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拓拔驮布墓志》——党项拓拔氏源于鲜卑新证 被引量:16
1
作者 段志凌 吕永前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56,共8页
党项拓拔氏的族源(族属)问题,为民族史学者长期以来争鸣讨论的热门话题。最具代表性的,是"鲜卑说"与"羌族说"两种观点。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出土资料及学者论述,对新出土的唐《拓拔驮布墓志》考察研究后认为:此志清... 党项拓拔氏的族源(族属)问题,为民族史学者长期以来争鸣讨论的热门话题。最具代表性的,是"鲜卑说"与"羌族说"两种观点。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出土资料及学者论述,对新出土的唐《拓拔驮布墓志》考察研究后认为:此志清晰勾勒出志主先世以鲜卑融入党项,再为吐谷浑名王,后内附唐廷的曲折历程,是党项拓拔氏源出鲜卑的新的重要实物证据。拓拔驮布支系(东山部)与建立西夏的拓拔守寂支系(平夏部)应同出鲜卑,后分支各为部落,独立发展,两者既有联系,又有不同。《拓拔驮布墓志》同"鲜卑说"史料及学者观点可互相印证,"羌族说"学者驳斥"鲜卑说"的论据颇多值得商榷之处。《拓拔驮布墓志》还对研究唐朝中央对归顺蕃将态度问题,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历史资料,志文中提及的"默啜之乱"、"六胡州之乱",可与史籍记载相互印证,值得留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项拓拔 族源 鲜卑 吴起
原文传递
北魏太武帝的鲜卑本名 被引量:7
2
作者 罗新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74,共4页
南朝史书提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字”时,或称“佛狸”,或称“狸伐”,或称“佛狸伐”,隋代魏澹《魏史》,也说他“字佛釐”。其实这正是拓跋焘的鲜卑本名,这一本名的全称是“佛狸伐”,对应的鲜卑语词应当是bribag,这个结构与魏晋时期鲜... 南朝史书提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字”时,或称“佛狸”,或称“狸伐”,或称“佛狸伐”,隋代魏澹《魏史》,也说他“字佛釐”。其实这正是拓跋焘的鲜卑本名,这一本名的全称是“佛狸伐”,对应的鲜卑语词应当是bribag,这个结构与魏晋时期鲜卑诸部的称号传统完全一致。bri是古代北族(既有显然属于阿尔泰语系的鲜卑、突厥,也有可能不属于阿尔泰语系的乌孙,还有语言属性尚不明朗的匈奴)常用的称号,如乌孙之拊离,突厥之附离,匈奴之符离,鲜卑之附力。在充分华夏化了的拓跋鲜卑的历史记录上,已经找不到其民族起源传说中狼的因素。凭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鲜卑“本名”佛狸伐,我们可以了解,拓跋集团的核心部族也曾经以狼为官号。由此可知,和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一样,狼在拓跋鲜卑的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曾经也是相当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狸伐 鲜卑 附离 突厥
原文传递
喇嘛洞三燕文化居民族属问题的生物考古学考察 被引量:7
3
作者 朱泓 曾雯 +2 位作者 张全超 陈山 周慧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51,159,共8页
喇嘛洞墓地是我国北方地区迄今所见最大的一处以三燕文化墓葬为主的大型墓地。关于喇嘛洞三燕文化墓地的族属问题,目前在学术界尚存争议,主要有两种意见:"鲜卑说"和"夫余说"。根据喇嘛洞墓地出土人骨的体质人类学... 喇嘛洞墓地是我国北方地区迄今所见最大的一处以三燕文化墓葬为主的大型墓地。关于喇嘛洞三燕文化墓地的族属问题,目前在学术界尚存争议,主要有两种意见:"鲜卑说"和"夫余说"。根据喇嘛洞墓地出土人骨的体质人类学、分子考古学以及稳定同位素食谱分析,从生物考古学的视角对喇嘛洞三燕时期居民的族属问题进行综合性考察,结果表明,喇嘛洞三燕文化居民的族属很难与鲜卑人直接联系起来。喇嘛洞三燕文化居民的主体或许确实是来自第二松花江流域的夫余人,此外还混杂了一部分辽西地区早期土著居民的后裔以及个别的鲜卑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喇嘛洞墓地 三燕文化居民 族属 夫余 鲜卑 生物考古学
原文传递
河南安阳市大司空村东地西晋十六国墓葬的发掘
4
作者 岳占伟(执笔/领队) 申文喜(执笔/绘制) +4 位作者 王涛 岳洪彬 李海燕(绘制) 刘晓贞(绘制) 何凯(绘制/摄) 《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61,F0002,共20页
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为配合段墟遗址保护区内村庄集中安置区建设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大司空村东地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发现殷墟时期遗存和丰富的汉至宋时期遗存,其中在发掘区中东部发掘了24座小型墓葬(图一)。
关键词 河南安阳市 大司空村东地 墓葬 西晋十六国 鲜卑
原文传递
北朝至唐前期辽西地区粟特人踪迹钩沉
5
作者 王泊远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2-68,共7页
唐代的营州位于今辽西一带,此地区的粟特人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六国时期,《魏书·安同传》记载安同的父亲安屈仕于前燕,应是文献可见最早在辽西活动的粟特人。隋末营州靺鞨酋长突地稽举事,石世则对其有推戴之功,这种行为与武威安... 唐代的营州位于今辽西一带,此地区的粟特人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六国时期,《魏书·安同传》记载安同的父亲安屈仕于前燕,应是文献可见最早在辽西活动的粟特人。隋末营州靺鞨酋长突地稽举事,石世则对其有推戴之功,这种行为与武威安氏与李轨的关系类似,是粟特人参与隋末地方社会活动的体现。武周时期的营州之乱和玄肃之际的安史之乱各有何阿小、李怀仙参与叛军,他们都有过服务于契丹部落的事迹。这些人物或为鲜卑效命、或奉靺鞨为主、或受契丹驱使,应该是居于营州的粟特人与主导当地的部族势力互动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州 粟特 鲜卑 靺鞨 契丹
下载PDF
四世纪中后期松漠草原发生的部族争霸战
6
作者 任笑羽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7期1-4,共4页
四世纪中后期,“五胡乱华”中实力较强大的鲜卑部落集团的三支——慕容部、宇文部、段部在中国东北西部展开了激烈的争霸战争。宇文部在战争中失利后,部分余众在松漠草原上逐渐融合凝聚形成新的部落,并保留有原始的氏族组织形态,其中最... 四世纪中后期,“五胡乱华”中实力较强大的鲜卑部落集团的三支——慕容部、宇文部、段部在中国东北西部展开了激烈的争霸战争。宇文部在战争中失利后,部分余众在松漠草原上逐渐融合凝聚形成新的部落,并保留有原始的氏族组织形态,其中最为著名的即库莫奚与契丹。而后,由北魏军队发动的松漠之战,揭开了契丹人历史的第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世纪中后期 松漠草原 鲜卑 契丹
下载PDF
武威吐谷浑贵族墓葬研究
7
作者 王丹 李明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9-23,共5页
20世纪以来,在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地区,发掘了一批吐谷浑贵族墓葬。该地区被考古学界认为是吐谷浑亡国后的“先茔”地,其中喜王慕容智墓保存最为完整。本文通过对武威地区吐谷浑墓发掘资料的整理,对葬俗进行溯源探究,从更... 20世纪以来,在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地区,发掘了一批吐谷浑贵族墓葬。该地区被考古学界认为是吐谷浑亡国后的“先茔”地,其中喜王慕容智墓保存最为完整。本文通过对武威地区吐谷浑墓发掘资料的整理,对葬俗进行溯源探究,从更多角度分析武威地区吐谷浑贵族墓葬葬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 吐谷浑贵族墓 鲜卑
下载PDF
西安晚唐宦官吐突士昢墓志相关问题考略
8
作者 段成刚 《博物院》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唐代中期以后,宦官势力因拥立之功而权势日大,掌握神策军,继而干预朝政,是唐代政治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是政治生态的衍生。宦官为参与和巩固权力内部分配,与之相应地形成了多个宦官家族。宦官家族的维系往往以收养假子的形式出现,依... 唐代中期以后,宦官势力因拥立之功而权势日大,掌握神策军,继而干预朝政,是唐代政治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是政治生态的衍生。宦官为参与和巩固权力内部分配,与之相应地形成了多个宦官家族。宦官家族的维系往往以收养假子的形式出现,依靠家族纽带而活跃于政治舞台。本文通过西安地区考古出土的墓志材料,解读中晚唐时期吐突氏宦官家族的姓氏来源、世系传承、家族历程等问题,以窥该家族在中晚唐政治生态中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突氏 鲜卑 宦官家族 宦官政治
原文传递
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牲习俗初探 被引量:4
9
作者 沙琛乔 陈国科 刘兵兵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3-35,共13页
2019至2021年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新发掘的4座墓葬,墓道内皆有殉牲,以殉马为主,也有烧物及烧殉现象。此类殉牲习俗应与吐谷浑民族自身的生产模式以及鲜卑族的古老丧葬观念有关,其内涵是想借助殉牲和烧物的形式,护送亡者灵魂魂... 2019至2021年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新发掘的4座墓葬,墓道内皆有殉牲,以殉马为主,也有烧物及烧殉现象。此类殉牲习俗应与吐谷浑民族自身的生产模式以及鲜卑族的古老丧葬观念有关,其内涵是想借助殉牲和烧物的形式,护送亡者灵魂魂归故里。在举行殉牲活动的过程中,还有以刀面、血泪歌哭等丧葬仪式。至于吐谷浑墓葬中整马殉葬的形式,应在较大程度上受到吐蕃丧葬习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吐谷浑 武威 吐蕃 鲜卑
下载PDF
鲜卑族源考 被引量:4
10
作者 额尔德木图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3-18,共6页
国内有些学者历来把鲜卑与乌桓说成是"东胡",并把他们从匈奴分离出去,单独列为一个民族系统。这种观点不合乎历史事实。匈奴、鲜卑、乌桓等名称是不同时代的史学家对中国北方蒙古高原蒙古语种族的不同的称谓。本文参考诸多有... 国内有些学者历来把鲜卑与乌桓说成是"东胡",并把他们从匈奴分离出去,单独列为一个民族系统。这种观点不合乎历史事实。匈奴、鲜卑、乌桓等名称是不同时代的史学家对中国北方蒙古高原蒙古语种族的不同的称谓。本文参考诸多有关史籍,并以蒙古语为研究的突破点,进行推理和演绎,力求树立"蒙古高原诸多民族均为蒙古语种族的先民"之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胡 鲜卑 乌桓 乌桓山
下载PDF
虎狮民族鲜卑源流(上) 被引量:4
11
作者 金刚 《满语研究》 2003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本文从语言民族学角度论述了鲜卑民族源流问题,在考证和确认“鲜卑”之称为复合词,义为“虎虎”的基础上,重点地论证了鲜卑为虎狮图腾的民族,是轩辕黄帝之裔的问题。并阐述了相关的拓拔、锡伯、党项等民族的族源问题。同时又不同程度地... 本文从语言民族学角度论述了鲜卑民族源流问题,在考证和确认“鲜卑”之称为复合词,义为“虎虎”的基础上,重点地论证了鲜卑为虎狮图腾的民族,是轩辕黄帝之裔的问题。并阐述了相关的拓拔、锡伯、党项等民族的族源问题。同时又不同程度地释读了单于、轩辕、乞颜等一系列氏称和族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卑 图腾 麒麟 虎狮
下载PDF
王者天下:吐谷浑阿柴王墓与喜王慕容智墓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建军 马丽 《高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84-96,共13页
2018血滑一号墓和慕容智墓是目前发现结构完整、布局清晰的吐谷浑王族墓葬,墓主虽均为同时代、同族属的吐谷浑王族成员,但其墓葬形制及葬俗等方面却截然不同。本文拟通过对这两座墓葬的墓主身份、墓葬形制、葬俗等考古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2018血滑一号墓和慕容智墓是目前发现结构完整、布局清晰的吐谷浑王族墓葬,墓主虽均为同时代、同族属的吐谷浑王族成员,但其墓葬形制及葬俗等方面却截然不同。本文拟通过对这两座墓葬的墓主身份、墓葬形制、葬俗等考古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政权下的吐谷浑王族墓葬所反映的多元文化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柴王 慕容智 吐谷浑 鲜卑 吐蕃
下载PDF
唐故游击将军穆泰墓志考释--兼论唐朝胡人汉化的问题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鸿宾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6-84,共9页
文章在考释近年出土的唐故游击将军穆泰墓志铭文的基础上,分析穆泰本人及其先人籍贯、家居、任职等情况,推测穆泰家族源自鲜卑,系北魏孝文帝改鲜卑(贵族)姓为汉姓辗转而来。文中对穆泰等人所任职务、任职地点等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文章在考释近年出土的唐故游击将军穆泰墓志铭文的基础上,分析穆泰本人及其先人籍贯、家居、任职等情况,推测穆泰家族源自鲜卑,系北魏孝文帝改鲜卑(贵族)姓为汉姓辗转而来。文中对穆泰等人所任职务、任职地点等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多有订正和补充,澄清了若干唐史和民族史学界长期存而不明的问题,并以此揭示鲜卑人汉化的具体过程。就穆泰家族而论,因其多在都城西北诸民族势力活动之地,又以武职为显,其家族汉化较之进入内地核心区之鲜卑人汉化之例显有差别,其特征表现在:在融入儒家文化圈的过程中还保留着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若干因子,在物质层面背后还寄托着本民族的某种精神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泰 墓志铭 鲜卑 胡人汉化
原文传递
“饶乐”义考
14
作者 张德苏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8-175,244,共9页
《后汉书·鲜卑传》中“饶乐水”不是单指老哈河或西拉沐伦河中的某一条河,而是“二水相交”之地貌的类名。“二水相交”而称“饶乐”的现象在北地及西陲广泛存在,中原地区的“洛汭”“渭汭”之“汭”,实亦与“饶乐”同源,同为“二... 《后汉书·鲜卑传》中“饶乐水”不是单指老哈河或西拉沐伦河中的某一条河,而是“二水相交”之地貌的类名。“二水相交”而称“饶乐”的现象在北地及西陲广泛存在,中原地区的“洛汭”“渭汭”之“汭”,实亦与“饶乐”同源,同为“二水相交”之义。相交成“饶乐”的二水常常一名黑水、一名黄水,一象征天、一象征地,故“饶乐”一称蕴含着“天地玄黄”“天地交合”的原始宗教信仰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乐水 弱水 鲜卑 天地玄黄
原文传递
试谈蒙古族民歌与匈牙利民歌的亲缘关系
15
作者 乌兰杰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48,167,共9页
文章将《论匈牙利民间音乐》一书中匈牙利民歌与蒙古族民歌对比研究后,发现九首民歌十分相像,可以看作是同一母体曲调的不同变体。作者根据相关历史文献对此音乐现象予以解读,认为匈牙利民歌和蒙古族民歌之所以存在同宗民歌曲调,乃是多... 文章将《论匈牙利民间音乐》一书中匈牙利民歌与蒙古族民歌对比研究后,发现九首民歌十分相像,可以看作是同一母体曲调的不同变体。作者根据相关历史文献对此音乐现象予以解读,认为匈牙利民歌和蒙古族民歌之所以存在同宗民歌曲调,乃是多次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宗民歌曲调 蒙古族 匈牙利 鲜卑 民族融合
下载PDF
北朝鲜卑妇女的婚姻观 被引量:1
16
作者 井红波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108-112,共5页
北朝时期,鲜卑妇女的爱情和婚姻观念比较放达。她们婚前追求爱情和选择情侣比较自由,婚后专断于家,贞节观念淡薄,不太在意离婚与再嫁,对唐代的婚姻观产生了一定影响。
关键词 北朝 鲜卑 妇女 婚姻观
下载PDF
《敕勒歌》中“敕勒川、阴山下”地理位置考辨
17
作者 李秀莲 《北方论丛》 2023年第3期117-125,共9页
鲜卑人季春大会饶乐水,秋冬“阴山却霜”,已经暴露出《敕勒歌》中敕勒川、阴山下可能是南北两地。从秦汉至唐宋,不论是史籍载记,还是文人赋诗都佐证阴山是今医巫闾山;饶乐水在鲜卑故地,是鲜卑拓跋氏与库莫奚、柔然等部落攘夺之地。“饶... 鲜卑人季春大会饶乐水,秋冬“阴山却霜”,已经暴露出《敕勒歌》中敕勒川、阴山下可能是南北两地。从秦汉至唐宋,不论是史籍载记,还是文人赋诗都佐证阴山是今医巫闾山;饶乐水在鲜卑故地,是鲜卑拓跋氏与库莫奚、柔然等部落攘夺之地。“饶乐”的完整读音为“袅罗个”,汉义黄、潢。《金史》记载泰州(黑龙江省泰来)附近有黄水与铁吕川,黄水即是今嫩江,黄水西铁吕川即是敕勒川。古代敕勒川在今嫩江以西,也是鲜卑故地。《敕勒歌》本为鲜卑语,是以鲜卑为核心、多族群大联盟的生活之歌,游牧生活写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敕勒歌》 敕勒川 阴山 鲜卑 饶乐水
下载PDF
呼伦贝尔鲜卑遗存中的西来文化因素——兼谈两汉时期的“草原丝绸之路” 被引量:3
18
作者 潘玲 谭文妤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0-120,共11页
呼伦贝尔南部及毗邻地区鲜卑遗存中的夹金箔玻璃珠、腹部近倒三角形的高圈足铜鍑、鍑形陶罐、飞马纹和奔马纹牌饰以及回首鹿纹带饰等是来自南西伯利亚米努辛斯克盆地、图瓦等地的文化因素。南西伯利亚与呼伦贝尔及毗邻地区的文化交流传... 呼伦贝尔南部及毗邻地区鲜卑遗存中的夹金箔玻璃珠、腹部近倒三角形的高圈足铜鍑、鍑形陶罐、飞马纹和奔马纹牌饰以及回首鹿纹带饰等是来自南西伯利亚米努辛斯克盆地、图瓦等地的文化因素。南西伯利亚与呼伦贝尔及毗邻地区的文化交流传播路线,可视为两汉时期的“草原丝绸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 鲜卑 南西伯利亚 匈奴 “草原丝绸之路”
原文传递
西陲坞堡与胡姓家族——《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研究二题 被引量:4
19
作者 许全胜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9-85,141,共7页
本文主要依据《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刊布的文书,考证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吐鲁番文书中所见的坞堡,并探讨文书中反映的胡姓与胡名问题,以期进一步深化对中古西域文化的认识。
关键词 坞堡 胡名 粟特 吐鲁番出土文书 鲜卑 铁勒
原文传递
西藏浪卡子出土金器的再认识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红亮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83-87,共5页
近年,西藏浪卡子县先后两批出土金器多件,关于其时代与族属,学界有不同认识。一种意见认为属相当于中原汉晋时期的西藏早期金属器时代的遗存,一种意见认为属于吐蕃时期(7-9世纪)文物。文章结合中国北方有关鲜卑金器的考古发现,对浪卡子... 近年,西藏浪卡子县先后两批出土金器多件,关于其时代与族属,学界有不同认识。一种意见认为属相当于中原汉晋时期的西藏早期金属器时代的遗存,一种意见认为属于吐蕃时期(7-9世纪)文物。文章结合中国北方有关鲜卑金器的考古发现,对浪卡子金器的年代做了再讨论,认为浪卡子出土金器具有某些鲜卑因素,可能和公元4-6世纪活动于吐蕃北部的吐谷浑关系密切,反映出青藏高原腹心地带与其北部草原区域的文化互动,早在西藏的"小邦时代"已经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卡子金器 年代 鲜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