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管切开术在头面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姜梁 陈光怀 黎万荣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头面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有关注意事项。方法:对145例头面颈部烧伤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45例病人均在伤后12~72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解除了上呼吸道... 目的:探讨头面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有关注意事项。方法:对145例头面颈部烧伤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45例病人均在伤后12~72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解除了上呼吸道梗阻,清除了下呼吸道分泌物,改善了缺氧状况,提高了严重烧伤病人的治愈率。结论:对头面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拔管选择在手术后2周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气管插管术 烧伤 吸入性损伤
下载PDF
胸部气管支气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2
作者 明波 梁青松 +2 位作者 晏明全 陈旭 汪华 《西部医学》 2005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胸部气管、支气管损伤的机制和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5例胸部气管、支气管损伤的诊治及随访临床资料。结果12例在72小时内行支气管端端吻合和支气管修补术,死亡3例,2例延误诊断后3-5个月行肺叶切除术。结论早... 目的探讨胸部气管、支气管损伤的机制和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5例胸部气管、支气管损伤的诊治及随访临床资料。结果12例在72小时内行支气管端端吻合和支气管修补术,死亡3例,2例延误诊断后3-5个月行肺叶切除术。结论早期诊断和手术可以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呼吸功能,减少肺、胸腔感染等并发症。早期纤支镜检查有助尽快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 支气管 损伤 早期诊断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创伤性气管、支气管断裂的诊断与治疗(附17例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蔡瑞君 穆峰 +1 位作者 陈钢 王武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7-178,共2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气管、支气管断裂的诊治特点,提高诊断率、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成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创伤性气管、主支气管断裂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行支气管端端吻合术;1例行支气管修补术,术后支气管针尖样狭窄,再行肺叶切除术;... 目的探讨创伤性气管、支气管断裂的诊治特点,提高诊断率、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成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创伤性气管、主支气管断裂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行支气管端端吻合术;1例行支气管修补术,术后支气管针尖样狭窄,再行肺叶切除术;1例行气管修补术;1例行狭窄气管切除、气管端端吻合、T形硅胶管置管术。术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早期吻合口水肿狭窄呈裂隙状2例,1月后复查通畅,余均为良好。结论创伤性支气管断裂容易误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早期诊断最重要的手段,气管断裂常合并肺动脉干中层结构损伤,在切除狭窄段支气管时瘢痕要切除干净。术后早期应复查纤维支气管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气管 支气管断裂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对兔正常气管组织放射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汪海燕 陈宏鑫 +3 位作者 贾海英 荣冬秀 林修贤 张涛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213-1216,共4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家兔正常气管组织的放射损伤,完善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安全性的研究。方法:健康雄性普通级新西兰家兔60只,体重2.15~2.30kg,随机分为实验组(1、4、8、16周组)及对照组,每组12只;对照组再随机分1、4、...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家兔正常气管组织的放射损伤,完善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安全性的研究。方法:健康雄性普通级新西兰家兔60只,体重2.15~2.30kg,随机分为实验组(1、4、8、16周组)及对照组,每组12只;对照组再随机分1、4、8、16周共4个亚组,每组3只。分别将3粒活度为0.8mCi/粒、半衰期为60.2d的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实验组家兔右侧第一气管环旁,对照组植入无活性空源粒子。按分组情况取气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Pan-Cadherin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VEGF及Pan-Cadherin在植入后不同时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呈动态变化,植入后1周即有表达,4周达高峰,之后下降,8周较1周弱,16周基本很少表达。结论:VEGF及Pan-Cadherin在不同时期的动态表达反映了125I粒子对家兔正常气管组织产生可修复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 气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广谱-钙黏附蛋白 放射损伤
原文传递
地鼠气管上皮损伤后粘液分泌细胞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恩华 张丽红 +3 位作者 邱雪杉 赫明昌 刘闺男 傅志民 《解剖科学进展》 CAS 1996年第2期179-184,共6页
用改造后的静脉留置针将地鼠气管腹侧面约1/4的粘膜刮除,取材前1h腹腔内注入Brdu气管标本经HE、PAS,抗Brdu免疫染色,光、电镜观察。损伤后6h开始,边缘部上皮细胞增殖并向损伤面内爬行,胞浆呈PAS阳性,核呈... 用改造后的静脉留置针将地鼠气管腹侧面约1/4的粘膜刮除,取材前1h腹腔内注入Brdu气管标本经HE、PAS,抗Brdu免疫染色,光、电镜观察。损伤后6h开始,边缘部上皮细胞增殖并向损伤面内爬行,胞浆呈PAS阳性,核呈Brdu阳性,24h覆盖损伤面。电镜下这些细胞表面无纤毛或仅有少量微绒毛,浆内有大小不等散在的粘液分泌颗粒和较多的粗面内质网。36h开始,损伤面由3一5层表皮样化生细胞构成,核周出现张力丝状物围绕,部分胞浆内仍有少量粘液颗粒。从72h开始,细胞出现短而细的纤毛或出现较多的粘液分泌空泡。2w后恢复正常气管上皮结构。这表明气管上皮中的粘液分泌细胞不是终末细胞,具有很强的DNA合成和增殖能力,是损伤后参与修复的主要细胞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鼠 上皮损伤 粘液分泌细胞 修复作用 气管粘膜
全文增补中
镍钛合金支架联合自体心包重建长段气管的动物实验 被引量:1
6
作者 罗越魁 郭鹏鸣 +5 位作者 李斌 宋铁牛 余立新 张建华 王成 蒋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19-1422,共4页
目的完善镍钛合金支架联合自体心包重建长段气管的手术流程,评价治疗效果及研究术后并发症。方法选取健康巴马香猪12只,体质量18-25 kg;取猪心尖周围心包组织包裹镍钛合金支架重建长段(6 cm)气管缺损。观测术后实验动物的生存状况及... 目的完善镍钛合金支架联合自体心包重建长段气管的手术流程,评价治疗效果及研究术后并发症。方法选取健康巴马香猪12只,体质量18-25 kg;取猪心尖周围心包组织包裹镍钛合金支架重建长段(6 cm)气管缺损。观测术后实验动物的生存状况及术后并发症,气管镜观察人工气管管腔新生上皮的性质及生长速度。结果 2只动物于术后早期分别死于感染和出血,7只于术后2-4个月因管腔中段增生、痰栓堵塞死亡;42周有3只动物存活,但有呼吸困难症状。术后1、2、3、4、5个月新生上皮平均爬行长度分别为1、3、5、7、10 mm;气管镜检查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0(0/10)、0(0/9)、0(0/4)、33.3%(1/3)、33.3%(1/3),管腔中段瘢痕增生发生率分别为20%(2/10)、66.7%(6/9)、75.0%(3/4)、66.7%(2/3)、100%(3/3)。术后7个月,气管镜发现人工气管中段的瘢痕增生较前有生长停滞、软化和缩小的趋势,呼吸道症状稍有缓解。尸检均可见人工气管中段瘢痕增生明显;病理检查示管腔中段增生为坏死组织和纤维组织。结论镍钛合金支架联合自体心包重建气管能保障气管管腔通畅,且支持气管上皮再生;人工气管内壁增生、继发痰栓堵塞是实验动物死亡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损伤 心包 镍钛合金支架 气管重建 气管上皮
原文传递
大鼠气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袁兵 杨瑞安 +3 位作者 赵伟 许彦彦 但齐琴 张云辉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0-563,共4页
目的探讨丙烯醛吸入损伤对大鼠气道脑源性神经营养素(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丙烯醛雾化吸入造成成年雄性健康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损伤模型,损伤后不同时间点(1周、3周和6周各11只)取气管上皮,以生理盐水雾化吸入为对照(1、3、6周各11只... 目的探讨丙烯醛吸入损伤对大鼠气道脑源性神经营养素(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丙烯醛雾化吸入造成成年雄性健康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损伤模型,损伤后不同时间点(1周、3周和6周各11只)取气管上皮,以生理盐水雾化吸入为对照(1、3、6周各11只)。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染色检测BDNF蛋白和mRNA的定位分布,RT-PCR检测气道BDNF mRNA不同时程的表达变化。结果气管上皮和平滑肌可见BDNF阳性细胞,胞浆染色。RT-PCR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丙烯醛吸入1周气管中BDNF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随后逐渐回落,到第3周回到对照组水平,持续至第6周(P均>0.05)。结论丙烯醛吸入致大鼠气道损伤过程中,气管上皮和平滑肌BDNF表达早期明显上调,提示BDNF参与了气道损伤过程中神经源性炎性反应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醛吸入 气道损伤 BDNF 大鼠
原文传递
气管干细胞分化过程中Shh信号通路的动态观察
8
作者 廖爱军 贾心善 周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0-501,共2页
目的:探讨大鼠气管上皮损伤后,气管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Shh信号通路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5-氟尿嘧啶(5-FU)诱发气管上皮损伤,通过RT-PCR检测气管上皮Shh的表达。结果:5-FU作用30 m in后大鼠气管上皮细胞绝大部分脱落,仅残留少量裸核... 目的:探讨大鼠气管上皮损伤后,气管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Shh信号通路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5-氟尿嘧啶(5-FU)诱发气管上皮损伤,通过RT-PCR检测气管上皮Shh的表达。结果:5-FU作用30 m in后大鼠气管上皮细胞绝大部分脱落,仅残留少量裸核样G0期细胞位于基底膜上。之后细胞数目逐渐增多,经过扁平、立方形态,向纤毛细胞、黏液细胞、基底细胞等分化,去除5-FU后48 h接近恢复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正常气管上皮及5-FU作用30 m in气管上皮Shh无表达,去除5-FU恢复3 h后Shh轻度表达,6 h后表达增强,12 h达高峰,之后表达减弱,48 h已极微弱。结论:Shh参与了气管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H 气管 干细胞 损伤 分化
下载PDF
组织工程气管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9
作者 曾甜 梁丽荣 张惠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55-560,共6页
医源性气管损伤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却危及生命,损伤范围大时需进行气管移植重建。目前气管移植重建手术仍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文章以气管移植的要素为出发点对目前组织工程气管的研究和临床现状进行综述。首先从力学支撑的角度... 医源性气管损伤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却危及生命,损伤范围大时需进行气管移植重建。目前气管移植重建手术仍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文章以气管移植的要素为出发点对目前组织工程气管的研究和临床现状进行综述。首先从力学支撑的角度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应用的各类支架材料及其优缺点,其次从实现气管生理功能的角度着重阐述了构建组织工程气管所应用的生物材料和种子细胞的多样性,同时介绍了现阶段的研究热点,如各种生物活性分子的应用及其优势。气管移植的临床现状表明,构建组织工程气管要将多种要素进行多维度的整合,以期最大程度地模拟气管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实现对重建气管的力学支撑、快速血管化和气道上皮再生才能具备实际的临床转化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 损伤 移植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气管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Shh信号通路的动态观察(英文)
10
作者 廖爱军 贾心善 周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61-964,967,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气管上皮损伤后,气管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Shh信号通路的动态变化。方法大鼠麻醉后,暴露气管,于平胸骨上缘处离断,与肺相连一端行气管插管维持呼吸,近端应用5-氟尿嘧啶(5-FU)诱发气管上皮损伤,动态观察修复过程;同时在观察... 目的探讨大鼠气管上皮损伤后,气管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Shh信号通路的动态变化。方法大鼠麻醉后,暴露气管,于平胸骨上缘处离断,与肺相连一端行气管插管维持呼吸,近端应用5-氟尿嘧啶(5-FU)诱发气管上皮损伤,动态观察修复过程;同时在观察的各个时间点取气管上皮标本通过RT-PCR检测Shh的表达情况。结果5-FU作用30min后大鼠气管上皮细胞绝大部分脱落,仅残留少量裸核样G0期细胞位于基底膜上,之后这些细胞数目逐渐增多,逐渐经过扁平、立方形态,向纤毛细胞、粘液细胞、基底细胞等分化,于去除5-FU后48h基本恢复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正常组织及5-FU作用30min时的气管上皮均无Shh表达,去除5-FU恢复3h后可见Shh轻度表达,于恢复12h表达达高峰,之后表达减弱,48h时Shh表达已极微弱。结论Shh参与了气管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H 气管 干细胞 损伤修复 大鼠
下载PDF
气管上皮损伤修复过程中粘液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11
作者 邱雪杉 张丽红 王恩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6期601-604,共4页
用改良的静脉留置针将地鼠气管腹侧面粘膜刮除,经时取材,用光、电镜观察气管上皮修复过程中粘液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以探索粘液分泌细胞在气管上皮修复中的作用。结果:损伤后6h边缘部上皮细胞开始增殖变为扁平状并向损伤面爬行;... 用改良的静脉留置针将地鼠气管腹侧面粘膜刮除,经时取材,用光、电镜观察气管上皮修复过程中粘液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以探索粘液分泌细胞在气管上皮修复中的作用。结果:损伤后6h边缘部上皮细胞开始增殖变为扁平状并向损伤面爬行;24h覆盖损伤面。电镜下这些细胞表面无纤毛或仅有少量微绒毛,胞浆内有大小不等散在的粘液颗粒和较多的粗面内质网,与光镜下含有细小或融合性的PAS(+)颗粒相一致。36h后,损伤面由3~5层表皮样化生细胞构成,核周出现蛋白丝状物围绕,部分胞浆内仍有少量粘液颗粒。72h后,细胞出现短而细的纤毛或出现较多的粘液空泡。2周后恢复正常结构。认为:粘液分泌细胞不是终末细胞,而是损伤后参与修复的主要细胞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上皮损伤 粘液分泌细胞 修复术 超微结构
下载PDF
Varied presentations, magnitude, and outcome of traumatic neck injuries at a level I trauma center
12
作者 Parvez Mohi Ud Din Dar Jogendra Boddeda +9 位作者 Supreet Kaur Pratyusha Priyadarshini Abhinav Kumar Dinesh Bagaria Narendra Choudhary Junaid Alam Sushma Sagar Subodh Kumar Amit Gupta Biplab Mishra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22年第2期45-49,共5页
Introduction:Traumatic neck injuries(TNIs)constitute 5%–10%of all trauma cases.These injuries can be caused by either penetrating or blunt trauma.Patients can have a varied presentation like cut injury over the neck,... Introduction:Traumatic neck injuries(TNIs)constitute 5%–10%of all trauma cases.These injuries can be caused by either penetrating or blunt trauma.Patients can have a varied presentation like cut injury over the neck,bleeding,neck swelling,breathing difficulty,dysphagia,etc.Methods: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conducted at a level I trauma center in India from January 2016 to March 2020.One hundred thirty patients who required admission and intervention due to TNI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Results:One hundred thirty patients with neck injurie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Males were predominant(91.5%)with the age ranging from 10 to 70years.The most common mechanism of injury was physical assault(40.7%),followed by road traffic injury(23.8%)and self-inflicted injuries(18.4%).Penetrating trauma was predominant.Open neck wound with bleeding was the most common presenting symptom.Zone II injuries were more common(83.8%)followed by zone I(12.3%)and zone III(3.8%).Soft tissue injury including skin,platysma breach,and strap muscle injury was present in 46.9% of patients.Laryngopharyngeal injury was present in 13.8%,tracheal injury in 28.5%,vascular injury in 13.8%,and esophageal injury in 4.6% of patients.Conclusion:Penetrating neck trauma is more common than blu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like India.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ATLS)protocol guides the initial management.The definitive management depends on the type and mechanism of injury,anatomical level,severity,and the organ inju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EEDING Neck trauma RESUSCITATION trachea Vascular injury
原文传递
38例颈部外伤诊治体会
13
作者 于洋 杨志超 +4 位作者 董维刚 马瑞霞 柳萍 朱金源 康向飞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416-419,共4页
目的为总结颈部外伤有效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颈部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致病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处理。结果38例患者中,1例术前死亡,1例术后咽漏形成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后自动放弃出院,其余36例均Ⅰ期愈合(含复合伤),... 目的为总结颈部外伤有效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颈部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致病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处理。结果38例患者中,1例术前死亡,1例术后咽漏形成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后自动放弃出院,其余36例均Ⅰ期愈合(含复合伤),2例喉腔放置喉膜,1个月后取出,随访半年均未产生喉狭窄。结论颈部外伤术前需要对患者病情准确的判断,抢救生命放在首位,尽可能恢复喉的生理功能,防止并发症发生,同时需多学科共同合作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 外伤 气管 食管 开放性损伤
下载PDF
气管支气管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分析
14
作者 谭棠基 何发 +1 位作者 赵意 陈景成 《现代医院》 2013年第6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5例气管支气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早期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进行总结。结果痊愈42例,植物人1例,死亡2例,死因为急性呼吸窘迫...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5例气管支气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早期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进行总结。结果痊愈42例,植物人1例,死亡2例,死因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35例随访6个月~5年,未出现远期并发症。结论提高临床医师对气管支气管损伤的认识,结合外伤史、体征、影像资料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获得早期诊断。早期手术能及早恢复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主要手术方式为气管支气管成型修补术或重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 支气管损伤 早期诊断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与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王忠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5期1852-1853,共2页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气管切开时间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56例)在受伤后12h内气管切开,对照组(56例...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气管切开时间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56例)在受伤后12h内气管切开,对照组(56例)在受伤后12h后气管切开。对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的控制率、控制感染的时间以及病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的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控制感染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气管切开治疗可以很好地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且感染容易控制,同时能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气管切开 重型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下载PDF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的护理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华连 黄楚梅 +3 位作者 阮柳红 陈素英 刘伟燕 杜翠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年第20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护理的要点。方法通过对5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给予严格、有效、细致的气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病房环境清洁,空气净化,定期开窗通风,严格限制探视和陪护。结果气管...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护理的要点。方法通过对5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给予严格、有效、细致的气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病房环境清洁,空气净化,定期开窗通风,严格限制探视和陪护。结果气管套管留置时间7~30d,并发肺部感染10例、导管阻塞6例、气道狭窄2例、脱管1例。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尽早采取气管切开支持呼吸、及时有效的吸痰及防治并发症等措施,能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呼吸道 管理 昏迷患者
下载PDF
改良型胶布固定法在小儿经鼻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小妹 张燕 +1 位作者 刘恋 林玉芳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3期271-272,共2页
目的观察改良"I"型胶布固定法在小儿经鼻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9月我中心需经鼻气管插管的11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3-12月使用传统"Y"型固定方式的患儿56例作为对照组,2016年1-9... 目的观察改良"I"型胶布固定法在小儿经鼻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9月我中心需经鼻气管插管的11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3-12月使用传统"Y"型固定方式的患儿56例作为对照组,2016年1-9月使用改良"I"型固定法的患儿56例作为观察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布胶布固定、气管导管和护理。对两种固定方法引起的面部损伤率、鼻部压伤率、移位和脱出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引起的面部损伤率和鼻部压伤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移位和脱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I"型固定法能避免面部损伤,减少小儿经鼻气管插管引起的鼻部压伤,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胶布固定法 小儿 经鼻气管插管 皮肤损伤 护理
下载PDF
气管切开术在治疗头面颈部烧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玲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3年第5期277-278,279,共3页
目的探讨头面颈部烧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有关注意事项。 方法对36例头面颈部烧伤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36例病人均在伤后12-72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解除了上呼吸道梗阻,清除了下呼吸道分泌物,改善... 目的探讨头面颈部烧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有关注意事项。 方法对36例头面颈部烧伤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36例病人均在伤后12-72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解除了上呼吸道梗阻,清除了下呼吸道分泌物,改善了缺氧状况,提高了严重烧伤病人的治愈率。本组治愈31例(86.1%),死亡5例(13.9%)。结论对头面颈部烧伤尤其是吸入性损伤病人,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时间选择在伤后12小时内为宜,拔管选择在手术后2周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手术治疗 头面部 颈部 烧伤 临床意义 适应证 手术时机 吸入性损伤
下载PDF
脱细胞技术在气管组织工程构建中的应用展望
19
作者 王尧 钱军(综述) +3 位作者 孙云浩 季明明 朱敏 许建宁(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7期2263-2266,共4页
近年来,脱细胞技术在气管组织工程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如何更好地将脱细胞气管基质应用于临床仍需要深入的研究。本文将对气管组织工程中不同脱细胞技术的优缺点及在长段气管损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近年来,脱细胞技术在气管组织工程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如何更好地将脱细胞气管基质应用于临床仍需要深入的研究。本文将对气管组织工程中不同脱细胞技术的优缺点及在长段气管损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技术 气管组织工程 脱细胞气管基质 长段气管损伤 进展
下载PDF
一例犬气管破裂性损伤并发全身皮下气肿的诊断与治疗
20
作者 郝永峰 龚志成 《饲料博览》 CAS 2022年第3期64-66,共3页
一只年龄不详比熊犬,体重4.8 kg,因精神沉郁、运动不耐受、颌下淋巴结肿大到动物医院看诊,笔者通过病史调查、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初步诊断其为气管破裂性损伤并发全身皮下气肿,根据诊断结果对患犬采用手术治疗和术... 一只年龄不详比熊犬,体重4.8 kg,因精神沉郁、运动不耐受、颌下淋巴结肿大到动物医院看诊,笔者通过病史调查、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初步诊断其为气管破裂性损伤并发全身皮下气肿,根据诊断结果对患犬采用手术治疗和术后7 d的对症治疗,最终该犬经1个月治疗病情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破裂性损伤 全身皮下气肿 诊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