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起沙风速 被引量:103
1
作者 陈渭南 董治宝 +3 位作者 杨佐涛 韩致文 张甲坤 张民力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60-367,共8页
起沙风速根据观测高度、风速时距以及流体或冲击起动性质分别确定。本文建立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肖塘地区不同高度、不同时距的流体起动与冲击起动风速的相关方程。结果表明:该地天然沙的瞬时冲击起动风速(2m高度)5.0m/s,... 起沙风速根据观测高度、风速时距以及流体或冲击起动性质分别确定。本文建立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肖塘地区不同高度、不同时距的流体起动与冲击起动风速的相关方程。结果表明:该地天然沙的瞬时冲击起动风速(2m高度)5.0m/s,流体起动风速6.0m/s;1分钟平均流体起动与冲击起动风速为5.2m/s和4.3m/s。气象站观测高度(11.4m)瞬时流体起动和冲击起动风速为7.8m/s和6.6m/s;10分钟平均值为7.4m/s和5.97(≈6.0)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起沙 风速 时距换算 高程换算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植被及土壤CNP的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81
2
作者 李从娟 雷加强 +3 位作者 徐新文 唐清亮 高培 王永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760-5767,共8页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生态过程和生态作用中化学元素平衡的科学。极端环境中进行植物叶片与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及变化研究,对于揭示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和当地土壤的养分供给能力,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反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生态过程和生态作用中化学元素平衡的科学。极端环境中进行植物叶片与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及变化研究,对于揭示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和当地土壤的养分供给能力,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反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植物园生长良好的25种人工植被及其生境为研究对象,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综合研究植物叶片及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25种人工植被叶片C、N、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86.7±46.6)、(24.7±8.1)和(1.8±0.78)mg/g;叶片C∶N、C∶P及N∶P分别为(17.5±6.7)、(249.2±102.8)、(15.0±5.6)。其中豆科植物N含量极显著高于非豆科植物(P<0.001)。不同生活型植物的C、N、P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C、N、P含量在3种生活型的大小顺序为草本>灌木>乔木。C∶N和N∶P在不同生活型植物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乔木和灌木的C∶P显著高于草本植物(P<0.05)。相关分析表明植物的叶片C∶N、C∶P都与相应的N、P含量呈现极显著负相关性(P<0.001),而叶片N含量与P含量的变化并不相关(P>0.05)。土壤C、N、P养分元素含量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尤其是N含量(<0.2 mg/g);土壤C与N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C与P、N与P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受极端环境的限制,塔克拉玛干沙漠人工植被植物对养分元素的利用效率显著低于全国陆地植物的平均水平,不同科和不同生活型功能群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显著不同,表现出显著的养分适应策略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生态化学计量学 生活型 植物功能群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部分地区风沙环境特征 被引量:73
3
作者 王训明 董治宝 陈广庭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61,共6页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部分地区的气象资料分析、野外实地风沙观测和理论计算 ,对其风沙环境特征作出了一些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沙漠边缘地区年起沙风时间数在 2 70× 10 4 min左右 ,输沙总量为 3 80 0kg·m-1·a-1,...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部分地区的气象资料分析、野外实地风沙观测和理论计算 ,对其风沙环境特征作出了一些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沙漠边缘地区年起沙风时间数在 2 70× 10 4 min左右 ,输沙总量为 3 80 0kg·m-1·a-1,年输沙总量与合成输沙总量的比值在 1 83~ 2 39之间变化。而沙漠腹地塔中地区年起沙风时间数在 4 6 1× 10 4 min以上 ,输沙总量为 6 10 0kg m-1 a-1,最大输沙量为 80 0 0kg·m-1·a-1。年总输沙量与合成输沙量的比值在 1 38~ 2 12之间变化。此外 ,其沙丘形态与Tomas( 1991)所阐述的沙丘发育格局与模式并不完全吻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浙江省 风沙环境 超沙风时间数 输沙强度 风沙活动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3种植物根系构型及其生境适应策略 被引量:67
4
作者 杨小林 张希明 +2 位作者 李义玲 李绍才 孙海龙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68-1276,共9页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采用挖掘法挖取塔克拉玛干柽柳(Tamarix taklamakanensis)、塔克拉玛干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vskii)和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根系,对根系的拓扑结构特征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3种植物根系均以水平...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采用挖掘法挖取塔克拉玛干柽柳(Tamarix taklamakanensis)、塔克拉玛干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vskii)和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根系,对根系的拓扑结构特征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3种植物根系均以水平分布占优势,根系浅层化。2)3种植物根系结构的适应性不同,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根系分支模式,塔克拉玛干柽柳根系为叉状分支结构(qa=0.15、qb=0.09、TI=0.658),罗布麻(qa=0.43、qb=0.35、TI=0.83)和沙拐枣(qa=0.52、qb=0.38、TI=0.86)根系趋向于鱼尾形分支结构。3)3种植物根系的连接长度都较大,最小也达1.12m,说明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3种植物通过增加连接长度来扩大根系在土层中的分布范围,从而提高根系的有效营养空间,增加根系连接长度是根系对沙漠腹地贫瘠土壤环境的一个良好适应。4)研究验证了LeonardodaVinci法则,即根系分支前的横截面积等于根系分支后的横截面积之和,3种植物根系分支前后的横截面积符合LeonardodaVinci法则。研究表明沙漠腹地3种植物根系构型特征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在相似的沙漠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根系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根系构型 拓扑结构 拓扑指数 连接长度 适应策略
下载PDF
粒度分析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2
5
作者 吉启慧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3-179,共7页
本文重点探讨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风成沙粒度组成特征及其与物源的关系,同时对沙丘的下伏地层沙、现代河流沙及丘间地沙的粒度组成也进行了对比。通过对该沙漠第四纪沉积物的粒度分析,证实了风成沙的粒度分布以极细沙为主,不含粗沙,... 本文重点探讨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风成沙粒度组成特征及其与物源的关系,同时对沙丘的下伏地层沙、现代河流沙及丘间地沙的粒度组成也进行了对比。通过对该沙漠第四纪沉积物的粒度分析,证实了风成沙的粒度分布以极细沙为主,不含粗沙,粉沙含量极小;粒度组合、分选主要受营力和源区物质制约,结果使粒度空间分布形成格局。总之,通过粒度分析得到一系列量化指征,可为研究风沙流运动,探讨沉积环境和改造沙漠、发展沙产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沙丘沙 下伏沙 粒度特征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沙活动强度特征 被引量:56
6
作者 俎瑞平 张克存 屈建军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9-707,共9页
通过风资料的统计和计算,对塔克拉玛于沙漠风沙活动强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年平均风速较小,在沙漠内部年平均风速与温度变化呈现'风热同步'现象;有效起沙风作用时间存在明显区域差异,随着风速等级的增... 通过风资料的统计和计算,对塔克拉玛于沙漠风沙活动强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年平均风速较小,在沙漠内部年平均风速与温度变化呈现'风热同步'现象;有效起沙风作用时间存在明显区域差异,随着风速等级的增加,其出现的频率相应减少,基本上都集中在6.1~10.0m/s之间;输沙势和最大可能输沙量,除若羌地区外,整个沙漠属于低风能环境,且存在很大区域差异,对输沙贡献最大的风速以9.0~11.0m/s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风速 起沙风速 输沙强度 塔克拉玛干沙漠 强度特征 风沙活动 年平均风速 区域差异 输沙量 系统研究
下载PDF
沙漠-绿洲过渡带四种多年生植物水分关系特征 被引量:49
7
作者 李向义 张希明 +3 位作者 何兴元 曾凡江 Andrea FOETZKI Frank M THOMAS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64-1171,共8页
沙漠 -绿洲过渡带地区植被的可持续性在防止绿洲沙漠化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对过渡带主要植物种骆驼刺 (Alhagisparsifolia Shap)、多枝柽柳 (Tamarix ramosissima L ebed.)、胡杨 (Populus euphratica Oliv.)和头状沙拐枣 (Calligonum ca... 沙漠 -绿洲过渡带地区植被的可持续性在防止绿洲沙漠化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对过渡带主要植物种骆驼刺 (Alhagisparsifolia Shap)、多枝柽柳 (Tamarix ramosissima L ebed.)、胡杨 (Populus euphratica Oliv.)和头状沙拐枣 (Calligonum caput-medusae Schrenk.)水分关系的研究表明 :4种植物的水分恢复状况良好 ,清晨水势一直较高 ,水分亏缺并不严重。渗透势和正午水势的降低幅度不大 ,变化比较平稳 ,更像是一种生长过程中的结果 ,植物的水分胁迫状况并不明显。 4种植物的水势和渗透势都高于典型的荒漠植物 ,属于中生植物的范围。水分参数的变化显示在同样的环境节律下 ,四种植物在水分生理的变化特征上有一致性。一直很高的 RWCp 值表明植物不能适应剧烈的水分损失和较低的水分含量 ,植物需要稳定充足的水分供应来适应塔克拉玛干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生长环境。植物对环境胁迫也有各自不同的生理适应特点 ,胡杨的ΔΠ值大 ,能忍受较多的水分损失维持气孔的开放 ;骆驼刺的Ψp 值最高 ,水分亏缺的平衡与恢复效果明显 ;C4 植物头状沙拐枣能维持较高的水势和渗透势 ,而盐土植物多枝柽柳能忍受水势的很大降低。夏季一次性灌溉对骆驼刺、多枝柽柳和胡杨水分状况的改善基本没有影响 ,对头状沙拐枣有一定的帮助。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关系 干旱胁迫 灌溉效果 地下水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风沙危害与防治 被引量:49
8
作者 韩致文 王涛 +2 位作者 孙庆伟 董治宝 王训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1-208,共8页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447 km路段穿越新月形沙丘与沙丘链、复合横向沙垄以及高大复合纵向沙垄区,风沙危害极为严重,被誉为“世界公路建筑的奇迹”。为解决沙漠公路风沙防护体系构建的一系列科学与技术问题,沙漠学界随之开展了风沙运动规律...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447 km路段穿越新月形沙丘与沙丘链、复合横向沙垄以及高大复合纵向沙垄区,风沙危害极为严重,被誉为“世界公路建筑的奇迹”。为解决沙漠公路风沙防护体系构建的一系列科学与技术问题,沙漠学界随之开展了风沙运动规律,风沙危害的成因、强度、时空分异及其机械、化学、生物防治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本文对风沙危害及其防治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总结,认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风沙危害与防治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应用水平取得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沙漠公路 风沙危害 防治技术 风沙运动规律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蒸腾耗水规律 被引量:45
9
作者 许浩 张希明 +2 位作者 闫海龙 孙红叶 单立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713-3720,共8页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长于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防护林植物的蒸腾耗水和灌溉管理是防护林可持续的核心问题。利用植物茎流计连续测定了塔里木沙漠公路塔中段防护林植物梭梭的茎干液流、蒸腾耗水量。结果表明:梭梭茎干液流具...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长于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防护林植物的蒸腾耗水和灌溉管理是防护林可持续的核心问题。利用植物茎流计连续测定了塔里木沙漠公路塔中段防护林植物梭梭的茎干液流、蒸腾耗水量。结果表明:梭梭茎干液流具有明显昼夜节律性,液流的高峰值出现在白天10:00~15:00,最小值出现在0:00~03:00,夜间也保持较小的液流;茎干液流受环境因子影响而波动,太阳辐射、气温和风速与茎干液流有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对湿度和茎干液流呈负相关关系;滴灌条件下,防护林带内土壤含水量充足且在各个月份变化不大,土壤含水量对茎干液流影响不大;依据清晨和午后水势变化,梭梭体内水分在夜间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在一个生长季内,3株直径为2.0、2.8、3.4cm的梭梭总的耗水量分别为295、436、616kg,日平均耗水量分别为1.48、2.18、3.08kg;现行灌溉模式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供应,梭梭的水分状况良好;在充足水分条件下,梭梭有较大的蒸腾耗水量,干旱的环境条件和较为充足的水分供应是梭梭耗水量大的主要原因;依据梭梭的水分状况,当前水分管理为防护林提供了较充足的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梭梭 蒸腾 耗水量 茎干液流 气象因子
下载PDF
Loess in Kunlun Mountains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desert development and Tibetan Plateau uplift in west China 被引量:42
10
作者 方小敏 吕连清 +4 位作者 杨胜利 李吉均 安芷生 蒋平安 陈秀玲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2年第4期289-299,共11页
Loess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Kunlun Mountains is the synchronous deposition of the Taklimakan Desert. The paleomagnetism and climatic records of an over 80 m loess-paleosol sequence on the highest river terrace at t... Loess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Kunlun Mountains is the synchronous deposition of the Taklimakan Desert. The paleomagnetism and climatic records of an over 80 m loess-paleosol sequence on the highest river terrace at the foot of Kunlun Mountains show that the loess formed at ~ 880 ka B.P., suggesting a roughly synchronous occurrence of the present-like air circulation and extremely dry climate and the initial desert. The uplift of the Tibetan-Pamir Plateau and Tian-shan Mountains may initiate these events. The rise of the plateau and adjacent mountains caused the drying and desertification of China inland and Tarim Basin, which was dramatically enhanced at ~ 500 ka B.P., leading the desert to expand to its present scale. Global change just overprints this drying trend. Local climate response to global change both in long-term evolution and glacial-interglacial cycles manifests that the stronger the westerlies, the more the precipitation. But the heat-moisture pattern seems still similar to that in the Asian monsoon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klimakan desert loess-paleosol westerly TARIM Basin Tibetan Plateau.
原文传递
中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井下奥陶系的牙形刺(英文) 被引量:43
11
作者 王志浩 祁玉平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3-148,共16页
共测制了 13条新疆塔里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和北部井下的奥陶系剖面 ,并在不同的相区发现了不同的牙形刺序列。在北部地区牙形刺带由上而下为 :Aphelognathus pyramidalis,Yaoxianognathus yaoxianensis- Belodi-na confluens,Baltonio... 共测制了 13条新疆塔里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和北部井下的奥陶系剖面 ,并在不同的相区发现了不同的牙形刺序列。在北部地区牙形刺带由上而下为 :Aphelognathus pyramidalis,Yaoxianognathus yaoxianensis- Belodi-na confluens,Baltoniodus alobatus,Pygodus anserinus,P. serra,Paroistodus proteus,Glyptoconus quadraplicatus和 Rossodus manitouensis- Cordylodus rotundatus等带 ;在中部地区 ,牙形刺带由上而下为 :Serratognathus diver-sus,Chosonodina和 Rossodusm anitouensis- Cordylodus rotundatus等带。另外 ,本文也讨论了牙形刺带的对比 ,生物相及本区的古地理轮廓变化 ;描述了新种 Pygodus xinjiang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刺 塔克拉玛干沙漠 井下 奥陶系 新疆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风蚀起沙观测研究——试验介绍与观测结果初报 被引量:43
12
作者 何清 杨兴华 +2 位作者 艾力.买买提明 刘新春 霍文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5-322,共8页
介绍了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展的风蚀起沙观测试验。对观测试验所获观测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获得了一些有关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沙运动的特征。主要结果为,下垫面状况影响风沙流结构,塔中、若羌0~100 cm高... 介绍了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展的风蚀起沙观测试验。对观测试验所获观测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获得了一些有关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沙运动的特征。主要结果为,下垫面状况影响风沙流结构,塔中、若羌0~100 cm高程风沙流结构完全符合指数分布,肖塘则上部偏离指数分布;3地0~100 cm高程风沙流分别有72.4%、47.3%、62.6%的输沙量分布在0~30 cm高程内;3地风沙流输沙的粒径以细沙、极细沙、粉沙为主,其中极细沙可占到输沙量的43.8%~75.5%;风沙流中贴地层风速廓线受风沙相互作用的影响,不再符合对数分布,更加符合幂函数u=azb分布,拟合系数均大于0.93;沙尘撞击颗粒数与2 m高度风速变化趋势一致,塔中、肖塘、若羌3地的临界摩擦速度分别为0.25 m.s-1,0.27 m.s-1,0.21 m.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 观测试验 风沙流 临界摩擦速度 塔克拉玛干沙漠
原文传递
塔克拉玛干沙漠风况特征研究 被引量:41
13
作者 俎瑞平 张克存 +1 位作者 屈建军 方海燕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7-170,共4页
通过17个站1996-2000年风资料的统计和计算,对塔克拉玛干沙漠风况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塔克拉玛干沙漠作用风系以东北风和西北风为主,在纵向和横向上主风向都呈现出明显变化规律;(2)输沙势计算结果表明,除若羌地区外整个塔克拉玛... 通过17个站1996-2000年风资料的统计和计算,对塔克拉玛干沙漠风况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塔克拉玛干沙漠作用风系以东北风和西北风为主,在纵向和横向上主风向都呈现出明显变化规律;(2)输沙势计算结果表明,除若羌地区外整个塔克拉玛干沙漠处于低风能环境;(3)大多数区域RDP/DP值都大于0.5,呈现单峰或锐双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特征研究 风况 1996-2000年 变化规律 计算结果 风资料 东北风 RDP 风系 风向
下载PDF
近47a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气候变化 被引量:42
14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3 位作者 李景林 王胜兰 刘海荣 李静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3-421,共9页
根据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12个气象台站1961—2007年的历史气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orlet小波、Mann-Kendall突变检测和自然正交分解(EOF)等方法,对近47a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等气候要素的基本变化特征进行... 根据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12个气象台站1961—2007年的历史气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orlet小波、Mann-Kendall突变检测和自然正交分解(EOF)等方法,对近47a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等气候要素的基本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降水量呈增多趋势,年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总体呈减小趋势。受其综合影响,气候总体呈较明显的暖湿化趋势。但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以来,在气温持续上升的同时,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呈增大之势,即气候出现了"暖干化"的迹象,该现象值得关注。②突变检测表明,年平均气温在1970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升高,降水量在1981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增多,而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在1981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小。③气温、降水、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分别存在准3a、8a的年际尺度和16~23a的年代际尺度的周期性变化。④12站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等4要素的最主要空间分布特征均是同向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塔克拉玛干沙尘活动对下游大气PM_(10)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40
15
作者 刘晓东 田良 张小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8-532,共5页
利用卫星遥感获得的1997~2002年逐日气溶胶指数(AI)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上空大气沙尘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2001,2002年春季(4~5月)该沙区大气沙尘活动与我国大陆29个主要城市大气PM10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区大气沙尘活动的强... 利用卫星遥感获得的1997~2002年逐日气溶胶指数(AI)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上空大气沙尘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2001,2002年春季(4~5月)该沙区大气沙尘活动与我国大陆29个主要城市大气PM10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区大气沙尘活动的强弱与中国西北东部(西宁、兰州、银川、西安)大气PM10含量高低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超过0.7,达到0.001的显著性水平).地面大气环流场的合成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该沙漠地区的大气沙尘主要是通过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绕流以及翻越高原东北部柴达木盆地的偏西风输送到西北东部地区,进而影响到当地空气质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国西北东部 沙尘暴 PM10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的大气环流及沙尘暴成因探讨——根据沙漠风积地貌和气象观测重建的风场 被引量:33
16
作者 韩永翔 方小敏 +2 位作者 宋连春 张强 杨胜利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7-635,共9页
沙漠风积地貌的形态可反映风向的长期变化,作者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风积地貌形态所揭示的风向及盆地边缘气象站40年的风况分析和合并,重建了盆地中沙尘暴形成时的风场。在分析冷空气入侵塔里木盆地的路径、盆地中不同时期热力状况的基... 沙漠风积地貌的形态可反映风向的长期变化,作者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风积地貌形态所揭示的风向及盆地边缘气象站40年的风况分析和合并,重建了盆地中沙尘暴形成时的风场。在分析冷空气入侵塔里木盆地的路径、盆地中不同时期热力状况的基础上,从大气环流的角度探讨了盆地中沙尘暴的成因。结果表明,在暖季(春、夏),由于地面对大气感热加热作用强烈,形成了浅薄的热低压。当不同强度的冷空气入侵时,尽管风场有所不同,但都会分别在和田—于田—民丰一带、柯坪一带形成强大的辐合上升区,使这两个地区成为中国沙尘暴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风积地貌 大气环流 沙尘暴 辐合上升区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风沙跃移运动研究——以策勒为例 被引量:34
17
作者 杨兴华 何清 +2 位作者 霍文 艾力.买买提明 刘新春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0-914,共5页
利用Sensit传感器、BSNE集沙仪、全方位跃移集沙仪结合2m气象塔,于2010年7月5日至8月24日在策勒绿洲-荒漠过渡带开展了风沙跃移运动强化观测试验,分析了该区域风沙跃移运动的部分特征。结果表明:①试验点2m高度临界跃移起动1h平均风速为... 利用Sensit传感器、BSNE集沙仪、全方位跃移集沙仪结合2m气象塔,于2010年7月5日至8月24日在策勒绿洲-荒漠过渡带开展了风沙跃移运动强化观测试验,分析了该区域风沙跃移运动的部分特征。结果表明:①试验点2m高度临界跃移起动1h平均风速为5.0m.s-1;跃移颗粒数与风速呈现较好的幂函数关系;②跃移输沙量的方向分布以偏西方向为主,主要集中在SW、WSW、W、WNW、NW5个方位,共计占到80.9%;③跃移运动在一日之内的任何时间段都可能发生,发生频率较高的时段集中在白天的11:00—19:00;④观测期间0~40cm高度范围的跃移输沙通量为199.4kg.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跃移运动 起沙风速 输沙通量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
原文传递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绿地风沙土的土壤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30
18
作者 顾峰雪 文启凯 +2 位作者 潘伯荣 胡玉昆 徐海量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3-297,共5页
在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利用咸水 (矿化度 4~ 5 g· L- 1 )灌溉建立人工绿地后 ,受植被和各种人为措施的影响 ,风沙土内部性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土壤酶活性也发生了变化。 1998年对不同种植时间、不同植被类型的样地... 在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利用咸水 (矿化度 4~ 5 g· L- 1 )灌溉建立人工绿地后 ,受植被和各种人为措施的影响 ,风沙土内部性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土壤酶活性也发生了变化。 1998年对不同种植时间、不同植被类型的样地布点采样 ,采样深度0~ 10 cm和 10~ 5 0 cm。分析测定了转化酶、蛋白酶、H2 O2 酶、脲酶、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 ,结果表明 :1分析测定的 6种酶活性随着植被建立时间的增长而明显增强 ;2相同种植时间不同植被类型的样地土壤酶活性有差异 ,如 :相同种植时间 ,蔬菜地土壤酶活性要高于其他样地 ;3表层土壤酶活性高于下层 ,表明土壤酶活性随剖面深度下降而减弱 ;4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 ,土壤酶活性与有机质、氮、磷、微生物数量相关性显著 ;5通过与其他沙区土壤酶活性的比较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土壤酶活性要相应低于其他沙区的流动和固定沙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人工绿地 土壤酶活性 风沙土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自然植被的水分状况及其恢复 被引量:31
19
作者 李小明 张希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449-1453,共5页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 (以下简称塔南 )是我国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塔南绿洲边缘的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自然植被的恢复有赖于对主要植被类型生物学特性的了解 ,于 1 998~2 0 0 1年在位于塔南策勒绿洲边缘进...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 (以下简称塔南 )是我国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塔南绿洲边缘的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自然植被的恢复有赖于对主要植被类型生物学特性的了解 ,于 1 998~2 0 0 1年在位于塔南策勒绿洲边缘进行的中国 -欧盟合作研究项目 ( ERBIC1 8CT980 2 75 ) ,目的是探索塔南绿洲边缘自然植被可持续管理的生态学基础。通过对几种优势植物叶片 (或同化枝 )水分关系、气体交换、以及群落特性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得出了以下结论 :( 1 )塔南绿洲边缘的自然植被皆为隐域性植被 ,主要优势种为 :胡杨、柽柳、骆驼刺以及少量的灰杨 ,这种植物是依靠河流的地表水而发生 ,依靠河流地下水补给而生存 ;( 2 )由于缺乏充分的地表水的补给 ,现存的自然植被几乎不能实现自然更新 ;完全破坏后的自然植被已无自然恢复的可能性 ,必须使用人工辅助方法进行恢复 ;( 3)塔南绿洲边缘主要优势植物叶片 (或同化枝 )清晨水势和气体交换研究结果表明 ,依赖地下水生存的几种植物在整个生长季节没有发生严重的水分胁迫 ,保护和恢复绿洲边缘自然植被的必要条件是保持地下水位的相对稳定 ,禁止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自然植被 恢复 水分关系 气体交换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及周边地区PM_(10)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20
作者 刘新春 钟玉婷 +2 位作者 何清 艾力.买买提明 杨兴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3-330,共8页
利用Thermo RP 1400a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及周边的哈密与和田进行了长达6 a多的沙尘气溶胶PM10连续观测,结合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区域沙尘气溶胶PM10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其结果是:①在哈密、塔中与和田,浮尘、扬沙日数呈上升趋势... 利用Thermo RP 1400a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及周边的哈密与和田进行了长达6 a多的沙尘气溶胶PM10连续观测,结合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区域沙尘气溶胶PM10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其结果是:①在哈密、塔中与和田,浮尘、扬沙日数呈上升趋势,沙尘暴日数变化不明显,沙尘天气出现的频率和强度是影响沙漠地区沙尘气溶胶PM10浓度的主要因素。②PM10质量浓度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塔克拉玛干沙漠东缘的哈密最低,其次为沙漠南缘的和田,最高的为沙漠腹地的塔中。③每年3—9月是哈密PM10质量浓度的高值时段;塔中与和田PM10质量浓度高值时段分布在3—8月,平均浓度分别在500~1 000μg.m-3之间变化。④哈密、塔中与和田PM10季节平均浓度变化特征,春季>夏季>秋季>冬季;PM10平均浓度最高的塔中,春季在1 000μg.m-3左右变化,夏季在400~900μg.m-3之间,秋冬两季浓度较低基本上在200~400μg.m-3之间变化。⑤哈密、塔中与和田沙尘暴季节PM10浓度远高于非沙尘暴季节,沙尘暴季节浓度基本上为非沙尘暴季节浓度的两倍以上;塔中2004年和2008年沙尘暴季节平均浓度分别是非沙尘暴季节的6.2倍和3.6倍。⑥沙尘天气过程中PM10质量浓度变化具有以下规律,晴天<浮尘天气<浮尘、扬沙天气<沙尘暴天气。⑦风速大小直接影响大气中PM10浓度,风速越大浓度越高。气温、相对湿度和气压是影响沙尘暴强度的重要因素,也间接影响大气中PM10浓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气溶胶 沙尘天气 质量浓度 影响因素 塔克拉玛干沙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