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捻转泻法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下丘脑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启胜 郭骐影 +7 位作者 贾文睿 金宗郁 纪智 郭秋蕾 杨芳媛 战河 王赫 刘清国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9-216,共8页
目的:探讨针刺捻转泻法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SI-PHT)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模型组(12只)和捻转泻法组(10只)。以足底电击结合噪声刺激方法复制SI-PHT模型。造模期间,每日对捻转泻法组大鼠双侧"太冲... 目的:探讨针刺捻转泻法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SI-PHT)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模型组(12只)和捻转泻法组(10只)。以足底电击结合噪声刺激方法复制SI-PHT模型。造模期间,每日对捻转泻法组大鼠双侧"太冲""曲池"行针刺捻转泻法操作。实验前1天,第3、5、7、9、11天测量各组大鼠收缩压,并观察行为学变化;以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并分析各组下丘脑基因表达谱。结果:与空白组相比,第3~11天模型组和捻转泻法组大鼠收缩压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第5~11天捻转泻法组大鼠收缩压下降(P<0.01);模型组和捻转泻法组大鼠同时伴躁狂等行为学改变,但捻转泻法组较模型组减轻。40条基因在模型组与空白组、捻转泻法组与模型组的比较中表达趋势均相反(P<0.05,|FC|≥1.5);其中,Acsm 3、Cgα、CryαB和Tshβ与高血压明显相关(P<0.05,|FC|≥1.5);捻转泻法通过激活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AITD)通路发挥降压效应。结论:针刺捻转泻法可引起SI-PHT大鼠下丘脑基因Acsm 3、Cgα、CryαB和Tshβ的激活,出现生物学及分子功能的变化,并通过激活AITD通路发挥降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捻转泻法 应激性高血压前期 下丘脑 转录谱 基因芯片
原文传递
电针太冲穴及曲池穴拮抗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胸主动脉外膜重构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谢晓佳 曹锐 +4 位作者 刘清国 黄粤 朱宏勋 赵世同 赵静怡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4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太冲穴、曲池穴拮抗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SIPR)胸主动脉外膜重构的机制。方法应用足底电击结合噪声刺激的方法制备SIPR模型。电针组选取太冲穴、曲池穴进行干预,并在不同时间点测量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血压值,观察... 目的探讨电针太冲穴、曲池穴拮抗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SIPR)胸主动脉外膜重构的机制。方法应用足底电击结合噪声刺激的方法制备SIPR模型。电针组选取太冲穴、曲池穴进行干预,并在不同时间点测量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血压值,观察动物行为学的改变。干预14 d结束后取材,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胸主动脉病理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胸主动脉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白细胞介素-6(IL-6)、Smad3、白细胞介素-10(IL-10)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胸主动脉Smad7、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Ⅰ型及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压升高且血管外膜损伤明显;电针组大鼠血压下降且外膜损伤较轻。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TGF-β_(1)、IL-6、IL-10、Smad3的mRNA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TGF-β_(1)、Smad3、IL-6的mRNA表达下降,IL-10 mRNA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Ⅰ型、Ⅲ型胶原蛋白及α-SMA蛋白表达升高,Smad7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Ⅰ型、Ⅲ型胶原蛋白及α-SMA蛋白表达下降,Smad7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电针太冲穴、曲池穴可显著降低SIPR血压并能有效预防血管外膜重构,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_(1)/Smads信号通路并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应激性高血压前期 血管外膜重构 转化生长因子β_(1) 信号通路 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