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十一面观音变相》的阐释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翎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6-100,共15页
如何解释宗教艺术品,如何面对石窟艺术,一直是美术史家不能回避的问题。由此产生的一个现象就是过度阐释,其结果是令观众像欣赏美术品一样赞叹古老的宗教作品。这是一种误读,误读导致误解。精美的克孜尔壁画、敦煌壁画和诸多石窟造像遗... 如何解释宗教艺术品,如何面对石窟艺术,一直是美术史家不能回避的问题。由此产生的一个现象就是过度阐释,其结果是令观众像欣赏美术品一样赞叹古老的宗教作品。这是一种误读,误读导致误解。精美的克孜尔壁画、敦煌壁画和诸多石窟造像遗存,等待人们重建当年的精神家园。如今人潮涌动的敦煌,让国内外参观者借着一柱柱灯光,在幽暗的窟内惊叹或隐或现的佛菩萨之美。假如没有美术史和美术史家,"宗教艺术"是不是另一种叙述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一面观音变相 敦煌 盂兰盆节 阐释
原文传递
北宋中元节民俗活动内涵演变考
2
作者 张舰戈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2期20-23,共4页
七月十五中元节是华夏民族传统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它起源于佛教的"盂兰盆斋会",后来经过儒学孝悌和道学神论的不断修改完善,到南北朝时期逐步发展起来,特别是道教采用"援佛入道"的方式,把"盂兰盆斋"和&q... 七月十五中元节是华夏民族传统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它起源于佛教的"盂兰盆斋会",后来经过儒学孝悌和道学神论的不断修改完善,到南北朝时期逐步发展起来,特别是道教采用"援佛入道"的方式,把"盂兰盆斋"和"中元地官赦罪"的故事结合起来,再加上人们望秋告成的习俗,逐步形成了七月十五中元节大众祭祖的民俗节日。中元节民俗活动在整个北宋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它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由朝廷寺院举行的大型"盆斋"祭祀活动转变为民间家庭祭祖的固定节日,让人们在这秋收之际不忘祖先恩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中元节 祭祀祖先 盂兰盆斋 内涵演变
下载PDF
唐宋时期中元节民俗内涵演变考究
3
作者 张舰戈 《史志学刊》 2018年第3期20-24,共5页
农历七月十五是华夏民族传统祭祀祖先的节日,又称中元节,民间又称其为"祭祖节"。中元节起源于佛教的盂兰盆会,它在七月望日"秋尝祭祖"古代民俗的基础上,从南北朝到唐宋时期不断演变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民俗节日。它逐... 农历七月十五是华夏民族传统祭祀祖先的节日,又称中元节,民间又称其为"祭祖节"。中元节起源于佛教的盂兰盆会,它在七月望日"秋尝祭祖"古代民俗的基础上,从南北朝到唐宋时期不断演变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民俗节日。它逐渐褪去了宗教的色彩,向民俗化方向发展,成为佛、道、儒与百姓相互融合的节日。理清中元节民俗演变,全面认识中国历史民俗节日文化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中元节 唐宋文献 盂兰盆会
下载PDF
南北朝至唐代中元节内涵演变考
4
作者 张舰戈 《唐都学刊》 2019年第1期16-19,共4页
中元节是华夏民族传统祭祀祖先的节日,中元节最早形成于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到宋代已趋于完善。中元节开始由寺院的集体祭拜活动,逐步走向以普通百姓家族为单位的祭祖活动,时间也相对固定为每年的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是我国古代秋收祭祖和... 中元节是华夏民族传统祭祀祖先的节日,中元节最早形成于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到宋代已趋于完善。中元节开始由寺院的集体祭拜活动,逐步走向以普通百姓家族为单位的祭祖活动,时间也相对固定为每年的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是我国古代秋收祭祖和佛教"孟兰盆斋会"相结合的产物,经道教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形成了流传至今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对唐朝以及前期中元节形成渊源、节日内涵演变做进一步考究,对探索中华民俗历史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 唐代 中元节 祭祖 节日内涵 盂兰盆会
下载PDF
试论佛教伪经《净土盂兰盆经》的价值及其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汉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4-122,共9页
《净土盂兰盆经》是一部在唐代颇为流行的伪经,它的出现对盂兰盆仪式和盂兰盆文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一,此经为唐人追求的奢靡盂兰盆供提供了佛经依据;其二,此经让民众对盂兰盆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目连身上,自此以后盂兰盆完全成了一个弘... 《净土盂兰盆经》是一部在唐代颇为流行的伪经,它的出现对盂兰盆仪式和盂兰盆文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一,此经为唐人追求的奢靡盂兰盆供提供了佛经依据;其二,此经让民众对盂兰盆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目连身上,自此以后盂兰盆完全成了一个弘扬孝道的盛会;其三,经中出现的罗卜和青提因缘成为了后世目连救母题材俗文学的根基。作为目连救母故事发展演化的重要一环,《净土盂兰盆经》充当了连接藏内《盂兰盆经》与目连救母俗文学之间的桥梁,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土盂兰盆经》 目连 伪经 变文
下载PDF
孤本《净土盂兰盆经》(P.2185号)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计晓云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33,共12页
法藏P.2185号敦煌写卷是《净土盂兰盆经》的唯一抄本,也是该经存世的唯一孤本。该经旨在奉劝民众造盂兰盆并于七月十五日供奉佛僧,为现在、七世父母追福。这部中土僧人撰述的佛典是佛教孝道观中国化、世俗化的典范,其取材甚广,除借鉴《... 法藏P.2185号敦煌写卷是《净土盂兰盆经》的唯一抄本,也是该经存世的唯一孤本。该经旨在奉劝民众造盂兰盆并于七月十五日供奉佛僧,为现在、七世父母追福。这部中土僧人撰述的佛典是佛教孝道观中国化、世俗化的典范,其取材甚广,除借鉴《盂兰盆经》外,还征引了一些当时流行的佛经及佛经注疏。本经的编纂既为唐五代官方、寺院与民间耗费巨资造盂兰盆及供奉物品提供了佛典支持,也为盂兰盆斋会范文的制作新增了素材。同时,为盛行于晚唐五代的目连变文中目连母堕饿鬼地狱故事的书写添加了母题。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八月以前,这部佛典远播日本,与《盂兰盆经》《报恩奉盆经》等,同是日本各大寺院举办盂兰盆斋会时的常讲经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土盂兰盆经》 敦煌写卷 目连母堕饿鬼地狱的故事
原文传递
《盂兰盆经疏新记》日本流传考
7
作者 李铭敬 王荟媛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46-53,共8页
宋代大智律师元照所撰《盂兰盆经疏新记》传入日本后,以律宗寺院泉涌寺的开版印刷为嚆矢,从中世到近世数次刊行出版。该书在中国已经散佚,难以考据其传播和阅读的历史,但在日本却广为流传,并为僧侣所撰唱导文学、说话文学和佛经注疏等... 宋代大智律师元照所撰《盂兰盆经疏新记》传入日本后,以律宗寺院泉涌寺的开版印刷为嚆矢,从中世到近世数次刊行出版。该书在中国已经散佚,难以考据其传播和阅读的历史,但在日本却广为流传,并为僧侣所撰唱导文学、说话文学和佛经注疏等所征引。其中,《新记》记载的孝子故事成为唱导资料集《言泉集》的重要素材来源,说话集和佛经注疏则多引《新记》对词汇的解释。这些引书撰者包括了净土宗、禅宗、律宗、真言宗等不同宗派的僧侣,这与泉涌寺诸宗兼学的主张及其对各宗派的影响颇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照 《盂兰盆经疏新记》 汉籍传播 日本文献 佛经注疏
下载PDF
试论《盂兰盆经疏》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
8
作者 王荟媛 李铭敬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4-112,158,共10页
《盂兰盆经》在东亚地区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自其传世后,历朝高僧大德撰述《盂兰盆经》注疏甚多,其相关研究却寥寥无几。其中,唐代圭峰宗密禅师所造《盂兰盆经疏》影响尤为深远。该疏在平安时代末期文献《注好选》中已有引用痕迹,传入... 《盂兰盆经》在东亚地区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自其传世后,历朝高僧大德撰述《盂兰盆经》注疏甚多,其相关研究却寥寥无几。其中,唐代圭峰宗密禅师所造《盂兰盆经疏》影响尤为深远。该疏在平安时代末期文献《注好选》中已有引用痕迹,传入日本时间当在此之前。镰仓时代,日本派遣僧人赴中国留学,律僧俊芿和禅僧圆尔辨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二人都携带大批中国典籍返回日本,其中就包括《盂兰盆经疏》的注释书--宋代灵芝元照所撰的《盂兰盆经疏新记》。此后,以记通疏,日本僧人开始借助新记理解疏文,客观上促进了《盂兰盆经疏》的出版与传播。该疏亦对日本中世和近世时期的文学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内容频繁为说话文学、唱导文学、佛经注疏和假名草子所征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汉籍传播 日本 宗密 《盂兰盆经疏》 《盂兰盆经疏新记》
原文传递
沉郁与欢娱:唐长安节假日里的佛、道之争
9
作者 张美侨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9-29,共11页
在唐代都城长安,七月十五中元节宗教体验大多是在佛教场所进行。节假日当天民众对佛、道二教的不同参与表明,佛教以"盂兰盆会"对报父母恩的强调,备受民众欢迎,而民众对道教出于谢罪自省的中元斋会则相对冷落。佛教凭借七月十... 在唐代都城长安,七月十五中元节宗教体验大多是在佛教场所进行。节假日当天民众对佛、道二教的不同参与表明,佛教以"盂兰盆会"对报父母恩的强调,备受民众欢迎,而民众对道教出于谢罪自省的中元斋会则相对冷落。佛教凭借七月十五"盂兰盆会",找到了民众孝顺父母这一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吸引了更广泛的信众,从而在中国岁时文化方面,相对道教取得了成功。此外,"盂兰盆会"仪式本身对社会关系的重建,也是其自身吸引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盂兰盆会 中元节 唐长安 佛道之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