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1
作者 潘晓燕 郑景晨 +3 位作者 龚小花 陈以勒 沈飞霞 汪大望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2-373,共2页
目的观察α-硫辛酸(ALA)对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DPN患者予ALA 600mg/d静脉滴注14天。检测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功能指标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水平。结果 AL... 目的观察α-硫辛酸(ALA)对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DPN患者予ALA 600mg/d静脉滴注14天。检测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功能指标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水平。结果 ALA可抑制氧化应激功能,降低ICAM-1的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降低丙二醛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CAM-1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LA可抑制DPN患者氧化应激功能及降低ICAM-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硫辛酸 糖尿病神经病变 氧化应激 细胞间黏附分子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原文传递
丁苯酞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主动脉壁V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郜娜 杨庆宇 刘秀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37-1042,共6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表达影响,以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方法:90只6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高脂饲喂建立动脉粥...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表达影响,以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方法:90只6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高脂饲喂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同时灌胃给予丁苯酞100及200 mg·kg^(-1)·d^(-1)进行干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30只同龄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在18周龄及30周龄时分别处死15只动物。实验过程中记录各组小鼠体重变化及进食进水量。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18周龄及30周龄各组小鼠血脂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ox-LDL、CRP、TNF-α及IL-6含量;取主动脉根部石蜡包埋切片行HE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计算斑块相对面积;取胸主动脉进行real-time PCR检测VCAM-1的mRNA含量,同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VCAM-1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18周龄及30周龄时体重、血脂及炎症因子均显著升高,且均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VCAM-1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丁苯酞对模型小鼠体重及进食进水量无影响;但丁苯酞100和200 mg·kg^(-1)·d^(-1)剂量组血脂水平显著降低;血清ox-LDL、CRP、TNF-α及IL-6含量亦显著减少;主动脉根部粥样斑块面积显著减小;胸主动脉VCAM-1的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结论:丁苯酞可延缓高脂饮食诱导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其机制与其同时降低血脂及抑制炎症的发生,进而降低主动脉VCAM-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APOE-/-小鼠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柚皮苷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PPAR-δ、VCAM-1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杨颖 袁斌 周春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36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黄酮类化合物柚皮苷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大鼠主动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δ,PPAR-δ)、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ar-1,VCAM-1... 目的:探讨黄酮类化合物柚皮苷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大鼠主动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δ,PPAR-δ)、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ar-1,VCAM-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喂养高脂饲料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AS模型组和柚皮苷AS组。实验结束后测定血中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应用RT-PCR法检测大鼠主动脉PPAR-δ、VCAM-1的基因表达。结果:柚皮苷AS组血中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比AS模型组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柚皮苷AS组主动脉PPAR-δ的基因表达高于模型组,而VCAM-1的基因表达则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柚皮苷可降低AS大鼠的血脂水平,上调主动脉PPAR-δ的基因表达,下调VCAM-1的基因表达,可能为其抗AS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苷 动脉粥样硬化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 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小波 陈文强 +1 位作者 李宗信 王宁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469-472,共4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按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糖尿病患者分为颈动脉正常组(38例)、颈动脉增厚组(40例)和颈动脉斑块组(46例)。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①颈动脉正常组血清ICAM-1、IL-6及CRP较对照组升高,颈动脉增厚组ICAM-1、VCAM-1、IL-6及CRP水平高于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斑块组ICAM-1、VCAM-1、E选择素高于颈动脉增厚组,上述指标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r=0.472)、ICAM-1(r=0.501)、VCAM-1(r=0.484)、E选择素(r=0.289)、IL-6(r=0.425)及CRP(r=0.381)呈正相关。患者HbAlc与ICAM-1、VCAM-1、IL-6及CRP呈正相关。ICAM-1、VCAM-1、E选择素、IL-6、CRP间呈正相关,均P<0.01或P<0.05。结论炎性反应参与了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E选择素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质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TBIL、VCAM-1、Th17/Treg水平变化及与病情转归的关联 被引量:3
5
作者 唐静 刘咏梅 +2 位作者 桑艳峰 冯会颖 李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524-2528,共5页
目的 探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总胆红素(TBIL)、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辅助型T细胞17(Th17)/调节型T细胞(Treg)水平变化及与病情转归的关联。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4月承德市中心医院60例MP感染患儿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6... 目的 探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总胆红素(TBIL)、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辅助型T细胞17(Th17)/调节型T细胞(Treg)水平变化及与病情转归的关联。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4月承德市中心医院60例MP感染患儿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60名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TBIL、VCAM-1、Th17/Treg水平,分析TBIL、VCAM-1、Th17/Treg水平与MP感染患儿MP-IgM滴度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病情转归患儿临床资料、TBIL、VCAM-1、Th17/Treg水平,分析TBIL、VCAM-1、Th17/Treg水平与MP感染患儿病情转归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TBIL、VCAM-1、Th17/Treg对MP感染患儿病情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高、中、低MP-IgM滴度患者TBIL均低于对照组,VCAM-1、Th17/Tre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P感染患儿TBIL与MP-IgM滴度呈负相关关系,VCAM-1、Th17/Treg水平与MP-IgM滴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疗效不佳患儿TBIL均低于疗效良好患儿,VCAM-1、Th17/Treg水平高于疗效良好患儿(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IL、VCAM-1、Th17/Treg水平均为MP感染患儿病情转归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TBIL、VCAM-1、Th17/Treg对MP感染患儿病情转归的预测价值的AUC分别为0.670、0.676、0.798,应用Logistic二元回归拟合,构建各指标联合预测病情转归的AUC,结果显示各指标联合的AUC为0.856。结论 MP感染患儿TBIL下降,VCAM-1、Th17/Treg升高,临床检测其水平,可用于预测患儿病情转归,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有望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感染 病情转归 总胆红素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辅助型T细胞17/调节型T细胞
原文传递
流感病毒感染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关秀茹 王优良 +3 位作者 张萱 林春艳 韩丽 杜柏岩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41-644,共4页
目的探讨流感病毒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变化,以期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流感病毒感染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分别运用染料结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 目的探讨流感病毒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变化,以期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流感病毒感染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分别运用染料结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流感病毒感染的不同时段(0、24、48、72 h)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情况。结果流感病毒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通过以上3种方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变化,0 h有基础水平的表达,随感染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增高,感染24 h时达高峰,48 h开始回落,72 h表达量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显著高于未加病毒的对照组,各时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感病毒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增加,因此推测流感病毒感染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流感病毒感染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流感病毒 内皮细胞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扎里奴思方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黏附分子及Neu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敬霞 任非非 +3 位作者 刘会贤 刘洋 李娟 虎喜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9-166,共8页
目的:观察扎里奴思方(扎方)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黏附分子及神经元核抗原(Neu N)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扎方组、移植组和联合组;线栓法制备大... 目的:观察扎里奴思方(扎方)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黏附分子及神经元核抗原(Neu N)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扎方组、移植组和联合组;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体外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培养及扩增BMSCs;大鼠ig给药(14.6 g·kg^(-1)·d^(-1)),BMSCs悬浮液经颈内动脉移植入脑;移植后1,3,7,14 d取材,评价神经功能积分(NS),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和整合素α4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测Neu N表达。结果:MCAO模型大鼠NS及Neu N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1),VCAM^(-1)及整合素α4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扎方1,3,14 d移植3,7,14 d及联合各组NS增加(P<0.01,P<0.05),扎方、移植及联合各组Neu N增加(P<0.01),VCAM^(-1)及整合素α4mRNA降低(P<0.01);与移植组比较,扎方7 d组NS减小(P<0.05),联合1,3,14 d组NS增加(P<0.01),扎方1,3 d组VCAM^(-1)mRNA减少(P<0.01),扎方1,7,14 d组整合素α4mRNA减少(P<0.01),联合各组VCAM^(-1)及整合素α4mRNA均降低(P<0.01),扎方及联合各组Neu N增高(P<0.01);扎方与联合组比较,联合各组NS及Neu N表达增加(P<0.01),VCAM^(-1)和整合素α4mRNA表达降低(P<0.01);同组间比较,各组NS,Neu N及VCAM^(-1) mRNA均以7 d组变化显著,14 d有明显改善(P<0.01),整合素α4mRNA以3 d组变化显著,14 d可改善(P<0.01)。结论:脑缺血后神经功能及神经元均出现不同程度损伤;扎方和BMSCs移植均可不同程度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及脑组织神经元状态,以二者联合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干预VCAM^(-1)及整合素α4动态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扎里奴思方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整合素Α4 神经元核抗原
原文传递
TGF-β1/Smad3参与调节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的内皮细胞炎症蛋白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文东 陈北冬 齐若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TGF-β1/Smad)信号通路参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加入ox-LDL(0.1 g/L)...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TGF-β1/Smad)信号通路参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加入ox-LDL(0.1 g/L)刺激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TGF-β1、Smad3磷酸化、VCAM-1和ICAM-1的表达。结果 ox-LDL明显增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VCAM-1和ICAM-1的表达(P<0.05)。ox-LDL激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TGF-β1/Smad信号通路,TGF-β1表达明显增加,Smad3磷酸化明显增强。细胞核提取物分析表明,磷酸化的Smad3在细胞核表达增加。特异性Smad3磷酸化抑制剂SIS3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ox-LDL刺激的Smad3磷酸化(P<0.05),且VCAM-1和ICAM-1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 TGF-β1/Smad信号通路参与调节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的内皮细胞炎症蛋白表达,抑制Smad3磷酸化反而增加炎症蛋白表达,提示TGF-β1/Smad3通道活化具有抑制ox-LDL刺激的内皮细胞炎症蛋白表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3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短程放疗联合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许艳 曲瑞莉 王林甲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2年第4期37-39,43,共4页
目的:探究短程放疗联合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 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 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3 年 1 月至 2016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 目的:探究短程放疗联合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 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 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3 年 1 月至 2016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 124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 =62)和对照组(n =62).研究组给予短程放疗联合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局部转移率、复发率、死亡率及血清ICAM-1 及VCAM-1 水平.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保肛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 2 年肿瘤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死亡率等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的ICAM-1 和VCAM-1 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程放疗联合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能够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肿瘤转移率及死亡率,通过调节血清黏附分子ICAM-1 和VCAM-1 的表达,达到有效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作用,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放疗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 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ICAM-1和VCAM-1在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慧芬 刁路明 +2 位作者 赵红刚 甘云波 李云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4期296-297,300,共3页
目的检测ICAM-1和VCAM-1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ICAM-1和VCAM-1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ICAM-1和VCAM-1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其中正常胃黏膜20例,肠上皮... 目的检测ICAM-1和VCAM-1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ICAM-1和VCAM-1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ICAM-1和VCAM-1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其中正常胃黏膜20例,肠上皮化生15例,异型增生10例,胃癌53例。结果ICAM-1和VCAM-1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ICAM-1和VCAM-1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而与分化程度无关。结论ICAM-1和VCAM-1可能与肿瘤的生长、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粘附分子-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胃癌 癌前病变
下载PDF
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清黏附分子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宗信 黄小波 +3 位作者 陈文强 王芬 王宁群 董致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2285-2287,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血清内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和P选择素等黏附分子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176例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CAM-1、VCAM-1、E选择素和P选择素水...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血清内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和P选择素等黏附分子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176例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CAM-1、VCAM-1、E选择素和P选择素水平;对患者作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按动脉硬化的程度分组,比较不同程度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清黏附分子水平变化。结果颈动脉增厚和颈动脉斑块组患者血清ICAM-1、VCAM-1、E选择素和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颈动脉斑块组血清ICAM-1和P选择素水平均较颈动脉增厚组显著升高(P<0.05)。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清黏附分子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患者外周血中黏附分子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硬化 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E选择素 P选择素
下载PDF
Exendin-4对高脂饮食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脂代谢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涂强 吴瑞霞 +4 位作者 杨勇 谢华 谢华强 陈平英 曹政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21期3317-3321,共5页
目的观察Exendin-4对高脂饮食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脂代谢、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10只)和高脂饮食组... 目的观察Exendin-4对高脂饮食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脂代谢、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10只)和高脂饮食组(30只),喂养8周后再将高脂饮食组分为非药物干预组、Exendin-4低剂量组、Exendin-4高剂量组,每组10只。Exendin-4低剂量组、Exendin-4高剂量组ApoE^-/-小鼠分别给予20μg/(kg·d)、100μg/(kg·d)Exendin-4腹腔内注射;普通饮食组、非药物干预组ApoE^-/-小鼠给予0.1 mL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第12周末处死小鼠,进行相关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R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主动脉IL-6、MCP-1及V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IL-6、MCP-1及VCAM-1水平。结果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非药物干预组ApoE^-/-小鼠TC、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应用Exendin-4干预后,Exendin-4高剂量组TC、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各组小鼠血清中TG、HDL-C含量虽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药物干预组相比,Exendin-4处理可以降低主动脉IL-6、MCP-1及VCAM-1 mRNA及蛋白表达,同时下调血浆中IL-6、MCP-1及VCAM-1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Exendin-4可以改善高脂饮食ApoE^-/-小鼠脂代谢并降低主动脉IL-6、MCP-1及VCAM-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EXENDIN-4 白细胞介素-6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血脂
下载PDF
细胞表面黏附分子介导机械性牵张力诱导的小鼠颈总动脉HL-60细胞黏附
13
作者 霍迎庆 蒋蓓蓓 +1 位作者 韩晓帆 罗金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02-805,共4页
目的比较血管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1(VCAM-1)及P-选择素在机械性牵张力诱导HL-60细胞向小鼠颈总动脉内皮细胞黏附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分离的小鼠颈总动脉血管在一定压力下灌流HL-60细胞,使之与血管内皮相互作用后洗去未黏附细胞,镜下统... 目的比较血管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1(VCAM-1)及P-选择素在机械性牵张力诱导HL-60细胞向小鼠颈总动脉内皮细胞黏附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分离的小鼠颈总动脉血管在一定压力下灌流HL-60细胞,使之与血管内皮相互作用后洗去未黏附细胞,镜下统计每个视野中黏附的细胞数。首先观察不同强度牵张力刺激对于HL-60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再利用针对VCAM-1、P-选择素的特异性中和抗体以及非特异性IgG预处理血管条,比较VCAM-1和P-选择素在牵张力引起的HL-60细胞黏附中的差别情况。结果随着施加在颈动脉的静水压增大,HL-60细胞黏附逐渐增多,说明牵张力引起的HL-60细胞黏附是强度依赖性增加的。非特异IgG预处理血管条后,黏附的HL-60细胞数目无明显变化。然而与此对照,VCAM-1与P-选择素预处理组都导致了黏附的HL-60细胞显著减少(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张引起的颈总动脉HL-60细胞黏附呈现压力强度依赖性关系;VCAM-1与P-选择素在机械性牵张力诱导小鼠颈总动脉HL-60细胞黏附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 P-选择素 牵张力 HL-60细胞黏附 小鼠颈总动脉
下载PDF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评估乳腺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血液转移风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骆成玉 范克民 +1 位作者 葛沙沙 崔智淼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8-312,共5页
目的佐证乳腺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在肿瘤学方面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前瞻临床对照研究,将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乳腺微创中心的治疗的104例乳腺癌病人,利用抽签法随机分成乳腔镜清扫(乳腔镜... 目的佐证乳腺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在肿瘤学方面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前瞻临床对照研究,将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乳腺微创中心的治疗的104例乳腺癌病人,利用抽签法随机分成乳腔镜清扫(乳腔镜组)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常规组),各52例。于术前、术后1、3、5 d抽取病人血清标本。采用ELISA方法,分析2组病人血清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ar-1,VCAM-1)表达。结果常规组病人血清VCAM-1浓度手术后1、3、5 d分别为(51.74±1.37)ng/mL、(52.64±1.24)ng/mL、(52.22±1.29)ng/mL,较手术前(56.56±1.24)ng/mL显著下降,乳腔镜组病人血清VCAM-1浓度手术后1、3、5 d分别为(53.24±1.21)ng/mL、(52.07±1.34)ng/mL、(48.99±1.27)ng/mL,较手术前(58.66±0.95)ng/mL显著下降。乳腔镜组手术后血清VCAM-1浓度低于常规组(结果同上),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后病人血清VCAM-1浓度变化与常规清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手术并没有显示导致肿瘤血液转移风险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ICAM-1和VCAM-1参与脑胶质瘤侵袭生长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利国 闫长祥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6年第12期1703-1707,共5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向周围正常脑组织的侵袭生长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关系。方法共收集44例脑胶质瘤病例,取瘤周组织、肿瘤中心和正常脑组织标本,分别用免疫组化(IHC)、反转录PCR(RT-PCR)和蛋白免...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向周围正常脑组织的侵袭生长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关系。方法共收集44例脑胶质瘤病例,取瘤周组织、肿瘤中心和正常脑组织标本,分别用免疫组化(IHC)、反转录PCR(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ICAM-1及VCAM-1在3组标本中的表达量。结果瘤周组织、肿瘤中心组织及正常脑组织比较ICAM-1及VCAM-1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当进行组间两两比较时有显著差异(P<0.01),瘤周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肿瘤中心组织次之,正常脑组织最少,将标本分为LGGs组和HGGs组后进行比较可得出同样结论。结论 ICAM-1和VCAM-1与脑胶质瘤向周围正常脑组织的侵袭生长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侵袭性 细胞间黏附分子-t/ICAM-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 瘤周组织
下载PDF
丹参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夏荣龙 刘青光 潘承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对实验性梗阻性黄疸型肝癌发展的影响。方法SD大鼠肝门部肝实质种植Walker-256癌株瘤块,建立恶性梗阻性黄疸模型。将模型鼠分成4组:生理盐水组(n=24)、肌苷+VC组(n=40)、丹参组(n=40)及5-FU组(n=40)。通过腹腔内分别注射生... 目的研究丹参对实验性梗阻性黄疸型肝癌发展的影响。方法SD大鼠肝门部肝实质种植Walker-256癌株瘤块,建立恶性梗阻性黄疸模型。将模型鼠分成4组:生理盐水组(n=24)、肌苷+VC组(n=40)、丹参组(n=40)及5-FU组(n=40)。通过腹腔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肌苷+VC、丹参及5-FU,观察肝功、肝组织形态学及肝癌、癌周、临近肝叶及肺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丹参组对肝功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和5-FU组(P<0.01),而与肌苷+V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丹参组对梗阻性黄疸所致的组织形态学损害产生保护作用。②丹参组抑癌率和抑转移率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肌苷+VC组(P<0.01);而与5-FU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丹参组肝癌、癌周、临近肝组织及肺组织中PCNA、VEGF、ICAM-1的表达均低于肌苷+VC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与5-FU组比较,PCNA和VEGF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ICAM-1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肝脏损害有保护作用,而且通过抑制肝癌细胞增殖、阻碍肿瘤血管的形成及防止肝内外转移等机制而表现出抗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Walker-256肝癌株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丹参
下载PDF
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表达ICAM-1和VCAM-1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艳梅 许传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6-570,共5页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肾小球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表达的影响和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左肾切除后单次腹腔注射50mg/kg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替米沙坦治疗组(5mg/...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肾小球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表达的影响和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左肾切除后单次腹腔注射50mg/kg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替米沙坦治疗组(5mg/kg·d)和正常对照组。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的方法检测12周后大鼠肾脏ICAM-1、VCAM-1表达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及治疗组I-CAM-1、VCAM-1表达增加(P<0.01);治疗组ICAM-1、VCAM-1表达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1)。结论替米沙坦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ICAM-1和VCAM-1的表达,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糖尿病肾病 细胞间黏附分子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下载PDF
Circulating Adhesion Molecules in Patients with Keshan Disease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Coxsackie B Virus Infection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从圣 牛小麟 雷聪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9年第2期173-176,共4页
This study determined the levels of serum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sI-CAM-l) and 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ar-1 (sVCAM-1)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Keshan disease (KD), ex... This study determined the levels of serum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sI-CAM-l) and 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ar-1 (sVCAM-1)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Keshan disease (KD),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xsackie B virus-specific IgM antibody (CBV-IgM) and slCAM-1 or sVCAM-1 in KD patients, and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these adhesion molecul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KD and their clinical implications. The levels of serum slCAM-1, sVCAM-1 and CBV-IgM were measured by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in 22 patients with chronic Keshan disease (CKD), 27 with latent Keshan disease (LKD) and 28 healthy controis. The subjects in different groups were adjusted for sex and age. Echocardiography was adopted to determin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in 22 patients with CK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KD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slCAM-1 and sVCAM-1 than LKD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 (P〈0.01 for all).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s of the 2 adhesion molecules between LKD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 (P〈0.05).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LVEF and slCAM-1 or sVCAM-1 in CKD patients. The percentage of CBV-specific IgM positive individuals in KD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healthy controls. In CVB-specific IgM positive patients, the levels of serum slCAM-1 and sVCAM-1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in CBV-specific IgM negative counterpart.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increase in the levels of slCAM-1 and sVCAM-1 suggests the progression of inflammation in KD. slCAM-1 and sVCAM-1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yocardial pathology and lead to poor myocardial function. The increased serum slCAM-1 and sVCAM-1 in KD patients may be related to CBV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shan disease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l 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ar-1 cardiac function Coxsackie B virus
下载PDF
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表达ICAM-1和VCAM-1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艳梅 刘慎微 刘晓城 《中国药师》 CAS 2005年第11期902-905,共4页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对肾小球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表达的影响和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左肾切除后单次腹腔注射50mg·kg-1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羟苯磺...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对肾小球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表达的影响和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左肾切除后单次腹腔注射50mg·kg-1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羟苯磺酸钙治疗组(100 mg·kg-1·d-1)和正常对照组。用RT-PCR及Western印迹的方法检测12周后ICAM-1、VCAM-1表达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及治疗组ICAM-1、VCAM-1表达增加(P<0.01);而治疗组ICAM-1、VCAM-1 表达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1)。结论:羟苯磺酸钙可抑制糖尿病大鼠ICAM-1和VCAM-1的表达,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苯磺酸钙 糖尿病肾病 细胞间黏附分子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顾勇 徐国成 茅双根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638-1639,共2页
目的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3例HSP患儿(其中急性期37例,恢复期16例)及25例健康儿童血清sVCAM-1、sIC... 目的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3例HSP患儿(其中急性期37例,恢复期16例)及25例健康儿童血清sVCAM-1、sICAM-1水平,分别比较其急性期和恢复期及有或无肾损害HSP患儿上述因子表达水平。结果HSP急性期患儿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健康对照组(Pa<0.01);肾损害组血清sVCAM-1、sICAM-1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Pa<0.01)。结论sVCAM-1、sICAM-1参与HSP病理生理过程,与疾病分期相关;血清sVCAM-1、sICAM-1水平增高可作为儿童HSP肾损害的判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