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瘟病菌孢子传播的影响因素与田间捕捉方法 被引量:18
1
作者 曹青 房辉 +1 位作者 何有才 朱有勇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7-9,共3页
稻瘟病(PyriculariaoryzaeCavara)是危害水稻生产的一个主要病害,了解稻瘟病菌孢子生活史中的影响因素,监测稻瘟病菌的时空分布动态,对于预测预报病情的发生,确定最佳的防治时机和指导田间防治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讨论了影响孢子传播的... 稻瘟病(PyriculariaoryzaeCavara)是危害水稻生产的一个主要病害,了解稻瘟病菌孢子生活史中的影响因素,监测稻瘟病菌的时空分布动态,对于预测预报病情的发生,确定最佳的防治时机和指导田间防治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讨论了影响孢子传播的因素和孢子捕捉的方法,并就玻片法捕捉孢子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孢子传播 影响因素 田间捕捉方法
下载PDF
藓类植物传孢类型及其系统演化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高谦 曹同 付星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268-276,共9页
藓纲包括 3个亚纲 (Brotherus ,192 4~ 192 5) ,泥炭藓亚纲、黑藓亚纲 ,真藓亚纲 ,全世界约 10 0个科 ,近 80 0属 ,约 150 0 0种。藓类的传孢类型和藓类植物系统演化有密切关系。我们认为传孢不同类型 ,直接反映了他们的演化程度。我... 藓纲包括 3个亚纲 (Brotherus ,192 4~ 192 5) ,泥炭藓亚纲、黑藓亚纲 ,真藓亚纲 ,全世界约 10 0个科 ,近 80 0属 ,约 150 0 0种。藓类的传孢类型和藓类植物系统演化有密切关系。我们认为传孢不同类型 ,直接反映了他们的演化程度。我们根据藓类孢子体的分化、蒴齿分化与其机能 ,分为 5种传孢类型。即腐媒传孢型 ,风媒传孢型 ,汽 -风媒传孢型 ,水媒传孢型 ,和虫媒传孢型等 5种。根据它们的演化程度比较 ,我们提出了一个以科为单位的演化系统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纲 传孢类型 演化系统
下载PDF
稻瘟病菌孢子对水稻叶表附着量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丁克坚 檀根甲 +1 位作者 季伯衡 叶争勇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40-246,共7页
针对叶稻瘟病侵染中的一个环节,通过疫区及室内模拟的多年试验,分别找出该病菌分生孢子稻田低空浮游量与田间前一天病情指数、20:00时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及当天最低温度的数学关系式;得出该浮游量与水稻叶表附着量的转换值;寻出... 针对叶稻瘟病侵染中的一个环节,通过疫区及室内模拟的多年试验,分别找出该病菌分生孢子稻田低空浮游量与田间前一天病情指数、20:00时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及当天最低温度的数学关系式;得出该浮游量与水稻叶表附着量的转换值;寻出不同生长阶段稻株单位叶面积病菌分生孢子的附着系数及各叶位叶片的附着率;并结合田间水稻叶面积情况组装该侵染环节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病菌 叶片
下载PDF
路德维希肠杆菌A18沿镰孢霉JK菌丝迁移的生态学效应
4
作者 杨埔 王鹏然 +2 位作者 张鑫 张犇 张丽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7,共7页
土壤细菌沿真菌菌丝的迁移可以扩大细菌的生境,增强其作用效果;然而,生防细菌的迁移对植物致病真菌的影响尚待深入研究.利用细菌-真菌共培养体系,研究生防细菌路德维希肠杆菌A18(Enterobacter ludwigii A18)沿植物致病真菌镰孢霉JK(Fusa... 土壤细菌沿真菌菌丝的迁移可以扩大细菌的生境,增强其作用效果;然而,生防细菌的迁移对植物致病真菌的影响尚待深入研究.利用细菌-真菌共培养体系,研究生防细菌路德维希肠杆菌A18(Enterobacter ludwigii A18)沿植物致病真菌镰孢霉JK(Fusarium sp.JK)迁移的生态学效应.结果发现,在没有真菌菌丝存在的情况下,路德维希肠杆菌A18只能在3 g/L琼脂浓度的半固体培养基中游动,不能在更高浓度琼脂的培养基表面运动;而在镰孢霉JK存在的情况下,该细菌可以沿真菌菌丝迁移,在移动位点细菌的生物量可达108 CFU/g agar.在路德维希肠杆菌A18存在的情况下,镰孢霉JK的生长没有受到影响;然而,镰孢霉JK的产孢受到了路德维希肠杆菌A18的显著抑制,抑制率达90%.另外,路德维希肠杆菌A18可以黏附于镰孢霉JK菌丝表面形成生物膜,并利用镰孢霉JK分泌物生长,接种10 d后,路德维希肠杆菌A18的生物量从106.07±0.09 CFU/mL增加到109.07±0.10 CFU/mL.本研究表明路德维希肠杆菌A18沿镰孢霉JK菌丝迁移,不仅可以利用真菌分泌物生长,扩大其生境,而且可以抑制镰孢霉JK孢子的产生,减轻镰孢霉对农作物的危害.(图5表1参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德维希肠杆菌 镰孢霉 菌丝际 孢子 迁移 土壤 生防细菌
原文传递
气传性病原菌孢子在作物冠层内传播研究——以小麦条锈菌夏孢子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福楷 张洪 +3 位作者 高志贤 KALHORO Muhammad Talib 贺新生 康晓慧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2-890,共9页
【目的】由单片病叶发展成大小不等的发病中心是植物气传病害流行的重要阶段。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气传性病害之一。探究小麦条锈菌夏孢子在作物冠层内传播... 【目的】由单片病叶发展成大小不等的发病中心是植物气传病害流行的重要阶段。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气传性病害之一。探究小麦条锈菌夏孢子在作物冠层内传播受到的影响因素,对了解气传性病害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病原菌孢子在冠层内扩散会受到自身重力、风和寄主阻挡的影响。以小麦条锈菌为例,通过模拟自然沉降测定了病原菌孢子的重力沉降速度;比较了不同密度和角度阻挡物拦截的孢子数量差异;比较了麦田不同高度和不同种植密度下冠层风速的差异;在田间,模拟单片病叶向周边传播孢子的过程,分析了不同高度和水平距离下收集孢子数的差异。【结果】单个小麦条锈菌夏孢子的沉降速度范围为(1.491±0.055)cm/s;风速在小麦田随冠层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冠层上空风速显著高于冠层内风速,风速随小麦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阻挡物密度和角度与收集孢子数呈显著正相关;在小麦冠层中孢子扩散距离与孢子捕捉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病原菌孢子重力沉降速度较慢,重力沉降对孢子在冠层内的水平传播距离影响较小。寄主叶片形态和种植密度可以调控孢子叶面定殖和孢子的扩散。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小麦条锈病的流行扩散模型和为探索植株形态避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孢子传播 冠层 重力沉降
下载PDF
动物对孢子植物的传播模式及进化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琴 陈远 +1 位作者 禹洋 向左甫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95-1001,共7页
孢子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孢子植物的传播通常被认为主要依靠风、水、弹力等非生物媒介,而动物的作用往往被忽略。本文主要概述了:(1)孢子植物对动物传播的适应:一方面孢子植物可为动物提供食物、庇护所... 孢子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孢子植物的传播通常被认为主要依靠风、水、弹力等非生物媒介,而动物的作用往往被忽略。本文主要概述了:(1)孢子植物对动物传播的适应:一方面孢子植物可为动物提供食物、庇护所、繁殖场所等,另一方面孢子植物也可产生视觉、嗅觉等方面的线索来吸引动物,从而促进动物传播其繁殖体。(2)动物对孢子植物的传播模式:包括体内传播(消化道和组织寄生)和体外传播两种,这些模式都能对孢子植物繁殖体进行有效传播。由于动物间形态或生活习性的不同,以致传播距离存在差异,最短距离为0.1 cm,最长距离可从北半球至南半球。(3)动物对孢子植物传播的生态与进化意义;由于某些孢子植物繁殖体的结构特点或萌发的需求,以致其繁殖体只能通过动物的传播才能得以定殖,因此动物与孢子植物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动物对孢子植物的传播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的内容以及研究单方面的传播途径,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考虑动物对孢子植物传播的有效性以及多途径同时传播对孢子植物定殖的影响,同时应更加关注孢子植物和动物互惠关系的形成、维持机制及将来的进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植物 动物传播 互惠关系 植被更新 生物多样性保护
原文传递
Convergence in leaf phenology traits of two understorey ferns in the northwestern Iberian Peninsula
7
作者 Luis G.Quintanilla Beatriz Pías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18年第1期92-102,共11页
Aims Plants control leaf phenology to maximize annual photosynthetic product.Although ferns play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role in many habitats,especially forests,their phenology traits have been poorly studied.Here,we... Aims Plants control leaf phenology to maximize annual photosynthetic product.Although ferns play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role in many habitats,especially forests,their phenology traits have been poorly studied.Here,we investigate the leaf phenology of two ferns of the forest understorey and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iming of leaf emergence and spore dispersal and the effect of between-year climatic variation.Methods We compared the leafing and sporing phenologies of two ferns with very large(>2 m),overwintering leaves:Culcita macrocarpa and Woodwardia radicans.We regularly monitored individuals of six popu-lations in the northwestern Iberian Peninsula during a 3-year study.We studied eight phenology variables:leafing start date,leafing end date,leaf expansion time,number of new leaves per individual,between-individual synchrony,within-individual synchrony,percentage of fertile leaves and spore release date.We also determined leaf mass per area(LMA)and gathered data on ai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Important findings Both C.macrocarpa and W.radicans produce few leaves(~2 leaves individual−1 year−1),which expand simultaneously for a very long period(from midwinter to early summer),are retained for more than 1 year(37 and 19 months,respectively)and have relatively high LMAs.Such traits,together with large leaf size,have also been found in seed plants from the forest understorey and represent adap-tations to this light-limited environment.Spores of both study ferns are simultaneously released in late winter,with little between-year variation caused by differences in air humidity.This remarkable similarity between species suggests that the convergence in tim-ing of leaf emergence favours the convergence in timing of spore dispers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cita macrocarpa leaf phenology spore dispersal temperate forest Woodwardia radicans
原文传递
云南省香格里拉地区现代孢粉与植被关系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谭金凤 肖霞云 +1 位作者 李艳玲 罗俊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8-81,共14页
本文对云南省香格里拉地区(海拔3400~4700m)7个植物群系下采集的21个现代苔藓样品进行了孢粉研究,探讨了现代孢粉组合与样点周围植被之间的关系,以及主要孢粉类型的代表性与传播能力。结果表明,香格里拉地区不同植物群系的孢粉组合具有... 本文对云南省香格里拉地区(海拔3400~4700m)7个植物群系下采集的21个现代苔藓样品进行了孢粉研究,探讨了现代孢粉组合与样点周围植被之间的关系,以及主要孢粉类型的代表性与传播能力。结果表明,香格里拉地区不同植物群系的孢粉组合具有不同的代表性成分与变化特征,能较好地反映当地植被状况。桦木林和黄背栎林的孢粉组合中指示性成分分别是高含量的桦木属和常绿栎类花粉;冷杉林下的样品,除采自仅有稀疏冷杉的冷杉林下的样品外,其他样品的孢粉组合都较好地反映了高含量的冷杉属花粉;杜鹃灌丛和蔷薇灌丛的孢粉组合分别以高含量的杜鹃花科和蔷薇科花粉为特征;在花粉产量低且植被较开阔的流石滩疏生草甸中,孢粉组合以高含量的草本花粉和外来乔木花粉(如松、冷杉等)为主。松属花粉在本研究区各植物群系下所有样品的孢粉组合中均有较高含量,说明松属花粉产量高、传播能力最强,具有超代表性;铁杉属和桤木属花粉也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它们是外来花粉的主要成分,在不同植物群系下其花粉含量的高低与当地植被的郁闭度及当地植被花粉产量有关;桦木属和常绿栎类花粉代表性强,花粉产量高,也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冷杉属花粉具有明显的低代表性,但其传播能力较强;杜鹃花科花粉的代表性较好,但传播能力差,其花粉散布范围基本在有母体植物生长的地方;柳属花粉代表性低,其花粉含量高于1.0%可能指示柳树的存在;单裂缝孢子的蕨类植物在本研究区部分样品中有较高含量,说明单裂缝孢子的蕨类植物比三裂缝孢子的蕨类植物可能更能适应海拔3400m以上的高海拔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孢粉 传播能力 植物群系 主成分分析 香格里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