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司马光《通鉴》史论的内容特点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建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司马光《通鉴》史论寓论于史,是《通鉴》全书的有机 组成部分。它的突出特点是,以“礼治”的思想为核心评论历史是非,以君臣为中心论述致 治之道,以“鉴古”“考今”为目的服务于社会现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评述史事。《通鉴 》... 司马光《通鉴》史论寓论于史,是《通鉴》全书的有机 组成部分。它的突出特点是,以“礼治”的思想为核心评论历史是非,以君臣为中心论述致 治之道,以“鉴古”“考今”为目的服务于社会现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评述史事。《通鉴 》从纪事到史论都围绕着取鉴“资治”的原则,但史论部分更直接地体现了司马光的思想观 点和撰史目的,是《通鉴》的点晴之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通鉴》 史论 内容特点
下载PDF
Empress Wu Zetia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m: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Contemporary Implications
2
作者 SHI Yuxi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3年第11期564-568,共5页
The paper focuses on Wu Zetian,the only empress in China’s history,and her relationship with Buddhism.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book Zizhi Tongjian 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portrayal of Wu Zetian’s connec... The paper focuses on Wu Zetian,the only empress in China’s history,and her relationship with Buddhism.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book Zizhi Tongjian 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portrayal of Wu Zetian’s connection with Buddhism with the ancient texts of the Old Tang Book and the New Tang Book.It uses historical contextualism to analyze the epochal implications of these differences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Additionally,the paper discusses how historians downplayed or marginalized Wu Zetian’s achievements while emphasizing the negative aspects of her reign.Notably,historian Sima Guang,who was influenced by Confucianism and his own political situation,produced a biased description of Wu Zetian and the Buddhism which she promoted during her re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u Zetian Zizhi tongjian BUDDHISM character image implication of time
下载PDF
《詩》語間詁(一)
3
作者 董志翹 《汉语史研究集刊》 CSSCI 2014年第1期7-20,共14页
《詩·邶風·静女》中的'彤管'的解釋,是《詩經》研究史上的一樁公案。數千年来衆說紛纭,然總覺不盡人意。今谓'彤管'實即'彤管',而'菅'亦'蘭'也。'彤管'即'彤菅',亦... 《詩·邶風·静女》中的'彤管'的解釋,是《詩經》研究史上的一樁公案。數千年来衆說紛纭,然總覺不盡人意。今谓'彤管'實即'彤管',而'菅'亦'蘭'也。'彤管'即'彤菅',亦即'紅蘭',本文擬從文字、音韻、詞義及民俗諸方面略加論列,以就教於方家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詩經 彤管 彤菅 紅蘭
原文传递
明代后期宋史研究考论
4
作者 吴漫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8-144,共7页
明代后期统治基础动摇,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学者们纷纷从前朝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宋史研究进入繁荣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以纪传体全面总结宋代历史;二是以编年体梳理宋代历史进程;三是以纪事本末体凸显宋代重大史事;四是以传... 明代后期统治基础动摇,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学者们纷纷从前朝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宋史研究进入繁荣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以纪传体全面总结宋代历史;二是以编年体梳理宋代历史进程;三是以纪事本末体凸显宋代重大史事;四是以传记类史著补充正史。此期间问世的宋史著述在数量上明显多于前期,进一步丰富了宋史研究的成果,弥补了前期研究存在的不足;研究的史鉴目的尤为突出,黜虚征实的思想突显,史家修史的热情空前高涨,呈现出宋史研究的繁盛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后期 宋史 纪传体 通鉴 纪事本末体 宋人传记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资治通鉴》英译本语境重构探究之情态动词路径考察——以方志彤、张磊夫译本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许明武 聂炜 《外语电化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4-40,54,5,共9页
语境是交际发生和意义产生的场所。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本质是一个语境重构的过程,情态动词是译者为实现特定目的,重构文本情景语境的重要词汇语法资源。本研究构建了“情态动词—人际功能—语旨—情景语境”的语境重构考察路径... 语境是交际发生和意义产生的场所。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本质是一个语境重构的过程,情态动词是译者为实现特定目的,重构文本情景语境的重要词汇语法资源。本研究构建了“情态动词—人际功能—语旨—情景语境”的语境重构考察路径,选取情态用法极为考究的《资治通鉴》代表性英译本,借助语料库工具,考察译者在情态动词整体使用和量值分布两个维度的异同,探究其对译本情景语境重构的影响,以期对拓展语境视角的翻译研究有所裨益,并对当下典籍外译的现实关照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动词 语境重构 《资治通鉴》 语料库
原文传递
司马光施政理念在历史编纂中的表达——从《资治通鉴补》对原作的改动说起 被引量:3
6
作者 姜鹏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35,共14页
《资治通鉴》问世后,对其注释、订补、改写、续写之作不断出现。明代学者严衍的《资治通鉴补》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订补著作。在《资治通鉴》卷十六汉景帝后元三年、卷十七汉武帝建元元年这一段历史书写中,司马光采取了史实叙述与相关... 《资治通鉴》问世后,对其注释、订补、改写、续写之作不断出现。明代学者严衍的《资治通鉴补》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订补著作。在《资治通鉴》卷十六汉景帝后元三年、卷十七汉武帝建元元年这一段历史书写中,司马光采取了史实叙述与相关评论前后颠倒、错置,并对重要历史文献进行借用、删节以凸显己意的手法,用于表达自身的施政理念。严衍发现了这段文本中史实与评论颠倒、错置的问题,也发现了司马光对文献的删节使文献失去了原有意义,故在《资治通鉴补》中对这段文字进行了秩序调整,使之符合一般的书写逻辑。同时也将置于原书卷十六末尾一段借用自《史记·平准书》的文字删去,并根据《汉书》原文增补了卷十七开头经司马光删节的董仲舒《天人三策》。本文在分析、比较《资治通鉴》原文与严衍改订后的文字的基础上,指出《资治通鉴》中很多看似有"破绽"的地方,其实隐含了编纂者表达自身理念的深意。对其订补、改写反而消解了文本的原有写作语境,使作者力图借历史叙述予以表达的施政理念湮没不显,而成为一种单纯的历史叙述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严衍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补》
原文传递
朝鲜世宗朝之历史教育——以《资治通鉴》与《资治通鉴纲目》为中心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卫国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28,118,共11页
《资治通鉴》与《资治通鉴纲目》,高丽末年先后传入朝鲜半岛,产生了深远影响。朝鲜王朝国王经筵、世子教育、科举考试中,《通鉴》与《纲目》都是重要的史书。朝鲜世宗国王想法从明朝求书,刊印《通鉴》与《纲目》,组织文臣编纂《资治通... 《资治通鉴》与《资治通鉴纲目》,高丽末年先后传入朝鲜半岛,产生了深远影响。朝鲜王朝国王经筵、世子教育、科举考试中,《通鉴》与《纲目》都是重要的史书。朝鲜世宗国王想法从明朝求书,刊印《通鉴》与《纲目》,组织文臣编纂《资治通鉴训义》与《资治通鉴纲目训义》,充分显示他对二书的重视。他熟知《通鉴》故事,日常政事中,经常引用,以为资政之策。《通鉴》与《纲目》对朝鲜的影响,既是朝鲜政治与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朝史学交流的重要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纲目》 朝鲜世宗 朝鲜历史教育 中朝史学交流
下载PDF
《通鉴释文》所见宋代四川方音韵母特点 被引量:6
8
作者 邓强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通鉴释文》是宋代眉山人史炤所作的音义专书。该书音切中有一些属于中古不同韵之间的混注,亦不合于宋代通语,属于特例,分为四类:牙喉音一二等字相混;效摄与流摄相混;曾摄三等与一等相混;不同鼻音韵尾相混。这些混注反映了宋代四川方... 《通鉴释文》是宋代眉山人史炤所作的音义专书。该书音切中有一些属于中古不同韵之间的混注,亦不合于宋代通语,属于特例,分为四类:牙喉音一二等字相混;效摄与流摄相混;曾摄三等与一等相混;不同鼻音韵尾相混。这些混注反映了宋代四川方音韵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鉴释文》 宋代 四川方音 韵母
原文传递
莫高窟北区石窟所出刻本《资治通鉴》残片考订 被引量:6
9
作者 徐畅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7-72,共6页
在1988—1995年间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的考古发掘中,北区第64窟、137窟出土了共11片汉文残文书。荣新江先生首先将其比定为汉文《资治通鉴》。本文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考了残片的版本、年代。据其照片进行初步复原,残片应当为左右双栏,半叶... 在1988—1995年间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的考古发掘中,北区第64窟、137窟出土了共11片汉文残文书。荣新江先生首先将其比定为汉文《资治通鉴》。本文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考了残片的版本、年代。据其照片进行初步复原,残片应当为左右双栏,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一字的无音注大字建本《通鉴》,版心有刻工名"登"。通过与存世十一行无音注本《通鉴》的比较,可以发现,残片之刻本与张元济1918年购自广东,曾作为商务印书馆影印《四部丛刊》底本,建国后转入国家图书馆收藏(编号7372)的涵芬楼藏本《通鉴》为同版之别本。又据其不避宋讳及刻工姓名,可定为宋刻十一行本的元代覆刻本。借助B137窟的考古学年代及相关信息,可将残片年代进一步断于13世纪末到14世纪前中期。这反映了元代的敦煌与当时作为经济、文化中心的长江以南地区,依然保持着密切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区石窟 《资治通鉴》 版本 年代
下载PDF
学者译史与史家译史:译者身份对翻译过程影响举隅——以《资治通鉴》方志彤、张磊夫译本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聂炜 许明武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86,共6页
《资治通鉴》英译活动肇始于20世纪30、40年代,迄今为止,相关英译节译本已近10种。其中,以美国华裔学者方志彤和澳大利亚史学家张磊夫译本的学术影响力及接受度最甚。方志彤以原始资料研究“Quellenforschung”为目的,附注详考原作文献... 《资治通鉴》英译活动肇始于20世纪30、40年代,迄今为止,相关英译节译本已近10种。其中,以美国华裔学者方志彤和澳大利亚史学家张磊夫译本的学术影响力及接受度最甚。方志彤以原始资料研究“Quellenforschung”为目的,附注详考原作文献来源;张磊夫以启牖读者为目的,傍释详解原作历史事件之本因。鉴于两位译者在身份上具有显著特质,进而诉诸译者身份视阈,探讨译者个人身份对翻译过程的影响,为微观文字层面的翻译现象,寻求中观译者因素层面的释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治通鉴》 英译活动 译者身份 翻译过程
原文传递
补中通降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4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章谙鸣 韩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8年第6期31-33,共3页
[目的]比较补中通降方与吗丁啉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补中通降方治疗,对照组予吗丁啉片治疗。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与... [目的]比较补中通降方与吗丁啉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补中通降方治疗,对照组予吗丁啉片治疗。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与临床疗效差有关的治疗前症状等因素是呕吐、口苦、药物和嗳气。其中呕吐和嗳气呈负相关(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321、0.232),口苦和药物呈正相关(相对危险度分别为6.15、3.562)。[结论]补中通降法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症状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补中通降 中医药疗法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朱熹“八书”与《资治通鉴纲目凡例》真伪新考 被引量:5
12
作者 顾少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5-93,共9页
朱熹"八书"和《资治通鉴纲目凡例》的真伪问题是学界的一段公案。"八书"反映了庆元四年左右,赵师渊相助朱熹"整顿"《纲目》一事。这符合朱熹晚年将《纲目》纳入"整顿"新旧诸书的计划。更为重... 朱熹"八书"和《资治通鉴纲目凡例》的真伪问题是学界的一段公案。"八书"反映了庆元四年左右,赵师渊相助朱熹"整顿"《纲目》一事。这符合朱熹晚年将《纲目》纳入"整顿"新旧诸书的计划。更为重要的是,"八书"所显示的赵氏修订《纲目》的具体工作、朱熹对《纲目》条例的认知及行文措辞等细节,无一有违史实,足见"八书"出自朱熹之手,旁人断然无法伪造。"八书"为真是论定《凡例》真实的重要基础。通过"八书"可以确认《凡例》来源可信、可靠。同时,以朱熹其他文本中的相关表述审视《凡例》的主旨和细节,亦无违戾处。因此现存《凡例》系朱熹手定。至此"八书"和《凡例》的真伪悬疑得以化解,二者可被确定为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赵师渊 “八书” 《资治通鉴纲目凡例》
原文传递
《通鉴胡注表微》与陈垣先生的爱国思想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全明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15,共8页
陈垣先生的史学著作以饱含传统的爱国主义思想而闻名海内外 ,《通鉴胡注表微》就是一部典型的弘扬中华民族爱国、救国、强国精神的史学杰作。书中全面而系统地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思想 ,自始至终都洋溢着他热爱祖国的坚定信念。他认为 :爱... 陈垣先生的史学著作以饱含传统的爱国主义思想而闻名海内外 ,《通鉴胡注表微》就是一部典型的弘扬中华民族爱国、救国、强国精神的史学杰作。书中全面而系统地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思想 ,自始至终都洋溢着他热爱祖国的坚定信念。他认为 :爱国就是要热爱“父母国” ;爱国者就应救国 ;爱国精神的集中表现是胸怀祖国 ,对祖国尽职尽责 ;而救国之举主要表现为自立自强 ,救亡图存。作为执政者 ,爱国就是要热爱民众 ,安定民心 ,顺应民意 ;作为史学家 ,爱国就是要有超越前人的史学成果 ,通观历代兴亡史实 ,识其成败得失与诒谋臧否 ,为国家自强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作为教育家 ,爱国就是要提倡、振兴国学 ,弘扬和发展中国的学术文化 ,为国争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鉴胡注表微》 陈垣 爱国主义思想 民族精神
下载PDF
郊野公园景观营造探析——以杭州铜鉴湖大道配套工程(云栖公园)建设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帆 秦建中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35-38,共4页
郊野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也有独特的景观价值。通过对云栖公园设计及建设过程的总结和思考,对郊野公园定位、景观风格、山水格局、植物配置等方面进行探讨。通过郊野公园的建设,保留了当地的生态人文... 郊野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也有独特的景观价值。通过对云栖公园设计及建设过程的总结和思考,对郊野公园定位、景观风格、山水格局、植物配置等方面进行探讨。通过郊野公园的建设,保留了当地的生态人文资源,将原本荒废的城市边缘地带转变为可供居民休闲游憩的生态场所,形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郊野公园 铜鉴湖 云栖公园
下载PDF
王船山《读通鉴论》公私观的伦理向度与价值指向
15
作者 王泽应 王梦然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3,F0002,共9页
王船山《读通鉴论》中的公私观对历史上的公私观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批判性评析,并将公私从人的内在道德意识延伸至治国安邦、国家大义和文明延续的论域,使公私观包括个人修德、国家治理和文明发展诸方面的要义,将中国伦理文明的公私观发... 王船山《读通鉴论》中的公私观对历史上的公私观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批判性评析,并将公私从人的内在道德意识延伸至治国安邦、国家大义和文明延续的论域,使公私观包括个人修德、国家治理和文明发展诸方面的要义,将中国伦理文明的公私观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王船山公私观的伦理蕴含和价值指向表现在将公私观与义利观联系起来分析,深刻论述了“古今之通义”的至上价值;将公私观与兴衰观联系起来分析,深入探讨了“社稷轻而民为重”的价值机理;将公私观与历史观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深度揭示了“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的历史理性。弘扬王船山公私观的合理因素,对于我们培育社会主义公私观,培育正确的历史观、文明观、道德观,建设中华民族现代伦理文明,具有精神启迪和价值滋润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读通鉴论》 公私观
下载PDF
由“敬”至“用”:《御批通鉴辑览》在清代的社会境遇及变化
16
作者 周倩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2,共7页
《御批通鉴辑览》(简称《辑览》)在清代的社会境遇历经三个阶段的变化:其一,乾嘉至道光初年,被奉为官方权威,并在清廷重塑明末历史记忆的活动中充当依据之书。此阶段《辑览》政治意蕴凸显,人们的态度以“敬”为主。其二,道咸以降,《辑... 《御批通鉴辑览》(简称《辑览》)在清代的社会境遇历经三个阶段的变化:其一,乾嘉至道光初年,被奉为官方权威,并在清廷重塑明末历史记忆的活动中充当依据之书。此阶段《辑览》政治意蕴凸显,人们的态度以“敬”为主。其二,道咸以降,《辑览》囊括古今、论断权威、部头适中的特点,适应了太平天国战后恢复文教的需求,成为官书局优先刊刻、学校重点藏贮的史籍,人们逐渐认可其历史教育价值,成为士子学史必读书目,几有超越《史》《鉴》之势。其三,清末颁布科举新章,《辑览》因被定为乡、会试史论题的核心命题参考书而获得士人追捧。科举制度废除后,《辑览》仍被新式学堂使用,在新旧学制迭代的过渡时期充当历史教科书。《辑览》在清代的社会境遇总体呈现由“敬”至“用”的变化趋势,展示了官修史书走出书斋、服务社会的路径,是中国传统史学发挥社会功用的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御批通鉴辑览》 社会境遇 变化
下载PDF
宋元明普及性史书的东传朝鲜——以《少微通鉴节要》与《十八史略》为中心 被引量:4
17
作者 秦丽 《古代文明》 CSSCI 2019年第2期116-124,128,共10页
宋元明时期以来,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出版业的发达,产生了诸多普及性史书,江贽《少微通鉴节要》和曾先之《十八史略》即其典型代表。两书约在丽末鲜初传入朝鲜半岛,明人以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义例改订的版本迅速风靡朝鲜社会,成为朝... 宋元明时期以来,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出版业的发达,产生了诸多普及性史书,江贽《少微通鉴节要》和曾先之《十八史略》即其典型代表。两书约在丽末鲜初传入朝鲜半岛,明人以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义例改订的版本迅速风靡朝鲜社会,成为朝鲜各阶层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的重要渠道。曾、江二史在朝鲜王朝前期备受推崇,出现了诸多续补之书,但到朝鲜王朝后期,士人特别是实学学者受清代学术影响,针对两书展开了系统批评,不仅抨击其义例与内容不符之类形式方面的问题,也对书中所载史实的可靠性进行质疑。即便如此,两书在童蒙教育中仍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及性史书 《少微通鉴节要》 《十八史略》
下载PDF
郑振铎与铁琴铜剑楼藏书捐献
18
作者 蔡成普 李静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4年第7期46-50,61,共6页
郑振铎是著名藏书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奠基者,抗战时期因为国家抢购珍贵文献而与瞿氏结缘。1950年,郑振铎通过动员瞿氏捐献藏书、表彰捐书者、人员安置等一系列工作,将铁琴铜剑楼藏书化私为公。他推动形成中华人民共和... 郑振铎是著名藏书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奠基者,抗战时期因为国家抢购珍贵文献而与瞿氏结缘。1950年,郑振铎通过动员瞿氏捐献藏书、表彰捐书者、人员安置等一系列工作,将铁琴铜剑楼藏书化私为公。他推动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图书捐献热潮,为国家文化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振铎 铁琴铜剑楼 捐献 图书馆史
下载PDF
《通鉴节要续编》在明代的版本流变
19
作者 谢辉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2-41,共10页
刘剡所编《通鉴节要续编》,在明代被多次刊刻和改编,并远传欧洲,为明代通俗史书中影响较广者。约在明宣德四年,本书由建阳翠岩精舍刘文寿初次刊刻,分三十卷。现存诸本中属于此初刻本系统者,包括双桂书堂本、善敬书堂本与司礼监本。其后... 刘剡所编《通鉴节要续编》,在明代被多次刊刻和改编,并远传欧洲,为明代通俗史书中影响较广者。约在明宣德四年,本书由建阳翠岩精舍刘文寿初次刊刻,分三十卷。现存诸本中属于此初刻本系统者,包括双桂书堂本、善敬书堂本与司礼监本。其后出现大量添加字音字义类注释的版本,较早者为宣德九年尊德书堂刻本,后世流传不广,而弘治年间集中出现的一批带有“释义”的版本,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明代后期诸本的面貌,但其卷数仍为三十卷。约在明嘉靖年间,又相继出现了二十一卷本与二十卷本两种版本。前者曾经官方刊刻,以吉澄福建刻本为代表,后者则是最早传入欧洲的中国历史类典籍之一。二者都与弘治年间出现的“释义”本有密切关系,并都衍生出了改换书名与作者之本。弘治年间为本书文本变化的关键点,而嘉靖年间则是卷数变化的关键点。随着史学风气的转换与纲鉴类史书的兴起,本书在清代迅速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鉴节要续编》 通俗史书 史学风气 版本
下载PDF
《贞陵遗事》、《续贞陵遗事》辑考 被引量:4
20
作者 罗宁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29-36,共8页
令狐澄编撰的《贞陵遗事》和柳玭编撰的《续贞陵遗事》均记载唐宣宗轶事,是唐代两部具有小说性质的杂史,在《资治通鉴》中曾被采用,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惜均已亡佚。详考相关文献可知,令狐澄是令狐楚之子,曾为浙江西道观察使、中书舍... 令狐澄编撰的《贞陵遗事》和柳玭编撰的《续贞陵遗事》均记载唐宣宗轶事,是唐代两部具有小说性质的杂史,在《资治通鉴》中曾被采用,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惜均已亡佚。详考相关文献可知,令狐澄是令狐楚之子,曾为浙江西道观察使、中书舍人。柳玭是柳仲郢之子,曾为吏部侍郎、御史大夫,后贬为泸州刺史,卒于北归途中。二书佚文在《太平广记》、《资治通鉴考异》、《唐语林》等宋代书籍中有所保留,钩稽考订,前者可得佚文17条,后者5条,前书已为全璧,后者亦过三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贞陵遗事》 《续贞陵遗事》 令狐澄 柳玭 《资治通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