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
作者 何宏灵 凤欣玲 +5 位作者 代乃利 郑旬兰 张西萍 米颖 王琴茹 刘灵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837-840,共4页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以便为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安市东西南北4个郊区和城区的幼儿园各1所,每个幼儿园大、中、小班各抽取30%~50%班级的儿童进行问...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以便为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安市东西南北4个郊区和城区的幼儿园各1所,每个幼儿园大、中、小班各抽取30%~50%班级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父母或主要照顾人匿名填写,内容包括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左启华修订的婴儿─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量表、3~7岁儿童气质量表3个部分。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合格者936份,回收合格率85.09%。用SPSS15.0软件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进入影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回归方程的因素为:性别、第一次入托年龄、家庭类型、父亲职业、父母关系、照顾人文化程度、孩子与父母关系、管教方式、每日学习时间、气质类型、幼儿年龄。结论在养育幼儿过程中,家长在营造良好家庭环境的同时,要适时送幼儿入托,根据儿童性别、年龄、气质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寓教于乐,同时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这样才能有利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适应能力 气质 家庭环境 学龄前儿童
原文传递
青少年劳教人员和中学生自我同一性与自尊、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爽 陈晓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第7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考察青少年劳教人员和同龄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与其自尊和社会适应的关系。方法对64名青少年劳教人员和94名同龄中学生施测自我同一性过程量表(EIPQ)、自尊量表(SES)和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SAADQ)。结果①两组被试的自我同一性状态... 目的考察青少年劳教人员和同龄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与其自尊和社会适应的关系。方法对64名青少年劳教人员和94名同龄中学生施测自我同一性过程量表(EIPQ)、自尊量表(SES)和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SAADQ)。结果①两组被试的自我同一性状态分布从高到低依次均为:扩散型、获得型、延缓型、早闭型,劳教被试在4个同一性类型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χ2=11.375,P<0.05),接近一半的劳教被试属于扩散型(42.20%);②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探索和承诺维度(除人际探索外)和自尊、社会适应能力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而劳教被试的人际探索、人际承诺和探索维度与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人际探索与社会适应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③2×4多元方差分析表明:被试类型和自我同一性类型在自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主效应显著(被试类型:F自尊=19.54,P<0.001,偏η2=0.115和F社会适应能力=13.85,P<0.001,偏η2=0.085;同一性类型:F自尊=4.48,P<0.01,偏η2=0.082和F社会适应能力=4.59,P<0.01,偏η2=0.084),中学生的自尊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均显著高于劳教人员(t=4.28,t=3.80;P<0.001);在两组群体中,获得型青少年的自尊和社会适应能力均显著高于扩散型和早闭型(P<0.05),延缓型显著高于扩散型(P<0.05)。结论青少年劳教人员的自尊和社会适应能力显著低于普通中学生。两个群体的同一性状态对其自尊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心理学 青少年劳教人员 中学生 自我同一性 自尊 社会适应能力
下载PDF
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炳洪 陈辉 倪钢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B07期243-245,共3页
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促进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因素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对比分析,论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对促进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影响,加强大学... 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促进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因素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对比分析,论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对促进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影响,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教育 社会适应能力 职业能力培养 就业竞争力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个性及社会适应行为 被引量:1
4
作者 郭鲁红 孙若鹏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7年第11期978-980,共3页
目的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个性和社会适应行为能力及其相关关系。方法使用Conners简明量表对济宁市两所小学880名9~11岁儿童进行ADHD筛查,且应用DSM-IV标准等方法,确定ADHD患儿47例为病例组,在病例组同班级,选取同年龄... 目的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个性和社会适应行为能力及其相关关系。方法使用Conners简明量表对济宁市两所小学880名9~11岁儿童进行ADHD筛查,且应用DSM-IV标准等方法,确定ADHD患儿47例为病例组,在病例组同班级,选取同年龄性别的正常儿童47例为对照组,进行EPQ个性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测定。结果ADHD患儿个性中P量表得分[(47.87±9.43)分]和N量表得分[(51.70±10.5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2.55±7.14)分,(43.72±9.18)分,P值分别为0.003和0.000],E量表得分[(48.30±11.10)分]低于对照组[(52.77±9.60)分,P=0.04],差异有显著性。社会适应行为除运动能力领域无差异外,其他领域广泛低下。结论ADHD患儿个性特征具有异质性,内向,情绪不稳定,社会适应性较低,两者虽不存在明确的相关性差异有显著性,均在本病的治疗方面亦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儿童 个性特征 社会适应能力 行为问题
下载PDF
针刺配合引导式教育对智力低下患儿智力水平及社会适应行为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高会军 《中医儿科杂志》 2021年第5期91-93,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引导式教育对智力低下患儿智力水平及社会适应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新郑市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72例智力低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由经专...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引导式教育对智力低下患儿智力水平及社会适应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新郑市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72例智力低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由经专业系统培训的引导员予以引导式教育训练,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休息2 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每周针刺3次。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2%(35/36),高于对照组的75.00%(27/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社会适应行为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社会适应行为能力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提高更显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引导式教育能显著提高智力低下患儿的智力水平及社会适应行为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低下 儿童 针刺 引导式教育 智力水平 社会适应行为能力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探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高茂章 《湖北体育科技》 2007年第3期336-337,共2页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现代社会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和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趋势,通过对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希望能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高校 篮球教学 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
下载PDF
拓展课程对大学生自我概念和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唐红新 《科技资讯》 2011年第1期164-165,共2页
以实证研究方法探讨高校开设的拓展训练课程对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高校拓展训练课程训练对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和改善有较大作用,尤其是对学生体能自我概念、体表自我概念和情绪... 以实证研究方法探讨高校开设的拓展训练课程对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高校拓展训练课程训练对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和改善有较大作用,尤其是对学生体能自我概念、体表自我概念和情绪自我概念具有显著的影响,对大学生的社会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概念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效应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展训练 大学生 自我概念 社会适应能力
下载PDF
体育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潘春燕 《浙江体育科学》 2008年第1期28-32,共5页
运用实验法,对温州市129名4~6岁儿童施以6个月的运动干预实验,采用《3—7岁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测查儿童实验前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儿童社会适应随其自然成长都得到了发展... 运用实验法,对温州市129名4~6岁儿童施以6个月的运动干预实验,采用《3—7岁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测查儿童实验前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儿童社会适应随其自然成长都得到了发展;运动干预组儿童的社会适应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原因则是运动干预实验带来的效果,表明运动对促进4~6岁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儿童 社会适应能力 运动干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