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俄国大改革前的地方自治传统 被引量:6
1
作者 曹维安 师建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90,共10页
俄罗斯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如古罗斯的市民大会和莫斯科国家的农村公社组织。在18世纪以前,俄国的地方自治主要是社会下层的地方性城乡公社的自治,但这种自治公社更多具有纳税公社的性质。以18世纪叶卡特琳娜二世颁布《城市解放诏... 俄罗斯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如古罗斯的市民大会和莫斯科国家的农村公社组织。在18世纪以前,俄国的地方自治主要是社会下层的地方性城乡公社的自治,但这种自治公社更多具有纳税公社的性质。以18世纪叶卡特琳娜二世颁布《城市解放诏书》和《贵族解放诏书》为标志,开始了以贵族等级和工商业等级为主的等级性的、社会上层的、城乡的地方自治。俄国的地方自治(Земство)传统中本没有西方近代自治(самоуправление)的含义,国家原则(集权原则)在俄国地方自治中占统治地位。不过,随着西方外部影响的加强,我们从中还是可以看到后来1864年俄国地方自治改革的大致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大改革 地方自治传统 农村公社 《城市解放诏书》 《贵族解放诏书》
下载PDF
俄国农村公社与平均主义传统——“俄国村社与传统”系列研究之一 被引量:5
2
作者 罗爱林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39-143,共5页
平均主义是人们的平等观在经济上的要求。俄国历史的发展长期受平均主义思想的影响。平均主义与俄国的农村公社密切联系在一起。农村公社是培植俄国平均主义的土壤,也是平均主义得以延续的载体。同时,平均主义原则又是农村公社得以长期... 平均主义是人们的平等观在经济上的要求。俄国历史的发展长期受平均主义思想的影响。平均主义与俄国的农村公社密切联系在一起。农村公社是培植俄国平均主义的土壤,也是平均主义得以延续的载体。同时,平均主义原则又是农村公社得以长期存在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农村公社 平均主义 土地重分 平等
下载PDF
论“卡夫丁峡谷”隐喻的本义和转义——一种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的互文性解读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亮亮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5,共6页
揭示"卡夫丁峡谷"隐喻的含义是"卡夫丁峡谷"研究的根本前提。互文性解读为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中得出"卡夫丁峡谷"隐喻的含义打开了新思路。本文依托构建以《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为中... 揭示"卡夫丁峡谷"隐喻的含义是"卡夫丁峡谷"研究的根本前提。互文性解读为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中得出"卡夫丁峡谷"隐喻的含义打开了新思路。本文依托构建以《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为中心的有层次的文本系统,提出"卡夫丁峡谷"隐喻存在本义与转义,本义指俄国的农村公社可以不经历土地私有化和农民无产者化的过程,转义指俄国可以不经历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无论是从本义还是转义而言,现实社会主义实践与"卡夫丁峡谷"隐喻均没有直接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 卡夫丁峡谷 农村公社 俄国 社会形态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论述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志浩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2-19,共8页
为了论证私有制在人类历史上并非永恒存在的,马克思考察了东方社会的印度,并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他认为东方社会不存在土地私有制,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得出一个结论性的答案,随着新的是史料的呈现,马克思在其后期对... 为了论证私有制在人类历史上并非永恒存在的,马克思考察了东方社会的印度,并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他认为东方社会不存在土地私有制,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得出一个结论性的答案,随着新的是史料的呈现,马克思在其后期对亚洲东方社会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他发现东方社会也存在这土地的私有制。最后马克思明确区分了原始公社和亚细亚形态,认为亚细亚形态不是最落后的社会形态,在亚细亚社会之前还有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实行土地的公有制,公有制曾经在人类社会之初普遍地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东方社会 土地私有制 农村公社 经济结构
下载PDF
《阿尔弗雷德法典》与英国社会的变迁 被引量:2
5
作者 徐良利 段凤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1-77,共7页
《阿尔弗雷德法典》的研究在我国尚属空白,但阿尔弗雷德法典时期构成了英国社会由野蛮到文明、由无阶级社会到阶级社会过渡的重要一环,法典反映了英吉利王国统一前的社会梗概。通过阿尔弗雷德法典的研究,既可以明晰这一时期盎格鲁—撒... 《阿尔弗雷德法典》的研究在我国尚属空白,但阿尔弗雷德法典时期构成了英国社会由野蛮到文明、由无阶级社会到阶级社会过渡的重要一环,法典反映了英吉利王国统一前的社会梗概。通过阿尔弗雷德法典的研究,既可以明晰这一时期盎格鲁—撒克森人封建化的基本情况,同时可以进一步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封建社会形态的科学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弗雷德法典》 盎格鲁——撒克森人 农村公社 封建化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跨越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商逾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6-9,共4页
本文在分析马克思关于俄国农村公社特有的二重性结构基础上 ,展示了农村公社蕴含的社会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前景 ,揭示了马克思的俄国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之伟大构想及其逻辑力量与现实力量。
关键词 跨越理论 农村公社 资本主义制度 卡夫丁峡谷 方法论 马克思 俄国
下载PDF
马克思论东方社会的土地公有制 被引量:1
7
作者 石弘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36-43,共8页
西方学者对东西方社会进行比较研究时,普遍所采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角是土地所有制的比较,认为二者的一个根本差别是东方社会实行土地公有制而西方社会是私有制。马克思也得出"不存在土地私有制,是了解东方的钥匙"的判断,并... 西方学者对东西方社会进行比较研究时,普遍所采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角是土地所有制的比较,认为二者的一个根本差别是东方社会实行土地公有制而西方社会是私有制。马克思也得出"不存在土地私有制,是了解东方的钥匙"的判断,并从土地公有这一角度对东方社会进行了深刻剖析。通过进一步研究,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的土地制度有了新的看法:东方土地的私有形式已开始出现;东方土地制度存在二重性;人类早期普遍经历了土地公有制,晚年在对俄国民粹派公有制思想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开始把东方的土地公有制看作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公有制 农村公社 停滞性 专制主义
下载PDF
农村公社·东方道路·中国特色——马克思“农村公社”理论再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孙美堂 张晓庆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53-62,共1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需要深入研究马克思晚年手稿,厘清“农村公社—东方道路—中国特色”的内在逻辑。马克思试图将农村公社视为东方社会的基础和本质,并将其上升为总体性范畴,有如商品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的功能。农村公社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需要深入研究马克思晚年手稿,厘清“农村公社—东方道路—中国特色”的内在逻辑。马克思试图将农村公社视为东方社会的基础和本质,并将其上升为总体性范畴,有如商品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的功能。农村公社并不是资本主义体系之外的另一个问题,而是它的必要环节。马克思研究农村公社,是要确立“西方资本主义-东方社会”这个完整世界体系中的东方维度,是要找到一把解开东方社会奥秘的钥匙,以便解释东西方互动构成的资本主义总体危机。至于商品经济解构农村公社,进而影响东方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形,马克思设想了两种模式:俄国社会的“跨越”模式,以及其他东方国家的“冲击—解体—重构”模式。由于某些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较早、较彻底地消灭了农村公社,建立了强大的宗法皇权体制,故我国的现代历史路径有较大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农村公社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东方社会 社会主义前史
原文传递
中俄两国的发展道路是否验证了马克思的设想?——基于马克思“跨越论”的视角
9
作者 吴金燕 景玉琴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9-96,共8页
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有可能避免经历挫折、跨越资本主义阶段直接建设社会主义的设想,是对人类社会一般形态发展原理在特殊国情条件下的突破。梳理不同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跨越论"的有关论述,可以发现革命导师对这个问题的判... 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有可能避免经历挫折、跨越资本主义阶段直接建设社会主义的设想,是对人类社会一般形态发展原理在特殊国情条件下的突破。梳理不同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跨越论"的有关论述,可以发现革命导师对这个问题的判断也是发展的、辩证的。为验证"跨越论"的思想能否指导社会主义实践,首先,比较中俄两国的土地改革和农村公社的性质、成熟度发现,中国相比于俄国具备相对优越的跨越前提条件;其次,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证明了两国选择跨越资本主义道路的优越性。不过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先进社会制度的巩固及其优越性发挥可能需要经历曲折、反复和漫长的过程;最后,从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和有效发挥内外部优势等角度分析中国深入研究马克思有关跨越资本主义阶段的理论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丁峡谷” 农村公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发展成果
原文传递
马克思晚年缘何提出跨越设想
10
作者 石弘 江盈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54-58,共5页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设想不可能是突如其来的奇想,而是肯定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理论上的反复论证,其提出跨越设想的动因无疑是异常复杂的。其中,马克思农村公社观的变化与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的新理解是长期被忽视的重要原因。马克思晚年设...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设想不可能是突如其来的奇想,而是肯定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理论上的反复论证,其提出跨越设想的动因无疑是异常复杂的。其中,马克思农村公社观的变化与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的新理解是长期被忽视的重要原因。马克思晚年设想启示我们:社会制度对社会发展能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晚年设想 农村公社 社会主义革命
下载PDF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原因研究述评
11
作者 马晓兵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1期100-101,共2页
本文概述了有关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原因的研究状况,并对其做了详细的归纳、梳理和总结,以便更深层次的对人民公社化运动进行研究。
关键词 农村人民公社 原因 研究 述评
下载PDF
对“卡夫丁峡谷”问题及其当代意义的再思考
12
作者 杨东柱 王哲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32-34,共3页
“卡夫丁峡谷”问题是马克思晚年唯物史观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将立足于对经典文本的解读,结合马克思提出“卡夫丁峡谷”问题的背景,深入探究经典作家有关论述,并结合中国实际进一步阐述“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 卡夫丁峡谷 跨越 农村公社
下载PDF
近代中国转型的三重困境——兼论西方话语解释的本土溯源
13
作者 杨金客 《社会科学论坛》 2022年第3期198-210,共13页
近几十年来,西方一些学者运用各种概念与理论用于解释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问题,如“冲击——回应“”中国中心观“”高水平均衡陷阱“”内卷化“”斯密型动力”等。它们对经济因素、国家角色和儒学等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独特视角,造... 近几十年来,西方一些学者运用各种概念与理论用于解释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问题,如“冲击——回应“”中国中心观“”高水平均衡陷阱“”内卷化“”斯密型动力”等。它们对经济因素、国家角色和儒学等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独特视角,造成了一种西方学者比中国人还了解中国的印象。然而事实远非如此,西方学者的一些观点和论断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本土知识分子那里已有或模糊或清晰的体现。从历时性角度看,两者的理论与方法虽各有不同,却存在关联和共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卷化 土地资本 农村公社 国家 儒学
下载PDF
影响南诏土地法律制度的诸因素
14
作者 罗家云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2期1-8,共8页
土地制度是南诏社会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层面,因此土地法律制度也就成为南诏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南诏土地制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文明类型、移民、农村公社制度和社会形态4个因素。
关键词 南诏 土地制度 文明类型 移民 农村公社 社会形态
下载PDF
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长期存在原因分析
15
作者 赵建忠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4-78,共5页
 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度长期存在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有:战乱和外敌入侵对生产力发展的破坏;丰厚的农业产出为领主制的延续奠定了物质基础;残存的农村公社的平均主义缓和了阶级矛盾。
关键词 西双版纳 领主制 封建 农村公社
下载PDF
马克思对俄国农村公社问题的思考及其当代启示
16
作者 苗永凯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期26-30,共5页
农村公社问题关乎俄国的前途命运,在历史上曾引起持久的争论。马克思首先从公社本身的二重性出发指认了公社在纯理论上的两种可能命运,又通过对公社现实生存境遇的分析确定了现实中两股势力的斗争决定了公社的最终结局,进而形成了关于... 农村公社问题关乎俄国的前途命运,在历史上曾引起持久的争论。马克思首先从公社本身的二重性出发指认了公社在纯理论上的两种可能命运,又通过对公社现实生存境遇的分析确定了现实中两股势力的斗争决定了公社的最终结局,进而形成了关于俄国农村公社问题的完整认知。经过马克思科学论证后所展开的一条公社跨越式发展新路径尽管未能实现,但其思考中所蕴含的人民立场价值向度、社会发展认知逻辑和伟大斗争精神力量仍然是我们解决当今中国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科学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俄国农村公社 发展道路
下载PDF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之危与化解之道——读马克思《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的启示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延飞 凌学武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8年第3期128-135,共8页
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中对俄国农村公社历史命运的两条可能道路做了详尽分析。尽管140多年前的俄国农村公社与当代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在时空与性质上差异巨大,但马克思在复信中的理论观点与分析方法对于当下中国... 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中对俄国农村公社历史命运的两条可能道路做了详尽分析。尽管140多年前的俄国农村公社与当代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在时空与性质上差异巨大,但马克思在复信中的理论观点与分析方法对于当下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的危机及化解之道仍有重要的镜鉴意义。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中的集体因素,加强"统"的功能,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抱团发展,参与市场经济竞争;另一方面,通过自上而下的财政转移支付,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筑牢坚实的硬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 俄国农村公社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俄国农村公社问题的思考及其变化
18
作者 裴勇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54-57,共4页
马克思之所以研究俄国农村公社问题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密不可分。马克思指出俄国农村公社具有"二重性"、孤立性等特点。对待俄国农村公社的走向问题,马克思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资本论"时期,马克思对农村公社持... 马克思之所以研究俄国农村公社问题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密不可分。马克思指出俄国农村公社具有"二重性"、孤立性等特点。对待俄国农村公社的走向问题,马克思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资本论"时期,马克思对农村公社持中立态度,既不认为它具有生命力,也不反对它有生命力;在1877年《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马克思对俄国农村公社持悲观的态度,认为俄国农村公社有可能遭受资本主义的一切灾难;而在1881年《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及其信稿中马克思又持乐观态度,认为俄国农村公社有可能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走向共产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俄国农村公社 二重性 孤立性 卡夫丁峡谷
下载PDF
苏俄村社与贫农委员会的博弈及其影响
19
作者 赵旭黎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1-200,共20页
村社具有千年历史,是俄国农民的基层自治组织。十月革命之后,村社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获得了复兴,牢牢控制了苏联农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活。在夺取政权之初,布尔什维克为控制广大农村地区,曾试图建立并控制基层(村级和乡级)苏维... 村社具有千年历史,是俄国农民的基层自治组织。十月革命之后,村社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获得了复兴,牢牢控制了苏联农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活。在夺取政权之初,布尔什维克为控制广大农村地区,曾试图建立并控制基层(村级和乡级)苏维埃,以取代村社,但未获成功。于是在1918年6月转而在农村建立贫农委员会,以期在农村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然而,在内战背景下,这场运动激起农民广泛反抗,以失败而告终。1919年初,布尔什维克被迫调整政策,解散贫农委员会,与村社秘密达成了妥协。这是村社在1920年代持续复兴,对基层农村具有强大影响力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村社 俄国农村 俄国贫农委员会 俄国革命
原文传递
浅析马克思晚年对东方发展道路的探索——基于《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的解读
20
作者 李玲蔚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82-83,共2页
在马克思生活时代,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以及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的影响,并没有太多的人或学者去探究东西方国家的社会发展情况。对此马克思依当时所处实况重新思考了自己原来的观念,打破原有思想的束缚,使自己晚年思想得到迸发... 在马克思生活时代,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以及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的影响,并没有太多的人或学者去探究东西方国家的社会发展情况。对此马克思依当时所处实况重新思考了自己原来的观念,打破原有思想的束缚,使自己晚年思想得到迸发。本文着重对马克思的一封信《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做解读,浅述了从这封信中所体现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强调了马克思晚年思想迸发所提出的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和对中国当代建设的鉴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农村公社 跨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