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冬季暴雨事件的特征及影响天气系统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凌颖 黄海洪 +1 位作者 何慧 陈业国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7-50,55,共5页
采用广西 8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 196 0年 12月~ 2 0 0 3年 11月共 4 3年的暴雨资料 ,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 ,分析广西冬季 (12月至次年 2月 )暴雨天气事件的时空特征及主要影响天气系统。结果表明 ,广西冬季暴雨天气事件是一种小概... 采用广西 8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 196 0年 12月~ 2 0 0 3年 11月共 4 3年的暴雨资料 ,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 ,分析广西冬季 (12月至次年 2月 )暴雨天气事件的时空特征及主要影响天气系统。结果表明 ,广西冬季暴雨天气事件是一种小概率事件 ;造成广西冬季暴雨天气事件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南支槽东移和冷空气南下共同影响 ;冬季桂西北难以发生暴雨天气 ,暴雨主要发生地区位于桂东和桂南 ;产生冬季暴雨的物理条件与充沛的水汽、强烈的对流不稳定和辐合上升运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天气 天气系统 辐合 上升运动 地面气象观测 影响系统 经验正交函数 冬季 次年 发生
下载PDF
气象条件对银川市区近地面臭氧质量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婧 朱海斌 +3 位作者 刘建军 严晓瑜 纳丽 刘玉兰 《干旱气象》 2021年第2期302-308,325,共8页
利用2014—2016年银川市区近地面臭氧质量浓度观测资料、国家基准气候站银川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亚欧范围内地面、探空气象观测资料,从气象要素及环流形势两方面系统探讨气象条件对银川臭氧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银川市区臭氧质... 利用2014—2016年银川市区近地面臭氧质量浓度观测资料、国家基准气候站银川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亚欧范围内地面、探空气象观测资料,从气象要素及环流形势两方面系统探讨气象条件对银川臭氧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银川市区臭氧质量浓度与气温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风力较小时垂直混合起主导作用,臭氧质量浓度与风力呈正相关,而风力较大时水平扩散起主导作用,臭氧质量浓度与风力呈负相关;偏南风及朝向贺兰山的风向,有利于臭氧浓度上升。造成银川市区臭氧污染的环流形势有槽脊型(44%)、宽广低槽型(21%)、副高型(16%)、东北高脊型(8%)和其他型(11%),近地层逆温和海平面低压(或倒槽)是造成银川市区臭氧污染最重要的天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质量浓度 气象要素 环流分型 天气系统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夏季降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姚秀萍 马嘉理 +1 位作者 刘俏华 高媛 《气象科技进展》 2021年第3期66-74,共9页
青藏高原夏季降水是高原气象研究关注的重要领域。受高原夏季各个层次的天气系统的影响,在高原多尺度地形的强迫作用下,高原夏季降水表现出复杂多样的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高原夏季降水特征和影响机理方面取得的主要... 青藏高原夏季降水是高原气象研究关注的重要领域。受高原夏季各个层次的天气系统的影响,在高原多尺度地形的强迫作用下,高原夏季降水表现出复杂多样的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高原夏季降水特征和影响机理方面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高原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影响高原夏季降水的高原天气系统,包括南亚高压、500 hPa高原高压、高原切变线、高原低涡和高原中尺度对流系统等;高原地形对高原的强迫机制,包括大尺度的动力和热力强迫,以及高原上中小尺度地形的强迫作用。最后对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夏季降水 时空分布 天气系统 地形强迫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东南极普里兹湾1990年1—2月大风过程与气旋和锋面活动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郭进修 《南极研究》 CSCD 1991年第1期39-46,共8页
本文用澳大利亚墨尔本气象中心,苏联南极青年站地面天气图和NOAA-10,NOAA-11极轨卫星云图确定了东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附近海域1990年1—2月份气旋中心位置;讨论了这些气旋的活动特征。分析了实测大风对应的天气系统,天气形势和卫星云图特... 本文用澳大利亚墨尔本气象中心,苏联南极青年站地面天气图和NOAA-10,NOAA-11极轨卫星云图确定了东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附近海域1990年1—2月份气旋中心位置;讨论了这些气旋的活动特征。分析了实测大风对应的天气系统,天气形势和卫星云图特征,指出普里兹湾沿海存在气旋、锋面以及锋面云和气旋先后相继的影响。锋面及锋面、气旋先后相继影响与500hPa上的强高压脊天气形势、强风与锋面带中纹理非常不均匀区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卫星云图 气旋 普里兹湾
下载PDF
Synoptic Climate Settings and Moisture Supply for the Extreme Heavy Snowfall in Northern China during 6–8 November 2021
5
作者 Kailun GAO Ji WANG +4 位作者 Deliang CHEN Wenting HU Yingjuan ZHANG Anmin DUAN Xiaoxiao ZHANG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3年第1期75-89,共15页
A record-breaking extreme heavy snowfall(EHS)event hit northern China during 6–8 November 2021,with two maximum snowfall centers in North China(NC)and Northeast China(NEC),which inflicted severe socioeconomic impacts... A record-breaking extreme heavy snowfall(EHS)event hit northern China during 6–8 November 2021,with two maximum snowfall centers in North China(NC)and Northeast China(NEC),which inflicted severe socioeconomic impacts.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ynoptic processes and moisture supply associated with the EHS event in NC and NEC,as well as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ies before the event,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better prediction and forecasting of EHS in northern China.Synoptic analyses show that a positively tilted,inverted 500-hPa trough channeled cold-air outbreaks into NC,while dynamic updrafts along the front below the trough promoted moisture convergence over this region.In NEC,the dynamic updraft south of the frontogenesis region firstly triggered a low-level Yellow–Bohai Sea cyclone,which then converged with the 500-hPa trough to ultimately form an NEC cold vortex.Calculation of the vorticity tendency indicates that absolute vorticity advection was a better indicator than absolute vorticity divergence for the movement of the trough/ridge at the synoptic scale.Moreover,NOAA’s HYSPLIT(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mode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moisture for the EHS over NC mainly originated from the mid-to-low levels over the Asian–African region and the Eurasian mid-to-high latitudes,accounting for 32%and 31%,respectively.In contrast,the source of water vapor for the EHS over NEC was mainly the Eurasian mid-to-high latitudes and East Asia,with contributions of 38%and 28%,respectively.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hed some fresh light on the distinctive contributions of different moisture sources to local precipitation.Further analyses of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ies in October reveal that a phase shift in the Arctic Oscillation related to the weakening of the polar vortex could have served as a useful indicator for the cold-air outbreaks in this EHS ev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eme heavy snowfall synoptic systems moisture source(sink)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y Arctic Oscillation
原文传递
海南省冬季暴雨时空分布及环流异常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杨薇 冯文 +1 位作者 曾丽 陈有龙 《干旱气象》 2021年第5期759-765,784,共8页
利用1951—2016年海南岛18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CEP逐6 h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海南岛冬季暴雨的时空特征,并以2008年12月27—28日和2013年12月14—15日两次冬季持续性暴雨过程为例,分析海南岛冬季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及其环流异... 利用1951—2016年海南岛18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CEP逐6 h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海南岛冬季暴雨的时空特征,并以2008年12月27—28日和2013年12月14—15日两次冬季持续性暴雨过程为例,分析海南岛冬季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及其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近66 a来,海南岛冬季暴雨多发生在初冬(12月),且具有明显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2000年以后冬季暴雨出现频繁;(2)海南岛冬季暴雨日数和雨量均自西向东逐渐递增,其中心均位于东南部的万宁地区;(3)典型冬季暴雨过程中,海南岛位于南支槽前、冷高压底后部,低层有偏东风急流维持,南支槽较常年偏强偏南,冷空气势力偏弱,加强的槽前扰动使得海南上空西南风异常增强,且出现了较强的水汽通量散度负异常(尤其是海南岛东部为负异常大值区),为海南冬季暴雨的发生提供水汽和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暴雨 时空分布 天气系统 环流异常 海南岛
下载PDF
Synoptic-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Pervasive Hailstorm Case Study: Tehran, March 30, 2015 被引量:1
7
作者 Mahmoud Ahmadi Farzaneh Jafari +1 位作者 Tayebeh Akbari Azirani Abbasali Dadashiroudbari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7年第9期155-175,共21页
The objective here is to assess the atmospheric evalua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perilous hailstorm phenomenon in Tehran. To accomplish this study, the available data regarding 9 (WW) present weather codes that reveal ... The objective here is to assess the atmospheric evalua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perilous hailstorm phenomenon in Tehran. To accomplish this study, the available data regarding 9 (WW) present weather codes that reveal the hailstorm phenomenon with different intensities in 3 hrs observations for 6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of Tehran and vicinity for the period between 1985-2015 are applied. It is revealed that hail occurrence in Tehran is at its maximum in transition seasons of spring and fall between the hrs. 6 - 18 (UTC). It is found that the instability indexes intensify in the afternoon with a higher atmospheric flotation indicative of the possibility in occurrence of thunder hailstorm. Synoptic assessments point to the fact that the synoptic pattern created this thunder storm due to expansion of two: low-pressure cores over Arabia and North-Europe and the cold high-pressure over South Russia with a NS orientation have developed an intense pressure gradient over Tehran province. The study area being located at the left exit of sub-tropical jet stream has made a Baroclinic atmosphere condition on Tehran province. Access to great humidity resources of Mediterranean and Black seas and a drastic decrease of temperature at the upper level of the cloud verifies the hail occurrence on March 30th of 2015 in Tehr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IL Thermodynamic Indexes synoptic Blocking systems TEHRAN Province
下载PDF
南海暖季天气系统与中尺度对流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东海 曾智琳 +2 位作者 张春燕 杨帅 梁必骐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9-439,共21页
本文总结了近几十年来暖季(5~10月)南海热带天气系统及中尺度对流过程的相关研究进展。聚焦暖季南海中尺度对流过程,概述性回顾了与南海中尺度对流过程相关的热带大气环流和夏季风的基本特征,影响南海中尺度对流发生、发展的重要天气系... 本文总结了近几十年来暖季(5~10月)南海热带天气系统及中尺度对流过程的相关研究进展。聚焦暖季南海中尺度对流过程,概述性回顾了与南海中尺度对流过程相关的热带大气环流和夏季风的基本特征,影响南海中尺度对流发生、发展的重要天气系统,并着重归纳了南海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活动规律、结构特征与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及未来南海中尺度对流过程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指明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季大气环流 南海 天气系统 中尺度对流过程 机遇与挑战
下载PDF
南沙海区夏季风期间西南大风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余欲晓 邹炳和 +1 位作者 刘繁衍 刘林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25,共5页
通过对南沙永暑礁夏季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了南沙海区西南大风产生的基本规律,通过分析南沙西南大风与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气旋、辐合带、赤道高压、西南低压、孟加拉湾季风槽、越赤道气流、东风急流等天气系统的关系,得出了几点... 通过对南沙永暑礁夏季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了南沙海区西南大风产生的基本规律,通过分析南沙西南大风与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气旋、辐合带、赤道高压、西南低压、孟加拉湾季风槽、越赤道气流、东风急流等天气系统的关系,得出了几点结论:( 1 ) 10°N 以北南海有热带气旋活动或南海 ITCZ 上的扰动不断加强,作为西南入流气流的通道,南沙海区一般可出现西南大风;( 2 ) 西太平洋台风西移到 125°E 以西,纬度在 15°N~25°N 之间,继续靠近南海且有台风槽向南海伸展时,南沙海区将出现西南大风;( 3 ) 西南低槽的南压加强再结合赤道高压的加强可使南沙海区产生大风;( 4 ) 孟加拉湾低槽前的西南风向东扩展且纬度较低时,南半球低空越赤道气流逐渐加强时以及南海南部高空东风明显增强时,南海可出现西南大风;( 5 ) 只要有以上 4 种形势中的任一种形势出现,再加上观测到云图上南沙海区附近有明显成片的对流云发展时,即可预报南沙有西南大风,其平均风力一般 6 ~ 7 级,阵风 8 ~ 10 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海区 西南大风 天气系统 夏季观测资料
下载PDF
STUDY ON THE STABILITY STRUCTURE OF SYNOPTIC SCALE SYSTEMS,THE BIFURCATION OF PHASE.PATH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TIME-OSCILLATION OF HEAT SOURCE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祥德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1989年第1期83-89,共7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ability structure and the bifurcation of phase path characteristics of synoptic scale system.The analytic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tastrophe of the synoptic scale disturbance may be caused b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ability structure and the bifurcation of phase path characteristics of synoptic scale system.The analytic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tastrophe of the synoptic scale disturbance may be caused by the nonlinear effects of barotropic and baroclinic instability and advection of ambient large-scale flow.Also, foregoing nonlinear effects on the speed of development and decay of the system are presented in the processes deviating from or approaching to equilibrium state.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re is a resonance phenomenon between the time-oscillation of heat source and the atmospheric disturb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UDY ON THE STABILITY STRUCTURE OF synoptic SCALE systems THE BIFURCATION OF PHASE.PATH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TIME-OSCILLATION OF HEAT SOURCE
原文传递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11
作者 苏茜 吴美芳 +1 位作者 陈鲍发 孙华军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342-348,共7页
应用江西省地面降水观测资料、景德镇市水文局水位资料、高空与地面常规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天气系统配置等方法分析昌江流域2000年以来9次致洪大暴雨过程,主要结论有:2010年以来昌江流域洪水呈频发、高发态势,9次超警戒线3 m及以... 应用江西省地面降水观测资料、景德镇市水文局水位资料、高空与地面常规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天气系统配置等方法分析昌江流域2000年以来9次致洪大暴雨过程,主要结论有:2010年以来昌江流域洪水呈频发、高发态势,9次超警戒线3 m及以上的洪水过程有8次出现在2010-2020年。昌江流域的致洪大暴雨过程,在江西省的降水空间分布上主要表现为赣北全域型和赣东北型,在景德镇市范围内可分为南部型、中部型和北部型3种。赣北全域型与赣东北型的主要影响系统有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低空与超低空西南急流;赣北全域型的中低层切变线与西南急流配合,范围更广,而赣东北型,低层在赣东北至安徽中南部有明显低涡环流,与之相伴随的中低层切变线伸展范围相对较小。景德镇市南部型、中部型、北部型致洪大暴雨影响系统主要表现在“上干下湿”区域与中低层切变线、地面气旋活动区域重叠。中部型多有景德镇市“簸箕”口地形对暴雨的增幅作用,而北部型的急流及辐合系统比南部型更加偏北,副热带高压也更为强盛。这些为有效预测昌江流域洪水提供了科学支撑与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科学 致洪大暴雨 空间分布 天气影响系统
下载PDF
乌兰察布市2010年2月极端最高气温分析
12
作者 常永旺 王轶博 于文英 《内蒙古气象》 2010年第5期29-30,共2页
从历史资料、天气系统条件出发,对2010年2月23日发生的自有气象资料以来,乌兰察布市出现极端最高气温达14℃之高进行了仔细分析,结果发现前期持续升温及强盛的暖高压脊控制是造成乌兰察布市极端高温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天气系统 高压脊 暖平流
下载PDF
次天气尺度及中尺度暴雨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95
13
作者 高守亭 赵思雄 +2 位作者 周晓平 孙淑清 陶诗言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18-627,共10页
回顾了75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次天气尺度及中尺度暴雨系统领域的研究工作,这些领域主要包括暴雨、中尺度低空急流、低涡、梅雨锋结构及梅雨锋生、对称不稳定和涡层不稳定以及暴雨等灾害天气的天气动力学及数值模拟... 回顾了75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次天气尺度及中尺度暴雨系统领域的研究工作,这些领域主要包括暴雨、中尺度低空急流、低涡、梅雨锋结构及梅雨锋生、对称不稳定和涡层不稳定以及暴雨等灾害天气的天气动力学及数值模拟研究等;总结了在次天气尺度及中尺度暴雨系统研究的不同时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这些成就在防止和减轻中尺度暴雨灾害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天气尺度 中尺度 暴雨系统 低空急流 灾害天气 天气动力学
下载PDF
广西致洪暴雨的影响系统及暴雨落区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林开平 姚才 +1 位作者 赵江洁 董良淼 《广西气象》 2001年第1期17-20,共4页
以“94.6”、“94.7”和“98.6”这几次引发广西特大洪涝灾害的致洪暴雨过程为研究对象 ,对其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的特征进行分析 ,研究致洪暴雨与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的关系 。
关键词 致洪暴雨 暴雨落区 广西 洪涝灾害 大气环流 对流云团
下载PDF
我国东南部地形对降水量分布的气候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庞茂鑫 斯公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370-374,共5页
利用1951—1980年地面测站网的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分析出我国东南部地区的地形对降水量分布存在着气候影响。其影响表现在浙闽山区的东西两侧山坡各有一条多雨带,南岭南北两侧山坡附近各有一个多雨区。从这些多雨带和多雨区出现的季... 利用1951—1980年地面测站网的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分析出我国东南部地区的地形对降水量分布存在着气候影响。其影响表现在浙闽山区的东西两侧山坡各有一条多雨带,南岭南北两侧山坡附近各有一个多雨区。从这些多雨带和多雨区出现的季节清楚地呈现出地形的向风坡在多雨带和多雨区形成中的作用.指出这些多雨带和多雨区是由地形对降水天气系统影响产生的向风坡多雨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天气系统 雨带 降水
下载PDF
基于CloudSat卫星观测资料的辽宁省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云系垂直结构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丽 马嘉理 +5 位作者 赵妹慧 杨磊 刘旸 秦鑫 张晋广 袁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58-967,共10页
为区分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云垂直结构的差异,从而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参考,对2004-2014年辽宁省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期间,500、850 hPa以及地面的天气形势进行了统计,利用CloudSat卫星观测资料对筛选的出现频率≥2次·a-1的系统配置下... 为区分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云垂直结构的差异,从而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参考,对2004-2014年辽宁省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期间,500、850 hPa以及地面的天气形势进行了统计,利用CloudSat卫星观测资料对筛选的出现频率≥2次·a-1的系统配置下的云垂直结构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典型系统影响下的作业云系垂直结构特征。根据系统配置差异,2004-2014年间影响辽宁省的共有225次过程,可划分为17种配置类型,其中典型天气系统四种,分别为西风槽-切变线-冷锋(CF型)、西风槽-低涡-蒙古气旋(MCW型)、西风槽-低涡-南方气旋(SC型)和低涡-低涡-蒙古气旋型(MCV型)。对四种典型天气系统影响下的云垂直结构分析发现,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云层均以单层云为主。SC影响下的云层发展较为旺盛,云底较低而云顶较高,云层深厚。MCW影响下的云层云底高度较高,云层较薄。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的云夹层厚度大多(>50%)在1 km以下,而且随着云层数目增加,低于1 km的云夹层所占的比例增加。将云底高度≤2 km且云厚≥2 km视为作业云系,发现有云条件下,SC型符合条件的作业云系最多(59.7%),而MCW型影响下最少(14.5%)。作业云系以单层低冷云为主,单层低冷云的云底高度低于1 km且云顶高度可达7 km以上,作业云系的云夹层厚度对降水云催化效果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SAT卫星 云垂直结构 天气系统影响
下载PDF
2017—2019年佛山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司徒淑娉 陈辰 +6 位作者 莫海华 何焯燃 安丽娜 邓思欣 周炎 邝敏儿 陈伟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35,共8页
利用2017—2019年佛山市环境空气监测站点监测的臭氧(O_(3))数据,结合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O_(3)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开展污染天气分型研究。结果显示,2017—2019年佛山市O_(3)污染呈恶化趋势,污染主要集中在9~1... 利用2017—2019年佛山市环境空气监测站点监测的臭氧(O_(3))数据,结合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O_(3)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开展污染天气分型研究。结果显示,2017—2019年佛山市O_(3)污染呈恶化趋势,污染主要集中在9~10月,其次是5~6月;日变化显示出“单峰”型分布特征,一般在15时达到峰值;从空间上看,O_(3)污染主要集中在南部。O_(3)与日总辐射量、日最高气温、日均气温均呈正相关关系,与日均相对湿度、日总降雨量、降雨时长和风速均呈负相关关系;当日总辐射量高于10.1 MJ/m^(2)、日最高气温高于24.3℃,偏西风和风速不高于5 m/s时,有利于当地出现O_(3)污染;降雨发生和持续时间影响降雨对O_(3)污染缓解的效果,短时降雨和夜间降雨不能缓解O_(3)污染。诱发O_(3)污染的大气环流类型能分成8种,副高控制型、台风外围型、均压场型和弱高压脊型诱发的O_(3)污染次数最多、污染浓度最高;不同季节诱发O_(3)污染的大气环流类型不同,夏季和冬季的污染大气环流类型相对单一,春季和秋季的污染大气环流类型相对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污染特征 气象 天气分型
下载PDF
一次华南海岸带暖区暴雨过程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于鑫 郑腾飞 +3 位作者 黄健 万齐林 刘显通 陆杰英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4-144,共11页
2007年5月20日粤西茂名与阳江海岸带地区发生一场小时降水量达到115 mm的短时大暴雨。采用NCEP/NCAR FNL 1°×1°再分析资料,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高空探空、自动站资料和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分析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 2007年5月20日粤西茂名与阳江海岸带地区发生一场小时降水量达到115 mm的短时大暴雨。采用NCEP/NCAR FNL 1°×1°再分析资料,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高空探空、自动站资料和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分析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系统与中尺度系统特征,探讨不同尺度系统对这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是由准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导致的,对流系统的移动速度缓慢是导致出现暴雨的主要原因;(2)在暴雨发生前,整层大气水汽充沛,处于近饱和稳定状态;暴雨发生期间局地大气处于条件不稳定状态;中层弱冷槽过境及"上干下湿"的温湿结构增加了环境大气的不稳定性;(3)北部湾低压(槽)发展导致的强盛低层西南气流为暴雨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高空槽后干冷空气南下形成的深厚干层,有助于对流凝结潜热的释放;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环流为低层暖湿空气提供了垂直上升动力;(4)中尺度对流系统在地势相对平缓的沿海地区发展和加强,地形的动力抬升和辐合作用不大。对流活动诱发的低层密度流在对流带前缘不断激发出新的对流单体,对对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起关键作用;(5)对流单体的风暴传播效应使对流系统具有逆风传播的特征,移速缓慢;层云降水的蒸发冷却有可能改变其低层的温度梯度,使环境大气的不稳定性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海岸带 暖区暴雨 天气尺度系统 中尺度过程
下载PDF
与天气系统发生和发展有关的非均匀饱和湿位涡理论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兴荣 魏鸣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9-466,共8页
在动力气象理论方面,无论大尺度、中尺度还是小尺度大气运动,对于同一尺度之内大气运动演变机制,有着相当完美的讨论。然而,对于不同尺度天气系统之间转换演变机制讨论,即使因为它与天气系统的出现和发展密切相关而显得非常重要,却很少... 在动力气象理论方面,无论大尺度、中尺度还是小尺度大气运动,对于同一尺度之内大气运动演变机制,有着相当完美的讨论。然而,对于不同尺度天气系统之间转换演变机制讨论,即使因为它与天气系统的出现和发展密切相关而显得非常重要,却很少涉及。为了讨论这个重要的转换演变机制,在导出无粘滞非均匀饱和湿位涡(NUSMPV)方程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对这方程进行数理分析证明:在非均匀饱和湿绝热大气运动中,干区和饱和区之间的不饱和区的NUSMPV是不守恒的,并进一步证明:只在次饱和区(0.78<q/qs<1),NUSMPV不守恒才是明显的,而在其它不饱和区,NUSMPV是接近守恒的。接着,根据守恒的相对性原理,通过NUSMPV无因次形式的讨论,把大气运动分成三类,即NUSMPV守恒,准守恒和不守恒运动。然后用数理分析方法讨论了各类运动的出现条件,时空之间关系,物理机制和一些特征。最后分析了不同尺度之间天气系统的转换机制,指出:当与狭义NUSMPV(P0)有关的涡管项(A)和非绝热加热项(B)之间的动力不平衡(A+B)/P0减少,以至NUSMPV守恒条件满足时,大气运动将主要通过非常快的频散适应过程继续失去不平衡能量,从较小尺度向较大尺度转换;而当(A+B)/P0增加,以至NUSMPV不守恒条件满足时,大气运动将主要通过非常快的外源激发过程,而从较大尺度向较小尺度转换。无论上述两种转换过程是那一种,一旦产生都将持续进行,直至大气运动重新回到NUSMPV准守恒运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饱和湿位涡 不同尺度之间天气系统 转换机制
下载PDF
江淮流域无层状云线状对流系统发生的环境条件和地面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璐璐 孙建华 +1 位作者 沈新勇 黄伟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1-558,共8页
对2007—2010年6—9月发生在江淮流域的19个无层状云(NS型)线状对流系统个例进行环流背景和地面形势分析。根据个例发生环境的整层可降水量分为干环境(<50 mm)和湿环境(≥50 mm)。干环境下(5例)的天气形势可以分为槽后型和高压后部... 对2007—2010年6—9月发生在江淮流域的19个无层状云(NS型)线状对流系统个例进行环流背景和地面形势分析。根据个例发生环境的整层可降水量分为干环境(<50 mm)和湿环境(≥50 mm)。干环境下(5例)的天气形势可以分为槽后型和高压后部型两种,湿环境下(14例)的天气形势可分为槽前型、高压后部型和槽后型三种。干环境下以槽后型为主,对流系统多发生在干暖区,湿度较小,发展剧烈,易发生大风、冰雹天气;湿环境下槽前型的发生概率最高,地面系统较复杂,有静止锋、倒槽、冷锋和暖锋,最不稳定层相对较高,水汽充足,有利于强降水发生。研究表明,干、湿环境下NS型线状对流系统的触发和维持机制可能存在明显差异,需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线状对流系统 环流形势 地面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