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应袭刻《西厢记》:陈眉公本的翻刻重评本
1
作者 杨绪容 《图书馆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118,共9页
万历间刘应袭(太华)梓《李卓吾批评合像北西厢记》,是一个孤本,现藏于美国伯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郭立暄率先撰文研究其书,并提出陈眉公本据刘太华本刊刻的意见。陈旭耀表示此说“或可商榷”。本文认为,刘太华本乃是陈眉公本的翻刻... 万历间刘应袭(太华)梓《李卓吾批评合像北西厢记》,是一个孤本,现藏于美国伯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郭立暄率先撰文研究其书,并提出陈眉公本据刘太华本刊刻的意见。陈旭耀表示此说“或可商榷”。本文认为,刘太华本乃是陈眉公本的翻刻重评本,其正文和批语都是在陈眉公本的基础上,再参校容与堂本而成。故此认定刘本的出版时间晚于陈眉公本,即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之后。孙月峰本的渊源关系与刘太华本相同,属于兄弟关系,相互之间并无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刘应袭本 陈眉公本 翻刻重评本 孙月峰本
下载PDF
《西厢记》在韩国的传播与接受 被引量:5
2
作者 高奈延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4-60,共7页
16世纪初年,朝鲜文人(李朝时期)已经知道著名元杂剧《西厢记》。到了18世纪,文人们对《西厢记》故事已非常熟悉。韩国收藏的《西厢记》的汉文本和韩文本很多。朝鲜文人对《西厢记》的评价褒贬不一,贬之者视如灾书,褒之者奉为奇书。不少... 16世纪初年,朝鲜文人(李朝时期)已经知道著名元杂剧《西厢记》。到了18世纪,文人们对《西厢记》故事已非常熟悉。韩国收藏的《西厢记》的汉文本和韩文本很多。朝鲜文人对《西厢记》的评价褒贬不一,贬之者视如灾书,褒之者奉为奇书。不少文人对《西厢记》作了深入的研究。除了派往中国的使臣和历代少数留学生及书商,大多数朝鲜文人没有机会观看中国的戏曲演出,所以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多数是从书本上得来的,因此对中国戏曲的理解难免会有错误。他们始终将《西厢记》当作案头文学来阅读。《西厢记》曾对朝鲜的文体文风产生过影响,一些文人还模仿它写了一些作品如汉文演本《东厢记》、汉文小说《春香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传播 版本 朝鲜
下载PDF
Study of penetration mechanism of labrasol on rabbit cornea by Ussing chamber, RT-PCR assay, Western blot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被引量:2
3
作者 Pan Guo Nan Li +8 位作者 Lili Fan Jun Lu Boying Liu Bing Zhang Yumei Wu Zhidong Liu Jiawei Li Jiaxin Pi Dongli Qi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9年第3期329-339,共11页
Labrasol, as a non-ionic surfactant, can enhance the permeation and absorption of drugs, and is extensively used in topical, transdermal, and oral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as an emulsifier and absorption enhancer. ... Labrasol, as a non-ionic surfactant, can enhance the permeation and absorption of drugs, and is extensively used in topical, transdermal, and oral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as an emulsifier and absorption enhancer. Recent studies in our laboratory have indicated that labrasol has a strong absorption enhancing effect on different types of drugs in vitro and in vivo.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further elucidate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labrasol on the corneal penetration. In this research, the fluorescein sodium, a marker of passive paracellular transport of tight junction, was selected as the model drug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labrasol on in vitro corneal permeability. To investigate the continuous and real-time influence of labrasol on the membrane permeability and integrity, the Ussing chamber system was applied to monitor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And, furthermore, we elucidated the effect of labrasol on excised cornea at the molecular level by application of RT-PCR, Western blot,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abrasol obviously enhance the transcorneal permeability of fluorescein sodium, and the enhancement was realized by interacting with and down-regulating the associated proteins, such as Factin, claudin-1 and β-catenin, which were contributed to cell-cell connections,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hanced CORNEAL PERMEATION Tight junctions associated proteins LABRASOL Ussing chamber western blot IMMUNOHISTOCHEMISTRY
下载PDF
笔胜造化:《西厢记》的结构特点和语言艺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大新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15-17,共3页
《西厢记》是脍炙人口的喜剧,其结构开阖自如、严密整饬、宏伟舒放;“花问美人”似的语言极具强烈的抒情性 和个性化色彩。
关键词 《西厢记》 结构特点 语言艺术 个性化 戏剧 语言风格 杂剧
下载PDF
从“无情”到“有情”——“西厢”故事婚恋观的演变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利芬 《运城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89-92,共4页
西厢故事从唐代演变到元代,从小说到戏剧,故事情节虽然仍是崔莺莺和张生的恋爱,但恋爱结局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小说中张生的“无情”变为戏剧中二人的圆满。其中有不同时代思想观念的影响,更是二人性格之使然,同时也体现了不同时代文... 西厢故事从唐代演变到元代,从小说到戏剧,故事情节虽然仍是崔莺莺和张生的恋爱,但恋爱结局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小说中张生的“无情”变为戏剧中二人的圆满。其中有不同时代思想观念的影响,更是二人性格之使然,同时也体现了不同时代文人的婚恋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莺传 西厢记 婚恋观
下载PDF
《金瓶梅》对《西厢记》的“戏仿” 被引量:2
6
作者 冯媛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7-123,共7页
在《金瓶梅》的风情叙事中,贯穿着一种对《西厢记》的"戏仿"。这一戏仿不仅表现在人物的言语、行动上,还表现在具体的场景描摹和情节暗袭中。所谓"戏仿",既是对原文本的降格、脱冕和亵渎,又是一种对才子佳人叙事的... 在《金瓶梅》的风情叙事中,贯穿着一种对《西厢记》的"戏仿"。这一戏仿不仅表现在人物的言语、行动上,还表现在具体的场景描摹和情节暗袭中。所谓"戏仿",既是对原文本的降格、脱冕和亵渎,又是一种对才子佳人叙事的颠覆,带有一种"解构主义"和"反讽"的特征。这种戏仿所形成的审美风格,恰好显现出身体的狂欢和禁忌之消失的时代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西厢记》 戏仿 反讽
下载PDF
明代戏曲评点的基本特征——以《西厢记》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韦乐 《红河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41-44,共4页
戏曲评点在明代产生,《西厢记》是最早进入评点视野和现存评本最多的作品,堪为明代戏曲评点之代表。《西厢记》评点呈现出评点意图旨在娱情、评点方式渐趋系统、评点内容渐重叙事、评点美学重在求"真"等四个稳定的文学特征,... 戏曲评点在明代产生,《西厢记》是最早进入评点视野和现存评本最多的作品,堪为明代戏曲评点之代表。《西厢记》评点呈现出评点意图旨在娱情、评点方式渐趋系统、评点内容渐重叙事、评点美学重在求"真"等四个稳定的文学特征,表明戏曲评点在明代已经成熟,而这种成熟促使戏曲理论迅猛发展,戏曲文体也终得以独立于中国文体之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评点 明代 基本特征 西厢记
下载PDF
论《西厢记》中崔莺莺的灵慧及其产生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楷锋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73-75,共3页
前人在对王实甫《西厢记》剧中人物的评价中,对崔莺莺性情灵慧这一方面的表述并不十分充分我们认为作家在描写崔莺莺这个戏剧人物时,采用许多细节着力刻画了她聪明机智的一面。崔莺莺的灵慧不仅表现在“闹简”、“赖简”等戏剧冲突中,... 前人在对王实甫《西厢记》剧中人物的评价中,对崔莺莺性情灵慧这一方面的表述并不十分充分我们认为作家在描写崔莺莺这个戏剧人物时,采用许多细节着力刻画了她聪明机智的一面。崔莺莺的灵慧不仅表现在“闹简”、“赖简”等戏剧冲突中,而是表现在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各个方面。具有此特征的崔莺莺这个戏剧人物的产生与当时思想解放这一大前提下的戏剧舞台演出的需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崔莺莺 灵慧 舞台演出
下载PDF
试论《西厢记》在明清时期的舞台演出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双芹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3,共3页
《西厢记》作为一本千古名剧,一直活跃在明清舞台上。在明中前期它主要以其本来的北杂剧面貌被搬演,最初是演出全本,到万历年间开始出现折子戏的演出。到了明中后期及清代,传奇勃兴,因"北曲不协南耳",杂剧《西厢》不仅被改编... 《西厢记》作为一本千古名剧,一直活跃在明清舞台上。在明中前期它主要以其本来的北杂剧面貌被搬演,最初是演出全本,到万历年间开始出现折子戏的演出。到了明中后期及清代,传奇勃兴,因"北曲不协南耳",杂剧《西厢》不仅被改编为弋阳腔、昆山腔、徽州调、青阳腔、泉腔、四平腔等多种声腔演唱,而且其部分曲词和宾白也被进行了改编,《西厢记》北杂剧的面貌渐渐被其传奇的新面孔所代替。《西厢记》之所以在明代被重新发现,并在舞台上盛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主题与明代风情剧所表达的青年男女共同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倡情"主题极为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演出 “倡情”主题
下载PDF
王实甫《西厢记》文本探微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贵雪 《运城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44-47,共4页
元人王实甫之《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北西厢",是在继承前人西厢故事的基础上,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完成了惠明、崔老夫人、崔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这些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极大地丰富... 元人王实甫之《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北西厢",是在继承前人西厢故事的基础上,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完成了惠明、崔老夫人、崔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这些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戏剧性、文学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由于舞台的限制等原因,笔者认为其在情节关目的逻辑处理上有六个不严密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实甫 《西厢记》 文本
下载PDF
《西厢记》女性形象浅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月娥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58-61,共4页
《西厢记》作为元杂剧的代表作之一,塑造了崔莺莺、老夫人、红娘三个光彩照人、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虽然形象各不相同,但她们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人物的生活,具有封建时代女性的共性和真善美的特征。
关键词 《西厢记》 女性形象 封建社会
下载PDF
从“女弹男听”到“男弹女听”--“莺莺听琴”故事的文化生成与文学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薄艺 《理论界》 2021年第12期96-103,共8页
《西厢记》中为大众所熟知的“莺莺听琴”情节,最早来自董解元所作《西厢记诸宫调》,是对元稹《莺莺传》“听琴”情节的改写,实现了“听琴”主体的男女转换,由“女弹男听”变为“男弹女听”。这个情节的改写,一方面是继承了司马相如琴... 《西厢记》中为大众所熟知的“莺莺听琴”情节,最早来自董解元所作《西厢记诸宫调》,是对元稹《莺莺传》“听琴”情节的改写,实现了“听琴”主体的男女转换,由“女弹男听”变为“男弹女听”。这个情节的改写,一方面是继承了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历史故事母题的情节构造,另一方面也是深植于唐宋古琴文化流变之土壤。本文梳理了“莺莺听琴”故事从《莺莺传》到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再到王实甫《崔莺莺夜听琴杂剧》的演变过程,从宋代古琴与文人关系、琴乐欣赏活动主客关系、宋人琴歌创作风尚等方面讨论了宋代古琴文化对“莺莺听琴”情节生成的影响,并指出这个情节的定型意味着以崔莺莺为代表的女性形象在文人的爱情构想中由审美客体“尤物”变为审美主体“知音”,对后世文学创作心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莺听琴 西厢记 莺莺传 古琴文化
原文传递
论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科诨”艺术
13
作者 李静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6期68-71,共4页
王实甫的《西厢记》在元杂剧中占有重要地位,除了精心设计的双线结构和故事情节外,作者用了大量笔墨以令人发笑的插科打诨艺术来构建一种喜剧性情境,使悲剧性的情节得以反衬出来,由此可见,"科诨"在戏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王实甫的《西厢记》在元杂剧中占有重要地位,除了精心设计的双线结构和故事情节外,作者用了大量笔墨以令人发笑的插科打诨艺术来构建一种喜剧性情境,使悲剧性的情节得以反衬出来,由此可见,"科诨"在戏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西厢记》中科诨之处除了寓教于乐式科诨之外,"张生""红娘"二人的语言和动作科诨更是众妙纷呈。不仅以富有机趣的语言和滑稽搞笑的动作来刻画和完善人物形象,同时也完美的塑造了人物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实甫 《西厢记》 “科诨”
下载PDF
张生和柳梦梅形象比较分析
14
作者 庞明启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70-74,共5页
张生和柳梦梅分别是戏曲《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男主角,与女主人公一道完成了反封建礼教的爱情命题。两人在身世、性格、才华、胆识和对爱情与功名的态度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可比性,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都有着丰富的表现和复杂的原因,... 张生和柳梦梅分别是戏曲《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男主角,与女主人公一道完成了反封建礼教的爱情命题。两人在身世、性格、才华、胆识和对爱情与功名的态度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可比性,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都有着丰富的表现和复杂的原因,而根本原因则在于作品风格、创作方法、时代背景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生 柳梦梅 《西厢记》 《牡丹亭》 身世 性格 才华 爱情 功名
下载PDF
论《西厢记》主题的“秀”和“隐”
15
作者 南瑛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26-28,共3页
王实甫《西厢记》的主题具有多重意向,既有显性的"秀",亦有潜在的"隐"。显性层面主要是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潜在的层面则见仁见智,主要可解读为:展现了人类两性之爱的至高境界,一曲优秀女性的赞歌,为科举士人圆梦,是... 王实甫《西厢记》的主题具有多重意向,既有显性的"秀",亦有潜在的"隐"。显性层面主要是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潜在的层面则见仁见智,主要可解读为:展现了人类两性之爱的至高境界,一曲优秀女性的赞歌,为科举士人圆梦,是王实甫逞才抒怀之作等。体现出经典常读常新的恒久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实甫 西厢记 主题思想
下载PDF
怎一个“错”字了得——谈《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16
作者 顾海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8-70,共3页
戏剧冲突是推动戏曲情节发展的关键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由什么构成 ,历来有许多说法。笔者认为都在一个“错”字上 ,既有时间、地点、人物身份等的错误 ,也有张生对诗意理解的错误 ,正是这一个个的“错”组合成了一出精彩的好戏。
关键词 《西厢记》 戏剧冲突 人物身份 张生 情节发展 戏曲 诗意 地点
下载PDF
“艳遇”原型的经典模式——金圣叹批《西厢记》“惊艳”一折细读
17
作者 段宗社 《安康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56-59,共4页
《西厢记》第一折"惊艳"写张君瑞与崔莺莺的艳遇,为文学史提供了"艳遇"原型书写之经典范例。剧作家将"惊艳"置于全剧开篇,使之成为整个故事的无限情由,开出"艳遇"原型的纯粹境界。金圣叹的点... 《西厢记》第一折"惊艳"写张君瑞与崔莺莺的艳遇,为文学史提供了"艳遇"原型书写之经典范例。剧作家将"惊艳"置于全剧开篇,使之成为整个故事的无限情由,开出"艳遇"原型的纯粹境界。金圣叹的点评一是从文章学角度指出唱辞层次错落,文法精妙;二是从人物关系角度指出"莺莺无情,张生生扯",对人物特征做出异于传统的评价。结合原文和批语细读"惊艳"一折,不难发现剧作家的艺术用心和点评者的独具慧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遇”原型 《西厢记》 金圣叹 文法 生扯
下载PDF
古典戏剧中的“没查没利”是什么意思
18
作者 李景泉 《阴山学刊》 2008年第1期45-46,共2页
"没查没利"见于《西厢记》二本三折。明王伯良解曰:"方言无准绳也。"今学者王季思则认为"卖查梨"。其实,"没查没利"本是北方方言,今仍保留在北方个别地区,当是"没咋哩"(没怎么样呢)... "没查没利"见于《西厢记》二本三折。明王伯良解曰:"方言无准绳也。"今学者王季思则认为"卖查梨"。其实,"没查没利"本是北方方言,今仍保留在北方个别地区,当是"没咋哩"(没怎么样呢)的意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没查没利 没咋没理 没咋哩 方言
下载PDF
盘瓠神话与《西厢记》叙事内容的同构性
19
作者 张艳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62-65,共4页
盘瓠神话和《西厢记》,虽体裁不同(一个是神话,一个是戏剧),但作为叙事性的文学作品,它们的内在结构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性。文章是从两文本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入手,对其叙事内容的同构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 盘瓠神话 西厢记 叙事同构性
下载PDF
论《西厢记》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20
作者 钟巧灵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58-60,共3页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剧作的杰出代表。无论是主题的表达、情节的设置处理,还是典型人物的性格刻画,都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洞察生活的深度和表现生活的力度,体现出作者高度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剧 《西厢记》 主题 情节 人物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