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及其影响下的精英人物 被引量:40
1
作者 万里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1-86,共6页
湖湘文化包括两个层面的内涵,从广义来看,是指自古以来陆续生息在湖南的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过程中所创造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之民风、民俗、社会意识、科学文化乃至物质文化等的总和;从狭义上看,则是指在此基础上所发展和积淀起来的文化... 湖湘文化包括两个层面的内涵,从广义来看,是指自古以来陆续生息在湖南的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过程中所创造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之民风、民俗、社会意识、科学文化乃至物质文化等的总和;从狭义上看,则是指在此基础上所发展和积淀起来的文化精神。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来源于湖湘大地民族文化、学术思想及社会阶级(阶层)分野三个层面的六个子系统。这些层面系统具有的文化特质使湖湘文化构成了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复杂矛盾、优劣共生的复合体。王夫之、曾国藩、毛泽东是这一地域文化精神特质所熏陶孕育的精英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文化 精神特质 精英人物 王夫之 曾国藩 毛泽东 民族文化
下载PDF
形而上与形而下:后形而上学的解读——王船山的道器之辨及其哲学意蕴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3-100,共8页
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者 ,王船山对于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的区分作出了不同于宋明儒家的理解。他的理解主要从两个前提出发 :第一 ,之谓与谓之之辨 ,通过这两个语词的区分 ,王船山明确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分不是世界固有区域的客观划... 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者 ,王船山对于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的区分作出了不同于宋明儒家的理解。他的理解主要从两个前提出发 :第一 ,之谓与谓之之辨 ,通过这两个语词的区分 ,王船山明确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分不是世界固有区域的客观划分 ,而是根据主体的存在方式才作出的主观性划分 ;第二 ,有无与隐显之辨 ,通过这个讨论 ,王船山告诉我们 ,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别是隐显之别 ,而不是有无之辨。王船山对形上、形下的如上解读意味着把哲学之思从形而上学框架内解放出来的努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 形而下 后形而上学 "谓之"
下载PDF
王夫之哲学的实学精神 被引量:5
3
作者 章启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4-19,共6页
在明末清初中国学术由宋明理学向清代实学的初步转型中 ,王夫之建立了以务实、重行为基本特征的哲学体系。王夫之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理论成果 。
关键词 王夫之 实有 实理 实践 实学
下载PDF
王夫之的身体哲学思想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再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王夫之乃中国古代身体哲学思想的集其大成者。这种集其大成,表现为他通过对道进行了一种现象学和实践论的还原,使作为宇宙本体的身体在中国哲学视域里得以真正彰显;表现为他通过向这种本体论身体的回归,使阴阳概念所固有的男女性质得以... 王夫之乃中国古代身体哲学思想的集其大成者。这种集其大成,表现为他通过对道进行了一种现象学和实践论的还原,使作为宇宙本体的身体在中国哲学视域里得以真正彰显;表现为他通过向这种本体论身体的回归,使阴阳概念所固有的男女性质得以生动体现;还表现为随着对身体及其两性的肯定,在其学说里一种生命化的时间的推出成为理论之必然。凡此种种,都使王夫之学说以其鲜明的身体哲学特色迥异于先前宋明的心体哲学。故王夫之哲学的推出,既是对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理学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彻底纠拨,又实开回归中国古老的身道传统的明清"后理学思潮"之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身体哲学 阴阳 时间
下载PDF
王敔《蕉畦字溯》探析——兼谈对其父王夫之文字学研究的继承与发展
5
作者 张国良 宋六荣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5-21,共7页
王敔的《蕉畦字溯》分为四卷:“辨微”卷以《说文》释义为标准,明确文字的正确用法;“订别”卷和“正误”卷以《说文》字形为标准,认为后代新造异体字和字形演变造成的异体字都是别字误字,应当订正;“字书误读”卷以《集韵》所注反切为... 王敔的《蕉畦字溯》分为四卷:“辨微”卷以《说文》释义为标准,明确文字的正确用法;“订别”卷和“正误”卷以《说文》字形为标准,认为后代新造异体字和字形演变造成的异体字都是别字误字,应当订正;“字书误读”卷以《集韵》所注反切为标准,既纠正民间误读,也纠正不合反切的语音演变,目标是追溯文字的正确使用、书写和读音。《字溯》虽然在形式、内容和思想上都存在一些不足,但继承了王夫之宗尚《说文》的文字学思想,也继承了其探讨字际关系的视角和方法,还建立起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文字学研究框架,推进了王夫之的文字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敔 蕉畦字溯 王夫之 说文
下载PDF
王夫之情景诗学的生成理论探析 被引量:4
6
作者 何国平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77-80,103,共5页
作为王夫之情景诗学的重要环节 ,情景生成理论包括情景生成范式和情景审美发生机制两个理论界面。“景生情”、“情生景”和“情景妙和无垠”是情景生成的三种基本范式。对情景审美发生机制的揭示 ,船山引佛教语“现量”———刹那直观... 作为王夫之情景诗学的重要环节 ,情景生成理论包括情景生成范式和情景审美发生机制两个理论界面。“景生情”、“情生景”和“情景妙和无垠”是情景生成的三种基本范式。对情景审美发生机制的揭示 ,船山引佛教语“现量”———刹那直观以还原性描述。船山情景生成理论具备了完备的诗学架构 ,在清初文坛独树高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情景诗学 生成理论 情景生成范式 审美发生机制
下载PDF
王夫之《乾》卦阐释的两个面向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学智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2,共9页
王夫之将乾所代表的主动性、根源性、健顺一体性与"道"会通起来,旨在建立一个健动、主有的本体,反对佛老的虚空、阴柔。在对"元亨利贞"的发挥中,着力树立"四德可德,而智不可德"的理论,以此反对孤明、巧... 王夫之将乾所代表的主动性、根源性、健顺一体性与"道"会通起来,旨在建立一个健动、主有的本体,反对佛老的虚空、阴柔。在对"元亨利贞"的发挥中,着力树立"四德可德,而智不可德"的理论,以此反对孤明、巧慧、重智轻德的世风。强调乾的普利万物的性格,把它作为天道固有的生生之几的自然贯彻,以此反对功利主义。这些阐释面向是王夫之总结明亡教训,重建健动笃实的中国文化这一意向的鲜明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乾》卦 佛老 功利主义
原文传递
王夫之成人思想的境界诠释——以《读四书大全说》为中心
8
作者 吴朝旭 《理论界》 2024年第8期29-35,共7页
王夫之的成人思想奠基于其气学,他通过论证气本气化的合理性,在易学基础上建构了中华文明的世界生发图景,给人之成指明了方向。在成人境界上,船山主要论述了现实君子和理想圣人两层。就大人君子而言,船山注重其“诚”的核心地位,诚者成... 王夫之的成人思想奠基于其气学,他通过论证气本气化的合理性,在易学基础上建构了中华文明的世界生发图景,给人之成指明了方向。在成人境界上,船山主要论述了现实君子和理想圣人两层。就大人君子而言,船山注重其“诚”的核心地位,诚者成也,认为诚是君子之基与君子之业。君子不仅须重学持志,还要备经世致用之能,将学问用于实践治世。在圣人层面,船山的圣人观在对儒学圣人论述的有机整合上将内圣纳入外王。圣人是天下楷模,是纯仁之人,具备最高品格和卓越才能,且圣人必是平天下的“圣-王”。圣人是成人理论的最高境界,是儒家理想的寄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成人思想 境界
原文传递
典范建构与文化自信:杜维运对王船山史学的现代阐释及其价值
9
作者 吴戬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杜维运以王船山史学为突破口,寻求中国史学衔接西方、走向世界的可行路径。他从历史语境、思想传统、时代趋向等角度对王船山史学进行系统观照,探赜王船山史论的精神基源、思想脉络与史学价值,从而把它与一般文人史论划清界限。他从中... 杜维运以王船山史学为突破口,寻求中国史学衔接西方、走向世界的可行路径。他从历史语境、思想传统、时代趋向等角度对王船山史学进行系统观照,探赜王船山史论的精神基源、思想脉络与史学价值,从而把它与一般文人史论划清界限。他从中西比较视域对王船山的史学研究方法与历史阐释艺术进行类型分析、功能阐释、价值评估,揭示王船山在史实归纳和历史阐释方面的杰出造诣,彰显王船山史学的当代性和世界性,有效回击了西方史学的傲慢与偏见,体现出中国史学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杜维运的相关研究有效推动了王船山史学的经典化、船山学的海外传播,为中国史学的域外认同、中国文化的国际输出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迎接西方挑战中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史学经典化 国际认同 文化自信
下载PDF
再论王夫之的“知行”观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根友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54,共11页
从广义认识论的角度看,王夫之的知行观在处理心物、心理、能所、知行的关系问题上,基本上是在宋明理学心性论的思维框架下展开的,但包含着突破心性论思维框架的新思想内容。在心性论的思维框架里,他强调"心之实"(仁性)的首要... 从广义认识论的角度看,王夫之的知行观在处理心物、心理、能所、知行的关系问题上,基本上是在宋明理学心性论的思维框架下展开的,但包含着突破心性论思维框架的新思想内容。在心性论的思维框架里,他强调"心之实"(仁性)的首要意义,贬低"心之几"(聪明伶俐的认识能力)的作用。但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认识论思维框架下,他又强调心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则的把握能力,以及人的主观之能(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可以把握客观世界(所)的能力,提出了"能必副所"的命题。在知行的关系上,他突出强调人要"善动化物""竭天成能",哪怕是普通之人也能相天造命,以避免自处于禽鱼之化。在"尽器贯道"的过程中,实现"凝道成德"的理想人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心物 心理 能所 知行合一
原文传递
关于王夫之教育思想的全面述评 被引量:6
11
作者 唐殿强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37-40,共4页
作为古代教育家之一的王夫之 ,他的关于人性论与教育作用理与欲统一的道德观、知行观、学思关系、主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法与学法等全部教育思想 ,论理独到而深刻 ,旨向前瞻而科学 ,其治学为人的亮丽个性 ,志存高远的大家风范都... 作为古代教育家之一的王夫之 ,他的关于人性论与教育作用理与欲统一的道德观、知行观、学思关系、主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法与学法等全部教育思想 ,论理独到而深刻 ,旨向前瞻而科学 ,其治学为人的亮丽个性 ,志存高远的大家风范都为我们今天之教育及教育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教育思想 综述 教学思想 德育思想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因材施教 教师
下载PDF
王夫之诗歌评点中“清”的内涵
12
作者 贺艳艳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4-30,共7页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第一流的学者,对古典诗歌的评论研究造诣很深,留存至今的《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中包含了丰富的诗学思想。其中,“清”作为重要的诗学概念,多次被提及,这其中固然有对以往诗论思想的汲取,然而更多地体现...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第一流的学者,对古典诗歌的评论研究造诣很深,留存至今的《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中包含了丰富的诗学思想。其中,“清”作为重要的诗学概念,多次被提及,这其中固然有对以往诗论思想的汲取,然而更多地体现了王夫之对“中和”诗美理想的坚守和对明代诗歌的反思。不仅如此,“清”的内涵外延还被后世的评论家吸收,促成了诗学评论的代际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诗歌评选 “清” 继承与反思
下载PDF
王夫之《噩梦》稿本讳字探析
13
作者 张国良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楷书《噩梦》,原文共24 629字,残去129字,是现存不多的王夫之手写文献之一。从用字角度看,《噩梦》遵从崇祯三年颁布的国讳,避了“照”“常”“洛”“由”“校”等字,避了“朝”“聘”等王氏家讳,不避清代国讳“玄”字。这真实地反映了... 楷书《噩梦》,原文共24 629字,残去129字,是现存不多的王夫之手写文献之一。从用字角度看,《噩梦》遵从崇祯三年颁布的国讳,避了“照”“常”“洛”“由”“校”等字,避了“朝”“聘”等王氏家讳,不避清代国讳“玄”字。这真实地反映了王夫之避讳的具体情况,也反映了王夫之坚守明代遗民身份的书写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楷书 《噩梦》 国讳 家讳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王夫之天下观和夷夏观 被引量:1
14
作者 桑东辉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18,共8页
作为早期启蒙思想家,王夫之面对明亡清兴的易代鼎革巨变,站在时代的高度,对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和夷夏观进行了重新解析和阐释。在王夫之看来,天下姓“公”不姓“私”,即天下是天下人的“公天下”,而不是一姓之私的“私天下”。在夷夏关系... 作为早期启蒙思想家,王夫之面对明亡清兴的易代鼎革巨变,站在时代的高度,对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和夷夏观进行了重新解析和阐释。在王夫之看来,天下姓“公”不姓“私”,即天下是天下人的“公天下”,而不是一姓之私的“私天下”。在夷夏关系问题上,王夫之认为,各民族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不同,所禀受的天地之气也不同,因此民族习惯、民族文化也不同。他反对民族间互相侵扰,主张各安其所。在明清鼎革之际,王夫之继承了传统的“天下为公”思想,强调保族固类,具有一定历史意义。反思和剖析王夫之的天下观和夷夏观,对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伦理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王夫之 天下观 夷夏观
下载PDF
陈武帝“汉高、魏武之亚”、“无惭权、备”驳议——宋、齐、梁、陈开国四帝简论之一 被引量:5
15
作者 卞孝萱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1-23,27,共4页
姚察以刘邦、曹操比喻陈霸先 ,魏征以孙权、刘备比喻陈霸先 ,皆不恰当。生活在民族矛盾尖锐时期的史学家 ,如王夫之、吕思勉 ,才能充分认识陈霸先抗击异族、保卫汉族政权的历史功绩。
关键词 陈武帝 汉族政权 王夫之 吕思勉
下载PDF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夫之诗学情景相生论的美学诠释 被引量:2
16
作者 陶水平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4-21,共8页
情景论是中国古典美学、诗学研究中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课题。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诗学则是其集大成。王夫之真正从诗的艺术本体论,从诗学意象和意境的美学高度来论情景,而摈弃前人从诗的格律、句法、章句等角度来论诗歌创作情景问题的传统... 情景论是中国古典美学、诗学研究中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课题。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诗学则是其集大成。王夫之真正从诗的艺术本体论,从诗学意象和意境的美学高度来论情景,而摈弃前人从诗的格律、句法、章句等角度来论诗歌创作情景问题的传统陋见,从而把情景论提升到中国古代美学和诗学前所未有的高度。王夫之深刻分析了情景相生的各种审美机制,使之成为一种系统完备的诗学理论,把情景论推向了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的最高峰,标志着中国古典美学、诗学情景论的最终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情景论 情景相生 诗学本体论 意象与意境 美学高度
下载PDF
张载与王夫之的道德心理哲学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纪璐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6-133,共8页
就当代学者来说,如何从经验考察来验证人是否有先天或普遍的道德情感会是很有启发的道德心理学议题。从道德心理哲学的角度重新解析张载以及王夫之的道德理论。探讨他们对道德的可能性,善的根源的解释,以及他们对恶如何产生,如何对付的... 就当代学者来说,如何从经验考察来验证人是否有先天或普遍的道德情感会是很有启发的道德心理学议题。从道德心理哲学的角度重新解析张载以及王夫之的道德理论。探讨他们对道德的可能性,善的根源的解释,以及他们对恶如何产生,如何对付的主张,我们会发现,张载比较强调理性的重要性,而王夫之则从道德情感出发。两种理论的比较可以作为我们进一步思考的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王夫之 道德心理学 道德理性论 道德情感论
下载PDF
船山于朱子、阳明“知行之辩”互斥模式之解构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汉民 杨超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9,共8页
在价值层面,朱子、阳明都企图达到知行统一之目标。在学理的架构上,朱子、阳明因时立言,其"知行"在先后上,呈互斥模式:朱子主张知先行后,偏重于求知;阳明企图扭转此局面,而倡"知行同时发动"之说,更强调"行&qu... 在价值层面,朱子、阳明都企图达到知行统一之目标。在学理的架构上,朱子、阳明因时立言,其"知行"在先后上,呈互斥模式:朱子主张知先行后,偏重于求知;阳明企图扭转此局面,而倡"知行同时发动"之说,更强调"行"。船山也有知行统一之宏愿,在同情了解之后,指出朱子、阳明二人均重知而轻行,随后赋予知行之"先后"以"缓急"的内蕴。在理论架构上,船山主张"知缓行急",将行作为知的目的与归宿,无分先后,解构了朱王二人的知行观,化解了其互斥模式,力争使得知行统一在学理上成为可能,亦试图求得圣人原意,使得己说不止于因时立言,而赋予其"千万年语"之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朱熹 王阳明 知行观 解构
下载PDF
王夫之势论美学中的时空问题及其意境创构机制
19
作者 彭智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15,共7页
王夫之以易学为理据,观照诗歌艺术所体现的时空意识,在其关于“势”的诗歌美学论述中,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时空观。势以气为体,气动成势,动势乘时空而创化。气的运动必然伴随着时间的展开,故虚实往来之“势”固有其时间性“;攻守之势”... 王夫之以易学为理据,观照诗歌艺术所体现的时空意识,在其关于“势”的诗歌美学论述中,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时空观。势以气为体,气动成势,动势乘时空而创化。气的运动必然伴随着时间的展开,故虚实往来之“势”固有其时间性“;攻守之势”所内在的虚实对待关系则为一种空间结构“。取势”以直觉的方式取体现对象物固有之理的最典型最集中最精妙的画面、瞬间。一动一静交替运动变化所构成的时空结构形态,实则为一种动静相宜的生命“节奏”。审美之“势”,为诗书画乐普遍存在的规律,是在动静交替变化中,时间率领空间、时空一体的音乐化生命节奏和形式。王夫之势论美学思想中的时空合一观及其节奏观,对于艺术意境的创构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时间 空间 节奏观
下载PDF
论王夫之诗无达志说中的自由阐释思想——兼谈“诗无达志”较“《诗》无达诂”的变异
20
作者 金书豪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2-65,72,共5页
“《诗》无达诂”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一个著名命题,而王夫之的“诗无达志”说相比于“《诗》无达诂”说则不受学界重视。它们往往也被视为相似的命题,但实质上它们的不同是十分明显的。“诗无达志”说扩大了自由阐释的对象,将经典文... “《诗》无达诂”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一个著名命题,而王夫之的“诗无达志”说相比于“《诗》无达诂”说则不受学界重视。它们往往也被视为相似的命题,但实质上它们的不同是十分明显的。“诗无达志”说扩大了自由阐释的对象,将经典文本与诗歌文本都纳入了自由阐释的范围;强调了自由阐释的结果,将读者能够获得审美体验视为阐释的结果;讨论了自由阐释的方法,指出读者拥有直接表达所体验之情的自由。总体而言,诗无达志说在多个维度上较《诗》无达诂说发生了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无达志 王夫之 《诗》无达诂 阐释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