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沙群岛海域造礁石珊瑚物种多样性与分布特点 被引量:42
1
作者 黄晖 尤丰 +5 位作者 练健生 杨剑辉 李秀保 董志军 张成龙 袁涛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0-715,共6页
2006年3–5月,采用国际通用的截线样带法对海南省西沙群岛主要珊瑚礁海域的18个岛礁造礁石珊瑚进行了实地调查,共记录13科45属188种,其中62个新记录种。整合文献资料,该海域共记录造礁石珊瑚13科50属204种,基本包括分布在我国(不含台湾... 2006年3–5月,采用国际通用的截线样带法对海南省西沙群岛主要珊瑚礁海域的18个岛礁造礁石珊瑚进行了实地调查,共记录13科45属188种,其中62个新记录种。整合文献资料,该海域共记录造礁石珊瑚13科50属204种,基本包括分布在我国(不含台湾省)的所有造礁石珊瑚科属和绝大多数种类。造礁石珊瑚以生长速度快的分枝状珊瑚为主。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华光礁海域、金银岛海域和永兴岛海域。聚类分析可以把18个调查岛礁分成3个类群:有人类居住的大型环礁群、独立岛礁群和无人居住的大型环礁群(华光礁)。为了有效保护珍稀的造礁石珊瑚资源,按照其种类多样性和分布特点重点保护关键海域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礁石珊瑚 多样性 分布 西沙群岛 海南
原文传递
西沙群岛永兴岛和石岛的自然与开发 被引量:30
2
作者 赵焕庭 宋朝景 +1 位作者 余克服 袁家义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4-56,共13页
永兴岛和石岛同在一个礁盘上.永兴岛是全新世晚期形成的新灰沙岛.石岛原是晚更新世晚期形成的古沙山,今是一个全新世中期后被现代礁坪包围的岩石岛(老灰沙岛).本区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海中热带海洋生物繁多,岛上热带植物繁茂,鸟类也多,... 永兴岛和石岛同在一个礁盘上.永兴岛是全新世晚期形成的新灰沙岛.石岛原是晚更新世晚期形成的古沙山,今是一个全新世中期后被现代礁坪包围的岩石岛(老灰沙岛).本区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海中热带海洋生物繁多,岛上热带植物繁茂,鸟类也多,土壤为磷质石灰土.自然资源丰富,人们需要作出长期的开发规划,加强管理和自然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自然地理 自然资源 永兴岛 石岛
下载PDF
南海西沙石岛地震台下的地壳结构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丘学林 曾钢平 +4 位作者 胥颐 郝天珧 李志雄 Keith Priestley Dan McKenzie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20-1729,共10页
为加强海上天然地震观测和岩石圈结构研究,我们在南海西沙群岛建立了石岛流动地震台,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观测试验.观测结果表明,虽然岛礁区的地震数据受热带气旋影响期间背景噪声较大,但仍能记录到MW6级以上的地震.本文对具有清晰P波波... 为加强海上天然地震观测和岩石圈结构研究,我们在南海西沙群岛建立了石岛流动地震台,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观测试验.观测结果表明,虽然岛礁区的地震数据受热带气旋影响期间背景噪声较大,但仍能记录到MW6级以上的地震.本文对具有清晰P波波形的远震记录进行了接收函数处理和计算模拟,得到台站下简单的地壳结构模型,其莫霍面深度为28 km,上地壳顶部有一层2 km厚的低速层,横波速度只有2.3 km/s,向下逐渐过渡到横波速度为3.8 km/s的下地壳.与已有的研究结果比较,发现石岛台与琼中台的地壳结构模型是西沙海槽剖面的自然延伸,西沙地块的地壳结构属减薄型陆壳,可与华南地块的正常陆壳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西沙群岛 石岛地震台 远震接收函数 地壳速度结构
下载PDF
西沙群岛新近纪白云岩形成条件的探讨:C、O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证据 被引量:27
4
作者 魏喜 祝永军 +2 位作者 许红 赵国春 李玉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394-2404,共11页
西沙群岛在下中新统上部、中—上中新统和上新统产三层白云岩、C、O 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3层白云岩中,除第一层 X606号样品δ^(13)C 和δ^(18)O 为负值,分别为-1.71‰和-3.17‰外,其它样品δ^(13)C 和δ^(18)O 组成相似,均为正值,δ^(13... 西沙群岛在下中新统上部、中—上中新统和上新统产三层白云岩、C、O 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3层白云岩中,除第一层 X606号样品δ^(13)C 和δ^(18)O 为负值,分别为-1.71‰和-3.17‰外,其它样品δ^(13)C 和δ^(18)O 组成相似,均为正值,δ^(13)C 在0.80‰~3.16‰之间,平均为2.24‰;δ^(18)O 在0.56‰~5.23‰之间,平均为2.56‰。表明白云岩为准同生成因,与冰川事件引起的超浓缩海水有关。根据δ^(18)O 计算的海水盐度为34.52%~39.98%,平均为36.88%,温度为-8.80℃~14.89℃,平均为1.07℃。白云岩结构、矿物组成、包裹体类型和特征研究表明,白云石在后生成岩演化过程中,遭受埋藏成岩流体和热液流体的改造。根据包裹体测定,埋藏成岩流体盐度为2.07%~6.30%,平均为4.55%,温度为58.4℃~89.4℃,平均为72.8℃,密度为1.00~1.02g/cm^3,平均为1.01g/cm^3;热液流体盐度为0.53%~6.45%,平均为3.84%,温度为103.3℃~296℃,平均为155.6℃,密度为0.95~0.98g/cm^3,平均为0.96g/cm^3。测试结果表明,热液成分与地层水成分基本相同,大致与正常海水盐度相当或微咸。这说明岩浆作用主要为热液流体提供热量,并使地层水加热循环,而没有明显的物质成分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形成条件 C、O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西沙群岛 新近纪
下载PDF
304不锈钢在西沙海洋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28
5
作者 骆鸿 李晓刚 +1 位作者 肖葵 董超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2-338,共7页
采用扫描电镜、能谱、电化学阻抗谱和拉曼光谱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西沙群岛苛刻海洋大气环境下,经过不同时间暴露后304不锈钢的腐蚀行为和机理.304不锈钢在西沙大气暴露后的腐蚀类型主要是以局部腐蚀的点蚀为主,腐蚀产物主要由β-FeOO... 采用扫描电镜、能谱、电化学阻抗谱和拉曼光谱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西沙群岛苛刻海洋大气环境下,经过不同时间暴露后304不锈钢的腐蚀行为和机理.304不锈钢在西沙大气暴露后的腐蚀类型主要是以局部腐蚀的点蚀为主,腐蚀产物主要由β-FeOOH、γ-Fe_2O_3和Fe_3O_4组成.随暴露时间的延长,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稳定性变差,点蚀数目增加、点蚀坑深度增大日.表面腐蚀产物覆盖率也逐渐增多.与其他部位相比,点蚀更容易在表面划痕处产生.提高表面加工精度,有助于提高其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大气腐蚀 西沙群岛 点蚀
原文传递
西沙群岛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28
6
作者 游长江 侯佩旭 +5 位作者 邓灿芳 马科 李欣达 邹明亮 梅振炜 王景清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09-1620,共12页
本文依据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对西沙群岛进行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西沙群岛旅游资源拥有8个主类,26个亚类及79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的100%、83.87%和50.97%;西沙群岛354个旅游资源... 本文依据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对西沙群岛进行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西沙群岛旅游资源拥有8个主类,26个亚类及79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的100%、83.87%和50.97%;西沙群岛354个旅游资源单体中,特品级旅游资源单体有2个,占总数的0.56%,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41个,占11.58%,普通级旅游资源单体101个,占28.53%,未获等级旅游资源单体212个,占59.89%。西沙群岛旅游资源基本特征为:数量大,类型丰,高等级资源少。西沙群岛旅游资源区可分为宣德群岛旅游资源区和永乐群岛旅游资源区两个基本对等的区域。西沙群岛旅游资源优势表现在资源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环境优良;其劣势表现在高端旅游资源数量少、交通不便、环境容量小、地缘关系复杂。西沙群岛是中国热带海洋和海岛旅游资源最典型的分布区域,具有重要发展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旅游资源 调查 分类 评价
原文传递
南海北部生物礁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孙启良 马玉波 +2 位作者 赵强 屈泰来 吴时国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65-672,共8页
由于生物礁储层具有良好的物性条件,易形成大型油气藏,已成为目前油气地质学研究的热点。我国南海北部在中新世发育了大量的生物礁,若具备合适的发育过程和成岩演化过程,其油气潜力就会非常大,但是其东北区和西南区的生物礁在成岩演化... 由于生物礁储层具有良好的物性条件,易形成大型油气藏,已成为目前油气地质学研究的热点。我国南海北部在中新世发育了大量的生物礁,若具备合适的发育过程和成岩演化过程,其油气潜力就会非常大,但是其东北区和西南区的生物礁在成岩演化过程中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指出中新世南海海平面变化频繁,冰期海平面的下降,西沙群岛生物礁发生海水浓缩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使生物礁储层良好的物性条件得以保存,但是在同一期,东沙隆起的流花11-1油田却发生了潜流胶结成岩作用,形成致密层,破坏了生物礁储层的物性条件,而之后的沿致密层之间的深埋溶蚀作用,使孔隙层的物性条件得以改善,便成为良好的储层。认为南海北部东北区和西南区生物礁储层的成岩作用差异性可能是由古地理环境、古气候、古构造、古地貌、古生物和油气充注史等因素造成的,研究南海北部生物礁储层成岩作用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对该区油气的勘探和开发以及古环境研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西沙群岛 流花11—1油田 白云岩化 深埋溶蚀成岩
下载PDF
西沙群岛考察史 被引量:24
8
作者 赵焕庭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5-65,共11页
本文论述了西沙群岛被中国古人发现和开发利用、地名沿革、中国政府对其管辖和行使主权、古代对其自然的记述、近代和现代进行的科学考察等情况,是南海诸岛历史地理的管窥。
关键词 西沙群岛 历史地理 科学考察 考察史
下载PDF
西沙群岛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24
9
作者 邢福武 吴德邻 +2 位作者 李泽贤 叶华谷 陈炳辉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3年第3期1-6,共6页
西沙群岛主要的植被类型是常绿珊瑚岛林、灌木林或滨海植被。本区有植物89科224属340种,其中大型真菌6科11属22种,地衣1种,蕨类4科4属5种,被子植物78科208属312种。根据其经济用途,划分为10个类型,主要资源植物有药用植物、蜜源植物、... 西沙群岛主要的植被类型是常绿珊瑚岛林、灌木林或滨海植被。本区有植物89科224属340种,其中大型真菌6科11属22种,地衣1种,蕨类4科4属5种,被子植物78科208属312种。根据其经济用途,划分为10个类型,主要资源植物有药用植物、蜜源植物、食用植物、观赏植物等。西沙群岛的植物区系与海南岛十分相似,属、种的相似性指标分别为98.46%和94.09%。泛热带分布的属是本区系中最大的部分,占总属数的70.00%。最后对西沙群岛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植物 资源
下载PDF
利用远震接收函数方法研究南海西沙群岛下方地壳结构 被引量:24
10
作者 黄海波 丘学林 +1 位作者 胥颐 曾钢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788-2798,共11页
利用西沙琛航岛流动地震台站和水兴岛固定地震台站的资料,提取了远震P波接收函数,结合正演和反演方法模拟了台站下方的地壳结构.模拟结果显示:西沙群岛地壳顶部存在2 km厚的新生代低速沉积层,横波速度只有2.0~2.2 km/s;上地壳为一速度... 利用西沙琛航岛流动地震台站和水兴岛固定地震台站的资料,提取了远震P波接收函数,结合正演和反演方法模拟了台站下方的地壳结构.模拟结果显示:西沙群岛地壳顶部存在2 km厚的新生代低速沉积层,横波速度只有2.0~2.2 km/s;上地壳为一速度梯度带,横波速度由2 km处的3.4 km/s逐渐增加到1 2 km深度时的3.8 km/s;下地壳存在明显低速层,厚度达到12 km,平均横波速度3.5 km/s;莫霍面埋深26~28 km,也表现为一速度梯度带,横波速度从3.8 km/s变化到4.6 km/s左右,并保持稳定:该地区的地壳泊松比值大于0.3,推测西沙群岛的壳内低速层和异常泊松比值与地幔热活动引起的韧性流变构造和岩石矿物的各向异性排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接收函数 速度反演 地壳结构 泊松比 韧性流变
下载PDF
近50年来南海西沙群岛海域气候异常的ENSO效应 被引量:24
11
作者 晏宏 孙立广 +1 位作者 刘晓东 邱世灿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35,共7页
利用1958—2005年(共48年)有关南海西沙群岛的气象资料与ENSO观测资料,从气温、降雨、台风3个方面研究南海西沙群岛海域气候异常与ENSO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西沙群岛海域气候异常与ENSO事件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具体表现如下。... 利用1958—2005年(共48年)有关南海西沙群岛的气象资料与ENSO观测资料,从气温、降雨、台风3个方面研究南海西沙群岛海域气候异常与ENSO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西沙群岛海域气候异常与ENSO事件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具体表现如下。气温方面,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逐月气温距平百分率与月ENSO指数存在显著的统计正相关关系,在厄尔尼诺期间一般表现为气温偏高(正距平),拉尼娜期间则相反;功率谱分析显示该地区气温异常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并且周期与ENSO事件的周期非常一致。降雨方面,年平均ENSO指数与西沙群岛海域年降水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典型拉尼娜年的降雨量比厄尔尼诺年多约50%。台风方面,ENSO指数与到达该地区的热带气旋频次存在显著的统计负相关关系,在厄尔尼诺期间的热带气旋频次比拉尼娜期间明显要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指数 西沙群岛海域 气温 降雨 热带气旋频次
下载PDF
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分类学多样性 被引量:24
12
作者 史赟荣 李永振 +8 位作者 艾红 陈国宝 卢伟华 李希国 李娜娜 于杰 董丽娜 崔科 孙冬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53-1761,共9页
为评价南中国海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分类学多样性和更好地保护其鱼类,根据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组成的历史资料对西沙群岛及其16座岛礁的珊瑚礁水域鱼类物种数目、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16座岛礁的G-F多样性指数作了分析。结果显... 为评价南中国海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分类学多样性和更好地保护其鱼类,根据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组成的历史资料对西沙群岛及其16座岛礁的珊瑚礁水域鱼类物种数目、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16座岛礁的G-F多样性指数作了分析。结果显示,西沙共记录鱼类661种,隶属于25目、93科、305属。其中,永兴岛(351种),华光礁(173种),东岛(160种)记录鱼类物种数目较多。西沙鱼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约为60.2,各岛礁的Δ+与物种数目无关。中建岛、晋卿岛、玉琢礁等岛礁鱼类平均Δ+显著低于西沙鱼类Δ+。西沙鱼类Δ+小于陆架和河口区鱼类Δ+,说明珊瑚礁海域鱼类亲缘关系比陆架和河口区域的都要接近,此外大尺度上,一般纬度越低,中国海洋鱼类Δ+越小。但G-F多样性测度各指数由物种数目的大小决定,一般物种数目较大的岛礁G-F多样性各指数也相对较高,而RG-F指数更适合该海域鱼类多样性的测度。以石岛为例初步探讨了G-F指数为负的原因,一是物种数目较少,二是多样性测度的关键函数Y=-XLnX并不是单调函数所致;物种数目较大的岛礁如永兴岛、华光礁、东岛等应该成为西沙珊瑚礁海域鱼类保护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物种组成 分类学多样性 珊瑚礁 西沙群岛
下载PDF
近15年西沙群岛长棘海星暴发周期及暴发原因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元超 吴钟解 +2 位作者 梁计林 陈石泉 赵建民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3478-3484,共7页
2005~2019年对西沙群岛主要岛礁的珊瑚礁生态系统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西沙群岛的长棘海星暴发周期大约为15年.这15年又可分为两部分,其中长棘海星破坏期为5年左右,珊瑚恢复期为10年左右. 2006~2010年是长棘海星的破坏期,珊瑚覆盖率从60%... 2005~2019年对西沙群岛主要岛礁的珊瑚礁生态系统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西沙群岛的长棘海星暴发周期大约为15年.这15年又可分为两部分,其中长棘海星破坏期为5年左右,珊瑚恢复期为10年左右. 2006~2010年是长棘海星的破坏期,珊瑚覆盖率从60%多降低到不足5%. 2011~2019年是珊瑚的恢复期,珊瑚覆盖率逐步增多到15%左右,同时珊瑚补充量和珊瑚礁鱼类都有所增多.进一步分析表明,西沙群岛海域长棘海星的暴发主要与台风天气、珊瑚礁鱼类减少、全球升温、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台风过境带来大量的营养盐,致使浮游生物增多,从而导致长棘海星的幼虫成活率提高.全球升温和珊瑚礁鱼类的减少会使长棘海星的精卵细胞更大比例地孵化和存活.通过对15年的监控数据的分析,我们认为西沙群岛海域正进入下一个长棘海星暴发周期,为了避免珊瑚礁生态系统再一次遭受灭顶之灾,现在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棘海星 西沙群岛 暴发 周期
原文传递
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的土地名依据 被引量:23
14
作者 刘南威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6-129,共4页
在叙述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土地名一词的由来和土地名形成年代的基础上,介绍《更路簿》和《西、南、中沙群岛渔业生产和水产资源调查报告》记载的土地名具体名称和数量,进而论及土地名在证明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的意义.
关键词 中国 西沙群岛 南沙群岛 土地名 领土主权
下载PDF
西沙群岛永兴岛地貌与现代沉积特征 被引量:23
15
作者 余克服 宋朝景 赵焕庭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4-31,共8页
通过对永兴灰沙岛的地貌考察和沉积物采样分析,认为永兴岛砂屑沉积物为现代环境的产物,指出了灰沙岛不同地貌单元沉积物的粒度和生物组分的特征;生物组分的分布还与其粒径大小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同一粒级同一类型的生物屑的颗粒百分... 通过对永兴灰沙岛的地貌考察和沉积物采样分析,认为永兴岛砂屑沉积物为现代环境的产物,指出了灰沙岛不同地貌单元沉积物的粒度和生物组分的特征;生物组分的分布还与其粒径大小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同一粒级同一类型的生物屑的颗粒百分含量与重量百分含量之间存在比较密切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永兴岛西北部的沉积动力条件较东南部的强,并陆续向东南方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永兴岛 地貌 现代沉积 灰沙岛
下载PDF
西沙群岛西琛一井中新世地层、古生物群和古环境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王玉净 勾韵娴 +3 位作者 章炳高 许红 蔡峰 龚建明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15-223,共9页
根据壳状珊瑚藻、海相底栖介形类和有孔虫资料,西琛一井井深346.92-802.17m的地层分别被归为下中新统西沙组下段(井深550-802.17m)和上段(431-550m),中中新统宣德组(353.40-431m)... 根据壳状珊瑚藻、海相底栖介形类和有孔虫资料,西琛一井井深346.92-802.17m的地层分别被归为下中新统西沙组下段(井深550-802.17m)和上段(431-550m),中中新统宣德组(353.40-431m)。西沙组下段包括3个介形类组合,自下而上为:①Aurilaxishaensis-Tenedocytherexishaensis,②Tenedocytherexishaensis-Radimellapalycosta-Aurilaxishaensis,③Neonesideaventrocaudata-N.yongleensis。下、中中新统的大有孔虫总称为Nephrolepldina-Miogypsina带,又细分为2个亚带,即西沙组的Miolepidocyclina-Miogypsinoides亚带和宣德组的Cycloclypeus亚带。壳状珊瑚藻有2个化石组合带,即西沙组上段的Aethesolithonnanhaiensis-A,guatemalaensum带和宣德组的Mesophyllumiraqense带。这些壳状珊瑚藻、大有孔虫和介形类Radimella和Neonesidea所有的属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古生物群 古环境 中新世 西沙群岛
下载PDF
西沙群岛重要珊瑚礁海域鱼类区系 被引量:21
17
作者 孙典荣 林昭进 +1 位作者 邱永松 王雪辉 《南方水产》 2005年第5期18-25,共8页
根据1998年5月、1999年5月和2003年5月在西沙群岛北礁、永兴岛、琛航岛、华光礁、浪花礁、金银岛、东岛和玉琢礁等8个岛礁的调查资料,研究了西沙群岛岛礁水域的鱼类区系。在8个岛礁共捕获鱼类48科261种,其中礁栖性鱼类占78.93%,在8个岛... 根据1998年5月、1999年5月和2003年5月在西沙群岛北礁、永兴岛、琛航岛、华光礁、浪花礁、金银岛、东岛和玉琢礁等8个岛礁的调查资料,研究了西沙群岛岛礁水域的鱼类区系。在8个岛礁共捕获鱼类48科261种,其中礁栖性鱼类占78.93%,在8个岛礁广泛分布的鱼类只有33种,各礁区之间种类的相似度不超过41%,因此,种类多样性高和相似度低是该区域鱼类区系的2个主要特征。与南沙岛礁(1998~1999)延绳钓、刺网和手钓以及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1991)、南海北部海域等底拖网鱼类相比较,物种相似度分别为34.0%、5.1%和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区系 物种相似度 珊瑚礁 西沙群岛
下载PDF
西沙群岛主要岛礁鱼类物种多样性及其群落格局 被引量:21
18
作者 王雪辉 杜飞雁 +3 位作者 林昭进 孙典荣 邱永松 黄硕琳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3-469,501-504,共7页
为了解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及其群落特征,作者2003年5月在西沙群岛7座主要岛礁(北礁、华光礁、金银岛、东岛、浪花礁、玉琢礁和永兴岛)采用底层刺网进行了调查,运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7个岛礁鱼... 为了解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及其群落特征,作者2003年5月在西沙群岛7座主要岛礁(北礁、华光礁、金银岛、东岛、浪花礁、玉琢礁和永兴岛)采用底层刺网进行了调查,运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7个岛礁鱼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和群落格局进行了分析。调查海域共记录鱼类146种,隶属10目31科;各主要岛礁的鱼类以典型的热带种类为主,如鹦嘴鱼科、蝴蝶鱼科、笛鲷科等珊瑚礁鱼类;白边锯鳞鳂(Myripristis murdjan)、四带笛鲷(Lutjanus kasmira)、灰若梅鲷(Paracaesio sordidus)、双带梅鲷(Caesio diagramma)、单板盾尾鱼(Axinurus thynnoides)和灰六鳃鲨(Hexanchus griseus)为主要优势种;全海域鱼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1.91–3.33之间,平均为2.81,明显高于纬度较高的东海和黄渤海海域;该海域鱼类可划分为两个群落,即永乐群岛群落(群落I)和宣德群岛群落(群落II)。ANOSIM和RELATE检验表明,两个群落间鱼类组成的差异显著(R=0.685,P=0.029<0.05),且群落格局较为稳定(R=0.958,P=0.003<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物种多样性 群落格局 底层刺网 珊瑚礁 西沙群岛
原文传递
紫铜T2和黄铜H62在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中早期腐蚀行为 被引量:20
19
作者 吴军 李晓刚 +2 位作者 董超芳 张三平 周建龙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4,79,共6页
通过现场暴露实验,研究了紫铜T2和黄铜H62在西沙群岛典型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中暴露1、3、6个月后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腐蚀产物的表面和断面微观形貌,并用能量色散谱(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腐蚀产物元素和组成。测试紫铜T... 通过现场暴露实验,研究了紫铜T2和黄铜H62在西沙群岛典型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中暴露1、3、6个月后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腐蚀产物的表面和断面微观形貌,并用能量色散谱(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腐蚀产物元素和组成。测试紫铜T2和黄铜H62电化学阻抗谱(EIS)。结果表明,紫铜T2和黄铜H62在西沙海洋大气环境中暴露早期均发生了明显的局部腐蚀,O和Cl^-是促进早期腐蚀的主要原因,高的相对湿度、温度、Cl^-含量和长日照以及砂石粉尘对铜及铜合金的腐蚀起到加速作用。紫铜T2的主要腐蚀产物为Cu_2O,黄铜H62的主要腐蚀产物为Cu_3Cl_4(OH)_2和Zn_5(OH)_8Cl_2·H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铜T2 黄铜H62 西沙 大气腐蚀 电化学阻抗谱
原文传递
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土地名源流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南威 张争胜 《热带地理》 2015年第2期162-169,共8页
中国海南渔民在长期的渔业生产和航海实践过程中,以海南方言命名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内的岛礁,这些土地名多以书面或口头形式记载于《更路簿》及相关图籍中。文章分析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土地名产生的文化背景,阐述土地... 中国海南渔民在长期的渔业生产和航海实践过程中,以海南方言命名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内的岛礁,这些土地名多以书面或口头形式记载于《更路簿》及相关图籍中。文章分析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土地名产生的文化背景,阐述土地名是海南渔民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岛礁的称谓,厘清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具体岛屿、沙洲、暗礁、暗沙和暗滩等141处土地名的来源,从土地名与古地名的历史渊源论证了土地名起源于明朝初期。详细阐明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土地名具有历史悠久、全面系统、乡土气息浓郁、分类科学和方便实用等特点。最后指出,土地名是由海南渔民创造的,保存了大量历代海南渔民耕耘和管理西沙、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文化信息,是西沙、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主权属于中国的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南沙群岛 土地名 历史文化价值 海南渔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