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脱石散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刘伟荣 王小仙 +1 位作者 章杭湖 陈啸洪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绍兴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05例病毒性肠炎患儿,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3组,A组、B组和C组,每组35例。3组患儿给予基础治疗,同时A...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绍兴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05例病毒性肠炎患儿,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3组,A组、B组和C组,每组35例。3组患儿给予基础治疗,同时A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按照年龄阶段给予相应的剂量;B组患儿给予消旋卡多曲颗粒,剂量按照每次按每公斤体重服用1.5 mg;C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剂量与A、B组相同。对比3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C组总有效率达100%,高于A组的88.57%和B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P<0.01)。C组患儿的止吐时间、退热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治疗3组患儿血清中天门冬氨转氨酶(AST)、肌酸转氨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下降幅度比较,C组患儿治疗后AST、CK、CK-MB、LDH水平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蒙脱石散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优于2种药物单独用药,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散 消旋卡多曲颗粒 病毒性肠炎 疗效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消旋卡多曲口腔崩解片治疗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2
作者 谭虹 肖琴 +2 位作者 李罡 刘国琼 康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8期1528-1530,1583,共4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消旋卡多曲口腔崩解片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间收治的病毒性肠炎患儿1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0)和治疗组(n=80),对照组给予喜炎平静脉滴注...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消旋卡多曲口腔崩解片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间收治的病毒性肠炎患儿1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0)和治疗组(n=80),对照组给予喜炎平静脉滴注和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消旋卡多曲口腔崩解片,观察两组患儿疗效、治疗顺应性、症状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总配合率为96.25%和9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7.5%和8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和呕吐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5%和2.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650)。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消旋卡多曲口腔崩解片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确切可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改善患儿预后,促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消旋卡多曲 病毒性肠炎
原文传递
PCT及CRP在诊断小儿肠炎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3
作者 陈军 刘峰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10期1702-1704,共3页
目的检测细菌性肠炎和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中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探讨其在小儿肠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性... 目的检测细菌性肠炎和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中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探讨其在小儿肠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性肠炎患儿187例(细菌组),病毒性肠炎患儿113例(病毒组)。检测两组患儿血清PCT和CRP水平,并分析两者对小儿肠炎的诊断价值。结果细菌组患儿血清中PCT和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和CRP对细菌性肠炎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88.23%和82.89%,显著高于对病毒性肠炎诊断的阳性率。PCT对细菌性肠炎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RP;PCT联合CRP诊断细菌性肠炎的敏感性稍有降低,但是特异性却大大提高。结论细菌性肠炎患儿血清中PCT和CRP水平均有明显升高,两者对小儿肠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细菌性肠炎 病毒性肠炎 小儿
下载PDF
番石榴叶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赵云燕 谢炜 +2 位作者 陈宝田 杨洁 肖斌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44-46,共3页
目的 :研究番石榴叶对小鼠轮状病毒 (HRV)肠炎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用发育正常的BLAB/C健康小鼠 12 0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感染对照组、藿香正气口服液组、番石榴叶大(3.6 g/kg)、中 (1.8g/kg)、小 (0 .9g/kg)剂量组。按Schonb... 目的 :研究番石榴叶对小鼠轮状病毒 (HRV)肠炎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用发育正常的BLAB/C健康小鼠 12 0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感染对照组、藿香正气口服液组、番石榴叶大(3.6 g/kg)、中 (1.8g/kg)、小 (0 .9g/kg)剂量组。按Schonb方法复制模型 ,于感染后 2 4h给药 ,正常和感染对照组灌服等容量 9.0 g/L氯化钠注射液 ,藿香正气口服液组 (1.6 2 g/kg)、番石榴叶小、中、大剂量组 ,每日灌胃 3次 ,每次容量为 2 0ml/kg ;疗程为 72h。比较藿香正气口服液、番石榴叶不同剂量对小鼠病死率 ,小肠黏膜病理变化 ,血、粪生化指标 ,SIgA含量 ,HRV抗原阴转率的影响。结果 :番石榴叶大、中剂量组能改善小鼠小肠黏膜组织的病理损伤及粪便中的SIgA含量、HRV抗原阴转率、血Na+ 、红细胞比容 (Ht微量法 )、粪Na+ 、粪糖含量、病死率 ,与番石榴叶小剂量组、藿香正气口服液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番石榴叶大、中剂量组是通过提高小鼠粪中SIgA含量和HRV抗原阴转率 ,促进小肠黏膜的修复 ,增加粪Na+ 、粪糖吸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肠炎 番石榴叶 治疗 中医药疗法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不同剂型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姚云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1-333,共3页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不同剂型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8例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静脉补液,根据脱水程度及电解质测定情况调整补液张力、电解质和补液量以...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不同剂型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8例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静脉补液,根据脱水程度及电解质测定情况调整补液张力、电解质和补液量以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等常规治疗+喜炎平注射液5~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1/2包,温水冲服,每日3次。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消旋卡多曲颗粒1.5 mg/kg,口服,每日3次;观察组患儿给予消旋卡多曲口腔崩解片1.5 mg/kg,每日3次。两组患儿疗程均为7 d10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顺应性、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总配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吐时间、止泻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消旋卡多曲口腔崩解片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较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疗效更显著,安全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消旋卡多曲口腔崩解片 消旋卡多曲颗粒 病毒性肠炎
原文传递
藿香正气滴丸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晓玲 王玉玲 +1 位作者 王宇 黎玉送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6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藿香正气滴丸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小儿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藿香正气滴丸治疗,评定两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藿香正气滴丸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小儿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藿香正气滴丸治疗,评定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止泻时间、止吐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为43.4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轻度恶心2例,对照组呕吐1例,一过性皮疹1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藿香正气滴丸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副作用少,值得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正气滴丸 小儿 病毒性肠炎
下载PDF
山莨菪碱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36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陆蓓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4期47-48,共2页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临床病例71例,治疗组36例,应用山莨菪碱静脉滴注,同时口服思密达;对照组35例,仅服用思密达,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临床病例71例,治疗组36例,应用山莨菪碱静脉滴注,同时口服思密达;对照组35例,仅服用思密达,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859,P<0.05),治疗组显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9.539,P<0.05)。在使用山莨菪碱过程中,部分患儿出现一过性不良反应,不影响治疗。结论:山莨菪碱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治疗效果明显,可显著缩短病程,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肠炎 山莨菪碱 联合治疗
下载PDF
整体护理在干扰素联合腹泻奶粉治疗病毒性肠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树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8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干扰素联合腹泻奶粉治疗病毒性肠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四川省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86例病毒性肠炎患儿,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两组均采用干扰素联合腹...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干扰素联合腹泻奶粉治疗病毒性肠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四川省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86例病毒性肠炎患儿,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两组均采用干扰素联合腹泻奶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总有效率、止泻时间、止吐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护理后大便次数。结果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2%(P〈0.05)。试验组止泻时间、止吐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P〈0.05)。试验组护理后大便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毒性肠炎在干扰素联合腹泻奶粉治疗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效果理想,能够促进患儿症状改善和机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腹泻奶粉 病毒性肠炎 护理方法 护理效果
下载PDF
热毒宁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远玲 朱勇德 +1 位作者 符国平 高健敏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比较热毒宁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确诊为病毒性肠炎的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对症支持治疗的... 目的:比较热毒宁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确诊为病毒性肠炎的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均1日1次,连续治疗3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心肌酶谱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改善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 78%(44/45)、93. 33%(42/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愈显率分别为57. 78%(26/45)、91. 11%(41/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 33%(15/45)、73. 33%(33/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等症状积分和CK、CK-MB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与利巴韦林注射液比较,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肠炎具有更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心肌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宁注射液 利巴韦林注射液 病毒性肠炎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病因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曼 《中外医疗》 2016年第29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病因与治疗。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495例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3组各165例,A组给予利巴韦林、思密达、补液治疗,B组给予喜炎平、思密达、补液治疗,C组在A或B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病因与治疗。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495例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3组各165例,A组给予利巴韦林、思密达、补液治疗,B组给予喜炎平、思密达、补液治疗,C组在A或B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锌,比较3组治疗效果和退热、止泻、止吐、住院时间。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2.4%,B组总有效率为85.5%,C组总有效率为95.2%,C组明显高于A、B两组(P<0.05);C组在退热(20.7±2.9)h、止泻(42.1±3.7)h、止吐(22.3±3.1)h、住院(6.0±1.7)d时间等方面明显短于A、B组,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病因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儿腹泻时间,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肠炎 病因 治疗
下载PDF
热毒宁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傅芳滇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7期1213-1213,1215,共2页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收治的病毒性肠炎患儿86例,将其作为研究组,该组患儿使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进行治疗;同时将2011年8月之前的使用病毒唑静脉滴注进行治疗的8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收治的病毒性肠炎患儿86例,将其作为研究组,该组患儿使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进行治疗;同时将2011年8月之前的使用病毒唑静脉滴注进行治疗的8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腹泻停止时间、大便常规正常时间、住院治疗的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的总有效及并发症出现的百分比较对照组高;研究组腹泻停止时间、大便常规正常时间、住院治疗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早。结论:使用热毒宁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肠炎进行治疗,无论是效果还是安全性均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宁注射液 小儿 病毒性肠炎
下载PDF
PCT及CRP水平检测在小儿细菌性肠炎和病毒性肠炎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霞 《淮海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535-536,539,共3页
目的:探讨PCT和CRP检测在不同病原体肠炎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肠炎患儿103例,其中细菌性肠炎52例(细菌性肠炎组),病毒性肠炎51例(病毒性肠炎组)。比较2组患儿血清CRP,PCT水平检测结果及血清CRP,PCT检测阳性率。结... 目的:探讨PCT和CRP检测在不同病原体肠炎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肠炎患儿103例,其中细菌性肠炎52例(细菌性肠炎组),病毒性肠炎51例(病毒性肠炎组)。比较2组患儿血清CRP,PCT水平检测结果及血清CRP,PCT检测阳性率。结果:细菌性肠炎组血清CRP,PCT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肠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肠炎组血清CRP检测阳性率(84.62%)高于病毒性肠炎组(43.14%),血清PCT检测阳性率(88.46%)高于病毒性肠炎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炎患儿的血清PCT与CRP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PCT与CRP水平检测可提高细菌性肠炎患儿的检测阳性率,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肠炎 病毒性肠炎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3在儿童细菌性、真菌性和病毒性肠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海 王洪丽 +2 位作者 李慧雯 陈焕 陈佩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23期3432-3435,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在诊断儿童细菌性、真菌性和病毒性肠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消化科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87例细菌性肠炎、真菌性肠炎及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72例细菌性肠... 目的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在诊断儿童细菌性、真菌性和病毒性肠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消化科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87例细菌性肠炎、真菌性肠炎及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72例细菌性肠炎患儿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9.6±3.2)岁;48例真菌性肠炎患儿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10.7±3.8)岁;67例病毒性肠炎患儿中男33例,女34例,年龄(10.3±3.6)岁。另选取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10.9±4.2)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所有患儿血清中的IL-3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IL-33对儿童细菌性、真菌性和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价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结果健康志愿者组IL-33水平为(72.03±32.25)ng/L,细菌性肠炎组为(129.01±50.79)ng/L,真菌性肠炎组为(100.47±45.65)ng/L,病毒性肠炎组为(100.16±48.58)ng/L,细菌性肠炎组、真菌性肠炎组、病毒性肠炎组IL-33水平均高于健康志愿者组(t=7.516、3.788、3.797,均P<0.001),真菌性肠炎组和病毒性肠炎组IL-33水平均低于细菌性肠炎组(t=3.138、3.417,P=0.002、0.001),真菌性肠炎组与病毒性肠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4,P=0.973)。IL-33诊断儿童细菌性、真菌性和病毒性肠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69、0.6698和0.6699。结论IL-33对儿童细菌性、真菌性和病毒性肠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儿童细菌性肠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儿童 细菌性肠炎 真菌性肠炎 病毒性肠炎 诊断
下载PDF
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在病毒性肠炎腹泻患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婷 鲁欣婷 孙玮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13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实施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在病毒性肠炎腹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2年6月1日收治的94例病毒性肠炎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整体组各47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整体组... 目的:探讨实施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在病毒性肠炎腹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2年6月1日收治的94例病毒性肠炎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整体组各47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整体组实施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胃肠道菌群指标[包括球/杆菌比例、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胃动素(MOT)及胃泌素(GAS)]、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护理效果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出院前一天,整体组球/杆菌比例、sIgA、MOT、GAS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护理效果及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P<0.01,P<0.05)。结论:对病毒性肠炎腹泻患儿实施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改善患儿胃肠道菌群指标,缓解其临床症状,从而提升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肠炎 腹泻 护理程序 整体护理干预 满意度
下载PDF
宣敛平喘法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国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08-1109,共2页
目的:验证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气郁闭与肺气耗散两种病机同时存在的真实性。验证宣肺平喘与敛肺平喘同时使用的有效性、可靠性,并观察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方法:将91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使用普米克令舒、万托林雾化吸入... 目的:验证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气郁闭与肺气耗散两种病机同时存在的真实性。验证宣肺平喘与敛肺平喘同时使用的有效性、可靠性,并观察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方法:将91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使用普米克令舒、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组使用中药宣敛平喘汤保留灌肠。结果:经5天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80.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P=0.03)。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同时存在肺气郁闭与肺气耗散两种病机,宣肺平喘与敛肺平喘可以同时使用,疗效可靠,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中医药疗法 宣敛平喘法 保留灌肠
下载PDF
腹泻患儿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96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克蓉 曹虹 +3 位作者 周锦妍 汪艳 杨娟 黄永坤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分析2007年和2008年9~12月昆明地区部分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散发病例中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感染,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rotavirus,RV)混合感染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7年9~12月及2008年9~12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目的分析2007年和2008年9~12月昆明地区部分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散发病例中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感染,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rotavirus,RV)混合感染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7年9~12月及2008年9~12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96份,其中2007年有46份,2008年有50份.用"胶体金法"检测A群轮状病毒(RV)抗原.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标本中诺如病毒核酸.结果 96份标本共有60份检出RV阳性,阳性检出率为62.5%;12份检出NoV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2.5%,其中5例同时两种病毒阳性,混合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5.2%.结论昆明地区秋冬季腹泻病原以轮状病毒多见,诺如病毒次之,也出现两种病毒的混合感染.混合感染时临床症状加重,病程延长,并发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轮状病毒 病毒性肠炎
下载PDF
水貂犬瘟热和病毒性肠炎免疫程序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廷鸿 王珍丽 魏涛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4年第5期62-64,共3页
选取本市3家水貂养殖场,分别对种貂免疫犬瘟热和肠炎疫苗。仔貂产后30日、45日、50日、60日采血,并进行疫苗免疫。仔貂免疫疫苗21天后采血,测定细小病毒、犬瘟热抗体,根据母源抗体情况及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制订合理免疫程序,并在一家水貂... 选取本市3家水貂养殖场,分别对种貂免疫犬瘟热和肠炎疫苗。仔貂产后30日、45日、50日、60日采血,并进行疫苗免疫。仔貂免疫疫苗21天后采血,测定细小病毒、犬瘟热抗体,根据母源抗体情况及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制订合理免疫程序,并在一家水貂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发现,采用新免疫程序后,水貂群犬瘟热和病毒性肠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新免疫程序值得大范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貂 犬瘟热 病毒性肠炎 母源抗体消长规律 免疫程序
下载PDF
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白乐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9期84-85,共2页
目的观察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68例,按照其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退热、肠道黏膜保护、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病毒唑10~15mg/(k... 目的观察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68例,按照其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退热、肠道黏膜保护、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病毒唑10~15mg/(kg·d),加入葡萄糖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3d。观察组给予炎琥宁10mg/(kg·d)及西咪替丁10~20mg/(kg·d)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3d。观察比较两种方案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主要症状好转时间、抗原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较好,可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琥宁 西米替丁 病毒性肠炎
下载PDF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燕京 刘齐元 +2 位作者 马新红 金瑄 张泳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0年第7期1343-1346,共4页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120例病毒性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消旋卡多曲颗...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120例病毒性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消旋卡多曲颗粒,1.5 mg/kg,3次/d,连续服用3 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于100 mL生理盐水中稀释,0.6 mL/(kg·d),1次/d,连续治疗3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治疗后,两组恶心呕吐、大便异常、腹痛和腹泻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患儿的炎性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宁注射液 消旋卡多曲 小儿病毒性肠炎 症状评分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水貂病毒性肠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建科 程世鹏 闫喜军 《特产研究》 2009年第1期63-65,73,共4页
水貂肠炎病毒(MEV)是一种自主复制性的最小的动物DNA病毒。研究表明,MEV是引起水貂病毒性肠炎的病原体,能够引起水貂剧烈腹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对水貂病毒性肠炎诊断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水貂 病毒性肠炎 诊断 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