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礼乐文化的价值取向与中华民族精神 被引量:27
1
作者 丁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66-72,2,共7页
"礼"与"乐"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创设了旨在让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礼乐"的约束下和谐共处的社会理想,并使古老的"礼乐"观念逐步升华为全社会各阶层普遍接... "礼"与"乐"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创设了旨在让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礼乐"的约束下和谐共处的社会理想,并使古老的"礼乐"观念逐步升华为全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和认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儒家礼乐文化的本质是等级秩序与和谐的对立统一。"贵和"是礼乐文化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和"既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实现大同理想社会。这种观念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直至今日,儒家礼乐文化这种"贵和"的价值取向对我国现代和谐社会的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礼乐文化 和谐 贵和 价值取向 民族精神
下载PDF
礼乐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的现代转化——以聂振斌的美学研究为例
2
作者 宋伟 周雅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6,共7页
中华传统礼乐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重要历史积淀,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思想资源。面对现代社会中传统礼乐文化所遭遇的挑战,尤其是自五四运动以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聂振斌通过美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方法,旨在将传统礼乐文化的智慧,包括... 中华传统礼乐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重要历史积淀,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思想资源。面对现代社会中传统礼乐文化所遭遇的挑战,尤其是自五四运动以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聂振斌通过美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方法,旨在将传统礼乐文化的智慧,包括注重理性精神、弘扬人文精神、追求人格精神、倡导自由精神等方面应用于现代社会。他强调了中西文化对话与融合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性。聂振斌的研究不仅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转化,更为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转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凸显了他在这一过程中的贡献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艺术精神 现代转化 礼乐文化
下载PDF
中国的“轴心文明”及其突破
3
作者 董平 Wang Luman(译) 《孔学堂》 2023年第1期4-22,104-115,共31页
基于“轴心期”概念的批评性反思,本文认为,中国的“轴心时代”是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而不是所谓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的春秋战国时代。西周的礼乐文明,确乎代表了自尧、舜以来某种积古流传之价值体系的制度性显化。... 基于“轴心期”概念的批评性反思,本文认为,中国的“轴心时代”是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而不是所谓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的春秋战国时代。西周的礼乐文明,确乎代表了自尧、舜以来某种积古流传之价值体系的制度性显化。西周解体之后,中国文化经历了思想上与制度上的多重突破,至公元前2世纪中叶的汉武帝时代,方始重置了时代思想与西周“轴心文明”的相互关系。经过“后轴心时代”思想与制度之多重突破,儒学终究凸现为古代社会公开的政治意识形态,成为“轴心文明”价值的坚守者与看护者,也因此而成为现实政治的监督者与批判者。正是在儒学展开其自身的历史绵延之中,中国文化的主体性遂得以清晰显现,并为其筑就了独特的“价值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斯贝斯 轴心期 轴心文明 西周 礼乐文明
下载PDF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及其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之喆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6期10-16,共7页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而深厚的人文精神 ,这笔财富不仅有功于中国的过去 。
关键词 人文精神 理想人格 道德 礼乐文化 中国 传统文化 儒家
下载PDF
礼乐文化当代意义下的反思与重构
5
作者 陈思 陈其射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94-99,共6页
礼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对中国的民族意识和审美心理都具有深刻影响。它至始至终包含了巫术礼乐、治国礼乐、儒家礼乐三个文化层面。当代礼乐的重构从巫术礼乐中汲取的是对信仰的坚贞,从治国礼乐中汲取... 礼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对中国的民族意识和审美心理都具有深刻影响。它至始至终包含了巫术礼乐、治国礼乐、儒家礼乐三个文化层面。当代礼乐的重构从巫术礼乐中汲取的是对信仰的坚贞,从治国礼乐中汲取的是对爱国精神的崇尚,从儒家礼乐中汲取的是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当代社会若能脚踏实地地将这三者内化于我们的思想和实践中去,复兴和传承礼乐精神将会大有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内在凝聚力将会与日俱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文化 巫术礼乐 治国礼乐 儒家礼乐
下载PDF
论河间献王刘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蒙蒙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6-20,共5页
西汉前期,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广泛搜集古籍文献,在河间形成了以献王刘德为首的河间儒学中心。刘德作为首倡者,在促进中国儒家文化、传统礼乐文化、藏书文化以及学术思想的传播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 刘德 儒家文化 礼乐文化 藏书文化
下载PDF
先周文化对中国文明的奠基作用
7
作者 张法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31-35,共5页
中国文明在世界上具有巨大和独特的意义。周代商而形成的礼乐文化,对于中国文明具有奠基的作用。周文化之所以对中国文明起了关键性质的变化,在于先周的文化积累,为中国型农耕文化打下了主要基础。这一奠基表现为:先周文化对中国型农耕... 中国文明在世界上具有巨大和独特的意义。周代商而形成的礼乐文化,对于中国文明具有奠基的作用。周文化之所以对中国文明起了关键性质的变化,在于先周的文化积累,为中国型农耕文化打下了主要基础。这一奠基表现为:先周文化对中国型农耕文明的奠基作用,对中国圣人样板的奠基作用,与中国礼乐文化体系化的关系,与中国政治型文化初次辉煌的关系以及与中国思想塑形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周文化 农耕文明 圣人样板 礼乐文化 思想塑形
下载PDF
中华礼乐文化的内涵变迁与当代价值
8
作者 张俊英 宫长为 +1 位作者 范兆飞 张伟军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35-39,共5页
礼乐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的主流传统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营养,与时俱进,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道德秩序,维持国家安定和社会稳定,促进民族融合实现社会和谐,规范国民行为提升... 礼乐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的主流传统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营养,与时俱进,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道德秩序,维持国家安定和社会稳定,促进民族融合实现社会和谐,规范国民行为提升国民修养,对封建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礼乐文化依然为我们提供可借鉴的积极因素,在明达伦理、修身养性、净化风俗,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升国民素质修养,培养国民道德涵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文化 礼乐制度 文化内涵 时代价值
下载PDF
先秦齐鲁地域琴文化考略
9
作者 肖明胜 《台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82-87,共6页
齐鲁地域是中国历史上较早出现琴文化的地域之一,最早可上溯到虞舜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曲阜和临淄相继成为音乐文化中心。以姜子牙、宁戚、邹忌、雍门周等为代表的齐国琴士和以孔子及其弟子为代表的鲁国琴士抚琴、制作琴曲,发扬光大了... 齐鲁地域是中国历史上较早出现琴文化的地域之一,最早可上溯到虞舜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曲阜和临淄相继成为音乐文化中心。以姜子牙、宁戚、邹忌、雍门周等为代表的齐国琴士和以孔子及其弟子为代表的鲁国琴士抚琴、制作琴曲,发扬光大了琴文化。齐鲁琴文化的内涵价值主要体现在托琴言志、鸣琴治世、以琴寓情、缘琴进谏等四个方面。以“提倡雅乐,反对郑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克己复礼,礼乐结合”,“以琴治世,兼济天下”为特点的孔子琴教思想为琴文化在齐鲁地域的传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齐鲁 琴文化 礼乐
下载PDF
浅析礼“乐”文化元素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运用
10
作者 席曼玥 《丝网印刷》 2023年第11期108-110,共3页
通过儒家文化中“以乐为悦”的行为思想,探索礼“乐”文化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运用方式。将礼“乐”文化的艺术价值进行最大化应用,使文创产品更具有独创性,运用本身的文化内涵激发消费者共情,以促进文化传播。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礼“乐”文化元素 现代文创设计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仪式音乐中的回旋体结构原则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民康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6-42,共7页
本文通过对傣、瑶、土家、壮、汉等民族的仪式音乐和歌舞音乐的分析 ,认为在部分传统仪式里 ,回旋体既是音乐的基本曲体结构 ,同时也常常是相关传统仪式的基本结构原则 ,二者具有同型同构特点。在传统民族文化活动中使用较复杂音乐与仪... 本文通过对傣、瑶、土家、壮、汉等民族的仪式音乐和歌舞音乐的分析 ,认为在部分传统仪式里 ,回旋体既是音乐的基本曲体结构 ,同时也常常是相关传统仪式的基本结构原则 ,二者具有同型同构特点。在传统民族文化活动中使用较复杂音乐与仪式结构的社会性目的或意义 ,便在于可有效地对各种音乐、舞蹈、戏剧等民间艺术性因素及地域性或历史性的种种社会性因素进行文化整合。另外 ,传统民间仪式作为一种文化形态 ,其产生形成的时间要早于民间艺术性表演 ,在中国传统仪式音乐中含有的回旋体结构因素 ,或许是此结构类型里早于表演性歌舞的一种原生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仪式音乐 回旋体曲式 仪式结构 同型同构
下载PDF
战国社会思想与墨子宗教观的内在矛盾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晓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5-129,共5页
战国是周礼乐文化彻底崩溃的时期。墨子批判了西周宗法等级化宗教,力图创建适应平民需要的宗教形态。战国时期地域国家形成,广阔的地域交往需要更普遍化的理论学说。在诸子们建构的各种学说里,墨家尤其具有普遍主义形态和工具化特色。... 战国是周礼乐文化彻底崩溃的时期。墨子批判了西周宗法等级化宗教,力图创建适应平民需要的宗教形态。战国时期地域国家形成,广阔的地域交往需要更普遍化的理论学说。在诸子们建构的各种学说里,墨家尤其具有普遍主义形态和工具化特色。这也深深地影响到墨子的宗教创建,使墨子的宗教思想渗透了理性与信仰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文化 地域国家 普遍主义宗教观 价值 工具性
下载PDF
赣南于都县靖石乡田东村刘氏“选贤堂”晋牌祭祖仪式音乐文化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善金 邹建林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1期137-147,共11页
文章就晋牌祭祖仪式现场过程实录、晋牌祭祖仪式音声中的音乐本体分析及晋牌祭祖仪式的文化人类学诠释等三个方面对赣南于都县靖石乡田东村刘氏"选贤堂"晋牌祭祖仪式音乐文化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认为赣南客家民间晋牌祭祖仪式... 文章就晋牌祭祖仪式现场过程实录、晋牌祭祖仪式音声中的音乐本体分析及晋牌祭祖仪式的文化人类学诠释等三个方面对赣南于都县靖石乡田东村刘氏"选贤堂"晋牌祭祖仪式音乐文化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认为赣南客家民间晋牌祭祖仪式活动反映着客家人的传统习惯、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祖宗崇拜。其音乐形态、曲牌、宫调有着一整套独特的系统,音乐表现功能在祭祖仪式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客家人在仪式中表达着"慎终追远"的思亲之心、对先贤丰功伟绩的景仰、对亲友款叙之情的抒发,体现了客家人期盼消灾祈福、五谷丰登、财运亨通、风调雨顺、国泰平安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于都县靖石乡田东村 晋牌祭祖仪式 仪式音声
下载PDF
当今中国社会转型中基督教音乐文化的考察与思考——以江苏省常熟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诸炜 《音乐探索》 CSSCI 2011年第4期63-66,共4页
音乐是基督教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近20年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基督教音乐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回顾了中国基督教音乐文化的历史进程,通过对江苏省常熟地区教会音乐的不同表现形态以及对不同仪式中音乐活动的考察与分析,为我... 音乐是基督教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近20年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基督教音乐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回顾了中国基督教音乐文化的历史进程,通过对江苏省常熟地区教会音乐的不同表现形态以及对不同仪式中音乐活动的考察与分析,为我国基督教音乐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份较为详实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音乐文化 仪式音乐
下载PDF
先秦“乐”文化之审美意蕴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欣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70,共11页
中国美学"乐"审美观念作为"礼乐"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源于先秦时代的生活实践,并逐渐演化成为与"礼"相并行的"乐"文化。先秦时代"乐"的传播过程由"物"—"声"... 中国美学"乐"审美观念作为"礼乐"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源于先秦时代的生活实践,并逐渐演化成为与"礼"相并行的"乐"文化。先秦时代"乐"的传播过程由"物"—"声"—"音"—"乐"—新"乐"组成,融合了新"音"、新"乐"的创造内容。"诗"—"歌"—"舞"是"乐"的基本内容,是"德"的体现,"德"是"乐"的精神内核;胸中之"志"、内在之"德"则通过乐器传达出来,"乐"是由内而外的生发,"乐"是"德"的外部形式。"乐"—"情"—"同","乐"—"同"—"亲",形成了"乐"与"礼"相对应的观念体系,"乐"从而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性学理意义的基础性审美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饮食文化 “乐” “礼乐” 审美
原文传递
传统民间仪式音乐及现代适应性研究——以山东菏泽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文正 谢梦婷 《黑河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170-170,218,共2页
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民间仪式传统随着20世纪以来的社会变革濒临消失或被边缘化。仪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其进行广泛系统的研究刻不容缓。与仪式传统直接相关联的便是中国的传统信仰体系。如何保护传统文化,如何... 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民间仪式传统随着20世纪以来的社会变革濒临消失或被边缘化。仪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其进行广泛系统的研究刻不容缓。与仪式传统直接相关联的便是中国的传统信仰体系。如何保护传统文化,如何使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不被边缘化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吹乐 菏泽地区 信仰文化 仪式音乐
下载PDF
“礼、乐、仁、和”的字形理据及儒家文化阐释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红梅 王少良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4-18,共5页
汉字为表意文字,从字形我们就能判断其意义类属,也能推断出与之相关的思想文化内涵。儒家美学思想以"仁"为核心,以"礼"、"乐"为具体的实现途径,在充分肯定文艺的社会功能的时候,将"礼""乐... 汉字为表意文字,从字形我们就能判断其意义类属,也能推断出与之相关的思想文化内涵。儒家美学思想以"仁"为核心,以"礼"、"乐"为具体的实现途径,在充分肯定文艺的社会功能的时候,将"礼""乐"作为教化人心的手段,提倡礼乐和谐观。本文从古文字"礼"、"乐"、"仁"、"和"的字形入手,试图通过这几个概念的解析,揭示儒家美学思想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美学 礼乐文化 中和之美
下载PDF
《诗经》的音响世界
18
作者 木艮飞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1-77,共7页
“诗富于声”是《诗经》的重要艺术特征。《诗经》音响的形态有自然之声、生活之声、音乐之声;其音响意象由于“比兴”手法而具有怀人、相会、求偶、礼贤、出嫁、归宁等话语蕴藉。《诗经》的繁复音响肇端于西周春秋时代隆盛的礼乐文化... “诗富于声”是《诗经》的重要艺术特征。《诗经》音响的形态有自然之声、生活之声、音乐之声;其音响意象由于“比兴”手法而具有怀人、相会、求偶、礼贤、出嫁、归宁等话语蕴藉。《诗经》的繁复音响肇端于西周春秋时代隆盛的礼乐文化和人们表现生命体验时的模仿冲动,其音响赋予了诗经绘形绘声的意象美、时空合一的动态《》美、复沓回环的节奏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音响 诗富于声 礼乐文化
下载PDF
为逝者的艺术:闽台打城戏音乐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荟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76-83,共8页
打城戏是闽台地域社会中宗教仪式活动的文化现象与象征符号,打城音乐则是打城戏表演和打城仪式中超度众生和连结阴阳的重要媒介。打城戏音乐,吸纳佛曲、道情曲,借鉴南曲和木偶调并在长期的艺术表演过程中形成一种具有诞幻不经、杯蛇鬼... 打城戏是闽台地域社会中宗教仪式活动的文化现象与象征符号,打城音乐则是打城戏表演和打城仪式中超度众生和连结阴阳的重要媒介。打城戏音乐,吸纳佛曲、道情曲,借鉴南曲和木偶调并在长期的艺术表演过程中形成一种具有诞幻不经、杯蛇鬼车的戏曲音乐风格。它的仪式性、神圣性与功能性表现出游走在阴阳和生死之间的亡灵如何得以超度圆满,实现人、神、亡灵三者间的合一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城戏 打城音乐 文化阐释 仪式音乐 仪式功能
下载PDF
“文化惯性”与“雅俗冲突”:论元代地方儒学释奠雅乐的重建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砚月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67,共7页
元代地方儒学的释奠仪式上曾出现"礼乐坏缺","差遣俳优,鼓以俗乐"的"雅俗冲突"现象,这种现象引起了部分地方官员和儒士的不满。延祐五年(1318)在一位江西官员的倡导下,礼部开始诏令全国各地宣圣庙置办雅... 元代地方儒学的释奠仪式上曾出现"礼乐坏缺","差遣俳优,鼓以俗乐"的"雅俗冲突"现象,这种现象引起了部分地方官员和儒士的不满。延祐五年(1318)在一位江西官员的倡导下,礼部开始诏令全国各地宣圣庙置办雅乐。此诏令并不具有强制性,但对化解"雅俗冲突"、恢复释奠雅乐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也有一些官员和儒士从维护儒家礼乐的完备性出发,自觉开展雅乐重建活动。在元朝官方并未强制推行儒学雅乐的环境下,地方儒学雅乐的星火重建,是儒家礼乐观"文化惯性"的体现,也是儒士自我认同的曲折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惯性 雅俗冲突 地方儒学 大成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