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病论》知时论证辨证思路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董男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221-224,共4页
雷丰在外感时病辨证中强调要知时论证,注意运气情况,分四时论病,辨别了新感病证和伏邪病证,从时令角度探讨六气之常、六气之变导致疾病的发病情况。雷丰认为,治时令之病,宜乎先究运气,他发现季节和节气与疾病发病相关,并以季节、节气划... 雷丰在外感时病辨证中强调要知时论证,注意运气情况,分四时论病,辨别了新感病证和伏邪病证,从时令角度探讨六气之常、六气之变导致疾病的发病情况。雷丰认为,治时令之病,宜乎先究运气,他发现季节和节气与疾病发病相关,并以季节、节气划分和命名外感病,总结不同季节、节气病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规律,在临床辨证时,也时刻注意时令天气。雷丰为外感时令病的辨证分型和依时论治提供了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丰 《时病论》 外感病 知时论证 运气学说
下载PDF
《时病论》药引应用探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徐慕鸽 龚婕宁 《吉林中医药》 2017年第6期636-638,共3页
药引是在中药方剂中能够提高方剂疗效、引导药物直达病所的药物,它是在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和中药归经理论的指导下产生和运用,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亦常见于明清和温病医家的著作中。《时病论》是清代名医雷丰所撰医书,其按四时六气为时病... 药引是在中药方剂中能够提高方剂疗效、引导药物直达病所的药物,它是在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和中药归经理论的指导下产生和运用,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亦常见于明清和温病医家的著作中。《时病论》是清代名医雷丰所撰医书,其按四时六气为时病分类编写,以法立方,形式简洁,井然有序,乃是首部探讨时病治疗的医学著作。在《时病论》中约有四分之三的方使用了药引,运用规范而灵活,产生了引药、引邪、增效、护胃等功效,是雷氏时病理论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别具特色,对现代中医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引 《时病论》 雷丰
下载PDF
《时病论》与脏腑辨证 被引量:7
3
作者 杨雪梅 《天津中医药》 CAS 2003年第1期38-41,共4页
简要介绍了清末温病学派医家雷丰的生平、著述及影响。重点论述其代表作《时病论》的辨证方法 ,总结了《时病论》运用脏腑辨证的规律和特点 ,进而阐明其在整个中医“辨证”历史上的位置和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时病论》对“脏腑辨... 简要介绍了清末温病学派医家雷丰的生平、著述及影响。重点论述其代表作《时病论》的辨证方法 ,总结了《时病论》运用脏腑辨证的规律和特点 ,进而阐明其在整个中医“辨证”历史上的位置和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时病论》对“脏腑辨证”的运用 ,1)在温病领域的运用情况。雷氏治温病虽也采用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 ,但所占比例较小 ,而广泛地使用脏腑辨证 ,且能明确反映温病的传变及分期特点。2)治泄痢的脏腑辨证特色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病论》 脏腑辨证 雷丰 三焦辨证 温病
下载PDF
雷丰《时病论》外感伏气病和新感病治法 被引量:7
4
作者 李董男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6-9,共4页
雷丰《时病论》强调祛邪外出、保护正气,注重调畅气机,因时因人辨证用药。根据伏气病病性复杂、多见里证、传变迅速、趁虚而发等特点,多从标本二字立论,以里证为本、表证为标,注意祛邪与补正治法的合理运用。对于新感病证,主要是区分轻... 雷丰《时病论》强调祛邪外出、保护正气,注重调畅气机,因时因人辨证用药。根据伏气病病性复杂、多见里证、传变迅速、趁虚而发等特点,多从标本二字立论,以里证为本、表证为标,注意祛邪与补正治法的合理运用。对于新感病证,主要是区分轻重浅深和辨别兼夹邪气,充分考虑了时令气候、病因病机、病证兼夹、患者体质等因素,尤其是关注病势发展,避免失治入里。雷丰论述的伏邪发病并不局限于伏寒之温病,而是全面涉及了伏风、伏暑、伏湿、伏燥、伏热等诸种邪气,对多种伏气病治法的探讨较为深入,特色鲜明。其对新感病证的治疗,知时论证,辨体立法,思路清晰,全面系统。雷丰对伏气病和新感病治法的相关论述,对今天中医治疗外感病有一定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病论》 伏气病 新感病 治法 雷丰
下载PDF
《时病论》伤寒温病瘟疫辨治思路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董男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45-49,共5页
探究《时病论》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的思路,对雷丰《时病论》中伤寒、温病、瘟疫等疾病的概念及治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雷丰注意辨析各类外感时病,从发病时令、病机方面辨别了伤寒和温病,从症状、严重性、流行性、传染性等角度区别了温... 探究《时病论》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的思路,对雷丰《时病论》中伤寒、温病、瘟疫等疾病的概念及治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雷丰注意辨析各类外感时病,从发病时令、病机方面辨别了伤寒和温病,从症状、严重性、流行性、传染性等角度区别了温病与瘟疫,区分一季之中相似疾病的轻重,其对各类外感时病的发病季节、病因、病机、症状、严重性等的区分,对今天中医治疗外感病有一定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病论 雷丰 伤寒 温病 瘟疫
原文传递
从运气角度解读《时病论》验案二则 被引量:2
6
作者 鲁晏武 孟庆海 陈仁寿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6-257,266,共3页
《时病论》是晚清浙江名医雷丰的代表作,雷丰治疗时病强调"必按四时五运六气而分治之",然而后世医家对其研究多重四时而轻运气。笔者今从运气角度分析雷丰治疗"时行疫疟""秋湿时令忽患暴中"两则医案,发... 《时病论》是晚清浙江名医雷丰的代表作,雷丰治疗时病强调"必按四时五运六气而分治之",然而后世医家对其研究多重四时而轻运气。笔者今从运气角度分析雷丰治疗"时行疫疟""秋湿时令忽患暴中"两则医案,发现雷丰临证能够依据天人相应的理论,将时令节气、五运六气、当地气候及患者体质、症象、脉象等相互参照,审天时、察地理、观人体、度病势,理法详实,方药灵活,这种不忽于细、必谨于微、知常达变的思想值得后学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病论 五运六气 雷丰
下载PDF
雷丰《时病论》外感湿病诊治思路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董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68-71,共4页
目的 :研究雷丰《时病论》诊治湿病的思路。方法 :采用中医史学、中医文献学和理论分析方法,对《时病论》中辨析湿病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雷丰注意辨析各类外感时病,探讨了湿病概念,从运气角度解决了秋伤于湿与秋伤于燥的矛盾,对... 目的 :研究雷丰《时病论》诊治湿病的思路。方法 :采用中医史学、中医文献学和理论分析方法,对《时病论》中辨析湿病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雷丰注意辨析各类外感时病,探讨了湿病概念,从运气角度解决了秋伤于湿与秋伤于燥的矛盾,对秋湿进行了系统分类研究,辨析了湿温、湿热、寒湿等概念。雷丰系统研究了冒湿、伤湿、中湿、湿温、湿热、寒湿、霉湿、风湿、湿泻、湿痢、湿疟、秽浊等多种湿病的病因病机、发病规律、治则治法、方剂药物,指出湿邪可从外受,可自内感,也可与其他邪气兼夹为害。雷丰探讨了冒湿、伤湿、中湿的轻重,对伤湿用表里分治法,湿邪在表宜宣散、在里宜渗利,分别采用宣散表湿、渗利里湿、健脾燥湿、透湿解邪等法宣畅气机、通调水道,使湿邪有去处。雷丰在湿病治疗中的主要特点有:重视疾病时令特征和患者体质,尤其是注意运气情况和体虚患者的证治,指出湿病侵袭人体有部位深浅的不同,治疗湿病时需辨明其病位,用药轻、清、灵、动。结论 :雷丰对湿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证候、治法颇有创见,其相关论述对今天中医湿病诊疗有一定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丰 时病论 湿病 病因病机 证候 治法
下载PDF
雷丰辨误救治时病思路探析
8
作者 李董男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4-7,共4页
考察雷丰《时病论》涉及时病误治原因的理论探讨及辨误救治的医案,对其时病误治原因的认识及挽救之法进行研究。雷丰认为时病失治误治的原因,主要是未能细致考察时令、体质、因机、病位、病势、病程等因素,导致辨证、治法、药量等错误... 考察雷丰《时病论》涉及时病误治原因的理论探讨及辨误救治的医案,对其时病误治原因的认识及挽救之法进行研究。雷丰认为时病失治误治的原因,主要是未能细致考察时令、体质、因机、病位、病势、病程等因素,导致辨证、治法、药量等错误。雷丰强调在治疗时首先需根据时令气候等辨其病证,注意邪正进退,应以祛邪为主、补正为辅,切忌误补,但针对危重病、久病、病体虚衰时也需考虑补正。雷丰指出勿过用药物,过犹不及易损正气,注意饮食禁忌,以防损药效、助病邪、伤病体。最后,雷丰对当时"俗医以伪混真"的恶劣医风进行批驳。总的来看,雷丰充分考虑时令特点和患者体质等因素,提出失治误治的挽救之法,其记录的救误案例及对时病正邪关系的判断,对后世总结临床经验,吸取误治教训,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丰 时病论 外感热病 救误 正邪关系
下载PDF
雷丰外感热病变证、兼夹证、危重证学术思想探讨
9
作者 李董男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26-30,共5页
对雷丰外感热病变证、兼夹证、危重证的学术思想进行探讨。雷丰《时病论》对外感热病的变证、兼夹证、危重证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临床需考虑时令气候之变和失治、误治之变,尤其是时令气候既影响人体正气,也影响病邪毒性。诊治兼夹证需... 对雷丰外感热病变证、兼夹证、危重证的学术思想进行探讨。雷丰《时病论》对外感热病的变证、兼夹证、危重证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临床需考虑时令气候之变和失治、误治之变,尤其是时令气候既影响人体正气,也影响病邪毒性。诊治兼夹证需分析内外多种病邪夹杂和患者体质因素,如痰体、阴虚之体、阳虚之体等。雷丰尤其重视危重证的诊断和治疗,从症状、脉象等判断外感热病的危重证,对温病、温毒、痢疾等危重证进行了描述,认为温病大热无汗则死,指出治疗外感危重证首要是辨明病性之寒、热、虚、实,并及时根据病势变化和疗效反馈来调整治疗思路,擅长清凉透邪治疗温病,强调不可误补。雷丰对外感热病变证、兼夹证、危重证的诊治经验,对外感病的治疗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丰 《时病论》 外感热病 病势 诊断 体质
原文传递
浅谈雷丰《时病论》中的伏气学说 被引量:8
10
作者 柳亚平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51-52,59,共3页
清末著名医家雷丰在外感时令病诊治中,很重视对伏气病证的研究。伏气学说最早即起源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不断发挥,形成多种不同观点。雷丰代表著作《时病论》中阐述了伏气的发病机理、形成条件等问题。他对伏气学说的主要贡献在于... 清末著名医家雷丰在外感时令病诊治中,很重视对伏气病证的研究。伏气学说最早即起源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不断发挥,形成多种不同观点。雷丰代表著作《时病论》中阐述了伏气的发病机理、形成条件等问题。他对伏气学说的主要贡献在于对六淫伏邪发病规律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丰 时病论 伏气学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