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ual Effects of Interleukin-18 in Tumor Progression 被引量:21
1
作者 Sunyoung Park Soyoung Cheon Daeho Cho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29-335,共7页
Interleukin-18 (IL-18) was discovered as an interferon-y-inducing factor and had a critical role in inflammatory and immune respouse. It stimulates natural killer (NK) and T cells and enhances Thl immune response.... Interleukin-18 (IL-18) was discovered as an interferon-y-inducing factor and had a critical role in inflammatory and immune respouse. It stimulates natural killer (NK) and T cells and enhances Thl immune response. These activated immune cells eliminate cancer cells and virus-infected cells effectively. However, IL-18 has also been found to promote tumor progression. Higher expression or secretion level of IL-18 is detected in various cancer cells in comparison with normal control, and IL-18 is able to induce angiogenesis, migration/metastasis, proliferation and immune escape. These dual effects and the mechanism of IL-18 need to be investigated further as it relates to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8 th1 immune response NK cytotoxicity tumor progression immune escape
原文传递
猪囊尾蚴副肌球蛋白核酸疫苗的免疫保护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庆敏 陈蕊雯 +1 位作者 郭瀛军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04-507,共4页
目的 :研究猪囊尾蚴副肌球蛋白 (Ag B)核酸疫苗诱发的免疫应答。 方法 :将 pc DNA3- Ag B核酸疫苗肌注 4~ 6周龄的昆明种小鼠 ,从 2周后开始用 EL ISA方法检测小鼠体内 Ig G和 Ig G2 a的水平。另外将该核酸疫苗注射 C5 7BL / 6小鼠 ,... 目的 :研究猪囊尾蚴副肌球蛋白 (Ag B)核酸疫苗诱发的免疫应答。 方法 :将 pc DNA3- Ag B核酸疫苗肌注 4~ 6周龄的昆明种小鼠 ,从 2周后开始用 EL ISA方法检测小鼠体内 Ig G和 Ig G2 a的水平。另外将该核酸疫苗注射 C5 7BL / 6小鼠 ,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 ,用刀豆蛋白 A (Con A)和特异性抗原刺激 ,EL 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因子 IL - 2和 IL - 4的水平 ,并观察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另外 ,将该核酸疫苗肌注瘦型仔猪 ,进行攻击实验 ,计算相对保护率。结果 :注射疫苗后的第 3周起 ,Ig G即为阳性 ,持续升高至第 8周 ;从第 2周起 ,小鼠血清 Ig G2 a为阳性 ,第 4周达到高峰。细胞因子检测表明 ,IL- 2水平远远高于空载体对照组 ,而 IL- 4含量却与空载体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实验组刺激指数明显高于空载体对照组。副肌球蛋白核酸疫苗对仔猪的相对保护率为 80 %。 结论 :猪囊尾蚴副肌球蛋白核酸疫苗在小鼠动物实验中引发了以 Th1型免疫应答占优势的全面免疫应答。pc DNA3- Ag B核酸疫苗对仔猪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囊尾蚴 副肌球蛋白 核酸类 疫苗 th1免疫应答
下载PDF
BALB/c小鼠感染弓形虫后Th1/Th2免疫漂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永念 包怀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动态分析BALB/c小鼠感染弓形虫后Th1/Th2免疫失衡及免疫漂移特点,并探讨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在此过程中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0只,弓形虫感染组60只。于感染后奇数天每天处死感染组小鼠2只... 目的:动态分析BALB/c小鼠感染弓形虫后Th1/Th2免疫失衡及免疫漂移特点,并探讨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在此过程中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0只,弓形虫感染组60只。于感染后奇数天每天处死感染组小鼠2只,对照组小鼠1只,采用ELISA法动态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4的水平,同时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鼠脾细胞中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感染组小鼠中,血清IFN-γ于感染后第4天开始显著升高,第5~7天维持在高峰值,从第8天开始下降,第9天降至正常水平;IL-4于感染后第8天开始显著升高,第9天升至峰值,从第14天开始下降,第15天降至正常水平;脾细胞T-bet mRNA的表达在感染后第3天升高,第5天达高峰后于第9天降至正常水平;脾细胞GATA-3 mRNA的表达在感染后第7天升高,第11天达高峰,于第13天降至正常水平。正常对照组小鼠在实验期内IFN-γI、L-4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维持在正常的较低水平。结论:BALB/c小鼠感染弓形虫后诱导的免疫应答在感染急性期(第1~8天)以Th1应答为主,第9至13天,宿主免疫应答以Th2细胞应答为主,之后Th1/Th2应答基本恢复平衡。Th1应答向Th2应答的漂移与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相关并受其调控,Th1/Th2型免疫应答的发生时相和效应强度可能影响弓形虫感染的最终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B/C小鼠 弓形虫(刚地) th1应答 th2应答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分泌性蛋白Pgp3滴鼻免疫增强小鼠对衣原体生殖道感染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陆春雪 吴移谋 +3 位作者 彭波 李忠玉 胡四海 钟光明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6-236,共11页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途径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分泌性蛋白Pgp3的免疫保护效果,分析其可能的保护机制,以确定Pgp3蛋白疫苗在Ct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泌性蛋白Pgp3经滴鼻或肌注途径免疫雌性Balb/c小鼠,免疫6...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途径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分泌性蛋白Pgp3的免疫保护效果,分析其可能的保护机制,以确定Pgp3蛋白疫苗在Ct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泌性蛋白Pgp3经滴鼻或肌注途径免疫雌性Balb/c小鼠,免疫60 d后,阴道接种鼠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muridarum,Cm)建立生殖道感染动物模型,在该模型中评价Pgp3蛋白疫苗抗Cm感染的保护效果,并探讨其机制。【结果】滴鼻或肌注免疫后,小鼠血清及生殖道中检测到了特异性抗体;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IFN-γ、IL-17及IL-5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滴鼻免疫组IFN-γ水平升高较肌注组更显著(P<0.05);Pgp3蛋白滴鼻免疫组小鼠经Cm生殖道感染后,阴道带菌时间明显缩短,输卵管病理改变轻而肌注免疫组其保护作用不明显。【结论】Pgp3蛋白经滴鼻免疫可有效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抗Cm保护效应。其可能的免疫保护机制与诱导Th1型为主的细胞免疫应答及高效价的特异性抗体有关,提示Pgp3蛋白疫苗具有潜在的疫苗研究与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Pgp3 蛋白疫苗 免疫保护 th1型免疫反应
原文传递
黄芪皂苷I对Th1免疫反应的调节效应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顾瑛媛 宋娜丽 万春平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第12期72-74,共3页
目的研究黄芪皂苷Ⅰ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及作用的分子机理。方法构建丝裂原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细胞模型,测定黄芪皂苷Ⅰ对Con A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和LPS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构建anti-CD3 m Ab抗体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RT-PCR检测黄芪皂苷Ⅰ... 目的研究黄芪皂苷Ⅰ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及作用的分子机理。方法构建丝裂原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细胞模型,测定黄芪皂苷Ⅰ对Con A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和LPS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构建anti-CD3 m Ab抗体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RT-PCR检测黄芪皂苷Ⅰ对IL-2、IFN-γ和T-bet mRNA基因表达。结果黄芪皂苷Ⅰ在30n M显著促进Con A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黄芪皂苷Ⅰ体外用药能够显著上调IFN-γ,T-bet的mRNA表达,而对IL-2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黄芪皂苷Ⅰ可能特异性激活转录因子T-bet的转录,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皂苷Ⅰ T淋巴细胞 th1免疫反应 IFN-Γ T-BET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在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株呼吸道感染中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6
作者 孙若元 檀露 +8 位作者 查晓宇 脱雨晴 杨帅妮 曾佳佳 许悦悦 张虹 曲同兴 张学军 白虹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3-129,共7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在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株(Chlamydia muridarum,Cm)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以及对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经鼻腔吸入1×10^(3)包涵体形成单位(inclusion-forming units,IFU)Cm建...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在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株(Chlamydia muridarum,Cm)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以及对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经鼻腔吸入1×10^(3)包涵体形成单位(inclusion-forming units,IFU)Cm建立小鼠呼吸道感染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后0、3、7 d脾组织中总CD11c^(+)MHCⅡ^(+)DC比例和共刺激分子(CD40、CD80和CD86)表达情况;qPCR检测小鼠脾组织中DC细胞因子IL-12p40、IL-10和IL-6 mRNA的表达;磁珠分选出Cm感染后7 d的小鼠脾组织DC并过继转移给受体小鼠,于感染后14 d利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检测受体小鼠Th1应答水平。结果Cm感染诱导小鼠脾组织DC大量浸润并且共刺激分子表达增加;脾组织DC细胞因子IL-12和IL-10 mRNA的表达在感染后3 d达到高峰;将Cm感染小鼠脾组织DC过继转移给受体小鼠,受体小鼠感染Cm后疾病减轻,肺组织衣原体繁殖降低,且肺和脾组织中的Th1细胞比例显著升高。结论DC在Cm感染后成熟、活化并促进Th1细胞免疫应答,在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发挥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 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株 树突状细胞 th1免疫应答
原文传递
NKT细胞在CFA促进的Th1型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胜旺 张勇 +3 位作者 张继英 张汉明 张惠珍 王福庆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5-379,共5页
为探索CFA促进小鼠对蛋白质抗原产生Th1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机制 ,我们用OVA +CFA和OVA +IFA免疫C5 7BL/6小鼠 ,并于第 3天、第 8天后用MACS +FACS法分离引流淋巴结中NKT细胞 ,在体外经CD3单抗刺激 2d后测定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数量及... 为探索CFA促进小鼠对蛋白质抗原产生Th1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机制 ,我们用OVA +CFA和OVA +IFA免疫C5 7BL/6小鼠 ,并于第 3天、第 8天后用MACS +FACS法分离引流淋巴结中NKT细胞 ,在体外经CD3单抗刺激 2d后测定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数量及格局。同时于免疫后第 8天分离引流淋巴结抗原特异性T细胞 ,测定其分泌细胞因子的格局 ;并于再次免疫后 2周检测小鼠血清抗体类型。ELISA结果显示 ,与OVA +IFA组相比 ,OVA +CFA免疫小鼠引流淋巴结NKT细胞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分泌IFN γ的能力均显著升高 (P <0 0 5 ) ,且血清抗体类型以IgG2a为主。表明CFA促进抗原特异性Th0细胞极化为Th1细胞可能是通过激活NKT细胞使之在免疫应答局部产生大量的IF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T细胞 CFA th1型免疫应答 C57BL/6小鼠
下载PDF
瑞喹莫德(R848)具有更强的免疫佐剂效应 被引量:4
8
作者 沈沅 曾梦华 +1 位作者 邱峰 唐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1-596,共6页
目的选择目前常用的几种商业化Toll样受体(TLR)配体进行对比,考察各候选物在小鼠体内外诱导增强Th1型细胞免疫反应的特点,为新疫苗佐剂的研究和筛选提供支持。方法TLR配体多肌胞苷酸[poly(I∶C)]、单磷酰脂质A(MPLA)、瑞喹莫德(R848)、... 目的选择目前常用的几种商业化Toll样受体(TLR)配体进行对比,考察各候选物在小鼠体内外诱导增强Th1型细胞免疫反应的特点,为新疫苗佐剂的研究和筛选提供支持。方法TLR配体多肌胞苷酸[poly(I∶C)]、单磷酰脂质A(MPLA)、瑞喹莫德(R848)、含CpG序列寡核苷酸C(CpG-C)体外刺激小鼠树突状细胞(DC),采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以卵清蛋白(OVA)为抗原,各TLR配体为佐剂免疫小鼠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引流淋巴结中DC、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和表型变化以及CD4^+T细胞、CD8^+T效应细胞比例的变化;ELISA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抗OVA抗体IgG2a的浓度。结果在体外实验中,仅CpG-C和R848能显著增强IL-12的分泌。在体内实验中,与其他TLR配体佐剂相比,R848更有效地促进DC和NK细胞向小鼠淋巴结中聚集并诱导CD4^+和CD8^+效应T细胞生成,以及刺激产生大量抗OVA特异性IgG2a。结论与其他免疫佐剂相比,R848更具增强Th1细胞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喹莫德 疫苗佐剂 Toll样受体(TLR) th1细胞免疫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重组抗原蛋白BCG-egG1Y162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海丽 刘永太 +5 位作者 张峰波 李玉娇 李智伟 赵骁 丁剑冰 王红英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593-598,共6页
目的初步研究细粒棘球蚴重组抗原蛋白BCG-egG1Y162的免疫原性。方法选取60只小鼠分别分为3组实验组、重组卡介苗组和正常组小鼠分别注射重组抗原蛋白BCG-egG1Y162、重组卡介苗(BCG)和生理盐水(NS)。在免疫的第0、2、4、6、8周收集各组... 目的初步研究细粒棘球蚴重组抗原蛋白BCG-egG1Y162的免疫原性。方法选取60只小鼠分别分为3组实验组、重组卡介苗组和正常组小鼠分别注射重组抗原蛋白BCG-egG1Y162、重组卡介苗(BCG)和生理盐水(NS)。在免疫的第0、2、4、6、8周收集各组小鼠的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体IgG的动态变化水平。在第8周随机处死各组一半数量的小鼠提取脾淋巴细胞,分别通过四甲基偶氮咗蓝实验(MTT法)以及ELISA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反应和细胞上清中IFN-γ、IL-4的水平变化。在免疫后第8周用活棘球蚴原头蚴感染各组存活的小鼠,感染后第24周处死各组小鼠,检测血清中IgG水平、包囊个数及其直径。结果 (1)免疫后的第2~8周,BCG-egG1Y162免疫组小鼠血清中IgG持续升高,与正常组和BCG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G组和正常组的IgG水平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BCG-egG1Y162免疫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在体外能被BCG-egG1Y162特异性的刺激增生,增殖水平显著高于BCG组和正常组(P<0.05),其上清中IFN-γ、IL-4的水平以及IFN-γ/IL-4的比值同样显著高于正常组和BCG组(P<0.05)。这些指标在BCG组和正常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各组小鼠感染活棘球蚴原头蚴后的第24周,BCG-egG1Y162免疫组具有87.3%的免疫保护力,并且血清中的IgG水平显著高于BCG组和正常组(P<0.05)。结论细粒棘球蚴重组抗原蛋白BCG-egG1Y162免疫小鼠后可上调小鼠血清中抗体IgG的水平,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活化,特异性地增强脾淋巴细胞的Th1免疫反应和机体抵抗细粒棘球蚴感染的能力,说明BCG-egG1Y162是具有研究价值的细粒棘球蚴病候选疫苗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病 免疫原性 重组蛋白BCG-egG1Y162 th1免疫反应
下载PDF
TLR4激活剂对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衍民 郁春云 +2 位作者 刘飞 刘军 曹雅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57-61,共5页
通过外源性给予LPS,探讨TLR4在疟疾感染早期免疫应答的作用特点及其免疫调节作用。通过Plasmodium yoelii 17XL感染的BALB/c小鼠建立鼠疟模型并在感染前给予LPS,于感染第0、3和5天制备脾细胞悬液,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悬液中TLR4+DC... 通过外源性给予LPS,探讨TLR4在疟疾感染早期免疫应答的作用特点及其免疫调节作用。通过Plasmodium yoelii 17XL感染的BALB/c小鼠建立鼠疟模型并在感染前给予LPS,于感染第0、3和5天制备脾细胞悬液,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悬液中TLR4+DCs和Tregs百分含量;ELISA方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10水平。结果显示,LPS处理能够显著延长宿主生存期,降低原虫血症水平,同时显著提升脾上清中的IFN-γ水平,降低抑炎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在感染早期,LPS处理可诱导Th1型免疫应答的有效建立,明显遏制P.y 17XL红内期疟原虫的感染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4 th1型免疫应答 致死型约氏疟原虫 保护性免疫
下载PDF
CpG ODN协同小鼠肝癌细胞裂解物对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鹏 李欢欢 +2 位作者 王卫芳 窦瑶 周晓晶(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842-2845,共4页
目的:研究CpG ODN与小鼠肝癌细胞(H22)裂解物(TCL)联用对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的抑制作用及机制初探。方法:制备H22细胞裂解物和建立BALB/c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将模型鼠随机分为四组PBS、TCL、CpG ODN和CpG ODN+TCL,观察各组小鼠肿... 目的:研究CpG ODN与小鼠肝癌细胞(H22)裂解物(TCL)联用对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的抑制作用及机制初探。方法:制备H22细胞裂解物和建立BALB/c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将模型鼠随机分为四组PBS、TCL、CpG ODN和CpG ODN+TCL,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及小鼠的生存期。采用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杀伤实验观察各组小鼠淋巴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情况。用ELISA方法检测CpG ODN协助TCL诱导Th1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果:与其他组相比CpG ODN+TCL明显抑制了肿瘤生长、延长了荷瘤鼠的生存期(P<0.05)。体内外实验显示,CpG ODN能协同TCL刺激小鼠产生Th1型细胞因子和诱导CTL反应。结论:以CpG ODN为佐剂的TCL具有抑制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的作用,且这种作用可能由于CpG ODN协同TCL诱导小鼠产生的Th1型细胞因子和CTL反应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裂解物 免疫刺激性寡聚脱氧核苷酸 肝癌 th1型免疫反应
下载PDF
维生素E对P.y17XL感染BALB/c小鼠早期Th1应答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志蕃 延娟 +3 位作者 刘军 孙晓丹 曹雅明 冯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23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E对致死型约氏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Th1免疫应答的调节效应。方法将6~8周、雌性BALB/c小鼠经腹腔接种1×106P.yl7XL寄生的红细胞,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感染对照组,实验组于感染前10d口服给予VE预处理。流式细胞术检测... 目的探讨维生素E对致死型约氏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Th1免疫应答的调节效应。方法将6~8周、雌性BALB/c小鼠经腹腔接种1×106P.yl7XL寄生的红细胞,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感染对照组,实验组于感染前10d口服给予VE预处理。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后第0、3、5天脾Tregs的百分含量;ELISA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FN-γ、IL-10的水平;Griess反应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的含量。结果与正常感染组比较:补充VE组Tregs增殖明显增多;补充VE组IFN-γ和NO分泌减少,而IL-10的分泌水平增加。结论在P.yl7XL感染早期,VE预处理可显著抑制Th1免疫应答效应,从而进一步加剧P.y17XL感染BALB/c的死亡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 致死型约氏疟原虫 th1应答 免疫调节
下载PDF
自然杀伤细胞在小鼠脑型疟中对CD4^+T细胞亚群的免疫调节作用
13
作者 闫谨 李丹妮 傅炜昕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2-338,共7页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在小鼠脑型疟中对CD4^+T细胞亚群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感染组与NK消除组,每组14只。感染组与NK消除组小鼠经腹腔内注射伯氏疟原虫ANKA株(Pb A)感染红细胞1×10^6个;NK...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在小鼠脑型疟中对CD4^+T细胞亚群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感染组与NK消除组,每组14只。感染组与NK消除组小鼠经腹腔内注射伯氏疟原虫ANKA株(Pb A)感染红细胞1×10^6个;NK消除组小鼠在感染前1 d和感染后2 d腹腔内注射NK细胞封闭抗体anti-Asialo GM-1,15μl/只,健康对照组和感染组注射等体积的PBS。感染后3 d起,采集小鼠尾静脉血,血涂片检测原虫血症,记录死亡情况。感染后3 d和5 d,各组剖杀小鼠3只,取脾脏,制备脾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中Th1型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s);体外培养脾细胞,48 h后收集上清,ELISA检测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感染后6 d,各组取3只小鼠,用伊文思蓝(EB)染液处理后,取脑,体外孵育脑组织,48 h后收集上清,酶标仪检测通过小鼠血脑屏障的EB含量。结果感染组感染后6 d开始出现死亡,并伴有神经症状,8 d全部死亡;NK消除组感染后7 d开始出现死亡,12 d全部死亡。感染后7 d,NK消除组原虫血症为5.2%~10.5%,高于感染组的2.4%~5.0%(P<0.05)。感染后5 d,感染组Th1型细胞的百分率和绝对计数分别为(2.65±0.06)%和(2.09~2.25)×10^6,高于健康对照组[(1.37±0.02)%和(0.41~0.47)×10^6](P<0.01);NK消除组分别为(1.82±0.07)%和(1.48~1.86)×10^6,低于感染组(P<0.01或P<0.05)。感染后3 d和5 d,感染组Tregs的百分率分别为(1.21±0.06)%和(1.70±0.13)%,高于健康对照组[(0.90±0.01)%和(0.91±0.02)%](P<0.01);感染组Tregs的绝对计数分别为(0.63~0.73)×10^6和(1.39~1.62)×10^6,高于健康对照组[(0.27~0.31)×10^6和(0.47~0.56)×10^6](P<0.01);NK消除组Tregs百分率分别为(1.86±0.07)%和(2.15±0.04)%,绝对计数分别为(0.77~0.90)×10^6和(1.68~2.15)×10^6,均高于感染组(P<0.01或P<0.05)。感染后3 d和5 d,感染组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FN-γ分别为(790.75±84.80)和(989.58±199.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型疟 自然杀伤细胞 th1免疫应答 调节性T细胞
原文传递
地塞米松对P.y17XL感染DBA/2小鼠早期免疫应答的影响
14
作者 杨志蕃 延娟 +3 位作者 刘军 孙晓丹 郑丽 曹雅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3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17XL,P.y17XL)感染DBA/2小鼠早期免疫应答的调节效应机制。方法 6~8周、雌性DBA/2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经腹腔接种1×106P.yl7XL寄生的红细胞,实验组于感染后第1和2天尾...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17XL,P.y17XL)感染DBA/2小鼠早期免疫应答的调节效应机制。方法 6~8周、雌性DBA/2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经腹腔接种1×106P.yl7XL寄生的红细胞,实验组于感染后第1和2天尾静脉给予地塞米松处理。动态观察各组感染小鼠原虫血症水平和生存率;于感染后第0天、3天和5天分别提取小鼠脾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树突状细胞(DCs)亚群(髓样树突与浆样树突)百分比及功能分子的表达,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总数的百分比;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10的分泌水平;Griess反应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正常感染组相比,地塞米松处理组:①生存率明显降低;②感染后第3和5天脾细胞中两种树突状细胞亚群水平以及DCs表面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CD4+CD25+Foxp3+T细胞仅于感染后第3天降低,而第5天之后则明显升高;③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10、NO的产生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地塞米松由于显著抑制DBA/2小鼠抵御P.y17XL感染保护性免疫应答的建立,从而致其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约氏疟原虫 地塞米松 DBA 2小鼠 th1免疫应答
下载PDF
李斯特菌上调约氏疟原虫感染鼠疟模型的Th1应答效应
15
作者 韩雪 张娅琳 +2 位作者 赵国明 杨冀 祁赞梅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74-478,共5页
目的探讨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对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17XL,P.y 17XL)感染小鼠的免疫应答调节机制。方法小鼠腹腔注射感染疟原虫2 d后尾静脉分别接种Lm及热灭活李斯特菌(heat-killed Lm,HKLm),对照组单... 目的探讨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对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17XL,P.y 17XL)感染小鼠的免疫应答调节机制。方法小鼠腹腔注射感染疟原虫2 d后尾静脉分别接种Lm及热灭活李斯特菌(heat-killed Lm,HKLm),对照组单独感染疟原虫,统计小鼠虫血症及生存率。感染后处死小鼠,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因子IL-4、IL-10、IL-12p40、IFN-γ分泌水平,Griess反应检测脾细胞上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m接种组的虫血症水平明显降低,P.y 17XL感染后5 d,CD4+、CD8+T细胞分泌的IFN-γ水平明显升高,巨噬细胞活化,NO产生增加。P.y17XL感染后3 d(Lm接种后1 d),Lm接种组比HKLm接种组IFN-γ水平升高显著,HKLm接种组虫血症水平与对照组基本一致。结论本研究表明Lm通过增强P.y 17XL感染小鼠的Th1应答对疟疾感染起到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并且这种保护作用与感染早期诱导IFN-γ分泌有关。这对于进一步以Lm为疫苗载体或佐剂研制抗疟新药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疟原虫 李斯特菌 th1免疫应答 IFN-Γ
下载PDF
γδT细胞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中作用
16
作者 白排辉 李丹妮 +1 位作者 刘军 曹雅明 《中国公共卫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63-1666,共4页
目的探讨γδT细胞在感染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 17XL)的BALB/c小鼠免疫应答中作用及机制。方法6~8周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y 17XL感染组和γδT消除组。小鼠经腹腔注射P.y 17XL感染红细胞1×10;个/只。γδT消除方法为... 目的探讨γδT细胞在感染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 17XL)的BALB/c小鼠免疫应答中作用及机制。方法6~8周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y 17XL感染组和γδT消除组。小鼠经腹腔注射P.y 17XL感染红细胞1×10;个/只。γδT消除方法为感染前连续2 d腹腔注射TCRγ/δ单抗(150μg/只),对照组和P.y 17XL感染组注射等体积同型对照抗体。动态检测红细胞感染率并观察小鼠生存率。感染后3、5 d,制备脾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DCs和Th1细胞数量;体外培养脾细胞,48 h后收集上清,ELISA检测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感染后3、5 d,P.y 17XL感染组小鼠脾脏中γδT细胞数量明显升高(P<0.05),消除组小鼠脾脏中γδT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1)。感染后5 d,与感染组比较,γδT消除组小鼠脾脏中DC细胞数量及活化水平明显增加,IFN-γ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Th1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结论γδT细胞参与P.y 17XL红内期急性期感染;消除γδT细胞后,Th1型免疫应答代偿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 17XL) ΓΔT细胞 γ干扰素(IFN-γ)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th1免疫应答
原文传递
黑骨藤皂苷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Th1型免疫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鲍春梅 孙广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黑骨藤皂苷对特应性皮炎(AD)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Th1型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30只BLA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模型组10只,黑骨藤皂苷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两组均需造模。将小鼠腹部体毛剃去,用1.5%2,4-二硝基氯苯(DNCB)... 目的探讨黑骨藤皂苷对特应性皮炎(AD)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Th1型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30只BLA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模型组10只,黑骨藤皂苷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两组均需造模。将小鼠腹部体毛剃去,用1.5%2,4-二硝基氯苯(DNCB)(丙酮∶橄榄油=4∶1)溶液100μL涂在腹部剃毛处初次致敏,2周后在小鼠耳廓内外两侧相同位置涂1%DNCB溶液20μL,1周重复刺激3次,连续2周,共造模30 d。从初次致敏起,黑骨藤皂苷组给予黑骨藤皂苷(0.002 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药30 d。从再次致敏当天(造模第14天)用游标卡尺测量每只小鼠两耳中部厚度,以后每次DNCB刺激前测量1次并记录,观察小鼠两耳外观肿胀情况。在末次耳部DNCB刺激12 h后取材,采用临床症状评分评价小鼠耳朵大体外观;切取耳部皮肤做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小鼠耳朵组织表皮厚度,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肥大细胞浸润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耳组织CD68蛋白的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gE、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时间正常组与黑骨藤皂苷组左耳厚度均降低(P<0.05或<0.01)。正常组、模型组、黑骨藤皂苷组临床症状评分组间两两比较,P均<0.01。正常组、模型组、黑骨藤皂苷组耳部组织表皮厚度组间两两比较,P均<0.01;真皮层肥大细胞浸润数目组间两两比较,P均<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组织CD68及血清TNF-α、IgE、MCP-1水平均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黑骨藤皂苷组组织CD68蛋白及血清TNF-α、IgE、MCP-1水平均降低(P<0.05或<0.01)。结论黑骨藤皂苷对AD小鼠有治疗作用,可抑制Th1型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黑骨藤皂苷 th1型免疫反应 CD68 IGE 肿瘤坏死因子 小鼠
下载PDF
蝙蝠蛾被毛孢菌丝体通过激活TLR2、TLR4和Dectin-1诱导Th1型免疫反应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志蓉 刘含智 +3 位作者 杨红振 吕晓希 米粟 胡卓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95-902,共8页
目的:研究蝙蝠蛾被毛孢菌丝体(MHCS)对抗原呈递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成熟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等实验方法,检测了MHCS对DCs成熟和功能相关表面分子... 目的:研究蝙蝠蛾被毛孢菌丝体(MHCS)对抗原呈递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成熟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等实验方法,检测了MHCS对DCs成熟和功能相关表面分子、细胞因子表达以及Toll样受体(TLR)2、TLR4和Dectin-1相关信号转导通路蛋白活性的调节作用。结果:MHCS显著上调DCs表面分子CD11c、MHCⅠ和MHCⅡ、辅助刺激分子CD40、CD80和CD86以及模式识别受体TLR2、TLR4和Dectin-1的表达;促进Th1型细胞因子IL-12产生,抑制Th2型细胞因子IL-10、IL-13和TGF-β1产生;诱导TAK1和IRF3磷酸化活性增加。MHCS也显著刺激幼稚型Th细胞增殖,诱导幼稚型Th细胞向Th1方向分化。利用中和性抗体,分别阻断DCs细胞TLR2、TLR4或Dectin-1活性,可部分抑制MHCS诱导的DCs成熟。结论:MHCS能促进DCs成熟,诱导Th1型免疫反应。MHCS的这些作用与其激活模式识别受体TLR2、TLR4或Dectin-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蛾被毛孢菌丝体 树突状细胞 th1型免疫反应 模式识别受体
下载PDF
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小鼠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刘军 刘英杰 +1 位作者 汪绍伯 曹雅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6-318,共3页
目的:探讨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小鼠免疫应答的差异性。方法:约氏疟原虫腹腔感染DBA/2、BALB/c和C57BL/6小鼠,制备薄血膜,姬姆萨染色,计数红细胞感染率;通过ELISA和Griess实验分别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和一氧化氮(NO)水... 目的:探讨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小鼠免疫应答的差异性。方法:约氏疟原虫腹腔感染DBA/2、BALB/c和C57BL/6小鼠,制备薄血膜,姬姆萨染色,计数红细胞感染率;通过ELISA和Griess实验分别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感染第3d之后,DBA/2小鼠的虫体血症水平显著低于BALB/c和C57BL/6小鼠;将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PRBC)和脂多糖(LPS)或IFN-γ分别与3种感染第3d小鼠脾细胞共同培养后,DBA/2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FN-γ和NO水平明显高于BALB/c和C57BL/6小鼠。结论: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不同遗传背景小鼠在Th1型细胞免疫应答的建立和巨噬细胞活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疟原虫 小鼠 th1免疫应答
下载PDF
针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DNA疫苗V569免疫原性及保护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粟海波 刘梓健 +2 位作者 周洋洋 彭宝洲 龚青 《微生物与感染》 2019年第5期289-296,共8页
为研究针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DNA疫苗,基于质粒A39构建了p-VAX1-Ag85B-Rv3425-Rv2029c-PPE26(V569)质粒DNA,并对其免疫原性及保护性进行初步研究。免疫性评价试验共分6组:PBS、p-VAX1-Ag85B(A)、p-VAX1-Ag85B-Rv3425(A3)、A39、V56... 为研究针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DNA疫苗,基于质粒A39构建了p-VAX1-Ag85B-Rv3425-Rv2029c-PPE26(V569)质粒DNA,并对其免疫原性及保护性进行初步研究。免疫性评价试验共分6组:PBS、p-VAX1-Ag85B(A)、p-VAX1-Ag85B-Rv3425(A3)、A39、V569和BCG,采用左后腿肌内注射C57BL/6小鼠,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检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构建斑马鱼-海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模型,将PBS、A、A3、A39、BCG、V569分别通过腹腔注射免疫斑马鱼后,每日注射地塞米松10ug诱导海分枝杆菌复发感染,对斑马鱼肝脏进行菌落计数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显示,与BCG组相比,V569能引发实验小鼠强烈的细胞免疫反应(IFN-γ高水平分泌),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在斑马鱼-海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复发模型中,与BCG免疫组相比,V569免疫斑马鱼后可显著减少其肝脏中海分枝杆菌数量,斑马鱼存活情况得到显著改善,表明V569 DNA疫苗可能是一种抗结核潜伏感染的候选DNA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E26 结核潜伏感染 DNA疫苗 Rv3425 th1型细胞免疫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