、严复、梁启超,屠寄、郑孝胥等。他们意气相投,诗文酬唱,书信往返,雅集宴饮,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值得纪念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泽荣 张謇 俞樾 严复 梁启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