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形/背景理论在唐诗中的现实化及其对意境的作用 被引量:71
1
作者 梁丽 陈蕊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37,共7页
图形/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后被用于对语言结构的研究,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随着认知诗学的发展,一系列与认知有关的语言结构与语言运用理论被应用于文学文本的研究。本文把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思想应用于对唐诗的研... 图形/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后被用于对语言结构的研究,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随着认知诗学的发展,一系列与认知有关的语言结构与语言运用理论被应用于文学文本的研究。本文把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思想应用于对唐诗的研究,从方位词体现的图形/背景关系入手,探讨唐诗中图形/背景关系的现实化及其对意境形成产生的作用,从而为古代诗词的研究和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背景 现实化 唐诗 意境
原文传递
唐人题壁诗诸问题探论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德辉 《襄樊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39-44,共6页
唐人喜欢将诗歌题写在墙壁上。这种诗发达的原因是唐文人出行的机会多,集中在寺观和官衙的文人多。要判断诗歌是否题过壁,关键得看题写对象的特点和性质。题写的笔墨或自己携带,或由所在地提供。题写方式或直接题写上壁,或写好底稿再上... 唐人喜欢将诗歌题写在墙壁上。这种诗发达的原因是唐文人出行的机会多,集中在寺观和官衙的文人多。要判断诗歌是否题过壁,关键得看题写对象的特点和性质。题写的笔墨或自己携带,或由所在地提供。题写方式或直接题写上壁,或写好底稿再上壁,写好后也可能被修改,总之,过程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壁诗 唐诗 唐代
下载PDF
论唐代边塞诗人的汉代情结 被引量:9
3
作者 任文京 《河北学刊》 2003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唐代边塞诗人在诗中多次提到汉代及汉代军事英雄,语言学意义上的解释不能说明其本质,这是唐代边塞诗人浓郁的汉代情结,是他们对泱泱大汉精神的深情呼唤。作为一种时代文化心理,它反映了深刻的文化背景和厚重的历史意识。
关键词 唐诗 边塞诗人 汉代情结 文化心理 文化背景
下载PDF
论唐诗中所见的宫女体育活动 被引量:9
4
作者 张连举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86-88,共3页
唐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善使得女性体育活动也得到新的发展,那些生活在皇宫大内的女性在体育游乐中释放郁闷消闲健体,以求身心的自由解放。举凡蹴鞠、马球、驴鞠、步打、射箭、围棋、舞蹈等适合女性开展的体育活动在宫女中得以流行,它从... 唐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善使得女性体育活动也得到新的发展,那些生活在皇宫大内的女性在体育游乐中释放郁闷消闲健体,以求身心的自由解放。举凡蹴鞠、马球、驴鞠、步打、射箭、围棋、舞蹈等适合女性开展的体育活动在宫女中得以流行,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女性自由奔放、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乃是唐代文化繁荣的重要一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宫女 体育
下载PDF
佛教与杜甫及其晚年心境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明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7-91,共5页
杜诗中与佛教有关的作品是研究杜甫思想的重要资料。杜甫对佛教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对佛教艺术的接触和与僧人的交往 ,加深了他对异质文化的了解和思考 ,但并未使他对宗教产生太大的兴趣。佛教的博爱、劝善思想与儒家的民胞物... 杜诗中与佛教有关的作品是研究杜甫思想的重要资料。杜甫对佛教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对佛教艺术的接触和与僧人的交往 ,加深了他对异质文化的了解和思考 ,但并未使他对宗教产生太大的兴趣。佛教的博爱、劝善思想与儒家的民胞物与、仁民爱物思想在杜甫晚年思想中得到高度的融合。佛教思想补充和丰富了杜甫的儒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佛教 诗人 晚年 心境 诗歌 唐代 佛教思想 儒学思想 文学研究
下载PDF
从唐诗和藏族文献歌谣看唐蕃联姻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洁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8-154,共7页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弃隶蹁赞与金城公主的联姻是唐蕃关系史上的大事,它带来了汉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相互影响,密切了汉藏人民的关系。今天,通过唐诗和藏族文献歌谣的记录来重温这段历史,我们更应当珍惜汉藏一家的大好局面,更应该...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弃隶蹁赞与金城公主的联姻是唐蕃关系史上的大事,它带来了汉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相互影响,密切了汉藏人民的关系。今天,通过唐诗和藏族文献歌谣的记录来重温这段历史,我们更应当珍惜汉藏一家的大好局面,更应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藏族文献歌谣 文成公主 金城公主
原文传递
意美、音美、形美:唐诗翻译的一种追求——李白《静夜思》的几种英译文对比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戴桂珍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83-85,共3页
唐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华,国内外翻译名家都竞相将唐代诗人的名篇译成英文。李白《静夜思》曾多次被译成英文,译者通过注重形式、得体选词、讲究押韵等方式,在译文中再现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力求形神兼顾,达到“化境”的翻译效果。
关键词 唐诗 翻译 三美
下载PDF
唐五代宫怨诗论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育红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56-60,共5页
宫怨诗是唐诗的精华,共计500余首,主要由拟古乐府、新乐府与近体五七言律绝两大系统构成。封建皇帝制度是迫害宫廷妇女的根源,帝王强纳民女入宫而产生的宫女问题引起诗人们的普遍关注,宫怨诗描述宫女们种种监禁之苦、哀怨之情,表达出诗... 宫怨诗是唐诗的精华,共计500余首,主要由拟古乐府、新乐府与近体五七言律绝两大系统构成。封建皇帝制度是迫害宫廷妇女的根源,帝王强纳民女入宫而产生的宫女问题引起诗人们的普遍关注,宫怨诗描述宫女们种种监禁之苦、哀怨之情,表达出诗人对宫女的深切同情,映射出封建人伦规范的不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宫怨诗 宫女
下载PDF
论许译《唐诗三百首》典故的翻译技巧 被引量:5
9
作者 蒋美红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83-86,共4页
唐诗中的典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是语际转换过程中的主要难度所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对于典故的处理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质量。许渊冲教授翻译的《唐诗三百首》在翻译界得到普遍的好评,其中对典故的处理技巧有其独到之功。对许译唐诗中典... 唐诗中的典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是语际转换过程中的主要难度所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对于典故的处理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质量。许渊冲教授翻译的《唐诗三百首》在翻译界得到普遍的好评,其中对典故的处理技巧有其独到之功。对许译唐诗中典故的翻译技巧做出分析归类,以期为中国古典诗歌中典故的翻译提供可鉴之资,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典故 翻译
下载PDF
唐代越窑秘色瓷原产地地理考辨 被引量:6
10
作者 魏建钢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39,共6页
从唐代越窑遗存来看,窑址相对集中在上虞曹娥江流域和慈溪上林湖四周。何处才是越窑秘色瓷的原产地?至今学术界还没有找到确凿的实物证据,也没有地方志记载,只有唐诗对越窑秘色瓷的记载较为详细。本文通过研读有关描写越窑、越瓷的唐诗... 从唐代越窑遗存来看,窑址相对集中在上虞曹娥江流域和慈溪上林湖四周。何处才是越窑秘色瓷的原产地?至今学术界还没有找到确凿的实物证据,也没有地方志记载,只有唐诗对越窑秘色瓷的记载较为详细。本文通过研读有关描写越窑、越瓷的唐诗,实地考证诗文中记载的越瓷产地的人物、地名和相关典故,结合窑址附近出土的墓葬志文和族谱,提出秘色瓷原产地"上虞说"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窑 秘色瓷 原产地 唐诗 上虞
原文传递
从解构主义看唐诗中模糊语言的汉英翻译 被引量:5
11
作者 翟秋兰 阮红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3-146,共4页
对唐诗中的模糊语言进行了分析和归类,并从模糊字词/词组和模糊内容两大方面探讨了产生模糊的原因,和唐诗中的模糊语言可能会对翻译造成的困难。从解构主义对翻译理论的启示出发,即打破作者和译者之间的二元对立,不提倡在译作中压抑译... 对唐诗中的模糊语言进行了分析和归类,并从模糊字词/词组和模糊内容两大方面探讨了产生模糊的原因,和唐诗中的模糊语言可能会对翻译造成的困难。从解构主义对翻译理论的启示出发,即打破作者和译者之间的二元对立,不提倡在译作中压抑译者的声音;强调意义是一种语境事件,它无法存在于语境之外,即"语境之外别无他物";充分展示源语和目标语的差异等观点作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与此相对应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模糊语言 翻译 解构主义
下载PDF
唐诗与唐乐的匹配规律初探——以七首唐诗与唐乐匹配为例
12
作者 李建栋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9-66,共18页
通过对传世唐谱与唐诗的诗乐匹配实践可以发现,七言诗更宜与4/4拍曲子匹配,五言诗更宜与2/4拍曲子匹配,六言诗更宜与4/4拍曲子匹配。七言诗句与4/4拍乐句匹配的标准模式为“■××○|×××○”,五言诗句与2/4拍乐... 通过对传世唐谱与唐诗的诗乐匹配实践可以发现,七言诗更宜与4/4拍曲子匹配,五言诗更宜与2/4拍曲子匹配,六言诗更宜与4/4拍曲子匹配。七言诗句与4/4拍乐句匹配的标准模式为“■××○|×××○”,五言诗句与2/4拍乐句匹配的标准模式为“××|■×”,六言诗句与4/4拍乐句匹配的标准模式为“××××|×○×○”。标准模式外,诸诗乐匹配亦有所变化。不论“由乐以定词”,还是“选词以配乐”,唐诗与唐乐匹配的主导皆在诗而不在乐。其直接原因是诗句固定的朗诵音节节奏决定了乐句拍节节奏的被动、弹性适应,根本原因是诗句各音节朗诵时值长度对音节节奏产生的规定性,而诗句的意义节奏是对各音节朗诵时值长度限定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唐乐 节奏 匹配 规律
下载PDF
论唐诗中杜鹃意象及其情感蕴涵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功绢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28-33,共6页
杜鹃的生物性特征及其传说,极大丰富了杜鹃的人文意义。杜鹃意象的繁荣是在安史之乱之后,或者是表达故园情怀,或者是表达离情别绪,或者是冤屈的控诉。另一方面,杜鹃意象与明月、杜鹃花、斑竹、猿、蝶等意象组合后,形成了动静交融、多声... 杜鹃的生物性特征及其传说,极大丰富了杜鹃的人文意义。杜鹃意象的繁荣是在安史之乱之后,或者是表达故园情怀,或者是表达离情别绪,或者是冤屈的控诉。另一方面,杜鹃意象与明月、杜鹃花、斑竹、猿、蝶等意象组合后,形成了动静交融、多声交响的写景模式,展示了生动、鲜明的抒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杜鹃 意象 情感蕴涵
下载PDF
略论白居易的家园意识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晓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0-135,共6页
本文通过对白居易家园意识的分析 ,解析白居易在一生中不同时期的精神世界和一以贯之的价值理念 ,并由若干具象物看其精神寄托 ,论述其思想和行为的文化含义。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唐代 诗歌 文化 价值理念 白居易 家园意识 精神生活 时空观念 思想 行为
下载PDF
论李贺诗歌三重境界中凸现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4
15
作者 蔡燕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27-31,共5页
在李贺诗歌构筑的现实、仙界、鬼域三重空间境界的多重协奏中,反复回旋着的一个主旋律是生命意识,其内在的逻辑关联是:现实的困顿、疾病的煎熬、仙界的虚妄使得死亡这一事实无所遮蔽的呈现在诗人面前,鬼域就是这种生命的边缘体验的具象... 在李贺诗歌构筑的现实、仙界、鬼域三重空间境界的多重协奏中,反复回旋着的一个主旋律是生命意识,其内在的逻辑关联是:现实的困顿、疾病的煎熬、仙界的虚妄使得死亡这一事实无所遮蔽的呈现在诗人面前,鬼域就是这种生命的边缘体验的具象化,其独特之处是借助民间文化中的巫鬼形象来推进人类对死亡的体验,同时也使其诗歌风格走向了奇诡幽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唐诗名家 李贺诗作 生命意识 表现方式
下载PDF
唐诗中的“雕胡”与“菰菜”——兼释“茭白”与“茭首” 被引量:4
16
作者 闫艳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30,共4页
"雕胡"、"菰菜"、"茭白"、"茭首"等词在唐诗中出现频率很高,然而目前的字典辞书对这些食品词语缺乏准确的界定,往往将其混为一谈。我们认为,"雕胡"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茭草("菰&qu... "雕胡"、"菰菜"、"茭白"、"茭首"等词在唐诗中出现频率很高,然而目前的字典辞书对这些食品词语缺乏准确的界定,往往将其混为一谈。我们认为,"雕胡"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茭草("菰")的籽实,炊饭滑嫩可口;菰的茎秆基部在生长过程中受到菰黑粉菌的菌丝侵染,形成肥美嫩白的肉质茎,可作蔬菜食用,通常呼作"茭白"、"菰菜",又名"茭笋";而"菰首",亦称"菰手",是由茭白中心生出长在其顶上的白苔,也可食用。"雕胡"、"菰菜"和"茭首"的生长特点不同,但均有一定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雕胡 菰菜 茭白 茭首
下载PDF
唐诗中的丝路文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文庭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54-158,共5页
丝绸之路是中西文化频繁接触、交流的主要途径,反映在唐代诗歌中的诸多西域名物品类以及文化事象均是这种交流过程的反映。丝路文化对唐代诗歌曾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唐代诗歌在文化空间、精神内涵、表现领域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关键词 唐诗 丝绸之路 文化
下载PDF
唐宋诗的文本差异及其文化原因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春青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4-109,共6页
唐宋诗的差异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但这种差异在具体文本上的表现却少有细致分析。堪称唐诗代表的是李杜,堪称宋诗代表的是苏黄。将李白与苏轼、杜甫与黄庭竖的几首题材相近、体裁相同的诗作进行比较分析就可以看出他们或重生命体验的完... 唐宋诗的差异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但这种差异在具体文本上的表现却少有细致分析。堪称唐诗代表的是李杜,堪称宋诗代表的是苏黄。将李白与苏轼、杜甫与黄庭竖的几首题材相近、体裁相同的诗作进行比较分析就可以看出他们或重生命体验的完整性,或重艺术构思的精妙深微的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而在这种不同的创作倾向背后则隐含着以消解生存焦虑为目的和以实现主体意识为目的的两种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诗歌文本差异不过是文化价值取向差异的表征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 意象 生命体验 主体意识 唐诗 宋诗
下载PDF
从唐诗中试探唐代茶文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彭景元 《古今农业》 2006年第4期101-107,共7页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繁荣阶段,诗歌创作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日益兴起的饮茶之风促使茶业更加兴旺,众多名茶争奇斗艳,各有拥趸;采茶及制茶场景精彩纷呈,一派繁荣景象;因气候、土壤、加工方法等不同,使茶的种类繁多,从而导致饮用方...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繁荣阶段,诗歌创作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日益兴起的饮茶之风促使茶业更加兴旺,众多名茶争奇斗艳,各有拥趸;采茶及制茶场景精彩纷呈,一派繁荣景象;因气候、土壤、加工方法等不同,使茶的种类繁多,从而导致饮用方式和所使用的器皿也各不相同,但优质的器具逐渐得得到认可;人们在饮茶过程中,逐渐地认识到茶的许多功效,这些认识直至今天仍是正确的。文人士大夫对茶的认识与喜好,对当时饮茶之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留下了许多有关茶的诗歌,对我们认识当时的茶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名茶 茶之功效 茶文化 茶俗
下载PDF
论越南诗人阮秉谦《白云庵诗集》中的唐音宋调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玉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90-97,共8页
阮秉谦是越南汉诗史上的关键人物,他近百年的人生展现了越南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的生活轨迹,他的《白云庵诗集》是中国古代汉语诗歌向越南传播以后结出的硕果,反映了中国古典诗学传统在越南的积淀。阮秉谦使越南诗歌的组合形式多样化,扩... 阮秉谦是越南汉诗史上的关键人物,他近百年的人生展现了越南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的生活轨迹,他的《白云庵诗集》是中国古代汉语诗歌向越南传播以后结出的硕果,反映了中国古典诗学传统在越南的积淀。阮秉谦使越南诗歌的组合形式多样化,扩展了组诗的规模,其组诗注重篇章连缀的整体效用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起承转合与相互勾连,成为了越南第一位充分发展组诗的诗人。同时,他的诗歌意象具有唐人之风。作为理学诗人,阮秉谦诗歌言志明理的倾向非常鲜明,他描摹景物超越了普通诗人情景合一的艺术境界,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宋代理学诗人景理合一的诗学取向。越南早期的汉诗曾普遍地受到唐诗的影响,直到阮秉谦的出现,才真正完成了从唐音向宋调的转变。阮秉谦还频频化用中国诗歌名句,并将越南咏物诗的题材往日常化、生活化方面进行了极大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秉谦 《白云庵诗集》 唐诗 组诗 宋诗 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