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转变、制度变迁下的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59
1
作者 车士义 郭琳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4,共12页
已有的对人口红利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未将结构和制度的重大变革纳入模型,这与东亚及我国经济增长的现实不符。本文通过在模型中纳入结构转变和制度变迁变量,用1978~2008年的数据进行误差修正分析,计算出在结构转变和制度变迁的背景... 已有的对人口红利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未将结构和制度的重大变革纳入模型,这与东亚及我国经济增长的现实不符。本文通过在模型中纳入结构转变和制度变迁变量,用1978~2008年的数据进行误差修正分析,计算出在结构转变和制度变迁的背景下,我国人口红利及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技术进步,第三是制度变迁,结构变化的影响也很显著。人口红利的影响也较显著,但是其对经济增长解释力度较小。因此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未来的经济增长更需要依靠投资、技术进步、结构变迁和制度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转变 制度变迁 人口红利 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结构红利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31
2
作者 孙学涛 王振华 张广胜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58,共13页
效率提升是中国经济在新常态背景下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结构红利可能成为效率提升的源泉。本文运用空间面板SARAR模型,整理2001-2014年中国28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揭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结构红利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 效率提升是中国经济在新常态背景下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结构红利可能成为效率提升的源泉。本文运用空间面板SARAR模型,整理2001-2014年中国28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揭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结构红利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表现出"U型"关系;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表现出"倒U型"关系。同时采用四种方法对以上结论进一步检验,发现以上结论仍然稳健。从政策分析的角度,政府应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在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推动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红利 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结构高级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 空间溢出效应 SARAR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人口红利与产业结构转型 被引量:28
3
作者 颜色 郭凯明 杭静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28,共14页
改革开放后中国劳动力供给和人口规模保持了40年左右增长,形成了人口红利,这对产业结构转型产生了什么影响?总结中国发展道路成功历程,既能为新阶段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事实基础,也能为其他国家发掘人... 改革开放后中国劳动力供给和人口规模保持了40年左右增长,形成了人口红利,这对产业结构转型产生了什么影响?总结中国发展道路成功历程,既能为新阶段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事实基础,也能为其他国家发掘人力资源、推动结构转型提供中国经验。本文在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了劳动力供给和人口规模变化趋势,以及投资结构和市场摩擦等中国经济特征,展示了劳动力和人口影响产业结构转型的经济机制。本文发现改革开放后中国劳动力供给增长对产业结构转型影响显著,平均降低了农业就业比重7.2个百分点,相当于降低20%左右的农业劳动转移成本。本文为中国应对人口转变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转型 人口红利 劳动力供给 人口转变
原文传递
技术进步偏向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结构红利的视角 被引量:24
4
作者 孙学涛 张广胜 《管理学刊》 CSSCI 2020年第6期36-47,共12页
释放结构红利是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源泉,而结构红利的释放来源于技术进步偏向。本文在测度中国城市的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和结构红利的基础上,借助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技术进步偏向影响城市结构红利的动力机制。对中国281个地级... 释放结构红利是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源泉,而结构红利的释放来源于技术进步偏向。本文在测度中国城市的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和结构红利的基础上,借助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技术进步偏向影响城市结构红利的动力机制。对中国281个地级城市的研究发现:中国城市总体上呈现出"结构红利";城市技术进步总体上偏向于资本,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会促进城市结构红利的释放,技术进步偏向劳动会抑制城市结构红利的释放;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会促进东部和中部城市结构红利的释放,但很难对西部地区产生影响。最后从培育城市本土优势产业、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和优化要素配置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红利 城市经济 高质量发展 技术进步偏向
下载PDF
面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演变:要素投入集约还是产出结构优化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冬 杨万平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6-68,共23页
从要素投入和产出结构的互动视角来剖析全要素生产率演变,有利于促进要素投入集约和产出结构优化的有机协同,加快释放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构红利”和“技术动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本文考虑经济增长、结构优化、社会公平和环境... 从要素投入和产出结构的互动视角来剖析全要素生产率演变,有利于促进要素投入集约和产出结构优化的有机协同,加快释放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构红利”和“技术动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本文考虑经济增长、结构优化、社会公平和环境协调等多重诉求,尝试构建面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框架,提出两期修正混合距离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从要素投入集约和产出结构优化的双重效应分解视角来揭示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演变来源和协同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通过技术进步单轮驱动,其中产出优化效应贡献较大,以“发展平衡—产出增长—污染治理”的贡献依次递减,而投入集约效应以“环境建设—能源—劳动—数据—资本”的贡献依次递减。2013年和2016年是南北全要素生产率差距由扩大到小幅缩小的重要节点,北方投入集约效应较大,南方则以产出优化效应为主,且其数据要素贡献更大。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协同差异不断缩小,来自投入集约效应的差异贡献较大,且环境建设和数据的差异贡献不断上升。南北方协同差异相近,但北方主要来自能源集约效应和污染治理效应的差异贡献,而南方则以环境建设、劳动和数据要素等投入集约效应和发展平衡效应的差异贡献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投入集约效应 产出优化效应 结构红利 协同差异
原文传递
在新发展格局形成中新经济要发挥引领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其仔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0-66,共7页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要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格局。而在新发展格局的形成中,存在平衡发展战略与不平衡发展战略两种战略选择。一个经济体越过起飞阶段转向成熟阶段,意味着结构性红利的消失,结构性红利的消失意味着推行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基础...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要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格局。而在新发展格局的形成中,存在平衡发展战略与不平衡发展战略两种战略选择。一个经济体越过起飞阶段转向成熟阶段,意味着结构性红利的消失,结构性红利的消失意味着推行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基础条件不复存在,经济发展战略相应地要做出从不平衡发展战略转向平衡发展战略的调整。然而这只适用于生产力一直没有出现重大变化的情况。生产力水平如果发生重大变化,必然会带来结构变化,形成新的结构性红利,创造出推行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前提。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正在创造实施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前提条件。在新技术革命这个大背景下,实施不平衡发展战略就是要发挥新经济的引领作用。新经济的影响是横向的,带有全局性,发挥新经济的作用有利于利用我国的结构性双面优势,创造新的结构性红利和提升我国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新经济 双面优势 结构红利 不平衡发展
下载PDF
科技人才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技术红利还是结构红利? 被引量:5
7
作者 郭金花 陈鑫 《创新科技》 2021年第11期75-84,共10页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人才的驱动。以科技人才为支撑,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2009—2017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人才的驱动。以科技人才为支撑,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2009—2017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科技人才集聚有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科技人才集聚水平提升,科技人才集聚对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边际贡献呈现逐渐增强趋势。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技术红利与结构红利是科技人才集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技术红利主要来源于科技人才集聚促进了自主研发,进而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技术模仿的负向中介效应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结构红利主要来源于科技人才集聚推动了产业结构高级化,进而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介作用不显著。最后,为更好地发挥科技人才集聚红利,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才集聚 经济高质量发展 技术红利 结构红利
下载PDF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模式”的转型升级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洋 纪玉山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28,共6页
"中国模式"和经济"新常态"作为近年来出现在理论界和公众视野的热点词汇,前者承载着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模式和经验总结;后者是决策层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分析和研判。"中国模... "中国模式"和经济"新常态"作为近年来出现在理论界和公众视野的热点词汇,前者承载着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模式和经验总结;后者是决策层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分析和研判。"中国模式"在引领中国经济取得长期持续高速增长的巨大成就的同时,其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也是导致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一个重要因素。推动"中国模式"的转型升级以使其妥善应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是关系未来中国经济能否在"新常态"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议题。而转变经济改革的驱动机制、具体方式与策略,以及经济增长方式和宏观经济政策,是推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模式"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中国模式” 经济增长 结构改革 转型升级 低碳经济 服务型政府 人口红利
下载PDF
东北地区工业增长的结构红利效应 被引量:5
9
作者 孙猛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3-123,共11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东北工业在持续的结构改革调整中经历了快速增长和生产率提高过程。基于工业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显示:东北工业增长的TFP增长贡献大于要素投入,但是近年来的粗放型增长特征有所抬头,主要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持...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东北工业在持续的结构改革调整中经历了快速增长和生产率提高过程。基于工业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显示:东北工业增长的TFP增长贡献大于要素投入,但是近年来的粗放型增长特征有所抬头,主要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持续恶化造成的TFP增速下滑;东北工业结构改革调整引致的行业间要素重置对工业生产率提高起到了实际推动作用,工业增长中的结构红利效应是显著存在的。面板回归分析表明,要素市场改革和工业结构调整主导了要素配置效率的总体变动趋势,并造成了不同行业间结构红利的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调整 配置效率 结构红利 东北地区工业
原文传递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小卷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5-109,共5页
文章基于1978-2014年全国31个省份的数据,分别利用普通面板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变动在总体上存在着空间相关性,产业结构变动是中国经济波动的重要... 文章基于1978-2014年全国31个省份的数据,分别利用普通面板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变动在总体上存在着空间相关性,产业结构变动是中国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并且存在"结构性减速"现象。具体而言,普通面板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的回归结果都证实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结构性加速"和"结构性减速"这两种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当前的经济减速问题,归根结底是结构性原因引起的,人口结构的自然演变会引发就业结构、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等其他多种结构性经济变量的相应变化,进而引起经济结构性减速。文章所得结论的启示是,在遵循产业结构自然演进规律的同时,应积极推进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规模 产业变动 结构性红利
下载PDF
城镇化背景下经济增长中的结构红利及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学涛 欧阳博强 王振华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5-96,共12页
城市经济是实现中国国民经济中高速增长重要的推动力量。根据产业结构理论,结构红利及其空间溢出效应是城市经济在新常态背景下可持续增长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推动力。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并利用2001~2014年中国285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 城市经济是实现中国国民经济中高速增长重要的推动力量。根据产业结构理论,结构红利及其空间溢出效应是城市经济在新常态背景下可持续增长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推动力。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并利用2001~2014年中国285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城镇化背景下经济增长中的结构红利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城镇化背景下,产业结构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通过更换量化指标、更换空间权重矩阵、细分样本区域及更换空间计量模型后,发现该结论仍然稳健。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四点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红利 空间溢出效应 经济增长 城镇化 空间计量模型
下载PDF
考虑能源的中国经济要素再配置效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光清 陈晓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8-137,共10页
通过将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分解为主要考虑产业技术进步的内部增长效应和资本、劳动、能源要素在部门间流动形成的要素再配置效应,文章以23个细分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部门增长核算法验证了2005—2017年间资本、劳动、能源要... 通过将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分解为主要考虑产业技术进步的内部增长效应和资本、劳动、能源要素在部门间流动形成的要素再配置效应,文章以23个细分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部门增长核算法验证了2005—2017年间资本、劳动、能源要素的“结构红利假说”,得出以下结论:①以各行业技术进步为代表的内部增长效应仍为整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②资本要素的再配置效应由“结构负利”向“结构红利”转变;③劳动要素的再配置效应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现出从“结构红利”转变为“结构负利”的趋势;④能源要素的再配置效应逐渐显现,由“结构负利”向“结构红利”转变。基于研究结果,认为除了重视全社会各行业的技术进步,更要重视要素流动的效率;由于市场不完善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要素配置扭曲会部分抵消技术进步的作用,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针对资本、劳动和能源的要素再配置,提出以下建议:①资本要素的再配置应综合考虑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进行资本配置,在提高资本产出弹性的同时增加资本的配置效率;②劳动力的配置不能仅局限于三次产业层面,还应重视产业内部的边际产出差异;③能源要素的再配置要重视工业内部各行业间的能源产出弹性,避免能源的低效配置;加速淘汰高耗能重污染行业,推动低能耗产业的发展,以提高能源配置效应的方式助力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红利 要素再配置 全要素生产率 能源
下载PDF
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基于广西2009—2018年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冬妮 刘红宇 《中国商论》 2021年第14期185-188,共4页
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法,基于2009—2018年广西三次产业产值及就业结构的面板数据,研究广西产业与就业结构偏离度及耦合效应,分析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比... 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法,基于2009—2018年广西三次产业产值及就业结构的面板数据,研究广西产业与就业结构偏离度及耦合效应,分析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与产值之间均存在耦合效应。产业转型升级会导致部分劳动力被替代,同时随着迭代效应及新兴行业的出现,会涌现新的劳动力需求,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上升。对此,本文提出了发展广西劳动力的建议,包括推动第二产业开展产业内转型升级、扩大职业技能教育、实行全周期人才跟踪管理、发展边贸物流人才和农产品基地人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 劳动力 耦合效应 结构偏离度 人才红利
下载PDF
县域结构红利中是否存在技术进步偏向效应?——基于中国1869个县域的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学涛 王振华 张广胜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60,共9页
我国技术进步率较高,但并没有出现结构红利,可能存在技术进步偏向效应。在测度出中国1869个县域的结构红利基础上,本文利用SARAR模型分析技术进步偏向对县域结构红利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基于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计算的结构... 我国技术进步率较高,但并没有出现结构红利,可能存在技术进步偏向效应。在测度出中国1869个县域的结构红利基础上,本文利用SARAR模型分析技术进步偏向对县域结构红利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基于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计算的结构红利总体上存在"结构负利",技术进步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有利于提高县域结构红利,技术进步偏向劳动不利于提高县域结构红利。通过更换量化指标、更换空间权重矩阵、细分样本及更换空间计量模型后,发现该结论仍然稳健。因此,应充分发展偏向资本的技术进步,推动要素合理配置,释放县域结构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技术进步偏向 结构红利 空间溢出效应 SARAR模型
下载PDF
中国研发生产率增长是否存在结构红利
15
作者 赵诗意 袁鹏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6-75,83,共11页
本文分析2002—2017年中国研发投入与产出的地区结构变化,并在测度研发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基础上,运用偏离份额法分析中国研发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结构效应。结果表明,由于各地区研发绩效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地区研发投入份额变化和产出... 本文分析2002—2017年中国研发投入与产出的地区结构变化,并在测度研发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基础上,运用偏离份额法分析中国研发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结构效应。结果表明,由于各地区研发绩效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地区研发投入份额变化和产出份额变化并不同步。中国整体研发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得益于各地区的内部增长效应。研发资源的地区重配对整体研发生产率增长起负面作用,即存在结构负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生产率 数据包络分析-曼奎斯特指数 偏离份额法 结构红利 结构负利
下载PDF
基础设施投资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理论框架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14
16
作者 徐晓光 寇佳丽 郑尊信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7-78,共12页
基础设施投资是各国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科学评估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实施差异化投资策略,有助于加快中国产业结构转型步伐。聚焦于基础设施投资的结构红利效应,使用1994~2017年中国省级层面面板数据,从时空异质性、作用路... 基础设施投资是各国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科学评估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实施差异化投资策略,有助于加快中国产业结构转型步伐。聚焦于基础设施投资的结构红利效应,使用1994~2017年中国省级层面面板数据,从时空异质性、作用路径以及边际效应差异等视角实证检验基础设施投资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基础设施投资显著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但这一影响效应在不同发展阶段和地区间存在差异,基础设施投资的结构红利效应在东部地区表现突出,时段上2008年金融危机后表现得更加突出;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是通过扩大消费需求、改善资源配置状况、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等机制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基础设施投资的结构红利效应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单一的基础设施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关系,而在不同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发展阶段,基础设施投资的结构红利效应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N"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投资 产业结构升级 结构红利效应 中介效应 时空异质性 新基建
原文传递
技术进步路径转换、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与地区经济差距演化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孙巍 徐邵军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85,共21页
通过引入同时包含技术模仿与技术研发的技术进步函数,本文构建了包含要素流动的两地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技术进步路径转换、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特征与地区经济差距演化之间的关系。理论和实证模型揭示了地区间经济差距演化特征改变... 通过引入同时包含技术模仿与技术研发的技术进步函数,本文构建了包含要素流动的两地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技术进步路径转换、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特征与地区经济差距演化之间的关系。理论和实证模型揭示了地区间经济差距演化特征改变的原因在于地区技术进步模式的转变,技术研发对地区经济增长存在单一的正向促进作用,而技术模仿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随着技术水平提升而逐渐衰弱。此外,地区间技术进步模式的转变是解释人口红利窗口期关闭的关键所在。本文在解释"结构性要素追逐技术"现象的同时,对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解决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构建区域经济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路径转换 结构性要素追逐技术 人口红利 地区经济差距
原文传递
基于资源错配理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度红利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江洋 钱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6期21-29,共9页
以资源错配理论为基础,剖析了资源错配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关系,揭示了以矫正资源错配释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度红利的影响机制,并在全面总结资源错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释放制度红利的具体措施。结果表明:资源错配理论旨在... 以资源错配理论为基础,剖析了资源错配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关系,揭示了以矫正资源错配释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度红利的影响机制,并在全面总结资源错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释放制度红利的具体措施。结果表明:资源错配理论旨在降低资源错配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制度变革旨在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以提高TFP,矫正资源错配必将释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红利;认为制定有效措施,全面降低中国行业内企业间、行业间、地区间的资源错配,对于释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红利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错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制度红利 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中国经济展望:风险、结构与未来
19
作者 滕泰 刘哲 张海冰 《中国经济报告》 2019年第4期45-52,共8页
本文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和外部贸易环境的新变化,从供给周期的视角,指出中国经济正处于从供给老化阶段向新供给扩张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供给结构将发生明显的变化.从传统的老化产业来看,传统房地产业和传统制造业不能再支撑中... 本文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和外部贸易环境的新变化,从供给周期的视角,指出中国经济正处于从供给老化阶段向新供给扩张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供给结构将发生明显的变化.从传统的老化产业来看,传统房地产业和传统制造业不能再支撑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价格趋势虽然还不到爆发风险的临界点,但没有成交量和支付能力支撑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很难持续,房地产市场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同样处于供给老化阶段的传统制造产业,随着人口、高储蓄、土地等要素红利的递减,其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也面临着严峻的转型压力.而从新供给产业来看,软性制造业、知识产业、信息产业、文化娱乐产业、现代金融业、高端服务业以及一些跨界新兴行业,要么能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么由技术创新驱动,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本文提出新供给的形成和扩张往往是一个'破坏性创造'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对老化供给形成冲击,只有深化改革,推动供给升级,引领消费升级,再造新改革红利、新要素红利、新技术红利,中国经济才有望企稳在一个相对成熟经济体的增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老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升级 新红利
下载PDF
Building the Cash Dividend Policy Identification Model for China’s Agricultural Listed Companies Based on 2007 to 2010 Data
20
作者 WANG Lei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2年第11期21-24,共4页
The dual agency relation and lack of effective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 make stock right structure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special.This special stock right structure will inevitably exert direct and p... The dual agency relation and lack of effective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 make stock right structure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special.This special stock right structure will inevitably exert direct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n formulation of cash dividend policies.Based on the 2007 to 2010 data of China's agricultural listed companies and focusing on the stock right structure,this paper selected 6 indicators and the BP ANN to build the cash dividend policy identification model,in the hope of helping investors accurately predict influence of stock right structure on cash dividend policies,so as to reduce investment risk to some ex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LISTED COMPANIES STOCK RIGHT structu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