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低温疗法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颅脑损伤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彭剑雄 彭丹 +9 位作者 熊亮 罗翠 刘美华 肖政辉 张新萍 朱丽辉 陈艳红 刘琼洁 李思思 宋宇雷 《护理管理杂志》 2022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儿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符合标准的102例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制订并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早期肠内营养支...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儿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符合标准的102例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制订并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比较两组患儿胃肠道不良反应,≤48 h开展肠内营养情况,白蛋白、总蛋白变化,营养中断次数、机械通气时间、入住PICU时间。结果两组患儿胃肠道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48 h开展肠内营养的例数,入院第7天、入院第14天白蛋白、总蛋白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试验组患儿营养中断次数、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PICU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儿具有安全性与可行性,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营养指标,减少营养中断次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入住PICU时间,从而促进患儿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 亚低温疗法 早期肠内营养 患儿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脑损伤的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杨军 牛美真 董擎宇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脑损伤(NBD)的疗效。方法:脑损伤新生儿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100 U/kg肌肉或静脉注射,每周3次,应用2周;治疗组同时采用FX-...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脑损伤(NBD)的疗效。方法:脑损伤新生儿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100 U/kg肌肉或静脉注射,每周3次,应用2周;治疗组同时采用FX-2000亚低温治疗仪(深圳)头部亚低温治疗持续72 h,亚低温治疗结束后自然复温。对照组按HIE治疗方案进行。对各组于生后7 d、14 d、21 d、28 d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并对生后3个月、6个月智能发育评估(CDCC)及6个月的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生后7 d、14 d、21 d、28 d时治疗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2.008、5.341、6.238、7.485,P均<0.05);治疗组3个月与6个月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部亚低温与EPO的联合治疗新生儿脑损伤短期和远期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亚低温 脑损伤 新生儿
下载PDF
亚低温防治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杨绮帆 李铁林 +2 位作者 钱锁开 姜晓丹 黄连泉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1年第4期196-199,共4页
目的 研究兔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hemorrhage ,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发展过程和脑实质温度变化 ,探索亚低温对痉挛血管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枕大池二次注血”制作兔SAH模型并予亚低温处理。结果 33~ 35℃亚低温... 目的 研究兔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hemorrhage ,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发展过程和脑实质温度变化 ,探索亚低温对痉挛血管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枕大池二次注血”制作兔SAH模型并予亚低温处理。结果 33~ 35℃亚低温对SAH后动物生命体征无影响 ,却显著降低SAH后脑血管痉挛 (Cerebralvasospasm ,CVS)的频度和强度。结论 SAH后早期实施亚低温能有效抑制痉挛血管由功能改变向结构改变的转化 ,减轻血管组织的病理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亚低温 SAH 防治
下载PDF
亚低温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9
4
作者 郭晓燕 朱长连 +1 位作者 程秀永 吉玲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儿的疗效。方法窒息新生儿65例随机分为联合组(16例)、低温组(24例)及常规组(25例)。3组均常规治疗,低温组实施72h的全身亚低温治疗,联合组在亚低温治疗的同时加用EP...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儿的疗效。方法窒息新生儿65例随机分为联合组(16例)、低温组(24例)及常规组(25例)。3组均常规治疗,低温组实施72h的全身亚低温治疗,联合组在亚低温治疗的同时加用EPO[300IU/(kg.次),隔日1次,连用6次]。并对各组早期(治疗0、12、24、48、72与80h)的新生儿神经学评分,生后7、14、28d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生后3、6个月智能发育评估(CDCC)及6个月的随访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联合组治疗24、48、72与80h的神经学评分较常规组及治疗前、治疗12h均显著降低(Pa(0.05);生后14、28d时联合组、低温组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a(0.05);联合与低温组3个月与6个月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a(0.05);但联合与低温组之间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全身亚低温与EPO的联合应用对HIBD可发挥明显的短期和较长期的保护作用,但与单纯亚低温相比无明显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促红细胞生成素 缺氧缺血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高热病人的亚低温护理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郑国琴 林奕 +1 位作者 陈敬芳 王惠兰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07年第2期481-483,共3页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高热病人的亚低温护理方法。[方法]以整体护理为指导,按照PDCA程序,在降温方法、症状监测与护理、并发症的防护、基础护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指引。[结果]亚低温治疗期病人无冻伤、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电...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高热病人的亚低温护理方法。[方法]以整体护理为指导,按照PDCA程序,在降温方法、症状监测与护理、并发症的防护、基础护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指引。[结果]亚低温治疗期病人无冻伤、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电解质紊乱、胃出血、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亚低温降温护理能保证亚低温治疗的顺利进行,有效降低晚期结核性脑膜炎高热病人体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高热 亚低温 护理
下载PDF
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出血转化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孔伟 吴硕琳 +4 位作者 毛淑静 沈东超 张宁 王春雪 李菁晶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不同时间窗缺血再灌注大鼠出血转化的影响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元和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线栓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不同时间窗缺血再灌注大鼠出血转化的影响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元和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线栓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模型,闭塞时间分别为3 h、6 h和9 h.再分别随机分为常温组、3 h和5 h亚低温组,并设立假手术组。其中亚低温组再灌注后,用10%水合氯醛再次麻醉大鼠,将大鼠置于冰毯上降温,在1 5分钟内将大鼠肛温降至亚低温状态(32℃~35℃),保持大鼠亚低温状态3 h或5 h。再灌注24 h后处死大鼠并取脑。每组取6只大鼠测量各组脑出血量;每组取2只大鼠,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视交叉后皮层缺血边缘带神经元和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各MCAOR组大鼠随缺血时间延长出血转化量增加,应用亚低温干预后,各组出血转化量均减少。各MCAOR组大鼠视交叉后皮层缺血边缘带超微结构显示不同程度受损,随着缺血时间延长逐渐加重。亚低温可减轻其损伤程度,以缺血3 h亚低温3 h组效果最好。结论亚低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改善脑组织超微结构,为脑功能重建提供超微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出血转化 超微结构 亚低温
下载PDF
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3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陈胜 闵红叶 +3 位作者 周书琴 张中琳 江波杰 郭长峰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18-22,34,共6页
目的从信号转导及细胞凋亡角度,研究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72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亚低温组(M组),每组24只;三组缺血10 min后分别按再灌注12 h、24 h、4... 目的从信号转导及细胞凋亡角度,研究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72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亚低温组(M组),每组24只;三组缺血10 min后分别按再灌注12 h、24 h、48 h,再分为3个亚组,各亚组动物均为8只。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作采用改良四血管阻滞法,免疫组化SP法动态观察各个时间点海马CA1区caspase-3蛋白的变化;光镜和电镜分别观察再灌注48 h亚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1)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2 h海马CA1区caspase-3即有明显表达,24 h达高峰,48 h后仍有较高表达;(2)IR组和M组各时间点caspase-3表达水平比S组明显升高(P<0.05);24 h亚组线粒体超微结构和神经细胞形态受损严重;(3)M组各个时间点caspase-3表达水平较IR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24 h亚组线粒体超微结构和神经元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亚低温对caspase-3依赖的线粒体凋亡通路有干预作用,通过维持线粒体膜稳定,抑制释放和激活caspase-3蛋白,保护线粒体的形态功能,从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CASPASE-3
下载PDF
亚低温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自由基损伤的保护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少强 张更 +2 位作者 黄焱 陈文列 钟秀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2-326,共5页
目的 :探讨亚低温是否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自由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提高眼压法造成视网膜缺血后 ,恢复眼压形成血流再灌注。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亚低温缺血再灌注组三组大鼠视网膜的超微结构 ;同... 目的 :探讨亚低温是否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自由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提高眼压法造成视网膜缺血后 ,恢复眼压形成血流再灌注。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亚低温缺血再灌注组三组大鼠视网膜的超微结构 ;同时测定三组大鼠视网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视网膜视细胞外节膜盘肿胀 ,排列紊乱 ;节细胞水肿明显 ,多数线粒体肿胀 ;滑面内质网扩张 ,部分粗面内质网扩张、脱粒。亚低温缺血再灌注组视网膜的视细胞外节膜盘略见疏松 ;节细胞胞浆内可见肿胀线粒体 ,但肿胀较轻。缺血再灌注组和亚低温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视网膜的SOD含量分别是 5 6 2± 1 .8nu/ml和72 .3± 2 .3nu/ml;MDA含量分别是 8.0 5 4+0 .893nmol/ml和 6.0 2 3 +0 .3 98nmol/ml。结论 :亚低温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自由基的过多生成 ,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眼视网膜 歧化酶 丙二醛 缺血再灌注视网膜损伤 超氧化物
下载PDF
咪达唑仑联合亚低温辅助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蒋绍清 叶泽忠 庞宗钦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61-164,169,共5页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联合亚低温辅助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将5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辅以咪达唑仑联合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临床...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联合亚低温辅助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将5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辅以咪达唑仑联合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乳酸、降钙素原水平以及脑脊液常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88. 0%,高于对照组的60. 0%(P <0. 05)。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意识恢复、抽搐消失、脑膜刺激征消失、锥体束征消失、肢体活动功能及脑脊液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脑脊液压力、白细胞计数、蛋白含量以及血乳酸、CRP、降钙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脑脊液葡萄糖含量、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 <0. 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亚低温辅助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好,其可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咪达唑仑 亚低温 小儿
下载PDF
亚低温对心肺脑复苏后脑保护作用机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岚 马国营 +4 位作者 王璞 王维展 李雅琴 亢宏山 王泉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心肺脑复苏后脑保护的作用机制及可行性。方法选择近2年来急诊科收治的心脏骤停后基础心肺复苏成功患者43例,随机分为 A、B 两组,A 组21例为对照组,B 组22例为亚低温组。两组患者基础心肺复苏用药及程序相同。B 组在复...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心肺脑复苏后脑保护的作用机制及可行性。方法选择近2年来急诊科收治的心脏骤停后基础心肺复苏成功患者43例,随机分为 A、B 两组,A 组21例为对照组,B 组22例为亚低温组。两组患者基础心肺复苏用药及程序相同。B 组在复苏即刻加用电脑控制降温仪降低体温。A、B 两组均在复苏即刻、复苏第1、3、7 d,抽静脉血5 ml 送化验室检测丙二醛(MDA)、尿酸(UA)和血小板凝聚率(PAGT),于复苏第7天进行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结果亚低温组 GOS 分级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亚低温组治疗后 MDA、UA 浓度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变化不大(P>0.05);亚低温组治疗后 PAGT 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变化不大(P>0.05)。结论亚低温有明显改善心肺脑复苏神经功能的作用,是安全、有效、易于推广的心肺脑复苏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脑复苏 亚低温 脑保护
原文传递
规范化实施亚低温疗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秦义民 朗淑杰 +3 位作者 马承君 王学义 马哲 王栓宏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10期886-888,共3页
目的分析冰盐水联合冰帽与冰毯的亚低温疗法对重症脑卒中和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为规范化实施亚低温疗法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方法收集重症脑卒中和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84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分析冰盐水联合冰帽与冰毯的亚低温疗法对重症脑卒中和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为规范化实施亚低温疗法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方法收集重症脑卒中和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84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2组均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脱水、降低颅内压以及胞二磷胆碱、脑复康、神经节苷脂钠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联合冰帽和冰毯的亚低温疗法,观察组采用冰盐水联合冰帽和冰毯的亚低温疗法。对患者入院时和6个月时的神经系统分别进行GCS评分与GOS评分,并对治疗12个月后的生活质量采用KP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发病至开始亚低温治疗的时间及开始实施亚低温至目标低温的时间,观察组为(8±4)h和(3±1)h,对照组为(16±5)h和(6±2)h,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6个月时的GOS评分分别是7.01±1.12和4.02±1.0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评估生活质量(KPS评分),观察组的远期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脑卒中和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冰盐水联合冰帽和冰毯的亚低温疗法,较采用单纯冰帽与冰毯的亚低温疗法,具有更好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重症 颅脑外伤 冰盐水 亚低温 预后
原文传递
参附黄制剂联合亚低温对脓毒症大鼠下丘脑AMPK-POMC相关靶点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剑明 彭美哲 +8 位作者 陈奕杉 连博 赵春铭 陈腾飞 何莎莎 刘五江 徐霄龙 杨欣怡 刘清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75-2480,共6页
目的:探讨参附黄制剂联合亚低温治疗对脓毒症大鼠下丘脑AMPK、POMC分泌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参附黄组、亚低温组、联合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腹腔注射脂多糖的方式(5 mg/kg)制作脓毒症模型... 目的:探讨参附黄制剂联合亚低温治疗对脓毒症大鼠下丘脑AMPK、POMC分泌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参附黄组、亚低温组、联合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腹腔注射脂多糖的方式(5 mg/kg)制作脓毒症模型。对参附黄组、联合组在造模前0.5 h分别以参附黄制剂(20 mg/kg)灌胃,总体积为1 mL,每日1次,疗程为4 d。亚低温组、联合组用异氟醚麻醉下即刻给予亚低温治疗3 h,疗程2 d。记录大鼠每日存活率、食量。实验结束后取大鼠静脉血和下丘脑、骨骼肌组织。ELISA检测外周血血糖、胰岛素、瘦素、皮质醇。Western blot检测下丘脑相关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组存活率较高,进食量显著增加(P<0.01);显著降低血清血糖、胰岛素、瘦素、皮质醇水平(P<0.01,P<0.05);显著降低自噬调节蛋白LC3Ⅱ/LC3Ⅰ水平(P<0.05),显著提高p-ULK1/ULK1和p-AMPK/AMPK水平(P<0.01);显著抑制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P<0.01)。结论:参附黄制剂联合亚低温干预可以提高脓毒症大鼠存活率、抑制神经肽POMC分泌、提升下丘脑AMPK磷酸化-自噬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参附黄制剂 亚低温疗法 POMC AMPK 存活率 代谢 保护作用
原文传递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玉芝 《齐鲁护理杂志》 2003年第11期816-817,共2页
目的 :总结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 2 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 7例中 2 1例恢复良好 ,无并发症发生 ,疗效显著。结论 :亚低温疗法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 ,能明显提高重型颅脑... 目的 :总结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 2 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 7例中 2 1例恢复良好 ,无并发症发生 ,疗效显著。结论 :亚低温疗法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 ,能明显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治疗 颅脑损伤 护理 临床资料
下载PDF
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OX_2和NMDAR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隽 丰宏林 +1 位作者 姜海智 盛莉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3-304,308,F0004,共4页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给予亚低温干预后COX2、NMDAR1变化,探讨亚低温对其影响的部分机制。方法6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及亚低温缺血组。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后病变侧给予亚低温4h。分别于...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给予亚低温干预后COX2、NMDAR1变化,探讨亚低温对其影响的部分机制。方法6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及亚低温缺血组。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后病变侧给予亚低温4h。分别于缺血2h再灌注0h、2h、6h、24h、48h、72h后取脑,HE染色及COX2、NMDAR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亚低温组与常温组相应时间点相比COX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再灌注早期(24h以内)NMDAR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亚低温可通过降低COX2表达途径抵抗脑缺血损伤,早期通过抑制NMDAR1蛋白的表达减轻Glu对神经细胞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亚低温 COX2 NMDAR1 大鼠
下载PDF
地西泮联合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病理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邱小鹰 王何 +2 位作者 陈红 杨明秀 廖书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06-2008,共3页
目的探讨地西泮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大鼠局灶脑缺血组织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 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对照组、轻度高温地西泮组、常温地西泮组及亚低温地西泮组(每组4只)。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地西泮组在缺血前30... 目的探讨地西泮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大鼠局灶脑缺血组织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 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对照组、轻度高温地西泮组、常温地西泮组及亚低温地西泮组(每组4只)。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地西泮组在缺血前30 min及缺血后2 h腹腔注射地西泮(10 mg/kg)。诱导目标脑温,采用光镜、电镜观察各组病理特点。结果轻度高温、常温、亚低温状态下地西泮治疗组随脑温降低,缺血脑组织病理损伤依次减轻,地西泮联合亚低温治疗明显改善缺血脑组织病理学特征。结论地西泮联合亚低温治疗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地西泮 亚低温 神经保护 神经病理
下载PDF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S100B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碧军 徐文波 +1 位作者 张天益 李浩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2期22-24,共3页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S100B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采用32~34℃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院第1,2,3,5 dS100B蛋白和D-二...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S100B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采用32~34℃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院第1,2,3,5 dS100B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3月随访的Glasgow预后评分(GOS)。结果亚低温组患者S100B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在第2,3,5 d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3月后随访GOS比较,两组患者在恢复良好评分(≥5分)和植物生存及死亡(1~2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亚低温能有效抑制颅脑损伤后的高凝状态,降低脑组织代谢和耗氧量,抑制内源性脑损伤因子是可能的脑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S100B蛋白 D-二聚体 脑保护作用
下载PDF
亚低温辅助治疗缺血性脑病分子机制研究
17
作者 张华霖 王硕 +3 位作者 杨华 王加璐 周大伟 毛琪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914-918,共5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辅助治疗缺血性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假手术组、实验组和亚低温实验组,每组各6只。构建大鼠的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 目的探讨亚低温辅助治疗缺血性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假手术组、实验组和亚低温实验组,每组各6只。构建大鼠的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IL-6]水平,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D3)、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中炎症因子转录水平,hCMEC/D3细胞凋亡率,核因子κβ(NF-κβ)、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Fa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亚低温实验组处理6、24、48 h的TNF-α、IL-8、IL-6均高于阴性对照组,且实验组高于亚低温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亚低温实验组处理4、8 h的hCMEC/D3细胞中TNF-αmRNA、IL-6 mRNA、IL-8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亚低温实验组处理2、4、8 h的THP-1细胞中TNF-αmRNA、IL-6 mRNA、IL-8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实验组处理1、4 h的hCMEC/D3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0%、17.0%,分别低于实验组的12.0%、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实验组、实验组NF-κB、Caspase-3、Fas表达量均高于阴性对照组,且实验组高于亚低温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处理通过降低NF-κβ、Caspase-3和Fas的表达发挥对缺血性脑病的辅助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缺血性脑病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炎症因子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24例临床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艳平 聂玲 杜淑玲 《齐鲁护理杂志》 2005年第4X期693-694,共2页
目的:总结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6例临床资料。结果:36例中1例放弃治疗,12例恢复良好,9例轻残,5例重残,9例死亡。结论:亚低温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并发症预防,可提高... 目的:总结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6例临床资料。结果:36例中1例放弃治疗,12例恢复良好,9例轻残,5例重残,9例死亡。结论:亚低温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并发症预防,可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颅脑损伤 护理
下载PDF
亚低温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杰清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6年第23期2208-2209,共2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予亚低温联合机械通气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降温,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治感染,加强皮肤护理,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是促进患儿康...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予亚低温联合机械通气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降温,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治感染,加强皮肤护理,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是促进患儿康复关键。结果本组3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痊愈29例,放弃治疗1例,无一例有后遗症,无一例死亡。结论亚低温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是可靠的,安全的,无副作用,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亚低温 机械通气 护理
原文传递
亚低温预处理对不安全大深度快速上浮脱险大鼠生存率的影响
20
作者 刘霞 方以群 +6 位作者 李慈 徐佳骏 包晓辰 刘文武 俞旭华 王楠 文宇坤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66-469,共4页
目的观察亚低温(hypothermia)预处理对不安全大深度快速上浮脱险(AFBAE)大鼠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只9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室温组(CON组)、亚低温再恢复组(H/R组)和持续亚低温组(H组),每组40只。CON组大鼠... 目的观察亚低温(hypothermia)预处理对不安全大深度快速上浮脱险(AFBAE)大鼠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只9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室温组(CON组)、亚低温再恢复组(H/R组)和持续亚低温组(H组),每组40只。CON组大鼠暴露于正常室温环境[(24.0±2.0)℃];H/R组大鼠暴露于低温环境[(18.0±2.0)℃]10 min,然后回复到正常室温环境10 min;H组大鼠暴露于低温环境10 min。暴露结束后,3组大鼠均接受150 m的AFBAE模拟实验,并观察出舱30 min后的大鼠存活情况。选取不同环境温度,检测大鼠的肛温和心率。结果CON组大鼠出舱30 min后的存活率为40%,明显低于H/R组(75%)和H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组和H组之间的大鼠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境温度20.0℃以下时大鼠肛温为31.0~36.0℃,明显低于环境温度20.0℃以上时大鼠肛温[(35.0~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境温度为19.6℃时大鼠的心率显著高于正常室温(23.5℃)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预处理可提高AFBAE大鼠的存活率,可能与亚低温导致的大鼠心率加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安全大深度快速上浮脱险 亚低温 存活率 心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