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医师执业环境的思考 被引量:34
1
作者 冯同强 赵玲 邹莉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5-288,共4页
医生应当是社会上较高收入的阶层。要成为优秀的医生,成才前期的高投入、长周期,构成了医生执业的高成本;高科技、高责任、高奉献,构成了医生职业的高风险;高智商、高学历、高技术的投入与低经济收入的产出易使医生的心理受到扭曲。医... 医生应当是社会上较高收入的阶层。要成为优秀的医生,成才前期的高投入、长周期,构成了医生执业的高成本;高科技、高责任、高奉献,构成了医生职业的高风险;高智商、高学历、高技术的投入与低经济收入的产出易使医生的心理受到扭曲。医疗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使医生成了事实上的弱者,其执业权益和执业环境受到了轻视。为了卫生事业的发展,要尊重医生的劳动,要为医生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师执业环境 举证责任倒置 医疗侵权诉讼 经济收入 卫生事业 生存环境 医生 高投入 高科技 高风险 高学历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行动哲学”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栋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18,34,共8页
教师的“行动哲学”是教师在时代变迁中安身立命的关键。作为一种“技术替代”与“工具理性”的人工智能,蕴含着教师存在的“生存危机”;作为一种“时代精神”与“时代诉求”的人工智能,蕴含着教师特质的“发展时机”;作为一种“解蔽揭... 教师的“行动哲学”是教师在时代变迁中安身立命的关键。作为一种“技术替代”与“工具理性”的人工智能,蕴含着教师存在的“生存危机”;作为一种“时代精神”与“时代诉求”的人工智能,蕴含着教师特质的“发展时机”;作为一种“解蔽揭示”与“去蔽还原”的人工智能,蕴含着教师成长的“行动契机”。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生存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境况:以“谋生”为取向的“劳动”、以“谋技”为取向的“工作”、以“谋道”为取向的“行动”。廓清特质边界与突破关系壁垒、寻求确定性与直面不确定性、认识局部性与融通整体性是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行动哲学”蕴含的三种“必要的张力”。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行动哲学”的重建需要教师敞开行动视域,创造生存境遇的多维时空;架构行动网络,为异质型“行动者”赋权增能;建构个人哲学,成为自己的“方法论学家”。最终,教师通过自身的“行动哲学”去“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彰显自身的行动特质与内在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师行动 生存境况 行动哲学 方法论
下载PDF
浅析近代华北移民大规模迁居东北的社会背景
3
作者 周春英 《菏泽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36-40,共5页
近代出现的华北移民大规模迁居东北的现象,是在近代华北异常艰难的生存环境与东北近代航运、铁路和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华北与东北之间在社会经济、政治及自然环境等方面出现强烈不平衡而导致的“推出”力与“吸引”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移民 生存环境 推出力 吸引力
下载PDF
金融危机与企业生存困境:一个有效的防范机制——以青岛市外贸企业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士军 高岳民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25-30,共6页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仍在蔓延和深化,世界经济下行趋势更加明显。青岛市作为外贸经济依存度较高的城市,外贸企业和关联企业集聚度高,从业人员多,因此,必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稳定外贸出口增长,防范外来风险,提升青岛...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仍在蔓延和深化,世界经济下行趋势更加明显。青岛市作为外贸经济依存度较高的城市,外贸企业和关联企业集聚度高,从业人员多,因此,必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稳定外贸出口增长,防范外来风险,提升青岛外贸企业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成为青岛市抵御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当务之急。同样,青岛市外贸企业的一些成功做法将对其他地区的企业防范和应对危机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外贸企业 青岛 生存现状、风险防范
下载PDF
试论新世纪晚报的突围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董天策 危曙荣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4-37,共4页
21世纪的报业市场竞争风起云涌。晚报在都市报纸、网络、电视的挤压下,大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晚报将无所作为。从自身特点出发,晚报可以在发挥时间差优势、做足主流新闻、做好信息管家、加强公关策划等方面加大力度,从... 21世纪的报业市场竞争风起云涌。晚报在都市报纸、网络、电视的挤压下,大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晚报将无所作为。从自身特点出发,晚报可以在发挥时间差优势、做足主流新闻、做好信息管家、加强公关策划等方面加大力度,从而谋求突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报 生存环境 突围策略
下载PDF
一份杂志与一方文学:“十七年”《安徽文学》风雨路
6
作者 陈宗俊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6-21,共6页
"十七年"间的《安徽文学》杂志,其办刊共经历了三个时期:《安徽文艺》时期、《江淮文学》时期和《安徽文学》时期。其间刊物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聚焦国内外时政要点与服务地方文艺相结合,在一些争鸣性作品和理论文章上... "十七年"间的《安徽文学》杂志,其办刊共经历了三个时期:《安徽文艺》时期、《江淮文学》时期和《安徽文学》时期。其间刊物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聚焦国内外时政要点与服务地方文艺相结合,在一些争鸣性作品和理论文章上做有限突围,以及存在办刊的非文学性、雷同性、被动性和随意性等不足。"十七年"《安徽文学》所走过的风雨路,反映着地方文学刊物在特定年代下的某种生存图景,是当时"一体化"文学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安徽文学》 “一体化” 生存图景
下载PDF
试论新世纪晚报的突围策略
7
作者 董天策 危曙荣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34-37,共4页
21世纪的报业市场竞争风起云涌,晚报在都市报纸、网络、电视的挤压下,大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晚报将无所作为。从自身特点出发,晚报可以在发挥时间差优势、做足主流新闻、做好信息管家、加强公关策划等方面加大力度,从... 21世纪的报业市场竞争风起云涌,晚报在都市报纸、网络、电视的挤压下,大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晚报将无所作为。从自身特点出发,晚报可以在发挥时间差优势、做足主流新闻、做好信息管家、加强公关策划等方面加大力度,从而谋求突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报 生存环境 突围策略
下载PDF
存在与流变——从理想人物看老舍的精英意识
8
作者 杨英伟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17-121,共5页
被誉为"平民作家"的老舍其实具有独特的精英意识。因其不同的生存语境,这种精英意识在不同阶段的小说中呈现出动态的流变。寄予在"二李"身上实干的精英意识,与老舍独处英伦,渴慕西方文化的境遇有关。小蝎和大鹰精... 被誉为"平民作家"的老舍其实具有独特的精英意识。因其不同的生存语境,这种精英意识在不同阶段的小说中呈现出动态的流变。寄予在"二李"身上实干的精英意识,与老舍独处英伦,渴慕西方文化的境遇有关。小蝎和大鹰精英意识的缺失则隐含了老舍对现实境遇的失望和愤怒;瑞宣和钱默吟经过精神裂变,成长为民族精英,则说明经过民族战争的洗礼,老舍的文化更新意识得到了释放和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意识 生存境遇 文化更新
下载PDF
探幽中国现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境遇——解读从《海滨故人》到《无处告别》
9
作者 杨荣荣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46-248,共3页
中国的现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境遇从现代文学发生以来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女性作家们,以她们细腻柔婉的笔力倾注了对知识女性命运浮沉的描述。通过对"五四"时期代表作《海滨故人》到当代作品《无处告别》的分析与比... 中国的现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境遇从现代文学发生以来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女性作家们,以她们细腻柔婉的笔力倾注了对知识女性命运浮沉的描述。通过对"五四"时期代表作《海滨故人》到当代作品《无处告别》的分析与比较,从中可以看到知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知识女性 生存境遇 男权文化 孤独
下载PDF
多重互文性建构的影像世界:《嘉年华》的释读 被引量:2
10
作者 屈雅红 邓清予 陈丽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73-78,共6页
凭借电影《嘉年华》,导演文晏斩获第54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影片中,编导设置了多重互文性(intertextuality),通过经验世界与影像世界的互映、人物之间的互文性,完成了对影片主题的探究。本文借由分析影片《嘉年华》文本内... 凭借电影《嘉年华》,导演文晏斩获第54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影片中,编导设置了多重互文性(intertextuality),通过经验世界与影像世界的互映、人物之间的互文性,完成了对影片主题的探究。本文借由分析影片《嘉年华》文本内和文本外的互文性,揭示编导对女童遭遇性侵事件的思考及对底层女性生存境遇的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年华》 互文性 女性 生存境遇
下载PDF
论《生死场》中的动物性书写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词 黄华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1年第3期65-70,共6页
萧红在小说《生死场》中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东北乡村人民悲惨的生存图景,其中不仅刻画了众多形象鲜明的人物,也高频率地描写了乡村的动物。动物的生活与人的生活互为背景、互相穿插,暗示着二者之间高度的相似性;同时作者又从自身的... 萧红在小说《生死场》中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东北乡村人民悲惨的生存图景,其中不仅刻画了众多形象鲜明的人物,也高频率地描写了乡村的动物。动物的生活与人的生活互为背景、互相穿插,暗示着二者之间高度的相似性;同时作者又从自身的女性视角出发,通过人与动物的出生、交配、生育、死亡的对比,隐喻了乡村人民尤其是妇女们在层层压迫下与禽兽无异的生存与精神状态。冷静的书写背后寄寓着作者对底层民众的深切悲悯和对人性变异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场》 生存图景 动物性 隐喻
下载PDF
论《故事新编》空间视阈下的个体境遇与人物性格 被引量:1
12
作者 熊岩 王建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1-126,共6页
《故事新编》是鲁迅晚年贡献给中国乃至世界的又一伟大文学作品。《故事新编》所营造的极度错裂与充满冲突的空间形态,是作为启蒙者的鲁迅对其个体生命在社会存在状况体认的结果。这种强烈的主体意识使得《故事新编》在审美精神上具有... 《故事新编》是鲁迅晚年贡献给中国乃至世界的又一伟大文学作品。《故事新编》所营造的极度错裂与充满冲突的空间形态,是作为启蒙者的鲁迅对其个体生命在社会存在状况体认的结果。这种强烈的主体意识使得《故事新编》在审美精神上具有荒诞与冷硬、沉郁的特点,而它的人物塑造也显示与一般历史小说完全不同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故事新编》 空间视阈 存在境遇 人物性格
下载PDF
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未来
13
作者 王幸斌 王小琴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3年第4期27-28,共2页
论述了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生过程及发展趋势 ;分析了现代生物技术将给人类未来带来的可能影响。
关键词 现代生物技术 发展趋势 生存环境 人类社会
下载PDF
观念叙事与形式逻辑——试论当下中国先锋戏剧的艺术追求
14
作者 杨洪海 《柳州师专学报》 2007年第2期43-46,共4页
当下中国先锋戏剧具有鲜明的观念叙事特征和独特的形式逻辑意味。前者表现为对人类原有稳定的世界观念进行大胆质疑乃至否定的同时,呈现出直面物质化时代人类的精神困境与对于精神家园的呼唤与坚守的精神品格;后者则表现为对于传统戏剧... 当下中国先锋戏剧具有鲜明的观念叙事特征和独特的形式逻辑意味。前者表现为对人类原有稳定的世界观念进行大胆质疑乃至否定的同时,呈现出直面物质化时代人类的精神困境与对于精神家园的呼唤与坚守的精神品格;后者则表现为对于传统戏剧形式线性逻辑的颠覆以及对于戏剧的"互文性"、象征性以及无序性的艺术探索。必须指出,某些先锋剧作由于一味地追求偏激的形式,对正义、真理、崇高、理想与责任的无情摒弃,必然使其在对传统的一味地解构与颠覆中走向某种程度的虚无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境遇 艺术选择 观念叙事 形式逻辑 虚无主义
下载PDF
女性生存境遇的多重审视——兼论铁凝小说中母亲形象的互文性书写
15
作者 王金霞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67-70,74,共5页
当代著名女作家铁凝的文学创作向来以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而著称,其文本中塑造了一系列丰满而生动的母亲形象,有用自然母性的无意识喷发对抗不公平命运的大芝娘、在历史风云变幻中灵肉分离的司猗纹、走过成长历程中的焦虑完成自我... 当代著名女作家铁凝的文学创作向来以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而著称,其文本中塑造了一系列丰满而生动的母亲形象,有用自然母性的无意识喷发对抗不公平命运的大芝娘、在历史风云变幻中灵肉分离的司猗纹、走过成长历程中的焦虑完成自我救赎的尹小跳、以博爱和亲情守望岁月的同艾等,她们无意中组成了一组相互指涉、相互印证的人物谱系。铁凝通过对她们的成功塑造,一方面披露着属于母亲的隐秘的心理和生理诉求;另一方面,展示着来自历史纵深处的脉动,在诗性和人性的光芒中为当下女性的生存发展和男女双性和谐的构建营造了一叶诺亚方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形象 互文书写 生存境遇 审视
下载PDF
《人间词话》经典化历程反思——兼论文学经典的生成机制及生存境遇
16
作者 王海涛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48-51,共4页
文学经典化研究应涉及文学经典的生成机制和当代生存境遇。《人间词话》作为现代文论的转型之作是探讨文学经典化的典型个案。时代风尚、批评阐释、政治意识形态、教育传播等是影响《人间词话》经典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在后文学经典时代... 文学经典化研究应涉及文学经典的生成机制和当代生存境遇。《人间词话》作为现代文论的转型之作是探讨文学经典化的典型个案。时代风尚、批评阐释、政治意识形态、教育传播等是影响《人间词话》经典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在后文学经典时代,传统文学经典的生存境遇不容乐观,但挑战与机遇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词话 经典化 生成机制 生存境遇
下载PDF
隆安县壮族冥婚探究
17
作者 廖勇鹰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118,共8页
本文以广西隆安县百朝社区为研究个案,以地方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资料为依据,对当地冥婚习俗由浅层到深入进行了分析。冥婚不是壮族所特有,但隆安县百朝社区壮族的冥婚有其特殊性,表现在冥婚是一种传统婚俗与壮族特有的"二次葬"... 本文以广西隆安县百朝社区为研究个案,以地方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资料为依据,对当地冥婚习俗由浅层到深入进行了分析。冥婚不是壮族所特有,但隆安县百朝社区壮族的冥婚有其特殊性,表现在冥婚是一种传统婚俗与壮族特有的"二次葬"丧葬风俗相结合的形式,蕴含着壮民族的文化特质,且其构成的非血缘亲属关系显现出家庭伦理与传统孝道的结合,展现了当地人们的生存境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安壮族 冥婚仪式 文化特质 非血缘亲属关系 生存境遇
下载PDF
在出走与回归之间——从《不明飞行物》看城市女性的道路
18
作者 刘虹利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37-39,共3页
都市社会带来的生存领域的分野和个体意识囚禁与舒散的张力,是女性意识的温床。赵凝的小说《不明飞行物》注目于都市场景中女性所受到的来自都市社会、男性及女性自身的三重压迫,通过展示城市女性经由自我发现、自我寻找继而不可避免地... 都市社会带来的生存领域的分野和个体意识囚禁与舒散的张力,是女性意识的温床。赵凝的小说《不明飞行物》注目于都市场景中女性所受到的来自都市社会、男性及女性自身的三重压迫,通过展示城市女性经由自我发现、自我寻找继而不可避免地陷入自我迷失的心路历程,揭示出实现女性主体意识完全觉醒和生存境遇彻底改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城市女性 生存境遇 《不明飞行物》
下载PDF
人与兽间徘徊:中岛敦的小说与二战期间日本人的生存境遇
19
作者 白玉兰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中岛敦的小说看似与现实不相粘连,却始终没有脱离二战期间日本人的生存境遇。他早期的作品对日本人极度膨胀的争夺欲望充满了忧虑,在借鉴欧美现代派文学的基础上深刻地批判了争夺欲的膨胀对人性的异化和戕害,并在一种近乎绝望的状态中... 中岛敦的小说看似与现实不相粘连,却始终没有脱离二战期间日本人的生存境遇。他早期的作品对日本人极度膨胀的争夺欲望充满了忧虑,在借鉴欧美现代派文学的基础上深刻地批判了争夺欲的膨胀对人性的异化和戕害,并在一种近乎绝望的状态中探索日本民族的精神出路。终于在其绝笔之作《名人传》中,中岛敦提出了"不射之射"的事功观,认为此种哲学(人生境界)必然会给日本带来淳朴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岛敦的小说不仅是对于个体生命价值形而上的探索,也是对二战期间日本民族精神病症深刻的审视,并通过改编中国道家故事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了含蓄的批评,告诫他们真正的强大不是通过竞争、征战和杀戮来获得的,而是和平、无为中抵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岛敦 二战期间 生存境遇
下载PDF
走向革命洪流的文学批评家——论茅盾文学批评生涯之1920—1927年
20
作者 张霞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8-23,共6页
1920年代初,茅盾有着文学批评家与政治活动家的双重身份。这两种身份最初在他身上能够和谐共存,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及生存境遇的变化,茅盾开始更多地投入社会政治运动,其双重身份随之失去平衡。聚焦于茅盾1920年至1927年7月的人生轨迹... 1920年代初,茅盾有着文学批评家与政治活动家的双重身份。这两种身份最初在他身上能够和谐共存,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及生存境遇的变化,茅盾开始更多地投入社会政治运动,其双重身份随之失去平衡。聚焦于茅盾1920年至1927年7月的人生轨迹,可以发现,在茅盾文学批评生涯的第一个阶段内,由于政治语境及生存境遇的转换,茅盾的文学批评在数量和内容上都有明显的变化。生存境遇与个人性格、理想抱负相结合,让茅盾走向革命洪流,其文学批评写作逐渐让位于政论、杂感类写作,其"为人生"的文学主张也逐渐被"为革命"的主张所取代。这一发展与变化轨迹,在茅盾这段文学批评生涯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家 政治活动家 革命洪流 生存境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