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七年文学:如何进入文学史?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利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63,共7页
讨论十七年文学如何进入文学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这段时期的文学是否具有文学史价值?许多现有的文学史著作以"文学的自主性"作为衡量标准,从而否定十七年文学具有文学史价值,这种作法是不科学的。我们认为,十七年文学具有... 讨论十七年文学如何进入文学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这段时期的文学是否具有文学史价值?许多现有的文学史著作以"文学的自主性"作为衡量标准,从而否定十七年文学具有文学史价值,这种作法是不科学的。我们认为,十七年文学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对这段文学史的"重写",旨在颠覆的是以往政治视角下的文学史观,而非基本的文学史实。但对文学史观的置换,会牵连到文本的选取工作。选取哪些文本入史,其根据应该是作品产生的社会影响。十七年文学史写作的正途,应该是从基本的文学史实出发,回归历史情境,屏弃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和随意臆测历史的思维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文学史 文学史写作
下载PDF
文学史编写的“新”与“全”辨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牟泽雄 《昆明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93-95,共3页
一味求"新"与求"全"并不就能解决文学史编写的问题,它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修修补补,但它无法完成"重写文学史"的最初设想与最终使命。如果对文学史编写的理论上(史学观念与方法以及对"中国"文... 一味求"新"与求"全"并不就能解决文学史编写的问题,它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修修补补,但它无法完成"重写文学史"的最初设想与最终使命。如果对文学史编写的理论上(史学观念与方法以及对"中国"文学的认识与整合)缺少突破,文学史编写的实践就不可能达到我们所设想的目标。"重写"将会是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不断重复的过程。要编写出高水准的文学史,有待于提高对文学史书写中基本问题的认识,有待于寻找更多的写作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文学史编写 理论突破 新颖 残缺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该如何叙述——以吴福辉《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为例
3
作者 唐永泽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5-39,共5页
吴福辉《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不仅提供了全新的现代文学视景,更为文学史的写作开创了一种新的写作范式,是新世纪现代文学史写作的重要收获。该书赋予"发展"以切实丰厚的内涵,展示了现代文学"发展"的历程,倡... 吴福辉《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不仅提供了全新的现代文学视景,更为文学史的写作开创了一种新的写作范式,是新世纪现代文学史写作的重要收获。该书赋予"发展"以切实丰厚的内涵,展示了现代文学"发展"的历程,倡导多元共生的"合力型"的文学生态格局,写作中彰显"文学性",把文学还给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史写作 多元共生 文学性
下载PDF
“断裂性”与“当代文学史书写”
4
作者 张秀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8-22,共5页
本文认为,对"断裂性"的研究直接影响到"当代文学史书写"研究的深入。引入"断裂性"视域,重视断裂性的文化内涵,有力的突显出文学史书写中对于叙述中的统一性和平顺性追求的文化底蕴,有助于我们把握"... 本文认为,对"断裂性"的研究直接影响到"当代文学史书写"研究的深入。引入"断裂性"视域,重视断裂性的文化内涵,有力的突显出文学史书写中对于叙述中的统一性和平顺性追求的文化底蕴,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代文学史书写"的基本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性 文学史书写 文化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史追求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历史回顾
5
作者 蔡欢江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年第6期58-63,共6页
在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历史上,科学性历来都为史家们所看重,但是,建国之后文学书写的科学品格却一度失落;与科学性相比,文学史书写的人文性更是一直未引起史家们的足够重视,只有少数的文学史家们的著作体现出文学史书写的诗性特质,而闻一... 在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历史上,科学性历来都为史家们所看重,但是,建国之后文学书写的科学品格却一度失落;与科学性相比,文学史书写的人文性更是一直未引起史家们的足够重视,只有少数的文学史家们的著作体现出文学史书写的诗性特质,而闻一多、林庚等人是其中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书写 科学性 人文性
下载PDF
多重话语权力交织下的文学史写作——对钱钟书为何没能写出一部文学通史的探求
6
作者 刘志 王北平 《宜宾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27-29,共3页
20世纪30年代初期,钱钟书写下两篇相互印证的论文《中国文学小史序论》(1933年)和《论复古》(1934年),前者对传统和时下的文学观、历史观以及文学史观予以质疑,后者是这种质疑在遭遇"文学进化论"时表现出来的反驳、抵抗。通... 20世纪30年代初期,钱钟书写下两篇相互印证的论文《中国文学小史序论》(1933年)和《论复古》(1934年),前者对传统和时下的文学观、历史观以及文学史观予以质疑,后者是这种质疑在遭遇"文学进化论"时表现出来的反驳、抵抗。通过对二者的梳理和分析,试图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钱钟书没能写出一部文学史通史?由此而展开对文学史写作的探讨,认为文学史写作是多种话语权力交织冲突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文学史书写 文学进化论
下载PDF
从《元史学》看《1948:天地玄黄》的叙事模式
7
作者 陆立伟 《贺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05-109,共5页
海登·怀特《元史学》的出版,推动了历史哲学理论的发展,使得历史叙事模式成为重点关注对象。海登·怀特提出可以从情节化模式、形式论证模式、意识形态模式三个层面分析历史著作的一般性结构,并运用比喻类型来阐释历史著述的... 海登·怀特《元史学》的出版,推动了历史哲学理论的发展,使得历史叙事模式成为重点关注对象。海登·怀特提出可以从情节化模式、形式论证模式、意识形态模式三个层面分析历史著作的一般性结构,并运用比喻类型来阐释历史著述的深层结构。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对文学史写作进行的探索,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在学界产生较大影响。结合海登·怀特《元史学》的相关理论对《1948:天地玄黄》的叙事模式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从叙事结构的角度体会《1949:天地玄黄》的创新之处,对今后文学史的写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8:天地玄黄》 元史学 叙事模式 文学史写作
下载PDF
文学史书写视域下的朦胧诗经——以洪子诚四本文学史著作为中心
8
作者 许永宁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85-90,共6页
文学史作为朦胧诗研究重要场域,在其书写过程中对朦胧诗的经典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朦胧诗文学史书写的缺席到文学谱系的建立,历史轮廓的勾勒和细节史实的阐述以及各种思潮文化影响下的流动,朦胧诗与文学史互为因果,共同参与和完成了其... 文学史作为朦胧诗研究重要场域,在其书写过程中对朦胧诗的经典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朦胧诗文学史书写的缺席到文学谱系的建立,历史轮廓的勾勒和细节史实的阐述以及各种思潮文化影响下的流动,朦胧诗与文学史互为因果,共同参与和完成了其经典化的建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诗 经典化 文学史的书写 洪子诚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史编写研究”笔谈——史识、体例与趣味:文学史编写断想 被引量:22
9
作者 陈平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4-118,共5页
中国文学史的编写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就其范式而言,大致有三种类型。早期由林传甲、黄摩西、谢无量等所撰写的中国文学史,相互之间虽然差异甚多,但相同点是明显的,都将学术史视为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920年代以降,中国文学研究... 中国文学史的编写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就其范式而言,大致有三种类型。早期由林传甲、黄摩西、谢无量等所撰写的中国文学史,相互之间虽然差异甚多,但相同点是明显的,都将学术史视为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920年代以降,中国文学研究加快了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进程,其显著特点是,以诗、文、小说、戏曲作为文学所特有的样式,文学史不仅以这四种文体作为主要叙述对象,而且在叙述中贯彻了“一代有一代之所胜”的思路,即格外突出《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小说。进入90年代后,第三种范型开始出现,一批学者不约而同地追求中西会通的境界,即一方面合理地引入某些西方概念,以激活中国的学术传统,另一方面又充分注意中国文学中某些特殊的现象、范畴,力求给予同情之了解。文学编年史就是在这种学术背景下兴盛起来的。陈平原、陈文新、刘勇强、赵伯陶等学者长期从事中国文学史研究,在中国文学史的编写方面积累了若干心得。这组笔谈表达了他们对部分问题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文学史编写 文学编年史
下载PDF
用大气派叙写民族文学智慧的新气象——21世纪文学史写作的几个关键词评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南志刚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6,共6页
文章认为文学史写作并不是对文学史实的单纯记录,而是以文学的情怀书写民族文学智慧,并据此对“打通”中国文学/古今演变、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回到文学史发生现场等目前文学史写作的热门话题进行了评析,认为这些命题都是用大气派叙写民... 文章认为文学史写作并不是对文学史实的单纯记录,而是以文学的情怀书写民族文学智慧,并据此对“打通”中国文学/古今演变、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回到文学史发生现场等目前文学史写作的热门话题进行了评析,认为这些命题都是用大气派叙写民族文学智慧的新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写作 民族文学智慧 21世纪
下载PDF
文学史的写作类型与文本性质——论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三次修订 被引量:2
11
作者 贾毅君 南开大学 +1 位作者 中文系 天津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06-214,共9页
通过对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原本与三次修订本之间的比较研究 ,首先分析了两种文学史的写作类型——学术专著型和教科书型的特点 ,以及刘著文学史的写作类型的变化 ;其次分析了三次修订带来的另一种变化——文本性质的变化 ,由此探... 通过对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原本与三次修订本之间的比较研究 ,首先分析了两种文学史的写作类型——学术专著型和教科书型的特点 ,以及刘著文学史的写作类型的变化 ;其次分析了三次修订带来的另一种变化——文本性质的变化 ,由此探讨了人文性叙述文本的特性 ,暗示了阐释性观念在叙述历史中的作用的限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 文学史 写作类型 人文叙述文本 修订 文本性质 学术专著 教材
下载PDF
“文学穿越现实”的必要与可能——读吴炫著《论文学对现实的‘穿越’》
12
作者 罗云锋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3-17,共5页
作家要穿越主流意识形态,则既不能忽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这个必然事实,亦不能被包括主流意识形态在内的政治现实所困,而要着意培养一种跳出圈外来反思的眼光、意识和能力,即“穿越”主流意识形态,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个体化艺术... 作家要穿越主流意识形态,则既不能忽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这个必然事实,亦不能被包括主流意识形态在内的政治现实所困,而要着意培养一种跳出圈外来反思的眼光、意识和能力,即“穿越”主流意识形态,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个体化艺术世界”。另外,对优秀作家而言,“面向文学史的写作”能使写作更为自觉,在文学史的背景下“创造”,但同样不排斥“文学史之外的写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越 意识形态 面向文学史的写作 文学史之外的写作
下载PDF
一种范式的生成及可能——对《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1917-1937)》的再考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旻 《云梦学刊》 2014年第6期16-20,共5页
李何林的《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1917-1937)》一书,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范式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脉络建构的历史节点之一。1930年代唯物史观社会史的输入和撰写潮流为文学史书写引入了眼光,《思潮论》以"阶级性&qu... 李何林的《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1917-1937)》一书,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范式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脉络建构的历史节点之一。1930年代唯物史观社会史的输入和撰写潮流为文学史书写引入了眼光,《思潮论》以"阶级性"为主导,建构了文艺思潮和社会变动的双层互动结构,整合了文学史叙述。并以鲁迅和瞿秋白作为其叙述的支撑者。而对鲁迅的叙述,展示着这种文学史书写范式的可能和限界处。作为与所叙数次论争同时而异地的不在场史家,和源于生命体验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李何林的书写位置影响了其书写风格——跳出人事纷争,单纯以"言"证"言";大胆评述,以理论统摄刚刚逝去的史事,做一颇具现代性的明了纯粹的结构。而《思潮论》自出版后几经浮沉,及其被承继的特性,折射着此类范式的历史命运和发展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何林 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 现代文学史书写
下载PDF
试论司马迁的写作意识
14
作者 张桂萍 《河南社会科学》 2002年第4期24-25,131,共3页
SI Ma-qian is conscious of his writing about human and history.He sums up his writing practice and theory in ShiJi’s perface.There is a detailed report about SI Ma-qian as a creative writer.In the period of West-Hand... SI Ma-qian is conscious of his writing about human and history.He sums up his writing practice and theory in ShiJi’s perface.There is a detailed report about SI Ma-qian as a creative writer.In the period of West-Handynasty,literature is an academic writing which provides some morality,philosophy and history experience.It is different from today’s idea about literarure,but forms an important part of literature concept in our ancient times.It is also a prelude to consciousness of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写作意识 史传文学 文学自觉
下载PDF
重审建国后《女神》的文学史书写方式
15
作者 彭冠龙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82-88,共7页
从文学史书的目录和正文中可以看出,建国后《女神》的文学史书写方式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不重视介绍《女神》文本、政治话语强盛的时期和立足于文本、摆脱意识形态色彩的时期。这两个时期的发展中存在着三个主要问题,即对《女神》版... 从文学史书的目录和正文中可以看出,建国后《女神》的文学史书写方式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不重视介绍《女神》文本、政治话语强盛的时期和立足于文本、摆脱意识形态色彩的时期。这两个时期的发展中存在着三个主要问题,即对《女神》版本差异的忽视、对大量作品的忽视、对《女神》"五四"时代精神的过度强调。这些问题对《女神》的文学史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扭曲,威胁到文学史的研究和教学,因此必须予以指出并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女神》 文学史 书写方式 版本差异 过度强调
下载PDF
接受美学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
16
作者 李程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2年第2期13-16,共4页
接受美学开始于西方学术界对文学史编写与研究的反思,接受美学文学史观对于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接受美学传入中国以后,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讨和研究实践。接受美学文学史观强调读者的重要地位,提出建立文学... 接受美学开始于西方学术界对文学史编写与研究的反思,接受美学文学史观对于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接受美学传入中国以后,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讨和研究实践。接受美学文学史观强调读者的重要地位,提出建立文学史、接受史、批评史"三合一"的总体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编写,历来重视作家作品史与批评史的编写,文学接受史的编写和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接受美学的文学史观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编写以及研究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文学史观 文学史编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