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IS支持下的吉林省西部生态环境脆弱态势评价研究 被引量:98
1
作者 黄方 刘湘南 张养贞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5-100,共6页
由于自然条件的边缘性和过渡性 ,吉林省西部生态系统脆弱性和敏感性显著 ,其土地利用呈现农牧业交错的过渡特征 ,是全球和我国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LUCC)研究的典型区和首选区。基于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 ,建立了基本评价因素的数字环... 由于自然条件的边缘性和过渡性 ,吉林省西部生态系统脆弱性和敏感性显著 ,其土地利用呈现农牧业交错的过渡特征 ,是全球和我国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LUCC)研究的典型区和首选区。基于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 ,建立了基本评价因素的数字环境模型。应用主成分综合分析方法 ,提出了生态脆弱态势指数模型 ,获取了吉林省西部近 15年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的空间分布规律 ,以期为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建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脆弱态势评价 空间主成分分析 吉林 GIS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下载PDF
吉林西部土地盐碱化的生态地质环境研究 被引量:60
2
作者 张殿发 王世杰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0-93,共4页
本文从生态地质环境的角度对吉林西部土地盐碱化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 ,认为吉林西部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 ,是在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基础上叠加了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综合结果。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为土地盐碱化的发生提供了客观基础 ,在众... 本文从生态地质环境的角度对吉林西部土地盐碱化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 ,认为吉林西部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 ,是在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基础上叠加了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综合结果。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为土地盐碱化的发生提供了客观基础 ,在众多的生态地质环境因素中 ,又以气候、地形、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最为显著。地质环境为土地盐碱化提供了物质来源并塑造了发育空间 ;气候条件决定了盐碱化发生的必然性 ,特别是冻融作用不可被忽视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对土地盐碱化产生更直接的影响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触发和加剧了土地盐碱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盐碱化 生态地质环境 冻融作用 水盐运移 吉林西部
原文传递
吉林省西部土地荒漠化现状、特征与治理途径研究 被引量:60
3
作者 裘善文 张柏 王志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8-192,共5页
吉林省西部土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 ,制约着该地区农、牧业的发展 ,该区土地荒漠化具有脆弱性、可恢复性和可逆性的三性特征。采取不同实用技术 ,治理盐碱化、沙漠化和草原退化 ,并将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 吉林省西部土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 ,制约着该地区农、牧业的发展 ,该区土地荒漠化具有脆弱性、可恢复性和可逆性的三性特征。采取不同实用技术 ,治理盐碱化、沙漠化和草原退化 ,并将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常抓不懈 ,使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土地荒漠化 土地沙漠化 盐碱化 草场退化 牧业 脆弱性 可恢复性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玉米生产水足迹研究 被引量:51
4
作者 秦丽杰 靳英华 段佩利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20-1025,共6页
玉米是吉林省西部的主要农作物,通过在吉林省西部开展玉米大田试验,探讨在相同的土壤及农田管理条件下,不同试验年份玉米生产需水及水分来源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分析玉米生产水足迹的动态变化,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 玉米是吉林省西部的主要农作物,通过在吉林省西部开展玉米大田试验,探讨在相同的土壤及农田管理条件下,不同试验年份玉米生产需水及水分来源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分析玉米生产水足迹的动态变化,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 a大田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产水足迹以绿水足迹为主,占80%以上,蓝水足迹不足1%,灰水足迹介于10%~20%之间。而在绿水足迹中,降水较充足的年份,有效降水足迹占70%以上,一般干旱年份有效降水足迹占一半,极端干旱年份有效降水足迹则只占30%,这将对土壤水分平衡带来不利影响。3a中,单位质量玉米蓝水量约0.005~0.006 m3/kg,占单位质量玉米需水量的比例低于1%;单位质量玉米绿水量为0.559~0.839 m3/kg,占单位质量玉米需水量的99%以上;单位质量玉米灰水量为0.099~0.122 m3/kg。通过对玉米生产水足迹的研究,明确了绿水在吉林省西部雨养农业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玉米 吉林省西部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土壤沙化、盐碱化和草原退化演变的时空过程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周云轩 付哲 +2 位作者 刘殿伟 王黎明 王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8-354,共7页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对吉林省西部1986年、1996年和2000年的土壤沙化、盐碱化和草原退化(简称"三化")专题数据、土地利用状况数据、基础地理数据、人文和经济统计数据等进行融合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1)15年间,吉林省西部...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对吉林省西部1986年、1996年和2000年的土壤沙化、盐碱化和草原退化(简称"三化")专题数据、土地利用状况数据、基础地理数据、人文和经济统计数据等进行融合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1)15年间,吉林省西部地区草场退化速率呈增加趋势,草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尤以松原、白城、洮南和通榆的草场退化情况严峻。整个西部的草地重心从通榆和大安交界处向东北方向漂移,幅度有11km。(2)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化土地面积明显增加。盐碱化主要集中在洮南南部和乾安、前郭,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盐碱地重心一直在通榆和大安交界处。(3)尽管沙地面积略有减少,但是呈不稳定状态,有从通榆向大安、镇赉、乾安、松原推进的趋势。沙地重心从通榆中部向东漂移,距离达30km。(4)西部地区的"三化"空间动态变化特征是呈边缘扩充、内部充填等增加模式和边缘退缩、成片退缩等减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西部地区 土壤沙化 盐碱化 草原退化 地理信息系统 时空分布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土壤演化
下载PDF
基于GIS与RS多源空间信息的吉林西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被引量:29
6
作者 麻素挺 汤洁 林年丰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0-145,共6页
吉林西部地区位于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准确认识和定量评价该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恢复整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采用多源空间信息,结合RS和GIS技术构造以栅格数据为主的数字环境,建立了生... 吉林西部地区位于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准确认识和定量评价该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恢复整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采用多源空间信息,结合RS和GIS技术构造以栅格数据为主的数字环境,建立了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模型的空间叠加分析得到综合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将生态环境质量分为4级,分级结果表明生态环境质量从东南向西北有逐渐变差的态势,这与自然条件、气候因素、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变化趋势有很好的相关性,此外,评价结果与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结果相吻合,说明该评价模型具有科学合理性与客观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RS 生态环境 综合评价 栅格 吉林西部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39
7
作者 李秀霞 徐龙 江恩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47-254,F0004,共9页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和核心。该文以吉林省西部为例,利用2000年和2010年2期TM遥感影像数据,结合野外调查及社会经济统计年鉴数据,基于经济-生态双重目标,利用SD-MOP(system dynamics-multi-objective programm...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和核心。该文以吉林省西部为例,利用2000年和2010年2期TM遥感影像数据,结合野外调查及社会经济统计年鉴数据,基于经济-生态双重目标,利用SD-MOP(system dynamics-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整合模型,对2020年吉林省西部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仿真与优化。结果显示,到2020年,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分别增长7.43%、3.09%条件下,建设用地和耕地分别增加了349.89和2705.74km2,而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分别减少了12.75、11.51、270.43和2772.56km2;与利用单目标SD(systemdynamics)模型优化方案相比,建设用地、耕地增幅分别下降了31.55%、14.97%,而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减幅分别下降了42.70%、20.99%、42.68%、29.34%。研究表明,SD-MOP优化方案优于单目标的SD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优化 生态 经济 SD-MOP模型 吉林省西部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刘志明 晏明 何艳芬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1-116,共6页
吉林省西部地区是我国土地盐碱化的重要区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以1986年和2000年两个时期的LandsatTM数据作为主要信息源,对吉林省西部的土地盐碱化现状、程度和发展趋势进行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研究表明,受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 吉林省西部地区是我国土地盐碱化的重要区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以1986年和2000年两个时期的LandsatTM数据作为主要信息源,对吉林省西部的土地盐碱化现状、程度和发展趋势进行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研究表明,受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15年间吉林省西部的土地盐碱化数量和程度明显加剧。盐碱化土地面积从123 25×104hm2增加到146 83×104hm2,平均每年增加1 68×104hm2,年增长率为1 26%;盐碱化程度加重,轻度盐碱化土地减少35 49%,中、重度盐碱化土地均有较大增幅,分别为79 50%和36 79%,中、重度盐碱化土地已占盐碱化土地面积的75 08%。土地盐碱化最严重的区域在通榆县和大安县。整个西部地区的盐碱化土地面积已占该地区国土总面积的30 80%,区域内个别县(市)的盐碱化土地面积已占国土总面积的50%以上。草地盐碱化是本区域的主要盐碱化类型,约占整个盐碱化土地的60%,许多草场由于严重的盐碱化已失去利用价值。吉林省西部地区的土地盐碱化已经对该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西部 盐碱地 3S技术 动态趋势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24
9
作者 柳碧晗 郭继勋 《中国草地》 CSCD 2005年第1期12-16,21,共6页
对吉林省西部草地生态系统的各项服务功能,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替代消费法、成果参照法等方法进行了经济价值的评估。结果表明,吉林省西部草地生态系统每年的服务价值为12.5337×108USD,单位面积价值为1294.74... 对吉林省西部草地生态系统的各项服务功能,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替代消费法、成果参照法等方法进行了经济价值的评估。结果表明,吉林省西部草地生态系统每年的服务价值为12.5337×108USD,单位面积价值为1294.74USD/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空间分布上,西部10个市县中通榆的草地生态系统每年的服务价值最大,为481.773×106USD;而白城最小,为22.528×106USD。还对吉林省西部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时间上的变化做了比较,与20世纪50年代初相比,每年的生态服务价值减少了21.9976×108USD,变化率为-62.7%,年变化率为-1.2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草地 吉林省西部
原文传递
基于卫星遥感信息的吉林省西部草地退化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志明 晏明 +3 位作者 王贵卿 孟华 张文哲 王春晖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2-456,共5页
利用 1996年和 1986年秋季陆地卫星TM数据 ,将计算机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识别方法结合应用进行草地的解译 ,改进算法 ,改善遥感图像的识别精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吉林省西部草原生态环境在恶化 ,草地面积平均每年减少 4.5× 10 4... 利用 1996年和 1986年秋季陆地卫星TM数据 ,将计算机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识别方法结合应用进行草地的解译 ,改进算法 ,改善遥感图像的识别精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吉林省西部草原生态环境在恶化 ,草地面积平均每年减少 4.5× 10 4hm2 ,草地退化严重 ,退化草地面积已占草地总面积的 81.1%,而且退化程度也在加重 ,中、重度退化草地比例明显提高 ,草地退化呈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吉林 草地退化 草地识别 卫星遥感 遥感解释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吉林省西部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朱金花 黎劲松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0-144,共5页
对吉林省西部 2 0世纪 80年代与 90年代中期卫星遥感图像进行解译 ,利用GIS技术 ,结合野外调查 ,研究了吉林省西部土地沙漠化现状、发展趋势、成因及防治对策 ,认为吉林省西部土地沙漠化仍有扩张的趋势 。
关键词 遥感 GIS技术 吉林 沙漠化 土地 原因 人为因素 分布 防治对策
下载PDF
为生态建设服务的吉林省西部景观类型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惠清 龙花楼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89-397,共9页
在GIS技术支持下,依据有关原则,对吉林省西部景观类型进行了划分;选取地形和地貌、人类对景观的利用水平以及沙碱化程度三个指标对景观类型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景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采用类型重要值、嵌块体密度... 在GIS技术支持下,依据有关原则,对吉林省西部景观类型进行了划分;选取地形和地貌、人类对景观的利用水平以及沙碱化程度三个指标对景观类型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景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采用类型重要值、嵌块体密度和平均内缘比率分析了吉林省西部各小区(东部区,中部区和西部区)内不同稳定类型的景观空间结构,提出了重建不稳定类型应以西部区为重点并要注意其内部结构的协调性、防止亚稳定类型向不稳定类型过渡也应以西部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分类 稳定性 景观空间结构 生态建设 吉林
下载PDF
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以吉林省西部为例 被引量:24
13
作者 付哲 周云轩 +1 位作者 刘殿伟 刘万崧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7-102,共6页
在GIS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空间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来解决模糊数学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所遇到的空间表达问题,并以吉林省西部为例,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遇到的隶属度的空间化、权向量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 空间模糊综合评价 GIS生态环境质量 吉林省西部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盐碱土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2
14
作者 雒鹏飞 高勇 +2 位作者 宋凤斌 赵兰坡 刘兴土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9-663,共5页
在总结多年盐碱土改良与开发利用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资源的特性,论述了 盐碱土改良利用中应遵循的5项原则,阐述了盐碱地种稻的优势,并对种稻改良中存在一些问题进行了评述。 根据盐碱土的成因和特性,提出了目前盐碱... 在总结多年盐碱土改良与开发利用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资源的特性,论述了 盐碱土改良利用中应遵循的5项原则,阐述了盐碱地种稻的优势,并对种稻改良中存在一些问题进行了评述。 根据盐碱土的成因和特性,提出了目前盐碱土改良的实质是建立"淡化表层"的观点。根据多年的盐碱土改 良研究经验和盐碱土区自然植被为草甸草原这一事实,提出了目前盐碱地上不宜种树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打盐碱土 改良利用原则 淡化表层 吉林省西部地区
下载PDF
吉林西部地下水水质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杨威 卢文喜 +1 位作者 卞玉梅 于磊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45,共4页
针对内梅罗综合评价法过于突出最大污染因子和未考虑权重因素的缺点对其进行了改进,并结合GIS软件,分别对吉林西部地下水1993年和2004年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划分了水质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潜水水质主要为Ⅳ级,承压水水质多为Ⅱ、... 针对内梅罗综合评价法过于突出最大污染因子和未考虑权重因素的缺点对其进行了改进,并结合GIS软件,分别对吉林西部地下水1993年和2004年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划分了水质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潜水水质主要为Ⅳ级,承压水水质多为Ⅱ、Ⅲ级;2004年水质与1993年相比有所恶化。区内对水质级别起决定作用的离子主要为NH4+和F-。以氮素为例,对污染因子进行了成因分析,并针对污染成因提出了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内梅罗法 GIS 水质评价 吉林西部
下载PDF
基于物元模型的吉林省西部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明全 王金达 +1 位作者 刘景双 窦晶鑫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1-295,共5页
从水资源条件、自然灾害和土地“三化”(沙漠化、盐碱化和草原退化)3方面出发,选取10项能反映吉林西部生态环境脆弱性而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的指标建立物元模型,采用物元模型和熵权法对吉林西部各县市生态环境进行了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1... 从水资源条件、自然灾害和土地“三化”(沙漠化、盐碱化和草原退化)3方面出发,选取10项能反映吉林西部生态环境脆弱性而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的指标建立物元模型,采用物元模型和熵权法对吉林西部各县市生态环境进行了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1985—2000年吉林省西部乾安县、扶余县、长岭县整体生态环境脆弱性相对较轻为Ⅰ级;大安市、前郭县生态环境脆弱性为中等Ⅱ级;脆弱性较重的地区有洮北区、镇赉县、洮南市、通榆县,脆弱等级为Ⅲ级。整体而言,吉林西部松原市各县环境脆弱性要好于白城市各县市。各县市对不同因子的敏感程度也各不相同,水资源条件脆弱性较重的地区为大安、通榆;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为洮北、镇赉、洮南、通榆、乾安;土地“三化”现象幅度最大的地区为洮北、洮南、前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元模型 吉林省西部 脆弱性 熵权法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湿地动态过程及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志强 张柏 +1 位作者 张树清 王宗明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5-131,共7页
湿地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还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引起了严重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为定量分析湿地退化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本文选择吉林省西部地区为研究区,基于1930年、1954年的土地... 湿地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还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引起了严重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为定量分析湿地退化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本文选择吉林省西部地区为研究区,基于1930年、195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以厦1986年、1996年、200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利用ARCGIS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研究了该区湿地从1930年-2000年的时空变化规律,计算了湿地在各个阶段的动态度和湿地的转出贡献率。结果表明,从1930年到2000年的70年间,本区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沼泽湿地面积从1930年的123.7×10^4hm^2,2000年仪为22.8×104hm^2,湿地从一种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总面积27%)下降为微量类型(5%);从湿地的空间变化来看,各阶段的湿地都在减少,但各阶段的湿地减少程度和方式差别较大;从湿地转出贡献率看,湿地不仅被大规模开垦,而且也在迅速退化,以及大量转化为盐碱地。随着湿地的大量丧失,湿地的调节气候、调节河川径流、降解污染物、防止侵蚀、抗洪减灾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多种环境功能大幅度减弱甚至丧失.加速恶化了研究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RS和GIS 生态环境效应 吉林省西部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晓燕 王宗明 张树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54-960,共7页
依据人类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压力-反馈-调控的概念模型;基于GIS和RS,采用栅格运算的方法运用复合模型对吉林省西部2000年生态环境安全程度进行了评价。并以压力驱动下生态环境跃点的变化作为阈值,将研究区分为绝对安全、... 依据人类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压力-反馈-调控的概念模型;基于GIS和RS,采用栅格运算的方法运用复合模型对吉林省西部2000年生态环境安全程度进行了评价。并以压力驱动下生态环境跃点的变化作为阈值,将研究区分为绝对安全、安全、预警和不安全4种状态。结果表明,吉林省西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安全状况,且东部安全状况好于西部,预警状况及不安全状况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中部和西部。10个县市中,绝对安全状态比例极小,安全状态区域所占比例最大的是乾安县,最小的是大安县。预警状态区域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洮南市,已达到了县域面积的43·08%,最小的是乾安县,仅占1·56%。通榆县、镇赉县和大安县处于不安全状态区域的面积已达到了10%以上,是吉林省西部生态环境需要重点治理的区域。各县市平均安全程度的排序依次为乾安县>前郭自治县>镇赉县>松原市>长岭县>白城市>扶余县>洮南市>大安县>通榆县。障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土壤类型和区域开发指数是3种主要障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 阈值 障碍因素 吉林省西部
下载PDF
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湿地生态安全响应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志强 张柏 +2 位作者 于磊 张树清 王宗明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9-426,共8页
以ARCGIS数据集成分析平台,利用吉林西部1930-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研究了该区景观组分变化、景观结构变化、景观组分转移过程及湿地生态安全响应。结果表明:草地、湿地、林地、水域等景观组分的面积比重呈递减趋势,湿地几乎在每个阶... 以ARCGIS数据集成分析平台,利用吉林西部1930-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研究了该区景观组分变化、景观结构变化、景观组分转移过程及湿地生态安全响应。结果表明:草地、湿地、林地、水域等景观组分的面积比重呈递减趋势,湿地几乎在每个阶段都是净损失,除了被大量开垦为耕地外,湿地还大量转化为草地。LUCC的湿地生态安全响应主要表现为湿地大面积丧失、湿地植被变化、湿地需水量不足、湿地景观异质性变化和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等,这为理解LUCC与湿地生态安全响应机制和区域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CC 湿地 生态安全 RS GIS 景观生态 吉林
原文传递
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晨野 汤洁 +2 位作者 李昭阳 毛子龙 汪雪格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14-1920,共7页
针对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覆被情况,基于TM影像,借助人机交互解译方法,结合1∶10万地形图获得1986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的4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矢量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全面揭示研究区15年的LUCC... 针对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覆被情况,基于TM影像,借助人机交互解译方法,结合1∶10万地形图获得1986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的4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矢量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全面揭示研究区15年的LUCC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盐碱地扩张,湿地、水域萎缩和草地退化已经成为吉林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突出表现。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选取总人口数、农业人口数、粮食总产量等12个指标作为LUCC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驱动力模型,结果表明吉林西部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社会经济因子是农业人口数、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和农村用电量,同时提出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转移矩阵 驱动力 逐步回归分析 吉林西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