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民初(1897-1915)的农学报刊及对现代农业科技的传播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冬冬 郝拉娣 赵子仪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28-833,共6页
【目的】研究了清末民初(1897-1915)的农学报刊,探求了农学报刊与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文献调研和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农学报刊在中国创办、发展、传播的基本状况及其历史作用。【结果】农学报刊引入了现代西方农业理... 【目的】研究了清末民初(1897-1915)的农学报刊,探求了农学报刊与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文献调研和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农学报刊在中国创办、发展、传播的基本状况及其历史作用。【结果】农学报刊引入了现代西方农业理念,推动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结论】清末民初的农学报刊促进了现代传播业的发展,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农学报刊 科技传播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清末民初”叙述 被引量:3
2
作者 冯仰操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34-41,共8页
近百年来,植根于不同的历史语境、理论资源和史家手笔,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产生了大量性质各异的"清末民初"叙述,不同时期在编排体例、性质的限定、整体的成就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民国时期,史家多持新文学的立场,从新旧并存的过... 近百年来,植根于不同的历史语境、理论资源和史家手笔,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产生了大量性质各异的"清末民初"叙述,不同时期在编排体例、性质的限定、整体的成就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民国时期,史家多持新文学的立场,从新旧并存的过渡时代转为前缀式的新文学源头,在价值判断、叙述范围上为后世奠定基本框架;1949年以后,史家先后受"新民主主义"历史观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的影响,经历了基本回避到重新发掘的过程,却因积累不足而遗憾重重;近年来,在新的史料、史观、史体的推动下,涌现了众多代表性的文学史著,更为丰富而多元,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清末民初 历史叙述
下载PDF
清末民初女工传习所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白中阳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439-445,共7页
清末民初,在西方职业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国内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下,民间兴起了兴办女学的浪潮。其中以女工传习所的发展、变化尤为突出,就种类而言,该时期的女工传习所可分为刺绣传习所、蚕桑传习所、编制传习所等诸多类别。作为近代女子... 清末民初,在西方职业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国内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下,民间兴起了兴办女学的浪潮。其中以女工传习所的发展、变化尤为突出,就种类而言,该时期的女工传习所可分为刺绣传习所、蚕桑传习所、编制传习所等诸多类别。作为近代女子职业教育的胚胎,女工传习所不仅提高了女性的生产和生存技能,缓解了部分女性在就业和生计等问题上存在的困境。而且在破除传统思想、观念对女性的身心禁锢上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尽管,该时期的女工传习所还有很多缺陷,但女工传习所的出现和推广客观上推动了近代女性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女工传习所 刺绣 蚕桑教育
下载PDF
张謇治淮述评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家富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6,共6页
清末民初淮河流域水灾濒发,身为绅商的张謇目睹灾害给淮河流域人们带来的巨大损失,忧心忡忡,决心要下大工夫治理淮河。他不仅多次上书中央和各地方政府,提出治理淮河的计划和方案,而且还亲身投入到淮河及其他河系的水利治理。张謇治理... 清末民初淮河流域水灾濒发,身为绅商的张謇目睹灾害给淮河流域人们带来的巨大损失,忧心忡忡,决心要下大工夫治理淮河。他不仅多次上书中央和各地方政府,提出治理淮河的计划和方案,而且还亲身投入到淮河及其他河系的水利治理。张謇治理淮河的精神以及为治理淮河所积累的经验,为后人从事淮河整治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謇 治理 淮河 清末民初
下载PDF
第一次启蒙文学思潮与清末民初小说
5
作者 司新丽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09年第4期125-128,共4页
第一次启蒙文化思潮发端于洋务运动,甲午海战的惨败促成了维新变法运动,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启蒙;而中国第一次启蒙文学思潮真正开始于1902—1903年,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与《饮冰室诗话》把第一次启蒙文学思潮推向高潮。晚清四... 第一次启蒙文化思潮发端于洋务运动,甲午海战的惨败促成了维新变法运动,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启蒙;而中国第一次启蒙文学思潮真正开始于1902—1903年,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与《饮冰室诗话》把第一次启蒙文学思潮推向高潮。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已经超越了启蒙影响下的政治意识觉醒进入了深层文化意识觉醒。1907年后鲁迅的启蒙侧重于社会改造,侧重于人的觉醒。民国初年鸳鸯蝴蝶派小说所诠释的启蒙意义填补了第一次启蒙文学思潮和第二次启蒙文学思潮之间的空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文学思潮 清末民初 小说
下载PDF
清末民初翟城村农业科技的改良与推广
6
作者 刘宏 贺彬 《经济论坛》 2021年第3期125-132,共8页
清末民初,直隶省定县翟城村曾在全国率先实行村级自治,开创了民国乡村自治的先河;1926—1929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又选择翟城村为其平民教育的实验基地。无论是翟城村当局,还是平教会,均重视以科技手段发展农业生产,遂使翟城村农业科... 清末民初,直隶省定县翟城村曾在全国率先实行村级自治,开创了民国乡村自治的先河;1926—1929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又选择翟城村为其平民教育的实验基地。无论是翟城村当局,还是平教会,均重视以科技手段发展农业生产,遂使翟城村农业科技改良取得一定成效。在总结清末民初国内外农业科技进步的大背景下,文章具体展现翟城村(包括平教会)农业科技改良、推广的成绩与经验,并揭示其对于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近代化 农业科技 清末民初 翟城村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下载PDF
清末民初公立高校校长任命机制研究
7
作者 李海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2-108,共7页
清末民初的公立高校政治特征鲜明,而这种特征又在任命方式、职务级别、职权范围等方面成为左右公立高校校长任命机制的强势力量。清末民初公立高校校长的任命机制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传统模式。这一阶段法规政策逐步健全,但因时局动荡乃执... 清末民初的公立高校政治特征鲜明,而这种特征又在任命方式、职务级别、职权范围等方面成为左右公立高校校长任命机制的强势力量。清末民初公立高校校长的任命机制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传统模式。这一阶段法规政策逐步健全,但因时局动荡乃执行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高校 校长任命 清末民初
下载PDF
清末民初云南地方法治的社会政治环境考察——以中央与地方关系为视角
8
作者 马雁 《昆明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78-83,共6页
在中央新政改革和云南地方自治逐步推进的特殊背景下,清末民初的云南地方法治运行及其条件十分复杂,它以消除领事裁判权的存在及其割裂司法权的威胁等为动因,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影响,国家、地方官员、地方精英等各方... 在中央新政改革和云南地方自治逐步推进的特殊背景下,清末民初的云南地方法治运行及其条件十分复杂,它以消除领事裁判权的存在及其割裂司法权的威胁等为动因,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影响,国家、地方官员、地方精英等各方力量彼此博弈与妥协的动态过程。其正向意义是奠定了地方自治的前提,为宪政发展作了准备;其负面效应则是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法治力量在地方的客观性弥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清末民初 地方法治 政治环境 中央政权 地方政权
下载PDF
亲民意·树理念·铸新知——清末民初的农学报刊与现代农学传播
9
作者 张冬冬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55-160,共6页
考察清末民初农学报刊,是为试图探求农学报刊与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采用文献调研和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农学报刊在中国创办、发展、传播的基本状况及其历史作用。结果表明,农学报刊引入了现代西方农业理念,推动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 考察清末民初农学报刊,是为试图探求农学报刊与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采用文献调研和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农学报刊在中国创办、发展、传播的基本状况及其历史作用。结果表明,农学报刊引入了现代西方农业理念,推动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清末民初的农学报刊促进了现代传播业的发展,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农学报刊 科技传播
下载PDF
清末民初小说与报刊业之关系探略 被引量:20
10
作者 郭浩帆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5-50,共6页
清末民初是中国新闻事业开始发达的时代,与此同时,近代化报刊也逐渐成为当时小说的主要载体和传播媒介。清末民初的小说与报刊业始终保持着密切而微妙复杂的关系。在清末,小说与新闻业呈同步发展的态势;而到民初,与新闻界长期遭受打击... 清末民初是中国新闻事业开始发达的时代,与此同时,近代化报刊也逐渐成为当时小说的主要载体和传播媒介。清末民初的小说与报刊业始终保持着密切而微妙复杂的关系。在清末,小说与新闻业呈同步发展的态势;而到民初,与新闻界长期遭受打击和镇压的命运相反,小说事业却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兴盛时期。清末民初的小说有80%登载在报刊上,民初的登载率又远高于清末。除小说专门杂志外,文艺报刊和报纸副刊以及一些综合性报刊也大量登载小说。其中,小说产量与小说杂志数量的走势基本吻合,这说明小说杂志始终是小说和小说理论发表的最主要阵地。以小说杂志为代表的近代报刊业的兴盛促成了中国小说传播方式的变革,并成为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主要载体和推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小说 报刊业 小说杂志 传播媒介
下载PDF
清末民初(1902—1927)商会网络结构探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洪振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0-86,共7页
清末民初中国商会网络结构基本发育成熟。清末民初各种新式社团纷设 ,商会尤为突出 ,它不仅量上发展迅速 ,几乎布及全国各地 ,而且通过扩大自身影响 ,把众多新式社团网络在周围。因此 ,中国商会网络结构一方面完成了时空上量的铺张 ,另... 清末民初中国商会网络结构基本发育成熟。清末民初各种新式社团纷设 ,商会尤为突出 ,它不仅量上发展迅速 ,几乎布及全国各地 ,而且通过扩大自身影响 ,把众多新式社团网络在周围。因此 ,中国商会网络结构一方面完成了时空上量的铺张 ,另一方面不仅完成了商会自身组织结构的拓展 ,由三级发展到四级 ,且完善了以商会为核心的层级结构 ,形成了四大结构层次 :核心层次、亚核心层次、协作性层次与边缘性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1902-1927年 商会网络结构 地区分布 层级结构 发展历史
下载PDF
一部宪法与一个时代——《美国宪法》在清末民初的传入及对民初中国立宪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聂资鲁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7-123,共17页
在世界法制史上,法律移植和法律融合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各国法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宪法》输入中国,并对中国发生影响的过程,就是中国移植《美国宪法》及其制度,并以之为蓝本改造本土法,使两者并存融合的过程。探究这一问... 在世界法制史上,法律移植和法律融合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各国法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宪法》输入中国,并对中国发生影响的过程,就是中国移植《美国宪法》及其制度,并以之为蓝本改造本土法,使两者并存融合的过程。探究这一问题,对于正确认识我国近代法制,以及在转型时期如何吸收外国法都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值得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宪法 清末民初 中国立宪 影响 法律移植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萍乡煤矿的市场角色转换及其历史启示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海涛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91,共18页
萍乡煤矿创办后,煤焦产量整体呈逐年递增态势,实际产量在一战时期达到顶峰,之后逐年下滑。清末民初萍矿煤炭年产量始终未突破百万吨大关。在此期间,汉冶萍的燃料需求与萍矿的供应能力二者间供需结构的不断变化,直接推动萍矿市场角色的转... 萍乡煤矿创办后,煤焦产量整体呈逐年递增态势,实际产量在一战时期达到顶峰,之后逐年下滑。清末民初萍矿煤炭年产量始终未突破百万吨大关。在此期间,汉冶萍的燃料需求与萍矿的供应能力二者间供需结构的不断变化,直接推动萍矿市场角色的转换:清末萍矿在充分满足汉冶萍燃料之需的同时,具备向社会市场投放大量煤焦的能力,故在一段时期内,具有冶金燃料生产企业和煤炭生产销售企业的双重身份。1913年后,萍矿在满足汉冶萍燃料需求的同时,渐无余力兼顾社会用煤市场,导致其市场角色趋向单一化,专为冶金燃料生产企业。1925年,汉冶萍停止钢铁冶炼活动,萍矿被迫转型为煤炭生产销售企业。但沉重的历史包袱与严峻的现实挑战使萍矿无法适应新的市场角色,始终无法恢复生机活力。回顾历史,汉冶萍公司在民国初年未能充分考虑基础原料供应问题,执行了一条极为冒进的规模扩张战略,以致重蹈历史覆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萍乡煤矿 汉冶萍公司 市场角色
原文传递
近代新闻界的“事实”概念及其话语变迁——从徐宝璜的“新闻”定义谈起 被引量:9
14
作者 操瑞青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3,共18页
古代中国早有“事实”之说,并在“虚-实”对应的话语框架中被国人长期使用。而清末对译英文“Fact”的“事实”则源自日本,构成“事实(客观)-理论(主观)”二元对应的话语框架。此框架被引入报界后,转化为新闻思想领域关于“事实”和“... 古代中国早有“事实”之说,并在“虚-实”对应的话语框架中被国人长期使用。而清末对译英文“Fact”的“事实”则源自日本,构成“事实(客观)-理论(主观)”二元对应的话语框架。此框架被引入报界后,转化为新闻思想领域关于“事实”和“言论”关系的话语辨析,影响深远。清末侧重“言论”的作用,主张“言论为事实之母”,民初则突出“事实”的地位,强调“言论必于事实上负责任”。文章指出,两种“事实”概念在清末是分离的,至民初则结合到一起,它们最终促成彼时新闻界重“事实”轻“言论”的认知取向。此种取向,为“五四”时期新闻本位思想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新闻思想 事实 徐宝璜
原文传递
论清末民初文学翻译中的叙事建构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文静 陈颖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164,共3页
清末民初的文学翻译有其显著的特点,译者不再仅是被动地参与语码转换,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译文叙事。因此对原作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写在这一时期较为普遍。然而,对于这一通过语际改写建构译文叙事的现象却鲜有研究。国际著名翻译理论家Mona... 清末民初的文学翻译有其显著的特点,译者不再仅是被动地参与语码转换,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译文叙事。因此对原作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写在这一时期较为普遍。然而,对于这一通过语际改写建构译文叙事的现象却鲜有研究。国际著名翻译理论家Mona Baker借用叙事学理论阐释翻译叙事建构,为我们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我们探究这一时期译者如何通过不同策略建构译文叙事,使翻译成为社会变革以及创建新文学和新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视角 翻译建构 清末民初 Mona Baker
下载PDF
清末民初实业救国思潮及其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姚琦 《韶关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7-71,共5页
清末民初,以发展国计民生、谋求国家富强为宗旨,以工商立国、振兴实业为主要内容的实业救国思潮迅速兴起,成为近代中国进步的社会思潮之一。清末民初的实业救国思潮是在清末民族危面的刺激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下兴起的... 清末民初,以发展国计民生、谋求国家富强为宗旨,以工商立国、振兴实业为主要内容的实业救国思潮迅速兴起,成为近代中国进步的社会思潮之一。清末民初的实业救国思潮是在清末民族危面的刺激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下兴起的。它丰富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想和经济学说,推动了清末民初中国的实业建设和早期现代化进程,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形成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实业救国 政治思想 民族危机 民族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
下载PDF
清末民初民俗习惯的社会角色及法律地位 被引量:8
17
作者 眭鸿明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8-195,共8页
清末民初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家族势力的拓展以及国家政权的更替,使得民俗习惯成为社会生活与法律调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间,国家机构开展了两次全国性的民商事习惯调查运动,反映了统治者对民商事习惯的立法和司法价值的基本认同... 清末民初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家族势力的拓展以及国家政权的更替,使得民俗习惯成为社会生活与法律调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间,国家机构开展了两次全国性的民商事习惯调查运动,反映了统治者对民商事习惯的立法和司法价值的基本认同;民初的司法机关积极援用民俗习惯进行审判活动,为后世留下了诸多有益的历史经验;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广泛关注风俗民情,尊重本土资源的文化氛围。不过,相对于政治国家强势的权力构造及"法律形式主义"体制,民俗习惯在政治与社会生活中,总体还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民俗习惯 社会角色 法律地位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1905—1936)法律辞书的编纂与出版 被引量:7
18
作者 屈文生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81,94,共12页
清朝末年,随着变法修律运动的展开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法学术语的大规模传入,近代中国第一批法律辞书应时而生;它们多与邻国日本有关。民国头二十年,由中国人自主编纂的几批法律辞书(约十五部)陆续出版,及至1936年商务印书馆《法律大... 清朝末年,随着变法修律运动的展开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法学术语的大规模传入,近代中国第一批法律辞书应时而生;它们多与邻国日本有关。民国头二十年,由中国人自主编纂的几批法律辞书(约十五部)陆续出版,及至1936年商务印书馆《法律大辞书》出版,近代法律辞书的编纂与出版事业达到顶峰。梳理近代法律辞书编纂与出版对研究近代法律词语的生成、变迁与传播具有实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辞书 清末民初 《法律大辞书》
下载PDF
清末民初江苏地区家谱特点探析
19
作者 任欣欣 王丽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70-73,共4页
清末民初,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家谱修撰成为部分家族承继血缘关系和家族文化的重要方式。江苏地区是修纂家谱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对家谱的诸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补充。扬州吴氏、宜兴吕氏和无锡锡山秦氏三个家族的家谱具有完备的体例,重... 清末民初,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家谱修撰成为部分家族承继血缘关系和家族文化的重要方式。江苏地区是修纂家谱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对家谱的诸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补充。扬州吴氏、宜兴吕氏和无锡锡山秦氏三个家族的家谱具有完备的体例,重视家规族约的制定,并充实了对家族女子成员的记载内容。这些特点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经济基础和区域文化紧密相关,是传统文化和近代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江苏地区 家谱
下载PDF
清末民初报刊剧话的文体承变与理论革新
20
作者 孟昕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8,共12页
报刊剧话与聚焦传奇杂剧、文学批评本位的古代曲话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承继关系,而是直接滥觞于清中后期文人的梨园花谱写作。经由报刊媒介的形塑、戏剧改良思潮的推动与中外剧论的滋养,剧话于民国元年前后定型为一种以京剧、新剧等舞台... 报刊剧话与聚焦传奇杂剧、文学批评本位的古代曲话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承继关系,而是直接滥觞于清中后期文人的梨园花谱写作。经由报刊媒介的形塑、戏剧改良思潮的推动与中外剧论的滋养,剧话于民国元年前后定型为一种以京剧、新剧等舞台流行剧种为主要批评对象,以即时化、公开化、品牌化的跨平台专栏创作为特色生产模式,文本与舞台兼重、史论研究与实践批评并举的综合性艺术批评文体。舞台本位意识在清末民初报刊剧话中的建构发展反映了古典戏剧理论“剧学”体系内部重心由“剧本作法”向“表演艺术”的迁移,曲话的独立发展、京剧与新剧剧话的日趋分离亦可视作传统剧论对近代传奇杂剧、花部戏曲、外来新剧“三足鼎立”之全新剧体格局的直接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报刊 剧话 批评文体 戏剧理论批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