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辛伐他汀对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患者外周血IL-20水平、Th免疫应答和气道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龙明伟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期113-115,119,共4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患者外周血IL-20水平、Th免疫失衡调节及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患者1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700)和对照组(n=700)。两组患者皆采用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患者外周血IL-20水平、Th免疫失衡调节及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患者1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700)和对照组(n=700)。两组患者皆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辛伐他汀片剂,治疗周期为3个月。比较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0(IL-20)、白细胞介素4(IL-4)以及γ干扰素(INF-γ)水平变化、基底膜厚度(the thickness of bronchial mucosa's reticular basement membrane,TRBM)及黏膜肌纤维母细胞数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IL-20、INF-γ及IL-4、TRBM及肌纤维母细胞计数水平对比无差异;治疗后,肺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虽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IL-20、IL-4、TRBM及肌纤维母细胞计数水平显著下降,且低于对照组,血清INF-γ水平显著上升且高于对照组,组间及组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于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免疫机制失衡和气道重塑皆有良好临床疗效,值得广泛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th免疫应答 气道重塑 炎性反应
下载PDF
BALB/c小鼠感染不同疟原虫CD4^+ Th应答和凋亡特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郑丽 孙晓丹 +4 位作者 潘艳艳 冯辉 陈光 周泓旭 曹雅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9-23,共5页
探讨不同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的免疫应答特点。BALB/c小鼠经腹腔注射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和夏氏疟原虫(P.cAS)感染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感染率;ELISA动态检测感染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中CD4+T... 探讨不同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的免疫应答特点。BALB/c小鼠经腹腔注射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和夏氏疟原虫(P.cAS)感染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感染率;ELISA动态检测感染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中CD4+T细胞凋亡数量。约氏疟原虫(P.y17XL)感染早期,小鼠原虫血症持续上升;IFN-γ和IL-4分泌水平仅在感染后第3天出现一过性有意义的升高,而且峰值较低;脾中CD4+T细胞大量凋亡,小鼠全部死亡;而夏氏疟原虫(P.cAS)感染小鼠,原虫血症上升缓慢;IFN-γ分泌水平在感染后第5天达峰值;IL-4分泌水平在感染后第10天达峰值,且峰值较高维持时间较长;脾中CD4+T细胞凋亡细胞于感染后8 d出现有意义升高,小鼠全部存活。抗疟保护性免疫有赖于Th1和Th2型免疫应答的有效建立和协调过渡,感染期间CD4+T细胞凋亡的时相和数量可能是影响免疫应答的强度或引起宿主免疫抑制的原因,从而影响宿主疟原虫感染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B/c小鼠 约氏疟原虫 夏氏疟原虫 th应答 凋亡
下载PDF
哮喘患儿Th免疫应答与病情程度、症状积分的相关性及对近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宋勉 赵静维 张晴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究哮喘患儿Th免疫应答与病情程度、症状积分的相关性及对近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12月哮喘患儿115例,根据治疗后6个月内是否复发分为控制组(83例)与复发组(32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Th免疫应答指标干扰... 目的探究哮喘患儿Th免疫应答与病情程度、症状积分的相关性及对近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12月哮喘患儿115例,根据治疗后6个月内是否复发分为控制组(83例)与复发组(32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Th免疫应答指标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Th1/Th2比值,分析Th免疫应答指标与病情程度、症状积分的相关性,影响近期复发的相关因素,以及Th免疫应答指标对近期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组病程长于控制组,病情程度、症状积分、常规对症治疗比例高于控制组,IFN-γ、IL-2、Th1/Th2比值低于控制组,IL-4、IL-10高于控制组(P<0.05,P<0.01)。重症患儿IFN-γ、IL-2、Th1/Th2比值低于轻症患儿,IL-4、IL-10高于轻症患儿(P<0.01)。IFN-γ、IL-2、Th1/Th2比值与病情程度、症状积分呈负相关,IL-4、IL-10与病情程度、症状积分呈正相关(P<0.01)。IFN-γ、IL-2、IL-4、IL-10、Th1/Th2比值是哮喘患儿近期复发的影响因素(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IFN-γ、IL-2、IL-4、IL-10、Th1/Th2比值联合检测预测哮喘患儿近期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854,95%CI为0.776,0.913,敏感度为90.62%,特异度为72.29%,显著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1)。结论哮喘患儿Th免疫应答指标IFN-γ、IL-2、IL-4、IL-10、Th1/Th2比值与病情程度、症状积分联系紧密,联合检测可预测近期复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儿童 th免疫应答 复发 预测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患者外周血IL-20水平、Th免疫应答和气道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吕社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6期103-106,共4页
目的 :通过取用辛伐他汀配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讨论其对于患者外周血IL-20浓度影响,Th免疫失衡调节以及对于气道重塑的临床效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 :通过取用辛伐他汀配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讨论其对于患者外周血IL-20浓度影响,Th免疫失衡调节以及对于气道重塑的临床效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皆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辛伐他汀片剂,治疗周期为三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测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0(IL-20)、白细胞介素4(IL-4)以及γ干扰素(INF-γ)浓度水平变化;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底膜厚度(The Thickness of bronchial mucosa's reticular basement membrane,TRBM)以及黏膜肌纤维母细胞数量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皆有改善,但组间对比没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清中IL-20浓度从(84.25±11.38)ng/L下降至(40.29±6.63)ng/L。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IL-4和INF-γ浓度变化,观察组IL-4浓度明显下降而INF-γ则有明显上升,对照组患者此两个因子浓度变化皆不明显。对比治疗前后TRBM值,观察组患者从(18.18±1.47)μm下降至(9.35±1.29)μm,且黏膜肌纤维母细胞也从(351.68±20.22)×10-9L-1下降至(160.71±19.34)×10-9L-1。结论 :辛伐他汀对于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免疫机制失衡和气道重塑皆有良好临床疗效,值得广泛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th免疫应答 气道重塑 炎性反应
原文传递
基于Th免疫应答、呼吸功能探讨多索茶碱联合辛伐他汀治疗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效果
5
作者 陈璐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05-508,541,共5页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分析其对Th免疫应答、呼吸功能、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97例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分析其对Th免疫应答、呼吸功能、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97例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9例),分别接受多索茶碱治疗和多索茶碱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统计对比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肺功能、呼吸功能、哮喘相关临床指标[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EOS比例、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 (IgE)]及Th1/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 (IL-2)、干扰素-γ (IFN-γ)、白细胞介素-4 (IL-4)、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肺功能、呼吸功能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EOS计数、EOS比例、Ig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L-2、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IL-4、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联合辛伐他汀治疗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的疗效确切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可改善肺功能、呼吸功能,降低气道高敏反应性,可能与调节Th免疫应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支气管哮喘 多索茶碱 辛伐他汀 th免疫应答
下载PDF
Th免疫应答与支原体肺炎儿童病原菌负荷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6
作者 张敏 彭朝阳 +1 位作者 胡亮 江海红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17期30-34,共5页
目的 探讨Th免疫应答与支原体肺炎(MP)儿童病原菌负荷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新余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MP患儿107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儿童志愿者107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诱导痰MP-DNA拷贝... 目的 探讨Th免疫应答与支原体肺炎(MP)儿童病原菌负荷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新余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MP患儿107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儿童志愿者107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诱导痰MP-DNA拷贝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h免疫应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P-DNA拷贝数与Th免疫应答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P儿童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h免疫应答指标对MP儿童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TNF-α、IFN-γ、IL-2、IL-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P患儿痰MP-DNA拷贝数与血清TNF-α、IFN-γ、IL-2、IL-4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情为危重症以及MP-DNA拷贝数、TNF-α、IFN-γ、IL-2、IL-4升高是MP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联合检测预测MP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任一单一指标预测.结论 MP患儿Th免疫应答指标TNF-α、IFN-γ、IL-2、IL-4水平异常升高,与病原菌负荷呈正相关,其水平升高是MP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TNF-α、IFN-γ、IL-2、IL-4水平联合检测对MP患儿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儿童 th免疫应答 病原菌负荷 预后
原文传递
香菇多糖对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Th应答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光 蔡连顺 +4 位作者 刘蕾 毕胜 苏菊香 代月 车世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064-1066,1070,共4页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Lentinan,Lent)对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BALB/c Th1/Th2免疫应答调节效应的影响。方法对RH强毒株感染的BALB/c小鼠进行不同时间点的香菇多糖预处理,动态观察用药后各组感染小鼠的生存率;在感染后第0、3、5、8和10天提取...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Lentinan,Lent)对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BALB/c Th1/Th2免疫应答调节效应的影响。方法对RH强毒株感染的BALB/c小鼠进行不同时间点的香菇多糖预处理,动态观察用药后各组感染小鼠的生存率;在感染后第0、3、5、8和10天提取小鼠的脾细胞,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10的分泌水平。结果感染前6 d 1 mg/kg LNT用药组与药物未处理组相比显著提高了生存率;显著增强了Th1免疫应答中关键细胞因子IFN-γ和Th2免疫应答中关键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水平。结论对急性弓形虫感染的BALB/c小鼠采用香菇多糖预处理之后能有效激发Th1/Th2型免疫应答的有效建立,对于抵抗弓形虫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 急性弓形虫感染 th应答
原文传递
DBA/2小鼠感染不同疟原虫Th应答特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光 刘军 +4 位作者 冯辉 郑丽 李冬梅 刘英杰 曹雅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疟原虫感染DBA/2小鼠的免疫应答特点。方法:DBA/2小鼠经腹腔注射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和夏氏疟原虫(P.c AS)感染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感染率;ELISA动态检测感染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采用RT-PCR动态... 目的:探讨不同疟原虫感染DBA/2小鼠的免疫应答特点。方法:DBA/2小鼠经腹腔注射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和夏氏疟原虫(P.c AS)感染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感染率;ELISA动态检测感染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采用RT-PCR动态检测脾细胞中Th1和Th2型转录因子T-bet和GATA3 mRNA表达量。结果:两种疟原虫感染小鼠在感染早期T-bet mRNA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升高幅度明显高于GATA3,T-bet/GATA3比值明显高于感染前水平;IFNγ-明显升高后伴随IL-4分泌水平增加。但是,P.c AS感染小鼠IFNγ-水平明显高于P.y17XL感染小鼠,且随后的IL-4水平仅出现短暂升高,感染后前8天T-bet/GATA3比值未有明显下降趋势,原虫血症逐渐升高至小鼠全部死亡。相比,P.y17XL感染小鼠T-bet/GA-TA3比值在感染后第3天达峰值,随后缓慢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原虫血症得到控制至小鼠自愈。结论:抗疟保护性免疫不仅依赖于Th1和Th2型免疫应答的有效建立和协调过渡,而且Th1/Th2型免疫应答的发生时相和效应强度可能影响着疟疾感染的最终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A/2小鼠 约氏疟原虫 夏氏疟原虫 th应答
下载PDF
夏氏疟原虫感染早期易感和抵抗小鼠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特点
9
作者 武静静 刘军 +6 位作者 郑伟 潘艳艳 李莹 刘力源 姜懿凌 曹雅明 郑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49-952,共4页
目的探讨在夏氏疟原虫(Plasmodiumchabaudi chabaudi AS,P.c.chabaudi AS)感染早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调控Th1细胞免疫应答的相关机制。方法用P.c.chabaudi AS感染易感型DBA/2和抵抗型BALB/c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感染... 目的探讨在夏氏疟原虫(Plasmodiumchabaudi chabaudi AS,P.c.chabaudi AS)感染早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调控Th1细胞免疫应答的相关机制。方法用P.c.chabaudi AS感染易感型DBA/2和抵抗型BALB/c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感染前和感染后3、5、8d制备脾细胞悬液,磁珠分选、纯化DCs并体外培养;ELISA方法检测DCs培养上清中IL-12p40、IL-10和TGF-β1的水平。结果 DBA/2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2p40的水平在感染后3-8天明显升高,BALB/c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2p40的水平在感染后5-8d出现有意义的升高,但其水平均明显低于DBA/2小鼠;两种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0与TGF-β1的分泌水平在感染后5-8d明显升高,但DBA/2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0与TGF-β1的分泌水平明显低于BALB/c小鼠。结论 P.c.chabaudi AS感染早期,DBA/2和BALB/c小鼠在DCs细胞因子的分泌模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氏疟原虫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th免疫应答
下载PDF
The Dual Effects of Interleukin-18 in Tumor Progression 被引量:21
10
作者 Sunyoung Park Soyoung Cheon Daeho Cho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29-335,共7页
Interleukin-18 (IL-18) was discovered as an interferon-y-inducing factor and had a critical role in inflammatory and immune respouse. It stimulates natural killer (NK) and T cells and enhances Thl immune response.... Interleukin-18 (IL-18) was discovered as an interferon-y-inducing factor and had a critical role in inflammatory and immune respouse. It stimulates natural killer (NK) and T cells and enhances Thl immune response. These activated immune cells eliminate cancer cells and virus-infected cells effectively. However, IL-18 has also been found to promote tumor progression. Higher expression or secretion level of IL-18 is detected in various cancer cells in comparison with normal control, and IL-18 is able to induce angiogenesis, migration/metastasis, proliferation and immune escape. These dual effects and the mechanism of IL-18 need to be investigated further as it relates to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8 th1 immune response NK cytotoxicity tumor progression immune escape
原文传递
猪囊尾蚴副肌球蛋白核酸疫苗的免疫保护性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庆敏 陈蕊雯 +1 位作者 郭瀛军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04-507,共4页
目的 :研究猪囊尾蚴副肌球蛋白 (Ag B)核酸疫苗诱发的免疫应答。 方法 :将 pc DNA3- Ag B核酸疫苗肌注 4~ 6周龄的昆明种小鼠 ,从 2周后开始用 EL ISA方法检测小鼠体内 Ig G和 Ig G2 a的水平。另外将该核酸疫苗注射 C5 7BL / 6小鼠 ,... 目的 :研究猪囊尾蚴副肌球蛋白 (Ag B)核酸疫苗诱发的免疫应答。 方法 :将 pc DNA3- Ag B核酸疫苗肌注 4~ 6周龄的昆明种小鼠 ,从 2周后开始用 EL ISA方法检测小鼠体内 Ig G和 Ig G2 a的水平。另外将该核酸疫苗注射 C5 7BL / 6小鼠 ,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 ,用刀豆蛋白 A (Con A)和特异性抗原刺激 ,EL 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因子 IL - 2和 IL - 4的水平 ,并观察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另外 ,将该核酸疫苗肌注瘦型仔猪 ,进行攻击实验 ,计算相对保护率。结果 :注射疫苗后的第 3周起 ,Ig G即为阳性 ,持续升高至第 8周 ;从第 2周起 ,小鼠血清 Ig G2 a为阳性 ,第 4周达到高峰。细胞因子检测表明 ,IL- 2水平远远高于空载体对照组 ,而 IL- 4含量却与空载体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实验组刺激指数明显高于空载体对照组。副肌球蛋白核酸疫苗对仔猪的相对保护率为 80 %。 结论 :猪囊尾蚴副肌球蛋白核酸疫苗在小鼠动物实验中引发了以 Th1型免疫应答占优势的全面免疫应答。pc DNA3- Ag B核酸疫苗对仔猪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囊尾蚴 副肌球蛋白 核酸类 疫苗 th1免疫应答
下载PDF
营养支持及干预对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Th细胞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范红芬 卢茸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3期3223-3226,共4页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及干预对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Th细胞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1月间在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UC患者90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营养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UC临床常规...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及干预对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Th细胞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1月间在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UC患者90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营养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UC临床常规治疗,营养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加入营养支持及干预。对比两组肠道菌群分布、Th1/Th2细胞因子含量、炎症介质含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肠道菌群分布、Th1/Th2细胞因子含量、炎症介质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营养干预组中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低于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丁酸梭菌的数量高于对照组;血清中IL-2、IFN-γ的含量低于对照组,IL-4、IL-10的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中MCP-1、MIP-1a、HMGB-1的含量低于对照组。结论: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接受营养支持及干预,可进一步均衡肠道菌群分布及Th1/Th2免疫应答,抑制全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溃疡性结肠炎 营养支持 肠道菌群 th细胞免疫应答 炎症反应
下载PDF
TLR2 and TLR4 signaling pathways are required for recombinant Brucella abortus BCSP31-induced cytokine production, functional upregulation of mouse macrophages, and the Th1 immune response in vivo and in vitro 被引量:11
13
作者 Jia-Yun Li Yuan Liu +2 位作者 Xiao-Xue Gao Xiang Gao Hong Cai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77-494,共18页
Brucella abortus is a zoonotic Gram-negative pathogen that causes brucelosis in ruminants and humans. Toll-like receptors (TLRs) recognize Brucella abortus and initiate antigen-presenting cell activities that affect... Brucella abortus is a zoonotic Gram-negative pathogen that causes brucelosis in ruminants and humans. Toll-like receptors (TLRs) recognize Brucella abortus and initiate antigen-presenting cell activities that affect both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 In this study, we focused on recombinant Brucella cell-surface protein 31 (rBCSP31) to determine its effects on mouse macrophage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rBCSP31 induced TNF-α, IL-6 and IL-12p40 production, which depended on the activation of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s) by stimulating the rapid phosphorylation of p38 and JNK and the activation of transcription factor NF-KB in macrophages. In addition, continuous exposure (〉24 h) of RAW264.7 cells to rBCSP31 significantly enhanced I FN-y-induced expression of MHC-II and the ability to present rBCSP31 peptide to CD4+ T cells. Furthermore, we found that rBCSP31 could interact with both TLR2 and TLR4. The rBCSP31-induced cytokine production by macrophages from TLR2-/- and TLR4-/- mice was lower than that from C57BL/6 macrophages, and the activation of NF-KB and MAPKs was attenuated in macrophages from TLR2-/- and TLR4-/- mice. In addition, CD4+ T cells from C57BL/6 mice immunized with rBCSP31 produced higher levels of IFN-y and IL-2 compared with CD4+ T cells from TLR2-/- and TLR4-/- mice. Macrophages from immunized C57BL/6 mice produced higher levels of IL-12p40 than those from TLR2-/- and TLR4-/- mice. Furthermore, immunization with rBCSP31 provided better protection in C57BL/6 mice than in TLR2-/- and TLR4-/- mice after B. abortus 2308 challeng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BCSP31 is a TLR2 and TLR4 agonist that induces cytokine production, upregulates macrophage function and induces the Thl immune respo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SP31 Brucella abortus CYTOKINE MACROPHAGE th i immune response TLR
原文传递
BALB/c小鼠感染弓形虫后Th1/Th2免疫漂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永念 包怀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动态分析BALB/c小鼠感染弓形虫后Th1/Th2免疫失衡及免疫漂移特点,并探讨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在此过程中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0只,弓形虫感染组60只。于感染后奇数天每天处死感染组小鼠2只... 目的:动态分析BALB/c小鼠感染弓形虫后Th1/Th2免疫失衡及免疫漂移特点,并探讨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在此过程中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0只,弓形虫感染组60只。于感染后奇数天每天处死感染组小鼠2只,对照组小鼠1只,采用ELISA法动态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4的水平,同时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鼠脾细胞中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感染组小鼠中,血清IFN-γ于感染后第4天开始显著升高,第5~7天维持在高峰值,从第8天开始下降,第9天降至正常水平;IL-4于感染后第8天开始显著升高,第9天升至峰值,从第14天开始下降,第15天降至正常水平;脾细胞T-bet mRNA的表达在感染后第3天升高,第5天达高峰后于第9天降至正常水平;脾细胞GATA-3 mRNA的表达在感染后第7天升高,第11天达高峰,于第13天降至正常水平。正常对照组小鼠在实验期内IFN-γI、L-4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维持在正常的较低水平。结论:BALB/c小鼠感染弓形虫后诱导的免疫应答在感染急性期(第1~8天)以Th1应答为主,第9至13天,宿主免疫应答以Th2细胞应答为主,之后Th1/Th2应答基本恢复平衡。Th1应答向Th2应答的漂移与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相关并受其调控,Th1/Th2型免疫应答的发生时相和效应强度可能影响弓形虫感染的最终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B/C小鼠 弓形虫(刚地) th1应答 th2应答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分泌性蛋白Pgp3滴鼻免疫增强小鼠对衣原体生殖道感染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陆春雪 吴移谋 +3 位作者 彭波 李忠玉 胡四海 钟光明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6-236,共11页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途径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分泌性蛋白Pgp3的免疫保护效果,分析其可能的保护机制,以确定Pgp3蛋白疫苗在Ct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泌性蛋白Pgp3经滴鼻或肌注途径免疫雌性Balb/c小鼠,免疫6...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途径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分泌性蛋白Pgp3的免疫保护效果,分析其可能的保护机制,以确定Pgp3蛋白疫苗在Ct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泌性蛋白Pgp3经滴鼻或肌注途径免疫雌性Balb/c小鼠,免疫60 d后,阴道接种鼠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muridarum,Cm)建立生殖道感染动物模型,在该模型中评价Pgp3蛋白疫苗抗Cm感染的保护效果,并探讨其机制。【结果】滴鼻或肌注免疫后,小鼠血清及生殖道中检测到了特异性抗体;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IFN-γ、IL-17及IL-5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滴鼻免疫组IFN-γ水平升高较肌注组更显著(P<0.05);Pgp3蛋白滴鼻免疫组小鼠经Cm生殖道感染后,阴道带菌时间明显缩短,输卵管病理改变轻而肌注免疫组其保护作用不明显。【结论】Pgp3蛋白经滴鼻免疫可有效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抗Cm保护效应。其可能的免疫保护机制与诱导Th1型为主的细胞免疫应答及高效价的特异性抗体有关,提示Pgp3蛋白疫苗具有潜在的疫苗研究与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Pgp3 蛋白疫苗 免疫保护 th1型免疫反应
原文传递
黄芪皂苷I对Th1免疫反应的调节效应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顾瑛媛 宋娜丽 万春平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第12期72-74,共3页
目的研究黄芪皂苷Ⅰ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及作用的分子机理。方法构建丝裂原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细胞模型,测定黄芪皂苷Ⅰ对Con A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和LPS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构建anti-CD3 m Ab抗体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RT-PCR检测黄芪皂苷Ⅰ... 目的研究黄芪皂苷Ⅰ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及作用的分子机理。方法构建丝裂原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细胞模型,测定黄芪皂苷Ⅰ对Con A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和LPS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构建anti-CD3 m Ab抗体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RT-PCR检测黄芪皂苷Ⅰ对IL-2、IFN-γ和T-bet mRNA基因表达。结果黄芪皂苷Ⅰ在30n M显著促进Con A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黄芪皂苷Ⅰ体外用药能够显著上调IFN-γ,T-bet的mRNA表达,而对IL-2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黄芪皂苷Ⅰ可能特异性激活转录因子T-bet的转录,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皂苷Ⅰ T淋巴细胞 th1免疫反应 IFN-Γ T-BET
下载PDF
抑制性ODN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Th1/Th2免疫失衡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鹏 周晓晶 +1 位作者 刘伯岩 杨文颖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12期2133-2135,共3页
目的研究抑制性ODN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Th1/Th2免疫失衡的调节作用。方法首先利用我们已发表的研究[1]中的方法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建模成功后将结肠炎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腹腔内注射PBS、A151,记作PBS+UC组、A151+UC组,同... 目的研究抑制性ODN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Th1/Th2免疫失衡的调节作用。方法首先利用我们已发表的研究[1]中的方法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建模成功后将结肠炎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腹腔内注射PBS、A151,记作PBS+UC组、A151+UC组,同时设一组健康小鼠对照并给予腹腔注射PBS,记作PBS+健康对照组。每组分别连续注射7天,末次注射后7天取小鼠血清并分离小鼠结肠组织制备匀浆。利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结肠匀浆中IL-6、TNF-α、IL-10、IL-4水平。结果经检测发现抑制性ODN能明显下调IL-6和TNF-α的水平,而上调IL-10和IL-4水平。结论抑制性ODN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抑制作用或许是通过调节Th1/Th2平衡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th2免疫反应 th1免疫反应
下载PDF
白介素25及其相关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及肝内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剑平 肖海英 +4 位作者 郑雪莲 张振东 章燕 朱萱 汪安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3-90,共8页
目的分析白介素25(interleukin 25,IL-25)及其相关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血清及肝内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NAFLD诊断标准的患者5... 目的分析白介素25(interleukin 25,IL-25)及其相关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血清及肝内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NAFLD诊断标准的患者50例,并纳入行部分肝切除的肝血管瘤或肝囊肿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IL-25等细胞因子水平。选取对照组6例和NAFLD患者12例分别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内IL-25等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检测患者肝内IL-25水平和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CD206、谷氨酰胺酶转氨酶(glutaminase transaminase,TGM)2蛋白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患者血清IL-25(P=0.003)、IL-13(P=0.007)及IL-4(P=0.001)水平明显降低;②与对照组相比,NAFLD患者肝内IL-13(P=0.007)及IL-4(P=0.003)mRNA表达明显降低,CD68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01);③与对照组相比,NAFLD患者肝内枯否细胞数量更多(P<0.001),M2型巨噬细胞数量减少(P<0.001),IL-25(P<0.001)蛋白水平更低。随着肝脏脂肪变程度的加重,肝内枯否细胞数量逐渐增加(P<0.001),M2型巨噬细胞数量逐渐减少(P<0.001),IL-25蛋白表达逐渐减少(P<0.001)。结论NAFLD患者血清和肝组织IL-25、Th2型细胞因子和肝内M2型巨噬细胞明显减少,且与肝脏脂肪变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2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M2型巨噬细胞 th2型免疫反应
下载PDF
NKT细胞在CFA促进的Th1型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胜旺 张勇 +3 位作者 张继英 张汉明 张惠珍 王福庆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5-379,共5页
为探索CFA促进小鼠对蛋白质抗原产生Th1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机制 ,我们用OVA +CFA和OVA +IFA免疫C5 7BL/6小鼠 ,并于第 3天、第 8天后用MACS +FACS法分离引流淋巴结中NKT细胞 ,在体外经CD3单抗刺激 2d后测定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数量及... 为探索CFA促进小鼠对蛋白质抗原产生Th1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机制 ,我们用OVA +CFA和OVA +IFA免疫C5 7BL/6小鼠 ,并于第 3天、第 8天后用MACS +FACS法分离引流淋巴结中NKT细胞 ,在体外经CD3单抗刺激 2d后测定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数量及格局。同时于免疫后第 8天分离引流淋巴结抗原特异性T细胞 ,测定其分泌细胞因子的格局 ;并于再次免疫后 2周检测小鼠血清抗体类型。ELISA结果显示 ,与OVA +IFA组相比 ,OVA +CFA免疫小鼠引流淋巴结NKT细胞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分泌IFN γ的能力均显著升高 (P <0 0 5 ) ,且血清抗体类型以IgG2a为主。表明CFA促进抗原特异性Th0细胞极化为Th1细胞可能是通过激活NKT细胞使之在免疫应答局部产生大量的IF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T细胞 CFA th1型免疫应答 C57BL/6小鼠
下载PDF
布鲁氏菌Th1细胞免疫反应研究进展
20
作者 田璐 赵世刚 高亚汗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3-17,共5页
布鲁氏菌病是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布鲁氏菌可在巨噬细胞和其他宿主细胞中存活,在感染引起宿主的适应性免疫中,Th1细胞免疫反应比体液免疫更为重要。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抗原后,向CD4+T淋巴细胞呈递并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从而... 布鲁氏菌病是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布鲁氏菌可在巨噬细胞和其他宿主细胞中存活,在感染引起宿主的适应性免疫中,Th1细胞免疫反应比体液免疫更为重要。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抗原后,向CD4+T淋巴细胞呈递并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从而激活CD4+T细胞引发细胞免疫,激活的CD4+T细胞进一步分化为Th1细胞,产生γ干扰素(IFN-γ),通过JAK2/STAT1信号通路促进白细胞、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分泌CXCL9、CXCL10和CXCL11,与Th1细胞上的受体CXCR3结合而趋化更多的Th1细胞分泌IFN-γ,激活巨噬细胞的杀菌活性和CTL介导的细胞毒性以限制布鲁氏菌感染,从而形成Th1免疫反应的放大环。对布鲁氏菌在固有及适应性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机制及适应性免疫中IFN-γ的免疫调节机制、IFN-γ与JAK-STAT通路信号级联的调节及受体所发挥的作用、IFN-γ诱导CXCL9、CXCL10和CXCL11/CXCR3轴发挥的作用及相关机制做一总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布鲁氏菌病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趋化因子 th1免疫反应 IFN-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