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孟敏 王秀敏 +2 位作者 黄佩杰 黄宏春 张艳 《中医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1273-1276,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活络汤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兼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la(6-keto prostaglandin fla,6-... 目的:观察健脾活络汤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兼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la(6-keto prostaglandin fla,6-Keto-PGFl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4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治疗,每次30 mg,每天1次,口服;丽珠得乐,每次1袋,每天4次,口服。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加用阿莫西林胶囊和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服健脾活络汤,每天1剂。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胃镜检查和HP检测;治疗前后血清GAS、EGF、TXB2和6-Keto-PGFla指标;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7,P<0.05);胃镜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88.46%,高于对照组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1,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疼痛、上腹胀满、精神疲乏、纳呆食少、黑便和泛吐清水等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HP阴转率为94.28%,高于对照组的78.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AS和6-Keto-PGFla低于对照组,TXB2和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未发现与中药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活络汤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能进一步促进溃疡愈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GAS、EGF、TXB2和6-Keto-PGFla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消化性溃疡 健脾活络汤 脾胃虚寒证 瘀血阻络证 胃泌素 表皮生长因子 血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Fla
下载PDF
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证消化性溃疡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1
2
作者 赵建平 冯振宇 马小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627-1631,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证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9例脾胃虚寒证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实验组(中医治疗)55例和对照组(三联疗法治疗)54例,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症状疗效、胃镜疗效、治疗前后主要...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证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9例脾胃虚寒证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实验组(中医治疗)55例和对照组(三联疗法治疗)54例,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症状疗效、胃镜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比较(89.09%v s 7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两组患者胃镜疗效总有效率比较(92.73%vs 87.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7.27%vs 7.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痞满积分、畏寒肢冷积分以及症状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9分±0.65分vs 2.06分±0.68分、1.43分±0.67分vs 2.35分±0.83分、9.15分±1.40分vs 12.31分±1.9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随访12 mo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27%vs 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证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不低于常规三联疗法,在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和降低复发率上效果优于常规西药,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黄芪建中汤 脾胃虚寒证 消化性溃疡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源流及证治 被引量:10
3
作者 罗伟贤 黄超霞 +3 位作者 任连军 陈建飞 杨泽锋 王东芳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2511-2515,共5页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病,以白金甘胃汤为基础方,设立3个证型:胆胃郁热或胆胃不和证、脾胃虚寒证、寒热错杂证。热以肝胆热扰胃府为主,寒则脾胃虚寒水谷运化无权,寒热错杂则在于肝火脾虚共存相互戕害胃府为主。胆胃郁热证以白金甘胃汤...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病,以白金甘胃汤为基础方,设立3个证型:胆胃郁热或胆胃不和证、脾胃虚寒证、寒热错杂证。热以肝胆热扰胃府为主,寒则脾胃虚寒水谷运化无权,寒热错杂则在于肝火脾虚共存相互戕害胃府为主。胆胃郁热证以白金甘胃汤加小柴胡汤治疗;脾胃虚寒证则以白金甘胃汤加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寒热错杂证则用白金甘胃汤加乌梅丸治疗。临证可配合腹部"三六按摩"法、"胃肠乐"肚脐贴等中医外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白金甘胃汤 胆胃郁热证 胆胃不和证 脾胃虚寒证 寒热错杂证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和脾胃虚寒证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学特征 被引量:32
4
作者 王亮 曹云 +7 位作者 李中峰 陈建新 王佳婕 符欣 黄佳钦 冯晶华 王冬梅 李志红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证和脾胃湿热证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特征。方法收集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脾胃湿热证28例,脾胃虚寒证17例,另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收集各组受试者肘静脉血5 ml,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定量检...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证和脾胃湿热证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特征。方法收集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脾胃湿热证28例,脾胃虚寒证17例,另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收集各组受试者肘静脉血5 ml,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定量检测血浆代谢物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潜在生物标志物11种,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浆中葡萄糖、丙氨酸、缬氨酸等含量高于健康人,而谷氨酸、甘氨酸、乳酸、甜菜碱等水平低于健康人。脾胃湿热证组患者缬氨酸、乳果糖水平高于脾胃虚寒证组,而异丁酸、甲酸、肌肽含量低于脾胃虚寒证组。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证和脾胃湿热证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糖代谢、氨基酸分解代谢紊乱,且两种证型在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湿热证 脾胃虚寒证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氢谱
原文传递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脾胃虚寒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广玉 张勤生 +5 位作者 孙晓娜 张玉峰 李振华 李永亮 王艳梅 孙治霞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74-79,共6页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脾胃虚寒证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随机115例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2包/次,2次/d,温水冲服;蒙脱石散,1包/次,...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脾胃虚寒证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随机115例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2包/次,2次/d,温水冲服;蒙脱石散,1包/次,3次/d,温水冲服,并给予防止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措施,营养支持等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内服参苓白术散加减,1剂/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7 d。进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和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 A)检测;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检测治疗前后粪便中粪便球杆菌,并行细菌培养,鉴定并计数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数量;检测治疗前后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水平。结果:经秩和检验分析,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 268,P <0. 05);观察组主要症状、次要症状评分和脾胃虚寒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肠道SIg A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者Ig A,Ig 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 <0. 05),CD8+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粪便球杆菌低于对照组(P <0. 01),肠球菌计数低于对照组(P <0. 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血清DAO和D-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在益生菌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AAD脾胃虚寒证患者,可进一步的减轻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黏膜屏障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脾胃虚寒证 参苓白术散 免疫功能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理中法联合中药烫熨治疗小儿腹痛(脾胃虚寒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6
作者 雍亚云 李伟伟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5期872-874,共3页
目的观察理中法联合中药烫熨治疗小儿腹痛(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予理中法联合中药烫熨腹部治疗,对照组予理中法中药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20 d后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 目的观察理中法联合中药烫熨治疗小儿腹痛(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予理中法联合中药烫熨腹部治疗,对照组予理中法中药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20 d后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P <0.05);两组治疗后淋巴结长径、短径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P <0.05),且观察组长径、短径缩小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 <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11.5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P <0.05)。结论理中法联合中药烫熨治疗小儿腹痛(脾胃虚寒证),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体征,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中法 中药烫熨 小儿腹痛 脾胃虚寒型
下载PDF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与胃镜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乃卫 程红杰 +3 位作者 安立保 徐珊珊 阎玲 孙志新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中医辨证与胃镜像相关性,从微观角度证实中医宏观辨证论治科学性,完善中医辨证理论体系,为慢性胃炎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385例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中医辨证与胃镜像相关性,从微观角度证实中医宏观辨证论治科学性,完善中医辨证理论体系,为慢性胃炎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38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中医四诊(望、闻、问、切)、胃镜像表现,观察常见中医证型(肝胃气滞、肝胃郁热、脾胃湿热、脾胃气虚、脾胃虚寒、胃阴不足、胃络瘀阻)和胃镜像表现萎缩、糜烂、胆汁反流、黏膜颜色、黏膜池颜色、黏膜充血水肿、黏膜血管显露、黏膜隆起、黏膜粗糙、黏膜颗粒增生等相关性,比较不同证型在胃镜像表现比率情况。结果: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肝胃郁热证最常见,分别为40.52%、30.91%、12.21%,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病变部位以胃窦最常见,占49.92%,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脾胃虚寒证以40~65岁多见,表现为萎缩性胃炎,黏膜以白为主,黏膜池颜色清澈为主;脾胃湿热证以18~40岁男性居多,以非萎缩性胃炎为主,黏膜糜烂多见;肝胃郁热证男性居多,胃镜像无显著变化,和脾胃湿热证有相似处。结论:慢性胃炎中医证型和胃镜像存在一定相关性,尤其是脾胃虚寒证和脾胃湿热证,胃镜像可作为中医证型客观依据,可指导临床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中医证型 胃镜像 脾胃虚寒证 脾胃湿热证 肝胃郁热证 相关性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60例 被引量:15
8
作者 闫芳 《河南中医》 2020年第10期1503-1506,共4页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胃黏膜...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及胃消化功能指标[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及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有效率为88.33%,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黏膜组织学评分、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TL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治疗后,GAS、VIP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可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促进胃黏膜愈合,改善胃消化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脾胃虚寒证 黄芪建中汤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Efficacy of Gastrosis No.1 Compound on Functional Dyspepsia of Spleen and Stomach Deficiency-Cold Syndrome:A Multi-Center,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声生 赵鲁卿 +6 位作者 汪红兵 吴兵 王垂杰 黄穗平 沈洪 魏玮 来要良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13年第7期498-504,共7页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Gastrosis No.1 compound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with Spleen (Pi) and Stomach (Wei) deficiency-cold syndrome. Method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Gastrosis No.1 compound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with Spleen (Pi) and Stomach (Wei) deficiency-cold syndrome. Method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was performed in 5 centers.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FD) of Spleen-deficiency and qi-stagnation syndrome (162 case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groups give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HM) Gastrosis No.1 compound or placebo in a 2:1 ratio. This trial included a 4-week treatment period and a 4-week follow-up period. The outcomes were the dyspepsia symptom scores (measured by total dyspepsia symptom scale and single dyspepsia symptom scale) and syndrom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ore (measur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scale). The outcomes were noted at weeks 0, 4 and 8. Results: Compared with patients in the placebo group, patients in the CHM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dyspepsia symptom scores as rated by patients and investigators (P〈0.01), and also showed improvement in syndrom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ore (P〈0.01). No serious adverse event was reported. Safety tests obtained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showed no abnormal values. Conclusion: CHM Gastrosis No.1 compound wa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with Spleen and Stomach deficiency-cold syndr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ctional dyspepsia spleen and Stomach deficiency-cold syndrom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原文传递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胃溃疡脾胃虚寒证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胃肠道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建伟 周利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6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究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胃溃疡脾胃虚寒证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胃肠道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3月参与本次研究的60例胃溃疡脾胃虚寒证患者,遵循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研究①组和研究②组,各30例。研... 目的探究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胃溃疡脾胃虚寒证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胃肠道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3月参与本次研究的60例胃溃疡脾胃虚寒证患者,遵循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研究①组和研究②组,各30例。研究①组采用常规四联疗法,研究②组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辅助常规四联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情控制总有效率、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评分、Lanza评分、胃黏膜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结果研究②组的临床病情控制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研究①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IL-4水平均升高,IL-17、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②组IL-4水平高于研究①组,IL-17、TNF-α水平低于研究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GSRS、Lanza评分及PGE_(2)水平均降低,且研究②组低于研究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辅以常规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脾胃虚寒证能够取得更佳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胃肠道症状,修复消化道黏膜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胃溃疡 脾胃虚寒证 胃肠道症状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蒲翘异功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寒证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朱乐乐 蔡江怡 郑伟伟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3期68-72,共5页
目的:观察蒲翘异功汤联合常规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寒证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消化科患者6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四联疗法治疗14天,后予序贯服用予... 目的:观察蒲翘异功汤联合常规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寒证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消化科患者6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四联疗法治疗14天,后予序贯服用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6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蒲翘异功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评价疗效。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指标及安全性指标。对胃镜下治愈并根除Hp的患者随访4个月,评价其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Hp感染情况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4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10.71%,对照组37.0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疗效观察组痊愈率46.67%,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率33.33%,总有效率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4个月后溃疡复发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溃疡痊愈14例中,复发1例,复发率7.14%;对照组痊愈10例中,复发4例,复发率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环氧合酶2(COX-2)、中间核转录因子(NF-кBp65)和三叶因子(TFF3)免疫组化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疼痛、得食痛减、四肢乏力、肢冷畏寒、纳呆食少症状积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过程中,2组间的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无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心、肝、肾功能,血、小便、大便常规检查及心电图检查均无明显异常。结论:蒲翘异功汤联合常规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寒证Hp相关性胃溃疡,其Hp清除率与单纯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虽无明显变化,但能降低Hp感染的远期复发率,不同程度改善脾胃虚寒证Hp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幽门螺杆菌 脾胃虚寒证 蒲翘异功汤 四联疗法 中间核转录因子 环氧合酶2 三叶因子
原文传递
胃脘痛脾胃虚寒证红外热成像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铁葆 文银萍 +4 位作者 宗静岩 王旭浈 程红杰 蒲琳倩 户玉轩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54-1658,共5页
目的:研究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患者的红外热成像特征。方法:随机选取本院门诊符合胃脘痛脾胃虚寒证诊断标准患者150例,胃脘痛脾胃湿热证患者50例,正常体检者50例分为虚寒组、湿热组及正常组,3组人群均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测,分别测量胃脘区域... 目的:研究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患者的红外热成像特征。方法:随机选取本院门诊符合胃脘痛脾胃虚寒证诊断标准患者150例,胃脘痛脾胃湿热证患者50例,正常体检者50例分为虚寒组、湿热组及正常组,3组人群均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测,分别测量胃脘区域、中脘穴、大腹区域、左右足三里穴的绝对温度T1、T2、T3、T左、T右及相对温度ΔT1、ΔT2、ΔT3、ΔT4(T左-右),对比这3组人群绝对温度及相对温度之间的差异。结果:绝对温度方面,虚寒组与湿热组的T1、T2、T3以及虚寒组与正常组的T1、T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温度方面,虚寒组ΔT1、ΔT2、ΔT3、ΔT4均显著低于脾胃湿热组,虚寒组ΔT1、ΔT2显著低于健康组。结论: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患者具有胃脘区域、中脘穴相对温度及绝对温度低下,即脾胃虚寒的热值特点,提示可将胃脘、中脘穴作为胃脘痛病红外热成像辨证的依据。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检查手段,可为胃脘痛脾胃虚寒证临床诊断提供客观化、可视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线热成像检测 胃脘痛 脾胃虚寒证 脾胃湿热证 相对温度 绝对温度
下载PDF
中医特色护理对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娅妮 刘雪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2期167-168,共2页
目的探究中医特色护理对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方法将46例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3例。常规护理组主要使用常规的治疗方式及护理方式,中医特色护理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探究中医特色护理对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方法将46例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3例。常规护理组主要使用常规的治疗方式及护理方式,中医特色护理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中医特色护理组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特色护理在治疗胃脘痛上有诸多的优势,临床上应对这一护理手段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特色护理 胃脘痛脾胃虚寒证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盘龙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谢亚君 罗熠 +3 位作者 罗黎 张建影 喻斌 张月娟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14期88-91,共4页
目的:观察盘龙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CA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予叶酸片口服治疗,同时辨证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盘龙灸治疗,共治... 目的:观察盘龙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CA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予叶酸片口服治疗,同时辨证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盘龙灸治疗,共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同步进行胃镜下胃黏膜分级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下胃黏膜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治疗8、12周后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胃黏膜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中西医药物内服治疗脾胃虚寒型CAG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而在此基础上实施盘龙灸,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胃黏膜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灸 脾胃虚寒证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脘痛
下载PDF
蚁参蠲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建忠 王春民 +2 位作者 刘书堂 金伟伟 宋跃进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蚁参蠲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39例类风湿关节炎(证属肾脾两虚、寒湿瘀阻)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329例采用蚁参蠲痹胶囊治疗,对照组110例采用通痹胶囊+安慰剂治疗,两组每次服用4粒(通痹胶囊含3粒... 目的:观察和评价蚁参蠲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39例类风湿关节炎(证属肾脾两虚、寒湿瘀阻)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329例采用蚁参蠲痹胶囊治疗,对照组110例采用通痹胶囊+安慰剂治疗,两组每次服用4粒(通痹胶囊含3粒安慰剂),早、中、晚各1次,连服2月。治疗前及用药后每2周进行疗效评价,以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的改善情况为判定标准评价疾病疗效,并以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证候积分减少程度为判定标准评价中医证候疗效。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前后的三大常规、心、肝、肾功能、精液、脾脏等安全性检查,观察以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症状、体征及相关理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试验组对疾病的有效率达86.7%、对中医证候的有效率达87.3%、中医症状总积分较疗前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蚁参蠲痹胶囊治疗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通过两组治疗对比观察,发现蚁参蠲痹胶囊具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是一种治疗肾脾两虚、寒湿瘀阻类风湿关节炎的理想制剂,且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参蠲痹胶囊 类风湿关节炎 肾脾两虚 寒湿瘀阻证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证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袁振兴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3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证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九江市濂溪区人民医院2017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脾胃虚寒证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按照奇偶数法分为对比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比组予以西药治疗,研究组...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证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九江市濂溪区人民医院2017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脾胃虚寒证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按照奇偶数法分为对比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比组予以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症状(上腹疼痛、反酸、胃灼热)缓解时间,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临床疗效优于对比组(P<0.05)。治疗前2组胃脘隐痛、泛吐酸水、舌质胖大、畏寒肢冷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胃脘隐痛、泛吐酸水、舌质胖大、畏寒肢冷积分低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上腹疼痛、反酸、胃灼热缓解时间短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证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脾胃虚寒证 黄芪建中汤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玉中 张健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10期1898-1900,1905,共4页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法治疗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呼吸消化中西医结合内科住院治疗的90例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期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穴位注射组,每组45例...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法治疗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呼吸消化中西医结合内科住院治疗的90例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期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穴位注射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抑酸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等单纯西医治疗,7 d为1个疗程;穴位注射组仅在补液治疗基础上,将维生素B1注射于中脘、双侧梁门、足三里、三阴交穴,隔日1次,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胃痛、恶心呕吐、反酸嗳气、腹胀等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穴位注射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中医症状积分及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注射 慢性胃炎急性发作 脾胃虚寒证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叶辉 钟嘉敏 《河南中医》 2020年第12期1804-1806,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东莞市大朗医院门诊接诊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5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研究组...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东莞市大朗医院门诊接诊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5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研究组给予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VAS评分、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效率为96.55%,1年内复发率为3.44%,对照组有效率为75.86%,1年内复发率为20.68%,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促其尽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黄芪建中汤 中药穴位贴敷 脾胃虚寒证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附子理中丸配合针灸治疗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钱旭 赫媛媛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附子理中丸配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胃脘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使用附子理中丸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0天、20天、30天后的疗效。结... 目的:探讨附子理中丸配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胃脘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使用附子理中丸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0天、20天、30天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7.14%、77.14%、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97.14%。结论:附子理中丸配合针灸治疗胃脘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理中丸 针灸 脾胃虚寒证 胃脘痛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胃黏膜“炎-癌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金凤 梁国英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670-1678,共9页
胃癌的发生需经过“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炎-癌转化”过程,因此,学者们一直致力于防治胃黏膜“炎-癌转化”的研究。目前,西药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抑酸、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治疗为主,不能从根本上阻止胃癌的发生发... 胃癌的发生需经过“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炎-癌转化”过程,因此,学者们一直致力于防治胃黏膜“炎-癌转化”的研究。目前,西药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抑酸、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治疗为主,不能从根本上阻止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医治疗该病具有更小的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代谢组学作为新兴的组学技术,与中医药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相匹配。运用代谢组学探究中医药防治胃黏膜“炎-癌转化”的作用机制可知,中医药防治胃黏膜“炎-癌转化”过程的主要机制与调节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质代谢等通路关系紧密,这为从微观角度解读中医药的复杂机理和科学内涵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癌转化” 胃黏膜 胃癌 代谢组学 脾虚证 脾胃湿热证 胃络瘀血证 脾胃虚寒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