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创伤骨折患者健侧肢体深静脉血栓发生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韩晓强 王化齐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58-461,469,共5页
目的:探究下肢创伤骨折患者健侧肢体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1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骨折部位、合并症、创伤至手术时间、手术至出院... 目的:探究下肢创伤骨折患者健侧肢体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1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骨折部位、合并症、创伤至手术时间、手术至出院时间、ASA分级、补液量、D-二聚体(D-D)水平、DVT发生时间、位置及首发症状等资料。分析影响健侧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511例患者健侧DVT发生率为4.89%,主要发生于创伤3 d后(24.00%)和术后3 d(48.00%)内,以远端血栓为主(80.00%),疼痛或伴发热和肿胀发硬为其首发临床症状。患者年龄、骨折部位、创伤至手术时间、术后1 d D-D水平均是影响健侧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下肢创伤骨折患者住院期间健侧肢体具有较高DVT发生风险,疼痛或伴发热和肿胀发硬为其首发临床症状,年龄、骨折部位、创伤至手术时间、术后1 d D-D水平均是影响健侧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加强对该类患者的围术期管理,预防DVT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科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健侧肢体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创伤骨科病人专科护理质量敏感评价指标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戴巧艳 何翠环 +5 位作者 黄小芬 何冬华 谭运娟 彭明霞 魏转乐 黄天雯 《全科护理》 2021年第14期1910-1913,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病人围术期的专科护理质量敏感评价指标的内容、监测与分析,为创伤骨科专科病人实施标准化、专业化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的600例创伤骨科病人进行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病人围术期的专科护理质量敏感评价指标的内容、监测与分析,为创伤骨科专科病人实施标准化、专业化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的600例创伤骨科病人进行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监测与分析。结果:600例住院创伤骨科病人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监测与分析结果显示,结构指标:护患比为0.17即不等于1∶6;过程指标:肢体血循环评估准确率99.22%,神经功能评估准确率为98.43%,疼痛评估准确率为99.14%;体位护理合格率为98.82%、康复行为训练准确率为98.35%;结果指标:共7例病人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7%,其中外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为0.67%,包括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2例石膏引起压疮,1例支具引起压疮;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50%,2例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出院病人满意度和疼痛控制满意度分别为98.74%和99.21%。经积极治疗与护理病人均好转或治愈。结论:使用专科质量敏感评价指标对创伤骨科病人进行监测和分析,能够有效干预和控制骨科专科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标准化和专业化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科 护理质量 敏感性指标 专科护理
下载PDF
浅析瑶药中有关骨伤科用药的规律及特色 被引量:3
3
作者 田聪 陆延 +1 位作者 周红海 陆仕恒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51-1453,共3页
目的:分析瑶药中骨伤科用药的规律及特色。方法:对《中国瑶药学》记载的有关骨伤科药物进行收集、分类及统计分析。结果:收集的药物共644味,可分为老班药、其他草药、动物药、矿物药。老班药又分"五虎""九牛""... 目的:分析瑶药中骨伤科用药的规律及特色。方法:对《中国瑶药学》记载的有关骨伤科药物进行收集、分类及统计分析。结果:收集的药物共644味,可分为老班药、其他草药、动物药、矿物药。老班药又分"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主要治疗疾病分为风湿骨痛病、跌扑内伤、骨折、关节脱位、腰腿痛;主要治疗症状分为筋脉拘挛、四肢麻木、外伤出血;药性可分为寒、热、温、凉、平;药味可分为酸、苦、甘、辛、咸、淡、涩;毒性可分为小毒、常毒、大毒;尚有伤科止痛功效一类。结论:瑶药中骨伤科用药相当广泛,对于骨伤科病症的治疗基本完全涵盖,研究药物的总体偏性,可能与其所治疗的病症及地理、气候环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瑶药学 骨伤科 瑶医药
原文传递
仫佬医药骨伤科用药规律及特色浅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余进爵 周红海 +3 位作者 吴晶琳 梁栋 苏少亭 陆延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对仫佬医药骨伤科临床方药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仫佬医药骨伤临床用药规律及特色。方法:对《仫佬医药》《中国仫佬族医药》《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中记载的有关仫佬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验方相关药物进行收集及统计分析。结果:《仫... 目的:对仫佬医药骨伤科临床方药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仫佬医药骨伤临床用药规律及特色。方法:对《仫佬医药》《中国仫佬族医药》《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中记载的有关仫佬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验方相关药物进行收集及统计分析。结果:《仫佬医药》《中国仫佬族医药》《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共收录骨伤科验方344首(含单方),涵括了589味中药,用药频次合计2 023次。每味药物的使用平均次数约为3.43次,每首方剂的平均药物种数约为5.88种。排名前10位的高频药物有威灵仙、当归、五加皮、骨碎补、杜仲等,挖掘出核心组合10类。结论:仫佬医骨伤科用药的规律及特色与当地生态环境、主治病症紧密相关,药味以辛、苦为主,药性以温为主,归经以入肝、肾二经为主,功效以祛风除湿、活血祛瘀、补肝肾为主,仫佬药多采用祛风利湿药、活血散瘀药等。其立足"灵气"理论治疗骨伤疾病,用药特色鲜明,但是也存在配伍混乱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仫佬医药 骨伤科 验方 规律
原文传递
氨甲环酸在创伤骨科手术中应用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尚林强 《系统医学》 2022年第4期95-98,共4页
目的探究氨甲环酸(TXA)在创伤骨科手术中应用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90例实施手术的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密封信封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术前30 min及间隔8 h后静脉... 目的探究氨甲环酸(TXA)在创伤骨科手术中应用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90例实施手术的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密封信封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术前30 min及间隔8 h后静脉输注15 mg/kg氨甲环酸,对照组在相同时间节点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围术期指标中术中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6,P<0.001);观察组术后凝血功能指标中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39,P<0.001);观察组术后血清指标中的C反应蛋白(CRP)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73,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4,P<0.05)。结论氨甲环酸在创伤骨科手术中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创伤骨科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建设有效率、效果的评估策略促进中医骨伤科教与学
6
作者 涂丰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第6期50-51,共2页
中医骨伤科是一门重要的临床课,提高质量,渗透全人教育理念是教学目标。建立合理的评量表,使老师与学生有了明确的教学方向,同时两者都参与评估。通过有效率、效果的评估策略,多元评估形式,在本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实践与探索,促进了教学改... 中医骨伤科是一门重要的临床课,提高质量,渗透全人教育理念是教学目标。建立合理的评量表,使老师与学生有了明确的教学方向,同时两者都参与评估。通过有效率、效果的评估策略,多元评估形式,在本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实践与探索,促进了教学改革,得到了良好的教学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骨伤科 教学 评估策略
下载PDF
伤骨科Ⅱ号对近膝关节损伤术后功能改善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史晓林 吴连国 +1 位作者 李胜利 徐建春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伤骨科Ⅱ号对近膝关节损伤术后膝关节僵直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术后膝关节僵直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采用伤骨科Ⅱ号熏洗加功能锻炼;对照组仅予功能锻炼,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临床优良率有显著的差... 目的:研究并探讨伤骨科Ⅱ号对近膝关节损伤术后膝关节僵直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术后膝关节僵直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采用伤骨科Ⅱ号熏洗加功能锻炼;对照组仅予功能锻炼,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临床优良率有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伤骨科Ⅱ号能较快改善近膝关节损伤术后膝关节僵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骨科Ⅱ号 膝关节僵直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估腰部“筋”伤的可行性临床研究
8
作者 赵璐璐 盛建国 +4 位作者 郭小玉 韩秋成 刘怡 郭佳 王翔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9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量化评估腰部“筋”伤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90例被诊断为单侧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经3个月强筋功法训练后已无腰痛症状)。在训练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所有患者L4~L5节...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量化评估腰部“筋”伤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90例被诊断为单侧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经3个月强筋功法训练后已无腰痛症状)。在训练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所有患者L4~L5节段两侧多裂肌并测量多裂肌厚度、截面积,利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测量多裂肌剪切波速度(SWV)。结果①最终共收集90例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64例,平均年龄(28.49±5.81)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2.20±2.45)kg·m-2。②训练前,疼痛侧与非疼痛侧多裂肌的厚度、截面积及SWV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疼痛侧与非疼痛侧多裂肌的厚度、截面积及SW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训练后,浅层与深层多裂肌的深度及SWV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训练后,两侧多裂肌厚度的平均值、截面积的平均值和SWV的平均值之间存在相关性(r=0.311,P=0.004;r=0.316,P=0.003)。⑤训练后,两侧多裂肌SWV重复测量的组内一致性良好(P<0.05)。结论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是量化评估腰骶部“筋”形态功能的可靠手段,可用于指导和评价慢性筋骨病从“筋”论治,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筋”伤 超声检查 肌骨超声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 石氏伤科 中医骨伤学
下载PDF
情景模拟联合改良PBL教学法在中医骨伤护理教学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孟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11期35-36,62,共3页
目的探讨在中医骨伤护理教学中应用情景模拟联合改良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中医骨伤学科的10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护生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 目的探讨在中医骨伤护理教学中应用情景模拟联合改良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中医骨伤学科的10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护生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观察组护生给予情景模拟+改良PBL,对照组护生给予PBL教学。比较2组护生的主客观评价、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沟通技能。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病例书写质量、考核成绩及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的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思维的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的准备启动、信息给予、信息收集、理解患者、沟通结束及成绩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骨伤教学中实施情景模拟+改良PBL教学可以显著提高护生的考核成绩、病例书写质量、沟通技能和评判性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护生的满意度,在临床教学中可以积极推广这种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模拟 改良PBL 中医骨伤 护理教学
下载PDF
平乐郭氏正骨学术流派传承与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6
10
作者 叶艳蓉 郭艳幸 郭珈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29期134-137,共4页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医学术流派是促进中医药蓬勃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简述了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平乐郭氏正骨流派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总结其近些年在学术体系建设、流派特色开发、人才队伍建设及流派品牌建设四个方面的实践...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医学术流派是促进中医药蓬勃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简述了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平乐郭氏正骨流派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总结其近些年在学术体系建设、流派特色开发、人才队伍建设及流派品牌建设四个方面的实践经验,并结合中医药发展需求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中医学术流派做好传承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建议,以期为中医学术流派助力中医药繁荣复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乐郭氏正骨 中医骨伤 中医学术流派 中医药发展
下载PDF
国外原版骨科学教材对中医伤科学双语教材编写的借鉴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长青 《西北医学教育》 2007年第6期1102-1104,共3页
中医临床专业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教材建设滞后是其中重要一环。作者通过实施中医伤科学双语教学教改项目,在参阅了不同时期的原版骨科学英文教卡才,并对比当前国内现有的中医伤科学双语教材或教辅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国外原... 中医临床专业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教材建设滞后是其中重要一环。作者通过实施中医伤科学双语教学教改项目,在参阅了不同时期的原版骨科学英文教卡才,并对比当前国内现有的中医伤科学双语教材或教辅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国外原版骨科学教材在章节的整体布局、内容的组织构建及表现形式等各方面对中医伤科学双语教材的编写和双语教学的实施都具有现实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伤科学 骨科学 双语教学 教材
下载PDF
茶叶的药用功能与实践 被引量:3
12
作者 覃秀菊 陈佳 陈春芬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6年第9期45-46,48,共3页
主要概述茶叶的药理功能及叙述亲身经历茶叶的妙用,如何用于骨伤科、皮肤科、神经科、牙科及创伤方面,减轻人们的痛苦及大幅度降低医疗费用。
关键词 茶叶 治疗 骨伤科 皮肤科 神经科 创伤
下载PDF
PDCA循环理论联合课程思政在中医骨伤教学中的探索
13
作者 蒋宜伟 麻永胜 +4 位作者 宋重东 马晨光 杨青峰 于继凯 罗春晖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4期29-31,共3页
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课程中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桥梁课程,并且注重临床操作,考验动手实践能力。在中医学课程教育改革推进中,疫情给中医骨伤教学工作带来诸多考验。文章探索深度融合课程思政理念,借鉴PDCA循环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 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课程中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桥梁课程,并且注重临床操作,考验动手实践能力。在中医学课程教育改革推进中,疫情给中医骨伤教学工作带来诸多考验。文章探索深度融合课程思政理念,借鉴PDCA循环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以临床结合病例、线上掌握基本理论、线下实操等教学举措,提升学生中医骨伤临床能力;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专业自信,以期为提升中医骨伤教学质量和改革教学方法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理论 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 中医骨伤科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中医伤科学》双语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长青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251-253,共3页
中医学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改革存在不少争议,回顾实施《中医伤科学》双语教学教改项目过程中遇到的教材建设、师资培养、教学磨合以及命题与考试等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探讨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寻求提高《中医伤科学》双语教学水平的途径和... 中医学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改革存在不少争议,回顾实施《中医伤科学》双语教学教改项目过程中遇到的教材建设、师资培养、教学磨合以及命题与考试等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探讨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寻求提高《中医伤科学》双语教学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伤科学 双语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名老中医阶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总结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焱 鲍自立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14期187-189,共3页
该文总结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骨伤科专家,全国基层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鲍自立主任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临床经验,对其阶梯治疗方法加以整理,并归纳成文,以对临床工作有所指导。
关键词 骨伤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 阶梯治疗 临床经验
下载PDF
碎片时间知识点植入教学法在中医骨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戴号 王凌椿 +1 位作者 黄正 赵龙姝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8期143-145,150,共4页
目的探讨碎片时间知识点植入教学法在中医骨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3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中医骨伤科进行临床轮转的中医骨伤专业大学本科实习生,共42名,其中安徽中医药大学25名,扬州大学17名。所有... 目的探讨碎片时间知识点植入教学法在中医骨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3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中医骨伤科进行临床轮转的中医骨伤专业大学本科实习生,共42名,其中安徽中医药大学25名,扬州大学17名。所有学员均采用临床病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同时予碎片时间知识点植入教学法进行教学,为期4周。采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mini-CEX)进行评估,并分析学员对教学质量的满意程度。结果两所学校学员教学前mini-CEX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结束后,各分类项指标及总分均较教学前明显提高,教学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束后,两所学校学员mini-CEX评分分类项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徽中医药大学、扬州大学学员对带教老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碎片时间知识点植入教学法有助于提高中医骨伤科专业实习生的临床技能,是一种有效、合理、实施便捷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片时间 教学方法 临床教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下载PDF
中医骨伤科学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长青 樊粤光 +1 位作者 黄枫 舒雯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5年第4期391-393,共3页
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及个人素养的综合体现,与教学效果紧密相关。中医骨伤科学教师教学能力主要在临床工作和教学实践中养成,反映其课堂授课及临床带教效率和质量,其构成要素应从专业素养、教学设计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素... 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及个人素养的综合体现,与教学效果紧密相关。中医骨伤科学教师教学能力主要在临床工作和教学实践中养成,反映其课堂授课及临床带教效率和质量,其构成要素应从专业素养、教学设计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和敬业精神等方面加以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教学能力 中医骨伤科学
原文传递
创伤骨科中应用人工关节治疗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宁 《中外医疗》 2020年第30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治疗技术应用于髋关节病变的实际效果,分析其在创伤骨科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7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估其总体治...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治疗技术应用于髋关节病变的实际效果,分析其在创伤骨科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7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估其总体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患者Harris评分(功能、疼痛、关节活动)分别为(25.7±4.1)分、(20.8±3.5)分、(2.7±0.3)分,治疗后,患者Harris评分(功能、疼痛、关节活动)分别为(41.6±5.5)分、(37.1±5.2)分、(4.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50、5.470、11.390,P<0.05),治疗前后患者畸形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领域,人工关节治疗技术的应用具有较大的价值,根据患者个体的病情,合理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症,促进关节功能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科 人工关节治疗 髋关节置换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老年骨性关节病的中医骨科康复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成树江 成文浩 +2 位作者 郭亚男 周翔 史晨晓 《世界中医骨科杂志》 2005年第2期161-163,5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性关节病的中医骨科康复治疗新途径、新方法。方法:1、通过对老年骨性关节病病机及其认识渊源:肾主骨学说、气血学说、力平衡学说的论述;2、骨性关节病的诊断;3、中医辩证分型、中药内外康复治疗:4、针灸治疗;5... 目的:探讨老年骨性关节病的中医骨科康复治疗新途径、新方法。方法:1、通过对老年骨性关节病病机及其认识渊源:肾主骨学说、气血学说、力平衡学说的论述;2、骨性关节病的诊断;3、中医辩证分型、中药内外康复治疗:4、针灸治疗;5、针刀闭合性松解术治疗;6、推拿手法治疗;7、运动训练。结论:骨性关节病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当前重点研究的课题。老年骨性关节病发病率高且治疗难度大,采用中医骨科综合疗法康复治疗,方法灵活、技才独特、疗程较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性关节病 中医骨科综合疗法 康复治疗
下载PDF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研究
20
作者 李光淳 《系统医学》 2021年第2期41-43,共3页
目的研究微创技术用于创伤骨科中的价值。方法2018年5月—2020年3月该院接诊的创伤骨科病患80例,用数字抽签法划分成研究、对照组(n=40)。研究组采取微创技术,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对比换药频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非感染性发热率0.0%比... 目的研究微创技术用于创伤骨科中的价值。方法2018年5月—2020年3月该院接诊的创伤骨科病患80例,用数字抽签法划分成研究、对照组(n=40)。研究组采取微创技术,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对比换药频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非感染性发热率0.0%比对照组15.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5,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265.36±40.21)mL比对照组(703.59±53.16)mL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用时(7.03±1.45)h、伤口愈合时间(17.58±1.33)d、住院时间(18.69±3.21)d比对照组(9.26±2.08)h、(34.09±1.57)d、(29.05±3.85)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2、11.683、6.393,P<0.05)。研究组换药频率(10.32±1.68)次比对照组(28.47±1.91)次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71,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100.0%比对照组85.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96,P<0.05)。研究组出院时QOL评分(89.37±4.13)分优于对照组(80.26±4.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66,P<0.05)。结论于创伤骨科中运用微创技术,疗效确切,且手术耗时短,换药频率低,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非感染性发热率低,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科 换药次数 微创技术 伤口愈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