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研究进展(2008~2012年) 被引量:75
1
作者 郭学良 付丹红 胡朝霞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1-363,共13页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近5年(2008~2012年)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主要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内容涉及可分辨云数值模式及模拟研究、云降水的观测与遥感反演研究、气溶胶对云降水的影响及人工影...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近5年(2008~2012年)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主要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内容涉及可分辨云数值模式及模拟研究、云降水的观测与遥感反演研究、气溶胶对云降水的影响及人工影响天气相关的数值模式、观测试验研究等。提高对云降水形成过程、时空结构与演变机理的深入认识,对揭示大气水循环、气候变化过程,提高天气精细化预报、大气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降水物理 人工影响天气 进展综述
下载PDF
对人工影响天气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71
2
作者 毛节泰 郑国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3-646,共4页
自然降水过程一般分为成云和降水形成两个阶段,人工影响虽然可能在降水形成阶段起某些作用,但最终决定降水的因子还是使云产生的抬升运动和被抬升气块中的水汽含量。人工增雨作业部位和时机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利于云产生抬升运动。... 自然降水过程一般分为成云和降水形成两个阶段,人工影响虽然可能在降水形成阶段起某些作用,但最终决定降水的因子还是使云产生的抬升运动和被抬升气块中的水汽含量。人工增雨作业部位和时机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利于云产生抬升运动。因此,在加强云宏、微观条件观测的同时,要特别加强对抬升运动和被抬升气块中水汽含量的观测,而且相应的云降水数值模拟工作也要考虑能反映降水系统的动力场和水汽场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云的微物理过程 降水过程
下载PDF
FY-4卫星应用和发展 被引量:68
3
作者 张志清 陆风 +7 位作者 方翔 唐世浩 张晓虎 许映龙 韩威 聂肃平 申彦波 周毓荃 《上海航天》 CSCD 2017年第4期8-19,共12页
介绍了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FY-4)卫星应用及其发展。给出了FY-4卫星装载的先进静止轨道辐射成像仪、静止轨道干涉式红外探测仪、闪电成像仪和空间环境监测仪4种主要观测仪器,以及卫星的观测能力和提供的定量化产品,并与我... 介绍了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FY-4)卫星应用及其发展。给出了FY-4卫星装载的先进静止轨道辐射成像仪、静止轨道干涉式红外探测仪、闪电成像仪和空间环境监测仪4种主要观测仪器,以及卫星的观测能力和提供的定量化产品,并与我国现有的业务卫星风云二号(FY-2)卫星和国际同期在轨静止气象卫星性能进行了比较。FY-4光学卫星系列与美国GOES-R、日本Himawari-8/9卫星和欧洲MTG卫星性能相似,属于与国际同期发展的先进静止气象卫星。给出了FY-4A星获得的图像和数据。列出了FY-4A星的基本定量产品,给出了使用的仪器、数据特性、物理意义,以及应用领域、方法和范例。描述FY-4卫星提供的定量化产品及其在数值天气预报、气候、生态环境、专业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空间天气监测预警等领域的应用,并介绍了FY-4A星在轨测试期间的部分应用。对FY-4后续业务卫星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4卫星 先进静止轨道辐射成像仪 静止轨道干涉式红外探测仪 闪电成像仪 空间环境监测仪 数值天气预报 气候 生态环境 专业气象服务 人工影响天气 空间天气监测预警
下载PDF
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9
4
作者 郑国光 郭学良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27,共8页
对人工影响天气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对天气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自1946年现代人工影响天气开创以来,基于人类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减轻由恶劣天气引起的自然灾害的强... 对人工影响天气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对天气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自1946年现代人工影响天气开创以来,基于人类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减轻由恶劣天气引起的自然灾害的强烈需求,促进了人工影响天气学科的快速发展。经过60多年的发展,随着人类对自然天气过程认识的不断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科技水平有了明显的发展和提高。笔者介绍了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科学技术现状、存在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国内外科技现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进展和思考 被引量:43
5
作者 洪延超 雷恒池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51-967,共17页
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密不可分,云降水物理为人工影响天气提供理论基础,人工影响天气是云降水物理一个重要应用领域。目前我国人工影响天气规模、经费投入已达世界之最,人工影响天气工程正在建设之中。论文简要回顾了我国云物理研... 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密不可分,云降水物理为人工影响天气提供理论基础,人工影响天气是云降水物理一个重要应用领域。目前我国人工影响天气规模、经费投入已达世界之最,人工影响天气工程正在建设之中。论文简要回顾了我国云物理研究和人工影响天气的发展过程,评述研究工作取得的进展,思考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在新形势下进一步的发展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几十年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云雾降水的外场观测研究和人工影响天气的外场试验研究,云和降水物理以及人工影响天气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不断取得进展,数值云模式和中尺度模式的模拟研究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云和降水物理过程和降水机制研究、云的微物理结构、云水资源和人工增雨潜力评估、催化条件预测、催化剂和催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论文最后指出,目前的人工影响天气需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核心技术研究,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云和降水物理中的有关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降水物理 人工影响天气 回顾 思考
下载PDF
2008—2018年我国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43
6
作者 郭学良 方春刚 +5 位作者 卢广献 楼小凤 苏正军 于子平 李培仁 杨泽厚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1-650,共10页
在抗旱、防雹、生态环境保护和重大活动气象保障等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的推动下,2008—2018年我国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和应用得到快速发展。在气溶胶粒子、云(雾)物理垂直结构和降水形成机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科学试验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在抗旱、防雹、生态环境保护和重大活动气象保障等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的推动下,2008—2018年我国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和应用得到快速发展。在气溶胶粒子、云(雾)物理垂直结构和降水形成机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科学试验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建立了国家级人工影响天气实时业务数值预报模式,提高了对作业云特征和演变过程的预报能力,对作业方案的科学设计具有重要作用。在机载云粒子谱仪与成像仪、多通道微波辐射计、X波段偏振雷达、雨(雾)滴谱仪、先进火箭作业系统等核心关键技术装备的国产化研发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研制成功国产机载云粒子测量系统、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和立体播撒火箭作业系统,并应用于业务,提高了作业条件监测识别和地基作业能力。建立了空中国王、新舟60等型号的先进飞机探测和作业平台,大幅度提高了作业飞行高度、续航时间和空中作业能力。在电离、飞秒激光、声波等人工增雨新技术领域开展了理论和实验探索研究,在飞秒激光诱导降雪机理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技术及应用 进展
下载PDF
地市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 被引量:36
7
作者 王以琳 黄磊 《气象科技》 2007年第4期535-540,共6页
以GIS为基础,把人工增雨、防雹资料分析、作业指挥、数据传递、效果分析等项市级人工增雨、防雹业务,较完整地汇总到一个工作平台上,建立了可视化地市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该系统依据雷达图像和增雨、防雹的不同特点,自动确定... 以GIS为基础,把人工增雨、防雹资料分析、作业指挥、数据传递、效果分析等项市级人工增雨、防雹业务,较完整地汇总到一个工作平台上,建立了可视化地市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该系统依据雷达图像和增雨、防雹的不同特点,自动确定高炮作业参数,自动形成和发布作业指令并通过采用了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技术的"固定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令接收机"安全、无延迟地接收作业指令,形成了地市级指挥中心直接指挥作业点的作业模式。该系统较好地解决异地数据共享和异地事务处理问题,实现地市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的业务化,具有可移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业务技术系统 GIS GPRS
下载PDF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分析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 被引量:35
8
作者 张瑞波 刘丽君 +1 位作者 钟小英 高安宁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0-75,共6页
利用GPS仪和新一代天气雷达的探测,对广西2008年2月16日一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进行了物理检验。分析表明,对过冷云实施播云作业后,过冷云层的微物理影响能直接导致高层过冷水与冰晶混合区以及低层暖区云雨层对雷达基本反射率的增强... 利用GPS仪和新一代天气雷达的探测,对广西2008年2月16日一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进行了物理检验。分析表明,对过冷云实施播云作业后,过冷云层的微物理影响能直接导致高层过冷水与冰晶混合区以及低层暖区云雨层对雷达基本反射率的增强,同时能比同等条件下非催化云层更快到达雷达回波峰值,并持续较长时间。催化作业可使冷层的雷达回波增强最大可达200%,同时可使低层暖区云雨层的雷达回波增强最大可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天气雷达 人工影响天气 物理检验
下载PDF
强对流云中“穴道”的物理含义和应用 被引量:30
9
作者 许焕斌 田利庆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2-379,共8页
自提出在冰雹云中存在"穴道"-"零域"结构以来,已有一批相关模拟和观测研究论文发表,进一步深化了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同时在探讨和应用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或疑问:如"穴道"-"零域"结构存在的条件... 自提出在冰雹云中存在"穴道"-"零域"结构以来,已有一批相关模拟和观测研究论文发表,进一步深化了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同时在探讨和应用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或疑问:如"穴道"-"零域"结构存在的条件,阵雨性对流云中是否也有类似结构,前人的研究中为何未明确指出这种结构,在应用中如何判识"穴道"-"零域"等。该文以观测实例和数值模拟作了回答,并系统地探讨了"穴道"-"零域"的物理意义和应用要领,明确了以下几点:从本质上来看"穴道"-"零域"具有的功能是云中宏、微观运动量场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强对流云中一些特殊的雷达回波结构,如有界弱回波区(BWER)、无界弱回波区(WER)或悬挂回波(OE),则是这种相互作用的产物;只有在云中的气流速度与粒子的末速大小相当时,这种相互作用才起重要作用,粒子的末速比气流的速度过大或过小,其作用反映弱;对"穴道"-"零域"物理含义的探讨可深化对雷达产品的动力及物理意义的认识,这对于在灾害性——高影响天气的临近预报中去寻找特征指标和判定防雹增雨作业的部位、时机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场相互作用 临近天气预报 高影响天气 人工影响天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人工影响天气工程系统 被引量:29
10
作者 胡志晋 王广河 王雨增 《中国工程科学》 2000年第7期87-91,共5页
文章介绍了人工影响天气 (人工增雨、防雹、消雾等 )的基本科学原理、国内外的发展历史、现状、科技水平、效益以及国内的需求、组织、规模等概况。描述了我国典型的人工影响天气工程系统及其各组成部分 ,即天气云况监测预测、催化技术... 文章介绍了人工影响天气 (人工增雨、防雹、消雾等 )的基本科学原理、国内外的发展历史、现状、科技水平、效益以及国内的需求、组织、规模等概况。描述了我国典型的人工影响天气工程系统及其各组成部分 ,即天气云况监测预测、催化技术、数值模拟、通信指挥和效果评估等分系统。强调了科研支持系统的重要性 ,提出了当前有关应用基础和技术开发的主要研究课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人工增雨 人工防雹 人工消雾 工程系统
下载PDF
数字化雷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 被引量:27
11
作者 李云川 张文宗 +4 位作者 王建峰 赵利品 郭金平 王秀玲 王建恒 《气象科技》 2005年第3期264-267,共4页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是提高火箭、高炮人工增雨和防雹效果的重要条件。应用C++和VisualStudio.net语言研制的新一代数字化雷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包括天气雷达监测、大气探测、火箭高炮作业指挥、作业信息通讯、作业效果检...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是提高火箭、高炮人工增雨和防雹效果的重要条件。应用C++和VisualStudio.net语言研制的新一代数字化雷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包括天气雷达监测、大气探测、火箭高炮作业指挥、作业信息通讯、作业效果检验、作业档案和资料管理6个子系统。文中对系统的设计原理、系统结构及主要功能进行了介绍。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适用于相关型号数字化天气雷达。应用效果表明,其具有一定的作业指挥能力和科技水平,功能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方便,是市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人员的指挥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数字化雷达 指挥系统 数字化天气雷达 Visual 防雹效果 人工增雨 C^++ 雷达监测 大气探测 作业指挥 信息通讯 效果检验 资料管理 设计原理 主要功能 系统结构 科技水平 指挥能力 指挥人员 子系统 火箭 高炮
下载PDF
国际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24
12
作者 段婧 楼小凤 +2 位作者 卢广献 薛麓林 郭学良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62-1571,共10页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际人工影响天气相关技术的新进展,概述了人工影响天气试验及效果综合评估、高性能遥感探测装备在人工影响天气领域的应用、催化模式及应用、作业装备研发改进等四个主要方面的进展及现状。在分析近年来我国人工影响...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际人工影响天气相关技术的新进展,概述了人工影响天气试验及效果综合评估、高性能遥感探测装备在人工影响天气领域的应用、催化模式及应用、作业装备研发改进等四个主要方面的进展及现状。在分析近年来我国人工影响天气相关技术进展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际新进展,从多个方面讨论并提出了促进我国人工影响天气技术进步可借鉴的经验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催化模式 效果检验及评估 新型技术装备 国际新进展
下载PDF
基于CERES的宁夏空中云水资源特征及其增雨潜力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常倬林 崔洋 +2 位作者 张武 田磊 翟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2-1120,共9页
利用2009-2014年NASA地球观测系统(EOS)云与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ERES)云资料和气象站降水资料,对宁夏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及南部山区3个具有不同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的地区云水资源及增雨潜力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地... 利用2009-2014年NASA地球观测系统(EOS)云与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ERES)云资料和气象站降水资料,对宁夏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及南部山区3个具有不同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的地区云水资源及增雨潜力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从季节变化看表现出随夏秋春冬依次递减的特征。在东亚季风和贺兰山地形的共同影响下,全年总云量和低云量在南部山区最大,北部川区最小。云光学厚度与水云粒子半径及冰云等效直径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中中部干旱带相关关系最强是开展人工增雨效果最显著的地区。随着全年四季天气气候变化,宁夏人工增雨主要潜力区会逐渐由春季的贺兰山沿山、中部干旱带地区,移动到夏季的银川以南同心以北和固原西南部地区,秋季缩减到海原、西吉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S 云水资源 人工增雨 开发潜力
下载PDF
人影决策指挥地理信息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陈怀亮 邹春辉 周毓荃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65-270,共6页
在“3 S”集成应用技术思想指导下 ,利用 Citystar3 .0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软件的 GISOCX控件 ,将人工影响天气需要的多种气象和地理背景信息集成于同一平台上 ,从而建立起具有飞机、高炮、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方案决策、实时监控、信息查询... 在“3 S”集成应用技术思想指导下 ,利用 Citystar3 .0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软件的 GISOCX控件 ,将人工影响天气需要的多种气象和地理背景信息集成于同一平台上 ,从而建立起具有飞机、高炮、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方案决策、实时监控、信息查询和效益评估等多种功能的地理信息平台。该平台可脱离 Citystar GIS工具软件环境而单独运行 ,并实现了多源信息的实时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地理信息系统 Citystar GISOCX控件 GIS RS GPS
下载PDF
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水温度异常的信号通道 被引量:19
15
作者 陈锦年 宋贵霆 +1 位作者 褚健婷 许兰英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2-157,共6页
应用热带太平洋上层XBT温度资料,分析探讨了西太平洋暖池区次表层海温冷暖异常信号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影响西太平洋暖池区次表层海温冷变异常的信号通道。分析表明,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次表层海温异常变冷与太平洋北赤道流的海温冷异常信号... 应用热带太平洋上层XBT温度资料,分析探讨了西太平洋暖池区次表层海温冷暖异常信号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影响西太平洋暖池区次表层海温冷变异常的信号通道。分析表明,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次表层海温异常变冷与太平洋北赤道流的海温冷异常信号西传有重要关系。北赤道流的海温异常冷(暖)信号是沿温跃层由赤道中东太平洋潜沉向西太平洋暖池区传播,与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冷)暖信号向赤道中东太平洋传播构成了热带海洋信号的气旋式"环流通道"。在这一"环流通道"中,北赤道流的海温异常信号西传是导致西太平洋暖池区及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的重要机制,是影响厄尔尼诺(ElNino)和拉尼娜(LaNina)事件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暖池 北赤道流 信号通道 厄尔尼诺 拉尼娜
下载PDF
偏振雷达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的应用潜力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致君 楚荣忠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1-598,共8页
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时 ,实时了解被作业云中的水成物粒子大小、相态、密度、运动等参数及其微物理变化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微观参量和微物理过程揭示了云降水发展的不同阶段 ,对于及时正确地评估云增水及消雹潜力 ,确定是否适合人工... 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时 ,实时了解被作业云中的水成物粒子大小、相态、密度、运动等参数及其微物理变化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微观参量和微物理过程揭示了云降水发展的不同阶段 ,对于及时正确地评估云增水及消雹潜力 ,确定是否适合人工影响作业以及如何正确选择作业时机、作业部位和作业量 ,与了解云的宏观特征一样是至关重要的 ,它是提高作业效率的基础。本文借助国内外偏振雷达应用研究中成功的范例 ,探讨了偏振雷达在人工影响天气方面的应用问题。特别是介绍了不同偏振雷达在识别云内水成物粒子的相态、密度 ,观测云内水成物粒子微物理变化过程 ,以及被作业云的作业效果评估等方面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发展我国偏振雷达技术 ,促进偏振雷达在人工影响天气方面的应用和提高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水平方面有很好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雷达 人工影响天气 水成物粒子 云降水物理 密度 相态 运动
下载PDF
Advances in Cloud Physics and Weather Modification in China 被引量:19
17
作者 GUO Xueliang FU Danhong +4 位作者 LI Xingyu HU Zhaoxia LEI Henchi XIAO Hui HONG Yanchao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30-249,共20页
The capabilities of cloud-resolving numerical models, observational instruments and cloud seeding have improved greatly over recent years in China. The subject of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main progresses made in Chi... The capabilities of cloud-resolving numerical models, observational instruments and cloud seeding have improved greatly over recent years in China. The subject of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main progresses made in China in the areas of cloud modeling, field observations, aerosol–cloud interactions, the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on cloud and precipitation, and weather modification.Well-equipped aircraft and ground-based advanced Doppler and polarized radars have been rapidly applied in cloudseeding operations. The combined use of modern techniques such as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has greatly decreased the blindness and uncertainties in weather-modification activities.Weather-modification models based on state-of-the-art cloud-resolving models are operationally run at the National Weather Modification Centre in China for guiding weather-modification programs.Despite important progress having been made, many critical issues or challenges remain to be solved, or require stronger scientific evidence and support, such as the chain of physical events involved in the effects induced by cloud seeding. Current important progresses in measurements and seeding techniques provide the opportunity and possibility to reduce these deficiencies. Long-term scientific projects aimed at reducing these key uncertainties are extremely urgent and important for weather-modification activitie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VANCES cloud physics weather modification China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艳萍 《广西气象》 2005年第4期35-37,共3页
介绍基于G IS技术,以基础地理环境为基础构筑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平台,对炮点定位数据、卫星云图资料、雷达回波资料、气象观测资料等数据进行分析、定位及叠加等处理,为人工影响天气的决策提供依据;利用GPS技术对进行人工降雨作业的... 介绍基于G IS技术,以基础地理环境为基础构筑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平台,对炮点定位数据、卫星云图资料、雷达回波资料、气象观测资料等数据进行分析、定位及叠加等处理,为人工影响天气的决策提供依据;利用GPS技术对进行人工降雨作业的飞机进行监控,及时了解作业情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人工影响天气 TopMap
下载PDF
新一代可移式天气雷达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刘黎平 邵爱梅 《暴雨灾害》 2007年第1期40-45,共6页
在总结“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计划项目“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及示范”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我国可移式新一代天气雷达在青海省河南县和河南省许昌市进行秋(春)季降水系统中尺度结构外场试验观测的方法和技术,对这两个地区云和降水的若干特... 在总结“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计划项目“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及示范”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我国可移式新一代天气雷达在青海省河南县和河南省许昌市进行秋(春)季降水系统中尺度结构外场试验观测的方法和技术,对这两个地区云和降水的若干特征进行了分析;另外,使用两步变分方法反演了风场结构,分析了层状云和对流云的中尺度回波强度和动力结构。结果表明:新一代天气雷达可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和云物理研究提供更多信息,包括风场中尺度结构、辐合线位置等;青海省河南县及周边地区秋季降水以对流云降水为主,低空辐合是对流云旺盛发展的重要原因;河南省许昌市春季降水既含有对流云降水也含有层状云降水,对流云降水过程伴有低空辐合,层状云内风场比较均匀,但风的垂直切变明显,多为暖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雷达 雷达回波 对流单体 外场试验 人工影响天气 云物理
下载PDF
南方三类云系云结构预报和增雨作业条件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孙晶 史月琴 +2 位作者 蔡淼 周毓荃 唐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56-1366,共11页
2013年夏季,我国南方出现了大范围高温干旱天气。8月1—22日,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利用人影数值模式为南方高温旱区开展云结构预报和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分析服务工作。文章简要回顾了2013年8月的旱情和天气过程,重点对2013年8月南... 2013年夏季,我国南方出现了大范围高温干旱天气。8月1—22日,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利用人影数值模式为南方高温旱区开展云结构预报和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分析服务工作。文章简要回顾了2013年8月的旱情和天气过程,重点对2013年8月南方三类云系的云结构预报结果和增雨作业条件进行了分析。8月1~22日,我国南方高温旱区降水过程可分为3种类型。1—4日为台风外围云系降水;5—13日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局地对流性降水;14—22日为台风登陆后低压环流云系降水。人影模式对台风外围云系和低压环流云系降水的范围和强度基本预报正确,对云系影响时段和局地对流降水位置的预报略有偏差。利用卫星反演光学厚度、实测雨量和雷达回波检验模式预报结果,大范围云系与实况卫星反演结果比较吻合,而且能够预报出局地对流云团,以及与实况接近的云层性质和垂直结构。综合分析云带、过冷水、云垂直结构、降水等产品可知,台风外围云系和低压环流云系既有暖云降水、也有冷暖混合云降水,冷暖混合云中有最大值为0.3 g·kg^(-1)过冷水,位于-10~0℃,冰晶数浓度较小,可能有较好的冷云催化增雨潜力;副热带高压内部局地对流云团基本为冷暖混合云降水,在初始发展阶段会出现最大值为1 g·kg^(-1)过冷水,冰晶数浓度很少,上升运动大值区位于过冷水层下方,可能有很好的冷云催化增雨潜力。针对南方夏季积层混合云以及对流云的微物理结构和增雨条件的研究以及预报准确率还需加强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高温干旱 作业条件 数值预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