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银对甘蓝黑腐病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甘林 许文耀 +2 位作者 江茂生 何炳辉 苏漫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3-497,共5页
测定纳米银对甘蓝黑腐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纳米银对甘蓝黑腐病菌的毒力(EC50)为0.020 9μg/mL;当处理质量浓度为0.02μg/mL时,甘蓝黑腐病菌的呼吸强度和群体的生长数量均受到明显的抑制;剂量为0.1μg/mL的纳米银可使甘蓝黑腐病菌... 测定纳米银对甘蓝黑腐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纳米银对甘蓝黑腐病菌的毒力(EC50)为0.020 9μg/mL;当处理质量浓度为0.02μg/mL时,甘蓝黑腐病菌的呼吸强度和群体的生长数量均受到明显的抑制;剂量为0.1μg/mL的纳米银可使甘蓝黑腐病菌细胞膜受损,电导率明显提高。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30μg/mL的纳米银对小白菜黑腐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7.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甘蓝黑腐病菌 毒力 抑制机理
下载PDF
干热处理对蔬菜种子质量的影响及其杀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宋顺华 吴萍 +1 位作者 郑晓鹰 丁海凤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7-119,共3页
有效控制蔬菜种传病害是蔬菜生产中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以瓜类作物种子(北京202黄瓜、抗病新先锋西瓜、蜜农六号甜瓜)和白菜种子(京春白、京春黄、新奶白、乌塌菜)为材料,研究了干热处理方法对去除十字花科蔬菜种子黑腐病菌的效果,以... 有效控制蔬菜种传病害是蔬菜生产中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以瓜类作物种子(北京202黄瓜、抗病新先锋西瓜、蜜农六号甜瓜)和白菜种子(京春白、京春黄、新奶白、乌塌菜)为材料,研究了干热处理方法对去除十字花科蔬菜种子黑腐病菌的效果,以及对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干热处理方法能极大地减少白菜种子上黑腐病菌的带菌量,白菜京春白种子在65℃、70℃、75℃、80℃处理条件下,单粒种子上病原细菌的带菌量比对照分别减少92%、99%、99%和100%。不同的作物种子和同一种作物种子不同的品种对高温的敏感度不一样,处理黄瓜北京202种子的适宜高温为70℃,在75℃、80℃处理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降低,与对照有显著的差异。西瓜抗病新先锋和甜瓜蜜农六号种子在80℃的高温处理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明显地降低。因此,针对不同的瓜菜作物和不同的品种应选择适宜的高温,以预防损伤种子,影响种子质量,同时又能有效地去除种子上的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处理 蔬菜 种子质量 黑腐病菌
下载PDF
甘蓝抗黑腐病研究现状 被引量:8
3
作者 彭锐 雷建军 《西南园艺》 1998年第3期29-32,共4页
对甘蓝黑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侵染途径、病害的症状和甘蓝抗病遗传特性、抗病性鉴定方法、抗病性材料选择、抗病育种等方面作一概述,并对未来甘蓝抗黑腐病育种提出了研究方向。
关键词 甘蓝黑腐病 黄单胞菌属细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基因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谭旖宁 马增凤 +1 位作者 陆光涛 唐纪良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90-195,共6页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变种是发酵工业生产黄原胶的菌种,对该菌8004菌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基因组中有两个编码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基因,编号分别为XC1977和XC4082,同源性分析显示这两个基因演绎的氨基酸序列只有36.3%的相似性...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变种是发酵工业生产黄原胶的菌种,对该菌8004菌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基因组中有两个编码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基因,编号分别为XC1977和XC4082,同源性分析显示这两个基因演绎的氨基酸序列只有36.3%的相似性。为了解这两个基因的功能,采用自杀质粒pK18 mob对XC1977和XC4082分别进行诱变,构建这两个基因的非极性突变体,对突变体表型初步分析,发现XC1977和XC4082分别突变后不影响细胞的生长繁殖,但对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则不相同,XC1977突变使胞外多糖产量降低56.3%,而XC4082突变基本不影响胞外多糖产量,表明8004菌株的两个zwf基因在细胞中的功能不同,XC1977与细胞的胞外多糖合成产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基因 胞外多糖
下载PDF
两种植物病原黄单胞菌基因组中同义密码子使用的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钱韦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7-106,共10页
根据已释放的基因组序列,对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和地毯草黄单胞菌柑桔致病变种(X.axonopodis pv.citri,Xac)的密码子使用进行了分析。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值(relative sy-nonymous c... 根据已释放的基因组序列,对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和地毯草黄单胞菌柑桔致病变种(X.axonopodis pv.citri,Xac)的密码子使用进行了分析。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值(relative sy-nonymous codon usage,RSCU)的计算表明,它们具有高度相似的密码子使用模式。2个基因组密码子第3位的GC含量(GC3s)平均达0.806±0.077(Xcc)和0.791±0.075(Xac),倾向于使用GC含量较高的密码子。对有效密码子数量和密码子适应指数的分析表明,Xcc与Xac基因组中,高表达基因具有较高的GC含量,倾向于使用少数种类的密码子,而低表达基因具有较高的AT含量,倾向于随机地使用密码子。对密码子使用绝对次数进行的对应分析也证明了上述结论。同时,计算也证明了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不影响密码子使用的模式。因此,基因组的GC含量、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基因的种类与起源是影响这2个基因组密码子使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 黄单胞菌 基因组 同义密码子 使用分析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型胞外多糖合成有关的DNA序列的克隆 被引量:8
6
作者 查冬兴 唐纪良 马庆生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51-255,共5页
以从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型(Xanthomonascampestrispv.campestris)胞外多糖突变体T117中克隆到的含有突变序列的DNA片段作探针,从野生型菌株中鉴定和克隆了含有相应序列的9.4kbHindⅢ片段。该片段可反式互补突变体T117,完全... 以从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型(Xanthomonascampestrispv.campestris)胞外多糖突变体T117中克隆到的含有突变序列的DNA片段作探针,从野生型菌株中鉴定和克隆了含有相应序列的9.4kbHindⅢ片段。该片段可反式互补突变体T117,完全恢复其胞外多糖的合成,说明该片段至少含有一个完整的与该菌胞外多糖合成有关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油菜 黄单胞菌 致病型 胞外多糖 基因克隆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重组克隆pIXU9278对黄原胶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姚仕义 王金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6-40,共5页
用pIJ3200作为载体,构建了包含1562个重组克隆野生型野油菜黄单胞菌的粘粒文库,通过三亲交配法,基因文库中的重组克隆可以在pRK2013的帮助下,从E.coli中转移到XCCNAU-92中,绝大多数重组克隆对黄... 用pIJ3200作为载体,构建了包含1562个重组克隆野生型野油菜黄单胞菌的粘粒文库,通过三亲交配法,基因文库中的重组克隆可以在pRK2013的帮助下,从E.coli中转移到XCCNAU-92中,绝大多数重组克隆对黄原胶合成无影响,但导致菌株生长缓慢。工程菌株XCCNAU-9278(pIXU9278)在28℃、120r/min条件下发酵72h,产量达37.50g/kg,发酵液粘度为14600mPa·s,与XCCNAU-92相比,产量增加7.14%,发酵液粘度增加7.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油菜黄单胞菌 重组克隆 黄原胶 生物合成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8004菌株wxcA基因与EPS的产量有关 被引量:5
8
作者 陆光涛 唐纪良 +2 位作者 危广宁 何勇强 陈保善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7-483,共7页
在以前的工作中 ,采用转座子Tn5gusA5对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 (Xcc) 80 0 4菌株进行诱变 ,获得一批胞外多糖 (EPS)合成减少的突变体 ,对这些突变体的Tn5gusA5的插入位点进行分析后 ,发现有两株突变体是wxcA基因不同插入位点的... 在以前的工作中 ,采用转座子Tn5gusA5对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 (Xcc) 80 0 4菌株进行诱变 ,获得一批胞外多糖 (EPS)合成减少的突变体 ,对这些突变体的Tn5gusA5的插入位点进行分析后 ,发现有两株突变体是wxcA基因不同插入位点的突变体。以前认为wxcA基因与脂多糖 (LPS)的O 抗原合成有关而与EPS的合成无关。为明确wxcA基因的功能 ,对 80 0 4菌株的wxcA基因进行缺失 ,获得的ΔwxcA突变体的EPS产量与野生型菌株相比 ,减少了 5 0 % ,并且一段PCR合成的包含wxcA基因的DNA片段能反式互补ΔwxcA突变体 ,恢复突变体的EPS产量。这证实了 8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 wxcA基因 胞外多糖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Positions of QTLs Conferring Resistance to <i>Xanthomonas campestris</i>pv. <i>campestris</i>in <i>Brassica oleracea</i> 被引量:4
9
作者 Nazmoon Naher Tonu Md. Asad-ud Doullah +4 位作者 Motoki Shimizu Md. Masud Karim Takahiro Kawanabe Ryo Fujimoto Keiichi Okazaki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3年第8期11-20,共10页
Black rot, caused by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Xcc) is possibly the most important disease of Brassica worldwide. To compare chromosomal positions of Xcc resistance loci in Brassica oleracea between the p... Black rot, caused by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Xcc) is possibly the most important disease of Brassica worldwide. To compare chromosomal positions of Xcc resistance loci in Brassica oleracea between the present and published studies and to develop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MAS) to resistance against Xcc race 1, we constructed a B. oleracea map, including pW, pX and BoCL markers that were closely linked to previously reported Xcc resistance QTLs. We also analyzed Xcc resistance QTLs by improving our previously reported map derived from the cross of a susceptible double-haploid line (GC P09) with a resistant double-haploid line (Reiho P01). In the nine linkage groups obtained (C1-C9), the major QTL, XccBo(Reiho)2, was derived from Reiho with a maximum LOD score (7.7) in C8. The QTL (LOD 4.4) located in C9, XccBo(GC)1 was derived from the susceptible GC. The other QTL (LOD 4.4), XccBo(Reiho)1, was found in C5. Based on common markers, it was possible to compare our finding Xcc resistance QTLs with the B. oleraceaXcc loci reported by previous authors;XccBo(Reiho)1 and XccBo(GC)1 may be identical to the Xcc resistance QTLs reported previously or a different member contained in the same resistance gene cluster. Our map includes public SSR markers linked to Xcc resistance genes that will promote pyramiding Xcc resistance genes in B. oleracea. The present study will also contribute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genetic control of Xcc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Rot Disease Resistance QTL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下载PDF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Ⅲ型效应物基因avrAC_(Xcc8004)推测的启动子区 被引量:5
10
作者 蒋国凤 吴秋菊 +5 位作者 梁晓夏 杨丽超 阳丽艳 王凛 吴小建 姜伯乐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9-166,共8页
【目的】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能侵染所有十字花科植物,引起黑腐病。Xcc通过III型分泌系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T3SS)将III型效应物(T3SS effector,T3SE)蛋白直接转运到植物细胞内,T3SE... 【目的】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能侵染所有十字花科植物,引起黑腐病。Xcc通过III型分泌系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T3SS)将III型效应物(T3SS effector,T3SE)蛋白直接转运到植物细胞内,T3SEs对于病原菌致病性至关重要。许多已鉴定的T3SEs基因的启动子区都存在植物诱导启动子盒(Plant-inducible promoter,PIP-box)和-10 box,但PIP-box及-10 box与经典的启动子-10区及-35区之间的关系如何未见报道,-10 box的序列保守性如何也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对T3SE基因avrAC Xcc8004推测的启动子区进行研究。【方法】首先,通过5'RACE确定其转录起始位点,接着用Fusion PCR对-10 box TACGTT序列中倒数第二个碱基T进行点突变为A/C/G,即:TACGAT、TACGCT和TACGGT,构建GUS融合报告菌株,定量测定GUS酶活。【结果】5'RACE结果显示avrAC Xcc8004的转录起始位点为A,对比分析得到启动子的-35区位于PIP-box之后8 bp处,而-10区与-10 box重叠;avrAC Xcc8004启动子区的PIP-box和-35区、-10 box的整个模体为:TTCAC-N15-TTCGC-N8-TTGATG-N18-TACGTT。最后,GUS定量测定结果表明,突变为C时(TACGCT)的菌株的GUS酶活最高,突变为G时(TACGGT)的酶活增高最少。在ΔhrpX和ΔhrpG中的GUS酶活均比在Xcc 8004中有显著的降低。【结论】Xcc的T3SE基因PIP-box与-35区前后相衔,-10 box即-10区,-10 box对于avrAC Xcc8004的转录活性有较大的影响,-10 box突变前后avrAC Xcc8004均受HrpG和HrpX正向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 Ⅲ型效应物 HrpX avrACXcc8004 PIP-box -10 BOX
原文传递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中一个与黄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鉴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国奎 祁艳华 +4 位作者 朱艳宁 冷明 叶玉云 苏辉昭 陆光涛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02-807,共6页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简称Xcc)能够产生大量的胞外多糖。胞外多糖商品名又称为黄原胶,具有广泛用途,在食品生产中可作为添加剂使用。为了得到不含黄色素的黄原胶,我们采用转座子EZ-Tn5随机插入诱变...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简称Xcc)能够产生大量的胞外多糖。胞外多糖商品名又称为黄原胶,具有广泛用途,在食品生产中可作为添加剂使用。为了得到不含黄色素的黄原胶,我们采用转座子EZ-Tn5随机插入诱变的方法对8004菌株进行突变,获得了一株不产黄色素的突变体。通过对突变体的转座子EZ-Tn5插入位点进行分析,发现该突变体是由于编号为XC_4097的基因被插入突变后衍生而来。同源性分析表明XC_4097编码一种脂质酰基转移酶,它与脂质的合成有关。采用同源双交换方法构建XC_4097基因的缺失突变体。通过对野生菌、突变体以及功能回补体的表型分析进一步证实了XC_4097基因功能的丧失只影响黑腐病菌黄色素的合成,而不影响细菌生长以及胞外多糖的合成。这为工业上生产无黄色素的黄原胶提供了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 胞外多糖 黄色素 XC_4097
原文传递
Genetic and Proteomic Analyses of a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 purC Mutant Deficient in Purine Biosynthesis and Virulence 被引量:2
12
作者 Zhihui Yuan Li Wang +2 位作者 Shutao Sun Yao Wu Wei Qian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9期473-487,共15页
Bacterial proliferation in hosts requires activation of a number of housekeeping pathways, including purine de novo biosynthesis. Although inactivation of purine biosynthesis genes can attenuate virulence, it is uncle... Bacterial proliferation in hosts requires activation of a number of housekeeping pathways, including purine de novo biosynthesis. Although inactivation of purine biosynthesis genes can attenuate virulence, it is unclear which biochemical or virulence factor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purine biosynthesis pathway in vivo. We report that inactivation of purC, a gene encoding phosphoribosylaminoimidazole-succinocarboxamide synthase, caused complete loss of virulence in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 pestris, the causal agent of black rot disease of cruciferous plants. The purC mutant was a purine auxotroph; it could not grow on minimal medium, whereas addition of purine derivatives, such as hypoxanthine or adenine plus guanine, restored growth of the mutant. The purC mutation also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production of an unknown purine synthesis associated pigment and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s by the bacterium. In addition, comparative proteomic analyses of bacteria grown on rich and minimal media revealed that the purC mutation affecte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diverse proteins involved in purine and pyrimidine synthesis, carbon and energy metabolisms, iron uptake, proteolysis, protein secretion,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These results provided clues to understanding the contributions of purine synthesis to bacterial virulence and interactions with host immune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rine biosynthesis VIRULENCE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PROTEOMICS
原文传递
野油菜黄单胞菌中3-羟基脂酰ACP脱水酶Fab Z的生理功能
13
作者 马建荣 余永红 +1 位作者 张源寅 鄢明峰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8-459,共12页
【背景】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引起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经济损失,亟须深入研究其致病机理,开发新的黑腐病防控措施。细菌脂肪酸合成系统不仅为细胞膜合成提供原料,其中间代谢产物... 【背景】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引起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经济损失,亟须深入研究其致病机理,开发新的黑腐病防控措施。细菌脂肪酸合成系统不仅为细胞膜合成提供原料,其中间代谢产物还是许多生物活性分子合成的底物,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也是抗菌药物筛选的重要靶标。【目的】研究XccfabZ对扩散信号分子(diffusible signal factor,DSF)类信号产量、致病力、胞外酶、胞外多糖和运动性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利用报告菌株检测法分析了不同替换突变株的DSF类群体感应信号产量。利用同源重组原理,在DSF类信号高产菌株中获得替换突变株,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DSF类信号产量。利用剪叶法检测替换突变株对寄主植物甘蓝的致病力,并分析了不同菌株的胞外多糖、胞外酶和运动性差异。【结果】报告菌株检测法和HPLC法都证明大肠杆菌fabZ替换突变株(XccΔfabZ/pSRK-EcfabZ)中DSF类信号产量显著下降。而该突变株对寄主植物的致病性也下降,在白菜提取物中生长也变慢,胞外酶产量下降,运动性也变弱。而Xcc fabZ替换突变株的DSF类信号产量恢复到野生菌水平,且过量产生胞外多糖使得致病性增强,胞外酶、运动性也都有所恢复。【结论】Xcc中3-羟基脂酰ACP脱水酶(FabZ)与其致病性相关,不仅影响DSF类信号产量,还在胞外酶、运动性等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油菜黄单胞菌 3-羟基脂酰ACP脱水酶 DSF类信号 致病性
原文传递
萝卜黑腐病的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14
作者 杨利娟 高苇 +3 位作者 李海燕 薛涛 张春祥 王勇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7期129-134,共6页
在天津萝卜种植区发现一种严重危害萝卜的腐烂病,从发病组织中分离到5株细菌菌株,经过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研究病原种类,并采用抑菌圈法评价病原对20种常见杀菌剂的室内抑菌效果,以期为该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在天津萝卜种植区发现一种严重危害萝卜的腐烂病,从发病组织中分离到5株细菌菌株,经过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研究病原种类,并采用抑菌圈法评价病原对20种常见杀菌剂的室内抑菌效果,以期为该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病原为野油菜黄单胞杆菌野油菜黑腐病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不同杀菌剂间抑菌效果存在差异,供试的20种杀菌剂中13种杀菌剂对该病原有抑制作用,其中仅0.3%四霉素水剂和80%乙蒜素乳油对病原的抑制效果优于98%硫酸链霉素原药,27.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等7种杀菌剂对病原无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黑腐病 野油菜黄单胞杆菌野油菜黑腐病致病变种 杀菌剂 抑菌效果
下载PDF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分泌蛋白质双向电泳条件的构建及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岑卫健 成春燕 +2 位作者 杨丽超 王凛 姜伯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3-407,共5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适合于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 8004,Xcc8004)分泌蛋白质的双向电泳技术(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以便更好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Xcc 8004的分泌蛋白质。我们...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适合于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 8004,Xcc8004)分泌蛋白质的双向电泳技术(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以便更好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Xcc 8004的分泌蛋白质。我们就MME和XCM2两种培养基对分泌蛋白质的诱导能力、蛋白质提取方法以及样品上样量等方面对2-DE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XCM2培养基对Xcc 8004分泌蛋白质的诱导能力比MME强。用TCA/丙酮法沉淀蛋白质得到的双向电泳图谱背景清晰,分辨率高。分别采用400μg、300μg、250μg和150μg四个不同的上样量进行双向电泳,结果显示在上样量为250-300μg时(IPG pH 3-10,24 cm),电泳图谱分辨率最好。综上可知,XCM2培养基比较适合用于Xcc 8004分泌蛋白质的诱导,TCA/丙酮法提取分泌蛋白质为较优方法,250-300μg是较为合适的上样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 双向电泳 分泌蛋白质 蛋白提取方法
原文传递
干热处理对白菜种传黑腐病抑菌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岳鑫璐 梁根 +5 位作者 李志强 李平东 刘珍 彭李亚 杨婉琼 胡茂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干热处理条件对白菜种子携带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的影响。[方法]以温度和时间为组合,设置不同干热条件对黑腐病菌及带菌白菜种子进行处理,评价干热处理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对带菌种子的灭菌... [目的]探究不同干热处理条件对白菜种子携带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的影响。[方法]以温度和时间为组合,设置不同干热条件对黑腐病菌及带菌白菜种子进行处理,评价干热处理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对带菌种子的灭菌效果以及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筛选出离体条件下黑腐病菌失活的条件为:温度为45℃持续干热处理4 h及以上或温度为50、60、65℃持续干热处理0.5 h及以上;对带菌白菜种子具有灭菌效果的条件为:温度为50℃持续干热处理8 h,带菌种子携带病原菌的抑制率为100%,且能提高种子的活力。[结论]50℃持续干热处理8 h是对携带黑腐病菌的白菜种子安全、有效的干热处理条件,可为蔬菜种传病害防控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腐病菌 白菜种子 种子处理 干热处理 种子活力 病害防治
下载PDF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中一个与趋化性相关基因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丘献娟 吴柳 +1 位作者 陈正培 陆光涛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25-1231,共7页
十字花科作物黑腐病,又称为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简称Xcc),该细菌是引起十字花科作物等植物发生黑腐病的病原菌,同时该细菌也是人们研究寄主与病原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具体分子机理的模式菌之... 十字花科作物黑腐病,又称为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简称Xcc),该细菌是引起十字花科作物等植物发生黑腐病的病原菌,同时该细菌也是人们研究寄主与病原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具体分子机理的模式菌之一。在Xcc 8004菌株基因组中,XC_2304编码的产物为一个趋化性蛋白。由于细菌的趋化性在病原学方面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为评估XC_2304的功能,本研究利用p K18mob Sac B对XC_2304进行缺失突变,获得缺失突变体DM2304。植株试验发现,突变体DM2304对寄主植物的致病力下降约30%,其互补菌株CDM2304的致病力基本恢复至野生型水平,这表明XC_2304与Xcc致病力有关。利用毛细管法检测DM2304对18种物质的趋化性,结果表明突变体对木糖、苯丙氨酸、精氨酸、蔗糖以及核糖的趋化性比野生型弱。运动性分析发现,DM2304在含有0.3%、0.6%琼脂的NYGA板的游动性稍微降低,表明XC_2304与游动性有关。而DM2304的胞外纤维素酶、胞外蛋白酶、胞外淀粉酶、EPS产量、HR与野生型菌株相比均没有明显差异。本研究为十字花科黑腐病菌中其它与趋化性相关基因提供实验思路,对病原菌如何趋利避害的机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 趋化性 致病性 XC2304
原文传递
黑腐病菌效应因子XopR的甘蓝靶标基因BobHLH34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睿 钟雄辉 +4 位作者 陈登辉 崔建 乐祥庆 颉建明 康俊根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9-330,共12页
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是十字花科作物黑腐病的致病菌。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到了野油菜黄单胞菌的效应因子XopR在甘蓝上的靶标蛋白BobHLH34,该蛋白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996bp,编码331个氨基酸,含... 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是十字花科作物黑腐病的致病菌。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到了野油菜黄单胞菌的效应因子XopR在甘蓝上的靶标蛋白BobHLH34,该蛋白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996bp,编码331个氨基酸,含有1个保守性较高的碱性/螺旋—环—螺旋结构域(basic/helix1-loop-helix2)。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甘蓝BobHLH34与花椰菜(BrcbHLH34)相似性最高,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其定位在细胞核内。将野油菜黄单胞菌接种甘蓝叶片,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BobHLH34的表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接种后16h表达量达到峰值,为对照的7.7倍;利用甘蓝卷叶病毒载体BobHLH34-PCVA/PCVB真空侵染甘蓝实生苗能够有效降低BobHLH34的表达,导致基因沉默的甘蓝植株对野油菜黄单胞菌株的抗病性比对照显著降低。综上所述,BobHLH34能够正向调控甘蓝对黑腐病的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野油菜黄单胞菌 BobHLH34转录因子 VIGS XopR
原文传递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中转录因子HpaR1与Clp调控一个糖苷水解酶基因表达的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国芳 任沛东 +1 位作者 叶文新 陆光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10-920,共11页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Xcc)是一种维管束致病菌,能够引起寄主的黑腐病,是研究植物病原细菌与植物互作的一种重要模式菌株。在Xcc中,GntR家族的全局性转录调控因子HpaR1参与调控Xcc的运动、胞外多糖...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Xcc)是一种维管束致病菌,能够引起寄主的黑腐病,是研究植物病原细菌与植物互作的一种重要模式菌株。在Xcc中,GntR家族的全局性转录调控因子HpaR1参与调控Xcc的运动、胞外多糖和胞外酶的合成等许多细胞过程,并与Xcc的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和致病相关;全局性转录调控因子Clp则参与调控胞外酶和胞外多糖的分泌与合成,并与黄单胞菌的致病相关。前期研究发现,Xcc中的转录调控因子HpaR1和Clp均能与糖苷水解酶(glycoside hydrolase)编码基因(命名为ghy基因)的启动子区结合。为探究转录调控因子HpaR1和Clp共同调控ghy基因表达的分子机理,本研究首先通过凝胶阻滞分析(electrophoresis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发现HpaR1和Clp在体外能够结合在ghy基因的启动子区;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ChIP)方法,进一步证实HpaR1和Clp在细胞内能够结合在ghy基因启动子区。通过5’-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cation of 5’-cDNAends,5’-RACE)和DNase I保护实验(DNase I footprinting)确定HpaR1和Clp均结合在ghy基因启动子的–35区上游,并且HpaR1的结合位点位于Clp结合位点的上游。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和体外转录的方法,发现HpaR1抑制ghy基因的转录,而Clp激活ghy基因的转录。当二者共同存在时,HpaR1能够抑制Clp对ghy基因的转录激活作用。HpaR1和Clp单独存在时,分别负调控和正调控ghy基因的转录,推测HpaR1尽管位于ghy基因启动子-35区上游,但可能通过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来调控ghy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aR1 CLP ghy基因 转录调控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
下载PDF
转座子报告基因Tn5gusA5诱变甘蓝黑腐病菌分离与致病相关的突变体 被引量:2
20
作者 查冬兴 唐纪良 《广西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23-29,共7页
构建携带报告基因的转座子Tn5gusA5于广谱性cos质粒pLAFR1上,利用Tn5gusA5诱变野生型甘蓝黑腐病黄单胞菌,筛选与致病性有关的因子(胞外多糖,胞外酶)突变体,通过Southern杂交和报告基因gus表... 构建携带报告基因的转座子Tn5gusA5于广谱性cos质粒pLAFR1上,利用Tn5gusA5诱变野生型甘蓝黑腐病黄单胞菌,筛选与致病性有关的因子(胞外多糖,胞外酶)突变体,通过Southern杂交和报告基因gus表达验证,突变体是由转座子诱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黑腐病 转座子 突变体 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