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0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强化混凝去除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
作者 张声 谢曙光 +1 位作者 张晓健 王占生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9-22,共4页
总结了近年来利用强化混凝去除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研究 ,重点讨论了其作用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含量和成分会因水源地和时间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对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了解是保证强化混凝效果的基本前提。不同混... 总结了近年来利用强化混凝去除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研究 ,重点讨论了其作用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含量和成分会因水源地和时间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对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了解是保证强化混凝效果的基本前提。不同混凝条件下 ,强化混凝的主导作用机理不同。铁盐混凝剂、较低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混凝 水源水 天然有机物 机理 影响因素 水体污染 污染治理
下载PDF
悬浮生物填料床处理微污染原水硝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徐斌 夏四清 +1 位作者 高廷耀 胡晨燕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42-747,共6页
对采用新型悬浮填料床处理微污染原水硝化过程进行了探讨 .分析了自然挂膜条件下的工艺启动过程 ,研究了不同工况条件下 ,悬浮填料床硝化效果 .通过春、夏、秋和冬季的中试运行效果表明 :在温度适宜、停留时间 60min、填料填充率 50 %... 对采用新型悬浮填料床处理微污染原水硝化过程进行了探讨 .分析了自然挂膜条件下的工艺启动过程 ,研究了不同工况条件下 ,悬浮填料床硝化效果 .通过春、夏、秋和冬季的中试运行效果表明 :在温度适宜、停留时间 60min、填料填充率 50 %条件下 ,氨氮平均去除效率达到 77 6% .定义了氨氮填料表面负荷指数判断氨氮去除效果 .水温对硝化的影响较大 ,在低于2 0℃时 ,氨氮填料表面负荷随温度呈指数增长 ,高于该温度时则增长缓慢 ,但能维持较高水平 ;浊度对本工艺硝化影响较小 ;实验表明原水中氨氮浓度较低 ,硝化反应符合一级反应 ,其反应速率常数为 0 7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生物填料床 微污染原水 硝化 水处理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强化混凝去除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3
作者 李明 曾光明 +1 位作者 张盼月 蒋剑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9-111,共3页
介绍了强化混凝去除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研究现状。水源水的复杂性决定了所选用的强化混凝过程的复杂性。如何保证强化混凝去除天然有机物的处理效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混凝机理与动力学做出进一步研究,才能更好的对混凝过程进行... 介绍了强化混凝去除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研究现状。水源水的复杂性决定了所选用的强化混凝过程的复杂性。如何保证强化混凝去除天然有机物的处理效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混凝机理与动力学做出进一步研究,才能更好的对混凝过程进行系统的模拟和优化,从根本上解决强化混凝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混凝 原水 天然有机物
下载PDF
三峡库区香溪河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7
4
作者 张晓华 肖邦定 +2 位作者 陈珠金 惠阳 徐小清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9-273,共5页
长江三峡水库蓄水后 ,香溪河水环境条件将发生变化 ,也导致该流域内重金属环境化学行为的变化 ,有些金属的危害比现在会更大。为积累蓄水前的基本资料 ,在 1996~ 1997年春、夏、秋、冬四季采集了香溪河原水、沉积物、鱼类和植物样品 ,... 长江三峡水库蓄水后 ,香溪河水环境条件将发生变化 ,也导致该流域内重金属环境化学行为的变化 ,有些金属的危害比现在会更大。为积累蓄水前的基本资料 ,在 1996~ 1997年春、夏、秋、冬四季采集了香溪河原水、沉积物、鱼类和植物样品 ,并对所采集的鱼进行分类 ,分析这些样品中的Ca、Mg、As、Pb、Cd、Cr、Cu、Hg和Zn元素的含量。研究结果显示 ,香溪河局部地区因小金矿开发引起的Hg污染十分严重 ;洪水期 (7月 )原水中的Pb、Cd、Cr、Cu浓度大于枯水期 (1月 ) ;沉积物中Pb、Cd浓度在 7月最低 ,10月浓度达到全年最高点 ;原水中Pb、Cd、Cr、Cu重金属浓度均低于国家Ⅰ类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香溪河水中不同种鱼类的金属富集能力各不相同 ,鱼类的重金属富集系数顺序为Cd >Zn >Pb >Ca >Cu >Cr>Mg。统计分析表明鱼体中的Pb和Cd浓度分别与沉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特征 重金属 沉积物 原水 三峡库区 香溪河 水环境 水质监测
下载PDF
原水生物预处理的轻质滤料滤池和陶粒滤池运行效果对比 被引量:21
5
作者 桑军强 张锡辉 +1 位作者 张声 王占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43,共4页
以我国北方某水库水作为试验用原水 ,对比研究了采用biostyrene轻质滤料为填料的新型生物滤池和生物陶粒滤池对该原水进行生物预处理时的实际运行情况 .结果表明 ,作为一种生物预处理工艺 ,轻质滤料滤池处理过程可以明显地改善原水水质 ... 以我国北方某水库水作为试验用原水 ,对比研究了采用biostyrene轻质滤料为填料的新型生物滤池和生物陶粒滤池对该原水进行生物预处理时的实际运行情况 .结果表明 ,作为一种生物预处理工艺 ,轻质滤料滤池处理过程可以明显地改善原水水质 .对于该试验原水而言 ,轻质滤料滤池对CODMn的去除在 5 %~ 2 0 %之间 ,对NH+ 4 N的去除则达到 80 %~ 95 % ,出水浊度也得到一定程度地降低 ,说明该滤池用于饮用水水源生物预处理是可行的 .试验结果还表明 ,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 ,轻质滤料滤池对原水中的污染物 ,特别是对有机污染物和浊度的去除效率低于陶粒滤池 ,反冲洗过程对其运行效果的负面影响也比陶粒滤池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预处理 biostyrene 轻质滤料 生物陶粒滤池 原水 饮用水 反冲洗
下载PDF
藻类的三维荧光光谱辨别及算法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吕洪刚 张锡辉 +1 位作者 龚纯英 李云放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1-584,共4页
采用三维荧光技术分析了栅藻,微囊藻和小环藻的色素组成.通过对3种藻的特殊激发谱线的分析,采用435,485,525,630nm作为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c与藻蓝胆素的特征激发波长,采用684nm作为发射波长,建立了3种藻叶绿素浓度与藻密度的荧光... 采用三维荧光技术分析了栅藻,微囊藻和小环藻的色素组成.通过对3种藻的特殊激发谱线的分析,采用435,485,525,630nm作为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c与藻蓝胆素的特征激发波长,采用684nm作为发射波长,建立了3种藻叶绿素浓度与藻密度的荧光强度矩阵方程.根据水样的标准荧光光谱和4个激发波长可以计算出每种藻类的叶绿素浓度与藻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 叶绿素 原水
下载PDF
悬浮填料床生物预处理黄浦江原水中试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夏四清 徐斌 +1 位作者 高廷耀 刘新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77-981,共5页
采用一种新型悬浮填料对黄浦江原水进行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中试研究 .对原水在自然条件下的工艺启动过程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几种不同工况条件下污染物去除效果 .在水力停留时间 1h、气水体积比 0 .5 6情况下 ,氨氮处理效率可达到 70 %~... 采用一种新型悬浮填料对黄浦江原水进行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中试研究 .对原水在自然条件下的工艺启动过程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几种不同工况条件下污染物去除效果 .在水力停留时间 1h、气水体积比 0 .5 6情况下 ,氨氮处理效率可达到 70 %~ 80 % ,CODMn去除效率可达 10 % .实践证明 :采用该悬浮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具有挂膜时间短、氨氮去除效率高、气水体积比小、传质效果好、占地面积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预处理 原水 悬浮填料 工况条件 污染物去除效果
下载PDF
先导式水压溢流阀的设计 被引量:19
8
作者 贺小峰 王学兵 +2 位作者 嵇碧波 刘银水 李壮云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625-1628,1673,共5页
结合水介质的特性及典型先导式油压溢流阀的结构,分析了先导式水压溢流阀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先导式水压溢流阀。针对关键技术难题,在结构上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在溢流阀入口设置固定节流孔和二级节流主阀口... 结合水介质的特性及典型先导式油压溢流阀的结构,分析了先导式水压溢流阀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先导式水压溢流阀。针对关键技术难题,在结构上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在溢流阀入口设置固定节流孔和二级节流主阀口以减小气蚀;阀心上加组合密封件以减少泄漏和拉丝侵蚀;先导阀心尾端设置阻尼腔以抑制振动、噪声,提高先导阀的工作稳定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压传动 液压阀 先导式溢流阀 天然水 设计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原水中微量内分泌干扰物 被引量:21
9
作者 马晓雁 高乃云 +3 位作者 李青松 徐斌 乐林生 吴今明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0,共5页
提出了检测饮用水中几种微量存在的内分泌干扰物的仪器分析方法。检测对象包括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双酚A(BPA),壬基酚(NP),阿特拉津(Atrazine)等,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对水样进行预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 提出了检测饮用水中几种微量存在的内分泌干扰物的仪器分析方法。检测对象包括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双酚A(BPA),壬基酚(NP),阿特拉津(Atrazine)等,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对水样进行预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DMP,DBP,BPA,NP和Atrazine的超纯水加标回收率、原水加标回收率均可达到70%以上;对上海市饮用水水源黄浦江进行了初步的水质调查,分别检测出较高含量的二丁酯、双酚A、壬基酚和阿特拉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干扰物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原水
下载PDF
太湖原水pH值季节性变化规律及突变成因探索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雪 周洵 +1 位作者 李琴 蒋福春 《供水技术》 2015年第5期13-17,共5页
pH值高低波动是影响水厂制水生产的一大难题。通过对金墅水源地pH值变化规律及特性研究发现,太湖水体中pH值变化与温度、藻密度呈正相关关系,温度、藻密度偏高的季节pH值相对较高;pH值与水中浊度、溶解氧、碱度、氮、磷等营养物质呈反... pH值高低波动是影响水厂制水生产的一大难题。通过对金墅水源地pH值变化规律及特性研究发现,太湖水体中pH值变化与温度、藻密度呈正相关关系,温度、藻密度偏高的季节pH值相对较高;pH值与水中浊度、溶解氧、碱度、氮、磷等营养物质呈反相关关系;pH值与水中耗氧量、氨氮的关联性不明显;水体中pH值的升高主要与水草、藻类等水生植物生长有关,生长越好,pH值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原水 PH值 碱度
下载PDF
浙江省市级饮用水源地氨基甲酸酯农药的分析、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静 刘铮铮 +4 位作者 潘荷芳 叶伟红 孙晓慧 许行义 庞晓露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3-628,共6页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分析水体中痕量氨基甲酸酯农药,在5min之内完成15种氨基甲酸酯农药的分析,回收率为80.4%—120.7%,相对标准偏差为0.7%—12.0%,检测限为0.005ng.l-1—0.2ng.l-1.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浙江省市级饮用水源地...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分析水体中痕量氨基甲酸酯农药,在5min之内完成15种氨基甲酸酯农药的分析,回收率为80.4%—120.7%,相对标准偏差为0.7%—12.0%,检测限为0.005ng.l-1—0.2ng.l-1.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浙江省市级饮用水源地水体中氨基甲酸酯农药污染现状及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涕灭威、灭多威、克百威检出率较高,浓度分别为0.86ng.l-1—29.0ng.l-1、<0.1ng.l-1—170ng.l-1、<0.01ng.l-1—14.0ng.l-1.河流型水源地水体中氨基甲酸酯农药污染比水库型水源地严重.饮用水源地氨基甲酸酯农药污染最大个人平均年风险为1.4×10-11a-1,涕灭威贡献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地 氨基甲酸酯农药 分析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
下载PDF
纤维球滤料直接过滤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熊岚 秦戌生 何少华 《中南工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33-37,48,共6页
研究了纤维球滤料在未投加凝聚剂直接过滤浊度较高原水的效果 ,结果表明进水浊度为 50~ 1 50度时 ,采用 1 0~ 2 0 m·h- 1的较高滤速 ,纤维球滤料的过滤效果良好 ,运行工况稳定、截污量大、过滤周期长 ,且不需要投加凝聚剂 ;与石... 研究了纤维球滤料在未投加凝聚剂直接过滤浊度较高原水的效果 ,结果表明进水浊度为 50~ 1 50度时 ,采用 1 0~ 2 0 m·h- 1的较高滤速 ,纤维球滤料的过滤效果良好 ,运行工况稳定、截污量大、过滤周期长 ,且不需要投加凝聚剂 ;与石英砂滤料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球 原水直接过滤 水处理 滤料 试验
下载PDF
源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洪斌 高廷耀 周增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3-66,共4页
本文介绍了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污染水源水的原理 ,综述了两种类型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在源水处理中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和生产性应用现状。
关键词 源水 生物接触氧化 水处理 生化动力学 微生物学
下载PDF
潜流人工湿地低温下黄河原水预处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旭 于水利 +2 位作者 张洪洋 修春海 严晓菊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0-73,共4页
在低温条件下(水温0.3—15.9℃),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在玉清湖水库进水口处对入库黄河水进行预处理试验研究,考察了低温下黄河原水预处理效果,比较了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及其变化趋势,同时考察了... 在低温条件下(水温0.3—15.9℃),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在玉清湖水库进水口处对入库黄河水进行预处理试验研究,考察了低温下黄河原水预处理效果,比较了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及其变化趋势,同时考察了进水污染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运行期间,潜流人工湿地有较好的处理效果,COD、TP、TN、NH4^+-N的平均去除率均分别达到43.13%、40.86%、42.56%、43.26%。根据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出水中COD达到Ⅰ类,TP平均值达到Ⅱ类,TN平均值达到Ⅴ类;NH4^+-N平均值达到Ⅱ类。处理效果与温度正相关,在现有的水力负荷变化范围内(0.6—1.2m·d^-1),系统处理效果无明显差别。同时发现,由于本实验的进水负荷低,系统去除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今后的研究可以适当提高负荷,充分利用系统的净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人工湿地 低温 原水 预处理效果
下载PDF
火电厂废水排放控制政策法规与技术路线综述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阳 胡大龙 +4 位作者 黄倩 许臻 王璟 吴火强 王博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1-138,共8页
火电厂取用水和排水现状与排污许可证要求有一定差距,火电厂废水排放控制工作势在必行。对比了节水与废水治理相关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结合取用水与排水实际情况,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废水排放控制技术路线,包括火电厂废水排放控制目标与... 火电厂取用水和排水现状与排污许可证要求有一定差距,火电厂废水排放控制工作势在必行。对比了节水与废水治理相关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结合取用水与排水实际情况,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废水排放控制技术路线,包括火电厂废水排放控制目标与原则,原水预处理、脱硫废水处理、其他废水处理等技术路线;此外,还给出了末端废水处理技术路线,为火电厂开展相关改造提供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废水排放控制 排放标准 原水 脱硫废水 末端废水 技术路线
下载PDF
自来水处理工艺对溶解相中全氟化合物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鸿 陈清武 +4 位作者 王鑫璇 柴之芳 沈金灿 杨波 刘国卿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467-3473,共7页
为探究自来水原水到出厂水各处理环节对自来水中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残留的影响,了解原水中PFCs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应用WAX固相萃取分离富集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深圳市某自来水厂一年间原... 为探究自来水原水到出厂水各处理环节对自来水中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残留的影响,了解原水中PFCs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应用WAX固相萃取分离富集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深圳市某自来水厂一年间原水、出厂水及絮凝池、沉降池、砂滤池、臭氧+活性炭池出水溶解相中13种PFCs的残留水平.结果表明,原水和出厂水中ΣPFCs残留呈春夏高而秋冬低的趋势,检出的PFCs呈中短链(C≤10)长链(C≥11)的分布,而全氟辛烷磺酸是PFCs最典型残留种态.在原水经过的5个处理环节中,臭氧+活性炭、沉降和砂滤具有PFCs去除效应,然而絮凝和液氯消毒却分别使短链(C≤6)和中链(10≥C≥7)PFCs显著上升,导致出厂水中ΣPFCs浓度较原水增加了10%~44%.但出厂水中PFCs残留远低于其限值,尚不足以影响人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全氟辛烷磺酸 全氟辛酸 自来水处理工艺 原水 出厂水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原文传递
粉末活性炭去除原水中铊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巢猛 胡小芳 余素华 《供水技术》 2015年第3期1-3,共3页
为应对原水突发性铊污染,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吸附法去除原水中不同浓度的铊污染物的效果。结果表明,原水中铊含量为0.15μg/L时,投加30 mg/L的粉末活性炭,出水铊质量浓度低于0.1μg/L;原水中铊含量为0.2μg/L时,投加50 mg/L的粉末活性炭,... 为应对原水突发性铊污染,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吸附法去除原水中不同浓度的铊污染物的效果。结果表明,原水中铊含量为0.15μg/L时,投加30 mg/L的粉末活性炭,出水铊质量浓度低于0.1μg/L;原水中铊含量为0.2μg/L时,投加50 mg/L的粉末活性炭,出水铊质量浓度为0.13μg/L,再投加30 mg/L的粉末活性炭时,出水铊质量浓度低于0.1μg/L。采用粉末活性炭吸附法,可有效应对原水中铊污染物含量不超过0.2μg/L的突发性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水 粉末活性炭 吸附
下载PDF
南方某市供水管网锰致“黄水”问题的成因与控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徐洪福 李贵伟 +2 位作者 金俊伟 石宝友 丁元勋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共5页
南方某市多年来频发管网"黄水"问题,尤其在2014年,仅在某供水片区就发生了多起"黄水"事件。从用户投诉入手,分析了该区"黄水"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管段冲洗和管网水取样发现,以锰为主、锰和铁对"黄... 南方某市多年来频发管网"黄水"问题,尤其在2014年,仅在某供水片区就发生了多起"黄水"事件。从用户投诉入手,分析了该区"黄水"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管段冲洗和管网水取样发现,以锰为主、锰和铁对"黄水"形成均有贡献,管网内锰的沉积是"黄水"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该市历年"黄水"事件发现,原水高锰浓度与管网"黄水"直接关联。传统工艺无法应对原水锰浓度的升高;由于缺乏原水锰浓度监测的及时反馈,高锰酸钾氧化法也不能有效控锰。该市和其他地方的案例都表明,0.1 mg/L的锰控制水平不能有效抑制"黄水"的发生。当出厂水锰均值持续低于0.005 mg/L时,监测到管网内沉积锰发生轻度释放,锰实现负累积。为控制"黄水",需要提高原水锰的监测和出厂水锰的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黄水 沉积 原水 出厂水
原文传递
原水水质在管道输送中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3
19
作者 曲志军 尤作亮 徐洪福 《供水技术》 2007年第2期5-9,共5页
对比研究了预加氯和未预加氯两种条件下原水水质在输送管道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原水预氯化可以抑制藻类在管道中的生长繁殖,并提高原水的溶解氧浓度。原水预氯化会生成多种有害副产物,增加水的致突变活性,形成大量对人体有害的卤代... 对比研究了预加氯和未预加氯两种条件下原水水质在输送管道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原水预氯化可以抑制藻类在管道中的生长繁殖,并提高原水的溶解氧浓度。原水预氯化会生成多种有害副产物,增加水的致突变活性,形成大量对人体有害的卤代有机物,因此氯的投量不宜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水输送 水质变化 预氯化
下载PDF
Bromate ion formation in dark chlorination and ultraviolet/chlorination processes for bromide-containing water 被引量:11
20
作者 HUANG Xin GAO Naiyun DENG Y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46-251,共6页
Bormate (BrO3^-) is a carcinogenic chemical produced in ozonation or chlorination of bromide-containing water. Although its formation in seawater with or without sunlight has been previously investigated, the format... Bormate (BrO3^-) is a carcinogenic chemical produced in ozonation or chlorination of bromide-containing water. Although its formation in seawater with or without sunlight has been previously investigated, the formation of bromate in dilute solutions, particularly raw water for water treatment plant, is unknown. In this article, the results of bench scale tests to measure the formation rates of bromate formation in dilute solutions, including de-ionized water and raw water from Yangtze River, were presented in dark chlorination and ultraviolet (UV)/chlorination processes. And the effects of initial pH,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NaOCl, and UV light intensity on bromate formation in UV/chlorination of the diluted solutions were investigated. Detectable bromate was formed in dark chlorination of the two water samples with a relatively slow production rate. Under routine disinfecting conditions, the amount of formed bromate is not likely to exceed the national standards (10 μg/L). UV irradiation enhanced the decay of free chlorine, and, simultaneously, 6.6%-32% of Br^- was oxidized to BrO3^-. And the formation of bromate exhibited three stages: rapid stage, slow stage and plateau.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pH = 4.41-11.07, CCl2= 1.23-4.50 mg/L), low pH and high chlorine concentration favored the generation of bromate. High light intensity promoted the production rate of bromate, but decreased its total generation amount due to acceleration of chlorine decom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MATE CHLORINATION raw water Yangtze River ultraviolet (UV) irradi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