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鸭绿江口湿地鸻鹬类停歇地的生物生态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宋伦 杨国军 +1 位作者 李爱 王年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7500-7510,共11页
鸭绿江口湿地是鸻鹬类在东亚—澳大利亚北迁路线上的最重要停歇地,潮间带上的双壳类、腹足类、多毛类等底栖动物为鸻鹬类提供了能量保障。2010年3月—2011年6月对鸭绿江口潮间带的生物生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群落结构相... 鸭绿江口湿地是鸻鹬类在东亚—澳大利亚北迁路线上的最重要停歇地,潮间带上的双壳类、腹足类、多毛类等底栖动物为鸻鹬类提供了能量保障。2010年3月—2011年6月对鸭绿江口潮间带的生物生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简单,主要以双壳类、腹足类和多毛类为主,优势种演替明显,系统具有低多样性低密度的特点。鸻鹬类能量补充来源相对匮乏,饵料生物量的更新速度较慢,所提供的能值也相对较低,江户明樱蛤、青蛤(幼体)和长吻沙蚕是鸻鹬类的主要食物来源。鸻鹬类主要集中在低潮带下区觅食,在北迁高峰期对低潮带下区饵料生物影响较显著,尤其对江户明樱蛤丰度影响最明显。泥螺作为优势种,生态位最宽,分布于整个调查断面和潮带,但因体表分泌一种毒性粘液而不被鸻鹬类取食。饵料生物的种群补充能力较强,在鸻鹬类迁徙高峰期之后,饵料丰度和生物量又会恢复到正常水平。虽然目前人类对鸻鹬类的威胁显现较小,但使人类—生态系统—滨鸟之间持续和谐统一,必须综合考量鸭绿江口湿地包括人类在内的生态系统各关键组分之间的生态关联,兼顾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鸻鹬类 生物生态 摄食压力 鸭绿江口 潮间带 迁徙停歇地
下载PDF
扎龙湿地白鹤春季停歇地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枫 汪青雄 +1 位作者 卢珊 蔡勇军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8-72,共5页
在2004年4~5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甸芦苇沼泽区的野生白鹤(Grusleucogeranus)在春季迁徙停歇地的昼间各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观察时期内白鹤各种行为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活动时间分配比例为:觅食... 在2004年4~5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甸芦苇沼泽区的野生白鹤(Grusleucogeranus)在春季迁徙停歇地的昼间各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观察时期内白鹤各种行为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活动时间分配比例为:觅食31%、游走27%、静栖19%、警戒17%、修饰6%。白鹤觅食行为在一天中有两个高峰,分别为早晨和黄昏;游走行为基本上与觅食行为呈正相变化,并且几乎每个游走高峰及低潮相应地伴随着觅食的高峰和低潮;由于渔民清晨下苇塘收鱼和放牧,在5:30~6:30和6:30~7:30两个时间段警戒行为比例最高;静栖行为基本与游走及觅食行为呈负相关,对比发现,静栖行为比例低于觅食行为,与笼养鹤类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原因可能是食物丰富度影响了野生状态下行为的时间分配;修饰行为所占比例较小,是由于修饰行为是非主要行为,其发生是随机的。天气状况对白鹤数量变化有一定影响,阴雨和大风天气,白鹤数量明显减少,鹤群转移。与正常天气情况相比,阴雨和大风对白鹤觅食、静栖和游走行为时间分配影响显著(P阴雨=0·000<0·05,P大风=0·000<0·05),觅食时间缩短,游走行为减少,静栖时间变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 停歇地 行为 时间分配 活动规律
下载PDF
迁徙停歇地东方白鹳繁殖生态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薛委委 周立志 +3 位作者 朱书玉 单凯 王立东 许仁鑫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8-832,共5页
黄河三角洲是东方白鹳的迁徙停歇地之一,但近些年开始出现繁殖种群.为了解该种群的繁殖现状,有效开展保护工作,于2009年在黄河三角洲对东方白鹳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2009年在黄河三角洲繁殖的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为21对,繁殖个体于2月上... 黄河三角洲是东方白鹳的迁徙停歇地之一,但近些年开始出现繁殖种群.为了解该种群的繁殖现状,有效开展保护工作,于2009年在黄河三角洲对东方白鹳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2009年在黄河三角洲繁殖的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为21对,繁殖个体于2月上旬陆续返回繁殖区,最早于2月21开始筑巢.巢筑于水泥电线杆、人工招引巢或者高压输电铁塔上,其中利用旧巢11巢,新建巢10巢.大汶流巢区平均巢高13.25 m±2.07 m(N=18)、巢间距647.22 m±1 086.49 m(N=18);黄河口巢区平均巢高25.50 m±7.97 m(N=3),巢间距42 640.00 m±62 838.80 m(N=3).孵化期最早始于2月25日,个别繁殖对受干扰影响延迟到5月中旬.孵化期32.07 d±1.34 d(N=15),育雏期63.33 d±6.83 d(N=12),日育雏6.23±2.23次(N=68),雏鸟最早离巢时间为5月28日,最晚离巢时间为8月19日.2009年的21对繁殖东方白鹳共有17对繁殖成功,孵出47只幼鸟,出飞幼鸟37只.影响东方白鹳繁殖的主要因素是强风,此外,游客干扰、适宜巢址缺乏也是影响繁殖的重要因素.为提高人工招引繁殖的成功率,可适当增加人工招引巢数量并对其上的巢基进行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白鹳 繁殖生态 迁徙停歇地 黄河三角洲 人工招引
原文传递
新疆青格达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鸟类 被引量:9
4
作者 马鸣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1-787,共7页
青格达湖位于新疆天山以北、乌鲁木齐市附近。采用样线调查法、定点取样法、瞬时扫描统计法等,同时借助鸟网捕捉,分析青格达湖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鸟类分布与数量状况。结合近10年(2002~2013年)上百次野外调查的资料,共记录鸟类... 青格达湖位于新疆天山以北、乌鲁木齐市附近。采用样线调查法、定点取样法、瞬时扫描统计法等,同时借助鸟网捕捉,分析青格达湖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鸟类分布与数量状况。结合近10年(2002~2013年)上百次野外调查的资料,共记录鸟类225种,分属18目53科124属。这几乎占新疆鸟类资源的48%。全部18个目中,体型较小的雀形目种类数量最多(约83种),占37%。而非雀形目的种类,以隼形目(猛禽)、雁形目(游禽)、鹆形目(涉禽)等排在前列,种类都超过20种。然而,它们多属于候鸟,停留期短暂。居留型分析,留鸟为28种、夏候鸟52种、冬候鸟24种、旅鸟87种、漂泊鸟(迷鸟)约34种。同样可见青格达湖区是鸟类迁徙的一个重要驿站或停留地(水鸟104种,占46%),而不是主要繁殖地或越冬地,候鸟(包括旅鸟、迷鸟等)达197种,占总鸟种数的87%,多数属于季节性出没的种类。种群数量消长具有周期性(大小年)、季节性(双峰)、突变性、不确定性及难预测等特点。在天山北部地区,受高山和沙漠阻隔,鸟类迁徙的方向不都是“南来北往”,而是沿着天山山脉北部湖群呈东西方向迁徙,多与气流方向一致。北疆漫长的冬季,有半年时间,鸟类数量和活动频率下降,是一个相对平静的“鸟荒”时期。夏季,因为农业灌溉,青格达湖几乎被排空,水鸟难以栖息。另外,有约43种鸟类(占19%)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物种,需要格外加强管理和种群保育。但由于兵团农六师军垦区单一化种植模式、机械化耕作制度及大量使用农药等,造成一些地区鸟类绝迹,种群数量和季节性活动受到了遏制,希望有关部门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候鸟 名录 居留期 驿站 青格达湖
原文传递
莫莫格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对白鹤停歇种群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相桂权 张洪岩 +5 位作者 吴景才 于国海 孔维尧 吴志刚 山广茂 王海涛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6-131,共6页
对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景观类型的变化及其对停歇白鹤种群动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3年间,保护区内农田、人工林、村庄、草地和沼泽的面积趋于减少,而盐碱地、浅水泡、水库和河流的面积呈增加趋势;随着降雨量的增加... 对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景观类型的变化及其对停歇白鹤种群动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3年间,保护区内农田、人工林、村庄、草地和沼泽的面积趋于减少,而盐碱地、浅水泡、水库和河流的面积呈增加趋势;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农田、盐碱地和草地面积显著减少,而河流和沼泽面积随之显著增加.1983-2008年春季,在保护区停歇的白鹤种群数量呈增加趋势,每年春季平均有(571.5±485.6)只白鹤在此停歇,春季最高历史记录出现在2008年,为2 148只.2000-2007年秋季,在莫莫格保护区停歇白鹤种群数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种群数量为(495.6±429.4)只,2007年秋季种群数量最高,为1 485只.随着盐碱草甸面积的增加,停歇白鹤的种群数量明显下降(r=-0.785,P=0.037);停歇白鹤种群数量与泡沼面积呈显著正相关(r=0.796,P=0.032);农田、人工林、河流和水库面积变化对白鹤种群数量变化无显著影响.实施白鹤停歇地保护和恢复重建应重点加强对泡沼的保护和管理;另外,盐碱草甸为白鹤潜在的停歇生境,保护其完整性对白鹤停歇地的恢复重建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 停歇地 种群动态 景观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天津北大港湿地东方白鹳和白琵鹭迁徙停歇期的种群动态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宁 高珊 +5 位作者 尚成海 吴鹏 田翠杰 孙洪义 姚庆峰 赵大鹏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54,共5页
为了探究珍稀鸟类东方白鹳和白琵鹭在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迁徙停歇规律,2013年10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观测计数方法,对2种鸟类在保护区内迁徙停歇期的起止日期、种群数量变化以及与日极值温度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发现:东方... 为了探究珍稀鸟类东方白鹳和白琵鹭在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迁徙停歇规律,2013年10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观测计数方法,对2种鸟类在保护区内迁徙停歇期的起止日期、种群数量变化以及与日极值温度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发现:东方白鹳春秋2个季迁徙季在北大港湿地的平均停留时间分别为(47.00±21.07)d和(51.00±5.94)d;白琵鹭春秋2个季迁徙季的平均停留时间分别为(156.33±8.14)d和(48.33±15.31)d.春季迁徙季东方白鹳离开时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均显著低于白琵鹭离开时的数值;秋季迁徙季东方白鹳到达时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均显著低于白琵鹭到达时的最高和最低温度.春季东方白鹳和白琵鹭大批迁来的日期随同期温度的升高而逐渐提前;秋季则随着同期温度的降低而逐渐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白鹳 白琵鹭 迁徙 停歇地 天津北大港湿地
下载PDF
胶州湾滨海湿地春季北迁鸻鹬鸟类多样性及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绪良 王希明 +4 位作者 王守强 张朝晖 胡刚 郗敏 王永涛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4-199,共6页
胶州湾滨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鸻鹬鸟类等水鸟在春、秋季迁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在调查2016年春季停歇在胶州湾滨海湿地的北迁鸻鹬鸟类及其生境基础上,对比了2004年春季与2016年春季在胶州湾滨海湿地停歇的北迁鸻鹬... 胶州湾滨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鸻鹬鸟类等水鸟在春、秋季迁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在调查2016年春季停歇在胶州湾滨海湿地的北迁鸻鹬鸟类及其生境基础上,对比了2004年春季与2016年春季在胶州湾滨海湿地停歇的北迁鸻鹬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分析了鸻鹬鸟类停歇地的生境特征及鸻鹬鸟类种类和数量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与2004年春季相比,受湿地面积萎缩、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滩涂底质和水质污染、公路交通噪声干扰以及在滩涂采捕贝类等传统渔业生产活动影响,2016年春季,在胶州湾滨海湿地停歇的北迁鸻鹬鸟类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水鸟种类由3科10属20种变化至4科9属14种,数量由19 286只减少至9 407只,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由1.685减小至0.203,Pielou均匀度指数由0.562减小至0.077;提出了保护胶州湾滨海湿地植物和潮间带滩涂、控制污水向海排放、控制大米草和互花米草入侵、引导当地社区居民参与鸻鹬鸟类保护、对鸻鹬鸟类保护进行生态补偿、采用工程和管理措施减轻公路交通噪声等保护胶州湾滨海湿地鸻鹬鸟类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鸻鹬鸟类 多样性 停歇地 潮间带滩涂 海水养殖池 胶州湾
原文传递
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在中国东北部帽儿山地区的迁徙中途停歇生态(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勇 常家传 +3 位作者 弗兰克.摩尔 苏立英 崔黎明 杨显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38-646,共9页
中国迁徙鸣禽类的保护面对着与世界其他地区如欧洲和北美洲鸟类保护相似的挑战。迁徙鸣禽类具有复杂生活周期和很大的空间关联。迁徙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对迁徙鸣禽类种群动态具有决定作用。对于鸣禽类迁徙中途停歇期的生态,比如停歇期的长... 中国迁徙鸣禽类的保护面对着与世界其他地区如欧洲和北美洲鸟类保护相似的挑战。迁徙鸣禽类具有复杂生活周期和很大的空间关联。迁徙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对迁徙鸣禽类种群动态具有决定作用。对于鸣禽类迁徙中途停歇期的生态,比如停歇期的长短,能量的积累,生境的利用等,了解还非常有限。在中国东北部的一个鸟类迁徙停歇地对红胁蓝尾鸲(Tarsigercyanurus)的中途停歇生态包括迁徙时间、停歇时间、能量状态和性比进行了研究。2002年秋和2003年春分别捕获了1751只和684只红胁蓝尾鸲。红胁蓝尾鸲的体重在秋季迁徙时要比在春季迁徙时重。春季雌性红胁蓝尾鸲停歇时的能量状态指数最低;而秋季的红胁蓝尾鸲比春季的红胁蓝尾鸲停歇时间更长。无论季节和性别,红胁蓝尾鸲的能量状态指数和第1次捕获的时间早晚成正相关,间接证明红胁蓝尾鸲在停歇期间能够比较快地积累能量。秋季雄性红胁蓝尾鸲日体重净增率最大。估测秋季停歇期的每日能量净增能维持红胁蓝尾鸲雌性0.6h和雄性3.1h的飞行。红胁蓝尾鸲的中途停歇生态与北美和欧洲一些迁徙鸣禽类很相似。比如,春季迁徙过境的时间和脂肪积累的变化与自然选择对雄性的要求:当食物和气候适宜时尽快到达繁殖地的假设是一致的。对迁徙中途的停歇生态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了解鸟类的迁徙行为和更有效地保护迁徙鸣禽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保护 鸟类迁徙 中途停歇生态 中途停歇地 红胁蓝尾鸲 Red-flanked BUSH Kobin(Tarsiger cyanurus)
下载PDF
大鸨东方亚种在中国的分布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超 周景英 +5 位作者 龚明昊 田秀华 孟德荣 刘春光 党大朋 刘刚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93-1801,共9页
大鸨东方亚种(Otis tarda dybowskii)曾广泛分布在我国19个省及直辖市,但由于人为干扰导致的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其生存空间不断缩小,生存环境日益恶劣。有关大鸨东方亚种分布范围还缺乏全面的认识,这不利于关键保护地的确定和保护对策... 大鸨东方亚种(Otis tarda dybowskii)曾广泛分布在我国19个省及直辖市,但由于人为干扰导致的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其生存空间不断缩小,生存环境日益恶劣。有关大鸨东方亚种分布范围还缺乏全面的认识,这不利于关键保护地的确定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制定。本研究基于野外调查,结合近20年大鸨东方亚种的文献资料和网络报道,统计分布点数据,并根据大鸨的活动范围,分析了其繁殖地、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的分布。结果表明,大鸨东方亚种现今仅在内蒙古、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14个省市有分布,其中,70.91%的分布点在陕西省、河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方亚种重要的繁殖地,但有14.72%繁殖点在保护区外围;陕西、山西及河南三省交界处的黄河湿地、河南新乡鸟类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沧州及白洋淀地区是其主要的越冬地,黄河中下游沿岸是越冬区的最南缘。在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明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有较为稳定的大鸨越冬记录,表现出部分迁徙行为。大鸨中途停歇地分布较为分散,内蒙古乌梁素海保护区、内蒙古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河北沧州地区、北京延庆区野鸭湖、天津蓟县青甸洼湿地及其周边地区是其迁徙的重要中途停歇地。应当加强当前大鸨栖息地的保护及对潜在风险进行管控,提升公众保护意识,以减少人为干扰,提高大鸨的存活率。本研究通过整合近20年的分布数据,较为全面地认识了大鸨东方亚种的分布,并探讨了目前大鸨面临的威胁,为保护对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鸨东方亚种(Otis tarda dybowskii) 分布 繁殖地 越冬地 迁徙停歇地
原文传递
Migration routes of the endangered Oriental Stork(Ciconia boyciana)from Xingkai Lake,China,and their repeatability as revealed by GPS tracking
10
作者 Zeyu Yang Lixia Chen +8 位作者 Ru Jia Hongying Xu Yihua Wang Xuelei Wei Dongping Liu Huajin Liu Yulin Liu Peiyu Yang Guogang Zhang 《Avian Research》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215-222,共8页
The Oriental Stork(Ciconia boyciana)is listed as'Endangered'on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and is classified as a first category nationally protec... The Oriental Stork(Ciconia boyciana)is listed as'Endangered'on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and is classified as a first category nationally protected bird species in China.Understanding this species'seasonal movements and migration will facilitate effective conservation to promote its population.We tagged 27 Oriental Stork nestlings at Xingkai Lake on the Sanjiang Plai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China,used GPS tracking to follow them over the periods of 2014-2017 and 2019-2022,and confirmed their detailed migratory routes using the spatial analysis function of ArcGIS 10.7.We discovered four migration routes during autumn migration:one common long-distance migration route in which the storks migrated along the coastline of Bohai Bay to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for wintering,one short-distance migration route in which the storks wintered in Bohai Bay and two other migration routes in which the storks crossed the Bohai Strait around the Yellow River and wintered in South Korea.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 of migration days,residence days,migration distances,number of stopovers and average number of days spent at stopover sites between the autumn and spring migrations(P>0.05).However,the storks migrated significantly faster in spring than in autumn(P=0.03).The same individuals did not exhibit a high degree of repetition in their migration timing and route selection in either autumn or spring migration.Even storks from the same nest exhibited considerable between-individual variation in their migration routes.Some important stopover sites were identified,especially in the Bohai Rim Region and on the Songnen Plain,and we further explored the current conservation status at these two important sites.Overall,our results contribu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nnual migration,dispersal and protection status of the endangered Oriental Stork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conservation decisions and the develop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umn migration GPS tracking Oriental stork REPEATABILITY Spring migration stopover site
下载PDF
四川九龙、泸定发现黑颈鹤停歇
11
作者 李倩 吕玮 +6 位作者 郑笑傲 周莉华 张怡 吴猛 邵发亮 周华明 王杰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98-1500,共3页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是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易危物种,是全球唯一生活于高原、最晚被人类识别和记录的鹤种.黑颈鹤迁徙途中需选择适宜的生境作短暂停歇,以补充体能或夜栖,但目前关于其中途停歇地点选择的信息缺乏.2014年12月1...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是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易危物种,是全球唯一生活于高原、最晚被人类识别和记录的鹤种.黑颈鹤迁徙途中需选择适宜的生境作短暂停歇,以补充体能或夜栖,但目前关于其中途停歇地点选择的信息缺乏.2014年12月10日和2023年3月22日,在四川省九龙县洪坝乡(102°3′14″E,29°13′23″N,海拔2189 m)、泸定县二郎山森林公园(102°13′44″E,29°49′30″N,海拔1824 m)各拍摄到一只黑颈鹤.其中洪坝飞往南方越冬地的成体在灌木林中空地停留约50 min,二郎山飞往繁殖地的亚成体在临近318国道和居民点的针阔混交林中停留约41 min.本研究补充了黑颈鹤东部种群迁徙停歇地点的信息,可为当地林草部门开展有效保护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停歇地 大渡河 贡嘎山 二郎山
原文传递
卫星跟踪白鹤在中国东北地区西部中途停歇地的微栖息地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家慧 李秀明 +2 位作者 薛琳 王永 钱法文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3-462,共10页
白鹤(Grus leucogeranus)是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湿地保护的旗舰物种。2016年和2017年,采用卫星跟踪技术、野外观测和地面采样方法,在春季和秋季,对成功跟踪的6只白鹤在中国东北地区西部中途停歇地的活动时间和面积、栖息... 白鹤(Grus leucogeranus)是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湿地保护的旗舰物种。2016年和2017年,采用卫星跟踪技术、野外观测和地面采样方法,在春季和秋季,对成功跟踪的6只白鹤在中国东北地区西部中途停歇地的活动时间和面积、栖息地类型、食源植物种类、食源植物生物量及其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6只卫星跟踪白鹤中途停歇地主要是中国松嫩平原西部的科尔沁右翼中旗、莫莫格和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周边的淡水湖泊、草本沼泽和农田,以及西辽河平原科尔沁左翼后旗的草本沼泽;白鹤中途停歇地的栖息地类型为淡水湖泊、草本沼泽和农田,淡水湖泊和草本沼泽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共计7目9科11种,其中,淡水湖泊有植物7科9种,草本沼泽有植物8科11种,以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为主;在淡水湖泊和草本沼泽栖息地的植物中,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mis)的重要值都最大,淡水湖泊和草本沼泽中的植物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59和0.6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10和6.73,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别为22.87和79.12,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67和1.90,表明草本沼泽中植物群落的物种分布更均匀、物种多样性更高;在样地内发现的白鹤的可能食源植物有三江藨草(Scirpus nipponicus)、扁秆藨草、花蔺(Botomus umbellatus)、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和玉米(Zea mays),食物为食源植物的根茎或种子颗粒,对食物的理化分析发现,食物中主要有硼、锌、铁、磷、钙、钠、钾、镁等微量元素和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能量物质,淡水湖泊、草本沼泽和农田3种栖息地可以为白鹤提供的能量分别为591.06 kJ/m2、1 348.51 k J/m2和51.60 kJ/m2。因此,应该加强对白鹤中途停歇地的保护,特别需要加强对保护区周边地区及其它非保护区范围内的白鹤栖息地的保护工作,建议建立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 卫星跟踪 中途停歇地 栖息地 中国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宁夏中卫黄河沿岸迁徙灰鹤停歇模式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慧 刘强 +4 位作者 刘文 李振吉 王汝斌 杨俊杰 杨旭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1-171,共11页
中途停歇地是候鸟重要的能量补给地及休息站,对其顺利完成迁徙有着重要作用。为了解灰鹤(Grus grus)迁徙途中的停歇模式,于2013年和2015年冬季,采用卫星跟踪技术在贵州草海保护区成功跟踪了4只灰鹤。结果显示,其中3只灰鹤在宁夏中卫市... 中途停歇地是候鸟重要的能量补给地及休息站,对其顺利完成迁徙有着重要作用。为了解灰鹤(Grus grus)迁徙途中的停歇模式,于2013年和2015年冬季,采用卫星跟踪技术在贵州草海保护区成功跟踪了4只灰鹤。结果显示,其中3只灰鹤在宁夏中卫市境内的黄河和清水河流域湿地停歇,表明该地区为灰鹤迁徙时的重要停歇地。春季迁徙时,灰鹤在2月初至3月初到达中卫,平均停留(24.5?6.7)d(15~30 d,n=4),2月底至3月底迁离;秋季迁徙时,10月末至11月初到达,平均停留(32.0?4.2)d(29~35 d,n=2),至11月底迁离。停留期间主要的活动范围为中宁县境内的长山头水库、黄河河心岛及同心县境内的清水河周边区域。2017年3月18日,采用夜栖地直接计数法进行实地调查,共发现灰鹤636只,其日间活动范围和卫星跟踪结果类似。此次发现的灰鹤停歇地均未纳入自然保护体系,建议当地林业部门在灰鹤迁徙期间加强管理,可适当投食,以减少灰鹤误食耕地中经农药包衣处理的玉米(Zea mays)种子造成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鹤 卫星跟踪 停歇地 种群数量 分布
原文传递
Detecting the non-breeding region and migration route of Whimbrels(Numenius phaeopus rogachevae)in the East Asian–Australasian Flyway 被引量:1
14
作者 Fenliang Kuang Wei Wu +7 位作者 David Li Chris J.Hassell Grace Maglio Kar-Sin K.Leung Jonathan T.Coleman Chuyu Cheng Pavel S.Tomkovich Zhijun Ma 《Avian Research》 SCIE CSCD 2022年第1期72-77,共6页
Determining the migration routes and connections of migratory birds at the population level helps clarify intraspecific differences in migration.Five subspecies have been recognized in the Whimbrel(Numenius phaeopus)i... Determining the migration routes and connections of migratory birds at the population level helps clarify intraspecific differences in migration.Five subspecies have been recognized in the Whimbrel(Numenius phaeopus)in Eurasia.Ssp.rogachevae is the most recently described subspecies.It breeds in Central Siberia,while its non-breeding region and migration routes are still unclear.We tracked the migration of Eurasian Whimbrels captured at three non-breeding sites(Moreton Bay in east coast of Australia,Roebuck Bay in Northwest Australia and Sungei Buloh Wetland in Singapore)and two migration stopover sites(Chongming Dongtan and Mai Po Wetland in China).We determined the breeding sites and inferred the subspecies of the tagged birds in the East Asian–Australasian Flyway(EAAF)based on the known breeding distribution of each subspecies.Of the 30 tagged birds,6 and 21 birds bred in the breeding range of ssp.rogachevae and variegatus,respectively;one bred in the presumed transition area between the breeding range of ssp.phaeopus and rogachevae,and two bred in the region between the breeding range of ssp.rogachevae and variegatus.The birds that bred in the ssp.rogachevae breeding range spent their non-breeding season in the northern Sumatra,Singapore,East Java and Northwest Australia and mainly stopped over along China's coasts during migration.None of our birds bred in the exclusive breeding range of the phaeopus subspecies.Previous studies have predicted that rogachevae whimbrels migrate along the Central Asian Flyway and spend the non-breeding season in West India and East Africa.We found that at least some rogachevae whimbrels migrate along the EAAF and spend the non-breeding season in Southeast Asia and Australia.The ssp.phaeopus is at best sparsely distributed in the EAAF in the west region,or possibly does not occur at 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gratory connectivity Non-breeding area Numenius phaeopus Satellite tracking stopover site SUBSPECIES
下载PDF
基于卫星跟踪的红脚隼春季迁徙及家域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磊 雷宇 +2 位作者 刘慧 孟子文 刘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9-244,共6页
2018年4—7月,通过卫星跟踪技术和实地监测对过境贵阳的红脚隼(Falco amurensis)进行了迁徙和家域研究。结果表明:(1)贵阳地区是红脚隼春季迁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过境日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2)跟踪的红脚隼(1只,编号:6412)于4月26日... 2018年4—7月,通过卫星跟踪技术和实地监测对过境贵阳的红脚隼(Falco amurensis)进行了迁徙和家域研究。结果表明:(1)贵阳地区是红脚隼春季迁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过境日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2)跟踪的红脚隼(1只,编号:6412)于4月26日离开贵阳向东北方向迁徙,穿越重庆东部、湖北和河南西部,最后到达繁殖地——河北省邯郸市北榆林村,迁徙距离1420 km,用时7 d,日均迁徙距离为202.86 km/d;(3)红脚隼日间迁徙,晚间休息,迁徙前期选择在山地、丘陵地带的森林中夜栖,后期进入平原后则在人工林夜栖;(4)红脚隼迁徙时的平均飞行速度为32.19 km/h,最快为48.15 km/h,最慢为18.52 km/h;(5)红脚隼夏季家域面积为54.85 km2,核心活动区面积为2.11 km2。本研究为红脚隼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脚隼 停歇地 繁殖地 家域 核心活动区
下载PDF
水域周边景观类型对迁徙水鸟停歇地选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淑萍 张正旺 +2 位作者 徐基良 刘冬平 覃筱燕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64-168,176,共6页
本文以天津地区的迁徙水鸟及其停歇地为例,研究了水域周边景观类型对迁徙水鸟停歇地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域周边景观的自然程度越高,受人类干扰越少,迁徙水鸟对该种水域的选择性越高,水域中水鸟群落的组成就越复杂.因此,保护停歇地水... 本文以天津地区的迁徙水鸟及其停歇地为例,研究了水域周边景观类型对迁徙水鸟停歇地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域周边景观的自然程度越高,受人类干扰越少,迁徙水鸟对该种水域的选择性越高,水域中水鸟群落的组成就越复杂.因此,保护停歇地水域周边环境的自然性和对迁徙水鸟的保护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歇地选择 迁徙水鸟 景观类型
下载PDF
鸳鸯庐山停歇地生态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孔凡前 何万存 +2 位作者 张毅 邹琴 许仕 《江西林业科技》 2013年第4期26-28,共3页
中途停歇地在鸟类的迁徙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自2009年监测到鸳鸯以庐山作为中途停歇地以来,连续4 a对鸳鸯在庐山停歇地的生态因子做了监测。分析表明:食物、气温、人为干扰和栖息地生境等是中途停歇地的主要影响因子。
关键词 鸳鸯 中途停歇地 生态因子
下载PDF
滦河上游——白枕鹤西部种群的重要停歇地 被引量:1
18
作者 郎雪敏 Gankhuyag Purev-Ochir +5 位作者 Oyunchimeg Terbish Dashdorj Khurelbaatar Baasansuren Erdenechimeg Amarkhuu Gungaa 宓春荣 郭玉民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13-1221,共9页
白枕鹤(Grus vipio)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列为易危(VU)物种。白枕鹤西部种群繁殖于中蒙俄交界处的达乌尔地区,数量呈下降趋势。我们于2017–2018年在蒙古国东部给白枕鹤西部种群的50只个体佩戴了GPS-GSM跟踪设备。截至2019... 白枕鹤(Grus vipio)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列为易危(VU)物种。白枕鹤西部种群繁殖于中蒙俄交界处的达乌尔地区,数量呈下降趋势。我们于2017–2018年在蒙古国东部给白枕鹤西部种群的50只个体佩戴了GPS-GSM跟踪设备。截至2019年5月,获得春季和秋季迁徙路径各48条。分析结果显示:春季91.67%和秋季72.91%的跟踪个体在滦河上游(河北省沽源–内蒙古正蓝旗–多伦区域)停歇,春季停留时间36.16±15.00天、秋季20.26±11.08天,分别占春季和秋季迁徙时间的75%和67%,确定了这一区域是西部种群迁徙途中最重要的停歇地。迁徙路线栖息地选择模型结果显示,白枕鹤常在距离湖泊较近(<210 km)、海拔1,200–1,500 m,且坡度小(<1°)的区域停歇。而滦河上游和整条迁徙路线停歇位点比较的模型结果显示,滦河上游停歇地的海拔1,200–1,500 m与整条迁徙路线栖息地选择模型的结果一致;此外这个区域离河流更近(<70km),不仅有湿地和水体的栖息环境,还有草地和农田可供觅食和栖息。保护空缺分析发现滦河上游现有四处保护地,但在保护地内的迁徙停歇点不超过总位点的1.63%。综上,我们建议将滦河上游整体纳入保护地体系进行管理,为这一受胁物种及其栖息地管理和保护提供可靠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枕鹤 迁徙停歇地 滦河上游 卫星跟踪 保护空缺
原文传递
江苏南部沿海鸻鹬类迁徙停息地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污染评价
19
作者 葛晓辉 胡东方 +4 位作者 陈建琴 刘威 张怡 胡超超 常青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6-94,共9页
对江苏南部沿海鸻鹬类迁徙停息地潮间带18个样点的36份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污染状况及可能来源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春、秋两季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的大小顺序均为Zn>Pb>As>Cu>Cr>Cd>Hg,其中As、Hg的含... 对江苏南部沿海鸻鹬类迁徙停息地潮间带18个样点的36份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污染状况及可能来源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春、秋两季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的大小顺序均为Zn>Pb>As>Cu>Cr>Cd>Hg,其中As、Hg的含量在两季间存在显著性差异,Cu、Zn的含量在各潮带间存在显著性差异,Cd在各断面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从强到弱为:春季Cd>Pb>As>Cu>Zn>Cr>Hg,秋季Cd>As>Pb>Cu>Zn>Hg>Cr;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分析表明:As、Pb、Cu、Hg、Zn、Cr均处于低生态危害等级,Cd整体上处于较重生态危害等级.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表明:研究区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经济开发区企业的工业排污、周边地区机动车尾气及当地渔港船舶污染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鸻鹬类迁徙停息地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分布 污染评价 来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