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鞘内注射NMDA拮抗吸入麻醉药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28
1
作者 杭黎华 戴体俊 曾因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NMDA受体与吸入麻醉药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镇痛作用的关系。方法建立小鼠注射吸入麻醉药镇痛模型,用热板法和扭体法实验分别观察鞘内注射(it)不同剂量的NMDA对其痛阈的影响。结果NMDA2.5、5、10 ng it对清醒小鼠热板法痛... 目的探讨脊髓NMDA受体与吸入麻醉药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镇痛作用的关系。方法建立小鼠注射吸入麻醉药镇痛模型,用热板法和扭体法实验分别观察鞘内注射(it)不同剂量的NMDA对其痛阈的影响。结果NMDA2.5、5、10 ng it对清醒小鼠热板法痛阈(Pain threshold in hot-p late test,HPPT)和扭体次数无明显影响(P>0.05);NMDA2.5、5、10 ng it可剂量依赖性地减少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镇痛小鼠的HPPT(P<0.05)和增加扭体反应的次数(P<0.05)。结论脊髓的NMDA受体是吸入麻醉药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镇痛作用的重要靶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A受体 吸入麻醉药 脊髓 镇痛 机制
下载PDF
整脊手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曾浩彬 陈茂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1-126,共6页
目的探讨整脊手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作用机理,以期找到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更加安全有效的优化方案,为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作铺垫。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脊柱科住院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120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 目的探讨整脊手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作用机理,以期找到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更加安全有效的优化方案,为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作铺垫。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脊柱科住院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120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整脊手法治疗组60例,塞来昔布口服对照组60例,治疗疗程为两周。采用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JOA评分)、VAS评分作为整脊手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前后疼痛与功能评价的标准,进行治疗前后症状、功能及改善率的量化评定;同时测量治疗前后脊柱的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及椎管中央矢状径、侧隐窝矢状径以评估整脊手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JOA与VAS评分结果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同期治疗后及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JOA、VAS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I测量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L测量治疗后、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腰椎椎管中央矢状径治疗前后及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腰椎侧隐窝矢状径治疗前后及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课题研究证明整脊手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方法较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更有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脊手法 矢状位平衡 腰椎管狭窄症 临床疗效 机制研究
下载PDF
腰椎牵引的力学机制与相关问题的探讨(英文) 被引量:8
3
作者 鲁玉来 张喜善 +2 位作者 孙其伟 王瑞臣 李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44-348,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牵引的力学机制与相关问题。[方法]根据本院治疗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牵引重量为:40kg+体重15%-20%,治疗1606例。按病程分析:3年及其以下者优良率90.1%,3年以上者优良率68.2%。[结论]在重力... [目的]探讨腰椎牵引的力学机制与相关问题。[方法]根据本院治疗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牵引重量为:40kg+体重15%-20%,治疗1606例。按病程分析:3年及其以下者优良率90.1%,3年以上者优良率68.2%。[结论]在重力牵引下,腰骶神经根松弛、移位,偏离了突出髓核的高峰,建立了新的、和谐的“根-盘”关系。压迫或牵引减轻或消失,腰腿痛缓解或痊愈。适宜的牵引重量和正确的体位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 腰椎 力学 机制 生理效应
下载PDF
从“筋柔骨正”角度对脊柱扳法作用机制的再认识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和军 张大锐 +1 位作者 李鹏飞 马永光 《湖南中医杂志》 2013年第11期3-4,共2页
从软组织损害(无菌性炎症)的角度探讨了脊柱扳法的作用机制,认为脊柱扳法的作用机制其实并非纠正骨关节病理性的解剖位置,其实质是对脊柱深层小肌群痉挛、挛缩状态的牵伸而起到解痉、止痛的作用,进一步达到调整脊柱正常生物学力线的目的。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脊柱扳法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解剖机制与治疗方式选择的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沈哲 李振宇 +6 位作者 闫洪印 顾洪生 余铮 田长庆 陈杨 周文钰 于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2-454,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解剖机制与治疗方式选择。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我们医院2000~2009年43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资料分为两组:A组为非手术组,共15例;B组为手术治疗组,共28例。A组... 目的探讨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解剖机制与治疗方式选择。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我们医院2000~2009年43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资料分为两组:A组为非手术组,共15例;B组为手术治疗组,共28例。A组又分为A1组:颈椎管内无压迫、椎管矢状径正常者,6例;A2组:颈椎管内存在致压,矢状径<15mm者,9例。B组分为B1组:颈椎管内无压迫、椎管矢状径≥15mm者,共7例;B2组:颈椎管内存在致压,矢状径小于正常范围者,共21例。比较、A1与B1组、B1与B2组、A2与B2组之间在治疗前后JOA评分。结果各组在治疗后感觉及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B组(手术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非手术组)(P<0.05)。但A1与B1组、B1与B2组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的疗效明显优于A2组(P<0.05);A1组的疗效明显优于A2组(P<0.05)。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应根据受伤机制及影像学检查,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颈椎 解剖机制 治疗
下载PDF
脊柱推拿对“椎骨错缝”大鼠DRG神经元PKCε/TRPV1通路的影响
6
作者 吕智桢 程艳彬 +5 位作者 姚重界 孔令军 朱清广 吴志伟 周鑫 房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2-896,共5页
目的:观察腰椎“椎骨错缝”模型大鼠痛行为和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蛋白激酶Cε(PKCε)、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和磷酸化TRPV1(p-TRPV1)的影响,探讨脊柱推拿的镇痛效应和机制。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 目的:观察腰椎“椎骨错缝”模型大鼠痛行为和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蛋白激酶Cε(PKCε)、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和磷酸化TRPV1(p-TRPV1)的影响,探讨脊柱推拿的镇痛效应和机制。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手法治疗组,每组8只,通过外部连接固定方法制备“椎骨错缝”模型。手法治疗组大鼠在造模后第15天开始对两侧L3~S1夹脊穴进行5 N、2 Hz、10 min/次、连续14 d的模拟手法治疗。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节点机械痛和热痛的改变,取DRG,用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KCε、TRPV1和p-TRPV1表达情况及蛋白含量。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PWT、PWL均较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显著下降(P<0.01),干预后第10、14天,手法治疗组大鼠PWT、PWL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免疫荧光显示,模型组与手法治疗组大鼠DRG中PKCε、TRPV1受体表达较治疗前均明显,手法治疗组较模型组PKCε、TRPV1受体表达具有明显抑制趋势。模型组和手法治疗组DRG中PK Cε、TRPV1、p-TRPV1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P<0.01),手法治疗组DRG中PKCε、TRPV1、p-TRPV1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脊柱推拿可以改善“椎骨错缝”腰痛大鼠疼痛,其机制可能是抑制PKCε/TRPV1信号通路开放并抑制TRPV1磷酸化而获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推拿 椎骨错缝 慢性腰痛 蛋白激酶Cε/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通路 镇痛 磷酸化 机制
原文传递
颈段椎管内神经鞘瘤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谭娟英 杨可达 +1 位作者 柳茵 胡中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646-650,共5页
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及文献报道的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例共19例,以总结椎管内神经鞘瘤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征。本报道涉及的患者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无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腰穿结果证实了S... 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及文献报道的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例共19例,以总结椎管内神经鞘瘤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征。本报道涉及的患者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无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腰穿结果证实了SAH,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未提示颅内动脉瘤及血管畸形,脊髓MRI示颈段髓外硬膜内肿瘤,经手术治疗,病理活检结果诊断神经鞘瘤。文献报道的部分病例除了SAH,还有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该类疾病的临床特点提示临床医生颅内影像学检查阴性的SAH患者应明确有无神经根或脊髓受压的症状体征,并运用合理的检查排查椎管内病变,早期诊断和完全切除肿瘤不仅可以防止出血复发,还可以有效避免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压迫所带来的脊髓及神经根的不可逆损伤,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神经鞘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因 影像学检查 机制
下载PDF
督灸治疗脊柱疾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沥丹 李雪峰 +1 位作者 潘婷 陈新华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9期1108-1111,共4页
脊柱疾病是指由于姿势不正、外伤、风寒湿侵袭以及先天性、退行性等原因引起的骨质、椎间盘、韧带、肌肉病变,从而压迫神经的一种疾病。督灸作为一种中医外治法,在治疗脊柱疾病上有着独到的优势,其相关机制作用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总... 脊柱疾病是指由于姿势不正、外伤、风寒湿侵袭以及先天性、退行性等原因引起的骨质、椎间盘、韧带、肌肉病变,从而压迫神经的一种疾病。督灸作为一种中医外治法,在治疗脊柱疾病上有着独到的优势,其相关机制作用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总结了督灸治疗脊柱疾病的相关研究资料发现,督灸干预脊柱疾病的作用机制与抑制局部炎症因子释放,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改善内分泌代谢水平,加速血流动力学和增强骨代谢等方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灸 脊柱疾病 机制研究 综述
下载PDF
铁死亡对椎间盘变性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彦军 刘晏东 +4 位作者 邓强 郭铁峰 李家明 檀盛 罗林钊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021-1027,共7页
椎间盘变性(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一种脊柱退行性疾病,最常见的部位是腰椎和颈椎,表现为椎间盘组织内水分和蛋白质含量下降,导致椎间盘磨损、疼痛、失去弹性后发生易位变化并可引发多种脊柱疾病。学术界已经针对IVD... 椎间盘变性(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一种脊柱退行性疾病,最常见的部位是腰椎和颈椎,表现为椎间盘组织内水分和蛋白质含量下降,导致椎间盘磨损、疼痛、失去弹性后发生易位变化并可引发多种脊柱疾病。学术界已经针对IVDD开展了许多研究,其中铁死亡是椎间盘变性过程中的关键机制之一。细胞通过胞内铁浓度和自噬通路来决定是否进一步大量积累铁离子。过量的铁会引发自由基活性增强,对细胞膜、蛋白质和其他细胞结构造成损伤,进而促进细胞死亡和组织破坏。目前,针对治疗IVDD的有效药物较少,但靶向铁死亡可能是治疗IVDD的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该综述深入阐述铁死亡诱导IVDD的机制以及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基于铁死亡探讨IVDD更有效的防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脊柱疾病 椎间盘变性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 as a new drug carrier for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cord injury:A review
10
作者 Lin-Fei Cheng Chao-Qun You +3 位作者 Cheng Peng Jia-ji Ren Kai Guo Tie-Long Liu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34-146,共13页
Spinal cord injury(SCI)is a devastating traumatic disease seriously impairing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Expectations to allow the hopeles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o repair itself after injury are unfeasible.Deve... Spinal cord injury(SCI)is a devastating traumatic disease seriously impairing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Expectations to allow the hopeles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o repair itself after injury are unfeasible.Developing new approaches to regenerate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s still the priority.Exosomes derived from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Exo)have been proven to robustly quench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or oxidative stress and curb neuronal apoptosis and autophagy following SCI,which are the key processes to rescue damaged spinal cord neurons and restore their functions.Nonetheless,MSC-Exo in SCI received scant attention.In this review,we reviewed our previous work and other studies to summarize the roles of MSC-Exo in SCI and its underlying mechanisms.Furthermore,we also focus on the application of exosomes as drug carrier in SCI.In particular,it combs the advantages of exosomes as a drug carrier for SCI,imaging advantages,drug types,loading methods,etc.,which provides the latest progress for exosomes in the treatment of SCI,especially drug carri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al cord injury Mesenchymal stem cell EXOSOMES mechanism Drug carrier
原文传递
地震所致脊柱骨折伤员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海锋 刘浩 +3 位作者 马立泰 罗裕坤 程相俊 刘进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3期23-25,28,共4页
目的总结地震中脊柱骨折伤员的分布特征和受伤机制,指导该类损伤的预防和诊治。方法对此次我院收治的281例地震中脊柱骨折伤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中老年人群、女性、农民和室内活动均是脊柱伤的高危因素。受伤的原因以重物砸压、... 目的总结地震中脊柱骨折伤员的分布特征和受伤机制,指导该类损伤的预防和诊治。方法对此次我院收治的281例地震中脊柱骨折伤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中老年人群、女性、农民和室内活动均是脊柱伤的高危因素。受伤的原因以重物砸压、坠落最为常见。脊柱骨折的部位集中在T11-L2.并有较多多节段脊柱骨折。大部分存在多个部位合并伤。结论加强地震知识的宣传教育,地震发生时正确有效的规避坠落的重物和倒塌的房屋,避免从高处跳下,室内正确的躲避方法和姿势,可以降低脊柱损伤的发生。了解受伤机制有助于伤员的及时诊治,减少漏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脊柱骨折 分布特征 受伤机制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促进大鼠局部神经元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生成及脊柱骨折愈合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鹏 李晓博 王林钦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1066-1070,1075,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促进大鼠局部神经元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生成和脊柱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脊柱骨折组和神经干细胞组,每组10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受损脊髓组织蛋白样品中的神...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促进大鼠局部神经元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生成和脊柱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脊柱骨折组和神经干细胞组,每组10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受损脊髓组织蛋白样品中的神经营养素-3(NT-3)和CGRP水平。通过蛋白印迹分析巢蛋白(Nestin)、CGRP和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的蛋白表达。通过网格显微镜对切片组织中的神经元进行计数分析。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骨钙素(OC)、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和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使用高分辨率显微CT扫描检测大鼠骨骼微结构。对大鼠骨组织形态学进行分析。结果:脊柱骨折组NT-3和CGR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神经干细胞组NT-3和CGRP水平较脊柱骨折组升高(均P<0.05)。脊柱骨折组Nestin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神经干细胞组Nestin蛋白表达较脊柱骨折组升高(均P<0.05)。脊柱骨折组CGRP和NeuN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神经干细胞组CGRP和NeuN蛋白表达较脊柱骨折组升高(均P<0.05)。脊柱骨折组锥体外系、内锥体层和L_(1)脊髓节段处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减少,神经干细胞组锥体外系、内锥体层和L_(1)脊髓节段处神经元数量较脊柱骨折组增多(均P<0.05)。脊柱骨折组骨钙素和P1N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TRAcP-5b和CTX-1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均P<0.05)。神经干细胞组骨钙素和P1NP水平较脊柱骨折组升高,TRAcP5-b和CTX-1水平较脊柱骨折组降低(均P<0.05)。脊柱骨折组骨矿物质密度(BMD)、每总体积的骨体积(BV/TV)、小梁数(Tb.N)、小梁厚度(Tb.Th)和皮质厚度(Ct.Th)较对照组减小,神经干细胞组BMD、BV/TV、Tb.N、Tb.Th和Ct.Th较脊柱骨折组增加(均P<0.05)。脊柱骨折组矿物沉积率(MAR)、骨形成率/骨表面(BFR/BS)和成骨细胞数量/骨表面(N.Ob/BS)较对照组降低,神经干细胞组MAR、BFR/BS和N.Ob/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神经干细胞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神经元 骨折愈合 机制
下载PDF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影响脊柱结核发病过程的免疫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汝柄 鲍玉成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影响脊柱结核发生发展过程的免疫病理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间于天津市海河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002例患者。分为脊柱结核组(新发脊柱结核受试者)332例、肺结核组(新发...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影响脊柱结核发生发展过程的免疫病理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间于天津市海河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002例患者。分为脊柱结核组(新发脊柱结核受试者)332例、肺结核组(新发肺结核受试者)334例、健康组(健康体检者)336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3组受试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的血清浓度进行检测,探讨影响MCP-1表达水平的因素,分析血清MCP-1浓度与脊柱结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清MCP-1浓度随着结核菌在体内的致病和播撒呈逐步上升趋势,脊柱结核组血清MCP-1浓度均数显著高于肺结核组和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结核组、肺结核组以及健康组男性和女性人群的血清MCP-1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脊柱结核组、肺结核组以及健康组儿童和成人人群的血清MCP-1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结核组的MCP-1血清浓度比肺结核组与健康组均高,其随着结核菌的播散表现为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脊柱结核 免疫病理机制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基于脊髓层面的骨癌痛发生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俊英 房军帆 +3 位作者 梁宜 吴赛飞 陈宜恬 方剑乔 《中国肿瘤》 CAS 2014年第10期849-853,共5页
骨癌痛动物模型的不断出现和日渐完善为癌痛机制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癌痛的病理机制异于炎性痛和神经病理性痛,具有其独特性。全文以骨癌动物模型为载体,综述骨癌痛发生的脊髓机制。
关键词 骨癌痛 动物模型 脊髓 机制
原文传递
趋化因子配体2中和抗体对骨癌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申文 徐幼苗 +4 位作者 陈晏 柳娇 岳冬梅 袁燕 梁栋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81-783,共3页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趋化因子配体2(CCL2)中和抗体对胫骨癌痛大鼠机械痛行为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构建大鼠胫骨癌痛模型。雌性SD大鼠(160~180g)40只,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Ⅰ组)、...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趋化因子配体2(CCL2)中和抗体对胫骨癌痛大鼠机械痛行为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构建大鼠胫骨癌痛模型。雌性SD大鼠(160~180g)40只,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Ⅰ组)、假手术+CCL2中和抗体组(Ⅱ组)、骨癌痛组(Ⅲ组)、骨癌痛+control IgG组(Ⅳ组)和骨癌痛+CCL2中和抗体组(Ⅴ组)。术后第10~12天,每天1次鞘内注射CCL2中和抗体或control IgG(10μg/15μl)。分别于术前、术后1d,3d,5d,7d,10d,14d,21d测定各组大鼠机械痛敏闽值(PMWT)。另取30只大鼠,分组同前(n=6),术后14d取材,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的平均光密度值(MOD)。结果(1)痛行为学:术后10d,14d,21d,Ⅲ组大鼠PMWT分别为:(1.78±0.38)g,(1.70±0.17)g,(1.35±0.07)g;Ⅳ组大鼠PMWT分别为:(2.99±0.67)g,(2.52±0.75)g,(1.13±0.07)g;Ⅴ组大鼠PMWT分别为(5.88±0.66)g,(7.81±0.75)g,(6.19±0.53)g。与Ⅲ组相比,Ⅴ组大鼠PMWT值明显升高(P〈0.01),Ⅳ组大鼠PMWT值无明显变化(P〉0.05)。(2)免疫荧光染色:术后14d,Ⅲ、Ⅳ、Ⅴ组大鼠脊髓背角Iba-1的MOD值分别为(151.3±10.8),(149.2±10.6),(74.5±5.0);与Ⅲ组相比,Ⅴ组大鼠MOD值明显升高(P〈0.01);Ⅳ组大鼠MOD值无明屁变化(P〉0.05)。结论鞘内注射CCL2中和抗体能显著减轻胫骨癌痛大鼠的机械痛敏,并能抑制其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痛觉过敏 小胶质细胞 趋化因子配体2 脊髓机制
原文传递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桑庆庆 桑道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14期1509-1522,共14页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是一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进行性加重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核心症状为小脑共济失调。目前该病的治疗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给患者家庭及社...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是一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进行性加重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核心症状为小脑共济失调。目前该病的治疗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负担。因此,对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SCA各亚型的分子学机制和临床特点等方面做一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 共济失调 亚型 临床症状 致病机制 基因突变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下载PDF
优效电针干预不同病理痛的脊髓P2X3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科展 何淑峥 +4 位作者 孙鑫 陈扬 朱雨鑫 杜俊英 方剑乔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1368-1372,共5页
目的:观察优效电针干预对炎性痛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大鼠的镇痛作用及脊髓背角P2X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2部分:1)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空白组、CFA组、100Hz组和假电针组;2)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SNI组、SNI组、2Hz组和假电针... 目的:观察优效电针干预对炎性痛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大鼠的镇痛作用及脊髓背角P2X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2部分:1)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空白组、CFA组、100Hz组和假电针组;2)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SNI组、SNI组、2Hz组和假电针组。通过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建立炎性痛模型;通过结扎并切断左侧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后远端,保留腓肠神经的方法建立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于造模后1d,100Hz或2Hz电针足三里、昆仑穴,持续干预3d。采用up and down方法检测机械缩足阈,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患侧脊髓背角P2X3蛋白表达。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FA组大鼠机械缩足阈造模后各个时间点都显著下降,CFA组大鼠脊髓背角P2X3蛋白表达增多;与CFA组比较,电针干预1次、3次均能显著提升机械缩足阈,电针干预3次能降低脊髓背角P2X3的蛋白表达,假电针无干预作用。2)与假SNI组比较,SNI组大鼠机械缩足阈造模后各个时间点都显著下降,SNI组大鼠脊髓背角P2X3蛋白表达增多;与SNI组比较,电针干预1次、3次均能显著提升机械缩足阈,电针干预3次能降低脊髓背角P2X3的蛋白表达,假电针无干预作用。结论:100Hz电针可有效干预慢性炎性痛大鼠机械缩足阈,2Hz电针可有效干预神经病理痛大鼠机械缩足阈;其镇痛作用可能与下调脊髓背角P2X3蛋白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效电针 干预 炎性痛 神经病理痛 脊髓 P2X3 机制 比较
下载PDF
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脊柱畸形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辉亮 周春光 宋跃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74-1178,共5页
目的综述1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相关的脊柱畸形致病机制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NF1相关脊柱畸形致病机制的文献,对其与脊柱畸形的相互联系、相关致病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目前对于NF1患... 目的综述1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相关的脊柱畸形致病机制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NF1相关脊柱畸形致病机制的文献,对其与脊柱畸形的相互联系、相关致病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目前对于NF1患者发生脊柱畸形的致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神经纤维瘤直接侵蚀与压迫、椎管内硬脊膜扩张、褪黑素导致的脊柱旁肌肉收缩力下降、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性早熟以及中胚层发育不良有关。结论 NF1患者的众多临床表现可能是导致其脊柱畸形发生的诱因,NF1相关脊柱畸形致病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对NF1脊柱畸形的认识、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神经纤维瘤病 脊柱畸形 致病机制
原文传递
推拿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模型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志伟 宋朋飞 +4 位作者 朱清广 孔令军 程艳彬 周鑫 房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462-3466,共5页
目的:观察推拿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模型(CCI)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影响,探讨推拿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P)的镇痛效应及脊髓中枢机制。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推拿组,每组16只。采用羊肠线... 目的:观察推拿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模型(CCI)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影响,探讨推拿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P)的镇痛效应及脊髓中枢机制。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推拿组,每组16只。采用羊肠线结扎的方法建立CCI模型;模型+推拿组造模后第4—13天,每日推拿1次,其余组均不做推拿。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及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造模后PWT、PWL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P<0.01);造模后第10、14天,模型+推拿组与模型组比较,PWT、PWL显著升高(P<0.05,P<0.01);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后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明显激活,GFAP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模型+推拿组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较模型组激活减少,GFAP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推拿能够通过抑制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激活,降低CCI造模导致的痛觉过敏和触诱发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模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 星形胶质细胞 机制 动物模型 镇痛效应
原文传递
腰椎管狭窄合并L3退行性脊柱滑脱的病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锟 孙晓亮 +3 位作者 吴国锋 周剑 孙晗 袁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比较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合并L3退行性脊柱滑脱(DS)与非L3DS患者之间的影像学差异,探讨L3DS发生的可能病理机制。方法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2年5月2017年6月共收治300例腰椎后路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从中选出35例仅合并L3DS... 目的比较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合并L3退行性脊柱滑脱(DS)与非L3DS患者之间的影像学差异,探讨L3DS发生的可能病理机制。方法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2年5月2017年6月共收治300例腰椎后路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从中选出35例仅合并L3DS的患者作为L3DS组,另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DS患者40例为非DS组。所有患者均摄取站立位腰椎正侧位片、脊柱全长片及腰椎MRI,在X线片上测量骨盆投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在MRI上测量L3/4、L4/5小关节角度及L3/4、L4/5、L5/S1椎间盘高度。并对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中PI、PT、SS、LL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的高度参数中L3DS组L3、L4、L5坡度均大于非DS组(P<0.01)。L3DS组中L3/4小关节角度的矢状化明显比非DS组显著(P<0.01);2组L3/4、L4/5和L5/S1椎间盘高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3DS组中L4/5腰椎间盘高度降低比例多于非L3DS组(45.83%vs.11.11%,χ2=5.357,P<0.01)。结论L3节段腰椎的坡度越大,L3/4小关节角度的矢状化及应力过度增加可能是导致L3DS发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脊椎滑脱 椎关节突关节 第3腰椎 病理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