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军队离退休干部健商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兰珍 康晓凤 +1 位作者 苏法荣 刘娜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5期28-30,55,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军队离退休干部的健商指数,用于指导军队老干部医疗保健工作。方法便利选取北京地区4个军队干休所的离退休干部110人,采用健商问卷评价研究对象的健商水平,收回有效问卷100份。结果军队老干部自我保健、健康知识、...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军队离退休干部的健商指数,用于指导军队老干部医疗保健工作。方法便利选取北京地区4个军队干休所的离退休干部110人,采用健商问卷评价研究对象的健商水平,收回有效问卷100份。结果军队老干部自我保健、健康知识、生活方式、精神状态和生活技能5个因子的平均健商指数在6.92~7.41之间,比较理想;但在医疗保健系统知识[(5.77±1.55)分]和维护健康知识[(5.53±1.96)分]方面的健商指数较低,应值得警惕;文化程度、获取保健知识的途径、婚姻满意程度、对保健的重视程度等是健商的影响因素。结论北京地区军队老干部在医疗保健知识、维护健康知识方面的健商指数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医疗保健工作中应充分考虑离退休干部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并注重增加获取保健知识的途径、加强离退休干部对保健的重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 老干部 健商 自我保健
下载PDF
明代臣僚封爵制度略论 被引量:8
2
作者 曹循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6-52,共7页
洪武初年定五等爵制,皆须军功,有大功方可封公、侯。武官因袭替制度的存在,故最低封侯,以下世袭指挥使。永乐以后伯爵规格提高,武官有功则封伯。而明初文官在严酷的政治气氛下难获封爵,故子、男长期虚置,逐渐废革。此外,《大明律》文官... 洪武初年定五等爵制,皆须军功,有大功方可封公、侯。武官因袭替制度的存在,故最低封侯,以下世袭指挥使。永乐以后伯爵规格提高,武官有功则封伯。而明初文官在严酷的政治气氛下难获封爵,故子、男长期虚置,逐渐废革。此外,《大明律》文官封公侯条件极高,故此后文官有大功亦止于伯爵。宣德以后,臣僚封爵即落去职事官衔,爵位与职事官衔并立的局面终结,勋臣只出任差委。明代封爵待遇较唐宋优厚,但"祖宗之制"与明中后期政局的变化产生矛盾,文官地位崛起而不许封,武官地位日渐低下而难获封,使爵位在百余年中仅为承荫袭爵者把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封爵制度 文官 武官
下载PDF
唐代武职事官阶官化论析
3
作者 张明 《史学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6,共11页
唐代武职事官阶官化是唐宋武官制度变革的先声。唐代官制的根本特点决定了武职事官需要广泛从事使职,以作为职官制度正常运行的补充。随着战争形势和军事制度的变化,武职事官兼任的使职长期化、固定化,造成了事实上的官、职分离,由此边... 唐代武职事官阶官化是唐宋武官制度变革的先声。唐代官制的根本特点决定了武职事官需要广泛从事使职,以作为职官制度正常运行的补充。随着战争形势和军事制度的变化,武职事官兼任的使职长期化、固定化,造成了事实上的官、职分离,由此边军和禁军中普遍出现了将武职事官作为阶官的现象。唐代武职事官阶官化的发展与军赏形式转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并与文职事官阶官化的过程相联结。安史之乱期间,朝廷滥授高级武职事正员官,加速了武职事官阶官化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武职事官 使职 阶官化 品阶
原文传递
论元祐时期的武帅静边——以刘舜卿、刘昌祚事迹为中心
4
作者 田乐鹏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9-23,共5页
庆历以后文臣成为经略边疆主力,此后虽有武臣为帅,但多与战事相关。元祐时期,文帅难得,宋廷在吕大防的建议下任命刘舜卿、刘昌祚两位武臣为帅,靖绥边境。但在元祐息兵政策下,刘舜卿、刘昌祚权力受限,未能在御敌过程中有所作为。元祐党... 庆历以后文臣成为经略边疆主力,此后虽有武臣为帅,但多与战事相关。元祐时期,文帅难得,宋廷在吕大防的建议下任命刘舜卿、刘昌祚两位武臣为帅,靖绥边境。但在元祐息兵政策下,刘舜卿、刘昌祚权力受限,未能在御敌过程中有所作为。元祐党争背景下,前线帅臣人选成为宰执政治博弈焦点,武帅被迫卷入党争,成为政治博弈的筹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祐时期 刘舜卿 刘昌祚 武帅 息兵政策
下载PDF
试论宋代枢密都承旨的渊源、职能与人选 被引量:4
5
作者 韩冠群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0-86,共7页
宋代的枢密都承旨渊源于晚唐时负责承接、传递章奏的枢密承旨。太平兴国七年(982)初设都承旨,仍然保留上殿奏事以及对军务文书的通进职能。因枢密院机构性质的次第转变以及宋代文武分途治国理念的制约,都承旨的人选经历了武资官、吏人... 宋代的枢密都承旨渊源于晚唐时负责承接、传递章奏的枢密承旨。太平兴国七年(982)初设都承旨,仍然保留上殿奏事以及对军务文书的通进职能。因枢密院机构性质的次第转变以及宋代文武分途治国理念的制约,都承旨的人选经历了武资官、吏人、文资官的变化。神宗朝出现文官任正职、武官任副职的格局,但宋神宗多用武官。哲宗朝重归于文官。绍兴元年(1131)将"都承旨一员,并差两制"确立为祖宗故事。宋孝宗起用武官,后受到文官集体抵制而放弃。文武纠葛的背后既有"亲疏"与"能庸"的交织,又有皇帝与文官集体的权力博弈,共同呈现出宋代中枢政治的复杂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密承旨 枢密都承旨 文资官 武资官
原文传递
以儒为帅:淮南节帅所见唐廷实施儒臣化策略与政局互动
6
作者 羊丽冬 《唐都学刊》 2023年第4期24-33,共10页
安史乱后,武人担任藩镇节帅成为基本模式。但以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为依据,经过对所有藩镇节帅文武身份统计后,发现“顺地”藩镇,尤其是淮南藩镇,呈现出大量文官担任地方节帅的现象,彰显节帅儒臣化特征。肃宗即位后,有意打破武人为... 安史乱后,武人担任藩镇节帅成为基本模式。但以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为依据,经过对所有藩镇节帅文武身份统计后,发现“顺地”藩镇,尤其是淮南藩镇,呈现出大量文官担任地方节帅的现象,彰显节帅儒臣化特征。肃宗即位后,有意打破武人为节帅的传统,以其信臣高适出任淮南节帅,并提升淮南镇的规格,意在通过文官任帅的方式收拢地方权力,防止地方割据,以确保江淮赋税的供给。肃宗朝创建的儒帅策略被后世赓续,并在宪宗朝达到顶峰,成为宪宗于武力之外经略藩镇、实现元和中兴的另一种手段。然而,经过黄巢起义的猛烈冲击,此策略被迫废除,全国藩镇重被武人掌控,历史潮流开始走向唐末五代武人割据地方、主导政局动向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廷 淮南藩镇 节帅 儒臣化 元和中兴
下载PDF
明代武职家族地方影响初探——以威清卫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吕善长 孟凡松 《安顺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8-14,共7页
明代地方卫所武职家族群体有一个历时性变化的过程,因之其地方影响在不同时段不同背景下体现为不同的特点。旧官曾在明初占据主导地位,新官调入以后,人数虽少却能以身份优势对地方社会施加重要影响。新旧官之别在地方上的表现于明中期... 明代地方卫所武职家族群体有一个历时性变化的过程,因之其地方影响在不同时段不同背景下体现为不同的特点。旧官曾在明初占据主导地位,新官调入以后,人数虽少却能以身份优势对地方社会施加重要影响。新旧官之别在地方上的表现于明中期达到高峰,而后又渐次消弭。明中期以降,武职家族仍以世职袭替来维系影响力,同时注重通过科举事业拓展家族的出路与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所 武职 新官 家族 威清卫
下载PDF
论朝鲜战争决策中美国高层的政见分歧与权力斗争 被引量:2
8
作者 石庆环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4-160,共7页
本文在民主共和两党、文武官员集团和总统与战区司令三个层面上,讨论和分析了朝鲜战争决策中美国高层的政见分歧与权力斗争。通过对问题的研究,一方面揭示出美国政治体制和行政运作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与美国外交政策推行和全球战略确立... 本文在民主共和两党、文武官员集团和总统与战区司令三个层面上,讨论和分析了朝鲜战争决策中美国高层的政见分歧与权力斗争。通过对问题的研究,一方面揭示出美国政治体制和行政运作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与美国外交政策推行和全球战略确立之间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也揭示出在美国外交决策中高级文官对武将的权力制衡能力。文章特别提出以杜鲁门总统最终下令解除麦克阿瑟战区司令职务和控制朝鲜战争发展态势为核心点,进一步从宪政体制的角度阐明美国宪法所确立的"军人必须接受文职政府领导"原则的不可撼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战争 美国决策层 美国亚洲战略 宪政体制
下载PDF
弘光政权武臣内部争斗述略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中平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66,共7页
南明弘光政权是在李自成的农民军推翻大明王朝之后建立的,当时北方尚有清军与农民军两股势力对南方虎视眈眈,新政权处于岌岌可危之境。弘光政权的武臣正当为国分忧、保家卫国之时,然而他们非但未能建功立业,却暴露出种种恶劣行径,骚扰百... 南明弘光政权是在李自成的农民军推翻大明王朝之后建立的,当时北方尚有清军与农民军两股势力对南方虎视眈眈,新政权处于岌岌可危之境。弘光政权的武臣正当为国分忧、保家卫国之时,然而他们非但未能建功立业,却暴露出种种恶劣行径,骚扰百姓,内讧斗狠,致使军队的战斗力下降,甚至投敌叛国,将大好河山拱手让人。其历史教训极为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明 弘光政权 武臣争斗
下载PDF
For the South China Sea “Militarization”: China should not be to Blame
10
作者 An Gang 《Peace》 2016年第2期10-19,共10页
Since the summer of 2015,with the situ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gain getting complex,the word"militarization"continuously jumps into our ears.This is one of the terms most frequently used by the U.S.mili... Since the summer of 2015,with the situ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gain getting complex,the word"militarization"continuously jumps into our ears.This is one of the terms most frequently used by the U.S.military commanders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to blame China’s maritime rights protection actio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Regarding the so-called"Sou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itary officials maritime getting deployment ASEAN MILITARIZATION facilities defense EXPAND
原文传递
汉代“军吏”起家研究
11
作者 蒋波 李永红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21-29,共9页
“军吏”在先秦时仅指军队里的各级军官,起家途径以军功为主。两汉时,一方面将军从“军吏”中分离,校尉成了将军与“军吏”的分界点;另一方面,除了军队中校尉以下的军官,各号将军幕府的属吏以及中央或地方部分负责军务的武官也被纳入“... “军吏”在先秦时仅指军队里的各级军官,起家途径以军功为主。两汉时,一方面将军从“军吏”中分离,校尉成了将军与“军吏”的分界点;另一方面,除了军队中校尉以下的军官,各号将军幕府的属吏以及中央或地方部分负责军务的武官也被纳入“军吏”的范畴,不少士人和士卒以此起家入仕。随着“军吏”群体的扩大以及选官制度的发展,汉代“军吏”的起家途径更加丰富,涵盖军功、将军或都尉辟请、举荐、朝廷征拜、招募、察举等。相比于文官与后世“军吏”,汉代“军吏”的起家仍保留“尚首功”特色,体现出明显的原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军吏” 起家 起家途径 起家官职
下载PDF
论元朝政府对阵殁群体的抚恤
12
作者 于宏伟 《安顺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69-73,共5页
元朝时期战争频率较前代较高,众多军吏在早期统一战争、中期内部战争、晚期农民战争中阵殁,元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抚恤政策。阵殁的军吏可以分为身陷困境,捐躯殉职;参与作战,英勇牺牲;战斗负伤,不治身亡;行军途中,不幸卒殁四种阵殁群... 元朝时期战争频率较前代较高,众多军吏在早期统一战争、中期内部战争、晚期农民战争中阵殁,元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抚恤政策。阵殁的军吏可以分为身陷困境,捐躯殉职;参与作战,英勇牺牲;战斗负伤,不治身亡;行军途中,不幸卒殁四种阵殁群体。政府采取的抚恤手段主要有:追封阵殁者及上谥、官方料理丧葬事宜、赏赐钱物土地户民、荫叙亲属袭晋职位、亲侍汤药关怀伤者、旌表立祠后世传颂、政治指定结为姻亲等。除此以外,后抚恤时代的抚恤则是统治者个人情感的转移与承接,是另外一种“非抚恤”的“抚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政府 阵殁 军吏 抚恤
下载PDF
明代卫所缺伍的原因探析——兼谈明代军队的贪污腐败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金祥 《北方论丛》 2003年第5期71-74,共4页
卫所制度是明朝军队的一项基本军制。卫所缺伍的原因主要是边班、清军、勾解等措施在实行过程中产生了诸种弊端。明代军中各级官吏贪占政府粮饷、收受军兵贿赂是各种军制无法实施的根本原因并对明朝灭亡产生了较大影响。
关键词 明代 军队 卫所缺伍 军官腐败
下载PDF
初级指挥官人格类型与PM领导行为类型有效性的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董燕 苗丹民 皇甫恩 《应用心理学》 CSSCI 1997年第1期29-33,共5页
通过对陆军初级指挥官人格心理类型与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心理学研究 ,探讨个人的领导潜能、人格心理类型对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 :1方差分析表明 ,具有不同领导行为的指挥官在人格维度上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提示了指挥官的... 通过对陆军初级指挥官人格心理类型与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心理学研究 ,探讨个人的领导潜能、人格心理类型对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 :1方差分析表明 ,具有不同领导行为的指挥官在人格维度上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提示了指挥官的领导行为取向与人格因素有密切的关系。2卡方分析结果也表明 ,PM型行为的军官在其人格特征上具有“ESTJ”组合特征 ,而 pm型的军官则正好相反 ;另外 ,pm型的军官在成就动机上获得高分的人数最少。3系统聚类分析显示 ,“成就动机”、“感觉”和“判断”三种人格因素与军事指挥官完成整体领导职能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挥官 人格类型 PM领导行为类型
下载PDF
重文轻武:赵宋王朝的潜规则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邦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8-146,共9页
宋朝统治集团只怕从未公开宣称"本朝重文轻武"。宋代重文轻武论之所以备受质疑,原因主要在于重文轻武不是赵宋王朝的明规矩,而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质疑者往往以北宋初年的史实为例。其实,当时尚处于从武人政治到文官政府的... 宋朝统治集团只怕从未公开宣称"本朝重文轻武"。宋代重文轻武论之所以备受质疑,原因主要在于重文轻武不是赵宋王朝的明规矩,而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质疑者往往以北宋初年的史实为例。其实,当时尚处于从武人政治到文官政府的转换阶段。宋太祖文武并重,只是开始注重文治而已。对于重文轻武的简单化解释和绝对化理解,也是人们怀疑宋代重文轻武的重要原因之一。文臣、武官作为宋代统治集团中的两大群体,既非一概势如水火,也非各自铁板一块。文臣、武官内部均有争斗,两者之间又有交叉,其情势相当错综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太祖 重文轻武 文武并用 文武并重 武官内斗
下载PDF
浅析明代的督抚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德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4期39-43,共5页
明代的总督、巡抚,属中央派遣的督察官员,自明中期开始,其体制及权力逐渐向地方大吏 演变,它不仅为清朝正式成为地方大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在明代政治生活中发挥举足 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总督 巡抚 明代 体制 权力 行政统属关系 中央 地方
下载PDF
宋代文化政策宽明原因新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家齐 《河北学刊》 2001年第5期88-92,共5页
宋代文化政策之宽明,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是由多种历史条件交合作用而形成的。首先是宋以前中国多元文化格局及宽明文化政策历史传承的结果;其次是宋代抑武重文集权措施之偏倚所造成;另外,“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使士大夫思... 宋代文化政策之宽明,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是由多种历史条件交合作用而形成的。首先是宋以前中国多元文化格局及宽明文化政策历史传承的结果;其次是宋代抑武重文集权措施之偏倚所造成;另外,“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使士大夫思想自由、精神独立,对皇权进行约束,是宽明文化政策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文化政策 成因 历史传承 抑武重文倾向 士大夫 政治格局
下载PDF
明代河南怀庆卫军户对地方社会的认同与塑造 被引量:5
18
作者 宋永志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9年第5期17-23,共7页
明初,移民的到来及军事卫所的建立,河南怀庆府地方社会的秩序得以重新勾画。在移民入籍及军户寄籍的历史过程中,他乡即故乡的认同感在军户移民中被逐渐强化。尤其到了明中叶,军籍儒生在科举上的成功及以何瑭为中心的学术群体的形成,使... 明初,移民的到来及军事卫所的建立,河南怀庆府地方社会的秩序得以重新勾画。在移民入籍及军户寄籍的历史过程中,他乡即故乡的认同感在军户移民中被逐渐强化。尤其到了明中叶,军籍儒生在科举上的成功及以何瑭为中心的学术群体的形成,使得军户群体成为影响书写地方社会历史的重要因素。同时,军籍乡宦对地方文化传统的塑造也是对地方社会认同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怀庆卫 军户移民 军籍儒生 军籍乡宦
原文传递
秦汉高级军吏铠甲演变考析
19
作者 田钊阳 刘冰冰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96-98,共3页
铠甲作为中国古代战争中重要的防护性军戎服饰,是军事作战的刚需品,探究铠甲的演变对于考古学具有重大意义。对秦汉高级军吏铠甲的材质、甲片、结构、编缀方式、装饰特点和艺术风格进行考析,有助于了解秦汉高级军吏铠甲的演变历史。
关键词 高级军吏 铠甲 秦汉 形制演变
下载PDF
唐代“清官”制度与文武关系之演进研究--以P.2504《天宝官品令》为中心
20
作者 朱旭亮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25,共11页
唐人的“清浊”观念与文武职类之间存在清晰的对应关系。尽管唐代在“清官”制度设计中“不拘文武”,然而P.2504《天宝官品令》揭示,唐前期存在文官与“清官”相对应的政治现实和“文清武浊”身份等级体系。安史之乱后,授予武官以宪衔... 唐人的“清浊”观念与文武职类之间存在清晰的对应关系。尽管唐代在“清官”制度设计中“不拘文武”,然而P.2504《天宝官品令》揭示,唐前期存在文官与“清官”相对应的政治现实和“文清武浊”身份等级体系。安史之乱后,授予武官以宪衔的现象愈发普遍,反映出武官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不断提升的趋势。伴随着“文清武浊”身份等级体系的瓦解,文武关系在中晚唐时期得以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宝官品令》 “清官”制度 清浊观念 文武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