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人力资本积累的历史根源:制度差异、儒家文化传播与国家能力塑造 被引量:30
1
作者 冯晨 陈舒 白彩全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6-163,共18页
理解国家能力对人力资本积累的长期影响至关重要,但由于数据限制与识别困难等原因,确认二者间的因果推断则变得格外困难。但中国历史上曾存在的土司制度却作为天然的自然实验,为本文探究制度差异下中央王朝对地方所展现出的不同国家能... 理解国家能力对人力资本积累的长期影响至关重要,但由于数据限制与识别困难等原因,确认二者间的因果推断则变得格外困难。但中国历史上曾存在的土司制度却作为天然的自然实验,为本文探究制度差异下中央王朝对地方所展现出的不同国家能力及其长期影响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中原王朝势力在西南边陲难以企及,则默许地方首领对当地实施有别于郡县制外的土司制度,因此四川历史中曾长期存在土司制与郡县制并存的现象,而本文则利用独特的四川省181个县级历史数据集估计了这种不同制度下国家能力差异对人力资本积累的长期影响。结果发现,土司制下的地方治理模式显著阻碍了长期人力资本积累,并随割据状态延续时间的增长,这种抑制效应具有边际递增倾向。本文认为,这种长期人力资本培养的欠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郡县制中儒家文化传承的代际优势对人力资本积累具有丰富的解释力度;其二,政府能力的塑造也是解释人力资本在历史发展中分流的重要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制 长期人力资本 儒家文化 国家能力
原文传递
土司制度基本概念辨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世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30,共9页
本文通过对土官、土司、土职、土弁这些涉及土司制度基本概念的辨析,提出了规范使用这些概念的问题。关于土官与土司,文章指出:土官一词早已有之,土司制度建立后成为该制度的专用语,指由朝廷任命的少数民族世袭地方官。土司一词是土司... 本文通过对土官、土司、土职、土弁这些涉及土司制度基本概念的辨析,提出了规范使用这些概念的问题。关于土官与土司,文章指出:土官一词早已有之,土司制度建立后成为该制度的专用语,指由朝廷任命的少数民族世袭地方官。土司一词是土司制度建立过程中出现的,初指土官机构,后亦指土官,而且这一内涵逐渐成为土司的主要用法。就此而言,土司与土官是一样的。土司一词出现后,使用极为普遍,而土官一词反而用得不多了。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使用"土司"和"土司制度"。同时,本文还对土职与土弁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制度 概念 辨析
下载PDF
改土归流与国家治理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世愉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2-20,共9页
土司制度的建立,体现了国家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改土归流作为土司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表现出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治理的进一步加强。首先,改土归流的出发点是要确保土司地区的稳定,不仅通过革除一部分土司,以解决"尾大不掉... 土司制度的建立,体现了国家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改土归流作为土司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表现出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治理的进一步加强。首先,改土归流的出发点是要确保土司地区的稳定,不仅通过革除一部分土司,以解决"尾大不掉"的弊端,还对革除土司进行异地安插,防止再生事端。其次,改土归流强化了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控,一是通过改流,与内地体制划一;二是加强了原土司地区的"流土并治"。同时,通过改土归流,国家进一步完善了对土司地区的管理措施,包括对各族民众的控制与管理,对新设流官的选用,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需要指出的是,改土归流中也有国家治理失误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土归流 土司制度 国家治理 土司安插 流土并治
下载PDF
土司制度与元明清三朝治夷 被引量:21
4
作者 方铁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9-175,共7页
土司制度肇始于元,完善及推广于明。清朝作大幅度的改革,在一些地区仍保留了土司。元明清三朝重视土司制度,缘于土司制度与南方类型蛮夷社会的内在机制暗合,进而形成元明清王朝治理夷狄,注重了解统治对象社会的结构与文化的传统。另一方... 土司制度肇始于元,完善及推广于明。清朝作大幅度的改革,在一些地区仍保留了土司。元明清三朝重视土司制度,缘于土司制度与南方类型蛮夷社会的内在机制暗合,进而形成元明清王朝治理夷狄,注重了解统治对象社会的结构与文化的传统。另一方面,在预期目标、治策设计与施行效果方面,元明清三朝治夷也存在个性化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制度 元明清 夷狄
原文传递
深化中国土司制度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8
5
作者 马大正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27-30,共4页
土司制度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特殊产物,也是中国边疆史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迄今为止,学界对土司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而且有渐成热点之势。土司制度研究要进一步引向深入,不仅应注意资料的发掘和整理,深化和拓展研究... 土司制度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特殊产物,也是中国边疆史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迄今为止,学界对土司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而且有渐成热点之势。土司制度研究要进一步引向深入,不仅应注意资料的发掘和整理,深化和拓展研究视野和研究内容,更不能忽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大背景,要建起历代边疆治理和边疆研究全局的大视野,防止将土司制度泛化的倾向,坚持实事求是,求真求实,处理好历史与现实、学术与政治两者之间的关系,让土司制度研究回归其研究本意,并推动土司制度知识在民众中的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制度 深化研究 本意
下载PDF
从土司的军事制度看壮族武术的发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延庆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2-95,共4页
广西壮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大约开始于北宋时期,历时千年,是壮族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阶段。而土司职官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巩固统治,便组建自己的武装,称之为“土兵”,以便安土保境。这些土兵亦兵亦农,闲时耕田种地积蓄粮草,战时服从官府... 广西壮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大约开始于北宋时期,历时千年,是壮族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阶段。而土司职官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巩固统治,便组建自己的武装,称之为“土兵”,以便安土保境。这些土兵亦兵亦农,闲时耕田种地积蓄粮草,战时服从官府和土司的征调。土司的这种军事制度完全是当时特定环境下的产物,它对壮族武术的影响无论是表现形式、技击原理还是兵法战术思想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时又是中原武术和各民族武术的融合时期,武术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这对壮族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是巨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 军事制度 壮族武术
下载PDF
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应注意的八个问题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良品 《民族学刊》 2015年第3期79-84,126-128,共9页
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不仅存在诸多空白和盲区,而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诸如土司制度具体内容、土司制度运行机制、中国土司制度与国家治理、明清时期改土归流、土司地区风俗习惯、土司制度史料整理、土司文化保护与利用、土司... 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不仅存在诸多空白和盲区,而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诸如土司制度具体内容、土司制度运行机制、中国土司制度与国家治理、明清时期改土归流、土司地区风俗习惯、土司制度史料整理、土司文化保护与利用、土司问题研究方法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重视,将会对土司问题研究及"土司学"的构建带来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制度 土司文化 土司学
下载PDF
土司研究应避免碎片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邹建达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5-18,共4页
近年来,土司研究逐渐从一个不太受人关注的领域发展成学术研究热点,同时研究的碎片化问题也随之出现,主要表现为土司制度研究缺乏整体性、史料的碎片化运用以及土司文化的碎片化研究。碎片化的研究,除消解土司制度的整体性,阻滞人们对... 近年来,土司研究逐渐从一个不太受人关注的领域发展成学术研究热点,同时研究的碎片化问题也随之出现,主要表现为土司制度研究缺乏整体性、史料的碎片化运用以及土司文化的碎片化研究。碎片化的研究,除消解土司制度的整体性,阻滞人们对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总体的把握外,还带来了几个不良的后果,例如对一些基础和核心的问题长期争论,难以形成共识,影响了研究的深入,以及将土司和土司制度泛化、美化等。避免土司研究碎片化,除提高研究选题质量,注重理论、方法,占有更多史料外,当前最现实的途径,就是要做好学术研究的组织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 土司制度 土司文化 碎片化 整体性 影响
下载PDF
土司制度与民族生态环境之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周琼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2年第4期2-13,共12页
在人类社会及生态环境发展的关系史上,制度与环境常常扮演一对不和谐的冤家,制度在很多时候常常成为生态环境破坏的急先锋。但中国土司制度的实施及在边疆民族地区的长期保持,却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环境史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人类社会及生态环境发展的关系史上,制度与环境常常扮演一对不和谐的冤家,制度在很多时候常常成为生态环境破坏的急先锋。但中国土司制度的实施及在边疆民族地区的长期保持,却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环境史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演绎成制度与环境和谐共处的佳话。土司制度保持时间较长地区,其生态环境的原始状态及生物多样性特点的保存时间也相应较长,很多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一直保持到现当代。从这一层面而言,土司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民族地区良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制度 民族生态环境 边疆民族 环境史
下载PDF
元代西藏(吐蕃)土司制度探析——元朝中央政府管理西藏地方方略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干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9-83,共5页
本文论述了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施行土司制度 ,设置适合于西藏地方自治性的管理机构 ,任用藏族及其他民族成份人员。并分析其成功地推行土司制度的原因及其效果。作者指出 ,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推行土司制度 ,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 本文论述了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施行土司制度 ,设置适合于西藏地方自治性的管理机构 ,任用藏族及其他民族成份人员。并分析其成功地推行土司制度的原因及其效果。作者指出 ,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推行土司制度 ,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且对后代有很大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中央政府 管理 元朝 土司制度 地方史 历史作用 国家统一 经济 民族融合
下载PDF
荣耀与追求:广西壮族土司民族认同之考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韦顺莉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108,共8页
历史上广西壮族土司的"攀汉现象",既是政治文化的产物,也是英雄历史心性的体现。壮族土司以及受土司影响而在壮族民间所形成的"汉人后裔意识",并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壮族自我意识的缺失。这种文化策略,也是历史上壮... 历史上广西壮族土司的"攀汉现象",既是政治文化的产物,也是英雄历史心性的体现。壮族土司以及受土司影响而在壮族民间所形成的"汉人后裔意识",并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壮族自我意识的缺失。这种文化策略,也是历史上壮族"汉而不化"、"融而不合"奇妙现象的原因之一,对后来的壮族民族自我意识的再生亦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成分 身份认同 土司制度 情结
下载PDF
共识缺失:土司研究泛化的成因 被引量:9
12
作者 罗中 罗维庆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46,共7页
因土司制度研究中一些基本概念的共识缺失,导致了土司研究的泛化。土司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以本地性"立蛮酋、领蛮地、治蛮民"的治理方式而体现出来的自治权;土司制度实施的主要地域是我国西南地区;土司制度与扎萨克制度、羁縻... 因土司制度研究中一些基本概念的共识缺失,导致了土司研究的泛化。土司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以本地性"立蛮酋、领蛮地、治蛮民"的治理方式而体现出来的自治权;土司制度实施的主要地域是我国西南地区;土司制度与扎萨克制度、羁縻卫所制度、僧官制度、土屯制度有根本性的区别,不能归纳为同一种制度。对土司制度的基本概念予以规范并达成共识,是土司制度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制度 基本特征 土司地域 制度特点
下载PDF
对土司制度终结的再认识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庭硕 彭兵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5期1-11,共11页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三朝主要在我国西南地区普遍推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土司制度的诞生与延续都植根于贵族专制政体。因而,土司制度的终结自然也应当以专制政体的终结为转移。此前的研究工作因为各种原因以至于对土司制度终结的认定出现各...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三朝主要在我国西南地区普遍推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土司制度的诞生与延续都植根于贵族专制政体。因而,土司制度的终结自然也应当以专制政体的终结为转移。此前的研究工作因为各种原因以至于对土司制度终结的认定出现各种分歧。然而,土司制度既然延续了六百余年,对我国西南近两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实施了有效统治,那么,这片辽阔的土地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合法性和正当性就必然与土司制度的性质直接关联。事关大体,土司制度的终结亦自然成了毋庸回避的研究课题。结论十分清楚,即中国的土司制度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就已经宣告其终结。至于土司制度的后续影响,这是一切制度都必然会有的历史问题,部分土司残留至其后一长段时间,显然不应当干扰对土司制度终结的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制度 终结 残留土司
下载PDF
土司制度终结的三个标志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良品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5期12-18,共7页
土司制度究竟终结于何时?其标志是什么?学界一直见仁见智,存在争议。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后,我国的国家政治体制史无前例地发生更替,这是土司制度终结的根本标志;民国政府对土司义务的彻底解除,这是土司制度终结的主要标志;各地... 土司制度究竟终结于何时?其标志是什么?学界一直见仁见智,存在争议。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后,我国的国家政治体制史无前例地发生更替,这是土司制度终结的根本标志;民国政府对土司义务的彻底解除,这是土司制度终结的主要标志;各地土司原有各种特权的完全丧失,这是土司制度终结的重要标志。从不同角度探讨土司制度终结的标志,以期学界对土司制度相关问题有更加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制度 终结 标志
下载PDF
关于中国土司制度渊源发展研究的十个问题 被引量:10
15
作者 龚荫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在土司制度"渊源"、"发展"及"衰落"历程基础上,首次集中讨论了中国土司制度的十个问题。本文认为,土司制度目的是稳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设置四种类型的土司也是围绕这一目的。土司制度的社会基础... 在土司制度"渊源"、"发展"及"衰落"历程基础上,首次集中讨论了中国土司制度的十个问题。本文认为,土司制度目的是稳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设置四种类型的土司也是围绕这一目的。土司制度的社会基础是奴隶制和农奴制,核心与实质是土民与土司的依附性,根本是土兵。土司制度鼎盛于明代,衰落于清代,清代"改土归流"实际上是变土司地区的奴隶主和农奴主专政为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过程。与西南土司制度相"异"的是明王朝版籍内的东北边外土司,它是经过朝廷遣官"招谕"、少数民族首领入京进贡输诚后才授予土司官职的。研究土司制度的意义就在于"存史"和"资政",总结历朝历代施行土司制度的经验教训,为新时期制定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和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制度 渊源发展 研究 十个问题
下载PDF
“土司可以出任流官”辨
16
作者 黄海涛 邹翀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9-156,共8页
土司与流官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概念,绝无互相改变身份之说。而在土司问题的研究中,有“土司可以出任流官”的说法,对此有必要加以辨析。主张此说者所举例证,误将历史文献中的记载解读为土司可以出任流官,这与其对明清职官制度中相关概念... 土司与流官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概念,绝无互相改变身份之说。而在土司问题的研究中,有“土司可以出任流官”的说法,对此有必要加以辨析。主张此说者所举例证,误将历史文献中的记载解读为土司可以出任流官,这与其对明清职官制度中相关概念把握不当有关,未弄清楚加官、加衔、散官、勋官、赠官的内涵,将其与职事官混为一谈。在雍正朝大规模改土归流后,清政府为实现对土司地区的直接统治,除改变“土流并治”的具体内涵外,还采取了管理流官的方式管理土司,突出反映在对仿流官职衔增设的不准世袭的土弁、土屯官和“流职土司”的管理上,这些不准世袭的土弁、土屯官和“流职土司”实际上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土司,但绝不意味他们可以出任流官。“土司可以出任流官”的说法是不妥的,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 流官 土司制度 职官制度 “土流并治”
下载PDF
播州土司制度的形成和历史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季君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9-154,148,共7页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封建王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统治制度。播州土司制度开始于元代,完备于明初,终结于明末万历二十八年。阐明播州土司制度的历史轨迹及其历史作用,无疑有助于黔北历史文化的研究。
关键词 播州 土司制度 形成 作用
原文传递
从哨堡到边墙:明代对湘西苗疆治策的演递——兼论明代治苗与土司制度的关系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振兴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7-124,共8页
苗疆边墙是明代在湘西苗疆修筑的一项拟军事工程,它在发挥军事震慑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诸多的社会功能。明代边墙是在萧授兴建"二十四堡",张岳改建"十三哨所"的基础上,由蔡复一组织修建完成。治理苗疆的政策从表面上... 苗疆边墙是明代在湘西苗疆修筑的一项拟军事工程,它在发挥军事震慑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诸多的社会功能。明代边墙是在萧授兴建"二十四堡",张岳改建"十三哨所"的基础上,由蔡复一组织修建完成。治理苗疆的政策从表面上看变动十分明显,但若就其实质而言却一脉相承,核心内容都是要对苗民实施招抚和教化,征讨和防御等军事手段仅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之所以能做到这一步,关键得力于明代完善的土司和土官制度。因而,不管是"二十四堡"、"十三哨所"还是"边墙",都是以土司和土官为依托,军事设防仅仅局限于土司领地的缺口,也就是"滇黔驿路"主干线起点地带的软肋。明代"治苗"决策的调整,其根本动因不是苗民"叛服"无常,而是依据苗疆区域特点与民族文化差异实施地"因俗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苗疆 治策演递 土司制度
下载PDF
试论土司制度终结的标志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庭硕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共6页
土司制度在元明清三朝曾普遍推行于我国大西南各民族地区,为多民族国家稳定,边疆安全,各民族和睦做出过积极贡献。但土司到底终结何时?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不同的学人曾经提出过多种见解,推动并深化了对这一课题的认识。本文在前人... 土司制度在元明清三朝曾普遍推行于我国大西南各民族地区,为多民族国家稳定,边疆安全,各民族和睦做出过积极贡献。但土司到底终结何时?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不同的学人曾经提出过多种见解,推动并深化了对这一课题的认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国家行政体制的整体性和民族文化的整体性,通过对土司制度实质的剖析,认定辛亥革命才是土司制度终结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制度 终结 辛亥革命
下载PDF
土司制度终结新论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超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3,共7页
民国时期,土司制度依然存在,其终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中国近代政治体制转型的背景下,从辛亥革命后开始,通过持续的改土归流、开发边疆土司地区和改革土司土地制度等主要方式,逐渐瓦解了土司制度的承袭、土地、土民三个核心基础,至新... 民国时期,土司制度依然存在,其终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中国近代政治体制转型的背景下,从辛亥革命后开始,通过持续的改土归流、开发边疆土司地区和改革土司土地制度等主要方式,逐渐瓦解了土司制度的承袭、土地、土民三个核心基础,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边疆完成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等政策才彻底终结。研究土司制度终结过程,对于当下推动中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 承袭 土司制度 改土归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