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取栓和支架植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周腾飞 朱良付 +3 位作者 李天晓 王子亮 薛绛宇 白卫星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6期501-505,共5页
目的对比机械取栓和支架植入两种血管内治疗方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急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回收支架组使用... 目的对比机械取栓和支架植入两种血管内治疗方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急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回收支架组使用可回收支架取栓治疗作为第一治疗措施合并或不合并其他补救措施,支架植入组采取支架植入作为血管再通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再通率、临床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共计6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可回收支架组48例,支架植入组16例。可回收支架组初次使用可回收支架取栓后再通率仅仅为18.75%,37例接受了补救性治疗措施,两组最终再通率未见明显差异(P=0.566)。与可回收支架组相比,支架植入组术中操作时间明显较短(P<0.01),两组患者术后48 h神经功能改善情况(P=0.885)、围手术期出血并发症(P=0.817)未见差异,术后3个月良好预后(P=0.884)以及死亡率(P=0.874)情况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单独使用可回收支架取栓效果欠佳,往往需要其他补救性治疗措施,直接支架植入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可回收支架 支架植入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新曙光──机械取栓治疗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康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610-2613,共4页
脑卒中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致死率最高的慢性疾病。2008年《中国第三次回顾性死因抽查调查报告》显示,脑卒中导致的死亡超过了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病,居死因第1位。而且,在我国,脑卒中的发病... 脑卒中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致死率最高的慢性疾病。2008年《中国第三次回顾性死因抽查调查报告》显示,脑卒中导致的死亡超过了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病,居死因第1位。而且,在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及复发率还在增加。所以,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成为了各国政府、尤其是我国政府关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再通 机械取栓装置 支架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3
作者 向浩 徐萌萌 尹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LVO-AIS)患者血管再通但远期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血管再通的LVO-AIS患者123例,根据术后90 d改良的Rankin量...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LVO-AIS)患者血管再通但远期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血管再通的LVO-AIS患者123例,根据术后90 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58例(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65例(mRS>2分),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VO-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预后良好组侧支循环良好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83%vs 47.6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92,95%CI:0.989~1.205,P=0.046)、糖尿病(OR=0.122,95%CI:0.026~0.561,P=0.007)、症状性脑出血(OR=0.038,95%CI:0.002~0.656,P=0.024)、侧支循环不良(OR=0.037,95%CI:0.007~0.196,P=0.000)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高龄、糖尿病、症状性脑出血、侧支循环不良,提示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预后 危险因素 血栓溶解疗法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 支架取栓术
下载PDF
颈内动脉Y形分叉处双支架并联取栓术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可佳 蔡云寒 +1 位作者 颜文涛 王盛章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5-471,共7页
目的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单、双支架在理想颈内动脉Y形分叉处血管取栓过程,依据仿真结果分析取栓过程中支架-血栓-血管相互作用,为改善分叉处支架取栓效果提供指导。方法利用CAD软件建立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单、双支架取栓过程... 目的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单、双支架在理想颈内动脉Y形分叉处血管取栓过程,依据仿真结果分析取栓过程中支架-血栓-血管相互作用,为改善分叉处支架取栓效果提供指导。方法利用CAD软件建立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单、双支架取栓过程。结果单支架模型取栓失败,双支架模型取栓成功,并且取栓过程中血栓的最大应力是单支架的2倍,最大应变是单支架的1.12倍,血管壁表面的最大接触压强大约是单支架的2倍。结论Solitaire双支架能够有效防止分叉处血栓移位并且成功取出血栓,但血栓中段应力水平较高存在断裂风险;取栓过程中前动脉侧血管接触压强更大,血管壁损伤风险更大。因此,有必要优化取栓支架的设计以提高其柔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分叉 支架取栓器 双支架取栓术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ADAPT联合SWIM取栓技术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振宇 廖耿 +5 位作者 车秀娟 何月梅 韩名娥 张广智 黄婉芸 黎朝茂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2期192-198,共7页
目的探讨首过直接抽吸技术(ADAPT)联合中间导管辅助可回收支架机械取栓术(SSWIM)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IS-LVO)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0-01—2021-10就诊于茂名市人民医院AIS-LVO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共123例。... 目的探讨首过直接抽吸技术(ADAPT)联合中间导管辅助可回收支架机械取栓术(SSWIM)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IS-LVO)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0-01—2021-10就诊于茂名市人民医院AIS-LVO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共123例。按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配为联合技术组61例(给予ADAPT联合SWIM术)、单纯SWIM技术组62例(给予SWIM术),记录2组患者穿刺到再通时间、术后血管再通率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分级、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等,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对心源性栓塞卒中患者进行亚组分析。血管再通率采用mTICI分级进行评估,m TICI 2b-3级定义为血管成功再通;临床预后采用术后90 d mRS评分进行评估(mRS≤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联合技术组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为(56±30)min,较单纯SWIM技术组的(68±38)min更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2组的最终血管再通率分别为90.16(55/61)、90.2%(58/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3);术后90 d mRS≤2分分别为59.02%(36/61),32.26%(2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79例心源性栓塞卒中患者亚组分析显示,联合技术组与单纯SWIM技术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7.5%(35/40)和87.5%(36/39)(P=0.311);平均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分别为(52±26)min、(59±31)min(P=0.331);术后90 d mRS≤2分分别为50%(20/40)、30.77%(12/39)(P=0.1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APT联合SWIM取栓技术治疗AIS-LVO安全有效,与单纯SWIM技术比较,可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机械取栓 血管内治疗 抽吸 可回收支架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中隐藏动脉瘤破裂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6
作者 葛晗明 张静 +6 位作者 马浩钧 王少朋 范潇男 韩楠楠 张格娟 高燕军 常明则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9-414,共6页
机械取栓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隐藏动脉瘤破裂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中较为少见的并发症之一。该文报道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中隐藏动脉瘤破裂的病例,结合文献分析了出现该术中并发症的... 机械取栓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隐藏动脉瘤破裂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中较为少见的并发症之一。该文报道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中隐藏动脉瘤破裂的病例,结合文献分析了出现该术中并发症的原因及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及处理该并发症的方法,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栓切除术 支架取栓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进展
7
作者 张曦 李敬伟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321-324,共4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我国致死和致残的第一大疾病。DEFUSE3和DAWN研究奠定了血管内治疗(EVT)在AIS诊疗中的地位。近年来,EVT在AIS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捷报频传,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获益。本文从前循环卒中患者选择、围手术期管理和后循...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我国致死和致残的第一大疾病。DEFUSE3和DAWN研究奠定了血管内治疗(EVT)在AIS诊疗中的地位。近年来,EVT在AIS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捷报频传,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获益。本文从前循环卒中患者选择、围手术期管理和后循环血管内治疗三个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希望能为临床医师和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静脉溶栓 支架置入 支架取栓 围手术期管理 血压管理 替罗非班 时间窗 后循环卒中
原文传递
对比分析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大血管急性栓塞性闭塞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陈立洲 李文会 +5 位作者 朱军 徐晓露 曹月洲 贾振宇 刘圣 施海彬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35-41,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导管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大血管急性栓塞性闭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急性栓塞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是90 d... 目的对比分析导管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大血管急性栓塞性闭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急性栓塞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是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评价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期间内共纳入120例患者,其中46例(38.3%)患者接受导管抽吸取栓,74例(61.7%)患者采用支架取栓。较支架取栓相比,抽吸取栓手术时间更短(36 min vs 46 min;Z=928.5,P<0.001),成功再通率(93.5%vs 75.7%;c^(2)=6.227,P=0.014)、完全再通率(60.9%vs 40.5%;c^(2)=4.694,P=0.039)。和90 d良好预后(mRS 0~2)比例更高(50.0%vs 31.1%;c^(2)=4.295,P=0.038)。两组之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症状性脑出血和90 d死亡率)无明显差异。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抽吸取栓术和良好临床预后显著正相关(OR=0.12,95%CI:0.03~0.49;P=0.003)。结论对于前循环大血管急性栓塞性闭塞患者,本单中心研究结果显示导管抽吸取栓优于支架取栓,但确切的结果还需更严格临床研究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栓塞性卒中 机械取栓 抽吸取栓 支架取栓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支架优化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9
作者 邱雪 程云章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3年第6期574-580,共7页
目的 机械取栓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有效方法。取栓支架在临床上的使用是一个复杂的力学变化过程。有研究发现,取栓支架的结构及力学特性对临床并发症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目的 机械取栓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有效方法。取栓支架在临床上的使用是一个复杂的力学变化过程。有研究发现,取栓支架的结构及力学特性对临床并发症的产生有重要影响。为了提高取栓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对取栓支架的压握和释放及与血管接触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不同筋厚大小的支架结构在模拟过程中的力学性能。方法 首先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建立筋厚值为0.04 mm、0.05 mm、0.06 mm的3组取栓支架模型和血管有限元模型,利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 2021建立压握工具,对支架压握和支架自膨胀释放及与血管接触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通过取栓支架和血管的Mises应力、取栓支架最大主应变以及径向支撑力指标分析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筋厚值为0.04 mm、0.05 mm、0.06 mm支架的最大主应变峰值均位于支架支撑单元的弯曲处,分别为2.827%、3.403%和4.768%,远远小于断裂极限。取栓支架的径向支撑力在压握到最小内径时达到最大值。筋厚值越大,对应支架的径向支撑力越大。支架展开与血管接触时血管最大Mises应力数值是9.164×10^(-3) MPa,在血管安全范围内。结论 不同筋厚数值的支架在压握和释放过程中均是安全有效的,支架支撑单元的弯曲处最易发生支架疲劳失效。支架的径向支撑力和最大主应变峰值随着筋厚的增加而增加,支架筋厚数值对血管表面Mises应力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在理论上可为取栓支架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取栓支架 有限元分析 径向支撑力 最大主应变
下载PDF
支架取栓与血栓直接抽吸技术在急性脑动脉闭塞再通中的疗效比较
10
作者 李伟 王清波 +2 位作者 马飞飞 郭晖 庞春晓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支架取栓与血栓直接抽吸技术在急性脑动脉闭塞再通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行机械取栓术的40例患者。其中19例患者采用支架取栓(支架取栓组),21例患者采用血栓直接抽吸技术(血... 目的对比分析支架取栓与血栓直接抽吸技术在急性脑动脉闭塞再通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行机械取栓术的40例患者。其中19例患者采用支架取栓(支架取栓组),21例患者采用血栓直接抽吸技术(血栓直接抽吸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2组患者脑动脉再通成功率、手术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值、血栓逃逸发生率、术后脑出血发生率、术后1个月预后良好比例及术后死亡率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心源性因素、脑动脉狭窄、高血压、糖尿病及重大手术后并发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支架取栓组与血栓直接抽吸组患者脑动脉再通成功率[89.5%(17/19)vs 85.7%(18/21)]、手术时间[(96.8±16.2)min vs(93.0±13.5)min]、NIHSS评分差值(术前-术后)[(5.6±4.6)分vs(5.8±4.1)分]、血栓逃逸发生率[10.5%(2/19)vs 4.8%(1/21)]、术后脑出血发生率[15.8%(3/19)vs 4.8%(1/21)]、术后1个月预后良好比例[52.6%(10/19)vs 47.6%(10/21)]及术后死亡率[26.3%(5/19)vs 14.3%(3/2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t=0.828,P=0.413;t=187.5,P=0.752;P=0.596;P=0.331;P=1.000;P=0.442)。结论支架取栓与血栓直接抽吸技术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取栓 血栓直接抽吸技术 脑动脉再通
原文传递
支架植入作为补救性治疗措施在可回收支架取栓治疗失败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钊硕 周腾飞 +4 位作者 李强 管民 刘焕 李天晓 冯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4-608,共5页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作为补救性治疗措施用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可回收支架取栓治疗失败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病分院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可回收支架取栓治疗失败的6...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作为补救性治疗措施用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可回收支架取栓治疗失败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病分院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可回收支架取栓治疗失败的60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以支架植入作为最终补救性治疗措施(支架植入补救组),17例以单纯球囊扩张、动脉溶栓等为补救性治疗措施(非支架植入补救组),均于术后即刻应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均于术后90d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判断预后,并记录围手术期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术后6个月内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与非支架植入补救组比较,支架植入补救组患者术后即刻血管再通率(35.29%vs.81.40%)、预后良好率(23.53%vs.53.49%)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症状性颅内出血率(11.76%vs.13.95%)、死亡率(29.41%vs.23.26%)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随访示支架植入补救组患者中4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但均为非症状性的。结论支架植入作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可回收支架取栓治疗失败的补救性治疗措施相对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大血管闭塞 前循环 可回收支架 支架植入 颅内症状性出血
原文传递
支架取栓治疗中重度院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文珊 史树贵 +7 位作者 周振华 李光建 翟红 陈林 王益 卢龙 江沛 胡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7-512,共6页
目的探讨支架取栓术对伴有颅内外大血管病变的中重度院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发生的、伴有颅内外大血管病变的中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行支架取栓治疗,15例行单纯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支架取栓术对伴有颅内外大血管病变的中重度院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发生的、伴有颅内外大血管病变的中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行支架取栓治疗,15例行单纯药物治疗。对比支架取栓治疗与单独药物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下降程度,评估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共纳入患者27例,其中12例进行了支架取栓治疗,术前NIHSS评分为(18.9±6.3)分,术后7 d NIHSS评分为(10.6±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药物治疗组用药前NIHSS评分为(12.7±4.2)分,治疗7 d时NIHSS评分为(9.4±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取栓组血管完全再通[脑梗死溶栓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CI)2b^3级]10例,部分再通(TICI 2a级)1例,未成功再通(TICI 0~1级)1例。术后3个月功能预后良好(mRS评分为0~2分):支架取栓组7例(占58.3%),单纯药物治疗组3例(占2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取栓治疗可明显增加伴有大血管病变的中重度院内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运重建率,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取栓术 机械取栓术 院内卒中 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优化取栓支架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邱晓键 张晓颖 +2 位作者 谷雪莲 肖有申 赵宇轩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9-424,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结构的取栓支架的机械性能,为取栓支架的设计以及临床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有限元分析以及体外模拟实验对3款不同结构的取栓支架(B3、K4、X)进行评估,分析指标是径向支撑力、回撤力以及模拟取栓过程中的血栓状态。结... 目的分析不同结构的取栓支架的机械性能,为取栓支架的设计以及临床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有限元分析以及体外模拟实验对3款不同结构的取栓支架(B3、K4、X)进行评估,分析指标是径向支撑力、回撤力以及模拟取栓过程中的血栓状态。结果实验得到B3、K4、X取栓支架的径向支撑力分别为0.48、0.43、0.51 N,且压握尺寸越大,取栓支架的径向支撑力越大;当压握尺寸大于3 mm时,支架的径向支撑力显著增大。模拟取栓实验结果表明,B3、K4、X支架的回撤力峰值分别为0.410、0.451、0.501 N,实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具有趋势一致性。结论实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均表明,X支架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此方法可作为评估取栓支架性能的一种分析方法,为取栓支架的性能提高和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栓支架 体外模拟 取栓实验 回撤力 径向支撑力
下载PDF
可回收支架尺寸对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东 郝永岗 +10 位作者 资文杰 王怀明 郑德泉 李华 涂明义 万跃 金平 肖国栋 熊云云 徐格林 刘新峰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4期350-362,共13页
目的在临床中,支架直径是影响血管内治疗的一个重要变量,但有关不同尺寸取栓支架选择的共识指南尚未建立。本研究在于探讨不同直径Solitaire可回收支架对急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病例选自血管内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登... 目的在临床中,支架直径是影响血管内治疗的一个重要变量,但有关不同尺寸取栓支架选择的共识指南尚未建立。本研究在于探讨不同直径Solitaire可回收支架对急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病例选自血管内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登记研究数据库。总共纳入628例使用Solitaire可回收支架进行急诊取栓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其中256例使用直径6 mm Solitaire可回收支架,372例使用4 mm支架。使用倾向性匹配分析方法对2种不同直径取栓支架组的患者进行匹配。血管开通率的评估使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 TICI)分级,90 d预后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同时记录症状性出血及院内死亡率。结果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6 mm和4 mm两组支架患者比较,有效性和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大血管闭塞患者中,使用4 mm装置的患者血管开通率更高(P=0.021),用时更短(P=0.002),取栓次数更少(P=0.025)。对该部分患者术中血管开通率进行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小尺寸支架[比值比(odds ratio,OR)3.21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29~9.162,P=0.029]以及倾向性得分(OR 52.84,95%CI 3.468~805.018,P=0.004)是成功开通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没有证据表明Solitaire可回收支架的尺寸对血管内治疗结果有影响。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使用小直径尺寸的支架具有更高的开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可回收支架 血管开通 取栓
下载PDF
逆向半回收——改良的solumbra取栓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铭 李宏 +2 位作者 Wei M Wei Z Li X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7期642-645,共4页
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已经成为一项标准的治疗技术。多重神经血管装置的结合使用可为技术的改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我们描述了一种改良的取栓技术——使用远端颅内导管(distal intracranial catheter,DIC)在取栓之前半回收取栓装置... 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已经成为一项标准的治疗技术。多重神经血管装置的结合使用可为技术的改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我们描述了一种改良的取栓技术——使用远端颅内导管(distal intracranial catheter,DIC)在取栓之前半回收取栓装置。这项技术的成功运用包括回拉DIC使支架完全释放,前推DIC部分地回收支架,从而使支架在取栓之前形成锥形,更好地嵌合和固定血栓、缩短取栓行程,同时减少血管内皮损伤。该项技术可作为血栓切除术的一个良好选择,并可提高取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血栓切除 支架取栓装置 缺血性卒中 远端颅内导管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治疗时所受的辐射剂量的影响因素
16
作者 高荣慧 周轩 +2 位作者 简能日 胡航佳 何森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4期582-586,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介入诊疗中的受照剂量,探讨性别、年龄、病变部位以及诊疗方式等因素对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介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6例,最终纳入113例,随机配置的辐射监测系统记录透视时间(...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介入诊疗中的受照剂量,探讨性别、年龄、病变部位以及诊疗方式等因素对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介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6例,最终纳入113例,随机配置的辐射监测系统记录透视时间(FT)、剂量面积乘积(DAP)、空气比释动能(AK)。分析性别、患者年龄(30~60岁组、60~80岁组、≥80岁组)、闭塞位置(前、后循环)以及血管开通技术对患者受照剂量的影响。结果患者FT值7.94~97.41 min(24.0±14.4 min);DAP值1638~551959 mGy·cm2(137422.8±107778.1 mGy·cm2);AK值11~5726 mGy(1210.9±1070.8 mGy)。男性患者辐射剂量高于女性患者,DAP值、AK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龄组间各剂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循环闭塞患者所受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导管抽吸(ASPI)患者辐射剂量最低,导管抽吸结合支架取栓(ASPI+SR)以及支架植入术组的辐射剂量大于ASPI组,3个剂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差异较大,性别、血管开通方式均是影响辐射剂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可能需要针对不同特征的患者采取更积极的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介入诊疗 辐射剂量 导管抽吸 支架取栓
下载PDF
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不同亚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 被引量:24
17
作者 邓一鸣 高峰 +6 位作者 孙瑄 宋立刚 刘恋 霍晓川 莫大鹏 马宁 缪中荣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6-230,共5页
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不同亚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 邓一鸣 高峰 宋立刚 刘恋 霍晓川 莫大鹏 马宁 缪中荣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8,34(3) : 226-230. DOI: 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8.03.003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采用可... 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不同亚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 邓一鸣 高峰 宋立刚 刘恋 霍晓川 莫大鹏 马宁 缪中荣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8,34(3) : 226-230. DOI: 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8.03.003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采用可回收支架机械取栓(SRT)术治疗不同亚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IS-LVO)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实施血管内SRT术的LVO-AIS患者,共167例。根据急性缺血性卒中试验(TOAST)分型分为心源性栓塞(CE)组4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闭塞组125例。比较两组的血管开通率、穿刺到血管开通时间、症状性颅内出血率、病死率及90 d预后良好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的差异。结果167例患者中,130例血管成功开通,开通率为77.8%。其中CE组30例(71.4%),LAA闭塞组100例(80.0%);CE组穿刺到开通中位时间为82(45~132)min,LAA闭塞组为53(40~90)min;CE组中位取栓次数为3.0(2.0~5.0)次,LAA闭塞组为2.0(2.0~4.0)次;术中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6例(3.6%),其中CE组2例(4.8%),LAA闭塞组4例(3.2%);死亡11例(6.6%),其中CE组4例(9.5%),LAA闭塞组7例(5.6%)。术后90 d预后良好者69例(41.3%),其中CE组15例(35.7%),LAA组54例(43.2%)。两组比较,除穿刺到开通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23 ),取栓次数、开通率、术中症状性颅内出血率、病死率及90 d预后良好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管内SRT术治疗CE、LAA亚型AIS-LVO同样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动脉闭塞性疾病 急性 心源性栓塞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 可回收支 架机械取栓术
原文传递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胡杨真 胡列计 黄婉洁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9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术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内治疗的疗效和意义。方法将2015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实验组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术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内治疗的疗效和意义。方法将2015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实验组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通过影像学检查分析2组治疗后颅内病变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血管造影评估实验组血管再通率;通过NIHSS评分评估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情况;通过Barthel指数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术治疗的血管再通率为94.1%,再通时间为(219.4±59.2)min,取栓次数为(2.5±1.1)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对比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术治疗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有显著优势。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增加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总体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SOLITAIRE AB支架
原文传递
直接抽吸和支架取栓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预后及认知功能的疗效比较
19
作者 刘露 刘玉峰 +5 位作者 张笑然 支中文 汪雨倩 潘虹 赵连东 陈春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5-111,共7页
目的比较直接抽吸技术(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pass thrombectomy,ADAPT)和支架取栓(stent retriever thrombectomy,SR)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ABAO)患者的预后及认知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神经内科2... 目的比较直接抽吸技术(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pass thrombectomy,ADAPT)和支架取栓(stent retriever thrombectomy,SR)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ABAO)患者的预后及认知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神经内科2019年8月-2022年12月间诊断为ABAO患者共90例。根据机械取栓治疗的类型,将患者分为ADAPT组(44例)和SR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手术相关指标、临床预后、不良事件及认知功能。预后评估利用7 d NIHSS评分和90 d mRS评分;认知功能评估利用卒中后6个月MoCA评分;安全性评估利用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BAO患者发生不良临床预后和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ADAPT组与SR组患者间的血管成功再通率、术后7 d NIHSS评分、90 d良好结局率(mRS评分≤2分)、6个月后PSCI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较SR组,ADAPT组患者的血管再通尝试次数更少,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和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更短(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OR=18.922,95%CI:2.787~128.474;P=0.003)、基线高NIHSS评分(OR=1.195,95%CI:1.088~1.316;P=0.000)和低pc-ASPECTS评分(OR=0.298,95%CI:0.154~0.576;P=0.000)是ABAO患者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OR=1.150,95%CI:1.034~1.279;P=0.010)、较长的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OR=1.006,95%CI:1.000~1.012;P=0.035)、基线高NIHSS评分(OR=1.120,95%CI:1.039~1.208;P=0.003)和低pcASPECTS评分(OR=0.571,95%CI:0.355~0.918;P=0.021)是ABAO患者发生PS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SR技术对比,ABAO患者行ADAPT治疗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但是行ADAPT可减少再通尝试次数,获得更短的血管开通时间。糖尿病、基线高NIHSS评分和低pc-ASPECTS评分与ABAO患者不良的临床预后独立相关。高龄、较长的发病至血管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基底动脉闭塞 机械取栓 ADAPT 支架取栓 临床预后
下载PDF
首次再通效应对国产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基于3项随机对照试验数据的分析
20
作者 曹洁 杨泽君 +1 位作者 彭亚 刘建民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5-591,共7页
目的探讨首次再通效应对采用国产支架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以及实现首次再通效应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3项前瞻性、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EDIRECT试验、Tonbridge试验、CAPTURE试验)中采用... 目的探讨首次再通效应对采用国产支架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以及实现首次再通效应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3项前瞻性、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EDIRECT试验、Tonbridge试验、CAPTURE试验)中采用国产支架取栓治疗的223例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131例)与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92例),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和手术参数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是否获得首次再通效应[一次支架取栓实现闭塞血管完全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3级)],将患者分为首次再通效应组(69例)与非首次再通效应组(154例),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和手术参数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筛选患者获得首次再通效应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年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比例、房颤比例、责任闭塞血管为颈内动脉者比例、发病至入院时间、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患者的首次再通效应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脑中动脉闭塞(OR=0.459,95%CI:0.247~0.854,P=0.014)、首次再通效应(OR=2.485,95%CI:1.282~4.816,P=0.007)、入院时NIHSS评分(OR=0.894,95%CI:0.837~0.955,P=0.001)、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OR=0.993,95%CI:0.987~0.999,P<0.001)是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2)首次再通效应组股动脉穿刺至支架取栓完成时间明显低于非首次再通效应组,应用球囊导引导管(BGC)比例明显高于非首次再通效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应用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支架 机械取栓 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 首次再通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