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桡动脉头静脉血管造瘘方法的临床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华明 肖青 +4 位作者 刘晓霞 郭振涛 郭民 刘儒森 刘立春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索采用钛轮钉进行动静脉血管吻合与显微外科进行动静脉血管缝合两种手术方法进行血管造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0例准备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由内科医师采用钛轮钉进行桡动脉头静脉血管吻合(钛轮钉组)... 目的探索采用钛轮钉进行动静脉血管吻合与显微外科进行动静脉血管缝合两种手术方法进行血管造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0例准备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由内科医师采用钛轮钉进行桡动脉头静脉血管吻合(钛轮钉组)及显微外科医师进行桡动脉头静脉血管缝合(缝合组)造血管内瘘,通过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液透析时的血流量、手术费用及内瘘1年通畅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钛轮钉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方面均优于缝合组(P<0.01)。但是在透析过程中的血流量不及缝合组(P<0.05)。术后1年血管内瘘通畅率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钛轮钉进行动静脉血管吻合造瘘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时间短、速度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轮钉 显微外科 血液透析 血管造瘘
下载PDF
穿刺模式对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云辉 马晓华 +3 位作者 伍丽珍 戴宁军 王维红 蓝丽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年第8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穿刺模式对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人工血管进行血液净化患者60例次,按人工血管内瘘穿刺模式随机分成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选择A穿刺模式:动-静脉点穿刺部位选择人工血管。观察组选择B穿刺模式:... 目的探讨穿刺模式对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人工血管进行血液净化患者60例次,按人工血管内瘘穿刺模式随机分成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选择A穿刺模式:动-静脉点穿刺部位选择人工血管。观察组选择B穿刺模式:动脉点穿刺部位选择人工血管的静脉或动脉侧交替进行,静脉点穿刺部位选择自体血管。比较两种穿刺模式对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通畅率及血管瘤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平均透析次数、人工血管的平均穿刺次数分别为(208±56)和(416±112)均高于观察组的(482±60)和(482±60);对照组血管瘤形成比率(25.00%)高于观察组的(15.6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选择B穿刺模式优于选择A穿刺模式,不但可以延长人工血管使用寿命,而且能降低血管瘤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人工血管内瘘 穿刺模式
下载PDF
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叶蔚蔚 张彬娥 +1 位作者 章巧庆 王剑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6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实施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的1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血液透析使用股... 目的:探讨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实施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的1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血液透析使用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通路的时间为3~28个月,透析3次/周,共透析1500多例次,透析时血流量均达250~300 ml/min;其中12例患者使用上述通路至今,透析情况良好。结论细致周到的护理,有利于预防采用人造血管内瘘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栓形成和感染等并发症,提高了透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大隐静脉 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下载PDF
人工血管内瘘拔针方式的研究及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丁殊节 陈智 +1 位作者 邹玉峰 朱丽英 《现代医院》 2012年第S2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血管内瘘拔针方式对人工血管内瘘的影响。方法选取人工血管内瘘进行血液净化患者8例,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传统组拔针方式与改进组拔针方式人工血管内瘘压迫时间及穿刺针口渗血的发生率。结果改进组拔针方式比传统组拔针方式... 目的探讨人工血管内瘘拔针方式对人工血管内瘘的影响。方法选取人工血管内瘘进行血液净化患者8例,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传统组拔针方式与改进组拔针方式人工血管内瘘压迫时间及穿刺针口渗血的发生率。结果改进组拔针方式比传统组拔针方式使穿刺针口Ⅰ级渗血发生率由18.26%降至3.85%、Ⅱ级渗血发生率由8.65%降至0.96%、Ⅲ级渗血发生率由5.77%降至0,p<0.0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进组人工血管内瘘拔针方式明显优于传统组,不仅对人工血管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减少医患纠纷,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内瘘 拔针方式 护理
下载PDF
高频彩超对血液透析造瘘血管检测评估的作用
5
作者 柳健 林小鸳 沈惠芬 《当代医学》 2014年第24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血液透析造瘘血管检测评估的作用。方法采用GE Vivid 7dimension彩色多普勒检查22例血液透析患者造瘘血管情况,观察血管内外、吻合支管壁改变,附着、沉积情况和腔内血流状态监测及频谱分析。结果 22例血液透析患者中,...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血液透析造瘘血管检测评估的作用。方法采用GE Vivid 7dimension彩色多普勒检查22例血液透析患者造瘘血管情况,观察血管内外、吻合支管壁改变,附着、沉积情况和腔内血流状态监测及频谱分析。结果 22例血液透析患者中,1例桡动脉走行迂曲、2例造瘘口狭窄(钙化斑及血栓形成)、2例头静脉瘤样扩张、1例流出道狭窄1.1mm。其余16例血流通畅,血液透析率达标。结论高频彩超对血液透析造瘘血管检测明确,能够及时发现病灶,辅助诊断和治疗,是临床上直观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彩超 血液透析 造瘘血管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35
6
作者 吴春燕 王国红 +3 位作者 王文娟 应迎娟 袁爱琴 叶有新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根据不同类型并发症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结果40例移植人造血管内瘘出现并发症13例25次,经过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无一例出现功能丧失。结论掌握人造血管内瘘并发...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根据不同类型并发症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结果40例移植人造血管内瘘出现并发症13例25次,经过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无一例出现功能丧失。结论掌握人造血管内瘘并发症的先兆并及时处理,对延长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人造血管内瘘 并发症 护理
原文传递
TDP灯辐射联合多磺酸基黏多糖乳膏外涂促进32例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发育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严晓芳 王英 刘欣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1-133,共3页
探讨TDP灯(红外线热辐射仪)辐射配合多磺酸基黏多糖乳膏(喜辽妥乳膏)外涂,促进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发育的效果观察。抽取64名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的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观察组从内瘘术后一月至以后每次透... 探讨TDP灯(红外线热辐射仪)辐射配合多磺酸基黏多糖乳膏(喜辽妥乳膏)外涂,促进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发育的效果观察。抽取64名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的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观察组从内瘘术后一月至以后每次透析结束24h后用多磺酸基黏多糖乳膏外涂人造血管内瘘及吻合处的自身动静脉血管,并同时配合TDP灯照射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对照组也从内瘘术后一月至每次透析结束24h后只用多磺酸基黏多糖乳膏外涂进行护理,两组观察时间均为半年。比较两组血肿消退时间、血管弹性、内瘘杂音大小、血流量和局部硬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血管弹性、局部硬结发生率、内瘘杂音大小及血流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DP灯辐射配合多磺酸基黏多糖外涂能促进患者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皮下组织损伤的修复,促进血肿消退,减少硬节,减少内瘘狭窄等并发症,恢复血管通畅,增加内瘘血流量,提高穿刺成功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人造血管内瘘的早日成熟和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年限,提高透析质量,延长透析患者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 TDP灯辐射 多磺酸基黏多糖乳膏
下载PDF
移植血管内瘘的护理
8
作者 王国红 王文娟 林娟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31-32,共2页
作者通过对1997~1998年6例移植血管内瘘的护理,统计本组移植血管内瘘使用期限超过半年5例,超过1年的1例,分析发生栓塞的原因和处理。对提高护士操作技术,为病人提供安全、满意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移植血管 内瘘 护理
下载PDF
条索状纱布卷用于人造内瘘压迫止血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王潘 刘凤芹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10期1383-1384,共2页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压迫止血方法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运用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F)进行常规血透的25例患者,每例患者运用条索状纱布卷压迫止血4次。记录患者的年龄、内瘘使用年限、血小板计数、凝血四项、血红蛋白数据等一...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压迫止血方法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运用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F)进行常规血透的25例患者,每例患者运用条索状纱布卷压迫止血4次。记录患者的年龄、内瘘使用年限、血小板计数、凝血四项、血红蛋白数据等一般资料,测量透析结束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观察患者的按压止血时间,评估患者压迫止血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影响人造内瘘压迫止血的相关因素。结果条索状纱布卷减少了按压时间,提高了压迫止血的成功率(84.0%),降低了内瘘并发症。压迫止血的成功率与患者内瘘使用年限和透析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有关。结论条索状纱布卷应用于人造血管压迫止血有很高的成功率,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索状纱布卷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压迫止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