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点牵引时道岔扳动力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平 《铁道标准设计》 2002年第2期23-25,共3页
考虑扳动力、摩擦力、密贴力、反弹力及锁闭力等 ,建立多点牵引时弹性可弯尖轨、单肢及双肢弹性可弯心轨扳动力计算理论 ,分析滑床台摩擦因数、牵引点的布置、转换方式等因素对扳动力及不足位移的影响。
关键词 道岔 尖轨 动力计算 摩擦因数 布置 位移 弹性 摩擦力
下载PDF
高速道岔心轨扳动力和不足位移控制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蔡小培 李成辉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8-51,共4页
为了控制高速道岔心轨扳动力和不足位移,根据双肢弹性可弯心轨的特殊结构外形、受力特性和扳动机理,建立心轨转换仿真模型,以42号道岔为例分析不同牵引点布置方式下心轨扳动力和不足位移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牵引点扳动力随摩擦系... 为了控制高速道岔心轨扳动力和不足位移,根据双肢弹性可弯心轨的特殊结构外形、受力特性和扳动机理,建立心轨转换仿真模型,以42号道岔为例分析不同牵引点布置方式下心轨扳动力和不足位移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牵引点扳动力随摩擦系数的增大基本成递增关系,扳动力的很大一部分用于克服滑床板的摩擦力;采用减摩措施、增设牵引点可以减小扳动力和不足位移;在最后一牵引点至跟端间设置反变形,可使不足位移控制在客运专线要求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道岔 双肢心轨 仿真模型 扳动力 不足位移
下载PDF
跟端轨底刨切对尖轨转换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曾瑞东 王树国 +1 位作者 王璞 杨亮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0-142,146,共4页
根据客专线18号道岔尖轨的结构特征、受力特点及转换机理,采用MIDAS/Civil和ANSYS软件建立尖轨有限元仿真模型,然后根据尖轨转换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后的模型分析在转换过程中尖轨所需克服的主要阻力,并分析尖轨跟端轨底刨... 根据客专线18号道岔尖轨的结构特征、受力特点及转换机理,采用MIDAS/Civil和ANSYS软件建立尖轨有限元仿真模型,然后根据尖轨转换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后的模型分析在转换过程中尖轨所需克服的主要阻力,并分析尖轨跟端轨底刨切宽度和刨切长度的变化对尖轨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尖轨第1牵引点最大扳动力主要用于克服摩擦力与密贴反力;第2、第3牵引点最大扳动力主要用于克服摩擦力与抗弯反力;增加尖轨跟端工作边轨底刨切宽度可降低尖轨转换时的扳动力,但不足位移会增大;改变刨切长度对尖轨扳动力与不足位移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尖轨转换 模型试验 轨底刨切 扳动力 不足位移
下载PDF
有轨电车6号道岔尖轨转换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漫 刘成 王平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5-137,142,共4页
为研究有轨电车6号道岔尖轨转换规律,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有轨电车槽型轨尖轨转换模型,分析滑床板摩擦系数、钢轨密贴段刚度、扣板横向刚度和抗扭刚度、扣板位置对尖轨转换过程中尖轨牵引点转换力和最大不足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为研究有轨电车6号道岔尖轨转换规律,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有轨电车槽型轨尖轨转换模型,分析滑床板摩擦系数、钢轨密贴段刚度、扣板横向刚度和抗扭刚度、扣板位置对尖轨转换过程中尖轨牵引点转换力和最大不足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滑床板摩擦系数的增加尖轨牵引点转换力和最大不足位移均增加,大致呈线性增长趋势;尖轨从反位扳到定位时牵引点转换力与密贴段刚度取值无关,尖轨从定位扳到反位时密贴段刚度较小的情况下尖轨牵引点转换力不发生改变,密贴段刚度达到1 000 k N/m并继续增加时尖轨牵引点转换力急剧增加;随扣板横向刚度和抗扭刚度的增大尖轨牵引点转换力增加,不足位移变化较小;扣板距尖轨跟端越远尖轨牵引点所需转换力越大,尖轨最大不足位移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轨电车 道岔 有限元分析 尖轨转换 转换力 不足位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道岔尖轨不足位移控制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璞 曾瑞东 王树国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7-98,共12页
为模拟运营条件下高速铁路道岔转辙器的转换过程,根据高速铁路道岔转辙器的转换特点,在道岔生产车间内建立了客专线18号道岔转辙器转换原型试验平台,采用轴销式称重传感器测量转辙器扳动力,以直、曲尖轨支距实际值与理论值之差为尖轨不... 为模拟运营条件下高速铁路道岔转辙器的转换过程,根据高速铁路道岔转辙器的转换特点,在道岔生产车间内建立了客专线18号道岔转辙器转换原型试验平台,采用轴销式称重传感器测量转辙器扳动力,以直、曲尖轨支距实际值与理论值之差为尖轨不足位移;通过转辙器转换试验探索了尖轨预弯、尖轨可动段长度、尖轨固定端扣件支距、滑床板摩擦因数、辊轮高度等因素对尖轨不足位移的影响机制和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现有设计尖轨预弯可使尖轨不足位移下降30%以上;缩短尖轨可动段长度可减小尖轨不足位移,但同时会减小转辙器最小轮缘槽宽,并增大第3牵引点扳动力,尖轨最小轮缘槽宽和最后一个牵引点扳动力是缩短尖轨可动段长度的控制因素;小范围调整固定端所有扣件支距后,尖轨不足位移变化较小,仅减小固定端第1组扣件支距时,尖轨靠近固定端1.2m范围内不足位移略有降低,其余部分不足位移变化较小;在滑床板上安装辊轮或涂覆润滑剂等减小尖轨与滑床板摩擦因数的措施可有效降低尖轨扳动力和不足位移,实施减摩措施后,扳动力减幅约为30%,不足位移减幅超过20%;改变辊轮高度对尖轨不足位移的影响并不明显,但辊轮高度不宜过低,以防转换过程中辊轮失效导致扳动力和不足位移激增。研究结果可为高速铁路道岔转辙器结构优化和新一代400km·h^(-1)高速铁路道岔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道岔 尖轨 不足位移 扳动力
原文传递
考虑外锁闭装置影响的高速道岔尖轨转换力仿真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嵘 方嘉晟 +2 位作者 王平 于浩 徐井芒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2-128,共7页
以18#高速道岔为对象建立可模拟道岔完整转换过程的弹性可弯尖轨转换仿真分析模型,同时根据外锁闭装置结构建立其有限元模型,揭示了外锁闭装置运动对锁闭杆处转换力的影响机理,结合转换分析模型得到尖轨转换力时程曲线,并计算分析不同... 以18#高速道岔为对象建立可模拟道岔完整转换过程的弹性可弯尖轨转换仿真分析模型,同时根据外锁闭装置结构建立其有限元模型,揭示了外锁闭装置运动对锁闭杆处转换力的影响机理,结合转换分析模型得到尖轨转换力时程曲线,并计算分析不同因素对尖轨转换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外锁闭装置优化了锁闭杆的受力状态,锁闭杆处转换力远小于尖轨轨腰作用力;夹异物会引起转换力增大,不利于尖轨锁闭到位,当夹异物尺寸为3 mm时尖轨转换力出现明显增幅;尖轨转换力与各牵引点错峰启动时间差整体呈正比关系,且二动转换力受动作时差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道岔 外锁闭装置 转换力 夹异物 错峰启动时间差
下载PDF
差动装置对高速道岔尖轨不足位移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平 马晓川 +1 位作者 王健 徐井芒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3-48,共6页
研究目的:为研究差动装置对高速道岔尖轨转换力及不足位移的影响,本文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能够分析差动装置对高速道岔尖轨转换影响的计算模型,分析差动装置对尖轨不足位移的调整作用,以及使用差动装置调整尖轨不足位移后,尖轨转换的扳... 研究目的:为研究差动装置对高速道岔尖轨转换力及不足位移的影响,本文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能够分析差动装置对高速道岔尖轨转换影响的计算模型,分析差动装置对尖轨不足位移的调整作用,以及使用差动装置调整尖轨不足位移后,尖轨转换的扳动力及不足位移的变化规律。研究结论:(1)差动装置对尖轨不足位移的调整效果明显,尖轨的最大不足位移值由1.64 mm降低为0.49 mm;(2)仿真计算尖轨不足位移调整后的6次扳动过程,尖轨最大不足位移没有发生明显的反弹现象;(3)尖轨不足位移调整后,由于尖轨线形的改变,扳动力发生较大幅度的降低;(4)相比传统的尖轨不足位移调整方法,差动装置对高速道岔尖轨不足位移的调整效果较好;(5)该研究结论能够指导高速道岔的尖轨不足位移调整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道岔 不足位移 差动装置 扳动力
下载PDF
小号码道岔尖轨转换的仿真计算及验证
8
作者 刘高岩 闫尧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28,共4页
小号码道岔自由段长度短,牵引点数量少,因此其扳动力较大。为研究尖轨动程对小号码道岔扳动力的影响,解决小号码道岔扳动力过大的问题,本文建立某小号码单开道岔曲线尖轨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根据尖轨实际转换过程设定其约束条件和仿... 小号码道岔自由段长度短,牵引点数量少,因此其扳动力较大。为研究尖轨动程对小号码道岔扳动力的影响,解决小号码道岔扳动力过大的问题,本文建立某小号码单开道岔曲线尖轨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根据尖轨实际转换过程设定其约束条件和仿真工况,对尖轨转换过程中的等效应力和扳动力进行计算,并通过现场试验来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尖轨动程越大,其等效应力和最大扳动力也越大,最大扳动力与尖轨动程成线性关系;动程的大小直接影响尖轨的整体受力状态和扳动力,在合理范围内适当减少动程可改善尖轨的使用状态;本文建立的尖轨转换模型与现场测量结果接近,合理可靠,可为道岔相关结构的设计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号码道岔 动程 有限元分析 尖轨 扳动力
下载PDF
9号单开道岔尖轨扳动力及不足位移计算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陈仲华 《铁道建筑技术》 2014年第2期113-116,共4页
为保证9号道岔牵引点位置、牵引点动程、转辙机选取等的合理性,建立了尖轨扳动力的计算模型,对尖轨扳动力及不足位移进行计算分析。结构表明:9号道岔尖轨不足位移较小,为非控制因素;尖轨扳动力较大,为控制因素,主要受尖轨跟端扣件刚度... 为保证9号道岔牵引点位置、牵引点动程、转辙机选取等的合理性,建立了尖轨扳动力的计算模型,对尖轨扳动力及不足位移进行计算分析。结构表明:9号道岔尖轨不足位移较小,为非控制因素;尖轨扳动力较大,为控制因素,主要受尖轨跟端扣件刚度、尖轨跟端扣件组数、滑床台摩擦系数和牵引点动程的影响;当将尖轨跟端设置3组扣件,第一、二牵引点的动程分别设置为160 mm和70 mm时,尖轨扳动力、不足位移和最小轮缘槽宽都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岔 尖轨扳动力 不足位移 最小轮缘槽宽
下载PDF
新型高压生产滑套试验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社霞 高彦才 +4 位作者 张俊斌 陈彬 程文佳 王圣虹 周波 《石油矿场机械》 2018年第5期69-73,共5页
针对目前海上油田用常规生产滑套在井底服役时开关力过大及密封失效的难题,结合现场钢丝作业工艺,研制了一种新型高压滑套。采用结构力学分析及全尺寸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新型高压滑套的开关力和密封性能。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新型高压滑套... 针对目前海上油田用常规生产滑套在井底服役时开关力过大及密封失效的难题,结合现场钢丝作业工艺,研制了一种新型高压滑套。采用结构力学分析及全尺寸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新型高压滑套的开关力和密封性能。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新型高压滑套的开关力及密封性能与试验室的试验结果吻合,技术指标满足海上油田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滑套 开关力 有限元分析 密封性能
下载PDF
跷板开关机械特性的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斌 何育斌 +5 位作者 任万滨 田赡民 申会员 彭美南 马腾 黄超文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年第6期39-43,共5页
跷板开关是一种常用的手动控制墙壁开关。为了研究跷板开关的机械特性,应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建立跷板开关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研究开关闭合的具体过程,得到开关操作力曲线,最终厘清了开关闭合回跳的原因。通过实验获得的... 跷板开关是一种常用的手动控制墙壁开关。为了研究跷板开关的机械特性,应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建立跷板开关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研究开关闭合的具体过程,得到开关操作力曲线,最终厘清了开关闭合回跳的原因。通过实验获得的开关操作力曲线和回跳波形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跷板开关 机械特性 有限元仿真 操作力 闭合回跳
下载PDF
高速道岔长心轨折断对辙叉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易强 杨东升 +1 位作者 杨亮 王树国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6-39,48,共5页
为探究高速道岔长心轨在不同位置发生折断对辙叉服役状态的影响,开展实尺试验。从长心轨跟端至尖端依次设置6个断缝,测试断轨后辙叉状态及辙叉多次转换后的几何形位与扳动力,对比分析长心轨不同位置折断对辙叉几何及其转换性能的影响。... 为探究高速道岔长心轨在不同位置发生折断对辙叉服役状态的影响,开展实尺试验。从长心轨跟端至尖端依次设置6个断缝,测试断轨后辙叉状态及辙叉多次转换后的几何形位与扳动力,对比分析长心轨不同位置折断对辙叉几何及其转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道岔长心轨折断后,辙叉几何形位与断缝位置以及初始状态有关,长心轨初始状态为直股开通时折断导致的错牙及断缝宽度比侧股开通时更大;长心轨折断后再次进行道岔转换将导致断缝进一步劣化,钢轨错牙以及断缝宽度均有所增加;折断发生在长心轨尖端至短心轨范围内时,可根据转辙机扳动力及表示信号判断轨件状态,而发生在长短心轨配合段至跟端范围内时无法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道岔 长心轨折断 试验研究 几何形位 扳动力
下载PDF
裸眼充填完井用反循环单流阀研制与应用
13
作者 梁月松 李良庆 +3 位作者 季正欣 高彦才 陈学江 张清龙 《石油矿场机械》 CAS 2023年第6期67-74,共8页
海上水平井裸眼充填防砂作业中,通常利用反循环单流阀的开关实现流道转换,完成封隔器验封和循环充填等作业。针对渤海油田开发过程中小井眼充填防砂要求,研制了一种新型反循环单流阀,结合工具结构原理和管柱施工工艺,给出了工具设计准... 海上水平井裸眼充填防砂作业中,通常利用反循环单流阀的开关实现流道转换,完成封隔器验封和循环充填等作业。针对渤海油田开发过程中小井眼充填防砂要求,研制了一种新型反循环单流阀,结合工具结构原理和管柱施工工艺,给出了工具设计准则。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槽长、槽宽和槽个数对工具负荷卡爪和弹性卡爪开关力的影响,并优选出工具结构参数方案。通过室内整机试验对优选方案进行开关力和开关性能测试,室内测试表明,在推拉速度0.1~0.2 m/s、开关次数15次的情况下,实现负荷卡爪过密封筒的力为30~35 kN;弹性卡爪的开关力为18~21 kN;负荷卡爪过密封筒的摩擦力为3~5 kN,工具开关测试成功率达到100%。现场应用结果显示:新型反循环单流阀成功完成3次开关动作,开关负荷显示明显,开关力及开关性能与室内试验结果吻合,技术指标满足海上油田的需求,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井眼防砂 反循环单流阀 开关力 有限元分析 室内试验 现场应用
下载PDF
基于主副销结构的道岔转换设备健康状态分析系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凯 董勇 齐小民 《铁道通信信号》 2023年第4期42-46,共5页
作为保证铁路运行安全的重要设备,道岔转换设备的健康状态监测及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力传感器销轴可实时监测道岔转换阻力这一直观反映道岔转换设备工作状态的重要参数,通过建立评估分析模型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有效地掌... 作为保证铁路运行安全的重要设备,道岔转换设备的健康状态监测及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力传感器销轴可实时监测道岔转换阻力这一直观反映道岔转换设备工作状态的重要参数,通过建立评估分析模型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有效地掌握道岔转换设备的状态,并给出相关维护建议。同时,设计了一种主副销冗余安全结构,在监测道岔转换阻力的同时,保证了道岔转换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岔转换设备 健康状态监测 转换阻力 力传感器销轴 主副销 大数据分析
下载PDF
高速道岔尖轨转换锁闭力计算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浩 王平 +2 位作者 徐井芒 钱瑶 孙晓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29,共6页
为优化高速道岔尖轨转换扳动力的计算,应用有限元方法分别建立道岔尖轨轨腰力计算模型与外锁闭装置受力计算模型,提出一种计算高速道岔尖轨转换锁闭力的方法。以高速铁路18号单开道岔及新外锁闭装置为例,探究锁闭装置对尖轨转换计算的影... 为优化高速道岔尖轨转换扳动力的计算,应用有限元方法分别建立道岔尖轨轨腰力计算模型与外锁闭装置受力计算模型,提出一种计算高速道岔尖轨转换锁闭力的方法。以高速铁路18号单开道岔及新外锁闭装置为例,探究锁闭装置对尖轨转换计算的影响,揭示尖轨转换锁闭力随夹异物大小、夹异物位置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新外锁闭装置对尖轨转换计算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尖轨转换锁闭力在密贴尖轨锁闭过程中其最大锁闭力与既有的尖轨轨腰力相比可降低约21%;当牵引点处存在夹异物时,该牵引点处的锁闭力随夹异物尺寸的增加而明显增大,但对其他牵引点处的锁闭力影响较小;夹异物尺寸越大,外锁闭装置从开始锁闭至达到最大锁闭力所需的锁闭杆位移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道岔 新外锁闭装置 尖轨转换锁闭力 夹异物 尖轨转换轨腰力
下载PDF
八大综合经济区经济增长动力分解与差异测度
16
作者 庞磊 杨永华 阳晓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9-93,共5页
文章采用1979—2020年的相关数据,测度了八大综合经济区的经济增长动力差异。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由低技能劳动和常规资本的双轮推动向高技能劳动和研发资本的双轮驱动转变;东部沿海和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处于高技能劳动和研发资... 文章采用1979—2020年的相关数据,测度了八大综合经济区的经济增长动力差异。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由低技能劳动和常规资本的双轮推动向高技能劳动和研发资本的双轮驱动转变;东部沿海和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处于高技能劳动和研发资本驱动状态,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处于低技能劳动和常规资本推动状态,其余五大综合经济区处于高技能劳动和常规资本推动状态;我国经济增长动力不同时段存在显著差异,经历了低技能劳动和常规资本、高技能劳动和常规资本、高技能劳动和研发资本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综合经济区 技能劳动 研发资本 动力切换 理论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