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能源转型内涵、路径及其对碳中和的意义 被引量:235
1
作者 邹才能 何东博 +3 位作者 贾成业 熊波 赵群 潘松圻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3-247,共15页
"绿色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家园,气候变化是全球工业化以来地球生态系统面临的严峻挑战,能源问题是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能源转型是指人类利用能源从木柴到煤炭、从煤炭到油气、从油气到新能源、从有碳到无碳的发... "绿色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家园,气候变化是全球工业化以来地球生态系统面临的严峻挑战,能源问题是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能源转型是指人类利用能源从木柴到煤炭、从煤炭到油气、从油气到新能源、从有碳到无碳的发展趋势,是能源形态、能源技术、能源结构、能源管理等能源体系主体要素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过程。以清洁、无碳、智能、高效为核心的"新能源"+"智能源"能源体系是世界能源转型的发展趋势与方向。世界能源转型具有两个驱动力和一个推动力,世界能源格局的空间、地域不均衡是内部驱动力,新能源竞争力逐渐上升是外部驱动力,以科学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是推动力。世界能源转型具有政治、技术、管理和商业4方面内涵,其中,以共商共议、全球协作机制为核心的政治协同是世界能源转型的政治内涵;从能源资源型向能源技术型转变是世界能源转型的技术内涵;智能源水平不断提升是世界能源转型的管理内涵;国际油公司向国际能源公司的商业模式转型是世界能源转型的商业内涵。世界能源转型路径要求国际社会通过政治协同、科技推动、管理驱动和商业带动,逐步实现化石能源的低碳化革命、新能源的低成本革命和能源管理的智慧化革命,促进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从化石能源为主体转变为以非化石、清洁新能源为主体,推动人类社会能源生产与供给体系绿色、清洁、高效、安全发展,达到人类能源利用与地球碳循环系统"碳中和",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世界能源转型是实现国家和区域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是重塑世界政治格局的新力量,是切实履行《巴黎协定》要求、实现能源利用"碳中和"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举措。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转型 碳中和 智能源 新能源 CO2埋存 CO2驱油 巴黎协定 能源独立
原文传递
巴黎协定——全球气候治理的新起点 被引量:128
2
作者 巢清尘 张永香 +1 位作者 高翔 王谋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7,共7页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完成了历时4年的德班平台谈判进程,达成了以《巴黎协定》(简称《协定》)为核心的一系列决定。《协定》确立了一种全缔约方参与,以"自主贡献+审评"为中心,全面涉及减缓、适应及其支持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模...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完成了历时4年的德班平台谈判进程,达成了以《巴黎协定》(简称《协定》)为核心的一系列决定。《协定》确立了一种全缔约方参与,以"自主贡献+审评"为中心,全面涉及减缓、适应及其支持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模式。这一模式在继承《公约》原则的基础上,明确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的责任,通过国家自主贡献的方式充分动员所有缔约方采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促进可持续发展。《协定》还鼓励除缔约方外的其他主体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进程,鼓励市场和非市场机制的加入,动员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在制度安排上,《协定》体现了激励、透明、非对抗、非惩罚性的特点。《协定》的达成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传递出全球推动实现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信号。然而由于《协定》全面平衡了各方的利益,在未来的遵约细节和实施落实方面将会有更多的难题,如果处理不当,将可能会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尤其是发展中大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协定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巴黎协定》中我国能源和气候政策目标:综合评估与政策选择 被引量:95
3
作者 莫建雷 段宏波 +1 位作者 范英 汪寿阳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8-181,共14页
本文对《巴黎协定》中我国能源与气候目标进行量化评估,考察了碳定价和非化石能源政策驱动下,未来碳排放、能源消费及经济产出(GDP)的演化趋势,得到了实现碳达峰目标、非化石能源比例目标和碳强度目标所需的政策措施与成本,并基于此分... 本文对《巴黎协定》中我国能源与气候目标进行量化评估,考察了碳定价和非化石能源政策驱动下,未来碳排放、能源消费及经济产出(GDP)的演化趋势,得到了实现碳达峰目标、非化石能源比例目标和碳强度目标所需的政策措施与成本,并基于此分析了三种目标和两种政策的协同关系。结果表明,为实现上述目标需采取进一步的政策措施,碳强度目标相对最易实现,碳达峰目标次之,非化石能源比例目标相对最难达成。碳达峰目标的实现路径和成本因政策选择不同而具有显著差异,碳定价和非化石能源补贴的混合政策可以较低成本实现上述目标。特别地,50元/吨CO2和30%非化石能源补贴政策组合可同时实现上述目标,年度GDP损失区间为0. 7%—1. 2%,均化水平为0. 87%。建议我国未来进一步采取减排措施,强化能源与气候目标的协同设计,充分利用碳定价与可再生能源补贴的政策组合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协定 能源气候 国家自主贡献 政策协同 能源经济环境集成建模
原文传递
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构建、挑战与市场拓展 被引量:60
4
作者 潘家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共5页
碳排放权通过市场交易实现效率配置,有理论与实践支撑。"碳排放"作为一种"恶品",需要不断压缩或定额管控,与"善品"有着本质不同。因而,"碳排放"市场交易有着固有的困境。在国内碳市场构建中,... 碳排放权通过市场交易实现效率配置,有理论与实践支撑。"碳排放"作为一种"恶品",需要不断压缩或定额管控,与"善品"有着本质不同。因而,"碳排放"市场交易有着固有的困境。在国内碳市场构建中,困境还会得到强化。因为,1中国与国际社会、中央与地方、地方之间、政府与企业存在多重博弈,受经济、政治、环境、社会多重因素的制约,排放总量的确定和分配具有潜在的不确定性。2"碳"的核算从属于能源,并不完全独立,是一种具有被动属性的交易品,企业的选择与能效和节能关联,则"用能权"和"碳排放权"重叠。由于碳作为交易品的从属和被动属性,企业的经营决策的碳约束可能被弱化或边缘化,对消费者的价格信号部分失真。3开放的、竞争的市场才是有效率的。但是从欧盟的碳排放贸易体系和国内的试点看,这一系统则是相对封闭的。4如果说高碳产品低品质可以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而对企业有所约束,而城市基础设施锁定的碳,其成本只能由全社会担承,在碳排放交易体系中得不到实际体现。5用能权和碳排放权有可能一体兼容,但是,碳交易的市场激励传递受到一些体制性因素的约束而失效。因此,中国的碳交易体系构建,需要在顶层设计中考虑碳排放的属性特点,拓展碳排放交易的市场空间。首先,在认知上将"碳交易"从约束变为一种机遇。其次,国家需要将碳纳入预算管理,实现效率配置和有效管控。再次,建立发展导向的碳交易市场,拓展碳市场规模。如纳入森林碳汇,碳市场与生态补偿相关联。最后,鼓励净零碳城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交易 市场空间 巴黎协定 挑战 对策
下载PDF
《京都议定书》及其清洁发展机制的减排效应——基于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微观项目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54
5
作者 陈林 万攀兵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71,共17页
面对新一届美国政府退出《巴黎协定》,中国政府要不要落实《巴黎协定》的减排承诺,继续投身国际环境合作?作为《巴黎协定》的早期探索版本,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可为相关政策效果评估提供一个较好的"反事实框架"。为此... 面对新一届美国政府退出《巴黎协定》,中国政府要不要落实《巴黎协定》的减排承诺,继续投身国际环境合作?作为《巴黎协定》的早期探索版本,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可为相关政策效果评估提供一个较好的"反事实框架"。为此,本文以《京都议定书》唯一的南北国环境合作项目"清洁发展机制"(CDM)为研究对象,手工搜集国内3027个工厂级CDM项目的空间地理信息,构造包含30773个观测点的2001—2012年空间面板数据,以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京都议定书》的政策效果,并量化出中国在近年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减排贡献。结果表明:《京都议定书》及其清洁发展机制的实施,对控制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产生了显著而积极的政策效果。与国内大部分环境规制文献不同,本文不局限于研究某一次宏观环境政策变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而是使用更微观的工厂级清洁生产项目及其附近的污染物数据,进行较科学而细致的公共政策评估。本文的实证结果可为当前我国政府应对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提供部分决策依据,更回应了部分发达国家对《京都议定书》减排效果和发展中国家没有承担减排责任的政治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环境合作 《巴黎协定》 《京都议定书》 清洁发展机制 温室气体减排
原文传递
《巴黎协定》:新的制度安排、不确定性及中国选择 被引量:42
6
作者 吕江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2-104,共13页
2015年12月12日,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黎协定》。此举正式启动了2020年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进程,从而打破了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自2009年以来陷入的法律僵局。虽然该协定将发展中国家纳入温室气体的强制减排中,但仍坚持共... 2015年12月12日,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黎协定》。此举正式启动了2020年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进程,从而打破了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自2009年以来陷入的法律僵局。虽然该协定将发展中国家纳入温室气体的强制减排中,但仍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并确立了国家自主贡献减排的法律模式,创建了包括可持续发展机制在内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机制。然而,《巴黎协定》在实体和形式方面仍存在诸多不完善和不确定之处,这需要国际社会进一步加强合作与努力。对中国而言,在国际上,仍需发挥其大国作用,积极筹划相关制度安排。在国内,应考虑后者与"十三五"规划的衔接,探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发展中的制度选择,实现地区气候治理模式的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协定 气候变化 气候机制 中国气候变化制度选择
原文传递
《巴黎协定》与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转型 被引量:40
7
作者 李慧明 《国际展望》 CSSCI 2016年第2期1-20,共20页
《巴黎协定》是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国际协议,它推动了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转型:采取"自下而上"的治理方式;使"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有了动态发展;法律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和灵活性。国际气候... 《巴黎协定》是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国际协议,它推动了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转型:采取"自下而上"的治理方式;使"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有了动态发展;法律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和灵活性。国际气候政治格局的历史性变迁、后冷战时代世界形势的变化与全球治理的深入发展等是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转型的动因。在全球气候治理方式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的自愿行动和混合形态变迁的趋势下,要巩固"自下而上"模式,使"软法"更软,发挥更大的动员能力;同时要完善各种实施机制,逐步确立相对中性的"硬法"或制度,加强"软法"的执行力。中国要提升气候治理能力,积极应对国际社会的监督、评审和排名,推动或引领治理方式适当向"自上而下"回归,通过向绿色经济转型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气候大会 巴黎协定 全球气候治理 转型
下载PDF
我国水电的发展与能源革命电力转型 被引量:37
8
作者 张博庭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9-78,共10页
对于能源革命电力转型,全世界几乎都公认:最突出标志之一是"煤电退役"。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这个问题却始终存在着巨大分歧。由于国内舆论长期被煤电利益共同体操控,以至于我国的公众普遍以为:中国超低排放的煤电技术已经先... 对于能源革命电力转型,全世界几乎都公认:最突出标志之一是"煤电退役"。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这个问题却始终存在着巨大分歧。由于国内舆论长期被煤电利益共同体操控,以至于我国的公众普遍以为:中国超低排放的煤电技术已经先进到了排放水平低于气电。所以,中国不必退役煤电,也能兑现巴黎协定。不过,最近发布的《加快中国燃煤电厂退出》报告则披露:中国如要兑现巴黎协定,必须要在2040到2055年前退役国内的所有煤电。对此,笔者作为水电工作者,深知发展水电对电力转型之重要,因此,本文将用我国多次为电力转型而做准备的水电规划都曾因未能开启电力转型而落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论述我国水电发展及电力转型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协定 能源革命 电力转型 水力发电 煤电退役 超低排放
原文传递
现实可行且成本可负担的中国电力低碳转型路径 被引量:37
9
作者 李政 陈思源 +3 位作者 董文娟 刘培 麻林巍 何建坤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共7页
电力行业的脱碳对于实现《巴黎协定》的减排目标至关重要,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了给出现实可行且成本可负担的电力低碳转型路径,建立了具有足够时空分辨率和技术准确度的“自下而上”能源系... 电力行业的脱碳对于实现《巴黎协定》的减排目标至关重要,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了给出现实可行且成本可负担的电力低碳转型路径,建立了具有足够时空分辨率和技术准确度的“自下而上”能源系统模型来模拟与优化中国电力行业的未来发展路径。通过设置3种典型情景(基准情景、2℃情景和1.5℃情景),分析电力脱碳技术路径以及相应的实施方案。结果表明,若按照当前的电力发展趋势,将不能实现《巴黎协定》规定的2℃/1.5℃目标,必须在当前基础上加大可再生能源扩张、加快燃煤电厂退出以及大规模部署碳捕集技术。未来30 a,风电和光伏发电需要逐渐转变为主力电源,年均装机增速达到当前水平的2~4倍。燃煤机组的容量需要逐渐减少,部分机组甚至要提前退役,这将导致燃煤机组的平均寿命降低0.42~1.93 a,对应1050亿元~6550亿元的搁浅成本。碳捕集技术需要大规模应用,尤其是煤炭生物质掺烧再加碳捕集装置的技术,到2050年,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碳年捕集量达到8.9亿t~10.8亿t。为了保障上述转型路径的实现,需要处理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煤电有序退出、碳捕集技术的部署以及转型投资成本的问题。通过加大储能等先进技术研发力度、建立存量煤电有序退出机制、加快碳捕集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示范以及建立和完善绿色投融资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应当从现在起就超前部署相关措施和政策,以实现2℃/1.5℃目标下的中国电力低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协定 低碳转型 能源系统建模 碳捕集技术
下载PDF
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及我国对策 被引量:33
10
作者 何建坤 《环境经济研究》 2019年第3期1-9,共9页
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全面落实《巴黎协定》的实施阶段,仍面临严峻挑战。各国自下而上自主贡献减排目标距实现2℃温升控制目标下的减排路径存在较大缺口,需要各方进一步增强行动力度,强化自主贡献目标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助,推进《... 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全面落实《巴黎协定》的实施阶段,仍面临严峻挑战。各国自下而上自主贡献减排目标距实现2℃温升控制目标下的减排路径存在较大缺口,需要各方进一步增强行动力度,强化自主贡献目标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助,推进《巴黎协定》全面、平衡和有效地实施,防控气候风险,促进各国应对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促进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我国以习近平全球生态文明思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制度的建设和国际合作进程,国内推进能源革命和经济低碳转型,强化政策和行动,落实国家自主减排承诺,制定以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和方略为指导的、与全球控制温升2℃目标相契合的到本世纪中叶的长期低碳排放发展战略,为保护地球生态安全作出与我国不断上升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相一致的新的贡献,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 能源革命 低碳转型 国家自主贡献
下载PDF
巴黎协定生效下的中国省际碳排放权分配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方恺 张琦峰 +1 位作者 叶瑞克 周云亨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24-1234,共11页
随着《巴黎协定》正式生效,碳排放权作为关系人类福祉的一种新型发展权,如何分配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为分解落实我国政府提出的2030年碳减排"自主行动目标",提... 随着《巴黎协定》正式生效,碳排放权作为关系人类福祉的一种新型发展权,如何分配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为分解落实我国政府提出的2030年碳减排"自主行动目标",提出公平性、效率性、可行性、可持续性4项分配原则,从社会、经济、环境三重维度系统选取分配指标,构建"共同但有区别"的省际碳排放权分配模型,据此对31个省区2016—2030年的碳排放配额进行核算.研究表明,碳排放配额最多为广东、山东和江苏,最少为西藏、新疆和青海.对比配额结果与当前碳排放规模发现,山西等9省区未来的碳排放空间呈现赤字,海南等16省区的碳排放空间呈现盈余,浙江等6省区则收支大致相抵.鉴于各省区面临不同的减排任务和压力,差别化的控排政策是保证我国"2030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 配额 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
原文传递
《巴黎协定》与国际减缓气候变化合作模式的变迁 被引量:32
12
作者 高翔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3-91,共9页
由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外部性属性,减缓气候变化必须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必须体现一定程度的中央集权,考虑参与主体广泛性、减缓行动的范围和行动力度三大要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及其"多哈修正案"&qu... 由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外部性属性,减缓气候变化必须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必须体现一定程度的中央集权,考虑参与主体广泛性、减缓行动的范围和行动力度三大要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及其"多哈修正案""坎昆协议"等方案,对中央集权程度和三大要素各有取舍,构建了不同的国际减缓气候变化合作模式,但从实践看都未能解决国际减缓合作的问题。《巴黎协定》构建了"承诺+审评"的新模式,有望实现参与主体和行动范围的全覆盖,并通过透明度、遵约和全球盘点机制鼓励各参与方提高行动力度。然而要实现公约目标和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巴黎协定》下的国际减缓合作必须通过强化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机制来保障,并通过进一步明确中长期量化目标来促进各方提高行动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 国际合作 减缓 制度变迁
下载PDF
《巴黎协定》对气候变化诉讼发展的实证意义 被引量:32
13
作者 杜群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8-64,共17页
广义气候变化诉讼实践在实体法上“助产”《巴黎协定》等气候变化国际法规则,后者也“反哺”着前者。《巴黎协定》为气候变化诉讼铺设了实证逻辑基础,其温控量化目标条款明确了气候变化诉讼客体,其国家自主贡献规则化解了政治问题的分... 广义气候变化诉讼实践在实体法上“助产”《巴黎协定》等气候变化国际法规则,后者也“反哺”着前者。《巴黎协定》为气候变化诉讼铺设了实证逻辑基础,其温控量化目标条款明确了气候变化诉讼客体,其国家自主贡献规则化解了政治问题的分权原则。《巴黎协定》展现出的实体法规范功能——拓展气候变化法律依据和气候变化因果关系原则的既定化,推动了2015年以后气候变化诉讼向核心主题实证嬗变。我国应依循公法、私法和交叉协同三条路径发展狭义气候变化诉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治理 气候变化诉讼 《巴黎协定》 实证逻辑 国家自主贡献
下载PDF
《巴黎协定》坚持的“共区原则”与国际气候治理机制的变迁 被引量:32
14
作者 薄燕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3-250,共8页
本文运用"原则与规则"的框架,分析了《巴黎协定》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共区原则)的重要意义及其适用方式的新变化。共区原则是国际气候治理机制的重要构成要素,它旨在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规定不同的减排... 本文运用"原则与规则"的框架,分析了《巴黎协定》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共区原则)的重要意义及其适用方式的新变化。共区原则是国际气候治理机制的重要构成要素,它旨在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规定不同的减排责任与义务,从而使得该国际机制体现出公平性与合理性的制度特征。但是各缔约方对该原则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解读,并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对其涵义与适用方式产生了重大分歧。《巴黎协定》坚持共区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种分歧,具有重要的科学、伦理和制度意义。同时应该注意到,《巴黎协定》在适用该原则的时候加入了动态的因素,使得该协定的规则体系呈现新的特征。但总体上,《巴黎协定》表明国际气候治理机制当前发生的变迁是该项国际治理机制内部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协定》 共区原则 国际气候治理机制 气候谈判
下载PDF
拜登政府的全球气候变化领导政策与中国应对 被引量:31
15
作者 于宏源 张潇然 汪万发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44,153,154,共20页
美国的气候治理政策长期呈现周期性变化特点。围绕气候问题,拜登政府强调引领清洁能源革命和重回气候治理,重视国内清洁能源发展、气候议题科学化塑造、气候治理多边主义,希望在继承奥巴马政府时期气候政策的基础上,全面提升美国的气候... 美国的气候治理政策长期呈现周期性变化特点。围绕气候问题,拜登政府强调引领清洁能源革命和重回气候治理,重视国内清洁能源发展、气候议题科学化塑造、气候治理多边主义,希望在继承奥巴马政府时期气候政策的基础上,全面提升美国的气候治理领导力。在国内,拜登政府欲依托科技创新、刺激需求、投资基础设施等措施使清洁能源融入美国经济进程;在气候外交方面,美国将推动相关问题在国家安全和外交事务中的主流化。拜登政府设计了“团结应对策略”,将盟友、峰会外交、经贸合作、对外援助和投资、技术标准、区域合作等内容融入其中,并突出气候变化与安全、人权的相关性。在对华气候政策方面,拜登政府将对中国实施限制性气候合作策略。虽然中美合作有助于实现《巴黎协定》的“2摄氏度”目标,也有助于全球低碳经济良性发展,但在气候治理领导权、全球低碳标准领域,中、美两国仍存在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外交 中美关系 气候治理 《巴黎协定》
下载PDF
国际蓝碳合作发展与中国的选择 被引量:31
16
作者 赵鹏 胡学东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3-619,共7页
海洋储存了地球上93%的CO2,是全球最大的碳库.发挥海洋固碳、储碳作用,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是2020年后国际气候治理的基础,为国际蓝碳合作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国... 海洋储存了地球上93%的CO2,是全球最大的碳库.发挥海洋固碳、储碳作用,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是2020年后国际气候治理的基础,为国际蓝碳合作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国际法依据。当前,国际蓝碳合作从科学研究向纳入国际气候治理方向不断推进,不少国际组织和国家已着手推动蓝碳国际规则制定。中国蓝碳资源分布广泛袁特色鲜明,蓝碳发展起步阶段里中国的参与不仅是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贡献,更有助于通过蓝碳合作增强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和海洋治理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我国蓝碳发展应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着手遥在国内夯实基础尧补足短板,加强蓝碳基础研究和实践袁建立蓝碳评估标准,加快蓝碳人才队伍建设.在国际上积极参与现有国际蓝碳计划,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机制框架下开展双、多边蓝碳合作袁推动全球蓝碳治理,从积极参与向适时引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 国际合作 《巴黎协定》 气候变化 海洋
下载PDF
Increasing impacts from extreme precipitation on population over China with global warming 被引量:28
17
作者 Wenxia Zhang Tianjun Zhou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43-252,共10页
Precipitation-related extremes are among the most impact-relevant consequences of a warmer climate,particularly for China,a region vulnerable to global warming and with a large population.Understanding the impacts and... Precipitation-related extremes are among the most impact-relevant consequences of a warmer climate,particularly for China,a region vulnerable to global warming and with a large population.Understanding the impacts and risks induced by future extreme precipitation changes is critical for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planning.Here,extreme precipitation changes under different levels of global warming and their associated impacts on populations in China are investigated using multimodel climate projections from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 and population projections under 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Heavy precipitation would intensify with warming across China at a rate of 6.52%(5.22%-8.57%)per degree of global warming.The longest dry spell length would increase(decrease)south(north)of-34°N.The low warming target of the Paris Agreement could substantially reduce the extreme precipitation related impacts compared to higher warming levels.For the area weighted average changes,the intensification in wet extremes could be reduced by 3.22%,9.42%and 16.70%over China,and the lengthening of dry spells could be reduced by 0.72%,4.75%and 5.31%in southeastern China,respectively,if global warming is limited to 1.5℃as compared to 2,3 and 4℃The Southeastern China is the hotspot of enhanced impacts due to the dense population.The impacts on populations induced by extreme precipitation changes are dominated by climate change,while future population redistribution plays a minor r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WARMING EXTREME precipitation Impact POPULATION paris agreement
原文传递
《巴黎协定》、新的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28
18
作者 于宏源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8-96,共9页
全球气候治理的京都模式以效果不彰为突出特点。在京都模式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多边气候谈判的阵营开始分化重组,各方的规范认知开始逐渐变化,多边框架外气候治理机制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此背景下,2015年的全球气候谈判最终取得《巴黎... 全球气候治理的京都模式以效果不彰为突出特点。在京都模式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多边气候谈判的阵营开始分化重组,各方的规范认知开始逐渐变化,多边框架外气候治理机制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此背景下,2015年的全球气候谈判最终取得《巴黎协定》这一重大成果,打破了自本世纪初年以来气候治理京都模式的困境。《巴黎协定》形成了减排义务和分配原则的制度化新共识,从而使多边气候制度的减排义务分配体系从南北二分转变为在责任共担的精神下自愿减排。与此同时,《巴黎协定》赋予了多边框架外气候治理机制合法性,为全球经济的低碳转型注入新的政治动力,并将激起大国围绕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规则等议题的新一轮博弈。为了应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新形势,中国应同时在"适应"和"塑造"两方面积极努力,既加快自身改革,又要积极参与《巴黎协定》后的气候治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协定 京都模式 气候治理
下载PDF
“碳中和”前景下的国际气候治理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被引量:28
19
作者 董亮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2-154,I0005,共24页
当前,气候危机已经与新冠肺炎疫情一同成为国际治理议程的重点。全球升温已经突破1℃,极端天气事件的威胁日益加剧,气候风险日趋严峻。国际气候合作受阻,治理有效性难以提升。在此背景下,国际气候治理呈现诸多新特点:从议题关联上看,新... 当前,气候危机已经与新冠肺炎疫情一同成为国际治理议程的重点。全球升温已经突破1℃,极端天气事件的威胁日益加剧,气候风险日趋严峻。国际气候合作受阻,治理有效性难以提升。在此背景下,国际气候治理呈现诸多新特点:从议题关联上看,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后果引发了对气候变化潜在危机的深刻反思,激发了国际社会的气候雄心;从治理阶段上看,国际气候进程将从规则制定阶段转入行动与执行阶段;从治理进程上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力度依然不足,发达国家的承诺难以落实,发展中国家面临资金和技术上的困难;从治理机制上看,国际气候治理的公正性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发达国家甚至有意利用《巴黎协定》"自下而上"的治理路径来模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淡化其历史责任。因此,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必须围绕以下两个维度确定气候政策方向:一是推动国际社会全面应对气候议题,维护"共区"原则,推动发达国家兑现承诺,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气候机制;二是积极提供中国理念与方案,强化自主贡献,推动构建以《巴黎协定》为基础的国际气候机制朝着合作共赢的方向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气候治理 巴黎协定 国际气候机制 碳中和气候危机
原文传递
《巴黎协定》后全球气候治理的形势与中国的引领作用 被引量:27
20
作者 何建坤 《中国环境管理》 2018年第1期9-14,共6页
当前落实《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谈判中,如何体现气候变化公约和《巴黎协定》的原则,全面、均衡地推进适应、减缓、资金、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各要素的进展,各缔约方仍存在较大分歧。为缩小各国减排承诺与实现控制温升2℃目标间的差... 当前落实《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谈判中,如何体现气候变化公约和《巴黎协定》的原则,全面、均衡地推进适应、减缓、资金、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各要素的进展,各缔约方仍存在较大分歧。为缩小各国减排承诺与实现控制温升2℃目标间的差距,2018年将开展"促进性对话",强化各缔约方的承诺和行动,也面临复杂的博弈形势。中国倡导合作共赢、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全球气候治理新理念,把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动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促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走上气候适宜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以实现"发展"与"减碳"的双赢,促进各国加强互惠合作,共同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内遵循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打造经济、民生、资源、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多方共赢的局面。加强国际务实合作,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与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对接,加强先进能源产业与低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互联互通。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变革、能源与经济低碳转型、互惠共赢国际合作等领域,已经并将继续做出重要贡献,发挥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协定 全球气候治理 国家自主贡献 引领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