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白光共焦光谱测量金属薄膜厚度 被引量:29
1
作者 马小军 高党忠 +3 位作者 杨蒙生 赵学森 叶成钢 唐永建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2,共6页
为了精确测量自支撑金属薄膜厚度及其厚度分布,提出了基于白光共焦光谱传感器的金属薄膜厚度测量技术。介绍了该技术的测量原理及系统结构,研究了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利用相向对顶安装的白光共焦传感器组、精密位移平台并结合自制的薄... 为了精确测量自支撑金属薄膜厚度及其厚度分布,提出了基于白光共焦光谱传感器的金属薄膜厚度测量技术。介绍了该技术的测量原理及系统结构,研究了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利用相向对顶安装的白光共焦传感器组、精密位移平台并结合自制的薄膜厚度校准样品,实现了对厚度为10~100μm的自支撑金属薄膜的厚度及厚度分布的精确测量;通过研究系统的传感器测量不确定度、薄膜厚度校准样品不确定度、上下传感器安装误差及系统重复性测量误差,获得了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数据。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在0.12μm左右,基本满足惯性约束聚变(ICF)靶参数测量所需的稳定性好、测量精度高、非破坏性测量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共焦光谱 金属薄膜 膜厚测量 惯性约束聚变
下载PDF
薄膜润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1
2
作者 雒建斌 张朝辉 温诗铸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第7期84-89,共6页
薄膜润滑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广泛研究的新型润滑状态。它是界于弹流润滑和边界润滑之间的一种过渡润滑状态 ,有着自己独特的润滑规律。文章回顾了薄膜润滑的研究历史 ,包括薄膜润滑概念的提出、测试技术的发展、薄膜润滑的膜厚特性。
关键词 薄膜润滑 有序膜 膜厚测量 微结构
下载PDF
光学薄膜厚度的监控 被引量:7
3
作者 巨养锋 韩军 +2 位作者 黄钉劲 弥谦 刘木兴 《西安工业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87-90,共4页
提出了一种多层1/4波长膜系的薄膜厚度监控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在监控过程的同时得到膜层的光学常数且具有监控精度高的优点.
关键词 监控 薄膜 厚度 光学常数 光学薄膜
下载PDF
薄膜厚度对HfO_2薄膜残余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申雁鸣 贺洪波 +2 位作者 邵淑英 范正修 邵建达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2-415,共4页
HfO2薄膜是用电子束蒸发方法制备的,利用ZYGO干涉仪测量了基片镀膜前后曲率半径的变化,计算了薄膜应力。对样品进行了XRD测试,讨论了膜厚对薄膜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厚度HfO2薄膜的残余应力均为张应力,应力值随薄膜厚度的增加... HfO2薄膜是用电子束蒸发方法制备的,利用ZYGO干涉仪测量了基片镀膜前后曲率半径的变化,计算了薄膜应力。对样品进行了XRD测试,讨论了膜厚对薄膜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厚度HfO2薄膜的残余应力均为张应力,应力值随薄膜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当薄膜厚度达到一定值后,应力值趋于稳定。从微观结构变化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微结构演变引起的本征应力变化是引起薄膜残余应力改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O2薄膜 残余应力 膜厚 电子束蒸发
下载PDF
光学薄膜厚度监控——极值点判断方法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韩军 弥谦 杨晓军 《西安工业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05-109,共5页
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自动判读极值点的方法 .利用此方法可以在光学薄膜厚度监控过程中 ,实现计算机对规整λ/4膜系膜层厚度的自动监控 .此方法具有监控精度高。
关键词 自动监控 薄膜厚度 极值点 光学薄膜 计算机
下载PDF
极薄板高速轧制热划伤缺陷控制技术 被引量:10
6
作者 齐海峰 张晓峰 +3 位作者 唐伟 任新意 宁媛媛 常树林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83,共5页
分析了4号机架热划伤为犁沟作用所致的金属堆积,属于轧辊和带钢剐蹭产生的热状态下的机械划伤。解决划伤的策略为降低4号机架轧制速度和压下率,增加乳化液温度和浓度,从而降低金属区的变形热。提出了一种以降低热划伤为原则的轧制策略,... 分析了4号机架热划伤为犁沟作用所致的金属堆积,属于轧辊和带钢剐蹭产生的热状态下的机械划伤。解决划伤的策略为降低4号机架轧制速度和压下率,增加乳化液温度和浓度,从而降低金属区的变形热。提出了一种以降低热划伤为原则的轧制策略,在保持5号机架出口速度不变的前提下,将4号机架压下率从34.1%降低至29.8%,将5号机架压下率从14.0%增加至29.3%,将4号机架轧制速度从1615降低至1272m/min,从而降低了轧制区的温度。同时,提出了以乳化液浓缩变化为核心的润滑原则,通过将极薄规格镀锡基板的乳化液温度增加至55~60℃,乳化液S3箱质量分数提升至5.5%~7.0%,兼顾了轧制区内对油膜厚度和稳定润滑的要求以及轧制区外对轧辊和带钢强制冷却的要求。采取以上措施后,极薄板热划伤缺陷的发生率从12%降低至1%,带钢表面质量能够满足高端用户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薄板 热划伤 压下率 乳化液 油膜厚度
原文传递
单一蒸发源膜厚分布的均匀性 被引量:8
7
作者 付秀华 赵迪 +2 位作者 卢成 马国俊 鲍刚华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17-421,共5页
基于非余弦膜厚计算公式,提出了利用极坐标简化表征膜厚分布的方法,对单源电子束蒸发的光学薄膜的膜厚均匀性控制进行了研究,同时对修正板的放置位置进行了计算。相对于传统修正板置于蒸发源正上方的方法,采用极坐标法计算得到的修正板... 基于非余弦膜厚计算公式,提出了利用极坐标简化表征膜厚分布的方法,对单源电子束蒸发的光学薄膜的膜厚均匀性控制进行了研究,同时对修正板的放置位置进行了计算。相对于传统修正板置于蒸发源正上方的方法,采用极坐标法计算得到的修正板位置更有利于控制膜厚分布的均匀性。以蒸发H4和MgF2为例,分别对高、低折射率材料的修正板位置和形状进行计算,并利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制备单层膜,实测光谱均匀性偏差优于0.3%,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光学镀膜 膜厚均匀性 修正板
原文传递
BST薄膜的膜厚与铁电性能关系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宏伟 杨传仁 +2 位作者 符春林 高志强 赵莉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17,共3页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Ba.6Sr0.4TiO3(BST)薄膜,研究了不同膜厚的BST薄膜的介电偏压特性曲线和电滞回线。结果表明,当膜厚从250nm增加到650nm时,BST薄膜的εr、εr的电压变化率和最大极化强度分别从195,9%,4.7×10–6C/cm2逐渐...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Ba.6Sr0.4TiO3(BST)薄膜,研究了不同膜厚的BST薄膜的介电偏压特性曲线和电滞回线。结果表明,当膜厚从250nm增加到650nm时,BST薄膜的εr、εr的电压变化率和最大极化强度分别从195,9%,4.7×10–6C/cm2逐渐增加到1543,19%,30×10–6C/cm2,而矫顽场强随膜厚的变化较复杂。进一步分析发现,膜厚通过影响矫顽场强和最大极化强度进而影响铁电薄膜的电压非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BST薄膜 膜厚 铁电性能
下载PDF
基于激光外差干涉术的薄膜厚度测量方法 被引量:7
9
作者 时凯 苏俊宏 齐媛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3-477,共5页
针对光学薄膜厚度测量困难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外差干涉术的薄膜厚度测量方法。采用经典迈克尔逊干涉光路,利用外差干涉原理将薄膜厚度差转换为光程差,以精密位移平台为扫描机构实现薄膜厚度的逐行扫描测量。测量系统在恒温实验条件... 针对光学薄膜厚度测量困难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外差干涉术的薄膜厚度测量方法。采用经典迈克尔逊干涉光路,利用外差干涉原理将薄膜厚度差转换为光程差,以精密位移平台为扫描机构实现薄膜厚度的逐行扫描测量。测量系统在恒温实验条件下20 min内的漂移不超过8 nm,测量结果平均差小于1 nm,通过与椭圆偏振仪的测量结果比较,测量差值为12.97 nm,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干涉 外差 薄膜厚度 测量
下载PDF
精密电容式动态在线薄膜测厚仪的研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东光 李红民 郑义忠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16,共4页
介绍一种以8031单片机为核心,采用电容传感器对薄膜厚度进行动态在线测量的高精度高分辨率仪器。仪器采用反馈运算方法,使用驱动电缆技术,克服了电容传感器输出的非线性,并提高了仪器整机的抗干扰能力。测量结果在单片机系统的... 介绍一种以8031单片机为核心,采用电容传感器对薄膜厚度进行动态在线测量的高精度高分辨率仪器。仪器采用反馈运算方法,使用驱动电缆技术,克服了电容传感器输出的非线性,并提高了仪器整机的抗干扰能力。测量结果在单片机系统的控制下,实时进行数显,同时将被测过程量的变化情况通过TV板变成视频信号送入视频显示器,直观反映出测量结果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传感器 动态测量 薄膜测厚仪 厚度测量
下载PDF
纳米级薄膜厚度的精确测量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立超 《光机电信息》 2010年第10期45-49,共5页
对于纳米级多层膜来说,膜厚的精确测量至关重要。本文针对X射线衍射测量薄膜厚度的方法,对所能够获得的测量精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单层膜还是多层膜,实现样品台的精密装调都是获得膜厚精确测量结果的前提条件;而在实现了精密... 对于纳米级多层膜来说,膜厚的精确测量至关重要。本文针对X射线衍射测量薄膜厚度的方法,对所能够获得的测量精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单层膜还是多层膜,实现样品台的精密装调都是获得膜厚精确测量结果的前提条件;而在实现了精密装调的情况下,由于多层膜具有相对较窄的衍射峰,因此能够提取出更为精确的峰位数据,与单层膜相比,能够得到更精确的膜厚;经过合理地选择衍射峰,能够获得优于0.01nm的多层膜周期厚度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膜层 膜厚 X射线衍射
下载PDF
热蒸发制备大口径铝膜的膜厚均匀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樊彦峥 潘永强 +1 位作者 刘金泽 张达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21年第2期108-114,共7页
研究了1.1 m大口径镀膜机热蒸发制备金属铝膜的膜厚均匀性问题,针对旋转平面夹具分析了夹具高度H以及蒸发源与真空室中心轴距离L对铝膜膜厚均匀性的影响。当L=400 mm,H/L=1.10时,膜厚均匀性最好,不均匀性为9.614%,不均匀性随H/L的值增... 研究了1.1 m大口径镀膜机热蒸发制备金属铝膜的膜厚均匀性问题,针对旋转平面夹具分析了夹具高度H以及蒸发源与真空室中心轴距离L对铝膜膜厚均匀性的影响。当L=400 mm,H/L=1.10时,膜厚均匀性最好,不均匀性为9.614%,不均匀性随H/L的值增大而增大。当H=500 mm,H/L=1.47时,膜厚均匀性最好,不均匀性为4.487%,不均匀性随H/L的值减小而增大。进而引进了一个修正挡板函数,提出并设计了合适的修正挡板,膜厚均匀性由不加修正挡板时的17.8%改善到3.9%,从而解决铝薄膜厚度均匀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薄膜 铝膜 旋转平面夹具 膜厚均匀性 修正挡板
原文传递
基于CFD的刮板式薄膜蒸发器工艺计算及辅助设计系统 被引量:6
13
作者 贺小华 李庆生 +1 位作者 尹侠 陆小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66,共4页
以VisualBasic6.0为开发工具,开发了薄膜蒸发器辅助设计系统。该系统包括设计计算、参数化绘图、结果输出及管理系统四大部分。通过对薄膜蒸发器内各料液进行CFD分析,针对高粘度物料提出了一种物料膜厚计算方法。以此为基础,综合考虑CF... 以VisualBasic6.0为开发工具,开发了薄膜蒸发器辅助设计系统。该系统包括设计计算、参数化绘图、结果输出及管理系统四大部分。通过对薄膜蒸发器内各料液进行CFD分析,针对高粘度物料提出了一种物料膜厚计算方法。以此为基础,综合考虑CFD数值模拟得出的最佳进料量要求,实现薄膜蒸发器的工艺计算。薄膜蒸发器辅助设计系统的开发,结束了长期以来工艺计算采用手工计算或工程放大估算的现状,有效地缩短设计周期,加快设备的推广和应用,进一步提高其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蒸发器 CFD 工艺计算 辅助设计 液膜厚度
下载PDF
薄膜厚度和工作压强对室温制备AZO薄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俊双 叶勤 +1 位作者 曾富强 王权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5-48,共4页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室温下、普通玻璃基片上制备了AZO透明导电薄膜。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四探针测量了不同薄膜厚度和不同工作压强下所得样品的结构、电学和光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ZO薄膜均具有...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室温下、普通玻璃基片上制备了AZO透明导电薄膜。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四探针测量了不同薄膜厚度和不同工作压强下所得样品的结构、电学和光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ZO薄膜均具有六角纤锌矿结构,沿c轴择优取向生长;在可见光范围内,薄膜平均透过率约为80%;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加和工作压强的降低,薄膜的电阻率呈下降趋势;得到的薄膜最低方块电阻为7.5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AZO导电薄膜 薄膜厚度 工作压强 光电性能
下载PDF
膜厚对ITO薄膜的电学与光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罗远晟 陈松林 +4 位作者 马平 蒲云体 朱基亮 朱建国 肖定全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24-1026,共3页
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不同薄膜厚度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薄膜。利用X线衍射(XRD)、透射光谱、四探针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薄膜厚度(沉积时间)对ITO薄膜的结晶取向情况、透过率、电导率和表面形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 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不同薄膜厚度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薄膜。利用X线衍射(XRD)、透射光谱、四探针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薄膜厚度(沉积时间)对ITO薄膜的结晶取向情况、透过率、电导率和表面形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沉积时间(5 min)下制备的ITO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其方阻为17Ω/□,在可见光区域内的平均透过率为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氧化铟锡(ITO) 磁控溅射 薄膜厚度
下载PDF
不同波长对介质薄膜损伤阈值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邓小红 苏俊宏(指导)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20年第4期96-105,共10页
激光诱导损伤阈值(Laser-Induced Damage Threshold,LIDT)是衡量薄膜光学元件抗激光作用能力的重要指标,其大小受脉冲激光各种输出参数、激光作用方式、薄膜材料及制备方式以及损伤识别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K9玻璃为基底,采用离子... 激光诱导损伤阈值(Laser-Induced Damage Threshold,LIDT)是衡量薄膜光学元件抗激光作用能力的重要指标,其大小受脉冲激光各种输出参数、激光作用方式、薄膜材料及制备方式以及损伤识别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K9玻璃为基底,采用离子束辅助热蒸发沉积方法,分别制备了二氧化硅、二氧化铪和二氧化钛三种单层薄膜样片,实验在自主研制的多波长激光损伤阈值测试仪上进行,以1-on-1测量方式,分别用波长为1064 nm和532 nm的脉冲激光对三种材料的损伤阈值进行了测试,分析了不同波长下的损伤阈值影响规律。对不同厚度的三种薄膜材料在不同脉冲激光波长作用下的损伤阈值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三种薄膜在固定膜厚或膜厚有变化时,其损伤阈值都随激光波长的减小而降低,测试结论与理论预期相吻合。不同波长对介质薄膜损伤的影响规律,对薄膜制备及其损伤识别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损伤阈值 损伤识别 膜厚 波长
原文传递
不同方法测量铜薄膜厚度的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段青松 刘高斌 韩忠 《大学物理实验》 2018年第1期54-58,共5页
利用磁致溅射方法在玻璃基片上沉积不同厚度的铜膜。利用台阶仪、反射光谱法、四探针电阻法分别测量铜薄膜的形状膜厚、光学膜厚、电阻膜厚。总结了三种方法的测量精度、测量范围和局限性。
关键词 铜薄膜 形状膜厚 光学膜厚 电阻膜厚
下载PDF
动车组锥齿轮箱飞溅润滑特性及箱体结构改进 被引量:1
18
作者 邵帅 张开林 +2 位作者 姚远 刘逸 王正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0-1071,共12页
为了分析动车组齿轮箱的润滑机理,以某型螺旋锥齿轮传动齿轮箱为研究对象,运用移动粒子半隐式(MPS)法建立高精度的流场仿真模型.引入薄膜流动模型,对无滑移壁面边界条件进行改进,使移动粒子半隐式法具有预测液膜流动特性的功能.研究输... 为了分析动车组齿轮箱的润滑机理,以某型螺旋锥齿轮传动齿轮箱为研究对象,运用移动粒子半隐式(MPS)法建立高精度的流场仿真模型.引入薄膜流动模型,对无滑移壁面边界条件进行改进,使移动粒子半隐式法具有预测液膜流动特性的功能.研究输入齿轮转速、初始润滑油量对箱体内壁和齿轮表面的润滑油覆盖率、油膜分布特性及功率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箱体内壁面的润滑油覆盖率和液膜厚度主要受润滑油飞溅效应的影响,齿轮表面受到润滑油飞溅效应和自身运动的共同影响.功率损失分析显示,功率损失与输入齿轮转速和初始润滑油油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对高转速更敏感.对箱体结构进行改进,消除箱体凸台,扩大与输出齿轮的距离,该措施可以显著改善齿轮箱的润滑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箱 飞溅润滑 薄膜流动 油膜厚度 功率损失
下载PDF
磁控溅射法制备的五氧化二钒薄膜光电特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圣斌 左敦稳 +1 位作者 卢文壮 左杨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438-2445,共8页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选取溅射时间为15,25,30和45min,在蓝宝石衬底上沉积了V2O5薄膜。研究了其他实验参量不变,溅射时间不同对薄膜结构、薄膜厚度、表面形貌、电学及光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出的薄膜为单一组分的V2O5薄膜,...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选取溅射时间为15,25,30和45min,在蓝宝石衬底上沉积了V2O5薄膜。研究了其他实验参量不变,溅射时间不同对薄膜结构、薄膜厚度、表面形貌、电学及光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出的薄膜为单一组分的V2O5薄膜,其在(001)面有明显的择优取向。随着溅身时间的增加,结晶性能逐渐变强,晶粒尺寸也逐渐变大,而表面粗糙度值会逐渐降低;在晶体结构完整的基础上,随着溅射时间的增加,相变温度和经历的温度范围会逐渐增加,电学突变性能会降低。测试了薄膜在中红外波段的高低温透过率,结果显示:当膜厚为350nm,波长为5μm时,薄膜的透过率从25℃时的81%变为300℃的7%,变化幅度可达74%;所有薄膜相变前后透过率的比值均为9~13,表现出了非常突出的光学开关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O5薄膜 磁控溅射 溅射时间 薄膜厚度 电学性能 红外透过率
下载PDF
Influences of Film Thickness on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TaN_x Thin Films Deposited by Reactive DC Magnetron Sputtering 被引量:4
20
作者 Hongchuan Jiang Chaojie Wang Wanli Zhang Xu Si Yanrong Li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7期597-600,共4页
TaNx thin films were deposited on commercial polished Al2O3 ceramic substrates by reactive dc magnetron sputtering. The influences of the film thickness on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the samples were examined in det... TaNx thin films were deposited on commercial polished Al2O3 ceramic substrates by reactive dc magnetron sputtering. The influences of the film thickness on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the samples were examined in detail. It is found that the film thickness does not influence the phase structures of the TaNx thin films. The sheet resistances of the samples shift from 173 Ω/sq. to 7.5 Ω/sq. with the film thickness shifting from 30 nm to 280 nm.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ilm thickness from 30 nm to 280 nm, th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istance (TCR) of the samples shifts from negative value to positive value. When the film thickness is about 100 nm, TaNx thin films exhibits a near-zero TCR value (approximately -15×10^-6/℃). This fact implies that TaNx thin films with a null TCR can be obtained by adjusting the film thickness. The variation in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the TaNx thin films with the film thickness can be qualitatively explained by the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urface layer with high resistivity and negative TCR and TaNx layer with low resistivity and positive T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x thin films film thickness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istance (TCR) Sheet resistan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