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藤酮对大鼠中脑神经元多巴胺转运、储存和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赛燕 吴强 +2 位作者 李云鹏 叶枫 董兆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7-232,共6页
目的探讨鱼藤酮对多巴胺(DA)神经元选择性毒性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背部sc鱼藤酮(1.0或1.5mg.kg-1.d-1)28d,观察大鼠的外观和行为变化。然后麻醉处死大鼠,取中脑黑质组织。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蛋白印迹法和RT-PCR法检测... 目的探讨鱼藤酮对多巴胺(DA)神经元选择性毒性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背部sc鱼藤酮(1.0或1.5mg.kg-1.d-1)28d,观察大鼠的外观和行为变化。然后麻醉处死大鼠,取中脑黑质组织。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蛋白印迹法和RT-PCR法检测鱼藤酮对大鼠中脑黑质DA神经元突触囊泡单胺转运体(VMAT2)表达的影响;以卞胺为底物进行比色,检测组织单胺氧化酶(MAO)的活性;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流速梯度法测定黑质组织内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结果注射鱼藤酮28d后,大鼠发生外观和行为改变,出现类帕金森病症候群特征;中脑黑质DA神经元VMAT2蛋白免疫深染的细胞数量减少;鱼藤酮1.0和1.5mg.kg-1组VMAT2蛋白和基因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MAO活性分别从对照组的(23.6±7.6)升高至(37.8±5.0)和(40.5±4.3)kU.h-1.g-1蛋白,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大鼠中脑黑质组织内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和HVA含量明显减少。结论鱼藤酮可抑制大鼠中脑黑质DA神经元VMAT2的表达,增强DA代谢相关酶MAO的活性,进而影响DA的转运、储存和代谢,这可能是鱼藤酮DA神经元选择性毒性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藤酮 多巴胺 突触囊泡单胺转运体 单胺氧化酶 神经元
下载PDF
Lactacystin对大鼠纹状体DAT和VMAT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克忠 蒋雨平 徐星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7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对大鼠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DAT)和囊泡单胺转运体2(VMAT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大鼠单侧黑质致密部立体定向分别注射lactacystin0.2、2、8μg,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自主行为和阿扑...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对大鼠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DAT)和囊泡单胺转运体2(VMAT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大鼠单侧黑质致密部立体定向分别注射lactacystin0.2、2、8μg,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自主行为和阿扑吗啡诱导旋转行为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观察黑质细胞α-synuclein和纹状体DAT和VMAT2蛋白表达。结果:注射lactacystin0.2μg组未见明显异常;2μg组和8μg组出现进行性的运动迟缓、少动、震颤、头向健侧倾斜;注射阿扑吗啡后,8μg组大鼠出现向健侧旋转运动。随着lactacystin剂量的增加,2μg组和8μg组黑质细胞α-synuclein的表达分别较对照组高出57%(P<0.01)和122%(P<0.001);纹状体DAT和VMAT2的表达分别较对照组减少了40%(P<0.01)、85%(P<0.001)和50%(P<0.01)和88%(P<0.001);DAT和VMAT2的比值分别较对照组高出了18%和32%。结论:Lactacystin可能通过抑制DAT和VMAT2的表达导致黑质细胞变性坏死及帕金森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 Α-SYNUCLEIN 多巴胺转运体 囊泡单胺转运体
原文传递
囊泡单胺转运体在脑组织中的分布特征与帕金森病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田向阳 孙兴珍 +4 位作者 赵卫东 陈泉 丁新生 董海蓉 闵敏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9年第10期896-898,共3页
目的探讨囊泡单胺转运体(VMAT2)在脑组织中的分布特征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使用利血平、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四氢吡啶(MPTP)及联合利血平和MPTP分别造成C57BL小鼠的PD模型和分别收集不同胎龄自然流产的新鲜胎儿,应用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囊泡单胺转运体(VMAT2)在脑组织中的分布特征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使用利血平、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四氢吡啶(MPTP)及联合利血平和MPTP分别造成C57BL小鼠的PD模型和分别收集不同胎龄自然流产的新鲜胎儿,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观察VMAT2和酪胺酸羟化酶(TH)在黑质致密部、腹侧被盖和蓝斑分布的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及Western blot显示,PD小鼠较对照组小鼠VMAT2和TH阳性神经元细胞数目在黑质致密部明显减少,腹侧被盖和蓝斑中的阳性神经元细胞数无明显变化;同时发现在小鼠正常对照组和人胎脑中VMAT2在黑质致密部中的分布既少于腹侧被盖也少于蓝斑。结论这种对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的VMAT2在黑质致密部中的分布少于腹侧被盖和蓝斑,黑质致密部保护作用薄弱是PD黑质选择性受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免疫组织化学 囊泡单胺转运体 酪胺酸羟化酶
下载PDF
利血平和多巴胺对大鼠嗜铬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董海蓉 丁新生 叶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研究囊泡单胺类转运体(VMAT)功能抑制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途径。方法:用MTT法及流式细胞仪观察VMAT功能抑制对大鼠嗜铬瘤细胞(PC12)存活的影响和细胞死亡方式。结果:单独作用的VMAT抑制剂利血平对PC12细胞无毒性作用;超过... 目的:研究囊泡单胺类转运体(VMAT)功能抑制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途径。方法:用MTT法及流式细胞仪观察VMAT功能抑制对大鼠嗜铬瘤细胞(PC12)存活的影响和细胞死亡方式。结果:单独作用的VMAT抑制剂利血平对PC12细胞无毒性作用;超过一定浓度的多巴胺(0.2mmol/L)对PC12细胞有毒性作用;利血平协同多巴胺明显增加多巴胺的毒性,使同样浓度的多巴胺诱发PC12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随着多巴胺浓度的增加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亦相应增加。受药物毒性作用的PC12细胞主要以凋亡途径死亡。结论:VMAT功能抑制触发的多巴胺内源性毒性可能通过氧化应激诱发凋亡和坏死而发挥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血平 多巴胺 大鼠 嗜铬瘤细胞 帕金森病
下载PDF
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新药Valbenazine的研究
5
作者 郭馨心 翟金国 赵靖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661-2663,共3页
迟发性运动障碍(TD)是使用多巴胺受体阻断剂所产生的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高达30%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可能出现TD。Valbenazine是2017年4月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第一个用于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药物,该药是一种口服的... 迟发性运动障碍(TD)是使用多巴胺受体阻断剂所产生的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高达30%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可能出现TD。Valbenazine是2017年4月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第一个用于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药物,该药是一种口服的选择性单胺囊泡转运酶2(VMAT2)制剂,通过减少突触间隙的多巴胺浓度达到治疗效果。Valbenazine在美国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成年期迟发性运动障碍。本文对该药的药理学机制、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临床应用、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lbenazine 迟发性运动障碍 囊泡单胺转运体 精神分裂症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耐受性
原文传递
囊泡单胺类转运体功能抑制对PC12细胞的毒性及抗氧化剂的干预
6
作者 董海蓉 丁新生 叶民 《南京军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35-236,共2页
目的:研究囊泡单胺类转运体(VMAT)功能抑制对大鼠嗜铬瘤(PC12)细胞产生的内源性毒性及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观察VMAT功能抑制以及不同干预方法对PC12细胞存活的影响和细胞死亡方式。结果:单独加入VMAT抑制剂利血平对P... 目的:研究囊泡单胺类转运体(VMAT)功能抑制对大鼠嗜铬瘤(PC12)细胞产生的内源性毒性及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观察VMAT功能抑制以及不同干预方法对PC12细胞存活的影响和细胞死亡方式。结果:单独加入VMAT抑制剂利血平对PC12细胞无毒性作用;利血平协同多巴胺明显增加多巴胺的毒性,使同样浓度的多巴胺诱发PC12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加入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二硫苏糖醇(DTT)和脉冲1号使PC12细胞的生存率明显提高。结论:VMAT功能抑制触发了多巴胺内源性毒性可诱发细胞凋亡,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制剂有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囊泡单胺类转运体 利血平 多巴胺 抗氧化剂 PC12细胞
下载PDF
^(18)F-FDG及^(18)F-FP-DTBZ双示踪PET/CT显像诊断帕金森病 被引量:10
7
作者 尚琨 乔洪文 +4 位作者 卢洁 崔碧霄 苏玉盛 李则 梁志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15-1620,共6页
目的探讨^(18)F-FDG及^(18)F-FP-DTBZ双示踪PET/CT显像诊断帕金森病(PD)的价值。方法对28例PD患者(PD组)和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18)F-FDG脑代谢和^(18)F-FP-DTBZ PET/CT显像。对PD患者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第Ⅲ部分(UPDRSⅢ)和Hoehn... 目的探讨^(18)F-FDG及^(18)F-FP-DTBZ双示踪PET/CT显像诊断帕金森病(PD)的价值。方法对28例PD患者(PD组)和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18)F-FDG脑代谢和^(18)F-FP-DTBZ PET/CT显像。对PD患者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第Ⅲ部分(UPDRSⅢ)和Hoehn-Yahr(H-Y)进行临床评分。在^(18) F-FDG PET图像上观察代谢减低脑区;在^(18) F-FPDTBZ PET图像上测得尾状核、壳核前部及壳核后部标准摄取值(SUV)。比较PD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并与临床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D组中23例(23/28,82.14%)大脑皮层代谢减低,8例(8/28,28.57%)基底核代谢减低。PD组尾状核^(18)F-FP-DTBZ SUV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8)),壳核前部及后部SUV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PD组早期PD患者尾状核^(18) F-FP-DTBZ SUV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壳核前部及后部^(18) F-FPDTBZ SUV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中晚期PD患者尾状核、壳核前部及后部^(18) F-FP-DTBZ SUV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壳核前部及后部^(18)F-FP-DTBZ SUV均与UPDRSⅢ运动评分、H-Y分期均呈负相关(壳核前部:r=-0.463、-0.564,P=0.002、0.001;壳核后部:r=-0.412、-0.585,P=0.005、0.001)。单侧肢体症状PD患者症状对侧壳核前部及后部^(18)F-FP-DTBZ SUV较症状侧减低(P均<0.05)。结论 ^(18) F-FDG及^(18) F-FP-DTBZ双示踪PET/CT显像可为诊断PD和评估病情提供有益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氟脱氧葡萄糖F18 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下载PDF
百草枯对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选择性损害 被引量:5
8
作者 任今鹏 任惠民 蒋雨平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5年第3期230-235,238,共7页
目的:探讨百草枯对黑质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是否具有选择性。方法:用口服百草枯的途径,建立小鼠帕金森病模型;应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DAT和VMAT2在不同脑区的mRNA表达水平并测定两者的比值,采用细胞计数观察百草枯干预后多巴胺能神经... 目的:探讨百草枯对黑质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是否具有选择性。方法:用口服百草枯的途径,建立小鼠帕金森病模型;应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DAT和VMAT2在不同脑区的mRNA表达水平并测定两者的比值,采用细胞计数观察百草枯干预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结果:在黑质部DATmRNA和VMAT2mRNA的比值最高;在红核和下丘脑室旁核区域DATmRNA与VMAT2mRNA的比值和黑质部相比较低(P<0·01)。百草枯干预后黑质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37·7%;红核和下丘脑室旁核区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别减少12·2%和13·1%。结论:百草枯对黑质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具有相对选择性,其原因可能与黑质部DATmRNA和VMAT2mRNA的比值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百草枯 多巴胺转运体 囊泡单胺转运体2
原文传递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诊治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喜喜 万新华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4期644-651,共8页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是与长期服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相关的一种异常不自主运动,可累及面颈部,引起伸舌、咀嚼、噘嘴、歪颌或转颈,也可累及四肢和躯干,表现为舞蹈样动作。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为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是与长期服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相关的一种异常不自主运动,可累及面颈部,引起伸舌、咀嚼、噘嘴、歪颌或转颈,也可累及四肢和躯干,表现为舞蹈样动作。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为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 drug,APD)的使用。与TD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APD的种类、用药剂量和时间、年龄和性别,遗传因素也发挥一定作用。目前研究较多的TD相关基因为CYP2D6、DRD2、DRD3、HTR2A、HTR2C、VMAT2、MnSOD、HSPG2。T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有多巴胺受体超敏学说、氧化应激学说和突触可塑性失调学说。临床上治疗TD较为困难,预防至关重要。本文就TD的临床诊治进展进行综述,以进一步加深医务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运动障碍 多巴胺受体阻滞剂 抗精神病药物 囊泡单胺转运体2抑制剂
下载PDF
健脾止动汤对Tourette综合征模型大鼠自主活动及纹状体多巴胺突触囊泡蛋白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李钰萍 薛小娜 +3 位作者 陈自佳 王道涵 林绿萍 刘晓芳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1-486,共6页
目的研究健脾止动汤对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模型大鼠自主活动及纹状体内多巴胺(dopamine,DA)突触囊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采用亚氨基二丙腈腹腔注射法建立TS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研究健脾止动汤对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模型大鼠自主活动及纹状体内多巴胺(dopamine,DA)突触囊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采用亚氨基二丙腈腹腔注射法建立TS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中药组、泰必利组,每组10只,另取体质量相匹配的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中药组、泰必利组大鼠分别给予健脾止动汤(1.6 g/100 g)和硫酸泰必利混悬液(2.1 mg/100 g)灌胃干预,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1次/d,持续4周。采用自主活动程控仪监测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纹状体DA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DAT)、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2,VMAT2)以及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4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比较,时间和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184.354,P<0.001)。灌胃1~4周,模型组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中药组和泰必利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且中药组和泰必利组在灌胃1~4周的自主活动次数均较造模后减少(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4组大鼠纹状体的α-syn(H=29.098)、DAT(F=54.632)及VMAT2(H=18.98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中药组和泰必利组大鼠α-syn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0.39(0.36,0.51),0.39(0.36,0.50),0.62(0.50,0.70)](均P<0.05);中药组DAT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且低于泰必利组[(0.37±0.06),(0.26±0.07),(0.49±0.09)](均P<0.05),VMAT2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显示,4组大鼠纹状体D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370,P<0.001)。模型组DA水平高于对照组[(7.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RETTE综合征 Α突触核蛋白 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 多巴胺转运蛋白 健脾止动汤
原文传递
健脾止动汤通过纹状体内多巴胺系统治疗多发性抽动症大鼠的机制研究
11
作者 腾尚宇 薛小娜 +2 位作者 陈自佳 李钰萍 刘晓芳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9期1028-1033,共6页
目的观察健脾止动汤通过纹状体内多巴胺(DA)囊泡循环对多发性抽动症(TS)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将42只大鼠按照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32只。造模组给予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IDPN)制备模型,空白组给予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 目的观察健脾止动汤通过纹状体内多巴胺(DA)囊泡循环对多发性抽动症(TS)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将42只大鼠按照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32只。造模组给予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IDPN)制备模型,空白组给予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均1次/d,连续7 d。将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按照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模型组、健脾止动汤组(中药组)、泰必利组,每组10只。中药组给予健脾止动汤免煎颗粒1.6 g/100 g灌胃,泰必利组给予泰必利混悬液2.1 mg/100 g灌胃,空白组、模型组均给予1 mL/100 g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4周。对比各组第1、8、15、22、29、36天刻板运动评分,纹状体内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转运蛋白(DAT)、Ⅱ型囊泡单胺转移体(VMAT2)、α突触核蛋白(α-syn)表达。结果第8天造模结束时,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泰必利组刻板行为评分高(P<0.05);第22天起,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泰必利组刻板行为评分低(P<0.05),中药组与泰必利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1天比较,第8天与第15天模型组、中药组、泰必利组刻板行为评分均升高(P<0.05);与第8天比较,第29天起中药组、泰必利组刻板行为评分均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纹状体内TH蛋白表达高、DAT蛋白表达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泰必利组TH蛋白表达低(P<0.05),中药组DAT蛋白表达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纹状体内α-syn蛋白表达高、VMAT2蛋白表达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泰必利组α-syn蛋白表达低,VMAT2蛋白表达高(P<0.05)。结论健脾止动汤通过调节TS模型大鼠纹状体内DA的囊泡循环,抑制α-syn过度释放,提高DAT及VMAT2表达,降低大脑突触间隙内的DA含量,发挥抗抽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止动汤 多发性抽动症 纹状体 酪氨酸羟化酶 多巴胺转运蛋白 Ⅱ型囊泡单胺转移体 Α突触核蛋白 大鼠
下载PDF
囊泡单胺转运蛋白2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状态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芳 刘彬 +6 位作者 邢冬梅 杨兴隆 李柯麓 吴崇明 保健见 任惠 徐忠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研究囊泡单胺转运蛋白2(VMAT2)的rs363371和rs363324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中PD患者合并抑郁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2例汉族帕金森病(PD)患者,通过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将患者分为PD合并抑郁组和PD未合并抑郁组,用连... 目的研究囊泡单胺转运蛋白2(VMAT2)的rs363371和rs363324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中PD患者合并抑郁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2例汉族帕金森病(PD)患者,通过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将患者分为PD合并抑郁组和PD未合并抑郁组,用连接酶法对VMAT2的rs363371和rs363324进行了基因型分型,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检验分析PD患者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rs363371的AA基因型降低了PD患者合并抑郁的风险(OR=0.22,59%CI 0.07-0.75,P=0.015)。UP3的高分值增加了PD患者合并抑郁的风险(OR=1.08,59%CI 1.02-1.15,P=0.009)。较长的病程增加了PD患者合并抑郁的风险(OR=1.15,59%CI 1.01-1.31,P=0.038)。rs363324的基因多态性并未增加PD合并抑郁的风险。结论 VMAT2的rs363371的AA基因型降低了汉族人群PD患者合并抑郁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VMAT2基因 抑郁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百草枯对小鼠黑质纹状体通路囊泡单胺转运体2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任今鹏 任惠民 蒋雨平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4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囊泡单胺转运体 2 (vesicularmonoaminetransporter 2 ,VMAT2 )是否参与百草枯所致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ease ,PD)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口服百草枯的途径 ,建立小鼠PD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法分别观察小鼠纹... 目的 :探讨囊泡单胺转运体 2 (vesicularmonoaminetransporter 2 ,VMAT2 )是否参与百草枯所致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ease ,PD)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口服百草枯的途径 ,建立小鼠PD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法分别观察小鼠纹状体区VMAT2的水平和黑质部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每天口服百草枯 10mg·kg-1的C5 7BL/ 6小鼠 ,2个月后自发性活动明显减少。纹状体区的VMAT2含量较口服盐水对照组减少 5 1 7% (P <0 0 1) ,黑质部VMAT2mRNA的表达降低 5 2 7% (P <0 0 1)。结论 :百草枯可造成小鼠PD样的行为表现 :黑质纹状体通路VMAT2含量和基因表达的降低 ,提示VMAT2参与了百草枯所致的PD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百草枯 PD 黑质纹状体 囊泡单胺转运体 口服 发病机制 RNA 基因表达 通路
原文传递
Cotransfecting norepinephrine transporter and 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 2 genes for increased retention of metaiodobenzylguanidine labeled with iodine 131 in malignant hepatocarcinoma cells
14
作者 Yanlin Zhao Xiao Zhong +3 位作者 Xiaohong Ou Huawei Cai Xiaoai Wu Rui Huang 《Frontiers of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20-128,共9页
Norepinephrine transporter (NET) transfection leads to significant uptake of iodine-131-labeled metaiodobenzylguanidine (^131I-MIBG) in non-neuroendocrine tumors. However, the use of ^131I-MIBG is limited by its s... Norepinephrine transporter (NET) transfection leads to significant uptake of iodine-131-labeled metaiodobenzylguanidine (^131I-MIBG) in non-neuroendocrine tumors. However, the use of ^131I-MIBG is limited by its short retention time in target cells. To prolong the retention of ^131I-MIBG in target cells, we infected hepatocarcinoma (HepG2) cells with Lentivirus-encoding human NET and 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 2 (VMAT2) genes to obtain NET-expressing, NET-VMAT2-coexpressing, and negative-control cell lines. We evaluated the uptake and efflux of 131I-MIBG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in mice bearing transfected tumors. NET- expressing and NET-VMAT2-coexpressing cells respectively showed 2.24 and 2.22 times higher ^131I-MIBG uptake than controls. Two hours after removal of ^131I-MIBG-containing medium, 25.4% efflux was observed in NET- VMAT2-coexpressing cells and 38.6% in NET-expressing cells. In vivo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nude mice bearing transfected tumors; results revealed that NET-VMAT2-coexpressing tumors had longer ^131I-MIBG retention time than NET-expressing tumors. Meanwhile, NET-VMAT2-coexpressing and NET-expressing tumors displayed 0.54% and 0.19%, respectively, of the injected dose per gram of tissue 24 h after ^131I-MIBG administration. Cotransfection of HepG2 cells with NET and VMAT2 resulted in increased ^131I-MIBG uptake and retention. However, the degree of increase was insufficient to be therapeutically effective in target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epinephrine transporter 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 2 ^131I-MIBG gene therapy lentivims vector
原文传递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脾脏T细胞合成儿茶酚胺增加 被引量:2
15
作者 芮潇潇 于子页 +2 位作者 王小琴 陆健花 邱一华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1期6-9,F0002,共5页
目的:探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淋巴组织中T helper 1(Th1)细胞合成、储存、降解儿茶酚胺的变化,以进一步探讨Th1细胞来源的儿茶酚胺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致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 目的:探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淋巴组织中T helper 1(Th1)细胞合成、储存、降解儿茶酚胺的变化,以进一步探讨Th1细胞来源的儿茶酚胺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致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DBA/1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CIA模型组。Ⅱ型胶原乳剂尾根部注射制备CIA小鼠模型。Western Blot法检测脾脏组织中Th1细胞转录因子T-bet、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脾脏中T-bet分别与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囊泡单胺转运体-2(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2,VMAT-2)、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的共定位。结果:与正常小鼠相比,CIA小鼠脾脏组织中T-bet、IFN-γ和IL-2的蛋白表达增加。小鼠脾脏中T-bet与TH、VMAT-2、MAO分别存在免疫荧光共定位。CIA组TH、VMAT-2及MAO单阳性细胞数以及分别的双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CIA小鼠Th1细胞合成、储存、降解儿茶酚胺的能力增强。Th1来源的儿茶酚胺参与了CIA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儿茶酚胺 酪氨酸羟化酶 囊泡单胺转运体-2 单胺氧化酶 TH1细胞 小鼠
下载PDF
百草枯干预不同时间后DAT和VMAT2基因表达的时程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今鹏 任惠民 蒋雨平 《神经科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5期330-334,共5页
目的探讨百草枯干预后黑质部纹状体通路DAT和VMAT2基因表达的时程变化。方法用口服百草枯的途径,建立小鼠帕金森病模型;应用RT-PCR技术观察小鼠口服百草枯(每日10mg/kg)不同时间后黑质部DAT和VMAT2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从口服百草枯2周... 目的探讨百草枯干预后黑质部纹状体通路DAT和VMAT2基因表达的时程变化。方法用口服百草枯的途径,建立小鼠帕金森病模型;应用RT-PCR技术观察小鼠口服百草枯(每日10mg/kg)不同时间后黑质部DAT和VMAT2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从口服百草枯2周起,小鼠黑质部DAT和VMAT2的基因表达开始减少,并且随着喂食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结论在百草枯致PD的早期,DAT和VMAT2的基因表达就受到损害,并且随着百草枯所致PD病程的延续,受损的程度逐渐加重,表明DAT和VMAT2均可能参与了百草枯致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百草枯 多巴胺转运体 囊泡单胺转运体2
下载PDF
抑制单胺囊泡转运体功能在豚鼠屈光发育及形觉剥夺性近视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祝瑞雪 裴晓梦 +4 位作者 胡洋 支知娜 张森 周翔天 瞿佳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326-332,共7页
目的:通过球旁注射单胺囊泡转运体2(VMAT2)非竞争性抑制剂丁苯那嗪(TBZ)探讨胞外多巴胺水平下调对三色豚鼠屈光发育以及近视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152只正常3周龄豚鼠,随机分为正常视觉环境(NV)组和形觉剥夺(FD,右眼单眼剥夺)组。NV... 目的:通过球旁注射单胺囊泡转运体2(VMAT2)非竞争性抑制剂丁苯那嗪(TBZ)探讨胞外多巴胺水平下调对三色豚鼠屈光发育以及近视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152只正常3周龄豚鼠,随机分为正常视觉环境(NV)组和形觉剥夺(FD,右眼单眼剥夺)组。NV组又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C,n=18),溶剂对照组[注射二甲基亚枫(DMSO),NV+DMSO,n=18)],低剂量TBZ组(NV+30 ng,n=22),高剂量TBZ组(NV+300 ng,n=20)。FD组又随机分成单纯FD组(FD,n=17),FD+溶剂对照组(FD+DMSO,n=18),FD+低剂量TBZ组(FD+30 ng,n=21),FD+高剂量TBZ组(FD+300 ng,n=18)。溶剂注射组和TBZ给药组每天右眼球旁注射0.1%DMSO或者相应剂量TBZ 100μl。实验前、实验后2周和4周分别检测屈光度和眼轴相关参数。实验4周后采用过量10%水合氯醛处死豚鼠,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多巴胺受体下游信号分子p-CREB的变化。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分析。结果:在正常视觉环境下,TBZ注射2周可诱导豚鼠产生近视,NV+DMSO、NV+30 ng和NV+300 ng组双眼屈光度差值(右眼-左眼)分别为(0.04±0.31)D、(-0.90±0.84)D和(-0.75±0.66)D(F=11.133,P<0.001),同时伴玻璃体腔深度加深,3组双眼玻璃体腔深度差值分别为(-0.01±0.03)mm、(0.02±0.03)mm和(0.02±0.04)mm(F=6.001,P=0.004)。注射TBZ 4周豚鼠的近视量没有进一步加深,3组豚鼠双眼屈光度的差值分别为(-0.06±0.41)D、(-1.14±1.61)D和(-0.84±1.41)D(F=3.569,P=0.035)。正常屈光发育的豚鼠注射TBZ 4周后,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的p-CREB表达下调(t=4.825,P=0.003;t=8.109,P<0.001)。TBZ注射对FD豚鼠2周和4周时的屈光和眼轴都没有影响。结论:通过TBZ抑制单胺囊泡转运体功能可诱导正常豚鼠出现近视,但对形觉剥夺性近视没有显著影响。单胺囊泡转运体功能受抑制可能通过使单胺类递质的释放减少,引起相应递质,特别是多巴胺水平的降低进而诱导出近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胞外多巴胺 单胺囊泡转运体2 豚鼠 丁苯那嗪
原文传递
6-羟多巴胺对嗜铬细胞瘤细胞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合成限速酶基因的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邢红霞 刘胜 +4 位作者 朱元凯 田小军 史莉瑾 王玉梅 张博爱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05-611,共7页
目的探讨6-羟多巴胺(6-OHDA)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单胺类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递质及其合成限速酶基因色氨酸羟化酶(TpH)mRNA、多巴胺B羟化酶(DβH)mRNA和酪氨酸羟化酶(TH)mRNA的影响,及囊泡... 目的探讨6-羟多巴胺(6-OHDA)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单胺类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递质及其合成限速酶基因色氨酸羟化酶(TpH)mRNA、多巴胺B羟化酶(DβH)mRNA和酪氨酸羟化酶(TH)mRNA的影响,及囊泡单胺类转运体(VMAT)功能抑制对上述物质的作用。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6-OHDA(25、50、100、200μmol/L),不同浓度的VMAT功能抑制剂利血平(50、100、400、1600nmol/L)与6-OHDA(100μmol/L)作用于PC12细胞,于不同时间点(0、12、24、36、48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细胞内5-HT、NE、多巴胺递质,并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TpHmRNA、DβHmRNA及TH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1)加入不同浓度的6-OHDA时,PC12细胞中细胞活性随6-OHDA浓度增加而下降,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浓度降低更加明显。而在100μmol/L6-OHDA组中,随着利血平浓度的增加,细胞活性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12细胞中5-HT浓度随6-OHDA浓度增加下降不明显,但在同一浓度组中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浓度降低明显,尤其在36h时间点浓度最低。NE随6-OHDA浓度增加显著下降,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降低更加明显。多巴胺浓度随6-OHDA浓度增加显著降低,但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浓度变化不明显。100μmol/L6-OHDA组中,随着利血平浓度的增加,5-HT、NE及多巴胺浓度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对照组相比,加入不同浓度的6-OHDA时PC12细胞TpHmRNA、DβHmRNA及THmRNA表达随6-OHDA浓度增加显著下降,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降低更加明显,而在100μmol/L 6-OHDA组中,随着利血平浓度的增加(50、100、400、1600nmol/L),TpHmRNA(0.006±0.001、0.003±0.000、0.003±0.000、0.002±0.000),DβHmRNA(0.005±0.002、0.003±0.001、0.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多巴胺 PC12细胞 利血平 囊泡单胺转运蛋白质类 多巴胺Β羟化酶
原文传递
联合6-羟多巴胺及囊泡单胺类转运功能抑制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邢红霞 刘胜 +4 位作者 袁燕 周慧聪 田小军 苏洲 张博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5361-5364,共4页
目的探讨6-羟多巴胺(6-OHDA)及囊泡单胺类转运体(VMAT)功能抑制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内Ca2+离子的改变。方法阴性对照、6-OHDA(25、50、100、200μmol/L)、VMAT功能抑制剂利血平(50、100、400、1 600... 目的探讨6-羟多巴胺(6-OHDA)及囊泡单胺类转运体(VMAT)功能抑制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内Ca2+离子的改变。方法阴性对照、6-OHDA(25、50、100、200μmol/L)、VMAT功能抑制剂利血平(50、100、400、1 600 nmol/L)与6-OHDA(100μmol/L)作用于PC12细胞,前两大组于不同时间点(0、12、24、36、48 h),后一大组于0、24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并用JC-1染色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通过荧光探针强度检测PC12细胞内Ca2+离子浓度。结果加入不同浓度的6-OHDA时PC12细胞凋亡随6-OHDA浓度增加显著上升,具有时间依赖性(P<0.001)。PC12细胞△ψm降低比例随6-OHDA浓度增加而增加,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增加更加明显(P<0.001);细胞内Ca2+离子浓度随6-OHDA浓度增加而升高,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浓度升高更加明显。加入利血平后,相应的细胞凋亡增多,细胞内△ψm降低比例明显增加,Ca2+离子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6-OHDA能诱导PC12细胞凋亡,并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诱导PC12细胞内△ψm的降低及钙离子超载,并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VMAT功能抑制进一步加重了6-OHDA的内源性毒性,引起△ψm的降低及钙离子超载加重,进一步加重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多巴胺 囊泡单胺类转运体 PC12细胞 线粒体膜电位
下载PDF
鱼藤酮处理大鼠脑内VMAT2及TPH、5-HT的表达改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扬 纪晓明 +3 位作者 李颖坤 康云霄 张庆祝 李双成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0期607-612,共6页
目的观察鱼藤酮处理大鼠脑内单胺囊泡转运体2(VMAT2)。色氨酸羟化酶(TPH)及5—羟色胺(5—HT)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对5—HT能神经元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3d或28d制作大鼠动物模型;利用免... 目的观察鱼藤酮处理大鼠脑内单胺囊泡转运体2(VMAT2)。色氨酸羟化酶(TPH)及5—羟色胺(5—HT)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对5—HT能神经元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3d或28d制作大鼠动物模型;利用免疫细胞化学分析VMAT2在大鼠黑质、中缝背核和尾壳核以及TPH、5—HT在中缝背核的表达变化;以透射电镜观察轴突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鱼藤酮毒性作用的可能机制。结果鱼藤酮3d组:(1)鱼藤酮组大鼠黑质、中缝背核VMAT2的表达增加,免疫反应强度吸光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尾壳核VMAT2的表达减弱,免疫反应强度吸光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鱼藤酮组大鼠中缝背核TPH、5—HT的表达减少,免疫反应强度吸光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透射电镜观察显示鱼藤酮处理大鼠中缝背核轴突变性、其内微管解聚。鱼藤酮28d组:(1)鱼藤酮组大鼠黑质、中缝背核及尾壳核VMAT2的表达均减弱,免疫反应强度吸光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2)与对照组相比,鱼藤酮组大鼠中缝背核TPH、5—HT的表达降低,免疫反应强度吸光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鱼藤酮降低5—HT能神经元TPH、5—HT的表达,其毒性作用可能与轴突微管解聚导致突触囊泡VMAT2轴浆顺行转运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胺囊泡转运体2 5—羟色胺 色氨酸羟化酶 鱼藤酮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