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61
1
作者 鲍新中 刘澄 张建斌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50,共5页
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个目标出发,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多属性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利用效率 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四川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李萍 谭静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64-367,共4页
解决城市用地供需矛盾的关键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了测度城市经济与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协调程度,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经济与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函数,测算地级城市经济与... 解决城市用地供需矛盾的关键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了测度城市经济与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协调程度,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经济与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函数,测算地级城市经济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分别得到四川省18个城市2000—2008年的协调度,同时对不同地级城市、不同年份的计算结果作横向和纵向比较,动态地分析与考察,结果表明四川省地级城市经济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协调程度虽然逐步提高,但是总体上水平不高,只有发展经济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举,才能改进协调度,从而为政府实施城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土地利用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城市经济 协调发展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199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兵 金凤君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43,共6页
利用DEA方法和城市土地结构指数对1990年代以来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土地利用进行效率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0年,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稳步提升,2000-2004年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处于持续高效状态,所有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处于规模递增... 利用DEA方法和城市土地结构指数对1990年代以来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土地利用进行效率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0年,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稳步提升,2000-2004年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处于持续高效状态,所有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处于规模递增阶段。在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中,优化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有助于城市效率的提升,未来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中需要降低工业用地比例,提升行政办公用地和绿地等比例,提高其均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城市土地 DEA 土地利用效率
下载PDF
基于农户利用效率的平原和山区耕地利用形态比较 被引量:18
4
作者 廖柳文 高晓路 +3 位作者 龙花楼 汤礼莎 陈坤秋 马恩朴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1-486,共16页
土地利用形态是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核心内容。农户土地利用决策是引起土地利用系统变化与土地利用转型的深层因素,当前学者从多个视角对耕地利用形态展开了系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但从农户层面深入探讨耕地利用隐性形态及其形成机理的研... 土地利用形态是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核心内容。农户土地利用决策是引起土地利用系统变化与土地利用转型的深层因素,当前学者从多个视角对耕地利用形态展开了系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但从农户层面深入探讨耕地利用隐性形态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揭示农户耕地利用隐性形态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以农户耕地利用效率为切入点基于平原区寿光市和山区沂源县农户调研数据,从农户家庭劳动力要素变动与农业生产决策视角对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算,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寿光市和沂源县耕地利用效率较低,并且存在地貌类型和农户类型上的差异,平原(寿光市)耕地利用效率要高于山区(沂源县),老年农户耕地利用效率低于年轻农户。在影响路径方面,农户耕地经营规模、生产要素投入和耕地产出直接影响耕地利用效率,而种植结构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 农户 土地利用转型 隐性形态 平原 山区
原文传递
长江中游地区水旱复种轮作模式资源利用率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滨娟 孙丹平 +1 位作者 张颖睿 黄国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97-1205,共9页
为了实现农田资源高效利用,维护农业生态良性循环,优化长江中游地区传统种植模式,本研究于2013年10月—2015年11月,以冬闲连作为对照,分析比较了不同水旱复种轮作模式(冬闲-早稻-晚稻→冬闲-早稻-晚稻、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蔬菜-... 为了实现农田资源高效利用,维护农业生态良性循环,优化长江中游地区传统种植模式,本研究于2013年10月—2015年11月,以冬闲连作为对照,分析比较了不同水旱复种轮作模式(冬闲-早稻-晚稻→冬闲-早稻-晚稻、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蔬菜-花生‖玉米-晚稻、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绿肥-早稻-晚稻→油菜-花生-晚稻、油菜-花生-晚稻→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的光、温、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水旱复种轮作模式的冬季、晚季和周年的光能利用率均比冬闲连作处理高,周年光能利用率两年间分别高8.26%~82.50%和2.63%~121.42%,其中均以"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轮作模式最高。水旱复种轮作模式的年有效积温利用率均高于冬闲连作模式,两年间分别高12.87%~21.26%和11.17%~25.88%,以"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轮作模式最佳。两年间水旱复种轮作模式的冬季、晚季和周年的水分利用率均比冬闲连作处理高,其中周年水分利用率分别高45.36%~83.50%和40.00%~118.75%,以"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蔬菜-花生‖玉米-晚稻"轮作模式的晚季和周年水分利用率最高,"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模式的冬季水分利用率最高。两年间土地利用率均以"绿肥-早稻-晚稻"复种模式最高,平均利用率达96.11%,"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轮作模式的土地利用率表现最好。因此,各水旱复种轮作模式的周年光能利用率、年有效积温利用率、水分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均高于冬闲对照,其中以"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和"绿肥-早稻-晚稻→油菜-花生-晚稻"轮作模式表现较好,适宜在长江中游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地区 水旱复种轮作 种植模式 光能利用率 积温利用率 水分利用率 土地利用率
下载PDF
洞庭湖区耕地利用碳排放与生态效率时空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文高辉 胡冉再琪 +3 位作者 唐璇 唐雅倩 郑佳欣 孟晋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2-138,共7页
洞庭湖区是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节点,研究洞庭湖区耕地利用碳排放和生态效率时空特征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完成“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将耕地利用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体系中,运用SBM-Und... 洞庭湖区是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节点,研究洞庭湖区耕地利用碳排放和生态效率时空特征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完成“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将耕地利用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体系中,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基于县级尺度,揭示洞庭湖区耕地利用碳排放和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2007—2017年洞庭湖区耕地利用碳排放量呈现出“先波动上升再下降,最后趋于平稳”的态势,且在县级空间尺度上呈现出由2007年的中北部集聚分布状态演变为2017年的零散分布状态;2007—2017年洞庭湖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总体有所提高,且趋向于空间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生态效率 耕地利用 非期望产出 洞庭湖区
下载PDF
Spatial-temporal change in urban agricultural land use efficien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ality: A case study of the Xi'an metropolitan zone 被引量:10
7
作者 ZHOU Zhongxue LI Mengtao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7年第12期1499-1520,共22页
The excessive expansion of urbanized areas has resulted in haphazard land utili- zation, immoderate consumption of superior agricultural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significant fragment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 The excessive expansion of urbanized areas has resulted in haphazard land utili- zation, immoderate consumption of superior agricultural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significant fragment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nd gradual deterioration of the agro-ecological en- vironment. Combined, these factors cause poor land use efficiency. Under these circum- stances, comprehensively assessing land use efficiency for urban agriculture is a key issue in land use research. Currently, evaluation methods for agricultural land use efficiency narrowly concentrate on aspects of economic input and output. However, urban agro-ecosystems can provide diverse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services and functions. In particular, the social and ecological services and functions originating from agricultural land, which have a higher value than economic servic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ensuring regional social, eco- 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ecurity. However, recent research has rarely taken these benefits into consideration. Therefore, land use value has been greatly underestimated, which has resulted in mishandled and poor land use policies. In this study, we apply Landsat imagery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istical data for the Xi'an metropolitan zone (XMZ) to investigate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ality. We develop an evaluation framework for urban agricultural land use efficiency and identify agro-ecosystem services and functions as important outputs from agricultural land. The land use efficiency of urban agriculture is then evaluated using ecosystem services models, providing a mechanism for assessing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in land use efficiency in the XMZ from 1999 to 2015. Four important conclusions are reached from this analysis. First, the rapid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cereal cultivation to modern urban agriculture has resulted in steadily increasing costs, out- puts, and land use efficiency of urban agriculture. The total output value increased 41% and land use effi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agriculture land use efficiency agro-ecosystem services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ality Xi'an metropolitan zone (XMZ)
原文传递
土地财政、城市产出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 被引量:8
8
作者 武彦民 杨峥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94,共8页
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大量出让、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背景下,考量城市面积的快速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高低具有重要意义。土地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生产要素,由于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使得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土地财政政策,这... 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大量出让、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背景下,考量城市面积的快速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高低具有重要意义。土地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生产要素,由于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使得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土地财政政策,这致使城市产出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Solow模型进行扩展,使用我国1999—2009年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城市产出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虽都呈现出上涨的趋势,但每个省市都存在土地使用效率不高问题。通过区域划分估算全国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并使用分位数回归法分析各地区不同的增长方式,并针对土地财政、城市产出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间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城市产出效率 土地投入产出 最优城市规模 土地利用效率
下载PDF
城市建设用地效率评价与用地分配优化策略——基于中国2 165个市辖区、县级市和县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延吉 邓伟涛 赵立珍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90,共8页
为弥补用地效率研究缺乏全域评估、存在概念混淆、难以指导实务等不足,本文以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165个市辖区、县级市、县为分析单元,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计算各区市县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量化用地效率与供应的匹配程... 为弥补用地效率研究缺乏全域评估、存在概念混淆、难以指导实务等不足,本文以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165个市辖区、县级市、县为分析单元,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计算各区市县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量化用地效率与供应的匹配程度和匹配类型,以为指标分配提供依据。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效率整体偏低,保守估计,近七成区市县拥有冗余用地;若要达到最优效率,全国可削减冗余城市建设用地2.45万km^(2)。人口规模、行政等级与用地效率呈U型关系,人均GDP对用地效率具有边际递减的正向影响。中国城市面临用地利用效率与用地供应速率的空间错配问题,应根据两者匹配关系分类施策,对“效率不足-供应过剩型”和“效率较高-供应不足型”区市县的计划及周转指标分别给予压缩和调增,以实现总量稳定、效率提升、刚弹结合、动态调整的用地指标分配优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 土地利用效率 用地指标 数据包络分析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的植被碳水利用效率时空变化和归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子琦 温仲明 +4 位作者 刘洋洋 姚宏斌 周荣磊 任涵玉 袁浏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7-391,共15页
植被碳水利用效率是表征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重要指标。采用MODIS数据,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计算植被碳利用效率(Carbon Use Efficiency, CUE)与水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 WUE)。采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R/S分析及偏相... 植被碳水利用效率是表征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重要指标。采用MODIS数据,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计算植被碳利用效率(Carbon Use Efficiency, CUE)与水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 WUE)。采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R/S分析及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对2000—2020年黄河流域植被CUE与WUE的时空动态进行分析,并探究水热条件对碳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黄河流域植被碳水利用效率年均值分别为0.61和0.68 gC m^(-2)mm^(-1);研究时限内,植被CUE呈波动下降趋势,而WUE呈波动上升趋势。(2)空间上,植被CUE呈西高东低分布,WUE相反。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CUE表现为草地>农田>灌丛>森林;WUE表现为:农田>森林>草地>灌丛。(3)总体上,黄河流域植被CUE与温度呈负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黄河流域北部植被WUE与温度和降水均呈正相关关系,黄河流域西南部植被WUE与降水负相关;(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森林、农田CUE与温度主要呈负相关响应,灌丛CUE主要呈正相关响应;黄土高原西北部地区草地CUE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而在黄河源区草地CUE与降水呈负相关关系,农田CUE对降水呈现正向反馈。(5)植被WUE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降水是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草地WUE的主导因素,而高海拔地区草地WUE与温度、降水均呈负相关关系;灌丛WUE与温度成负相关关系,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受人类活动影响,农田WUE与温度有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黄河流域植被恢复与气候变化双重背景下区域的植被碳水耦合机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利用效率 水利用效率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类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我国节约集约用地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雷志刚 张禾裕 +1 位作者 李文高 崔强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2年第6期50-52,共3页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自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政府、科学家和社会各界在节约集约用地之路上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分析我国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背景,总结国土...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自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政府、科学家和社会各界在节约集约用地之路上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分析我国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背景,总结国土资源部系统开展的工作、专家学者在学术领域的研究及各省份节约集约用地的不同模式,得出节约集约用地措施在促发展上显现积极效应等结论。最后提出各项措施出台前应均衡考虑各方利益和探索建立节约集约用地长效机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约集约用地 土地使用效率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用地模式
下载PDF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福州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戴菲 陈松林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3期94-98,120,共6页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衡量土地利用水平的重要手段.文章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选取影响因子,建立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功效系数法模型进行土地利用效益的综合评价.
关键词 功效系数法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福州市
下载PDF
辽宁省区域创新环境对工业用地效率的影响
13
作者 路旭 邵芃 黄山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77-383,共7页
随着质量强省战略的推进,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核心区的辽宁省,提升工业用地效率已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以辽宁省为例,聚焦区域创新环境的影响作用,构建了非期望产出(Slacks-Based Measure,SBM)的投入-产出模型,评估了2011—2020年辽... 随着质量强省战略的推进,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核心区的辽宁省,提升工业用地效率已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以辽宁省为例,聚焦区域创新环境的影响作用,构建了非期望产出(Slacks-Based Measure,SBM)的投入-产出模型,评估了2011—2020年辽宁省工业用地效率,并运用Tobit回归分析模型探讨了区域创新环境对工业用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辽宁省工业用地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创新环境对其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环境 工业用地效率 土地利用 中介作用
下载PDF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Young Elm Trees Belt-Pumpkin Strip Intercropping System at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in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4
14
作者 DU Xiong DOU Tie-ling +2 位作者 FENG Li-xiao ZHANG Wei-hong ZHANG Li-fe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SCD 2010年第8期1183-1193,共11页
Young elm trees belt-pumpkin strip intercropping was studied to solve the actual problem of resource losses in the large barren area resulted from reconverting cultivated land into forest in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 Young elm trees belt-pumpkin strip intercropping was studied to solve the actual problem of resource losses in the large barren area resulted from reconverting cultivated land into forest in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in northern China. The final objective was to realiz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the barren land with both ecological improve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gether with laboratory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oil moisture level was remarkably increased in young elm trees belt-pumpkin strip intereropping because the pumpkin vines covered the gap between pumpkin planting-furrow and elm trees belt.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the intercropping system was increased by 23.7-163.3% as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 cropping. Elm trees belt-pumpkin strip intercropping changed the sequential succession trend of the grasses growing in the gap of the pumpkin planting-furrow. The annual grasses become the dominant vegetation. The nutritive value as fodder and yield of the annual grasses were also increased remarkably. The biomass of pumpkin, elm trees and grasses under intercropping increased by 24.4, 28.4 and 144.4%,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with those under single cropping. The land use efficiency was increased by 132%. It wa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soil erosion from the intercropping land was not increased due to pumpkin plantatio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oil erosion among intercropped area, elm trees belt and pumpkin strip with single cropping were not remarkable. Therefore, it was concluded that young elm trees belt-pumpkin strip intercropp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utilize the barren land between the young elm trees belt and realize synergistic enhancement of ecological benefit and economic prof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TONE young elm trees belt-pumpkin strip intercropping water use efficiency land use efficiency ecological benefit economic profit
下载PDF
海西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评价——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的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施宏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48-53,共6页
以海西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计算方法,对海西城市群以及区域内20个城市2003-2012年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超效率DEA评价结果显示,海西城市群整体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大部分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 以海西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计算方法,对海西城市群以及区域内20个城市2003-2012年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超效率DEA评价结果显示,海西城市群整体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大部分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没有达到DEA有效。区域内广东省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明显优势;浙江省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次之;福建省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于全区的平均水平;江西省除鹰潭市外,其余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排名均靠后。Malmquist指数计算结果表明,2003-2012年,海西城市群内大部分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呈现改善的趋势,且土地利用效率的改善基本依靠技术进步来实现。为此,区域内城市应努力在土地利用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实现突破,以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效率DEA模型 MALMQUIST指数 土地利用效率 海西城市群
下载PDF
中国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改革问题思考 被引量:3
16
作者 褚中志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16,共3页
在配置土地这种用途无限但供给有限的资源时,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是有局限性的。要达到中国土地资源配置最优,必须培育中国有效的土地一级、二级市场,规范政府行为,打破地方主义,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资源配置 土地市场
下载PDF
深圳市建成环境因素对居民通勤效率的影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倩 江裕林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3期47-53,共7页
通勤效率是反映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职住空间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和居民通勤行为变得日趋复杂,影响城市空间绩效和居民生活品质;且随着多源大数据可获得性增强,关于职住平衡... 通勤效率是反映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职住空间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和居民通勤行为变得日趋复杂,影响城市空间绩效和居民生活品质;且随着多源大数据可获得性增强,关于职住平衡及其对通勤效率作用机制的研究愈发广泛而深入,但学者对于职住平衡度和土地利用混合度等物质空间属性如何影响居民通勤尚未达成一致的结论。为了解城市日常生活中不同通勤效率居民的多元需求和真实的通勤状态,探索提升城市居民通勤效率的有效途径,推动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以深圳市为例,借助DAAS和ArcGIS平台利用联通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居住地和工作地,通过LINGO软件计算过剩通勤指标,对深圳居民通勤效率进行评价,并在区分居民工作地和居住地基础上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探究多方面因素对居民通勤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区位、职住平衡度、土地利用混合度、容积率、平均房价、公交可达性、城中村面积、工作岗位数量和服务设施面积对居民通勤效率有重要的影响。控制其他因素对通勤效率的影响之后,无论是居住地还是工作地,通勤效率都会随着职住平衡程度的提升而提高,而在中国已有较高密度和混合度的背景下,通过进一步增容或功能混合以期提高通勤效率的措施则需审慎对待。研究丰富了基于我国大中城市背景的通勤影响实证案例,为提高城市通勤效率,推动可持续交通提供有益的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勤效率 过剩通勤 职住平衡 土地混合利用 手机信令数据 深圳市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效率差异的差别化土地管理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俊峰 张安录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2016年第3期343-350,共8页
差别化土地管理能够实现土地精细化、有效性、针对性管理,已成为国土管理的重要选择。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度武汉城市圈县级单元土地利用效率,分析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性,并基于效率差异构建差别化土地管理... 差别化土地管理能够实现土地精细化、有效性、针对性管理,已成为国土管理的重要选择。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度武汉城市圈县级单元土地利用效率,分析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性,并基于效率差异构建差别化土地管理模式。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DEA有效性为0.595,城市圈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管理模式等存在问题、要素投入不均衡、土地利用效率有待提高;武汉城市圈各县区土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按照差异性可将城市圈划分为高效集约区、中效冗余区、中效发展区和低效粗放区4种类型区。因此在土地利用分区的基础上实施差别化土地管理措施,是构建差别化土地管理模式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别化管理 效率差异 土地利用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植被降水利用效率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硕 赵文武 韩逸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0295-10307,共13页
植被的降水利用效率(Precipitation use efficiency,PUE)是表征植被生产力对降水量时空动态变化响应特征的重要指示器,对了解干旱环境下植被生产力的变化尤为关键。基于中国干旱半干旱区2000—2020年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降水量、气温... 植被的降水利用效率(Precipitation use efficiency,PUE)是表征植被生产力对降水量时空动态变化响应特征的重要指示器,对了解干旱环境下植被生产力的变化尤为关键。基于中国干旱半干旱区2000—2020年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降水量、气温、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等数据,分析了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植被降水利用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探究了植被PUE与气候因子的关联以及气候变化下土地利用和地形对植被PUE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植被平均PUE为0.41 g C m^(-2)mm^(-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植被PUE的大小顺序为:草地<湿地<灌木<耕地<林地。(2)植被PUE年际变化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004 g C m^(-2)mm^(-1),其中呈现显著改善趋势的面积占总面积的12.24%。(3)气温升高在不同程度上对大多数植被PUE起到促进作用,而降水增多则会抑制绝大多数区域的植被PUE。植被较少的区域,植被降水利用效率与气温、降水两气候因子基本无关。(4)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PUE呈现出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随着海拔的变化,气温依然与植被PUE呈正相关,降水依然与植被PUE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保护、恢复以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降水利用效率 净初级生产力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类型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盖兆雪 赵映慧 曲长祥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1-63,128,共4页
生态效率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经济发展中利用自然资源减轻环境压力的效率。针对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构建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指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CCR-I模型对黑龙江省煤电化基地及其14个城市的1990年、1... 生态效率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经济发展中利用自然资源减轻环境压力的效率。针对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构建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指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CCR-I模型对黑龙江省煤电化基地及其14个城市的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计算分析。结果显示,1990-2010年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呈上升趋势,但是各个城市生态效率存在明显差异且变化不同;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城市也存在差别,大中城市明显低于小城市,煤炭城市低于非煤炭城市。1990-2010年生态效率为DEA有效的为4-7个城市,无效的城市较多,生态效率高效区绝大部分分布在黑龙江省东部边境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土地利用 黑龙江省煤电化基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