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7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宋时期慈善事业概说 被引量:37
1
作者 王卫平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95-102,共8页
慈善事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唐宋时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唐朝设置悲田养病坊,用以收养贫病老弱、残疾人及孤儿;宋代政府更为重视慈善事业,先后设置了居养院、安济坊、慈幼局、漏泽园等机构,有针对性地对老弱、疾病、孤幼、... 慈善事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唐宋时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唐朝设置悲田养病坊,用以收养贫病老弱、残疾人及孤儿;宋代政府更为重视慈善事业,先后设置了居养院、安济坊、慈幼局、漏泽园等机构,有针对性地对老弱、疾病、孤幼、死者进行救助,其计划之详尽、规模之宏大、设施之齐全、内容之广泛,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慈善事业 悲田养病坊
下载PDF
唐宋外来药物的输入与中药化 被引量:26
2
作者 吴孟华 赵中振 曹晖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4076-4082,共7页
经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外来药物来到中国,补充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中医药。外来药物的输入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尤其是外来香药,填补了中国本土芳香走窜类中药的空白,宋局方中应用广泛。该文通过整理唐宋时期外来药物相关的历史... 经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外来药物来到中国,补充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中医药。外来药物的输入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尤其是外来香药,填补了中国本土芳香走窜类中药的空白,宋局方中应用广泛。该文通过整理唐宋时期外来药物相关的历史文献记载,从唐宋时期外来药物的品种和数量、使用状况及本土化趋势等角度进行总结。外来药物自唐至宋逐步被给予了中药化的功效阐释,唐时昂贵的乳香等香药在宋代逐渐平民化,宋代的外来药物引种栽培亦略有发展,外来药物与传统中药的界限逐渐模糊,外来药物开始中药化。外来药物的输入在唐宋时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药物 香药 中药化 唐宋
原文传递
街:城市社会的舞台——以唐长安城为中心 被引量:20
3
作者 宁欣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9-86,共8页
唐长安外郭城主干街道具有流动性、延伸性、开放性、公共性、公众性等特点,以及宣示、警示、炫示、舆论与信息传播多项政治与社会功能,是当时城市生活的重要舞台。在坊市制向街市制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街以其独具的特性,在城市社会变迁中... 唐长安外郭城主干街道具有流动性、延伸性、开放性、公共性、公众性等特点,以及宣示、警示、炫示、舆论与信息传播多项政治与社会功能,是当时城市生活的重要舞台。在坊市制向街市制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街以其独具的特性,在城市社会变迁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城市社会
下载PDF
“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上)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华瑞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65,共9页
对于唐宋之际中国历史发生的巨大变化,中国历史学者和域外中国史学者的认识有两条不尽相同的主线索。一是自南宋以来迄20世纪中国本土学者对唐宋之际或之间社会变动的认识;一是20世纪初叶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宋代是中国近世的开始而后... 对于唐宋之际中国历史发生的巨大变化,中国历史学者和域外中国史学者的认识有两条不尽相同的主线索。一是自南宋以来迄20世纪中国本土学者对唐宋之际或之间社会变动的认识;一是20世纪初叶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宋代是中国近世的开始而后衍化成为"唐宋变革"论。这两条线索在21世纪之前呈现各自发展的态势。从范式的角度而言,日本学术界的"唐宋变革"论经过几代人的建构,有较为严格的分期标准、变革范围和时期,变革走向和影响,从而形成对唐宋以后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基本估价的理论体系,亦即一种特定的史观。美国学术界对日本"唐宋变革"论的修正大致也可作如是观。日本学术界的"唐宋变革"论对认识中国唐宋以后历史发展脉络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与中国历史的实际发展道路存在着相当大的偏差。中国学术界对唐宋变革尽管没有提出系统的理论范式,但中国学者从自身所处时代反省唐宋变革而塑造的"近世"形象的思考方式,更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变革 近世 分期 文化模式
下载PDF
唐宋时期明州港对外陶瓷贸易发展及贸易模式新观察——爪哇海域沉船资料的新启示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鑫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38,158,共14页
本文通过对爪哇海域黑石号、印坦号、井里汶号三艘唐至北宋时期的沉船资料的分析,结合宁波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以及明州港与东南亚、东亚诸国的贸易材料,我们得以对唐宋明州港对外陶瓷贸易的发展及贸易模式有所了解:8世纪晚期开始,明州... 本文通过对爪哇海域黑石号、印坦号、井里汶号三艘唐至北宋时期的沉船资料的分析,结合宁波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以及明州港与东南亚、东亚诸国的贸易材料,我们得以对唐宋明州港对外陶瓷贸易的发展及贸易模式有所了解:8世纪晚期开始,明州作为越窑的启运港,是扬州港对外贸易的附属港口;9世纪晚期,明州作为越窑产品的主要外销港口,直接面向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诸国。明州港和东南亚的贸易模式是与室利佛逝巨港间的转口贸易,其主要商品即越窑瓷器。这种贸易方式保持着一种连续和稳定的状态。而发现于西亚、中东的越窑产品,主要是从巨港运出而非明州港。而在跨越印度洋贸易的过程中,伊斯兰商人作为一股重要力量,不但参与海上贸易过程,还可能通过订货的方式影响到包括长沙窑、越窑等瓷窑产品生产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州港 唐宋时期 海上陶瓷贸易
原文传递
从堂帖到省札——略论唐宋时期宰相处理政务的文书之演变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全德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6-116,共11页
以文书御天下是传统中国政治运作的重要特点之一,文书的变化经常与政治的变化相适应。堂帖是适应中晚唐政治变化而出现的宰相独立处理政务的文书类型,历经五代、两宋,堂帖也经历了向中书札子、省札的演变。这种演变凸显了君相权力之争... 以文书御天下是传统中国政治运作的重要特点之一,文书的变化经常与政治的变化相适应。堂帖是适应中晚唐政治变化而出现的宰相独立处理政务的文书类型,历经五代、两宋,堂帖也经历了向中书札子、省札的演变。这种演变凸显了君相权力之争以及君主权力对日常行政事务的日益渗透;但经由对这些文书实际运作的考察,我们也发现以宰相为首的官僚体制依然具有较为充分的权力运作空间,使得君主实际上难以实现对政治权力的全面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堂帖 札子 省札 政务运行
原文传递
转型期的唐宋都城:城市经济社会空间之拓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宁欣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6-102,共7页
在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处于社会重要转型期的唐宋都城的变化昭示了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城市作为社会的载体,至少应该包括三个空间概念:一是地域空间,诸如城市区划、城市布局、城市建筑等;二是社会与政... 在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处于社会重要转型期的唐宋都城的变化昭示了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城市作为社会的载体,至少应该包括三个空间概念:一是地域空间,诸如城市区划、城市布局、城市建筑等;二是社会与政治空间,诸如居民结构、社会结构、社会流动、城市管理制度等;三是精神空间,诸如城市文化、城市社会心理、城市观念等。可以说,我们关注的城市空间应该具有多重性和多维性。如果把唐宋都城长安、洛阳、开封和临安等城市经济社会的变化进行梳理,它还可以分为有形变化、张力弹性变化和无形变化,具体表现在平面布局的突破、地域空间的拓展、功能区域格局的重新组合、人口流动频率的加快、人口结构的调整、官府职能回应市场的探索与转变等方面。在城市社会经济空间拓展的过程中,都城无疑具有典型意义。在城市社会结构变化与制度创新的互动中,商品经济因素展示了其无处不在的穿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城市 经济社会
原文传递
唐宋时期阿拉伯农作物和药材品种在中国的传播 被引量:8
8
作者 韩毅 《古今农业》 2005年第4期22-29,共8页
唐宋时期,中国和阿拉伯诸伊斯兰国家展开了频繁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交流。随着回回民族的东来,阿拉伯珍贵的农作物和药材品种,也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输入到我国。这些由阿拉伯民族新输入的经济品种,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和药材的种类,... 唐宋时期,中国和阿拉伯诸伊斯兰国家展开了频繁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交流。随着回回民族的东来,阿拉伯珍贵的农作物和药材品种,也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输入到我国。这些由阿拉伯民族新输入的经济品种,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和药材的种类,而且也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开发,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阿拉伯 农作物 药材
下载PDF
唐宋时期的畬田与畬田民族的历史走向 被引量:11
9
作者 曾雄生 《古今农业》 2005年第4期30-41,共12页
唐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在此背景之下,以刀耕火种为主要特征的南方畬田民族和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汉民族发生了尖锐的冲突,使得曾经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的畬田,沉寂数千年之后,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本文将田民族的历史放在中... 唐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在此背景之下,以刀耕火种为主要特征的南方畬田民族和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汉民族发生了尖锐的冲突,使得曾经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的畬田,沉寂数千年之后,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本文将田民族的历史放在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这一重大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主要内容包括田的耕作方式,地区和地理分布,作物种类,唐宋时期田民族与后来畲族的关系,以及田民族的历史走向。指出唐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加剧了原本就因刀耕火种而不断迁徙的田民族与周边民族(主要是汉族)的冲突,同时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农业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畲田 畲田民族 刀耕火种 经济重心南移
下载PDF
唐宋时期华北冬小麦主粮地位的确立 被引量:12
10
作者 包艳杰 李群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58,共10页
本文所指小麦均为冬小麦,即宿麦。小麦生长期中的需水期与华北雨季严重不同步,因此如何应对干旱是发展小麦的重大问题。历来人们通过兴修水利及寻求适当的农艺措施来发展小麦种植。在水利、农具、生产技术等各项条件逐渐成熟的基础上,... 本文所指小麦均为冬小麦,即宿麦。小麦生长期中的需水期与华北雨季严重不同步,因此如何应对干旱是发展小麦的重大问题。历来人们通过兴修水利及寻求适当的农艺措施来发展小麦种植。在水利、农具、生产技术等各项条件逐渐成熟的基础上,唐末宋初小麦成为中国华北的主粮,并在种植面积扩大、面食地位提高、麦作文化形成和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小麦意象等方面体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冬小麦 面食 物候
原文传递
唐宋时期疫病治疗遣药组方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琪玥 高丽 +4 位作者 丁文捷 袁敏 李小茜 杨爱东 严世芸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4期15-22,共8页
目的采用文献整理与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探讨唐宋医家对于疫病的诊疗思路与临证用药经验。方法以《外台秘要方》《千金要方》《太平圣惠方》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唐宋时期的中医学代表性著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整理与数据挖掘分析方... 目的采用文献整理与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探讨唐宋医家对于疫病的诊疗思路与临证用药经验。方法以《外台秘要方》《千金要方》《太平圣惠方》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唐宋时期的中医学代表性著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整理与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提取四本著作中治疗疫病的方药,深入分析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应用关联强度法归纳常用药物及其配伍组合。结果治疗时气最常用甘草、黄芩、麦冬;治疗疟疾最常用常山、甘草、鳖甲;治疗霍乱最常用人参、甘草、生姜。疫病治疗药物中补益药总占比30%,其中以补气药和补阴药为主;解表药(20%)次之;清热药(12%)温里药(11%)占比相当。结论根据以方(药)测证理论,可以推测唐宋时期气虚、阴虚、寒、热病机在疫病中均可出现,扶正祛邪为这一时期疫病的主要治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 唐宋时期 中医药疗法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下载PDF
唐宋西南、岭南瘴病地理与知识阶层的认识应对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强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29,共9页
唐宋时期瘴气、瘴病主要分布于西南山区,瘴病主要分布于四川南部泸、黎、戎州一线、长江三峡地区、云贵高原及岭南广西盆地,瘿病主要分布于秦巴山区、川西北山区及长江三峡一带。本文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考察认为,唐宋时期知识阶层经... 唐宋时期瘴气、瘴病主要分布于西南山区,瘴病主要分布于四川南部泸、黎、戎州一线、长江三峡地区、云贵高原及岭南广西盆地,瘿病主要分布于秦巴山区、川西北山区及长江三峡一带。本文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考察认为,唐宋时期知识阶层经历了对以瘴病为主的地方性疾病由盲目恐惧悲观到不懈地探索及医学应对转变过程,其中对瘴气的地理学认识、瘴病的预防及辩证治疗最有成就,从一个侧面加深了对西南、岭南地区地理复杂性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在对付瘴病方面士人积极进行移风易俗运动,从根本上倡导文明进步的应对观念行为,不仅对西南、岭南疾病地理有了较为科学的认识,而且在应对以瘴为主的环境疾病,推动西南、岭南地区社会文明进步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西南岭南地区 瘴气 瘴病
原文传递
先秦至唐宋时期脾胃学说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家琪 王彩霞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56,共4页
为研究脾胃学说在先秦至唐宋时期的发展特点,文章通过查阅先秦至唐宋时期涉及脾胃学说的著作,以个人观点总结此时期各医家有关脾胃理论的创新、发展特点。结果发现,脾胃学说起源于先秦,在先秦至唐宋时期逐渐形成关于脾胃的生理功能、疾... 为研究脾胃学说在先秦至唐宋时期的发展特点,文章通过查阅先秦至唐宋时期涉及脾胃学说的著作,以个人观点总结此时期各医家有关脾胃理论的创新、发展特点。结果发现,脾胃学说起源于先秦,在先秦至唐宋时期逐渐形成关于脾胃的生理功能、疾病特点、脾胃疾病治疗等方面理论,脾胃学说从理论成果逐步向临床诊疗发展,并开始深入临床专科研究,为后世脾胃理论及临床实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学说 先秦时期 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唐宋时期 发展
原文传递
从城乡一体到城乡分离——先秦至唐宋城乡关系述论 被引量:10
14
作者 戴顺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4-149,共6页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城乡分离 唐宋时期
下载PDF
唐宋时期政府商业政策的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戴顺祥 邵兰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3-116,共4页
In China’s feudal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had witnessed unprecedented changes, which found the expressions in the spheres of economy and social life. The governments of the two Dynasties ... In China’s feudal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had witnessed unprecedented changes, which found the expressions in the spheres of economy and social life. The governments of the two Dynasties geared their commercial policy to the rapid progress of the commodity economy. Generally speaking, the measures included the replacement of sale monopoly with tax system, the gradual systemat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commercial tax, and the practice of governments’ support of comme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政策 商税制度 唐朝 宋朝 专卖榷利制度
下载PDF
地理体验与唐宋“蛮夷”文化观念的转变——以西南与岭南民族地区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9
16
作者 马强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59,共7页
唐宋时期随着内地对西南与岭南地区地理考察与地情知识了解的增多,对西南、岭南民族地区“荒蛮”、神秘印象开始发生转变。一批士大夫通过深入西南地区物质生活的亲身体验,开始逐渐消除对西南地理环境的神秘恐怖认识,主要表现在对西南... 唐宋时期随着内地对西南与岭南地区地理考察与地情知识了解的增多,对西南、岭南民族地区“荒蛮”、神秘印象开始发生转变。一批士大夫通过深入西南地区物质生活的亲身体验,开始逐渐消除对西南地理环境的神秘恐怖认识,主要表现在对西南瘴气由恐惧转向不断探讨瘴疫的环境因素与致病机理;考察西南、岭南民族地理之风悄然兴起,对民族地区的服饰饮食文化由陌生到认同、对西南民歌音乐文化的喜爱与探究、传播等,都表明了内地文化人对西南、岭南民族地区地理文化观念的一些新变化。尽管并未根本改变华夷之辨的传统观念与宗主文化的优越感,但毕竟开始转变对西南边远地区“蛮夷”文化的态度,为元明清时期的民族文化融合奠定了良好基础。这在内地与西南边远地区文化经济交流与民族团结方面意义重大而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蛮夷地理 民族观念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下)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华瑞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77,共11页
对于唐宋之际中国历史发生的巨大变化,中国历史学者和域外中国史学者的认识有两条不尽相同的主线索。一是自南宋以来迄20世纪中国本土学者对唐宋之际或之间社会变动的认识;一是20世纪初叶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宋代是中国近世的开始而后... 对于唐宋之际中国历史发生的巨大变化,中国历史学者和域外中国史学者的认识有两条不尽相同的主线索。一是自南宋以来迄20世纪中国本土学者对唐宋之际或之间社会变动的认识;一是20世纪初叶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宋代是中国近世的开始而后衍化成为"唐宋变革"论。这两条线索在21世纪之前呈现各自发展的态势。从范式的角度而言,日本学术界的"唐宋变革"论经过几代人的建构,有较为严格的分期标准、变革范围和时期,变革走向和影响,从而形成对唐宋以后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基本估价的理论体系,亦即一种特定的史观。美国学术界对日本"唐宋变革"论的修正大致也可作如是观。日本学术界的"唐宋变革"论对认识中国唐宋以后历史发展脉络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与中国历史的实际发展道路存在着相当大的偏差。中国学术界对唐宋变革尽管没有提出系统的理论范式,但中国学者从自身所处时代反省唐宋变革而塑造的"近世"形象的思考方式,更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变革 近世 分期 文化模式
下载PDF
论唐宋时期茶业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洪升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8-134,共7页
我国的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进入唐宋以来,茶业成为社会经济的新兴产业,发展十分迅速。茶业经济的异军突起,对唐宋社会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茶业不仅大大促进了唐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商品经济的力量,而且促进了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文化... 我国的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进入唐宋以来,茶业成为社会经济的新兴产业,发展十分迅速。茶业经济的异军突起,对唐宋社会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茶业不仅大大促进了唐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商品经济的力量,而且促进了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文化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茶业经济 社会变迁
下载PDF
唐宋南粤古驿道的空间轴向关系探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陆琦 林广臻 《南方建筑》 2017年第6期38-43,共6页
唐宋时期是南粤地区发展的重大变革时期,南粤古驿道作为支撑区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这一时期逐步发展成熟。这个时期的古驿道系统,由唐代正南线——东南线的驿道系统,逐步演化形成了宋代沿海线——腹地线的驿道系统... 唐宋时期是南粤地区发展的重大变革时期,南粤古驿道作为支撑区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这一时期逐步发展成熟。这个时期的古驿道系统,由唐代正南线——东南线的驿道系统,逐步演化形成了宋代沿海线——腹地线的驿道系统,不同线路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唐宋之后的南粤地区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唐宋时期南粤古驿道的空间轴向关系,揭示了古代南粤地区发展的空间特征,成为研究古代南粤地区发展的一个有益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粵古驿道 唐宋时期 区域发展 空间轴向
下载PDF
广西兴业三处冶铁遗址考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于永平 黄全胜 李延祥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3-169,共7页
广西兴业县古绿鸦冶炼遗址群分布在龙安镇一带约20km2范围内,古文献记载为宋代绿鸦冶铁场,认为始于唐、盛于宋、衰于明。2008年实地考察了冲塘岭遗址、大陂头遗址、架岭遗址,发现竖炉一座及大量炉渣堆积,采集到炉渣,鼓风管等遗物,对采... 广西兴业县古绿鸦冶炼遗址群分布在龙安镇一带约20km2范围内,古文献记载为宋代绿鸦冶铁场,认为始于唐、盛于宋、衰于明。2008年实地考察了冲塘岭遗址、大陂头遗址、架岭遗址,发现竖炉一座及大量炉渣堆积,采集到炉渣,鼓风管等遗物,对采集到的炉渣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金相组织分析,并对其冶炼技术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考古 冶铁技术 岭南地区 唐宋 高锰铁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