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吐鲁番交河沟西墓地新出土高昌墓砖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9
1
作者 张铭心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6-60,共5页
本文从铭文格式、书法风格等角度对近年吐鲁番交河沟西墓地新出土的5方墓志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通过铭文内容,对隋唐时期生存在交河地区的粟特人的状态进行了探讨,指出了交河地区粟特人与高昌地区粟特人的不同等。
关键词 交河沟西墓地 高昌墓砖 粟特人 胡人武装
下载PDF
粟特、粟特人与九姓胡考辨 被引量:9
2
作者 许序雅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5,共8页
本文考述了Soghd(粟特)一词在古波斯、希腊史料中的不同称谓,并根据阿拉伯—伊斯兰舆地文献,考辨了不同历史时期粟特地的范围。本文还甄别了中国史籍所记康居、康(国)、粟弋、粟特四个概念,认定今日学者所论魏晋至唐来华的"粟特人&... 本文考述了Soghd(粟特)一词在古波斯、希腊史料中的不同称谓,并根据阿拉伯—伊斯兰舆地文献,考辨了不同历史时期粟特地的范围。本文还甄别了中国史籍所记康居、康(国)、粟弋、粟特四个概念,认定今日学者所论魏晋至唐来华的"粟特人",实际上主要由粟特地区的月氏人和粟特土著人两种人构成。本文认为,应把隋唐昭武九姓之民称为"九姓胡",而不径称"粟特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特 粟特人 康居 昭武九姓 “九姓胡”
下载PDF
袄教美术中的火坛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文彬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18年第1期189-204,404,共17页
祆教是古代流行于波斯地区和中亚粟特地区一带的古老宗教。“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大量伊朗系的民众进入中国,其中以粟特人最多”,同时袄教文化也随着这些人的流动传入中原。~1袄教文化的标志特征之一是圣火崇拜~2,火坛则是圣火的主... 祆教是古代流行于波斯地区和中亚粟特地区一带的古老宗教。“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大量伊朗系的民众进入中国,其中以粟特人最多”,同时袄教文化也随着这些人的流动传入中原。~1袄教文化的标志特征之一是圣火崇拜~2,火坛则是圣火的主要载体。研究袄教美术中的火坛图像对于研究袄教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近年来,随着虞弘墓、安伽墓等入华粟特人墓葬的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ghdian ZOROASTRIANISM fire altar BUDDHISM
原文传递
土族“於菟”舞的原型与火祆教信仰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秀莲 安洁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6-9,共4页
学术界对土族"於菟"舞的文化之源一直争论不休,或曰源于楚文化,或曰源于羌文化。然而,把"於菟"舞与念平安经、"邦"活动联系起来看,已超出楚、羌文化的涵盖。"於菟"舞出于"霍尔"的线... 学术界对土族"於菟"舞的文化之源一直争论不休,或曰源于楚文化,或曰源于羌文化。然而,把"於菟"舞与念平安经、"邦"活动联系起来看,已超出楚、羌文化的涵盖。"於菟"舞出于"霍尔"的线索值得重视,霍尔是土族的先人。通过土族源于吐谷浑,发现九姓胡、粟特胡是土族的族源,粟特信奉火祆教,在火祆教的文化氛围中,"於菟"在古突厥语中得到新的诠释:oot,即"火","於菟"舞是拜火舞,源于土族先民粟特人的火祆教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族 粟特 於菟 火祆教
下载PDF
论粟特人的“得悉神”信仰
5
作者 温玉成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9-11,共3页
公元前623年渠谀(粟弋、粟特)西迁阿姆河流域。他们带去了昆仑山(以日月纹象征)及西王母崇拜。西王母译称"夜摩""西雅乌施"。得悉神就是西王母神。
关键词 粟特人 得悉神 西王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